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銀行理財被騙案件

銀行理財被騙案件

發布時間:2025-09-12 00:42:08

『壹』 北京女子320萬買理財遭飛單,只剩2190元,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北京女子320萬買理財遭飛單,只剩2190元,這件事情引發了網友的爭議。根據小編了解到的內容,可以得知這個理財項目其實是不法分子的非法集資,因此這320萬並沒有用作去投資,反而被其他人給拿走。所以想要拿回自己的錢款,那麼就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而且小編想告訴大家,投資雖然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項目,但是在投資之前,一定要帆正了解一些投資方面的內容,不管是通過書籍,還是一些投資大佬的言語,都可以幫助自己分析當下投資的情況。另外320萬元並不是一筆很小的數目,在投資之前,一定不要自己做決策,可以跟自己的身邊人進行訴說,進行探討,從而決定要不要投資?另外一旦發現自己被騙了之後,一定要收集好證據,找到律師,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貳』 民生銀行30億假理財案,在銀行買理財產品如何防騙

民生銀行假的理財產品案之所以受人矚目,原因一是金額大,二是銀行支行行長參與並主導,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三是參與人員眾多,受騙者多,銀行參與的員工也多。

那麼,民生銀行假理財產品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民生銀行假理財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橋支行行長張穎有涉嫌假理財案違法行為的案件,涉案資金總規模可能高達30億元。2017年11月21日,北京銀監局於對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給予合計27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此案也被稱作有史以來第一大「飛單」案。雖然民生銀行和相關人員也進行了處罰:北京銀監局對張穎給予取消終身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肖野、何蕊分別給予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王濤、王曉紅、李亞慧、何舒瓊、王飛、王秋雨、隗亞囡分別給予禁止1年內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對張劍、周瑾分別給予警告並處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對王月瑋給予取消5年董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行政處罰。

其三,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

以往的上當受騙都是貪圖高息的結果,有的投資高收益理財產品,結果出現了兌付問題,本金都失去了。正常的情況下,銀行的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在4—5%左右。民生銀行的假理財產品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貪圖了高利誘惑,銀行工作人員承諾將原來「一年期產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還有半年到期,相當於年化8.4%的回報」,為了貪圖8.4%的收益導致購買了虛假理財產品。所以,在任何情況下貪圖高利的行為都有可能出現問題。

要購買銀行的正式理財產品而不要購買轉讓性的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一定要在銀行櫃台購買並確保資金進入銀行賬戶和,購買理財產品不能貪圖高息,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三原則。

『叄』 四川男子「投資理財」被騙484萬,他的如何一步步落入「陷阱」的

4月7日,四川男子下載了該微信群里投資理財劉經理發來的「50etf上證」APP,並在該平台投入了幾十萬元。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幾十萬元很快就變成了100餘萬元。四川男子激動不已,於是又分幾次投入了200餘萬元,通過「專業老師」的一頓操作,四川男子的賬戶金額竟達到了900餘萬元。

這里還是建議大家理財規劃要合理,風險投資比例一定要小,高息千萬不能做。保險性比較高的比如國債和信託產品,風險性投資比例不能超過總投資的10%。這樣即使損失了,其他保收益的產品還能彌補這方面的損失。

『肆』 誰要為美的10億理財被騙案擔責

美的10億被騙案:責任歸屬與行業漏洞

美的集團近期曝出的10億元假理財事件,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事件揭示了美的理財業務人員金融素養和銀行內部管理的漏洞。那麼,這10億損失應由誰來承擔?又暴露出哪些行業問題呢?


6月29日,美的聲明稱,其合肥美的冰箱公司於2016年遭遇詐騙,10億元理財信託產品中7億來自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3億來自重慶銀行貴陽分行。為何在真銀行辦公室上演的假行長蓋章騙局中,美的相關方竟配合得如此「默契」?


據揭露,騙局涉及的主角是大學同學。其中,美的金融中心負責人李某在朋友聶某的推薦下,對銀行擔保的理財產品進行了投資。然而,正是在成都銀行的真偽劇中,嫌疑人假冒黃行長與客戶經理,成功騙過了美的團隊。


盡管騙子手法高明,但業內分析認為,美的方存在金融知識匱乏的問題。銀行資管計劃通常承擔優先順序角色,不承擔兜底責任,這是行業常識。此外,銀行的責任界定關鍵在於員工身份,如果不是在職員工在銀行場所進行的偽造行為,銀行仍需承擔管理責任。


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採取法律措施,但蘿卜章問題的根治仍需時日。李虹含指出,銀行蘿卜章問題難以杜絕,源於公眾對銀行的信任和防範意識不足。隨著金融業投資理財的火熱,監管滯後也加劇了此類問題。銀監會的理財產品信息平台有望減少假理財的出現。


盡管如此,如何確保銀行職責明確,防範類似騙局,仍是亟待解決的行業挑戰。

閱讀全文

與銀行理財被騙案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惠信託 瀏覽:816
香港私募基金哪個好 瀏覽:968
信託牌照發放 瀏覽:426
非法信託有 瀏覽:981
政府信託貸款 瀏覽:488
投資公司理財產品 瀏覽:952
廣州金誠無憂融資 瀏覽:779
怎麼貸款好借 瀏覽:5
UTG外匯 瀏覽:167
理財經理是干什麼的 瀏覽:627
銀行理財被騙案件 瀏覽:474
京東月月領理財年金 瀏覽:823
聯匯通寶理財 瀏覽:925
融資的話術 瀏覽:220
融資高山 瀏覽:139
我想理財投資方式 瀏覽:515
100萬投資理財方案 瀏覽:511
最好的投資理財公司 瀏覽:379
理財屋怎麼樣 瀏覽:39
數傳融資 瀏覽: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