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東方通信公司利潤表分析

東方通信公司利潤表分析

發布時間:2022-12-19 04:23:51

⑴ 施繼興 是誰

2003年7月日,61歲的施繼興黯然離開東方通信副董事長的位置。而就在2周前的7月1日,東信黨員紀念表彰大會上,施繼興還表露出「力挽狂瀾」的雄心。他說:「誓要將東信扭虧為盈。」

7月16日,《通信產業報》記者從普天集團獲悉,東信大股東———普天東方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於7月14日召開的第三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施繼興不再擔任東信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的議案,上述位置將由與施繼興共同「打天下」的鄭國民擔任。

鄭此前曾擔任東信監事會主席兼副總經理。而沈余銀等其他5位副總經理和1位財務總監,與鄭共同組成了東信新的經營班子。

施繼興黯然謝幕

據《通信產業報》記者了解,面對突如其來的任免,施繼興和其他東信員工始料未及。東信內部人士甚至極端地使用了「雲詭波譎,神秘異常」8字形容。

6月18日,在為SARS延誤2個月之長的東信股東大會上,東信的員工們還沒有聞到絲毫關於「東信換帥」的味道。

6月25日,普天副總裁邢煒進駐東信,並於6月26日召開中層會議,宣布施繼興光榮退休的決定。而施繼興則請求任免決定應遵循上市公司的相關程序。

7月2日,以普天集團副總裁黃志勤為首的調查組對東信進行了為期3天的經營情況調查。

7月14日,盡管施繼興並未在場,但任免大局已定。

截止到2003年4月,施繼興「普天東方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的職務3年任期已滿。施繼興已年滿61歲。據了解,早在2002年3月的東信董事會上,普天集團總裁歐陽忠謀就曾對施繼興說:「施總,你和我都到了60歲退休的年齡了。」

而接任施繼興的鄭國民年齡也已59歲,距離法定60歲的退休年齡僅差1年。

施繼興在《告別東信同仁》的文章中說:「面對國企改革,有時我們的付出會更多,必要時還要做出局部犧牲。」

據了解,在施繼興擔任東信公司掌門人的15年時間里,東信已經從2000萬的資產膨脹到30多億,使國有資產增值150倍。2002年,東信銷售收入實現105億元,並擁有35.65 億元的凈資產。

東信之痛

作為移動通信龍頭上市企業,於1996年就開始上市融資的東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在當年發行10000 萬股B股和4000萬股A股,同時又於2000年增發5800萬A股,並成為滬市180指數樣本股。

施繼興對此頗為自得,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施繼興沒有到股市卻成為其「退休」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通信業冬天來臨之前,東信顯然還未能為過冬養好秋膘。

2002年年報顯示,東信首次出現虧損,由於移動通信系統市場盛景不再,占其收入70%以上的移動通信系統設備的毛利比2001年下降3.1億元,而且這種情況看來還沒有盡頭,2003年第一季度,東信主營業務利潤比去年同期下降28.77%。

而讓東信陷入輿論旋渦的是,2002年,TCL和波導等國產手機廠商實現了全線飄紅,其中普天系的波導更是實現凈利2.16億元人民幣,同比飈升216.91%。而東信顯然並沒能抓住國產手機井噴的機遇,僅占其收入30%的手機業務依然主要來源於其對摩托羅拉手機的代理銷售。

盡管早在1997年,東信就已年產手機150多萬台,佔中國市場1/6的江山,但卻全部貼「 Motolo la 」的牌子,而這種產能顯然沒有轉化為東信的優勢。

施繼興在對東信員工所發 E - mail 的謝幕詞中說:「我們受益於國家改革開放大環境,得益於內部多次改革和轉制新突破,但還受制於國企管理的固有束縛。」

「謀事在人,成敗在天。」施繼興深諳「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之道理,早在1998年就撰寫了《東信怎麼辦?》一書,對國有企業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2001年,施繼興更是引進安達信,重組管理流程,解聘所有員工,並讓其重新競聘上崗,由此壓縮了16%的員工。但結果卻是由於沖擊了太多的利益既得者,從而阻礙重重,「出師未捷身先死」。

隨後,東信還率先採用了「一企兩制」,大力引進海外人才,並通過ERP(企業資源計劃),對組織實現裂變,將公司內部產業鏈的第一段都實行開放式虛擬運營,即它們作為獨立的實體,要與外部公司平等地進行競爭。然而卻都力有未逮,慘淡收場。

施繼興說:「我突然告別工作崗位,留下了不少遺憾,其中較突出的是東信集團多元化的體制未能突破,經營局面移交未呈上升態勢,新老交替沒有做好充分准備……」

2003年自救行動

2003年6月初,東信又開始「救市」。東信系統業務與終端業務實現分離,業務重心轉向終端業務,主要就是手機業務。而負責終端業務的公司將成為銷售型公司,只負責市場與銷售,而不管生產。

裁員再次成為屢試不爽的過冬策略,據了解,從5月份開始,東信就開始「分流」和「降薪」兩手策略。其中,分流員工30%共1000多人,19個部門縮減成為10個,中高層管理人員降薪10-20%,但關鍵骨幹人員卻不降反升。

在2003年5月9日東信中層會議上,施繼興及其高層紛紛自責失誤,但同時也對「大動干戈,以圖自救」充滿了信心。

即使黯然離去,施繼興依然高調看好東信。施繼興在《告別東信同仁》中說:「主營業務移動通信產業依然方興未艾,隨著3G即將迅速崛起,國產手機市場佔有率繼續提升,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軟體、服務和增值業務機會倍增。」

但同時,施繼興也認為,市場和企業的競爭相當的殘酷,東信需要真正建立新型營銷模式,否則將被市場淘汰。

施繼興謝幕之後的東信,能否抹去過去的傷痕呢?《東信怎麼辦?》的下一個版本將怎樣改寫?答案不久將揭曉。

⑵ 中興通訊這個企業怎麼樣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之一。1985年公司成立。1997年,中興通訊A股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中興通訊是中國通信設備製造業的開拓者、中國綜合性的電信設備及服務提供商,擁有無線產品、網路產品、終端產品(手機)三大產品系列,在向全球用戶提供多種通信網綜合解決方案的同時,還可以提供專業化、全天候、全方位的優質服務,並逐步涉足國際電信運營業務,中興通訊CDMA、交換、接入、光傳輸、GSM、視訊等多元化產品已進入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市場。

中興通訊:巨人狂奔後勁堪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7日 13:24 人民網-國際金融

在最近短短一二十天之中,中興通訊在海外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也獲得了一系列的「第一」。最近兩年,公司每年的凈利潤增長均超過40%,銷售收入增長達40%~60%,成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但其快速擴張的背後所藏的隱憂亦日益顯露,應引起廣大投資者的密切關注。

海外布局成雛形中興通訊延續了其在國內市場的一貫做法,在進軍國際市場時,選擇了國際通訊廠商壟斷程度相對較弱的第三世界國家作為海外擴張的突破口。自1998年獲得巴基斯坦全國有線通信網建設項目以來,中興通訊已成功進入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和埃及等眾多發展中國家,地理位置分布於亞洲、非洲和歐洲等各大地區。印度、巴西、印尼、俄羅斯等人口眾多、市場潛力較大的國家是公司海外擴張的「重點戰略國家」,並已成為其國際市場持續增長的重要支撐。

除了進入發展中國家,中興通訊也在努力進入發達國家市場。2005年9月,公司與國際電信業務提供商CORISATAMERICAINC簽訂商用合同,為其建設NGN網路,該網路初期將覆蓋美國大部分地區,主要向用戶提供VOIP、高速互聯網等業務。同年5月,和愛立信共同宣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手為中國提供基於TD-SCDMA的3G解決方案。根據協議,公司和愛立信將在TD-SCDMA領域展開密切的技術合作。目前,中興通訊相繼與包括英特爾、葡萄牙電信、阿爾卡特、法國電信、愛立信在內的等眾多歐美IT、電信巨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

目前,中興通訊海外布局已基本形成雛形。2005年,成立了14個海外片區,來加大對於100個重點目標市場國家的管理,把其國際市場管理平台由國內移到了國外。據了解,中興通訊已加強了對於歐美發達市場的市場覆蓋,已經在歐洲大陸成立了15個具備本地化營銷咨詢、技術支持和服務保障能力的代表處,實現了對英國、法國、德國等西歐市場的完全覆蓋。

快速擴張顯隱憂2005年,中興通訊海外擴張迅速,然而其海外擴張帶來的經營風險也正在不斷地加深。今年7月,有媒體披露中興通訊與發展中國家簽訂的合同中有近100億的合同沒有執行,而其中70%以上是發生在去年。對此,其解釋為「由於電信項目有一個執行的過程所以項目有時會是跨年度執行,設備的發貨也是分年度的執行的,所以訂單的合同金額和當期立即體現出來的銷售收入確實存在較大的差異。外界猜測,中興通訊員工為了應對公司考核而簽的虛假合同問題,恐怕也不全是空穴來風。

中興快速海外擴張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合同執行問題。發展中國家市場是其海外戰略市場,但經營風險是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現金壓力較大天相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析師段振軍認為,中興通訊在發展中國家投資的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因為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限,各方面條件還不成熟,所以可能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收回資金,這對中興通訊的資金產生巨大影響。段振軍指出,中興通訊今年現金流就負很多。

中興通訊2005年第三季度報表也顯示出了其發展隱憂。該報表顯示,第三季度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28億元,同比增長3.7%;凈利潤1.55億元,同比下滑27.34%,每股凈收益率由2003年的14.64%/股連續二年下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8.63%/股。研發費用的支出已經從原來的10%縮減到8%。如此海外擴張是否意味著公司的利潤率在不斷下降?是否意味著公司的經營存在巨大風險?

興業證券分析師王金沿表示,而如果研發支出不作調整的話,中興通訊第三季度實際凈利潤下降幅度則達到了70%。申銀萬國分析也表示,中興通訊調整研發費用的支出,顯然是現金壓力比較大、控制費用的手段。中興是靠科研的強大和不斷技術創新立足市場,現在降低科研經費比率,恐怕會對技術創新能力會產生較大影響,從而限制其發展後勁。

東方證券分析師陳剛認為,中興通訊是目前中國企業中在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創新方面做得較好的企業,但由於中興通訊是靠廉價的戰略才搶佔了許多發展中國家市場,所以中興通訊的利潤率不會很高。陳剛進一步指出,中興通訊的凈資產收益率這幾年的不斷下降,主要是由於它的資產規模快速擴大所造成的,這也是許多企業大規模擴張後所必然產生的現象。

段振軍則認為,中興通訊第三季度的凈利潤下滑與其2004年12月香港上市有關。段振軍表示,由於中興通訊還比較年輕,與老牌資本主義大牌公司相比經驗還明顯不足,所以,今後,中興通訊一定會出現一些問題。

⑶ 十倍股有哪些特徵

炒股如果能夠做到十倍股,不僅需要實力,更需要一些運氣。不過,我們也可以通過總結一些特徵,來提高我們抓到十倍股的概率,這樣就算抓不到十倍股,抓到一些翻個兩三倍的股票也是不錯的。

在股市裡面沒有新鮮事,過去發生的事情,在未來還會繼續發生。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最近兩年漲幅達到甚至超過10倍的股票,看看它們都有什麼共性。而後續的十倍股,就有可能出現同樣的特徵。

雖然最近兩年,行情普普通通,但也還是出了一些十倍股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是哪些。

第一名,中潛股份,工業機械類,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9.93倍

第二名,誠邁 科技 ,軟體服務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8.2倍

第三名,堅朗五金,建材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7.53倍

第四隻,英科醫療,醫療保健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5.03倍

第五名,興齊眼葯,醫葯類,近兩年最大漲幅超超14.15倍

第六名,春風動力, 汽車 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1.5倍

第七名,聖邦股份,半導體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1.23倍

第八名,百潤股份,釀酒板塊,近兩年最大漲幅超10.4倍

接下來,就讓我們逐一分析這幾只股票,看看其共同點是什麼

中潛股份,2016年上市,主要是做潛水用品,業績表現在這兩年間平平無奇。這是一隻比較明顯的庄股。股本2.04億。

誠邁 科技 ,2017年上市,主營是軟體外包服務,在其大漲的2019年業績也同比大漲超9倍。上漲期間,其股本在8000萬。

堅朗五金,2016年上市,主營是門窗等五金產品,19年和20年業績都出現了大幅上漲。股本3個多億。

英科醫療,2017年上市,主營醫療手套,受益於疫情,業績巨幅增長。股本2個多億。

興齊眼葯,2016年上市,主營眼科葯品,業績這兩年也是呈現大幅上升。股本8000多萬。

春風動力,2017年上市,拳頭產品是全地形車,業績最近兩年是逐年大增。股本1.3個多億。

聖邦股份,2017年上市,主營是模擬晶元,業績最近兩年也是逐年遞增的。股本當時是1個多億。

百潤股份,2011年上市,主營產品是雞尾酒,業績兩年都是大增。股本5個多億。

以上,就是這些十倍股的一個概況。

共同特徵是什麼呢?

1.以上八隻股票,其中七隻股票上市時間都在5年以內。

2.以上八隻股票,其中七隻,在近兩年,業績都出現過大幅上升。

3.以上八隻股票,其中七隻總股本都不超5個億,這其中又有六隻股本不超三個億。

這幾個特徵裡面,我覺得最重要,也最有辨識度,對我們選擇十倍股,最關鍵的就是第一條

即, 絕大部分十倍股,都是上市五年以內的股票,

這一條很重要,因為這種股票上市不久,沒有什麼 歷史 包袱,成本也比較單純,如果配合再有一些業績大增的情況就很容易走出牛股。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選股思路和可操作的空間,下面就是十倍股選股步驟

首先第一步,

我們每天找出當天創 歷史 新高的個股

第二步

然後看看它是否是五年以內上市的股票

第三步

看看它的股本是不是很小,最好三個億以內

第四步

如果是,看看它是否業績大增或者明顯好轉

剩下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個機會買入,突破或者回調買入就好。

這裡面操作難度最大的應該就是怎麼找當天創 歷史 新高個股,因為如果一個個去看,那麼工作量非常大,

所以我們可以用選股公式來進行這一步驟,整個過程下來就一兩分鍾,

H>=HHV(H,100);就是這個公式。

下一個通達信軟體,

然後將這個公式,用公式管理器,導入到條件選股裡面,然後周期選擇周線即可。

這樣每天收盤後用這個公式跑一遍就可以找出當天,創了100周新高的股票,然後再按照上面的選股步驟進行選股即可。

以上,就是十倍股有哪些特徵,以及以什麼方式來選擇可能的十倍股。

祝大家都能夠選到大漲的股票,賺個盆滿缽滿!

第一,市值小,這是必須的,如果你現在找一個市值已經上千億的,即便公司運作再怎麼好,再漲十倍的可能性很小

第二,業績穩定上漲,比如格力電器,從2013年到現在,7年時間已經上漲了10倍以上,與股價持續上漲同步的是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

第三,在風口的行業,像一些沒有太大的炒作空間的,比如,煤炭,鋼鐵,銀行等等,周期性比較明顯,基本很難會連續大漲,而一些新興行業,比如5G,新能源 汽車 ,新基建,都是屬於新的行業方向,有政策扶持,很容易就會受到資金追捧,但是追風口,收益大的同時也會伴隨高風險

相對來說一些漲了十倍的股,就是因為公司不斷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並持續分紅給投資者回報,股價與公司基本面同步,而且都是漲起來之後才逐漸為世人所知,只有堅定的持股的投資人,才能真正達到這十倍的收益,普通人要發現,買到,並且持股拿到十倍收益,太難了

十倍股有哪些特徵?

十倍股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投資一生中能夠拿到一隻或者兩只十倍股就已經是了不起的一件事情了,那麼十倍股到底有哪些特徵呢,咱們接下來聊一聊:

1、十倍股要有穩定的盈利增長,業績和各項指標都優秀的股票才有可能成為十倍股,例如茅台的業績和基本面都是什麼樣的,我們前面的文章中也講過怎樣通過財務指標來選擇優質的股票,該如何看存貨,三大報表等等,這里就不在做過多的介紹了,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自行翻閱我的文章進行查看。

2、十倍股有些方面是靠政策方向推動的,例如前兩年的兆易創新,完全是受益於政策方面對 科技 股的支持,以及國家 科技 發展戰略對晶元產業的支持等多方面的政策導向才把股價推升起來的,所以十倍股一般是受益於政策導向給出的支持態度決定的。

3、十倍股還會受到市場環境的刺激,例如全球疫情來臨後,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造就了英科醫療這只牛股,回首看一下,這完全是受益於疫情後對業績和基本面有了較大的改善,最終才把股價推升起來的。

綜上所述,對於投資者來說既是選到了十倍股也未必能有持股的定力拿到10倍,就想當時的中國國旅一樣,我自己的經歷是28塊錢拿到了50多就覺得已經很成功了,結果得益於2020年免稅的政策,這與咱們第二點說的基本一致,政策方面推動,國旅站上風口,最終在2020年實現翻了幾倍的行情,可以說我自己本身對股票的認知度已經很高了,但是依然沒有拿住,差的是定力,持股的耐心,不過還好,股市投資就是逐步的在這個市場中通過學習,實踐以及總結經驗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統,我也相信後面會有更多的投資者通過自己的努力選出和拿住十倍股的。不過這里還是要提示一下,投資股市是有風險的,入市需謹慎,投資者應該在投資股市之前先考慮如何保住自己的本金才是上上策!

十幾年能漲十幾倍的股票不少,幾年內漲十倍的就比較難得了,但總體上來說,十倍股都需要有以下特徵:

1、十倍大牛股通常都在大的行業賽道中

一家公司的成長空間,首先取決於所在的行業,以及行業中的細分賽道。

這個賽道的市場空間越大,就越容易出十倍股,比如:如果是一個萬億市場的賽道,現在公司的規模即便是做到了幾百億市值,那做為龍頭也仍然有十倍的空間,但如果只是一個市場規模幾百億的賽道,做到幾十億市值想再增長十倍都很難了。

2、要成為細分行業中的龍頭

任何行業,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一定是最大的,這樣才能有最大的成長空間。

同時龍頭公司具有先發優勢,可以積累自己較深的護城河,讓後來者難以和其競爭,或者後來者只能去更細分、競爭更激烈、利潤更低的細分領域去賺錢。

所以投資人都喜歡投龍頭公司,即便是抱團也喜歡去抱龍頭,競爭優勢明顯,業績更有保證,未來增長的空間也足夠大。

3、成長期行業中更容易出十倍大牛股

大家都知道,處於成長期行業的公司,由於行業快速發展,增長空間也更大,相對於處於業績下滑階段的夕陽行業,肯定更容易出十倍大牛股。

比如 科技 類行業、互聯網行業等等,通常一旦行業的爆發點來臨,處於領先地位的公司都會增長得超級快,很容易股價翻很多倍。

正所謂一旦風來了,豬都能飛上天。

但朝陽行業如果行業格局還不清晰,那選擇的難度其實很大,因為很多公司可能最終都活不下去。

而一旦行業格局清晰,龍頭公司的競爭優勢明顯,那麼很可能在市場的追捧下快速幾年就能走出十倍的行情。

4、成熟期的行業護城河深的公司長期也能走出十倍行情

成熟期的行業,公司的增長率一定比不過朝陽期的行業,所以通常即便有十倍的增長,所需的時間一定更長一些。

但只要不是技術要不斷更新換代的行業,通常到了成熟期,龍頭公司的優勢非常明顯,每年的業績和增長率都趨向於穩定,對公司的估值也相對容易,所以從中選擇出十幾年十倍的股票,難度相對來說要小得多。

5、周期性行業有能力踩准周期節奏也容易出十倍股

和成長期、成熟期的行業不同,周期性行業周期波動很大,非常容易大漲大跌,漲的時候速度非常快,所以如果有能力在周期啟動前就布局,那在周期上漲階段也很容易有十倍的漲幅。

但這個難度是非常大的,需要有對行業周期非常敏銳的把握能力,必須要提前布局才能收獲到最大漲幅,畢竟周期來的快去的也快,一旦在周期反轉下跌前沒有及時離場,或者對周期的上漲幅度判斷有誤,都很難有大的收益,甚至很容易虧錢。

6、有靠譜的管理層

管理層的誠信,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是最重要的,畢竟再好的公司,如果管理層想的是如何從市場上圈錢,而不是公司未來如何長期發展,那這樣的公司一定不會成為優秀的公司。

其次是管理層的認知和能力,越有格局、執行力越強的管理層,才能有機會帶領公司做大做強,但這個判斷難度挺大的,尤其是對於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到管理層的散戶來說,很多時候只能主觀判斷,只能見仁見智了。

所以想找出十倍大牛股,得在高速增長的大賽道,或者能穩定做很長時間的賽道中找,然後篩選出具有明顯競爭優勢、護城河深、管理層誠信的龍頭股,逢價格合適的時候買入,然後長期持有,才有機會享受到十倍增長的紅利。

這個沒有具體特徵!就看有沒有庄願意拉十倍的意思!

隨便舉個例子像當年的寒銳鈷業,我記得當年還打中過這只簽,當時上市一口氣從12.45拉到109塊,漲幅8倍多,開板當日換手率達到百分之73,大部分打中的股民都跑光了,一看這么多人都跑了,我也跟著跑路了。這種情況下誰都不會看好此股還會繼續漲!結果事實相反,後來看很明顯當時有庄高位接盤了,用了一年的時間把股價拉高到343元。最終這只股總漲幅達到27倍多。我相當於在這股票上少賺了10多萬!不過我這個人心不貪,只賺到手的錢,誰也不可能從頭到尾把錢都賺了!

人人都想拿到十倍股,畢竟這是巨大的收益,十倍股一般稱為「ten bagger」,那麼哪些股票能成為「ten bagger」,他們有沒有共性呢?其實共性還是有的,但十倍股的機會只屬於少數人,要不然所有人都能在股市發展,就不會有人虧錢了。

根據我長期投資的經驗,十倍股一般有三種形成方式:

第一種,新股上市後狂漲 ,直接漲十倍。這樣的十位股,一般只有上市公司的創始人、PE投資、大股東、董監高能夠享受,當然還有公開IPO發行上市時打新中簽的幸運兒,比如當年的暴風 科技 ,上市後就漲了幾十倍,還有中科曙光也是,上市後無數個漲停,直接成為「ten bagger」。

但也有些公司上市後表現不理想的,比如浙商銀行,上市後就破發,那麼為什麼有些股上市後能連續爆炒成為十倍股,有些卻直接破發呢?這是由投資者預期決定的,一般 科技 股、小盤股上市後容易成為十倍股,就算沒十倍也會有很多個漲停。而傳統行業或大盤股,則上市後表現較差,甚至可能出現上市就破發的情況。

第二種,風口上炒作 ,想必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這句話用在股市裡是很貼切的。很多股票沾上熱點題材,就踩上了風口,主力資金會瘋狂炒作熱門股票,然後吸引散戶跟風買入,有些股票就會在風口上達到癲狂,直接成十倍股。

比如說在2018年11月的時候,當時5G成為風口,我國的5G開始加速建設,主力炒作其中的東方通信,股價從四塊不到連續拉升,最高漲至41.88元,成為名副其實的「十倍股」,但實際上這家公司與5G根本沒什麼關系,就因為在風口上,「豬也飛了起來」。再比如沾上網紅概念股的星期六,也是連續暴漲。

但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在風口上炒起來的十倍股,其實都只是概念炒作,這些概念可以讓它們變成明星股,但並不會真正改變公司的基本面,最後從哪裡炒起來又跌回哪裡去,風停了,「豬也會摔死」!

第三種,業績驅動上漲 ,除了新股爆炒和主力炒作外,還有一類十倍股,是最為堅實的十倍股,就是依靠公司業績驅動,股價的高低,最終還是需要基本面支撐,只有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持續為投資者創造新增價值,股價才能長期上漲。真正持久的十倍股,都是與業績同步增長的。

比如格力電器,從2013年的前復權5元,到現在漲到60元,7年時間上漲了10倍以上,與股價持續上漲同步的是公司的業績不斷增長。

還有包括美的集團、海康威視、立訊精密等公司,長期股價早都已上漲十倍以上,這些公司能長期持續上漲成為十倍股,就是因為公司不斷發展,成為行業龍頭,並持續分紅給投資者回報,股價與公司基本面同步,雖然中途也有下跌,但長期保持了震盪上漲,成為十倍股。

綜上所述:

十倍股一般由新股上市估值提升、踩中風口資金炒作、業績持續增長驅動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需要運氣打中新股,第二種風險很大,炒作完還是一地雞毛,第三種是適合大多數人的方式,但非常考驗投資者的眼光,因為很多十倍股都是成了十倍股你才發現他的好,如果人人都能抓住十倍股,那股市賺錢也太難了,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盡可能尋找到第三類十倍股進行投資。

莊家在底部來來回回折騰了好多年,直到我失去耐心,把手裡的股票全部清倉。

我空倉後,以為這只股票沒有莊家時,它發布業績虧損公告,我開始慶幸自己已經清倉,這時它的股價卻開始逐步上漲……

我看著它不斷上漲,想不明白它上漲的理由是什麼。我開始後悔自己為什麼那麼沒有耐心,幾乎把股票賣在地板價上了。

突然,上市公司再次出現利差消息,股價也再次大跌,我慶幸自己扛住了誘惑,沒有追高買入。

我心裡暗自得意:任你妖股興風作浪,我自巋然不動,自然不會成為接盤俠。[呲牙]

某一天,股價突然快速上漲,當天封死在漲停板上。接著是第二天,第三天……第N天,每天一開盤就漲停,我想買也買不上了。

我萬分後悔,我為什麼不捂緊股票,如果股票還在手裡,賣了就能再買好幾套房子。

終於,連續n個漲停後,它打開漲停板了,股價橫盤或者緩緩上漲。此時,股吧里不斷出現上市公司的利好消息。

我果斷拿了一套房子的首付款買入,想著說不定可以賺回一套房子。

我想賣時,發現已經浮虧20%以上,實在是不忍心下手了,這時上市公司也沒有出現什麼利差消息,想必震倉後,會繼續創新高。

股價慢慢一路下跌,不斷創新低,我浮虧的比例越來越高,超過30%了,已經達到40%多了……,我不忍心看著虧損比例越來越大,不斷加倉攤低成本價,積蓄滿上,私房錢押上,每個月房租買進……

經過大半年時間,終於跌不動了,此時,股價再次回到起點,我也已經滿倉,沒有更多的錢補倉了。

我翹首以盼它再次回到最高點,這樣我不僅不用虧損60%多,還能賺回好幾套房子。於是我等啊等……

本來我在深圳有9套房子,炒股虧了2套,目前只有7套了[流淚]。我現在覺得,十倍股就一個特徵:讓我賠錢。[捂臉]

以後我再也不炒股票了,有錢了老實在國內買房子。

10倍大牛股有哪一些特徵?我們要知道,10倍大牛股分為幾種:

成長股的長期向上,導致的10倍大牛股,就好比茅台,伊利,平安等。

他們是一個成長性業績,成長性股價的走勢,所以,持有的時間越長,10倍的概率就越高。

而這個時間短則5年多,長則10年多。

這些個股的特點就是每一個行業里的龍頭,有壟斷地位,並且利潤都是可以保持10~30%的年化復合增長。

周期股,在牛市裡誕生的10倍股!

這些個股往往是在牛市泡沫下產生的10倍行情,特徵有:

1、市值非常小,處於100億以下,以30~80億為主;

2、題材和概念往往是當下的熱點,容易引爆追捧;

3、前期底部區域里震盪洗盤的時間非常充分,主力拿到了足夠多的籌碼;

4、游資抱團非常緊湊;

這些個股往往會在一輪大級別的牛市裡產生10倍的行情,並且是一個快牛,瘋漲的模式,啟動1年左右就可以看到10倍的漲幅!

妖股!

所謂的妖股就難以判斷了,因為他們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導火索就引爆一個10倍的行情。

但是這種妖股在平時很難看到,鳳毛菱角,難以把握。

結論:

所以,從上面的幾種情況來看,成長股的10倍行情比較容易找到,但是抓住需要耐心。

牛市裡的10倍大牛股,找到比較難,抓住也需要定力。

而妖股,基本放棄吧,找不到,也抓不住!!

十倍股,那是絕對牛股,按我的經驗這類股大多數主要有以下特徵:

1.流通盤小,流通市值小,大多在100億以下

2.股價低,起步大多在20元以下

3.處於風口,行業有發展前景

4.有高的壁壘或者 科技 創新能力,市場佔有率高,龍頭企業

5.毛利率高,年符合增長率穩定,資產負債率低,現金流為正向穩定增長。

6.股息分紅高 穩定

技術圖形上特徵:

1.股價底部持續放量

2.DDX紅燭持續增多

3.股價延30 或者45 角穩健爬升,不破趨勢線

關於一般10倍股有哪些特徵?我個人在股市當中才有兩年時間,雖然期間沒有選到過10倍股,但是兩三倍的股票還是有選到的,這里我可以給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第一,十倍股的市值一般不大。

我選擇的條件是一般在50億到200億之間,因為市值過小的股票一般是剛剛興起的公司,這種公司雖然有可能盈利,但是它的基本條件不太好,如果不是遇到好的市場的話,它是根本漲不到10倍的,一般長到兩三倍也就達到了高估值的地步,然後進行市場回落。然市值過大的話,我們都知道100億的10倍和1,000億的10倍,肯定是100億的10倍,更容易達到,所以市值需要大,但也不能過大,經過我這些年的研究,一般是指在50億到200億之間的公司,比較有可能達到10倍股。

第二,股東人數不宜多也不宜少。

我選擇的條件一般是在8千到4萬人之間,這個你只要去研究那些經歷過的10倍股,就可以發現他們在剛剛上漲期間的股東人數的一般在這個期間,當然我說的也只是一般只是大部分是在這個期間你也不要抬杠。

第三,市盈率在20~80之間。

我們都知道市盈率是指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它反映了在每股盈利不變的情況下,當股息率為100%時所得的股票沒有進行投資的條件下,經過多少年投資可以通過股息回收的狀態,是我們投資股票所參考的一個重要條件,至於為什麼選擇20~80之間,因為一般情況下低於20的股票處於低估狀態,這樣的股票在以後是有可能會大幅度上漲,但是並不是一個短期的時間,而且也有可能是公司過度低估嚴重虧損的體現,之所以選擇最大為80,是我根據茅台的市盈率去推算出來的,僅供參考。

第四,近一個季度業績穩定上漲。

我們都知道股票上漲有一個潛伏期,我個人認為以一個季度的業績為准,上漲的幅度在10%~30%之間最為可靠,這樣的股票都是經過前期蓄力的體現,如果行業處於風頭浪尖,那它上漲到10倍股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五,近一個月的成交量變大。

第六,處於行業熱點。

這個不用我多說了,一般設備股的股票必須是處於行業熱點的股票,即使不是處於行業熱點的股票,在它漲起來的時候也會成為一個行業熱點的焦點。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關於10倍股的觀點,如有不足歡迎大家在下面提出共同討論。

⑷ 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缺口的甄別與透視

伴隨著1998年上市公司年報公布的結束,「現金流量表」作為會計報告的「第三張表」正式登台亮相,成為上市公司公開的會計信息之一。它的出現.一方面凸現了真正績優企業盈利的高含金量,另一方面也扯掉了某些企業利潤欲揭還羞的面紗,暴露出其資金捉襟見肘的窘境。
據不完全統計,有大約一半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小於凈利潤,更有1/4企業的經營性現金流量為負,也就是說.這些企業辛苦一年的結果。只是往外掏錢,而這其中也不乏業績不俗者。盡管企業提醒投資者注意其生長期及經營特點,但拿不到錢,總不免讓人對其盈利的後續力犯嘀咕,甚至認為其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
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存在差異是難免的,但缺口過大,就成了「黑洞」。何以至此?企業有自已的考慮。實現上市對股份公司來講盡管極具誘惑力,但對上市公司而言,能否保住配股權卻是至關重要的。
以配股方式融通社會資金的本意在於支持上市公司拓展與強化其主營業務或產品項目的市場規模與競爭優勢,但在凈資產收益串指標的計算上卻未能依託配股的目的而突出強調主營業務利潤及其水平(如不是以資產營業利潤率)。這不僅導致配股脫離了其本意,而且無法迫使上市公司管理當局集中資源優勢,盡力於核心業務或產品項目市場競爭優勢的強化,卻反而為上市公司藉助關聯交易、資產重組及各種會計技術處理手段進行利潤操縱或業績「組裝」。其結果,不僅使關系著上市公司生死存亡與前途命運的主營業務或產品項目的拓展與強化得不到充分的管理與資金支持,而且導致資金轉借、外流、控股公司或關聯企業甚至行政主管彌補虧空等現象的普遍存在,造成社會資源效率低下。在現金流量表上表現為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缺口,特別是經營性現金流量與凈利潤之間的巨額缺口。
缺口的大量存在是事實,但也不能對其「一視同仁」。眾所聞知,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是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及籌資活動三部分現金流入流出相抵的結果。經營性現金流量是企業主營業務或核心產品引入資金能力的表現,也是資金流轉的內部來源,所以理應成為分析的重點。
不考慮其他的外部約束條件,我們暫且就事論事,潛入到經營性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缺口中看個究竟。
從根本上講,收付實現制與權責發生制的區別是二者差異的症結所在。將調整公式:經營性現金流量=凈利潤十其他不涉及現金收支的調整項目(即國外學者所稱的「應計利潤」)變換形式,可得到:
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量=應計利潤
由此可見,二者差異就集中在「應計利潤」上。「應計利涸」(Accruals),是指那些不直接形成當期現金流人流出,但按權責發生制和配比原則應計入當期損益的那些收入或費用(或凈資產的增加或減少部分)。應計利潤根據其變現能力可分為非流動性及流動性兩種。非流動性應計利潤主要包括折舊、資本性支出的攤提等,而流動性應計利潤則主要有應收應付項目及存貨的增加等。
對非流動性應計利潤來說,會計方法的選擇空間的靈活性為企業包裝利潤提供了可乘之機,從而拉大了經營性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缺口。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資本性費用的攤提、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的選擇
相比而言,由於固定資產折舊是會計規范強制處理的結果.其受控程度相對較小;而當期發生的資本性支出,在配比原則下,只有部分被計入當期損益,遞延部分就成為「應計利洞」。因此,費用的遞延確認就成為調節、操縱利潤的一種手段。1998年上半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廈新電子巨額廣告費攤銷,且不論其會計處理是否合理,6000多萬元的現金支出卻是不爭的事實。
2,投資收益的確認方法
在我國,上市公司為了保住配股生命線,在缺乏市場競爭力、真實業績難以達到配股條件的情況下,藉助關聯交易、資產重組(特別是各種非實質性資產重組)引入投資收益,而這種投資收益往往是利潤的空轉,缺乏現金流量的支持,對拉大缺口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即便是有真實投資關系的,股權性投資收益確認的成本法與權益法之分也使得收益的確認與現金的流入之間存在差異。
流動性應計利潤主要對營運資金的變動部分而言,其周轉期限較短,變現能力較強,如各種經營性應收款項及存貨等。然而一旦這些項目周轉受阻,不能順利變現,即成為資金的沉澱。在我國,應收款項及存貨的增加,即目前普通存在的「高收益、高掛帳」和「存貨積壓」現象是造成二害缺口的重要因紊。因此,在分析由流動性應計利潤造成的缺口時,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其變現能力上。
(1)應收帳款
應收帳款,是現代商業信用的產物,它在加速商品周轉的同時,也造成了利潤的空轉,使收入成為無源之水。差異由此產生。對於應收帳款主要應以下幾方面進行分析。
①計算企業收現率
收現率=1 - 一年期應收帳款/主營業務收入
這一指標表明了企業每元收入的「含金量」,也反映出企業信用政策的松緊程度,由此可以初步判定企業的收現能力。
②計算應收帳款增長幅度與主營業務增長幅度之比
這一指標反映了企業信用政策的有效性。一般說來,收現能力較好的企業其主營業收入增長幅度應與應收帳款增長幅度同步,甚至更大。若應收帳款增長過快,超過主營業務增長速度;則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說明企業產品存在滯銷現象。如長城電腦主營業務收入增長29%,而應收帳款增長了113.83%,而案川發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僅4.95%,而應收帳款飆長21449.21%,令人咋舌。
(2)存貨
存貨是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項目。存貨的囤積也意味著資金的沉澱。存貨的增加一方面是由於原材料的購入導致企業經營性現金流出增加,另一方面,產成品滯銷使資金無法及時變現,加劇了差異的擴大。因此,對存貨增加的分析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對存貨進行結構分析,找出其增加原因。
企業因在建工程而囤積存貨,導致存貨大幅增加。這類存貨承受的銷價及積壓的壓力很小,變現能力較強,故不作為重點。關鍵是因產成品滯銷而引起的存貨增加。此類存貨的增加一般伴有低收現率或應收帳款增長幅度高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長,而應付帳款變化不大。如前述長城電腦,在應收帳款增長快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的同時,其存貨也有大幅增加(38.26%):從存貨結構來看,產成品占存貨總額的46.8%;從增加額結構來看,產成品增加占總增加額的50.59%。由此可判定企業存在銷售不暢的現象。
②注意」存貨跌價准備」的提取情況。
《股份制企業會計制度》按照成本與市價孰低原則,要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的上市公司,中期期末或年度終了……應提取存貨跌價准備」,而對A股公司未做強制性規定,只規定「存貨跌價准備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低於其可變現凈值的差額提取」。故1998年報中有相當一部分公司未提「存貨跌價准備」,為企業今後經營活動留下了隱患。在實踐中,提取方式除了規定的方法外,大體上還有以下幾種:一是按期末存貨余額或存貨中比例較大項目余額的一定比例提取;二是按期末存貨請查結果,預估提取;三是先按規定方法提取後,根據提取跌價准備後的存貨凈額,再提取一定比例的跌價准備。第三種是最穩健,甚至保守的做法。東方通信即採用了此種方法。在分析跌價准備提取方法時,可利用前述對存貨的初步判斷,結合報表附註,分析其提取是否得當,尤其要注意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對此的說明。如對ST湘中意的提取情況,注師認為「仍不能反映貴公司存貨變現損失的真實情況」。
從企業現金流量的結構分析來看,充足的經營性現金流量可以為企業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即所謂的「現金再投資」。年報公布的現金流量表表現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投資性現金流出在企業現金流出中占很大的比重。如果說現金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血液,那麼經營性現金流量的匱乏說明了企業自身造血機能的低下,為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企業只能依靠外部輸血——籌資。
就籌資而言,資金成本是一個關鍵因素。眾所周知。權益資本的資金成本高於債權資本的資金成本,但我國上市公司對配股情有獨鍾也是不爭的事實。資本市場成了一些企業「圈錢」之地,借款要償本還利,而配股所得的資金則是「免費午餐」,何樂而不為?配股,對盈利有要求,於是進行利潤包裝,利潤虛增,導致所得稅及勝利過度分配,缺口進一步拉大,於是出現了我國上市公司年終大規模的「不分配」,或轉或送或配。這也成為我國證券市場區別與他國的獨特風景。雖有解釋說這是由於我國企業大多處於創業發展階段,但囊中羞澀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總之,現金流量與會計利潤的缺口的存在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完善市場、加強監督之外,我們還應轉變觀念。真正樹立「現金至上(Cash is King)」的投資價值觀。價值最大化是企業和投資吝的共同目標;資本的增值應表現為利潤的增加與現金流量規模與速度的同步提高。而目前偏重會計利潤,忽視現金流量,就無疑成了一條腿走路,路上稍有顛簸便要摔跤。因此,現金流量在企業生存發展和經營管理中的作用是絕對不可忽視。
《會計之友》·王娟

⑸ 人工智慧概念股上市公司有哪些

一、智能機器人

1、工業自動化:智雲股份(300097)、科大智能(300222)、藍英裝備(300293)、匯川技術(300124)、寶德股份(300023)、海得控制(002184)、天奇股份(002009)

2、焊接(輸送)設備:佳士科技(300193)、瑞凌股份(300154)、南京熊貓(600775)、銳奇股份(300126)、、泰爾重工(002347)

3、工業機器人:、亞威股份(002559)、華中數控(300161)、三豐智能(300276)、巨輪股份(002031)、軟控股份(002073)、新時達(002527)、、機器人(300024)、gqy視訊(300076)、金自天正(600560)、博實股份(002698)、工大高新(600701)、錢江摩托(000913)、秦川發展(000837)、英威騰(002334)、上海機電(600835)、山河智能(002097)、金鷹股份(600232)

4、機器人控制器:慈星股份(300307)、科遠股份(002380)

5、家用機器人:紫光股份(000938)

萬訊自控(300112):自動化機械概念,智能閥門定位器、CCS壓力開關、氣動載入電動執行器、散裂中子源

法因數控(002270):09年研製開發的國內首台雙機器人切割工作站在陝汽順利通過驗收並投產運行

海倫哲(300201):消防機器人,公司現有多款機器人產品,主要用於消防領域,如滅火機器人,破拆機器人等

日發精機(002520):RFSCD系類直角坐標機器人,數控機床、機械產品

雷柏科技(002577):機器人集成業務或成主業之一

二、智能穿戴

1、谷歌眼鏡:環旭電子(601231)、水晶光電(002273)、康耐特(300061)、長江通信(600345)、共達電聲(002655)

2、體感技術:聯創光電(600363)、數碼視訊(300079)、高德紅外(002414)、漢王科技(002362)、川大智勝(002253)、科大訊飛(002230)、漢威電子(300007)、蘇州固鍀(002079)、中穎電子(300327)

3、柔性電路:超華科技(002288)、中京電子(002579)、丹邦科技(002618)、得潤電子(002055)、深圳惠程(002168)、生益科技(600183)、金利科技(002464)、興森科技(002436)

4、智能耳機:漫步者(002351)、奮達科技(002681)、歌爾聲學(002241)

5、可穿戴晶元:北京君正(300223)

6、ihealth:九安醫療

其他可穿戴設備:上海新陽(300236)、福日電子(600203)、長電科技(600584)、達華智能(002512)、榮科科技(300290)

(5)東方通信公司利潤表分析擴展閱讀

人工智慧近一年來在國內的發展勢頭迅猛,企業的技術、產品、商業化也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技術層面,人工智慧的底層演算法不斷迭代。在經過快速發展期後,人工智慧產業利潤也開始逐步釋放。在商業化層面,今年將是計算機視覺變現突破的一年,優質的計算機視覺公司有望實現營業收入的高速增長。未來,在人工智慧各細分領域中,均可能將出現「贏者通吃」、一家獨大的局面。在廣闊的AI市場中,具備「一技之長」的公司均有望獲得自己的市場。

有行業人士指出,人工智慧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到了「四要素」階段,即「數據+演算法+運算能力+場景」,單純演算法優秀的公司在一級市場融資的吸引力明顯下降,缺少應用場景的人工智慧前景堪憂。從「四要素」的角度來看,人工智慧時代可能勝出的正是擁有豐富應用場景的傳統巨頭。

⑹ 有哪些企業用變更長期股權投資核算方法操縱利潤

企業對外進行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也可作為利潤操縱的手段。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時,長期股權投資應採用權益法核算。但事實上,一些企業卻違犯法律、法規的規定,肆意變更投資收益核算方法,以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對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長期投資所持股權為7.3t%,遠未達到當時有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對被投資單位持有25%以上股權時方能以權益法核算長期投資。因此,對被投資單位持有7 .31%的股權並不符合採用權益法的條件,公司對被投資單位也未擁有經營控制權。但當年該公司卻對投資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導致當期投資收益增加687萬元。1996年其主營業務利潤本是巨額虧損,可由於該會計方法變更和其他保留事項虛增的利潤,竟然最終變虧為盈。
將長期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投資企業就可以按照佔被投資企業股權份額核算投資收益(即是實際上沒有紅利所得)。同時,所得稅法則是根據投資企業是否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紅利及紅利多少來征稅的。因此,在被投資企業盈利的情況下,將投資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一方面可以虛增當期利潤,另一方面卻無須為這些增加的利潤繳納所得稅。
投資收益是企業利潤的一項重要來源,該賬戶本來反映公司對外投資的收益情況,現在卻越來越多地與關聯交易聯系起來。關聯方之間的資產置換、股權轉讓等無一不直接涉及到「投資收益」賬戶。
母公司將優質資產以超低價賣給上市公司,如果上市公司再把這些資產按正常價格或高價賣出,則可獲得高額差價帶來的投資收益。如2000年年報顯示,陝長嶺以每股l元的價格購買母公司持有的聖方科技l佣0萬股,隨後以8元/股的價格將這部分股份轉
讓給了美鷹玻璃實業公司,獲投資收益7000萬元,佔2000年利總額13 360萬元的52.4%。又如世紀中天以人民幣1 950萬元受讓
第一大股東持有的亞太東方通信網路有限公司40%的股權,然後以3 000萬美元的價格轉讓,獲投資收益21 750萬元,佔2以刃年利潤總額的80.1%。
不難發現,這些案例無一不具有兩大特點:一是關聯交易涉及的投資收益絕對金額較高;二是這些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很大。這說明了什麼呢?首先,企業利潤表中高額的投資收益可能來源於關聯交易,在公司財務狀況不佳時,這種關聯交易可以起到粉飾利潤指標的作用,從而使廣大投資者受到蒙蔽。其次,如果關聯交易產生的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的比重很大,說明公司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關聯方,這就存在了上市公司通過不等價交換來進行報表粉飾的可能性。對2001年中報A股上市公司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率進行計算和排名,發現在2001年中報投資收益占利潤總額比率前10位公司中,絕大多數發生了關聯交易,且關聯交易涉及金額占利潤總額的比重較大。尤其是排名前5位的公司中,就有4位關聯交易涉及金額與利潤總額的比例超過了100倍。說明這些高額的關聯交易很可能是構成公司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投資者應當進一步根據會計報表附註所揭示的內容,特別關注關聯交易發生的時間、目的及其定價策略等。必要時,可以運用關聯交易剔除法,即:將來自關聯企業的營業收人和利潤總額從公司利潤表中予以剔除,來分析上市公司自身獲取利潤能力的強弱,從而判斷其利潤來源是否穩定、未來的成長性是否可靠,並確定其財務報告的可信賴程度等。

⑺ 怎麼看股票的業績啊

你好,上市公司的業績對股價的漲跌具有一定的影響,投資者可專以通過一些交易軟屬件,或者上市公司的官網查看個股的業績,主要看上市公司的年度業績、季度業績情況,如果當期業績與上期業績相比較出現增長的情況,則可能是公司經營能力得到增強,可能會推動股價上漲,反之,則可能是公司的經營能力變差,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
除此之外,投資者也可根據一些業績指標來判斷上市公司的業績,比如,每股收益、每股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當利潤表中顯示其凈利潤與上期相比較增加,則表示上市公司的業績有所提升,反之,當利潤表中顯示其凈利潤與上期相比較減少,則表示上市公司的業績有所下降。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⑻ 股份造句二年級下冊

他的父親在那家公司持有一些股份。
造句有主謂賓即可。主語是他的父親,謂語是持有,賓語是那家公司。還可以造句:他最終還是決定賣掉在那家公司的股份。他喜歡股票,也習慣於買進賣出它的股份。當他看到一隻股票價格上漲,便立馬使用電腦購買這只股票的股份。
股份,代表對公司的部分擁有權,分為普通股、優先股、未完全兌付的股權。股份一般有以下三層含義:1、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資本的構成成分。2、股份可以通過股票價格的形式表現其價值。3、股份代表了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權利與義務。

閱讀全文

與東方通信公司利潤表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黃金的未來走勢 瀏覽:616
cpa融資租賃 瀏覽:744
深股通流入資金周排名 瀏覽:759
通達信普及版帶交易嗎 瀏覽:911
至尊外匯 瀏覽:123
2019投資界大健康投資峰會 瀏覽:683
恆指期貨一個交易日是幾點到幾點 瀏覽:606
個人質押貸款期限一般為 瀏覽:862
歐元匯率人民幣即期 瀏覽:328
25日人民幣兌換澳元匯率 瀏覽:497
紫金銀行理財 瀏覽:55
中澤股票 瀏覽:921
躍嶺股票 瀏覽:326
2015年97號汽油價格 瀏覽:964
中證500指數天天基金凈值查詢 瀏覽:379
工行實物金條價格 瀏覽:497
股票賬號注銷後資金賬戶還在 瀏覽:45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