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2019年寶能系最新股市動向

2019年寶能系最新股市動向

發布時間:2022-12-17 05:34:18

❶ 寶能系採取哪些措施完成收購萬科

1、三次舉牌,撬動現金240億元
截至8月26日,寶能系已連續三次舉牌。從寶能系舉牌的7月初到8月底,萬科市值在1600億(現在是1460億元,影響並不大,之前買入時基本都是1600億元。)左右浮動。這意味著,每購進萬科5%的股份,需用資80億元,寶能繫纍計舉牌三次,動用資金約240億元。
目前,寶能繫纍計持股15.04%,取代央企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打破了萬科近15年的股權平衡。
這里需要說一說所謂「寶能系」的背景。
代表寶能系舉牌的,有兩個賬號:前海人壽、鉅盛華。
寶能系的實際控制人是潮汕籍老闆姚振華,他通過寶能投資(深圳市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鉅盛華99%的股份,再通過鉅盛華持股前海人壽20%的股份。
寶能系旗下有6大板塊--綜合物業開發、現代物流、商業運營、金融業、文化旅遊業、民生產業,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地產和金融。前海人壽是寶能系在金融板塊的重要樁腳,鉅盛華是姚振華在資本市場操作時的「常用馬甲」。
2、加杠桿,實際耗資約130億元
即便寶能系腰纏萬貫,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湊足240億元巨資,也並非易事,更何況它還在資本市場多線作戰,同時買進南玻、華僑城等。
加杠桿是關鍵。在運用融資融券、收益互換等工具後,實際現金支出可能只有130億元。
也許你要問,這筆賬是怎麼算的?以下是計算全過程:
7月11日,第一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5%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80億元。(成交均價13.28~15.47元/股,成交股數552,716,065。)

7月25日,第二次舉牌,前海人壽集中競價買入萬科0.93%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375元/股粗略估算,動用資金約15億元。
鉅盛華集中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26%的股份。另外,鉅盛華還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若以當時披露的中間價14.635元/股計,直接買入耗資約4億元,收益互換部分杠桿以1:4計,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前海人壽買入成本13.28~15.47元/股,鉅盛華買入成本13.28-15.99元/股。前海人壽買入102,945,738股,佔比0.93%。鉅盛華買入28,040,510股,佔比0.26%;以收益互換持有421,574,550股,佔比3.81%。)

8月26日,第三次舉牌,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股份,鉅盛華通過杠桿工具買入4.31%。若以8月26日13.25的收盤價計算,前海人壽直接耗資約10.6億元,鉅盛華融資融券部分耗資0.6億元,收益互換部分耗資12億元。
(公告沒有披露買入成本。前海人壽競價交易買入萬科0.73%的股份,鉅盛華通過融資融券的方式買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互換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此處簡單介紹一下寶能系所使用的杠桿工具。
一是收益互換,類似於此前熱炒的配資業務。
某券商人士介紹,在使用收益互換工具時,機構只能使用現金來撬動杠桿,目前行業內很少使用股權、資產等。這意味著,寶能系目前動用的很可能仍是真金白銀,手中的股權、房產等並未派上用場。
能撬動多大的杠桿,主要由標的物和市場情況決定,一般為1:3。(以萬科為例,標的較好,杠桿可以適當加大,上述計算成本時,假設是1:4。)
使用時,券商會做一定對沖來平衡風險,雙方約定時限,期滿,券商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機構收取浮動收益,即價差。後兩次舉牌,寶能系均動用了收益互換工具,公告稱,「在收益互換合約中,鉅盛華將現金形式的合格履約保障品轉入證券公司,證券公司按比例給予配資後買入股票,該股份收益權歸鉅盛華所有,鉅盛華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後,鉅盛華回購證券公司所持有股票或賣出股票獲得現金。」
二是融資融券,利息一般為8%,配資比例是1:1。
3、資金來源,寶能系「叩門」成本不低
從上述計算我們可清楚看到,前海人壽持股比例為6.66%,現金支出約105.6億元;鉅盛華持股比例8.38%,現金支出約28.6億元。
前海人壽的資金大部分來自於海利年年、聚富產品兩款萬能險。萬科公布的8月21日股東名錄顯示,前海人壽通過上述兩款保險產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資金持股1.38%,0.53%股份的資金來源暫時不明。
前海人壽的「子彈」雖然多來自險資,但成本並不低。最近兩月前海人壽披露的產品利率在5%~6%左右,除此之外,還需算上推廣、管理等費用。
鉅盛華的部分資金或來源於股票套現以及股權質押。去年,該公司在寶誠股份上套現約3億元。今年7月,該公司又將公司股權分別質押給華潤(深圳)有限公司、江蘇銀行深圳分行。
綜上所述,從上述資金來源不難發現,寶能系的資金成本不低,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險資增持,所以它進入萬科的所需要面對的問題,與生命人壽控股金地時有很大不同。
加之高風險、高利息的杠桿,以及收益互換的時間限制,寶能系能否長期持有,值得觀察。
可是,寶能系此前的資本運作一向彪悍,比如搶奪深振業控股權時,將已買入股份全部質押繼續增持。所以,我們認為,在姚振華還沒有祭出「大招」之前,很難說他會不會繼續買買買。
4、不動產,險資投資新興趣
在業內看來,寶能系三次兇猛舉牌萬科,可謂孤注一擲。根據上述計算,前海人壽耗資近100多億元。其中,約75億是保險產品的資金,約22億是自有資金,另有8億資金來源暫不明。
土豪級別的保險公司到底多有錢?公開數據顯示,保險行業去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2萬億元,行業總資產已突破10萬億元。截至2014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高達9.3萬億元。
前海人壽2014年年報透露,報告期內,該公司總資產560億元,其中涉及貨幣資金約43.8億元,投資性房地產約25.5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約115.2億元,按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與長期股權投資三者總額近百億元。
上述年報還提及,前海人壽截至去年底時旗下作為最大一筆負債項的「保戶儲金及投資款」約315.7億元,負債總額約501億元。
即使舉牌生猛如前海人壽,但依上述眾指標而論,前海人壽彼時資產負債率也已接近89.5%。
去年5月,中國保監會開始實施新的《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結合此前的《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險企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得以松綁,理論上,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提高至3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保監會所說的險資投資不動產,主要是指保險資金投資於土地、建築物及其它附著於土地上的定著物。上述辦法強調說,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購置自用不動產或者從事對其他企業實現控股的股權投資。
也就是說,險資如果要控股一家企業,其資金來源中不得使用各項准備金,但並未提及使用其他資金。
上述通知也規定,保險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賬面余額合計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且重大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凈資產。
來看看前海人壽。截至今年7月份,前海人壽披露信息,今年4月份其通過競價交易系統購買中炬高新7250.5萬股,佔中炬高新總股本的9.1%,持有中國南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約2.49億股,佔南玻集團總股本的12.01%。
此外,前海人壽參與了華僑城今年4月份的定增,該定增方案獲批後將持股華僑城6.89%,擬參與南玻集團7月份定增1.12億股,佔南玻集團定增後總股本的4.99%。
具體落實到前海人壽,按照上述通知規定,經計算可知,其可供投資的權益類資產賬面余額不得高於168億元,且重大股權投資賬面余額應不超過大約59億元。
這對前海人壽下一步舉牌萬科限制不小。增持至30%將是一個敏感點,按萬科當前股價測算,繼續增持5%需約65億,10%需要約130億,15%則近200億。這對於已配資百億增持萬科的寶能系來說,壓力山大。
總之,如果寶能系想要借第一大股東的身份控制萬科,那麼資金成本、杠桿時間以及賬面資金,都將給它的目標帶來阻礙。

❷ 寶能現在怎麼樣了呢

前言:在網路上小編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大家都在詢問寶能產業現在怎麼樣了,小編也的確很久都沒有看到寶能集團在市場上有一些消息了。那麼現在寶能集團到底怎麼樣呢?

三、結語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有關於寶能集團現在發展的情況分析,在網路上有些消息都是虛假的,大家還是要保持一個理性的觀點看待問題。寶能集團現在也已經融合了四個大的板塊進行發展,相信以後能夠發展的不錯。

❸ 寶能系股票有哪些

萬科A,華僑城,中炬高新、韶能股份(000601.SZ)、明星電力、南寧百貨、合肥百貨、南玻A

❹ 姚振華加速出售資產!高負債下五千億寶能帝國,艱難「求生」

深圳寶能 科技 園 Morse姐攝


作者 | Morse姐

來源 | 摩斯地產(ID:MorseHouse)


幾年前寶萬之爭中,1970年出生的潮汕人姚振華以犀利和強悍的進攻,聲名鵲起。萬科王石在與他交鋒中,也一度「體力不支」。


1992年,姚振華開始創業。經過29年的努力,姚振華的深圳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能集團),已經發展成員工超過18萬人的大型企業,橫跨地產、 汽車 等領域。


如今,這個龐大的寶能帝國卻面臨巨大挑戰。兄弟分家後,各種傳聞讓姚振華應接不暇。評級機構也將寶能系重要公司鉅盛華和深業物流的評級下調。


面對危機,昔日手頭闊綽的姚振華也如同許家印一樣,從「買買買」變為「賣賣賣」。


遲早要還


Morse姐注意到,姚老闆已經在加速出賣資產。負債高企的寶能系,已經沒有太多選擇。


2021年5月27日至6月3日,寶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壽減持了合肥百貨(000417.SZ)1345萬股,減持之後,前海人壽不再是持股5%的股東。


減持上市公司股份,已經成為了時下寶能系公司的慣常操作。2021年4月14日至7月12日,寶能旗下重要的金融控股平台深圳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鉅盛華)減持華僑城A(000069.SZ)8047萬股。


除了減持外,姚老闆還不斷把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進行質押「補血」。2020年12月至今,鉅盛華旗下子公司以質押的南寧百貨(600712.SH)融資,2021年2月9日前海人壽下屬公司通過質押南玻A(000012.SZ)1898萬股獲得融資。


這一系列減持和質押,並沒有緩解市場對於寶能系的擔憂。


平時抬轎子的,這時候也會撂攤子。到了7月份,鉅盛華的評級被下調,大公國際稱該公司股權質押比例高,子公司前海人壽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大公國際還提及,公司本部債務壓力仍較大,盈利能力亟待增強。


「寶萬之爭」後,鉅盛華的債務就呈現了逐年增長的態勢。2017-2019年,其負債規模,同比分別增長 1.57%、3.71%和 23.04%,到了2020年末,鉅盛華有息債務更是陡增到近900億,短期合短期有息債務300多億。而且,應收賬款的規模也高達 642.68 億元,其中來自關聯方寶能集團、寶能 汽車 的金額分別為531.02億元、26.72億元。


此外,優秀獵人也有失手的時候。善於在資本市場狩獵的鉅華盛,在港股市場上也遭遇了損失。2020年,鉅盛華因持倉部分港股及房地產股票市值波動及持有境外債券出現虧損,該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虧損高達 12.41 億元。


此外,前海人壽的日子也挺難過。2020 年前海人壽原保費收入市場排名下降 2 位至第 11 位,市場地位下降。此外前海人壽退保金同比增加 47.18%,而賠付支出有所增長。2020年4季度其風險綜合評級監管評價結果為 C 類。姚老闆,可得注意了。前海人壽的風險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子公司問題不小,母公司又能如何呢?


寶能集團截止到2020年末,總資產高達5653.03億元,凈資產僅僅只有591.80億元。2019年末,寶能集團總資產為4552.50億元,凈資產為583.97億元。一年時間總資產暴增千億,凈資產卻僅僅只增加了幾個億。


兄弟分家


眼看著日子越來越難,姚振華與弟弟姚建輝還鬧了「分家」。這一出之後,地產界又多了一個謎:兄弟是否真「分家」!


今年1月初,姚振華的弟弟姚建輝,選擇了分家。姚建輝平素低調,但是一直在寶能系裡深耕地產板塊。


近年來,姚建輝為寶能地產板塊擴容立下汗馬功勞。然而,姚建輝想離開寶能系的心思或許由來已久。其考慮離開的時間點與寶能收購觀致的時間點,大致一致。離開的原因,姚建輝曾經在公司晨會上說是「經營理念有差別」。


寶能集團的房地產板塊,此前主要是姚振輝參與。經過多年打拚,姚家兄弟打造了一系列拓展疆土的公司:寶能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人壽、寶能城發、深業物流。


寶能產權關系圖 Morse姐制圖


其中,寶能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國幾十個主要城市開發了數十個綜合物業項目, 截至 2019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為 1793.66億元,凈資產為 603.95億元,2019 年度營業收入為 125.17 億元。


寶能城發,截至2019年末,該公司總資產為254.99億元,凈資產為135.7億元,2019年度收入為1億元。


只是這些公司,在兄弟「分家」前後就已經暴露出問題。


創立於2016年的寶能城發,官方說法是銷售業績曾經連續五年保持快速穩健增長。然而,今年以來寶能城發的困境凸顯。寶能城發在江蘇成立的一家公司,因為沒錢拿地,現金流緊張,相關團隊處於解散狀態。


除開直接的地產平台外,寶能系重要棋子前海人壽除了投資上市房企外,也參與到直接拿地。


2016年5月,前海人壽以7.5億元取得上海虹口地塊;2016年8月,以23.50億元競得武漢洪山地塊;2016年9月,以16.68億元競得上海市青浦區徐涇鎮四宗地塊。


除了參與拿地外,前海人壽多年前就參與到養老地產項目等。


兄弟二人「分家」後,姚建輝開始單打獨斗,玩的主要還是地產。姚建輝在香港上市的寶新置地擔任主席。目前該公司市值只有13億港元左右(截止到8月5日收盤)。「分家」後的姚建輝不斷增持下,該公司股價一度沖到0.30港元以上。然而,近期又大幅回落到兩毛多。2020年虧損高達7.91港元的寶新置地,未來能夠實現突破嗎?


面對低迷的股價,姚建輝選擇繼續增持寶新置地。7月22-23日,其控制的財團共增持了11萬股,增持後持股比例達到了57.82%。


造車狂奔


姚建輝去玩地產了,姚振華還在艱難的推進 汽車 。


這兩年,新能源 汽車 領域進入了瘋狂的賽道。許家印、姚振華等地產大佬也紛紛殺入。


然而,車真的這么好玩么?


截至到2020年末,寶能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總資產為295.78億元,凈資產為33.02億元,該年度僅實現營業收入19.99億元。


4年前,新能源 汽車 的火勢正在蔓延,各類資本開始鋪天蓋地殺入新能源 汽車 。從沒有造過車的姚振華,資本市場上風光了一把之後,開始選擇新賽道突破。


2017年3月,寶能集團投資成立寶能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姚振華誓言要助力民族 汽車 工業崛起,正式投身於新能源造車。


成立 汽車 公司後,姚振華四處尋找著獵物。2017年12月,觀致對外宣布寶能入主。2018年1月9日,觀致 汽車 的外方母公司Kenon Holdings( QUANTUM母公司)發布公告稱寶能集團正式成為觀致 汽車 的控股股東。寶能集團以66.3億元收購了觀致51%的股份。此次被寶能集團收購後,觀致 汽車 的股東結構調成為寶能持股51%,奇瑞持股25%,Kenon Holdings持股24%。


由此,寶能集團算是正式踏入了 汽車 業。


只是觀致這家企業,從創立後就挺難。不然,奇瑞和外方股東也不會捨得撒手。觀致從2014至2016年間的年凈虧損額分別為22億元、25億元和19億元。


寶能進入拿下觀致後,一度揚言連續五年每年投入100億元。


寶能 科技 園里的觀致 汽車 廣告牌 Morse姐攝


2018年,觀致銷量達到了63179輛。然而,初嘗甜頭的寶能很快傻眼了。2020年,觀致銷量只有13093輛。到了2021年,觀致銷量同比繼續回落。2021年上半年,觀致總銷量不到5000輛。此外,廠商爭利等問題導致的經銷商維權,從去年也延續到今年。


拿下觀致之外,寶能還將血虧的長安PSA納入囊中,長安PSA更名為深圳市寶能 汽車 有限公司。


Morse姐特別說一句,寶能確實是虧損車企的接盤俠。與觀致這個虧損大戶相比,長安PSA也不示弱。2013至2019年,長安PSA已累計虧損超過49億元。


接盤了兩個虧損大戶,姚老闆並沒有滿足。從2017年到2020年5月,姚老闆全國跑馬圈地,規劃了多個 汽車 生產基地,總規劃投資超過千億,各基地累計規劃產能超過300萬輛。從 汽車 新軍來說,能夠蓋過姚老闆雄心的只有許教授。許教授豪言:2025年銷量目標要達到100萬輛,2035年達到500萬輛。


姚老闆強烈的造車意志在今年6月終於「感動」了地方政府。2021年6月15日,寶能集團與廣州開發區簽訂了戰略協議,寶能新能源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總部將落戶廣州開發區,廣州開發區國企將向寶能新能源 汽車 戰略投資120億元。


看上去這能夠緩解寶能一些壓力。然而,短時間內寶能處境並沒有得到明顯緩解。7月28日-7月29日,觀致 汽車 名下新增兩條被執行人消息,執行標的分別為45萬元、73.4577萬元。


連45萬欠款都還不上的觀致,員工社保被拖欠的信息也不斷傳出。此外,寶能系公司的HR勸退校招生與供應商前往總部要錢的消息此起彼伏。


只是求生欲依然強烈的寶能,依然在圖謀進一步的資本運作。近日,寶能系旗下的中炬高新(600872.SH)拋出定增方案,姚振華准備掏出近78億元進一步增持這個「醬油老二」。看起來美妙的計劃,錢從哪裡來呢?


29年前,華南理工大學畢業的姚振華,選擇放棄鐵飯碗,進入蔬菜市場搞連鎖。這一經歷,讓他被人視為「菜販子」起家。「英雄各有見,何必問出處。」(明朝楊基《感懷》)賣玉米的又為何可以小瞧「菜販子」呢?


2021年3月,姚振華在寶能集團29周年慶時發表了致辭,他說:「厚積數載,一朝勃發。回憶往昔,我們豪情萬丈;展望未來,我們信心百倍。」這時的寶能集團,已經在倒春寒中飄搖。


隨著馳援的地方國資到來,姚振華能把握住機會將29年來最大的一場危局化解嗎?


END

❺ 寶能系的重大事件

萬科股權爭奪戰
2015年7月10日,潮汕姚氏兄弟旗下的前海人壽耗資逾80億元,通過二級市場購入萬科A股5.52億股股份,之後又和一致行動人通過連續舉牌,將持有萬科的份額猛增至15.04%,超過了20年來始終位居萬科第一大股東的華潤。
2015年8月底至9月初,華潤通過兩次增持,使其持有萬科A的股份達到15.29%,奪回第一大股東之位。
2015年12月4日以來,隸屬寶能系的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持續增持萬科。據港交所披露的信息同時顯示,截至12月11日,寶能系共計持有萬科約24.8億股,占萬科總股本約22.45%,成功拿下萬科第一大股東地之位。
在萬科爭奪戰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安邦保險,與寶能系有微妙的股權關系。資料顯示,鉅盛華的四大股東之一寶能創贏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持有鉅盛華1.92%股份,民生加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寶能創贏投資99.9%的股本,民生加銀的控股股東是民生銀行(9.07,0.33,3.78%),而安邦保險又持有民生銀行12.11%股份,是民生銀行第二大股東。
2015年12月17日,在北京萬科的內部會議上,王石表示「誰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萬科是應該去引導的,不應該不聞不問。」這句話,王石直指「寶能系」。在這次內部講話中,王石對「寶能系」提出諸多質疑,並明確表態「不歡迎」,最重要的理由在於,「『寶能系』信用不夠,會毀掉萬科」。
2015年12月18日,針對王石發文質疑,寶能集團發表聲明,稱集團恪守法律,相信市場力量。
2015年12月18日,針對媒體對寶能系杠桿收購萬科股權一事的關切,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表示,市場主體之間收購、被收購的行為屬於市場化行為,只要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監管部門不會干涉。

❻ 寶能工資都發不起了,姚振華卻要花78億下注醬油「老二」

文 | 亓寧

編輯 | 楊潔

在不久前,寶能系又放出了新的「大招」。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上一片質疑之聲。

以廚邦、美味鮮品牌聞名的調味品龍頭中炬高新發布定增計劃,擬非公開發行2.39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77.91億元,其中70億元計劃投資一個300萬噸的擴產項目。值得注意的是,其大股東中山潤田包攬了所有份額,將以現金認購非公開發行的股份。而中山潤田也是寶能系公司之一,實控人正是姚振華。

一紙公告出來,中炬高新立即站上了輿論風口。300萬噸的擴產項目,中炬高新將如何消納巨幅增長的產能?深陷欠薪、負債輿論漩渦之中的寶能系,又拿什麼來參與定增?姚振華作出這一決定,葫蘆里又賣的是什麼葯?

疫情期間,無論是消費市場還是資本市場都再一次意識到了食品飲料賽道的潛力。從地產、物流到文旅、金融、醫療,再到 汽車 ,有投資人士分析,身家千億的資本大佬姚振華,這一次或許是想趁股價低位拿下中炬高新更多控制權,通過擴產再造幾個「廚邦醬油」,甚至超越海天味業成為國內「醬油一哥」。

只是,姚振華的野心很大,面對的阻力也不容忽視。

在超市貨架上,消費者最熟悉的醬油品牌無非就那麼幾個,包括廚邦、海天、李錦記、千禾等品牌知名度都不算低,銷量一般也不會出現急漲急跌。去年疫情期間,市場更是見識了一波「大消費」的行情,消費、醫療成了為數不多的景氣賽道,一些頭部企業更容易逆勢而上。

A股的幾家調味品龍頭上市公司財報也都表現不錯。海天味業2020年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達到227.92億元,同比增長15.13%;凈利潤同比增長19.61%至64.03億元,增速雖然比疫情之前有所下降,但遠比尾部甚至腰部的企業「活得好」。同期,中炬高新也保持了23.96%的凈利潤增速,凈利潤達到8.9億元,逼近9億元關口;其毛利率也出現了明顯提升,賺錢能力甚至比疫情之前還好。

但二級市場往往不會那麼穩定。

就在公布定增方案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中炬高新就遇上了「活久見」的大跌行情。7月26日,中概股和港股巨震,拖累A股大盤也連續兩天深度重挫,消費板塊首當其沖。自春節以來火爆的抱團消費股集體迎來了大潰敗,白酒股最為「慘烈」,調味品企業也難逃「厄運」,股價紛紛跌回了一年前的水平。

7月26日,中炬高新漲停開盤後亦沒能逃過這波恐慌情緒,和今年1月的股價高點74.03元相比,中炬高新當日股價已累計下跌53%,市值蒸發了315億元;此後更是連續兩日重挫5%,股價一度觸及34.50元的新低。中炬高新也並不「孤單」。同期海天味業的股價也從年內高點168.12元跌到了107.80元的低點,跌幅接近36%,市值蒸發超過2500億元,千禾味業股價則從年內高點42.73元跌破23元,跌幅接近50%。

為了安撫公司的近6萬股東,今年4月2日,中炬高新公告稱,計劃以不超過60元/股的價格回購500萬到1000萬股股票,金額在3億元到6億元之間,所回購股份用於股權激勵。7月16日,公司公告這筆回購完成,回購數量1438.80萬股,回購均價41.69元/股,耗資約6億元。

就在日前公布定增方案的同時,中炬高新又同時公布了年內第二次回購計劃,規模、金額與上次回購方案相當,價格仍是不超過60元/股。只是這次,公司計劃將回購所得股份注銷,這在資本市場往往被認為是提振股價、安撫股民更有效的回購方式。

但這也成了外界對中炬高新定增方案爭議的原因之一。根據公告,中炬高新此次定增非公開發行的價格為32.60元/股(不低於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80%),不僅比當時股價折價10%以上,而且比起兩次回購來,定價明顯偏低。不少中小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前腳高價回購,後腳低價賣股票給大股東,自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

被「冒犯」的不僅是股民,就連「公募一哥」張坤都涉及其中。從去年開始,張坤管理的易方達中小盤混合、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混合就陸續出現在中炬高新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截至今年4月9日合計持有約7400萬股股份,占總股本比例達9.29%,比去年四季度末持倉合計增持了5350萬股。

因為基金公司買入單個公司總股份不能超過10%,所以張坤已經算是頂格買入。按照當時接近60元/股的加倉均價,張坤花費總成本約30億元,如今浮虧超過30%,虧損超過9億元。

不過,目前中炬高新已被「公募一哥」減持。8月1日晚間中炬高新披露的7月23日前十大股東名單顯示,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已經退出前十大股東之列,此外興全基金經理季文華管理的興全合豐三年持有相較一季度末也有退出。

根據公告,中炬高新會將這次募資中的70億元投資於陽西美味鮮食品有限公司的300萬噸調味品擴產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額接近122億元。如果進展順利,公司將新增醬油、食醋、蚝油、醬類、復合調味料等產品的產能。

目前中炬高新的各大業務中,醬油的銷售額占總收入的比重達到64%左右,雞精雞粉、食用油分別佔比10%、12%左右,其他調味品佔比約14%。公司也在財報中提示,近年來蚝油、料酒、米醋、醬類等系列新產品發展勢頭迅猛。這無異於是暗示公司有意大力發展這些業務。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中炬高新確實已經受到產能制約。2020年,公司調味品的整體生產量約為69.73 萬噸, 銷售69.64萬噸,同期公司存貨只增加了1億多元。而在2015年到2020年間,公司營收從27.6億元增至51億元,接近翻倍;但同期存貨只從13.2億元增至16.8億元。而此前公司董秘透露,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96%。

但公司同時還立了一個目標:定增的擴產項目,預計達產後年銷售收入204億元、凈利潤51.6億元。

根據2020年財報,中炬高新全年實現了營收51.2億元,凈利潤8.9億元。這意味著,擴產項目實現後,帶來的凈利潤將是2020年的接近6倍。而即使是行業龍頭海天味業,其在2020年全年醬油類產量也只是273.92萬噸。300萬噸產能的項目達產後,中炬高新或許將一舉反超。只是,中炬高新想要「一口吃個胖子」,真的可行嗎?

這不僅遭到了股民們的質疑,7月26日,上交所向中炬高新下發了問詢函,也就此項目可行性發問。

在當前國內的調味品格局中,中炬高新的市場地位雖然僅次於海天味業,但卻也一直無法超越,被網友戲稱為醬油界的「千年老二」。根據華安證券的研報,目前海天味業在醬油市場佔有34%的份額,中炬高新只有9%,且時刻面臨千禾味業以及未上市的李錦記的「威脅」。

在海天獨大的格局下,二三梯隊的醬油企業很難量價齊升實現增長,拓展品類和差異化就成為它們重要的戰略方向。

擁有廚邦醬油和美味鮮兩大品牌的中炬高新也不甘示弱,試圖靠著廚邦「綠格子」包裝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主打「原產地、天然、安全」的標簽,期望打動更多的家庭消費者。截至目前,中炬高新的家庭消費零售收入貢獻超過70%。

但問題是,在國內家庭廚房支出中,調味品消費的佔比還不到2%。在目前的調味品市場上,餐飲是最重要的收入渠道,幾乎占據了整個行業一半的市場份額。而海天味業和李錦記來自餐飲渠道的收入,分別占總營收的60%和70%。

這也導致了幾大頭部企業在毛利率上產生了差別。最近3年,海天味業的毛利率分別為46.47%、45.44%、42.17%,千禾味業為45.74%、46.21%、43.85%,而中炬高新分別為39.12%、39.55%、41.56%。

中炬高新近年來也在加大餐飲市場的開拓力度。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餐飲渠道普遍具有高黏性、價格不敏感的特徵,對企業的吸引力大,但目前在餐飲行業,調味品領域已經有頭部品牌據守,易守難攻。

在餐飲渠道上已經失去先發優勢的中炬高新只能另闢蹊徑。為此,中炬高新不斷擴大自家的銷售隊伍、增加廣告投入,2020年公司的經銷商超過1400家,雖然與海天的7051家仍差距懸殊,但同比增速達到35%,同期海天增長率只有20%左右。2020年全年,中炬高新的銷售人員達到1620人,廣告宣傳費用超過了8600萬元,比2018年都實現了翻倍增長。

但即使如此,要追上海天,中炬高新還要下不少功夫。華安證券的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廚邦觸及的用戶人數是1.31億,而同期海天已經觸及了5.66億人的舌尖。

AI 財經 社還注意到,2020 年,中炬高新的單位製造費用和人工成本分別是311元/噸、141元/噸,同期海天則為243元/噸、57元/噸。

回到中炬高新擴產項目的「宏大目標」上,中炬高新的銷售網路與製造、銷售成本能不能扛得住這沉甸甸的「夢想」?

有券商預測,接下來一段時間,受提價環境不利、上游大豆等原材料漲價等影響,包括中炬高新在內的調味品企業的業績可能要持續承壓。今年一季度,中炬高新的營收雖然增長了9.51%,但凈利潤卻下降了15.17%。

在7月25日的公告中,中炬高新就表示,將終止2015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公司2015年向相關部門申請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時,就由於屬於涉房地產企業的原因,沒能得到審批通過,這也成為兩名監事反對的主要原因。

中炬高新的全稱是中炬高新技術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本色」業務實際上並非調味品,而是與地產相關。中炬高新在財報中介紹稱,公司從1990年代初起就擔負起5.3平方公里的國家級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管理,經過近30年的開發,園區基本開發完畢,公司目前擁有園區內廠房、宿舍、商業配套等物業18.5萬平方米。

據悉,中炬高新旗下的岐江新城核心區域擁有1600畝優質商住土地,按周邊近期拍賣價估算,價值初步估計為170億元-340億元。

7月26日,中炬高新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其中也要求公司核實並披露,在房地產業務處置完成之前提出本次非公開發行方案的主要考慮及必要性,是否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形。

剝離地產已經是公司大股東們的共識。自不斷增持並在2018年接替中山火炬集團、逐漸掌控中炬高新控制權之後,姚振華就對這家醬油公司「很有想法」。姚振華是寶能系掌舵人,在「寶萬之爭」中曾被王石稱為「野蠻人」。在姚振華入主後,中炬高新提出了「聚焦 健康 食品主業,把公司打造成為國內超一流的綜合性調味品集團企業」的戰略定位,並設立了調味品主業「五年雙百」的發展目標,即營業收入過百億、年產銷量過百萬噸。今年5月,寶能系重要人物何華接棒陳琳成為中炬高新新任董事長。

在網上流傳一份中炬高新的調研記錄,其中表示,此次定增,大股東中山潤田與二股東中山火炬之間一度頗有分歧。對於二股東中山火炬而言,它更希望在定增前先解決地產資產問題;同時,它也期望擴產項目放在中山火炬和陽西縣合作的中山產業園中,中山可以分一半的稅收。而這也意味著,如果失去了二股東的支持,要通過該定增方案,姚振華目前可能至少需要持有公司20%股份的中小股東支持。

而另一個問題是,中山潤田如果能通過出售地產業務獲得足夠資金擴產,為何還要定增募資?

這份調研記錄中透露,大股東是想增加控制權;而更多的資金也有利於進行收購、兼並等資本運作,或者用於渠道和品牌營銷。

當前股權信息顯示,姚振華的寶能集團持有控股資本平台鉅盛華67.4%股份,鉅盛華百分之百控股中山潤田,後者作為中炬高新控股股東持股25%。如果此次定增順利進行,中山潤田的持股比例將上升至42.28%。

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山潤田持有中炬高新的1.99億股中,有近8成處於質押狀態。而「轉型造車」的姚振華,卻已深陷於欠薪、裁員、巨額負債的負面輿論中,耗資千億的寶能 汽車 多年來也無法實現量產,旗下唯一能夠拿得出手的觀致 汽車 也銷量不斷下滑,還密集成為被執行人,截至目前被執行金額仍超過257萬元。

7月12日-13日,寶能系投資平台鉅盛華旗下公司債「21深鉅01」接連下跌觸及臨停。此前,大公國際將鉅盛華評級展望由「穩定」調整為「列入信用觀察名單」。大公國際認為,鉅盛華股權被質押比例高,子公司前海人壽風險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且仍面臨一定資本補充壓力。

截至2020年末,寶能投資集團已質押80.81億股鉅盛華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數量的73.54%,同期鉅盛華總資產為5259.66億元,總負債為4309.75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1.94%。從債務結構來看,鉅盛華有息債務期限主要集中在1年以內和1-2年,二者合計佔全部有息債務的比重超過60%,賬上現金卻捉襟見肘。

也由此,市場對中炬高新的定增方案一片質疑之聲。現在的寶能系,又能籌集多少資金參與中炬高新的認購?如果中炬高新真的能夠獲得寶能系「輸血」,姚振華又將如何向欠薪的寶能員工進行解釋?

但不管怎麼說,在7月27日,包括長城證券、國信證券、中信證券等都給予了中炬高新買入或增持評級。中炬高新能否翻身破局、向「大哥」海天味業發起挑戰,還要看姚振華接下來的操作。

❼ 寶能系的造車敗局:兄弟分家、融資受阻、大批裁員、背負巨債

2015年,姚振華 利用金融杠桿堵在萬科「門口」,悄然套現589億,在資本市場上一戰成名。 此後,寶能豪擲千億,入局新能源造車。如今,寶能 汽車 總部落戶廣州, 斬獲120億戰略投資。

諷刺的是,這邊拿著 融資巨款,另一邊卻拖欠著員工工資。 不僅如此,如今的寶能系更是 深陷困境,兄弟分家、債務逾期、融資受阻、大批裁員……

說起姚振華此人,最著名的莫過於王石口中的野蠻人。這位野蠻人的發家史倒也精彩, 姚振華和他的「寶能系」像一隻猛獸,遊走在中國經濟改革的風暴中心,穩踩政策轉折的每一個節點。

姚振華生於1970年,18歲之際考入華南理工,畢業之際拿到雙學士學位。 那是個大學生被稱為天之驕子的時代 ,畢業後的姚振華進入一家國企工作。作為潮汕人的姚振華心中自有一股子不安分,一邊攢錢,一邊留意著創業機會。

南巡講話後,姚振華意識到機會來了,毅然辭職來到深圳。 彼時國內副食品緊缺,「菜籃子工程」實施 ,姚振華同弟弟姚建輝成立新保康蔬菜產業公司。姚振華 心中自有藍圖 ,區別於其他公司做中間商,姚振華選擇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完整產業鏈。

短短幾年時間,新保康已然是深圳地區的蔬菜龍頭,兄弟二人也是賺得盆滿缽滿。

第一桶金有了,姚振華決定進軍地產行業。1998年,彼時正值房改,姚振華拿下福田區一塊地,並開發了中港商業城項目。此後, 依靠敏銳的商業嗅覺,姚振華在房地產領域大展拳腳,屢戰屢勝。

2000年,而立之年的姚振華創辦寶能集團。在深耕房地產行業的同時,姚振華也在挖掘其他行業的商機, 還真有一顆遺珠被他找到了——國企深業物流 。2002年,因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深業物流面臨資產、業務出售的困境。聽聞消息後 ,通過拍賣、增持等方式,寶能拿下其46.2%的股權。

盡管深業物流未完成 三年內國內主板上市的目標,走向了分裂 。然而,寶能在分配資產的過程中, 不僅獲得了其商譽、姓名使用權,更獲得大批物業及土地。 這一役,寶能系 僅付出2億多元的成本,卻收獲了百億的物業價值及土地。 也正是因此,寶能才有足夠資金進軍其他領域。

2012年,看好保險業發展前景的姚振華成立前海人壽,由此進入金融領域。當年, 公司總資產不過17.3億元;2013年年底,前海人壽總資產超170億;2014年超560億。到2016年,前海人壽的總資產已經超過2000億。

藉助深業物流和前海人壽的輸血,姚振華利用金融杠桿,成了王石口中的野蠻人,一舉成為萬科最大的股東。 這場被譽為中國資本市場最驚心動魄的大戰,最終以萬科創始人黯然退場,姚振華套現589億告終。 自此,姚振華在中國資本市場上算是揚名立萬。

2017年3月, 姚振華成立寶能 汽車 ,正式投身於新能源造車,誓言要助力民族 汽車 工業崛起。 但姚老闆起家靠的是賣菜,發家靠的是房地產,在資本市場上也算長袖善舞,放到製造業,還真是個門外漢。 但姚老闆有錢。

在收購南玻集團、中炬高新、韶能股份等 汽車 零部件企業後,2017年11月, 寶能 汽車 以66.3億元拿下觀致51%的股份。2019年,又砸了15.6億,增持至63%。

收購一個造車企業,似乎是配不上姚老闆造車的陣仗。 在收購觀致一年後,寶能 汽車 將長安PSA(長安標致雪鐵龍)收入囊中。一舉一動都透露出在造車這件事上,姚老闆是認真的。 然而,再大的野心也掩飾不了赤裸裸的真相。

被寶能收購後的4年時間, 觀致 汽車 僅發布一款新車,銷量卻只能用慘淡來形容。 2018年-2020年,觀致 汽車 的銷量分別約為6.3萬輛、2.27萬輛、1.3萬輛。創 歷史 新高的2018年,也只是因為寶能利用旗下聯動雲租車業務自產自銷所致。

至於寶能入主後推出的觀致7,自2020年9月上市到去年年底,累計銷量僅7641輛。今年前5個月,銷量為4100輛。 更有趣的是,目前,寶能 汽車 直營店就達800多家。 這意味著,一家店一年連兩輛車都賣不出去。

雖說觀致銷量拿不出手,但好歹也是有真材實料的,至於寶能 汽車 ,那是一輛車都沒造出來。

與此同時,寶能 汽車 先後在深圳、昆明、廣州、西安、崑山、貴陽布局的六大 汽車 基地,不僅沒有實現量產, 部分基地甚至處於施工或待工的狀態。

2020年該生產的廣州基地,目前還處於施工狀態。崑山的新能源工廠處於半停工狀態,崑山、昆明的生產基地還沒怎麼動工,至於杭州的工廠似乎已經被忘卻……

這些計劃中的生產基地, 寶能規劃的總產能達350萬輛 。這個數字和寶能 汽車 銷量及造車結果對比來看, 簡直到了離譜的程度 。

我們來看看特斯拉的速度。2018年5月,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7月獲批,10月拿地。12月完成土地平整。次年1月開始建設工程。2020年初正式投產。

寶能也不需要如此誇張的速度,但也不應該是如此離譜的進程。 這或許是因為寶能的心思沒有放在造車上。

自2017年起,寶能 以造車為名瘋狂圈地 ,相繼在廣州、昆明、杭州、貴陽、西安、崑山等地拿下大量土地 。據不完全統計,旗下造車基地及項目佔地近9000餘畝,總面積達457.4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8.15萬平方米。

與其進度緩慢的基地建設相比, 寶能的商業住房建造得那叫一個快 。例如 西安基地還未完工,寶能旗下距基地不到2公里的樓盤就已經開售 。而這還不是個例。這也是寶能被質疑 假造車、真拿地 的原因。

於是,去年年底,寶能官方被點名。要求其上報自2017以來在各地的投資項目,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結果寶能承認虛假宣傳,產能注水……

時間進入2021年, 寶能高調造車終是將自己送入困局。 今年1月初,姚建輝宣布,將帶著主營地產的寶能控股離開,剝離出寶能體系。不少人認為兄弟分家的真正原因在於,姚建輝計劃整合旗下房地產板塊沖刺IPO,也有人認為這是其剝離優質資產的一種手段。 但兄弟二人分家是鐵定的事實。

不僅如此, 寶能造車的敗局也開始呈現。 繼去年11.7億的ABS項目發行被終止後,今年5月, 又一ABS項目被上交所終止 。兄弟分家後,以往 以地產為硬通貨的融資方式行不通了 ,僅靠寶能 汽車 ,融資越發困難。

與此同時,寶能 汽車 拖欠供應商款項、大規模裁員、停交社保、拖欠員工薪資 等消息不脛而走。盡管寶能進行了辟謠, 但比輿論更可怕的是赤裸裸的現實 。

據不完全統計,寶能 汽車 通過中鐵信託、中糧信託等 6家金融機構發行的信託計劃,總融資金額超150億元。 以深業物流、鉅盛華為擔保, 拿到123.9億元銀行借款。 以資產抵押, 拿到3億元融資。

這意味著寶能 汽車 已經背負起了巨額債務。 且此前,其子公司更是出現了 一筆16億元的借款逾期。 再加上觀致造血能力薄弱,寶能一車未售,困局不言自顯。

再者, 汽車 行業是市場化的產業, 資本僅是造車的第一道門檻。 縱使投入大量資金造出了車,也需要市場來檢驗。再加之,如今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競爭激烈 ,不僅有特斯拉、小鵬、蔚來等造車先鋒,還有傳統車企、互聯網巨頭, 寶能想要脫穎而出,絕非易事 。

❽ 寶能繫上市公司有哪些

寶能系股票目前還有南寧百貨、萬科A、金科股份、華僑城A、韶能股份、大康農業、北辰實業、東阿阿膠、格力電器、重慶百貨、普利制葯、鵬欣資源、南玻A、明星電力、合肥百貨、森源電氣、華海葯業這些企業。雖然個股的控股權並不是很大,但是這些股票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未嘗不會迎來炒作的機會。
【1】南寧百貨:12月4日,南寧市富天投資有限公司通過公開司法拍賣獲得2291.23萬股股權。透過股權關系,富天投資正是「寶能系」姚振華旗下的在今年3月初新成立的子公司。
【2】萬科A: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8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2.86%。
【3】金科股份: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9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1.97%。
【4】華僑城A: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2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7.54%。
【5】韶能股份: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4和1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19.95%。
【6】大康農業: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5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3.70%。
【7】北辰實業: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聚富產品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4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2.92%。
【8】東阿阿膠: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自有資金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4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3.37%。
【9】格力電器: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利年年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5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1.63%。
【10】重慶百貨:截止2019年09月30日,寶能系的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分紅保險產品華泰組合位列公司十大股東中第3位,持股比例占公司總股本的2.56%。

❾ 「野蠻人」變身「接盤俠」,收下DS的寶能真為造車

文/Kris

21世紀10年代的最後一天,DS在華的命運迎來了全新的篇章。

2019年12月31日晚間,長安汽車發布公告稱與深圳前海銳致投資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有的長安PSA一半股權全部轉讓,轉讓額為16.3億元。這意味著,長安汽車將不再持有長安PSA的股權。接盤的是前海銳志有限公司,其控股股東為寶能汽車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正是寶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姚振華。

其實DS並不是寶能在接盤觀致之後第一個「動心」的品牌,早在去年年初,寶能就打起了北汽福田手中寶沃的注意,只不過最終被神州出資40億元「奪其所愛」;而在奇瑞進行混改的階段,寶能也有意出資入股奇瑞,但最終未能成形。

如果說如今收下DS和之前險些入股奇瑞都是因為看中品牌背後的技術儲備,那當初計劃收購寶沃,背後的動機又是什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閱讀全文

與2019年寶能系最新股市動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的未來走勢 瀏覽:616
cpa融資租賃 瀏覽:744
深股通流入資金周排名 瀏覽:759
通達信普及版帶交易嗎 瀏覽:911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