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家化端午

上海家化端午

發布時間:2022-12-18 03:33:36

①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要怎麼過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端午習俗
龍舟競渡
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如廣東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准備競渡。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閩、台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於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
各種祭祀、紀念之儀式,無非是點香燭,燒紙錢,供以雞、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這些含有迷信色彩朗儀式已很少見,但在過去,人們祭祀龍神廟時氣氛很嚴肅,多祈求農業豐收、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也保佑劃船平安。用人們的話說,「圖個吉利」,表達人們內心良好的願望。
鳳舟
鳳舟競渡與春節有舞龍也有舞鳳一樣,端午有龍舟也有鳳舟。鳳舟的來源如上述,是源於遠古的烏舟、鷁舟。古代宮廷中有鳳阿(如《天府廣記》中記明代宮廷便有),民間有鳳船競渡。《粵囊》載:「龍舟以吊大夫,鳳船以奉天後,皆與五日為勝會。庚午之夏,番禺石橋村入聚萬金,制鳳船,長十丈,闊丈三,首尾高舉,兩舷重翼為舒斂,背負殿宇,以奉天後,游各水鄉。」1964年後香港又出現了風艇賽。這種風艇艇身稍短,可坐16名隊員,飾有鳳頭、鳳尾,由女隊員競渡。的確是一種很好的比賽形式,合龍鳳呈樣之意。
有的地方還有龍鳳船。《順德縣志》載:「大良之龍鳳船妙極華麗。」但今已不見了。湖南汨羅縣的龍舟,前裝龍頭,後置鳳尾,鳳尾是用包有紅紙的竹篾成扇形插於船尾,如矩尾一般,也可稱為龍鳳船。龍鳳船,似乎是龍船與鳥船相融合後留下的痕跡。
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五彩絲不是五彩繽紛的花色絲線,而是確定了的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絲線合並成的縷索。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掛荷包
荷包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懸艾葉、菖蒲、蒜頭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寫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射柳
「與南方的賽龍舟不同,最具北方特色的是射箭和打馬球」。
我國北方各民族從來沒有端午節競渡習俗,更不知道南國漢族還有一位愛國大詩人屈原。但是,在遼、金、清各朝歷史上都有端午節契丹族、女真族和以後的八旗將士馳馬射柳、打馬球的競技遺俗。
北方人民的端午節慶游戲——射柳。據說,這項競技活動在遼時便已出現,一直延續至清末。
馳馬射柳在端午節清晨舉行,先將柳樹干中上部削去青皮一段,使之露白,作為靶心。然後參賽者依次馳馬拈弓射削白處。射斷柳干後馳馬接斷柳在手者為優勝。《金史·禮志》:「金因遼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約數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馳馬前導,後馳馬以無羽橫簇箭射之。既斷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為上。斷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必發鼓以助其氣。」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這種節日競技相沿成習,直至清末。
打馬球
明皇擊鞠圖。擊鞠亦即打馬球,也是北方端午節的主要經濟娛樂活動之一。相傳,唐玄宗李隆基便是這項運動的愛好者。
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采葯
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夏小正》載:「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歲時廣記》卷二十二「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五月五日,競采雜葯,可治百病。」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後來有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葯蟾酥;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之傳說。又如湖北監利於端午「采百草」,亦采葯草之俗。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沐蘭湯
沐蘭湯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五
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採茶、制涼茶
北方一些地區,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有好處。
「驅除」五毒
民間認為五月是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沒之時,民間要用各種方法以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這是一種辟邪巫術遺俗。民間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倒災葫蘆」
端午也以桃印為門飾。桃是民俗中驅鬼之物,源於神荼、郁壘之神話,以桃刻印,亦為祛攘之意。《續漢書•禮儀志》:「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止惡氣。」後世的昧符、吉祥葫蘆即源於此。
《夢粱錄》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於午時書『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句」,這是宋代之俗。《燕京歲時記》又記:「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於門闌上,以泄毒氣。」這是清代之俗。有的還在紙葫蘆上垂絲穗、飄帶等,更為好看,或在葫蘆中剪出五毒形狀,掛貼於門,亦表示將五毒之氣泄盡之意,你為「倒災葫蘆」。
至今民間仍有懸鏡於門以避邪之俗。在唐代,專於五月五日午時於揚州揚子江心鑄銅鏡,以進貢皇帝,稱為「天子鏡」,這也是辟邪之意(見《唐國史補》)。所以後世多於門前掛鏡驅邪。
鬥草之戲
漢以前不見鬥草之戲。(《歷代社會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無考,普遍認為與中醫葯學的產生有關。遠古先民艱苦求存,生活單調,暇余以斗蟲、鬥草、斗獸等為戲自娛,及至傳說的「神農嘗百草」形成中醫葯學後,每年端午節群出郊外采葯,插艾門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獲之餘,往往舉行比賽,以對仗形式互報花名、草名,多者為贏,兼具植物知識、文學知識之妙趣;兒童則以葉柄相勾,捏住相拽,斷者為輸,再換一葉相鬥。白居易《觀兒戲》詩雲:「弄塵或鬥草,盡日樂嬉嬉。」
《物原》雲:「始於漢武」。據梁朝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雲:"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草之戲。"《年華記麗》:「端午結廬蓄葯,鬥百草,纏五絲。」
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鬥草」或「鬥百草」。《劉賓客嘉話》雲:"唐中宗朝,安樂公主五日鬥百草."宋代擴展至平日隨時可斗。歷代文人作品中對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群嬰鬥草圖》,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賽雙方先各自採摘具有一定韌性的草,(樓蘭案:多為車前草,車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邊、溝旁、田埂等處。無莖,具多數細長之須根;葉自根際叢出,薄紙質,具五條主葉脈,全緣或波狀,或有疏鈍齒,長達15—30厘米;具綠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實成熟後會如蓋子般掀開,釋出四至六顆棕黑色種子,其長長的花軸,用來鬥草的好材料。)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以不斷者為勝。
這種以人的拉力和草的受拉力的強弱來決定輸贏的鬥草,被稱為「武鬥」。王建《宮詞》,吟詠鬥草游戲的情狀:「水中芹葉土中花,拾得還將避眾家,總待別人般數盡,袖中拈出鬱金芽」鬥草除有「武鬥」外,還有「文斗」。所謂「群嬰鬥草圖文斗」,就是對花草名,《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寶玉生日那天,眾姐妹們忙忙碌碌安席飲酒做詩。各屋的丫頭也隨主子取樂,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采了些花草,鬥草取樂。這個說,我有觀音柳;那個說我又羅漢松。突然豆官說,我有姐妹花,這下把大家難住了,香菱說,我有夫妻穗。豆官見香菱答上了不服氣地說:「從來沒有什麼夫妻穗!」香菱爭辯道:「一枝一個花叫『蘭』,一枝幾個花叫『穗』。上下結花為『兄弟穗』,並頭結花叫『夫妻穗』,我這個是並頭結花,怎麼不叫『夫妻穗』呢?」豆官一時被問住,便笑著說:「依你說,一大一小叫:『老子兒子穗』,若兩朵花背著開可叫『仇人穗』了。薛蟠剛外出半年,你心裡想他,把花兒草兒拉扯成夫妻穗了,真不害臊!」說得香菱滿面通紅,笑著跑過來擰豆官的嘴,於是兩個人扭滾在地上。眾丫鬟嬉戲打鬧,非常開心。這時,寶玉也采了些草來湊熱鬧。
躲端午
躲端午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陸游《豐歲》詩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雲:「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
端午雨
端午雨,時民間歲時占驗習俗。俗信端午節下雨,不吉;反之則吉。此種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提要錄》雲:「五月五日哨,人曝葯,歲無災。雨則鬼曝葯,人多病。此閩中諺語。」又許月卿《次韻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雲:「臨川人謂端午日雨,鬼旺人災。清趙懷玉詩自注亦引有「端陽無雨是豐年」的諺語。
立蛋
立蛋所謂的「立蛋」及「浮水針」是指端午節當天正午十二點時,因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所以俗信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便可直豎在地上,同理也可證於綉花針亦可浮在水面上。
事實上,若以科學原理印證可知:因端午節當天太陽照射在北半球,正午時分太陽引力與地球引力互相拉扯,使得立在地上的蛋很容易就能達到平衡站起來,所以立蛋便成為端午節孩童最佳的嬉戲項目之一。
跳鍾馗
跳鍾馗、鬧鍾馗:自晉代以來跳鍾馗、鬧鍾馗,賜福鎮宅就是端午節和春節的重要內容。2.懸掛鍾馗畫。最早的鍾馗畫,據說出自畫聖吳道子之手。據北宋沈括《夢溪補筆談》記載: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夢二鬼。小鬼竊得皇上玉笛及楊貴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後擘而啖之。大鬼道:「臣為鍾馗,即武舉不捷之士也,誓與陛下除天下之妖孽。」唐明皇醒後,即病癒,便召畫工吳道子,囑其按夢中情景畫鍾馗捉鬼圖,道子揮筆即成,明皇見後,竟與所夢一模一樣,驚嘆不已。後來,鍾馗畫漸漸走入民間,繪制鍾馗畫大都作於五月端午節這一天,或者端午節的前後幾天。到了清代,江南蘇、浙一帶的居民大都在農歷五月於大門或堂中掛鍾馗圖一月,以期驅邪除害、祛凶引福。
吃粽子
粽子「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種多樣,璀璨紛呈。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但內含的花色則根據各地特產和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蓮蓉粽、蜜餞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鹹蛋粽等等。

飲雄黃酒
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古語曾說 「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雄黃是一種礦物質,俗稱「雞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並含有汞,有毒。一般飲用的雄黃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釀的黃酒里加入微量雄黃而成,無純飲的。雄黃酒有殺菌驅蟲解五毒的功效,中醫還用來治皮膚病。在沒有碘酒之類消毒劑的古代,用雄黃泡酒,可以祛毒解癢。未到喝酒年齡的小孩子,大人則給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心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蟲豸不叮。
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咸鴨蛋黃、雄黃酒。此外浙北端午節還吃豆腐。
吃十二紅
高郵等地有吃「十二紅」的習俗。十二紅指油爆蝦、炒紅莧菜、咸鴨蛋黃、硃砂豆腐等。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為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大蒜蛋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② 上海人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上海人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什麼?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端午傳統食物還有不少。總的來說,端午節吃什麼和當地的風俗和時令物產有關,下面小編就為你一一介紹上海人端午節吃什麼?

五黃

「五黃」——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雄黃酒,感受「舌尖上的端午節」。

端午節里為何要吃「五黃」?田兆元教授解釋說,這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的顏色,五月麥熟,也是豐收景象,帶有吉祥意味;雄黃之黃,克殺邪毒,也有驅除五月氣候中邪氣的作用。所以說,吃「五黃」的目的是驅邪毒、求吉祥。

三白一紅

「三白」——茭白、咸鴨蛋蛋白、白切肉。

「一紅」——汗菜(加大蒜炒熟後菜湯紅色)。

端午節時,陽氣才開始抬升,百蟲開始活動,邪氣很盛,古人及採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驅蟲、蛇、蠍,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粽子

端午時節,粽子飄香。傳說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絕望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於是,傳說「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賽龍舟便成為端午時節紀念屈原的中華傳統風俗。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願。

上海人端午節吃什麼大家都清楚了吧,其實很多地方也都有這些食物。

③ 高兒夫俱樂部行政管理的內容

不好意思,我這里有一個酒店俱樂部的,可以參考一下。
因為類似的高檔俱樂部的目標人群基本重疊,所以還是有借鑒價值的。

上海麗致顯達俱樂部&酒店項目整體策劃案
第一部分 戰略規劃

一、戰略概述:
抓住中國加入WTO、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博會的機會,利用台灣惠安育樂股份有限公司長達近20年的俱樂部專業經驗、經營成功資歷的條件,在上海家化、香港華茂、台灣惠安三方在不同領域各具所長、共同攜手的前提下,以特色經營為手段,採取理念灌輸、信息傳遞、硬體滿意、軟體貼心、跟蹤服務等步驟,進行家庭式俱樂部、商務型俱樂部、鄉村型俱樂部等各種類型的俱樂部建設與經營,通過近5年時間的努力,實現集約化經營的模式,把企業建成具專業品牌、貼心服務、齊全設施、滿意價格及全面經營范圍的專業化經營集團

二、實施策略:
在最短時間內,形成企業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即獨特的競爭優勢手段及良性循環機制),以便於將來標准化運行和復制經營。

三、注意問題:
要抱著首戰必勝的信念(即第一個俱樂部的成功)。

第二部分 生態布置
一、經營幅度定位:建議幅度盡量小
1、 行業幅度--
因企業本身具備專業化的經營人才、經營經驗,故所涉及行業應為自己所長。鑒於初期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精力有限,故建議盡量所跨行業幅度小為標准,逐步向擴大幅度的方式層層遞進。
2、 管理幅度--
因前期企業的工作具繁瑣性,建議採取自營(企業有較強的可*作性和經驗)、招商(被招商對象具較高的知名度)、合作(合作對象具高成功率與經驗,且資金充裕)三種方式結合來進行各項目設施的具體經營。
3、 市場幅度--
近年來,上海已快速成為國際化大都市、國際中心貿易城市,發展速率勢如破竹,人均GDP飛漲,消費趨勢轉向生活質量發展,也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相應發展。因此建議,以上海為原點,輻射周邊地區,再延伸至大陸沿海一帶城市。這樣,一來,有品牌為先;二來,有上海為根據點;三來,復制化經營可帶動來上海工作、消費、觀光的外地客戶。如以上海為原點,江蘇、浙江為軸線,進行中國大陸沿海城市的開發。

二、經營活躍度定位:
建議活躍度適中(因太過活躍,管理幅度大;太過沉悶,經營不穩定)
1、 年遇收入--會員卡大部分採用此類型
2、 月遇收入--設施使用大部分採用此類型
3、 日遇收入--餐飲消費大部分採用此類型

三、資本與管理分布關系定位:
建議關系匹配度盡量高(即投資范圍與管理范圍盡量一致)

四、實施策略:
在實施過程中,採用沉澱式實施,需要全體人員在實施中不斷體會,說與做反復結合。在創業初期,要保持經營幅度小、經營活躍度適中、投資與管理范圍一致的做法,以保證企業有夠的能力、精力、財力、時間、人力等投入可靠項目中,達到最佳配置,有利於企業長期發展。

五、注意問題:
在實施過程中,要以戰略規劃為首要,一切以戰略為重心,如在具體實施中發現有悖於戰略的,應立即加以修正。

第三部分 融資策劃
一、融資種類定義:
1、 資金--鑒於對決策層和股東會的情況不甚了解,不加建議。
2、 品牌--先期已融入"上海家化"、"萬里城"、"麗致"等品牌,建議在後期建設完成時,可進一步融入具較高知名度或歷史悠久的品牌,從而達成雙蠃的局面。
3、 人才--在具體經營開始時,需要融入適量專業型人才,也即智力融資。

二、確定融資對象情況:
1、 資金--不加建議。
2、 品牌--吸收各項目的知名品牌,如spa 吸收"佰草集"、golf練習場吸收"XXX"國際職業教練、酒店吸收"XXX"國際著名酒店經營集團、健身房吸收"XXX"新型國際設施、才藝教室吸收"XXX"等。
3、 人才--因各細分項目的涉及范圍不同,故應吸收不同種類的專業人才任股干,再由其招募及培訓一線經營人員。

三、獲取融資對象的途徑:
1、 資金--不加建議。
2、 品牌--考察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同類企業,通過上網、現場考察等方式,尋找各項目領域的知名品牌。
3、 人才--通過社會招募的方式獲取。

四、支付獲取融資對象的代價:
1、 資金--不加建議。
2、 品牌--a. 付出股份;b. 付出管理權。
3、 人才--a. 付出高薪;b. 付出股份。

五、注意問題:
不要為融資而融資,當不需要融資時,或者融資需求不是很迫切時,不要融資。

第四部分 管理策劃(企劃部)
一、部門設置:
企劃部是企業決策創新和創新決策的職能部門、歸口部門、參謀部門。俗稱"企業決策的師爺",即智囊團。

二、崗位設置:
1、 企劃部經理1人;
2、 企劃部文案1人;
3、 企劃部美工1人;
4、 企劃部秘書兼市調2人。

三、崗位職能:
1、 企劃部經理--以國家人事局認可的專業職稱人才為主,有實際*作經驗和團隊合作精神,領導能力達到職業經理人標准,有創新能力和主持整體策劃的能力。對各類媒體的發行及受眾情況非常熟悉,在新聞界擁有良好的關系網。由董事長或派出總經理進行招募。
2、 企劃部文案--以大學中文系專業者為主,擅長撰寫各類廣告、報道、標語等,對受眾的定位有極強能力。有一定時期的專業崗位*作經驗。有判斷能力和創造性參與策劃的能力。對由總經理及企劃部經理進行招募。
3、 企劃部美工--以大學美術設計系專業者為主,擅長報紙廣告、DM、POP、及各類平面的設計。有一定時期的專業崗位*作經驗。熟悉了解各種類型產品的印刷情況,對印刷質量有專業的鑒定眼光。有判斷能力和創造性參與策劃的能力。由總經理及企劃部經理進行招募。
4、 企劃部秘書兼市調--以大學行政管理類畢業生為主,能完成部門內部及與其它部門之間的協調事宜,精準了解同行動態,並具有整理能力和技術性參與策劃的能力。由企劃部經理進行招募。

四、企劃部職責與許可權:
1、 編制企業策劃工作的年度計劃並實施;
2、 進行策劃並編制各類策劃案(泛指集團的各個經營項目的各種類型策劃案);
3、 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4、 編制項目具體實施計劃(包括責任分配表、時間分配表、反饋分配表等);
5、 發現潛在和現實的危機並向決策層及時提出預防和消除的意見;
6、 培育和發展企業的創新機制;
7、 負責企業專家系統的建立、維護和使用(包括專業咨詢公司、廣告公司的協作關系)。

五、企劃部業務流程:遵循"整理、判斷、創新、策劃、決策、實施"十二字展開
1、 策劃課題提出(可由集團總裁、總經理、企劃部提出);
2、 創意與策劃案編制;
3、 第一輪決策(由董事長或總經理審批);
4、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
5、 第二輪決策(會議制或董事長/總經理審批制);
6、 具體實施計劃編制;
7、 動態控制(包括隨時修正計劃)。

六、企劃部管理制度:
1、業務制度--
a. 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各類Form、Fax、Letter、File等);
b. 文案報審制度建立(請印單、工作聯系單、工程發包單、工程驗收單、簽呈等)。
2、 管理制度--
a. 保密制度建立(在某些情況下,需簽定保密協議);
b. 作息制度建立(按工時或計件制區分,靈活管理);
c. 電腦管理制度建立(需設置密碼許可權);
d. 獎罰制度建立(服從集團相關制度)。
3、 部門的建設--
a. 部門的文化建設;
b. 學習與培訓的條件創造。

七、實施策略:
在前期,採用企劃部經理+企劃部美工(2人)的工作模式;
在中期,採用企劃部經理+企劃部美工+企劃部秘書(3人)的工作模式;
在後期,當企劃工作較頻繁、工作量較大的情況下,建議採用企劃部經理+企劃部文案+企劃部美工+企劃部秘書+企劃部市調(5人)的工作模式。

八、注意問題:
鑒於企劃部的工作特殊性,在管理策劃時,需要注意與其它部門間協調流程、向上級匯報的流程等均需特別安排,以保證企劃部的工作能順利開展,能第一時間反饋至最高決策層。

第五部分 營銷策劃
一、營銷主目標定位:
1、 提高市場佔有率--建議在發展中期,確定此目標;
2、 追求利潤最大化--建議在發展初期,確定此目標;
3、 打敗競爭對手--建議在發展後期,確定此目標。

二、 營銷標的物定位:
建議在前期,以產品及服務營銷為主,以整體形象推廣營銷為輔;在中、後期,漸漸轉變為主營企業整體形象,以利於企業發展。
1、 企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即麗致顯達俱樂部的各類設施使用權及提供的服務;
2、 企業的整體形象--即麗致顯達俱樂部的對外整體形象。

三、 市場定位:
建議把市場定位於"市場需求充分、企業能力允許、競爭對手虛弱三點的交叉點上",在具體實施時,採用馬斯洛的"五層次消費論"來進行分層佔領市場。
1、 地理--潛在客戶均為身在上海的本地人、港、澳、台、及國外駐滬人仕;
2、 人口--潛在客戶的數量;
3、 心理--潛在客戶的內在心理特點;
4、 行為--潛在客戶的外在行為表現形式。

四、產品定位:
1、 核心部分--即俱樂部各項設施的能提供的服務內容;
2、 形式部分--即俱樂部各項設施的組成方式、裝潢、外觀等,以及會員卡的設計定位、各種宣傳手段及資料的風格等;
3、 附加部分--即俱樂部各種配套服務、售後服務、跟蹤服務等。
4、 產品的組合--即會員卡能提供的各類設施使用許可權及服務的組合方式。

五、價格定位:
1、 成本導向法--建議在初期採用此法,根據成本來確定初步的定價;
2、 需求導向法--建議在中期採用此法,根據市場的需求情況來確定定價;
3、 競爭導向法--建議在後期採用此法,因同行競爭激烈,可針對競爭同行的價格策略來進行定價。
4、 價格策略――
建議針對不同的服務設施進行不同的定價策略,如泳池、健身房可定中等價格,spa可定稍高價位,高爾夫定高價位、中餐定中等價位、西餐定高等價位、酒吧定低價位等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定價方式,以便於客戶選擇組合消費,從而帶動整體消費水平上升。
建議針對不同的俱樂部類型採用不同的價格策略,如對交通路家庭俱樂部,採用整體價位低、高促銷投入的策略,因為消費受眾面廣、潛在客戶數量大,且同類型俱樂部少,故可先期占據優勢,便於後期壟斷成功;對和平飯店商業俱樂部,採用整體價位高、低促銷投入策略,因為消費受眾面小,潛在客戶數量少,針對的目的性消費群體必然會自動尋找相應的消費場所,故採用此策略,可緩慢地佔領市場,擁有一批忠誠的消費群。
5、 定價方式--建議採用搭配定價的方式,將多種產品服務組合成一套定價;或採用主導產品帶動的定價方式,把主導產品價格限定住,變化其它相輔的服務產品。

六、渠道定位:
1、 直接渠道--建議採用,即設立麗致顯達自己的會員卡銷售(市場)部門;
2、 間接渠道--建議與有一定知名度,且行業不沖突的企業合作,運用他們的間接渠道進行分銷。

七、促銷定位:鑒於俱樂部的獨特經營方式,建議要將營銷策劃的重點放在本部分上。
1、 顯化潛在客戶--完善各種服務設施及配套項目,培訓服務生及樹立服務理念,創造市場需求,使潛在客戶對俱樂部消費產生需求;
2、 尋找潛在客戶--即目的性消費客戶的定位;
3、 接近潛在客戶--採用各種方式、方法(如各類公關等)來與潛在客戶接觸;
4、 影響潛在客戶--推銷服務、理念、產品的獨特優勢來感化客戶,或通過第一次免費試用來征服客戶,從而引發後來的第二次、第三次流水;
5、 推銷至順利交易--在潛在客戶開始接受的時候,推銷並交易成功;
6、 跟蹤服務--對交易成功的客戶長期跟蹤服務,從而增加客戶的忠誠度;
7、 各種促銷方法--融資營銷法、送式營銷法、拉銷法、新聞實證法、無限連鎖介紹法等。
A.對著名人仕採用送式營銷法,即贈送優惠券、會員卡、免費使用券等,利用此類人仕的知名度來提升企業和產品的知名度;
B.對老客戶採用無限連鎖介紹法,即由老會員推薦新會員加入,可獲得部分優惠或免費時段消費,從而讓老會員變相地成為企業的市場銷售部人員,實現1:250非凡效應;
C.對記者採用新聞實證法,不定期地邀請媒體記者親身感受各項服務,定期寫出相關報道,進行刊發在各類時尚性媒體或時尚性專欄中,從而無形中慢慢增加企業知名度,並獲得大眾的信任;
D.對公眾開展拉銷法,及時了解市場最新需求,創造條件來符合需求,再據此開展各類公益活動,如現場彩妝造型示範、在繁華地段開展健身*比賽、特色餐飲免費試吃、廚藝大比拼等活動,在現場獲取潛在客戶資料,為進一步跟蹤及推銷奠定基礎。

八、4P的整合:
即產品定位Proct、價格定位Price、渠道定位Place、促銷定位Promotion的整合過程。

九、CIS策劃(Corporate Identity Sysem):建議可由企劃部與專業廣告公司合作完成
好的CIS策劃,在企業內部,可將經營理念和特質視覺化、規范化,進而能幫助實施有效的管理;在企業外部,可將經營理念鮮明化,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環境中的識別度,進而能幫助實施有效的信息傳播。
1、 戰略識別;需要決策層確定企業戰略目標。
2、 品牌識別;專業、系統、科學的logo系統。
3、 理念識別;企業的對外服務理念、對內員工的工作理念。
4、 行為識別;企業在社會公眾前的形象表現。
5、 視覺識別;各類DM、POP、Catalog、燈箱、裝潢、外立面等視覺感受都能代表企業的風格、口味、層次。

十、廣告策劃:
廣告能有計劃地向目標客戶群傳遞有關產品、服務、品牌的優勢特點信息。需要遵循"簡捷、突出、獨特、聯想、凝神、形象、時尚"的原則。

宏觀廣告策劃――
a. 市場調查;
b. 目標定位;
c. 廣告定位;
d. 戰略戰術確定;
e. 經費預算;
f. 執行時間安排;
g. 效果評估;
h. 戰略戰術調整。

微觀廣告策劃――
a. 廣告定位;
b. 戰略戰術確定;
c. 經費預算;
d. 執行時間安排。

十一、公關策劃:
可根據不同時期的市場狀態,同業的發展和競爭姿態進行不同種類公關策劃,來達到輔助完成營銷主目標的最終任務。
1、 宣傳型活動;派發DM、Catalog等。
2、 服務型活動;現場進行彩妝指導、護膚指導、健身指導等。
3、 交往型活動;新、老會員定期開展比賽、互動、聯誼等。
4、 公益型活動;聚集社會熱點,如免費為殘疾人辦婚禮、上門為孤老按摩等,造成社會影響,獲得輿論的關注和信任。
5、 尊重型活動;開設咨詢點、反饋點,現場聽取消費者的建議與意見,從而在消費者心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6、 維護型活動;鞏固自己企業的品牌、產品的品牌,開展活動,讓消費者親身意識到麗致顯達的品牌及產品不同於其它同類服務及產品。

十二、全方位確定營銷最佳模式:
1、 整合營銷傳播--客戶決定一切;
2、 服務營銷傳播--服務無止境;
3、 關系營銷傳播--關系就是生產力;
4、 品牌營銷傳播--品牌是企業生命力。
以上四點可組合運用,也可單獨使用,視具體情況而定。

十三、創新線索:(具體見第六部分創新策劃)
時間性創新--利用各種節日、假期、發掘其典故,製造故事給客戶。
如:
春暖花開午茶會、春節尾牙大聚會、情人節浪漫遊、四月桃花節、五月高爾夫球比賽、六月鴛鴦戲水比賽、七月冰欺凌品嘗會、八月桂花節、九月捉蟹合家歡、十月集體婚禮、十一月美容護膚講座、十二月聖誕狂歡節等等,再配合各種設施和服務項目,進行具體安排。

十四、注意問題:
鑒於本案屬於草案,具體細節問題還可細分成若干,故在執行或借鑒於,不要把銷售人員按機械功能策劃;在運作時,要有競爭的動態考慮。

第六部分 創新策劃
一、物質性創新:
1、 產品或服務--改進產品或服務的性能或功能;
如增加會員卡的使用范圍、擴大會員卡的使用人數、提升會員卡的含金量、在健身房內請來著名的教練、將課程內容擴大放寬、一年期會員卡可免費使用部分設施、三年期可使用更多設施、會員及家人生日時可免費獲贈蛋糕及紅酒一瓶等等……
2、 企業本身--改進企業文化。
如在辦公區域張貼企業文化口號以勵志、定期舉辦各類員工活動和尾牙、設立員工意見箱等等……

二、利益性創新:
對各項設施的收費、套餐的收費、服務的收費均進行整體性創新,採用捆綁連接法進行互相牽制,讓客戶感到利益優惠,以達到客戶消費充分的目的。
如:
金婚夫妻辦酒席可免費獲贈紅酒、蛋糕、SPA免費券一次、KTV包房免費一小時;
生日酒席可免費獲贈蛋糕、香檳;
會員來俱樂部消費時,每次在酒吧可免費獲得一杯飲料(指定范圍),續杯收費;
新婚夫婦辦酒席可免費獲婚房一間,背景布置、每桌紅酒一瓶等等……

三、信息性創新:
1、 完成完整的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IS;
2、 選擇適合的時尚類媒體投入引導廣告、開幕廣告、後續廣告;
3、 在受眾面廣、發行量大的媒體上,進行軟新聞(新聞報道形式)發表;
4、 召開新聞記者會;
5、 設計印製宣傳單片,在人流量大社區進行分發;
6、 會員介紹新會員加入,可獲贈部分設施免費使用時段,及餐廳或美容院的免費享用券;
7、 與旅遊公司、大型企業合作,作為旅遊團體定點服務場所,成為大型企業員工的福利享受項目;
8、 與社會團體合作,共同舉辦各類社會活動,如某某拍賣、某某時裝發布等;
9、 與航空公司合作,達成航線、住宿、娛樂一條龍服務。

四、時間性創新:
借勢打力,利用各種機會、時間進行營銷。如:
元旦--"新年新氣象"新年特別組合優惠活動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春節--"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各類年夜飯、守歲活動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元宵節--"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全家團圓飯、賞燈游園會主導帶動消費
情人節--"鮮花VS巧克力"浪漫情人燭光餐、情人套房等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婦女節--"雲想衣裳花想容"女性健身*比賽、營養減肥餐、美容課程主導帶動消費
愚人節--"愚人節假話聚會"另類化妝舞會、餐飲、相聲等表演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復活節--"復活節糖果化妝舞會"化妝舞會、甜點會展等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清明節--"梨花風起正清明"吃青團、做青團比賽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勞動節--國定假期中的各類活動套票組合優惠活動
青年節--"春風得意少年志"網球比賽、羽毛球比賽、乒乓球比賽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母親節--"做時尚健康的玫瑰"女性各類活動套票事先發售主導帶動消費
端午節--"千千情結端午粽"夏季進補餐飲、包粽子比賽、各種粽子會展主導帶動消費
兒童節--"快樂小精靈一日游"才藝大比拼、專業營養餐、戲水比賽等主導帶動消費
黨的生日--聯絡各企業開展黨員表彰等活動,帶動各種消費
中國情人節--"七夕乞巧,紅豆相思"情人餐、情人套房優惠活動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建軍節--軍人證優惠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賞月團圓全家福活動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教師節--"教育點燃知識之火"憑教師證優惠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重陽節--"桑榆晚景樂無邊"賞菊、吃糕、餐飲等主導帶動消費
國慶節--國定假期中的各類活動套票組合優惠活動
萬聖節--"讓我們一起去見鬼"化妝舞會、自助餐等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感恩節--"感恩節的火雞大餐"特別風味餐飲及火雞大餐等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冬至--"年年至日一陽生"各類自製補酒推介會、葯膳等餐飲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聖誕節--"溫馨聖誕冬日情"聖誕大餐、聖誕舞會等活動主導帶動消費
年末--各類企業的尾牙活動為主導帶動其它消費

④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 除了吃粽子,其它的傳統食物也還不少,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習俗,比如江西地區吃茶蛋,江浙揚州地區吃「五紅」等。那麼,上海端午節吃什麼呢?就讓 老黃歷 帶大家了解一下吧。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五黃」
「五黃」,即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雄黃酒。

端午節里為何要吃「五黃」?其實這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的顏色,五月麥熟,也是豐收景象,帶有吉祥意味;雄黃之黃,克殺邪毒,也有驅除五月氣候邪佞之氣的作用。所以說,吃「五黃」的目的是驅趕邪佞毒、求吉祥。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三白一紅
「三白」——茭白、咸鴨蛋蛋白、白切肉;「一紅」——汗菜(加大蒜炒熟後菜湯紅色)。

端午節時,陽氣才開始抬升,百蟲開始活動,邪佞之氣很盛,古人及採取一些方法健身、辟邪、驅蟲、蛇、蠍,吃三白就是其中方法。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粽子
端午時節,粽子飄香。傳說公元前278年端午節這一天,流放到汨羅江邊的愛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都城淪陷,絕望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於是,傳說「端午」乃屈原祭日,吃粽子賽龍舟便成為端午時節紀念屈原的中華傳統風俗。從古至今,端午節承載了人們對生活的各種情感:思念、感恩、憧憬、祈願。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菖蒲酒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 夏至 ,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⑤ 2022上海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2022上海端午節風俗有哪些是大家常問的,畢竟端午是除了春節外最為熱鬧的節日之一,每每該節日到來的時候除了包粽子、劃龍舟這些共有的習俗,各地域的講究也層出不窮,一起看看上海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吧。

2022上海端午節風俗有哪些

1、插艾葉

上海人在端午有插艾葉、掛菖蒲的習俗,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傳統上,中國人一直把菖蒲視為辟邪之物。由於其形狀似利劍的特點,因而民間視之為驅鬼斬魔的降妖工具。菖蒲還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同時民間多將艾葉用於各類疾病的治療。因而掛菖蒲艾葉,有辟邪、治病防病的意思。

2、佩香囊

上海人稱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它們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里所裝東西已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

3、賽龍舟

舊時上海人有時不叫龍舟賽而習慣叫競渡。有資料記載,舊時端午節,上海黃浦江有龍舟競渡之戲。有善雜耍者,身束青龍絛,裝載各種器械。乘一種快船往來穿梭於各龍舟之中,更番演奏技藝。上海是傳統的江南水鄉,因此每逢端午,水上活動幾乎必不可少。

上海端午節吃什麼傳統美食

1、上海端午節食五黃

食五黃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五黃是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和雄黃酒。這是上海一帶的習俗,黃色在中國文化中是一種尊貴的顏色,帶有吉祥意味。雄黃之黃,克殺邪毒,也有驅除五月氣候中邪氣的作用,所以說吃五黃的目的是驅邪毒、求吉祥。

2、上海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最重要的當然是吃粽子了,早年上海人家遇到端午節吃粽子,基本都是自家包的,多數是甜的赤豆粽,或是純的糯米粽,老上海有一大批寧波人,他們則更喜歡包鹼水粽,家庭富裕的還會放幾片肉。慢慢就演變成現在種類繁多的粽子。

3、上海端午節吃白和蛋

端午里的吃,不只是粽子一家獨霸天下,在老底子的上海,與粽子同鍋共煮的還有雞蛋,也就是說端午除了吃粽子,還要吃雞蛋,雞蛋剝了殼吃,上海人把剝了殼的雞蛋叫做「白和蛋」。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聽到這樣的叫法。吃白和蛋,實際上就是進補和增強抵抗力,如能有利於皮膚,那是割草打兔子捎帶的。

端午上海哪裡最好玩

如果想要體會最傳統的端午習俗,來豫園就對了。除了包粽子、做香囊等民俗展示,中心廣場的市集上也擠滿了老字型大小爆款。杏花樓、沈大成、功德林、寧波湯團店和老城隍廟食品商店的粽子們,鮮肉的、赤豆的、豆沙的、紫薯的……恨不得為了爭奪你的眼球,來一場咸甜粽子大pk賽。同時,一批網紅花車也入駐了中心廣場的集市。精緻的植物微景觀、還有個性的彩繪,都能延展你對端午的不同想像。黃金廣場的集市則是文創的天地,來自東方美學生活平台的「東家」精選在線下一露真容。夏日文創、玉石首飾精緻可愛,讓人忍不住把玩。

⑥ 上海人端午節怎麼過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懸艾葉、菖蒲、蒜頭: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寫符念咒:
除了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上海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飲雄黃酒: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賽龍舟:
關於龍舟的競渡,文字的記載始於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吳均的的《續齊諧記》。較後,許多的記載中都可以找到有關賽龍舟的文字記載。現存中國各地的數千種方誌中,共有227種方誌有龍舟競渡的記載。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的說法,包括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吶喊鼓樂嚇退蛟龍。」
上海舊城東北角,原有著名的攬勝之地丹鳳樓。丹鳳樓又名萬軍台,是端午節觀看競舟爭渡黃浦江的盛極一時的所在。《上海縣竹枝詞》寫浦江龍舟競渡中有雲:「鼓角聲中煥彩游,浦江午日鬧龍舟;紅兒綠女沿灘看,看客多登丹鳳樓。」上海昔時浦江競渡所用的龍舟,大多是從南翔、黃渡等地借來的。抗戰以前,高昌廟附近的半凇園尚未荒蕪,每逢端午節時,龍舟在半凇園里先賽上兩天,然後在到黃浦江上去作節日競渡。

⑦ 上海人端午節為什麼吃鴨子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 ,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 .

懸艾葉和菖蒲: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兩者皆可入中葯 .艾葉可制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療法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殺蟲防治病蟲害的農葯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天氣轉熱,空氣潮濕,蚊蟲滋生 ,疫病增多 .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故而節日一早便將艾蒿、菖蒲紮成人形,懸掛在門前,用以祛鬼禳邪、保持健康 .其實, 真正起到凈化環境、驅蟲祛瘟作用的,還是兩草的香氣 .中國江南地區,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飲菖蒲酒,則其葯用效能就更為直接 .通常是在節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日便可飲用 .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 .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 .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 .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 ,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 .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

寫符念咒:

中國古代將五有視為 "惡月 ",所以端午驅鬼在民間非常盛行 .驅鬼的方法有許多,常見的一種,是在節前五月初一晚上插桃樹枝 .當時,人們認為桃木能避邪,所以日落之前折些桃樹枝,插在門前、窗上,以達驅崇的作用 .另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 .當時,掛驅鬼符也有一些嚴格的儀式 .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 .較為通行的符咒有:" 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 "之類 .另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 .節日一早,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 "王 "字 .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驅鬼逐邪的迷信風俗逐漸減少,但在偏僻農村則尚未絕跡 .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 .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 .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 .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 ,用梅紅匣子盛裹 .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 .

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 .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 .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 .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 .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

飲雄黃酒: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 "五黃 "的食俗 . "五黃 "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 .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

賽龍舟:

靠近江河的地方,則在端午舉行龍舟競渡 .張岱的《陶庵夢憶》卷五記「金山競渡」:瓜州龍船一二十隻,刻畫龍頭尾,取其怒;傍坐二十人持大楫,取其悍;中用彩蓬,前後旌幢綉傘,取其絢;撞鉦撾鼓,取其節;艄後列軍器一器取其鍔;龍頭上一人足倒豎,其上,取其危;龍尾掛一小兒,取其險 .自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日畫地而出,五日出金山,鎮江亦出 .驚湍跳沫,群龍格鬥,偶墮洄渦,則百捷,蟠委出之 .金山上人團簇,隔江望之,附蜂屯,蠢蠢欲動 .晚則萬齊開,兩岸汨汨然而沸 .

楊嗣昌的《武陵競渡略》詳細記載了明朝沅湘一帶的競渡習俗 .當地俗傳競渡是為了禳災,因此劃龍舟前要舉行種種祭祀,還要聘請;巫師來作法以祈求勝利 .劃過龍舟後,居民會舀取龍舟中的水,加入百草用來洗澡,用意也在於辟惡 .

西湖的龍舟則分為兩種 .其一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有小孩裝扮各種歷史、神仙人物,下層載有鼓吹手,敲鑼打鼓,兩傍坐著劃船的水手,這種龍舟較具表演色彩 .競賽用的龍舟則繞著大龍舟周圍打轉,待大龍舟上拋下物件,小龍舟上的水手便下水爭搶 .其中以錢、鴨兩物最難搶得,因為錢幣入水即沈,鴨子則會四處游竄躲避 .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中天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本是午月午日節,有時還突出它的正時是在午時,所以也叫重午節:午月為斗柄指午之月,即農歷五月;午日即農歷五月十二支紀日的第一個午日。據黃石考證,自先秦至兩漢,端午的日子每年變動,隨干支記日而定在五月的第一個午日,端午之名由此而生,即五月的第一個午日之謂;大約魏晉以後,由於用干支表示的節日不便記憶,形成代之以數字日期的趨勢,於是上巳定在三月三日,端午定在五月五日,而端「五」大約也在此時起來代替較古的端「午」。後來端午就固定在五月初五日。端午節有時還稱為浴蘭節、蒲節、女兒節。因為古代有於是日蘭湯沐浴的風習,故稱。五月又稱蒲月,端五則稱蒲節,這是因為五月菖蒲成熟,而端五又有懸蒲於門首、或以菖蒲浸制葯酒飲用之俗。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卷十七記曰,「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

端午節習俗的中心是祛毒禳災,保健康,求吉祥,但娛樂和社交在近世變得很突出,在水系允許的地方還多了一項龍舟競渡。

插菖蒲、艾蒿 菖蒲、艾蒿長期被相信具有巫術和葯用的雙重價值,因此而生成一系列的習俗。艾蒿歷來被製成艾人、天師艾、艾虎等厭勝之物。艾人早見於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該書記雲:「五月五日,四民並蹋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天師指道教法師張(道)陵,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俗傳他善於捉鬼降妖。

吳自牧《夢粱錄》記南宋行都杭州端午的天師艾說道,「以艾與百草縛成天師,懸於門額上,或懸虎頭白澤。」宋陳元靚《歲時廣記·畫天師》引《歲時雜記》說:宋代的端午節,京都的人們除畫天師像販賣外,又作泥塑的張天師像,以艾為須,以蒜作拳,置於門上,稱「天師艾」。

此外,更著名的是艾虎。艾虎有的是用艾枝艾葉編成的,有的則是布帛剪成的老虎上粘艾葉。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說:「端午以艾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綵為小虎,粘艾葉以戴之。」古詩雲『玉燕釵頭艾虎輕',即此意也。」

作為厭勝之物,艾製品通常是與蒲製品並用的,而尤以艾虎配蒲劍最為常見。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刻蒲劍為小人子,或葫蘆形,帶之辟邪」。

古俗以蒲葉似劍,稱為蒲劍,謂可避邪;艾葉也可驅邪,多紮成虎形,或剪綵綢成虎形,上粘艾葉,稱為艾虎。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雲:「端五日,用菖蒲、艾子插於門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劍之遺意。」

纏掛各種端午索 端午期間歷代沿襲用彩色或曰五色的線、縷、索作為驅邪辟凶的節物,可以概稱為端午索。

端午索有許多別稱,從材料的色彩著眼,稱朱索、五色絲、五彩縷、五色縷、五彩繒等;從辟兵的角度著眼稱辟兵繒;從延壽的角度著眼,稱壽索、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百索、百歲索等等。

不管名稱如何,端午索的形制和功用則是大體相同的,或系於小兒手臂,或掛在床帳、搖籃等處,或敬獻尊長,以辟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用符圖驅邪 道家把自己的符歸在張天師的名下,叫天師符。舊時,道教宮觀端午節有用硃砂筆在黃表紙上畫符饋送或出售的習俗,供民間端五貼在門楣上辟邪。《燕京歲時記·天師符》載北京此俗雲:「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畫天師、鍾馗之像,或繪畫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於中門,以辟祟惡。」1929年的調查所記錄的廣州午時符有兩種圖,一是天師像,一是太極八卦圖,所配的文字是一樣的:中間是「敕令五月五日午時書破官非口舌鼠蟻蛇蟲一切盡消除」,兩側是「艾旗迎百福」和「蒲劍斬千邪」。

吃粽子 《太平御覽》卷三十一引晉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與夏至同。先節一日又以菰葉裹粘米,以粟棗灰汁煮,令熟,節日啖。煮肥龜,令極熟,去骨加鹽豉秋蓼,名曰俎龜黏米,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包裹未(分)之象也。龜表肉里,陽內陰外之形,所以贊時也。」據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當時的粽子已達數種之多:「端五粽子,名品甚多,形制不一。有角粽、錐粽、茭粽、筒粽、秤錘粽,又有九子粽。」

關於粽子的起源及其形制有幾種傳說,其中最流行的是屈原的傳說。南朝吳均《續齊諧記》的記錄較早:「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年,長沙歐回見人自稱三閭大夫,謂回曰,『見祭甚善,常苦蛟龍所竊,可以菰葉塞上,以彩絲約縛之。二物蛟龍所畏'。」後世粽子的傳說大多與此有關。

飲用葯酒 作為端午節俗的葯酒主要是蒲酒和雄黃酒。蒲酒也叫菖蒲酒、菖華酒等,古代民間常在端五製作、飲用,俗雲可避瘟氣。宗懍《荊楚歲時記》載:「端午,以菖蒲生山潤中一寸九節者,或鏤或屑,泛酒以辟瘟氣」。唐代殷堯藩的七律《端午日》有「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的詩句。雖然蒲酒之名史不絕書,但是近世民間以雄黃酒最普及,飲雄黃酒既是家喻戶曉的《白蛇傳》情節,也是大家都遵行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端陽》記曰:「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余則塗抹兒童面頰耳鼻,並揮酒床帳間,以避毒蟲。」用雄黃酒塗抹小兒面頰耳鼻俗稱「畫額」,通常是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字似虎的額紋)以鎮邪。

賽龍舟 賽龍舟是民間過端午節的高潮,是會讓整個地方狂熱起來的競技。競渡之俗早見於南方(吳越、荊楚)。東漢末年應劭《風俗通》有言,「屈原以是日(5月5日)死於汨羅,人傷其死,所以並將舟楫以拯之,今之競渡,是其遺跡」。

賽龍舟和吃粽子一樣在古代被認為是紀念屈原的活動,南朝吳均《續齊諧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聞一多的研究結論是這兩大節俗都由龍圖騰崇拜轉化而來:「古代吳越民族是以龍為圖騰的,為表示他們『龍子'的身分,藉以鞏固本身的被保護權,所以有那斷發文身的風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他們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圖騰祭,將各種食物,裝在竹筒,或裹在樹葉里,一面往水裡扔,獻給圖騰神吃,一面也自己吃。完了,還在急鼓聲中(那時或許沒有鑼)劃著那刻畫成龍形的獨木舟,在水上作競渡的游戲,給圖騰神,也給自己取樂。......這便是最古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的節俗是在漢唐期間逐漸形成的,其基本形態在更古的時候並不存在,其中一些內容可能與龍崇拜有關,但是,他的具體敘述只是一種主觀的推測。端午的節俗吸收了古文化因素,但基本形態完全是漢唐的文化創造。

姻親交往 近世的所有節慶除了本身的宗旨之外,都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而端午突出的社交功能是姻親的交往,乃至許多地方呼此節為「女兒節」。《帝京歲時紀勝 .端陽》說,「飾小女盡態極妍,已嫁之女亦各歸寧,呼是日為女兒節。」

在近世端午的民間姻親交往中,一是訂婚的男方絕對要給未來的岳家送節禮,如果准備在下一個端午前結婚,還要正式送大禮,主要是給長輩的酒和肉以及給未婚妻的衣物;一是媳婦回娘家,帶去酒和肉,同時娘家也給女兒女婿一些禮物。例如,陝西一些地方把端陽節也叫女娃節、女兒節。每到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一定的端陽禮,俗稱:「送裹肚兒」,禮物可以包括夏令衣物、扇子、涼帽汗衫等,但必不可少的是綉有蛤蟆(蟾蜍)的花裹肚兜。蛤蟆代表生兒育女、繁衍子孫的能力。

⑧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上海的風俗習慣簡介:

一:親戚間往來一般保持到血親第三代,即堂兄弟、表姐妹間還有走動。平時走動不講究送禮,有事必備禮,俗稱「做客人」、「做人客」。

二:青年人多盪馬路、游公園、上娛樂場所,偶爾聚餐;中老年人以喝茶、聊天、敘舊為主。過去,市民住房狹小,朋友很少在家中聚會。朋友有紅白事,相互邀請,

三:平時來往不備禮,招待不講究儀式。


四:逢婚喪喜慶,親友間例須送禮,稱「送人情」。上門探望病人,或准備在主人家吃飯的一般是要送禮的。舊俗送禮的如今大多改為送錢。

五:送錢歷來用紅封袋。只有逢喪事用白紙。錢額喜事成雙數,喪事成單。

六: 客到,主人先接過客人手中的物品。客人帶有污穢物、濕傘,不帶入主人家中,置於門外。另,家中有喪事,一般未過頭七,不宜出門作客(規矩大的人家要過了五七才出門作客)。

七:留客吃飯,至少備8隻菜,備酒,稱「吃便飯」。

八: 進餐時,凡整隻雞、鴨、蹄膀、全魚等菜餚,主人未請,客人不吃。

九:就餐用筷有六忌,一忌將食品夾住又放下;二忌在菜碗中亂翻亂攪;三忌手握筷,目光盯住菜餚;四忌用嘴撕拉筷上食物;五忌以筷當牙簽;六忌夾食品時滴湯不止。

十:斟茶只斟七分,進行回轉動作,若用右手需按逆時針方向,用左手則必須按順時針方向,放茶壺時壺嘴不要正對他人,有請人趕快離開之意思。叩指禮,用幾個手指頭彎曲親扣桌面,表示對主人敬茶的謝忱。

十一:飲酒沒有一杯一口乾的習慣,大多小口慢呷,不行酒令。長輩命晚輩飲酒,晚輩才可舉杯;長輩酒杯中的酒尚未飲完,晚輩不能先飲盡。敬酒以三杯為度,敬酒人和被敬酒人需要起立「避席」。


(8)上海家化端午擴展閱讀:

上海節慶節日民俗:

一:除夕

晚上,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團坐同吃「年夜飯」,名曰「合家歡」。 許多家庭之長者,在年夜飯後,不去就寢,圍爐守歲。 守至雞初鳴、天微明,各戶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早已安好供品的堂上,拜天地、祭祖先。

到子夜時,有一些人還會往城內廟中爭燒「頭香」,撞「頭鍾」。玉佛寺一般都是燒頭像的地方,龍華寺是撞頭鍾的地方。

二: 春節

自初一以後各日,便是親戚朋友往還拜年之期。客來多攜禮品,待客必請喝「元寶茶」,是為茶內放上青果或茶蓋頂置青果一枚,又必請吃酒飯。其時長輩凡見幼輩皆要送壓歲錢。

上海人一到過年必定要去城隍廟逛一逛,走一走那裡的九曲橋。到正月初五日,為財神(俗稱「路頭神」)誕辰,各地都有接財神之舉。

三: 元宵

每家必吃「元宵」,即湯圓,也是取團圓、吉利之義。但元宵之盛還在於「燈」,所以又名「燈節」。家家戶戶、各店各鋪懸燈門前,寺廟、園林、廣場等公共處所,更是大張燈彩。屆時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出外觀燈。

四:清明

三月里清明節,人們借著掃墓的機會到郊野去踏青,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三月十五日多去龍華寺進香。三月二十三日崇祀天後誕辰,祈求天後神佑,上海的閩界客商,希望能在海上"安瀾利適"。








⑨ 端午節吃什麼

粽籺: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咸兩種。

在《易經·乾卦》的爻辭中有闡發,仲夏端午蒼龍運行至正南中天,對應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在《易經》中,以八卦為基礎又兩兩重合而構成六十四重卦。

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名平,字原,但實際上他姓「羋」,並不姓「屈」。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端午節

閱讀全文

與上海家化端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的未來走勢 瀏覽:616
cpa融資租賃 瀏覽:744
深股通流入資金周排名 瀏覽:759
通達信普及版帶交易嗎 瀏覽:911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