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王健林是靠什麼發家致富的他前後投資了哪些方面的產業
王健林靠著時代的機遇和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靠房地產發家致富。他投資了許多產業,有商業,房地產,金融,文化,旅遊等產業。
王健林能成功的原因無非就是時代的機遇和自身的勇敢。他憑借著“先掙一個億”的目標和信念走到了今天,這與他的軍旅生涯分不開,在部隊的日子造就了他堅韌不服輸的品格,他敢闖敢幹,憑著一股熱血去借錢籌資,開公司。他抓住企業改制的機會,去做舊城改造。在遇到公司困難時,他以身作則,帶領員工奮斗,造就了一個不平凡的公司和不平凡的團隊。
❷ 上海「拆二代」的悲慘結局:一夜暴富是爽,但未必接得住,你怎麼看
去年和工作室的小夥伴一起去三亞旅遊的時候,同行的導游講了一個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導游說,大概十年前,在房價還沒有漲起來的時候,他聽從一個客戶的建議,用很低的價格,在三亞的核心地段買了一套房子。
後來,房價蹭蹭地漲,他買的那套房子的總價很快就漲了100萬,這時,他有點動心了,就把房子賣掉了。
然而,後來那個房子還在繼續瘋漲。
導游說,如果他晚脫手幾年的話,可以多賺幾百萬。
但導游說起這件事的時候,語氣非常釋然,他說了一句讓我回味很久的話:也許我命里就只能接住100萬,再多的話,我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保持平常心。
賺到100萬之後,導游和妻子的生活軌跡並沒有改變,他們還是兢兢業業地工作、打拚,在三亞過著安定平和的日子。
是的,與其每天想著一夜暴富,不如認真想想,以我的能力能夠接住多少錢?
靠運氣獲得一千萬,和靠自己努力賺一千萬,是截然不同的。
前者此生擁有最大的財富是一千萬,每花一分錢就少一分,揮霍完之後就會回到原點,而後者一直都會有穩定的收入,還可以賺更多的錢,他們有能力駕馭自己的金錢,也不會發生太多的變故。
這就是本質的區別。
王健林這么有錢,但是他的行程還是按照小時來算,李嘉誠即使已經擁有了巨額財富,依然每天6點半雷打不動起來工作。
因為他們的財富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通過奮斗來的,而在這個集聚財富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和認知水平也在穩步提升,最後,無論財富到達什麼高度,都與他們自身是相匹配的,只要一直奮斗,財富不僅不會輕易流失,而且會持續增值。
比你有錢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要努力,這就是世界的真相。
所以,比起期待一夜暴富,不如一步一步去提高自己承受財富的能力。
比起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不如認真想想,如何把月薪從5000提升到6000,不論從短期還是長期,都是最符合實際的。
所以,你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不是取決於你能不能暴富,而是你不靠運氣,靠自己的能力,能夠過上什麼樣的生活。
老話說:良田千畝,不如薄技傍身。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與其渴望一夜暴富的神話,不如一步一個腳印去讓自己成長。
與每一個奔跑在奮斗路上的人共勉。
❸ 萬達走在房企轉型前列王健林的「大時代」與「小時代」
作 者:邵軒嵐
來 源:財視傳媒
時勢造英雄,時勢也毀英雄;但真正的英雄都會卷土重來。 「識大勢、知進退」,如今用來形容萬達創始人王健林,或許恰如其分。
4年前,王健林面臨的時代「大勢」是在一輪又一輪海外擴後,外部形勢的突變: 融資收緊,資金鏈幾近斷裂,萬達要面臨艱難的「去杠桿」過程,屬於萬達的時代迅速變「小」了。
隨後幾年,王健林被迫開始了「瘦身計劃」,果斷變賣核心資產。比如2017年7月,以637.5億元的代價,將13個文旅項目和77家城市酒店的股權分別賣給融創的孫宏斌與富力的李思廉。中國首富要靠賣家產求存?這一度讓外界頗為震驚: 靠資金杠桿撬動的企業,如此沒有韌性?
大勢變了。王健林這個出身軍旅的四川人,關鍵時刻的決策自然是殺伐決斷:雖然無奈,也必須要堅決退出,雖然不舍,也不能有太多留戀。 這就是「知進退」。尤其是「退」,這是需要自我否定的,特別是否定之前很成功的商業模式。
一次性出清了重資產,萬達如今成了「徹底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有消息稱,曾經的萬達物業,現在的萬達輕資產商管公司(下稱「萬達商管」)或在年內上市。萬達正在變輕,轉型較為徹底,已悄然間走在了房企轉型的前列。
01、王健林的「大時代」與「小時代」
王健林可謂是一代「網紅企業家」。 他言辭犀利,思維敏捷。 廣為人知的是他賺1個億的「小目標」論,讓普通人印象深刻,不時拿這個論調調侃。
在聯想創始人柳傳志眼中,王健林是個 「不做家門口的漢子」 ,他帶領萬達從大連走到全國;又從全國走向全球。在王健林全部用手稿寫就的《萬達哲學》一書中,柳傳志作序稱贊王健林, 「極具前瞻性而且決策果敢」;「沒一句空話套話,從不藏著掖著」;「雖只是一本演講集,但細讀下來卻是一部企業創業史」。
讓柳傳志印象深刻的是王健林的「三次轉型」:
第一次 是2000年萬達開始做商業地產,反對聲音很多,住宅地產發展那麼好,為什麼要自討苦吃?
第二次 是在2010年,商業地產做得正紅火,王健林又一頭扎向文化 旅遊 ,而且投資之大、動作之快,讓人嘆為觀止,剛開始大家也看不明白,但是王健林趟出了一條新路。
第三次 是萬達「又是電商,又是金融,健步如飛,與時俱進」,柳傳志如此描述。
而這正是王健林的「大時代」, 它契合了中國房地產發展的時代進程,王健林敏銳地抓住了中國城鎮化發展的 歷史 機遇。 2017年之前,王健林一直是《財富》富豪榜的常客,巔峰時曾以凈資產313億美元問鼎亞洲首富,超過李嘉誠。
新的變化很快來了。2017年,美國《財富》雜志評選世界500強,萬達也上榜了,位列第380位。細看萬達營業收入為284.8億美元,利潤為1.103億美元,凈利潤率不到0.4%,而此前一年萬達的利潤率還有8.88%。這讓觀察者非常詫異。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12月萬達物業曾在香港上市,以313億港元的募資成為當年港股最大IPO。不到兩年,也就是在2016年3月,王健林以「估值不及預期」進行私有化退市,期望在A股上市。很顯然,私有化導致了贏利能力下降。
據一篇題為《王健林「清倉甩賣」真相首富如何對待政策?》的文章解讀, 表面上是萬達在「買買買」,但背後是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 這部分資金通過「內保外貸」進入了境外,萬達和王健林在中國國內背負人民幣負債,持有的是海外的美元資產。
而王健買的大都是酒店、遊艇公司、 娛樂 、 體育 公司等泛 娛樂 公司。而這些資產,並不是國家需要的。
2017年7月,「看清大勢」的王健林果斷將旗下13個文旅項目與76家酒店賣掉。值得一提的是,在做出轉讓決策的半年前,王健林還公開表示,要打敗迪士尼。半年後,他要把打敗迪士尼的武器賣了。 「這無疑挖心」 ,一位 財經 評論員直言。
隨後幾年,萬達一直在接受外界放大鏡下的審視,甚至是冷嘲熱諷,收縮戰線的萬達無疑面臨了一個艱難的「小時代」。 比較有意思的是,相較於蘇寧與恆大等企業近來面臨的債務窘境,萬達的「賣賣賣」目前赫然成了一個成功轉型的「模式」。
02、賣賣賣:舍棄了部分利益,保存了整體
「很早以前,1998年吧,成都某現場活動采訪,見過一次,聊天談到買大連萬達足球隊,搞到甲A第一,後來又高價賣給實德。那種高位套現的得意感,印象深刻!」一位媒體人談及20多年前與王健林的一次交集時如是說。
王健林在最近一次的「高位套現」是在2021年5月23日。當日大連萬達集團在其官網發布消息,公司已全部退出了AMC(NYSE:AMC)董事會,僅保留少數股權, 累計回籠資金14.76億美元。投資收益超過1倍。
2012年,王健林斥資26億美元購買了全球最大連鎖影院AMC100%的股權,這也是萬達當年出海的第一筆收購。據報道,在這筆投資中,包括7億美元現金、19億美元債務和5億美元的設備改造費用。
但按照萬達方面的說法,萬達在AMC的實際現金投資僅有7億美元,債務仍歸屬AMC,5億美元的設備改造費通過AMC上市募資之後已解決。根據此次回籠的14.76億美元來計算,萬達在AMC方面的投資收益超過了1倍。
此外,王健林還加速收縮海外投資: 賣掉世界鐵人公司,清空海外5個地產項目。 據媒體統計,萬達目前已經清空了其在海外全部的地產項目,累計回籠資金約65.04億元。有分析人士認為, 王健林當年在海外買的資產其實還不錯,所以他出手的時候還能有點溢價,基本也沒做虧本買賣。
在國內方面,萬達同樣是賣賣賣,王健林還喊出了 「商管集團剝離房地產業務,一平方米房地產開發也不能有,成為徹底的商業管理運營企業」,足見其決心。
除了賣掉文旅項目與酒店這個「震驚世界的大動作」外,王健林還引進了騰訊、蘇寧、京東與融創4家戰投,340億元入股萬達商管;引進阿里、北京文投70億元入股萬達電影;60億元向融創轉讓文旅管理公司。這些運作,在外界看來, 萬達儼然經歷了一次「混合所有制」改革,這場「混改」粘合了中國南北各方勢力入局,為其日後進行商管、文化與投資布局輕資產奠定了基礎。
在2019年初萬達內部的總結大會上,王健林稱2018年資本運作合同收入827億元人民幣,已收回現金627億元人民幣。這些收入中,絕大部分是股權資本運作,少部分是資產轉讓。萬達通過賣賣賣,為轉型獲得了喘息之機。在分析看來, 具有很高「政治智慧」的王健林,舍棄了萬達的部分利益,保存了整體利益。
萬達第四次轉型,在王健林看來是很成功的,房地產不再是主要收入來源,最終完成目標定在了2020年。據報道,盡管在開始剝離地產業務之初,萬達商管曾有過短暫的「陣痛期」,但在2018年和2019年,萬達商管凈利潤率實現連續兩年提升,2019年的利潤率更是達到了近五年的新高31.91%。
03、如何布局輕資產,萬達憑的是什麼?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萬達活得怎麼樣? 據萬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萬達廣場出租率高達99.4%,租金收繳率更是達到驚人的99.9%。如果扣除減免的43.3億元租金的影響,即便是受到疫情沖擊,2020年萬達廣場租金同比2019年仍然增長8.1%,實現逆勢增長。
萬達不但沒有倒下,還活得非常不錯。 在疫情期間,萬達讓利43.3億,租金收入比2019年還要多。在外界看來,這堪稱是一大商業奇跡。如今萬達旗下各業務板塊正在全面開始尋求品牌、管理輸出。其中,萬達商管的輕資產化最為徹底。
據報道,2020年,萬達商管對外宣布,自2021年開始不再發展重資產,即不再投資持有萬達廣場物業,全面實施輕資產戰略,每年簽約「輕資產」的萬達廣場將不低於60個。據萬達官網顯示,目前開業的萬達廣場有385個。
王健林曾在一次年會中詳細闡述了萬達商業的「輕資產模型」,將萬達輕資產分為投資及合作兩類: 投資類就是別人出錢,萬達幫別人找地、設計、建設、招商、竣工運營後移交給別人,其中還有一個資本化程序。合作類就是萬達既不出錢,也不出地,覺得項目合適,跟別人簽合同,幫別人建設,建成後租金三七分成。
新華社對於「萬達模式」也給予了很高的褒揚與溢美,原文如下: 放眼中國乃至全球商業史,能夠做到輸出品牌管理價值的優秀企業可謂鳳毛麟角,且通常需要歷時百年之久。而萬達用了30年,就讓「萬達廣場」躋身其中,擁有比肩可口可樂、迪斯尼、耐克等全球品牌的價值,殊為難得。
萬達憑什麼?憑借的是自身的管理經驗與品牌, 「我作為一些大銀行的顧問,被請去為一些不良資產的購物中心做診斷,銀行希望我能提供一些經驗,幫它們做起來,可是有的項目看完後,我只有一個意見——炸掉重來,沒有任何提升辦法。」 王健林在《萬達哲學》一書這樣講述,而這個講話是在2010年9月27日。
王健林在書中舉了上海松江的一家購物中心的例子。它在大學城附近、地鐵站的終點,地段很好,但總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的綜合體,只做了7層,每層6萬多平方米,統一層高4.5米、荷載500公斤。
「6萬多平方米一層,人進去根本找不著北;統一層高、荷載,完全沒有考慮商家的需要。當時還在基坑階段,我誠懇地對幾個股東建議,一定要推倒重來,但他們捨不得已經投入基礎施工的幾千萬元,最後這個項目成了爛尾樓,損失幾個億。」王健林無不遺憾地表示。
❹ 王健林「淘金」爛尾樓:五年前斬倉,如今怎麼樣了
如今的爛尾樓已經被王健林轉手賣出去了,因為根本再也建不起來
❺ 李嘉誠、王健林重回房地產,樓市要反轉兩大央媒回應
近年來,全國樓市整體處於橫盤態勢,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相對穩定,2019年房價收入比較上年略有下降。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我國經濟總量206504億元,同比下降6.8%;房地產開發投資21963億元,同比下降7.7%。
在業界認為房地產被砸下大坑的時候,4月份,樓市行情逐漸回暖。隨著生產生活節奏的恢復,先期積累的購房需求逐步在市場釋放出來,加上媒體渲染、樓盤高調提價、學區房的炒作等,沉寂的樓市似乎重現「繁榮」景象。買擔心行情走不遠而站崗,不買又怕錯過了一年白忙乎。購房者面臨著進退兩難的窘境,那麼,我們不妨從幾個方面,來一番探究。
1、土拍市場回暖。據中原地產統計,熱點城市土地出讓金成交額明顯上漲。1-4月份,北上廣深分別為850.5萬元、870.1萬元、516.2萬元、87.1萬元,同比上漲37.84%、93.33%、67.41%、124%。杭州、南京、成都、青島、廈門分別為878.4萬元、572萬元、389.7萬元、286.2萬元、163萬元,同比上漲1.52%、139.45%、36.72%、14.73%、69%。宜春、東莞、南通、煙台、湖州,同比上漲最低138%, 50個大中城市賣地斬獲1.22萬億元,同比上漲10.3%。
僅4月份,50城賣地收入5044億元,同比上漲37%。據克而瑞統計,4月份300城土地成交量價齊升,成交均價超3000元/平方米,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拍地平均溢價率15.6%。 百強房企拿地總額3102億元,環比增長108.9%,同比增長7.2%。 熱點城市土地成交量超預期,顯然與救市政策關聯度較大。
2、商品房成交量基本恢復。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份商品房銷售量、銷售額均已恢復至去年同期80%以上水平。4月份數據暫示未出,但據克而瑞發布的數據,」五一「假期37個重點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一線北上廣深同比上漲51%,二線城市同比僅下降2%。央行統計,購房者信心還在恢復之中。
3、房價相對平穩。國家統計局數據,3月份,全國70城商品住宅價格指數環比穩中微漲。4月份,中國房價情網顯示,260個城市新房價格環比上漲超過5%的有9城,較上月擴大1城。二手房價環比深圳、北京微漲,上海、廣州微跌,其它各線城市房價波動幅度較小。
從以上數據來看,市場回暖跡象明顯,個別城市炒房現象有所抬頭,樓市由冷轉溫,部分房企新開樓盤公開提價,房價仍存上漲壓力。再有,地產大鱷李嘉誠、王健林退出內地房地產,如今又回來了。
六年前,李嘉誠陸續退出內地房地產,不賺取最後一個銅板,在業界奉為經典語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前兩年拋售商業地產不留一個平方,並宣稱退出房地產。融創孫宏斌不僅接手李嘉誠在大連未竣工的房產項目,還曾大手筆收購王健林的文旅地產,上演了一幕地產富豪」大洗牌「活劇。
李嘉誠、王健林相繼退出地產界,引起人們一陣議論猜測,不論是不看好未來房地產,還是資金問題,也不必問其中的「玄機」,現如今他們又重操舊業。早在去年底,李嘉誠耗資24億元收購了上海浦東的三林印象城,今年低調投資了成都核心商業圈的景榮匯項目,無非是看好內地中小房企的重組機會。4月份,王健林以9.57在青島拿下兩宗地塊,定下全年1000億元的目標。房地產業的復甦,毛利潤值得期待。
近日,《經濟參考報》在頭版發文表示:我國當前房地產市場表現還遠談不上過熱,要警惕宏觀經濟和金融基本面以及政策面可能引發的房地產預期變化。前不久,《經濟日報》發文指出:房貸佔比過高,還貸壓力增大已經警示購房者,如果放鬆調控政策,將拉高房價打擊剛性需求。兩大央媒的回應表明,樓市穩預期是重中之重,調控不會放鬆,房價也不具備上漲條件。
筆者認為,土地市場的恢復,不代表樓市行情要反轉,更不意味著房價還要持續上漲。疫情席捲全球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確定因素加大,企業將面臨生存危機,房地產很難一家獨大。今年保生產保生活,遠比買房更重要。
❻ 王健林宣布萬達徹底告別房地產,你怎麼看
提到國內的富翁,相信大家可以想到很多人,如馬化騰、馬雲,郭台銘,其中之一就是萬達集團的董事長王健林。根據萬達集團官網發布的有關王健林的新消息來看,2019年4月份以來,王健林大概有5天在西部地區。
比如,4月11日,王健林董事長出席甘肅省暨隴商大會並發表演講;4月12日,王健林董事長會見天水市委書記王銳;這樣看來,王健林在經過4000億負債和為了還債「賣賣賣」的之後,對於萬達集團轉型之路的決心也是非常大的。所以萬達的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
1988年,王健林在大連創建了萬達的前身「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而他為自己設定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先賺一個億,而王健林也是幸運的,在設定目標的第二年,他就迎來了讓他賺了接近1000萬元的項目——大連市北京街舊城區改造。而正是這個項目,王健林也找到自己的經營模式,就是改造舊城區。此後,長達十年王健林都是這么做的。
2000年,在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不滿於現狀的他覺得讓員工和企業活得更好,必須改變現狀,最後萬達的雛形誕生,他也研究出了新的模式。此後經過王健林大力的擴展,萬達走向康莊大道,2016年,王健林家族憑借17000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首富。
此前萬達集團官微宣布2019年萬達將不再發展房地產,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萬達決定不做房地產,已經不是這一兩年的事情了。有資料顯示,2017年8月份前王健林的財富超過2169.16億的人民幣,而萬達的總資產也高達8000億元,甚至更高。這樣大好的局面只延續到2017年下半年,因為馬拉西亞大馬城項目的失勢,王健林不得不低價拋售旗下產業,也造成了萬達賬面上的虧損,王健林也曾公開表示,其萬達負責4000億。在萬達「賣,賣,賣」的情況之後,萬達集團外債至少還有2000多億。所以變賣萬達旗下的房地產項目,以此來降低負債率,償還欠款。
此後,萬達集團就開始了對未來重新布局。企業開始逐步向文化、 體育 等產業投資,並把內向型的經營思路逐步過渡到內外兼修。
2018年是中國房地產企業開始集中「去房地產」化的一年,不少企業的公司業務也開始了實質性的轉型,而許多中小房地產企業,甚至直接停止房地產開發,轉向其他領域。這是中國房地產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過程。像萬科這樣的企業,都要高喊「活下去」,萬達轉型一切似乎都已經很明朗了。
萬達告別房地產老亮認為是非常明智的選擇,而且到目前為止事實也已經證明了萬達的選擇是正確的。
告別房地產,讓萬達輕裝上陣
1993年以來,萬達經歷了4次轉型,第一轉型是從大連走到廣州,由地方性企業轉為全國性企業;第二次轉型,也就是2000年的時候,萬達由住宅地產轉為商業地產;第三次轉型,萬達從單一的房地產轉向商業地產、文化 旅遊 綜合性企業,這時已經來到了2006年;第四次轉型就是2015年開始的輕資產戰略轉型,這次轉型與以往是有本質區別的,因為這次的轉型是要徹底的離開房地產行業。
2017年和2018年很多人都知道萬達一直在賣賣賣,於是萬達高達4000多億的負債也被大家所關注。如果看了上面萬達的4次轉型時間點,相信大家就不會那麼驚訝了,而且還不得不佩服老王的前瞻。我們在2017年開始看到的賣賣賣應該是老王在2015就已經開始籌劃的,雖然有些項目比如文化 旅遊 類的確實是割愛了,但是大船掉頭難免有些損失,最重要的是能夠成功。
賣賣賣的同時,萬達也一直在發展自己的核心資產,2017年以來每年都交付30個萬達廣場。時間來到2019年5月,萬達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已經又宣布了2000多億的投資,說明萬達已經輕裝再出發!
萬達投資沈陽800億,其中5個萬達廣場,但本質已不同
5月初,萬達投資沈陽800億曾經一度被刷屏,特別是房地產的圈子裡,很多人都覺得房價也要隨之再來一波。
我們以萬達廣場為例,其實這次的投資和以前肯定是不一樣的,以前都是萬達拿地、萬達設計、萬達建設、萬達運營。而這次,一定是萬達運作,第三方出資,萬達設計、萬達運營,這才符合萬達的輕資產戰略,現在萬達已經完全可以靠著這個品牌去擴張了,不需要在單打獨斗。
萬達告別房地產是為因為萬達已經樹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在這個靠品牌吃飯的時代,在這個合作才能共贏的時代,誰還會一個人去搞大把的投資?
萬達的王健林拋棄房地產有多重原因:
1.時代大背景:中國經歷幾十年的高速發展和巨大的城鎮化人口紅利,讓幾十年來房地產行業成為一塊香餑餑,但是任何一個經濟體的發展都有其必然的規律,當生產擴張到一定程度便會有擴張轉為產能過剩,繼而工作者勞動收入不再大幅增加,房地產行業同樣的經濟環中的商品,只是這個商品被賦予金融屬性,加上中國土地和戶籍的制度,導致這個效應被放大,但現在,很顯然,中國房地產黃金時期不再,這是很明顯的共識,所以大佬們轉行也是很合理的。
2.融資難度大。萬達是怎麼玩的?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套路,像銀行貸款開發的,加上大企業的信用背書,有點名氣的都這么玩,萬達自然有過之而不及,但是這個 游戲 想要一直繼續需要滿足多個條件,房價還會繼續漲;國家還允許房地產這么玩下去;房企信用背書能力還在;居民還買的起房;當然,這多個方面都出現問題,萬達靠山倒了,這么大房企,政商關系處理不好,銀行融資就難了,而且最重要國家風向變了,整個行業融資都收緊了,一旦資金受限,這個 游戲 就玩不轉,那麼賣項目,賣公司都是常見的,能撐下去就不錯了,今年上半年有超過270家房企破產。
3.公司戰略轉型。萬達步伐有點大,項目一個接一個,業務范圍涵蓋投資,影視, 體育 ,文旅,酒店,房地產,物管,商業中心,還有一些零碎的投資,在海外也布局了很多大型項目甚至高溢價收購,王健林作為聰明人,也會看風使舵,轉型是必須的,不然資金鏈要斷了。
4.王健林個人原因,這個喊著先賺一個億再說的企業家,看看他那個豪放的兒子,馬雲爸爸人家情商這么高都要辭職阿里巴巴集團,回家當老師,王健林有自知之明的話,趕緊求生吧,這時候還談首富?
萬達集團告別房地產,就本人認為是企業的轉型策略。
從事了30多年房地產的萬達,在全國各地打造了其地產王國,如今瘦身退出,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地產大佬的萬達對於房地產未來若干年的判斷和預期。
第一,釋放資產的流動性。
眾所周知,地產行業是重資產,然而資產流動性才是企業的生命力。此次的改革可以說讓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得以釋放,增強了企業的活力、靈活性,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企業未來的運營風險。
從實際操作看,至少釋放出千億資產。
第二,未來的盈利點不再是地產行業。
雖然不能明確肯定未來的地產行業是否繼續繁榮還是逐漸衰退。但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地產行業的風險性加大,這種風險主要來源於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可以看到中央和各地在近兩年頻繁發出政策信號,限購、限貸、限售,越來越多的城市房價紛紛回落,交易量更是持續走低;二是地產行業確實走完了一個生命周期,未來的贏利點在通信、人工智慧、互聯網、生物 科技 等高核心價值的行業,這些行業的資產輕、附加值高、門檻高、 科技 含量高、政策扶植力度大,具有核心競爭力。如果說花同樣的價錢,不如擺脫老舊沉,集中起來辦大事。
第三,地產不在但管理還在。
萬達賣掉了酒店資產,但是酒店的管理權還在,萬達酒店仍然負責酒店的設計、經營和管理。萬達文旅也同樣負責主題公園的設計、建設和管理。所以整體來說,對其影響並沒有外界所傳的那麼大。萬達通過養老服務、物業管理等迅速回籠資金,而不再靠買地賣房的模式,其稱之為"去地產化"。
正如同一個人脫去了厚棉襖,換上了短袖短褲,就是想讓自己跑得更快更遠。
(家族財富密碼:金鐮刀)
作為一個 財經 工作者,我認為王健林宣布萬達徹底告別房地產,這應該是句真心話,也標志萬達經營戰略的真正轉向。
這么做,說明王健林還是把握透了中國的房地產業發展的脈搏,在王健林看來中國房地產業爆發時期就高利潤時期已經結束,現在進入了微利時代了;而且現在和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繼續留在這個領域找拼,有點物不所值了。
而且,隨著城鎮化進入尾聲,以及人口城市化的放緩,未來房產需求量和價格上漲幅度都會比前二十年有較大的下滑。
所以,在房地產處於這樣拐點時期,王健林先生宣告萬達告別房地產,其實是聰明之舉,也是萬達未來發展的新起點。
目前房地產的整體趨勢其實大家都看得比較明白了。前幾年的瘋狂搶購帶來了整個行業的巨大泡沫,目前的價格已達到波峰,後續很難有再多的接盤俠願意接手,即便不是最高值也已非常接近,5-10後將迎來不可逆的下跌,15-20年後可能會有大幅下跌。
資本的炒作向來是有大的利益空間就一踴而上,到達巔峰就會及時離場,這在股市上看得更為真切。同樣的,做企業的也要考慮這個問題,尤其要考慮5-10年後的市場情況。對於房地產行業的大勢已去,王健林的徹底告別房地產規劃可謂大刀闊斧,干凈利索,不愧為一名退役軍人,有著軍人的果敢和勇氣。雖說是丟卒保車,損失不少,可看看現在撿了便宜的富力地產的尷尬你就知道,愛佔小便宜的吃大虧,能吃得小虧的才叫看得長遠。
萬達以前的重資產造成負債過多,體量過大,運作投入過大,就像一艘行在淺灣的豪華游輪,看著氣派,可隨時會擱淺。可如今,王健林甩掉了累贅,輕松出海,無論是抗風險能力還是新領域的市場前景,都比較強勁。這幾年萬達也屢經戰敗,元氣大傷,這段時間會是萬達短暫的休 養生 息期,所以無論是王健林還是王思聰都顯得低調很多,3-5年後相信萬達會再次引人矚目。
看好王健林的未來,也看好王思聰。這兩位父子都是正兒八經做實業的,王健林不炒作不來虛的,雖說有時王思聰有些大嘴巴有些不著調,但是三觀正,又正義感強,還是希望他們能有更好的發展。也看好他們在商場上的眼光和能力。
政府一再強調,房住不炒!地方政府不能將房地產當作經濟增長的「興奮劑」,政府政策上已經不支持了。
房地產的貸款越來越緊張,資金鏈收緊,很多房地產公司會很難受。
等房產稅開征,許多空置房會出來,市場供給增加,價格會下跌
大勢所趨,提早轉型,是穩妥的的決定。
而且根據萬達發布的情況,轉型還是挺成功的。老王還是挺厲害的。
房地產下跌是大勢所趨,但不會下跌幅度很大,地產規劃在那裡擺著,政府法規在那亮著。個人覺得,告別房地產是後30年正確的方式。
中國的房產觀念太嚴重,甚至影響到了99年的小生們。王健林集團去除地產化或許會走的更快,更輕些。中國2028年房子應該是不稀缺的,因為拆遷會讓家庭有更多的房產或是啟動資金。那時候應該就不會因為房子而犯愁。
特朗普都去當總統從政了…這個就是房地產的頂端,在中國沒有可能……所以轉行是對滴……順帶把房地產降降溫…還有一點…製造業不崛起,那就是要科學研究崛起,兩條路放在這里,都需要新生代好好打拚,換句話說到底還是教育系統,不單單是學校,家長也要上點心…
各個都從商,商業本來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故事,所以商業服務也嚴格監管…不管是買東西的還是生產東西的,做假的成本一定要很高,代價一定要很大,不然,違法成本低,大家都抱著僥幸心理,回到 社會 ,反饋的就是綜合問題…映射的就是國際問題…就是國際競爭力…
所以…定論就是練好內功,腳踏實地,人人都有工匠精神,才是 社會 正能量…
華安未來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企華安)入股的杭州富謙網路 科技 有限公司「票票喵」平台(以下簡稱平台)投資理財,目前該平台圈錢跑路,已被杭州警方以「涉嫌集資詐騙」罪立案偵查。
2018年8月5日該平台累計涉嫌詐騙出借人達3000餘人,累計詐騙總用戶數達36萬餘人次;涉嫌詐騙金額49.4億,目前虧空出借人資金8億元左右
❼ 17歲把2千萬賺到1個億,還曾一周賣掉3億元房子,身家百億卻單身
富二代在我國是一個敏感的話題,人們一提到富二代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花錢大手大腳的紈絝子弟。但實際上很多富二代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不好,他們當中大多數還是很勵志的。例如王健林的兒子王思聰、超級富二代秦奮、澳門賭王的兒子何猷君等,他們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逐漸脫離了父親的光環。
其實在這些人走紅之前,就已經有一個外表帥氣的富二代早已出名,他就是湯臣集團老闆湯君年的兒子湯珈鋮。湯珈鋮可以說一出生嘴裡就含著金鑰匙,父親是集團老總,同時母親也是一位知名的電影製片人,很多同齡人無不羨慕他的人生。
湯珈鋮還有一個俊俏的容貌,可以說既帥氣家庭背景又好的富二代並不多見。不過湯珈鋮卻有著自己的夢想,他不想靠父母生活而是要用自己雙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湯珈鋮的高中是在美國讀的,那一年他才12歲。這樣一個年紀輕輕的孩子獨自一人在國外遠離家鄉,確實顯得有些不公平。長期處於國外那樣一種環境下,湯珈鋮越來越覺得不適應,後來他甚至得了社交恐懼症和自閉症。
湯珈鋮不喜歡與朋友交往,他每天幾乎只呆在家裡不出門,他喜歡在網路上找一些安全感。有一次他在上網的時候偶然接觸到了股票,從此他便逐漸喜歡上了它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他後來迷戀到可以背下任意一家公司的股票代碼和財務報表。平時少言寡語的他,只要一說起股票就會變得神采奕奕。
湯珈鋮最崇拜的人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細心的人就會發現他的名字和李嘉誠的名字是同音的,其實湯珈鋮以前叫做湯子同,就是因為他崇拜李嘉誠才把自己名字改成同音字。湯珈鋮還非常喜歡李嘉誠的長江大廈,他夢想著有一天也能有這樣一棟氣勢雄偉的辦公大樓。
湯珈鋮還建議母親一定要買李嘉誠的長江實業股票,母親開始有些不相信他的話,不過想到兒子那麼迷戀股票並且對長江實業的股票頗有研究,所以還是給了湯珈鋮100萬讓他來操作。沒想到的是,湯珈鋮用母親給的100萬,在三個月內就賺了40萬元。這也讓母親對他徹底放心了。
後來母親又拿出了2000萬交給湯珈鋮讓他買股票,這一次湯珈鋮同樣不負眾望用2000萬直接賺到了1個億。而這時的湯珈鋮不過17歲,就已經能夠為母親賺8000萬。
父親看到兒子年紀輕輕就能有這樣的商業眼光,於是他讓湯珈鋮來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第二年就讓兒子擔任了湯臣集團的董事。然而就在湯珈鋮信心滿滿准備施展拳腳的時候,父親卻去世了。他給兒子留下了整個家族的產業,21歲的湯珈鋮此時下定決心一定要肩負起父親交給的重任,不讓家族失望。
上海房價最高的湯臣一品就是湯臣集團開發的。湯臣一品在建成進戶之初的價格就是每平方米10萬元,而在2005年的時候,上海的樓房均價也不過1、2萬元。可以說湯臣一品帶動了全上海的房價。
不過即便是每平方米最少10萬元的價格,湯臣一品還是在一周之內賣掉了10套豪宅,一套豪宅的價格在3000萬元,賣10套豪宅為湯臣公司帶來了3個億的收入。目前,湯臣一品的價格也漲了3倍,從最初的10萬元起價到現在的每平方米20萬到30萬之間。湯珈鋮的身價也暴漲至100億,此時他才僅僅36歲。
不過湯珈鋮向來是十分低調的,出門從來不做豪車,出差坐飛機只是座經濟艙。並且他也很嚴謹,工作期間總是穿西裝扎領帶,儼然一副創業青年的樣子。湯珈鋮目前還是單身一人,這樣帥氣有能力的他將來會找一個什麼樣的女孩,也是人們所期待的。
17歲把2千萬賺到1個億,還曾一周賣掉3億元房子,身家百億卻單身。富二代出身的湯珈鋮,明明是富二代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那麼我們普通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奮斗呢?
❽ 揭秘中國房價將怎麼大跌 王健林第一個倒下
王健林表示,原來一開始都認為就是企業把房價搞上去了,最後大家終於搞明白了,其實房價高的原因不完全在企業,是多種因素綜合推高上去的。對未來房價走勢,一線和一些少數的二線城市可能還會持續走高,特別對於北上廣深這一類的。
王健林:對過去15年房價,這房價過高,所以房地產行業也成了最不受人待見的行業,掙錢不少,但是煩惱更多。都成了一個被批判的對立面,原來一開始都認為就是企業把房價搞上去了,最後大家終於搞明白了,其實房價高的原因不完全在企業,是多種因素綜合推高上去的。
❾ 王健林主動去地產化 2016萬達銷售目標下調4成
作為國內商業地產龍頭,萬達在2016年初向市場投放了一顆「炸彈」:下調地產銷售目標至1000億,相比去年逾1600億的銷售額,下調幅度近40%。
1月11日,萬達商業公布經營數據,預計2016年整體的合同收入約為1300億元,其中房地產合同銷售預計約為1000億元。而在2015年,萬達商業實現合同銷售額約為1640.8億元。
如果按照這一節奏,2016年或更久之後,萬達地產銷售將可能降至千億以下,萬達將從此退出千億房企陣營;而與此同時,同樣在多元化路上疾行的恆大,在2015年邁進了2000億陣營,龍頭老大萬科2016年將沖擊3000億,對於絕大多數地產商來說,即使轉型,原本的主營業務也依然在擴大規模。
萬達這一次轉舵,是否又一次的獨辟蹊徑?之前的數次轉型,王健林將萬達從一家偏居一隅的房地產開發商帶領至國內商業地產老大的位置。而這一次,他又將引領萬達這艘巨艦駛向何方?
劇烈的輕資產轉型
對於此次下調銷售目標,萬達的解釋是,公司將繼續推進戰略轉型,房地產銷售將不再是公司業績未來的主要增長方向。
隨著房地產告別黃金十年進入「白銀時代」,在利潤率下降、庫存高企的情況下,多數房企都開始尋求新的利潤增長點,謀劃多元化發展的模式。萬達則是諸多轉型房企中,行動最為迅猛的一家。
下調銷售目標,降低地產業務比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王健林發起的「自我革命」、「主動調控」的結果。2015年初,萬達啟動第四次轉型,王健林便聲稱萬達將要大規模輕資產,不再依賴地產銷售業務,並且從此開始撕去「地產」標簽,向國際化的消費服務商轉變。
承載萬達此種轉型的核心手段是輕資產。去年開始,萬達改變了以售養租的模式,未來住宅和公寓不用再先賣掉作為融資手段。
王健林介紹,萬達商業的輕資產路線將是由別人來投資建設萬達廣場,萬達負責選址、設計、建造、招商和管理,所產生的租金收益萬達與投資方按一定比例分成。他指出,這種模式萬達不需投一分錢,但每年獲得的收益可觀,可減少資金壓力,降低企業負債,大幅提升凈利潤率和凈資產收益率。
此外,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靠租金獲得收入,企業發展不受房地產形勢、房價高低影響,這就把經濟周期熨平了,使收入更加穩定。
從2015年的租金收入看,輕資產化模式初顯成效。數據顯示,去年萬達廣場租賃收入144億元,同比增長30.7%,由於租金大幅增長,租金收繳率及物管費收繳率達到100%,租金利潤占萬達商業利潤比重預計超過35%。
萬達預計,2016年公司物業租賃業務仍將高速增長,因此核心凈利潤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王健林的遠期目標則是,在三年內將租金占凈利潤的比重提升超過50%。
而萬達所持有的物業面積再創新高,使其後續租金收入增長成為可能。業績快報顯示,2015年萬達新增持有物業面積475.5萬平方米,累計持有2632.1萬平方米,在全球不動產企業中排名第一,已經超過美國的「商業地產大鱷」西蒙地產。
2016年萬達也將繼續輕資產化模式的轉型,去年萬達萬科達成戰略合作,萬達將把多個項目的住宅和公寓開發業務交給萬科來做。據萬科董秘譚華傑透露,雙方合作的規模將在千億以上。
萬達還將在全國加快擴張萬達廣場的規模。2016年計劃開業50多個萬達廣場,其中超過20個是輕資產項目。王健林透露,在輕資產模式的支持下,萬達商業的目標是到2020年開業400個至500個萬達廣場;十年後,萬達爭取在全國建1000個萬達廣場。萬達寄望於輕資產的快速擴大規模來產生邊際效應,帶動其旗下其他板塊的業務增長。
嚴躍進認為,萬達的輕資產商業模式在盈利方面有較好前景,為國內其他開發商的轉型提供了樣本。
不過,萬達的租金收入是否可以保持持續增長,還要看其在大量的二三四線城市的運營情況,受累國內經濟低迷,目前很多二三四線城市商業出租已出現了下滑。
萬億萬達想像
商業地產「去重」僅僅是萬達「去地產化」的第一步,萬達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家商業消費服務企業。
基於這一定位,萬達的業務收入和凈利潤來源,也將不再是「賣房子」,而是轉為租金、文化、院線、以及金融的收入,這些板塊的收入在2015年均獲得了大幅增長,彌補了地產銷售收入的放緩。
除了租金收入大增,2015年,萬達文化集團的收入達到了512.8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5.7%。其旗下的萬達院線擴張營收情況也相當可觀。數據顯示,萬達院線2015年收入80億元,同比增長49.9%,其中票房63億元,同比增長49.6%;線上票房收入突破4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40%。
更亮眼的數據來自於萬達金融集團。這家成立不過半年的金融公司收入達到208.9億元,完成了年度計劃的697%。此前萬達透露將完成多起銀行、證券、保險公司並購。目前,萬達持有百年人壽11.55%,成為後者最大單一股東。
隨著上述業務的收入比重增加, 它們將逐漸取代地產銷售在整個集團中的更多比重,而萬達的轉型,將隨之成功。
「到2016年,萬達服務業將會首次超過房地產。從嚴格意義上講,明年萬達就不再是房地產企業。」在去年的萬達半年內部會議上,王健林表示。
與此同時,萬達將「服務業收入和凈利潤佔比超過65%」的目標提前至2018年完成。
為此,萬達在全球范圍內進行了多項並購,以實現其目標。以萬達院線為例,萬達院線近年來在國內外啟動了多起並購,其中包括美國第二大影院AMC和澳洲第二大院線Hoyts。
萬達從去年以並購切入布局體育領域。年初,萬達以4500萬歐元收購足球俱樂部馬德里競技隊20%股份;2月牽頭並購全球著名體育媒體製作及轉播公司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的股權;緊隨其後收購美國世界鐵人公司(WTC)。
王健林認為,中國的體育產業還處於「嬰兒期」,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接下來體育產業也將會有跨越式的發展。他同時寄望於通過體育產業把旅遊等相關產業做得更大。
實際上,作為萬達文化旗下布局了多年的項目,萬達文化旅遊城目前在全中國已有10個項目,其中3個已經開業,分別是長白山度假區、武漢中央文化區和西雙版納度假區。王健林對於旅遊產業頗具野心,他曾公開表示,2020年萬達將被打造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旅遊公司。
此外,萬達對於金融板塊布局十分明確,就是要打造互聯網+金融的模式。2014年12月,萬達以3.15億美元收購快錢68.7%的股權,獲得了自己獨立的支付系統,去年5月,萬達金融+快錢開始C端布局,推出了首款互聯網金融「寶寶」類理財產品「快利來」,6月份其與快錢共同推出了一款商業地產眾籌、互聯網金融產品「穩賺1號」,這使得萬達金融收入飆升697%。
萬達內部人士透露,萬達今年將提出新的三大產業計劃。業內預計將是文化旅遊、金融產業、電子商務3個產業。
按照王健林的設想,到2020年萬達的資產將超過2000億美元,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收入超過1000億美元,凈利潤超過100億美元。屆時,萬達將可能成為第一家市值超萬億的具有房地產基因的公司。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1-1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