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東風4月同比增銷9%,合資自主全面增長
東風公司乘用、商用車4月銷量均實現同比增長。
5月9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公布今年4月汽車銷量為29.5萬輛,同比增長9.1%。其中,銷售乘用車21.7萬輛,同比增長3.6%,銷售商用車7.8萬輛,同比增長28.3%。
日系依舊穩健,東風日產、本田同比增長
根據乘聯會5月11日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達142.9萬輛,同比下降5.6%;1-4月累計銷量444.5萬輛,同比下降32.7%。從數據來看,國內乘用車市場正持續回暖,銷量逐步穩定。
資料顯示,東風集團4月整體跑贏大盤,合資、自主兩業務板塊均實現同比增長。
據乘聯會數據,東風日產4月銷量為9.7萬輛,同比增長0.4%;其中軒逸在4月轎車銷量數據中居於榜首,銷量為3.9萬輛,同比增長15.7%;逍客銷量為1.2萬輛,同比增長15.3%;奇駿銷量為1.5萬輛,同比下降23.7%,奇駿並未擺脫銷量走低,市場低迷表現。公開資料顯示,奇駿在2019年9月至今年4月,終端銷量出現同比下降。
某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主要是奇駿已經進入了生命周期的末端了,2014年3月這一代奇駿上市,以更大的尺寸錯位競爭,因為這個尺寸很多合資品牌都是B-SUV,由此來看主要是2個方面:1、奇駿進入生命周期末端,產品老化,對於市場的吸引力不足,對於市場帶來的話題和新鮮感不足。2、競品的提升進一步削弱了奇駿在市場中的競爭力,RAV4\威蘭達(TNGA平台)在設計、配置、動力操控方面的顯著提升,而內部空間充裕,在乘坐空間上奇駿也無法展現出優勢」
據悉,全新一代奇駿將在今年海外發布,預計2021年國內上市。根據規劃,2020年東風日產僅有4款改款新車上市,在產品生命周期末端,東風日產仍要靠現款奇駿及逍客車型苦苦支撐。
另據東風汽車官方公布,東風本田4月銷量達7.4萬輛,同比增長19.1%。據介紹,東本位於武漢的三座工廠逐步實現滿負荷生產,目前每天有超過3000輛汽車駛下生產線。
自主乘用車增勢明顯,商用車領域持續發力
東風汽車公布數據顯示,東風乘用車4月銷量5003輛,同比增長52.3%。據官方介紹,4月30日東風風神奕炫GS開啟預售,亮相「為鄂下單」薇婭公益直播間,限量推出的1750台車7分鍾極速售罄。
據悉,全新奕炫GS將在今年6月正式上市。東風風神奕炫在2019年上市,有分析認為,奕炫代表了東風風神未來發展方向,肩負著東風風神復興的希望。
資料顯示,東風乘用車自2016年銷量達15萬輛之後,至2017年銷量為12.5萬輛,2018年銷量7.41萬輛;2019年銷量7.5萬輛。東風乘用車發布十餘年,始終無法進入自主品牌一線陣營。
而關於啟辰品牌,東風汽車暫未公布4月銷量數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啟辰品牌全新車型啟辰星上市發布。根據介紹,啟辰星誕生於全新平台,並獨立於現有啟辰品牌車型。據悉,啟辰星承載著東風啟辰的品牌向上的重擔。
比起東風自主品牌尚需砥礪前行,努力佔住市場份額;東風集團在商用車領域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
東風商用車公布4月銷量顯示,中重卡銷量為2.5萬輛,同比增長30.9%,創歷史單月銷量新高;東風商用車1-4月累計銷售中重卡達5.76萬輛。
據悉,4月東風商用車中重卡銷量創歷史新高,後市場事業部銷售收入達2.39億元,單日發運能力提升至1300輛,「龍擎」動力總成(發動機+變速箱)最高日產突破620台,車身廠日產最高達864台。據了解,東風商用車目前單日產量突破720輛,創歷史新高。
據東風汽車官方公布,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投入復工復產,生產能力快速爬坡,達到滿產高產, 4月銷售數據也實現大幅提升,達1.9萬輛,同比增長22.6%。
東風柳汽4月銷量突破1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96.6%,通過線上營銷轉型,全國訂單快速恢復並高速增長,同時日產能穩定達到350台。
據乘聯會分析,隨著4月中旬後的車市銷量逐步穩定,5月車市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月度銷量處於正常性季節波動狀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會計論文比較好寫的題目
給你題目,你自己參考下
我國環境會計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規范上市公司會計政策變更研究
從梅安森「會計保殼大法」看上市公司策略與制度應對
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及對策研究
論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關鍵審計事項決策分析過程案例研究
地理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基於IPO審核視角
上市公司格力電器資產負債結構合理性分析
中興通訊的內部控制研究
企業商業模式對盈利能力影響研究——以海瀾之家為例
碳減排業績評價研究——以寶鋼股份為例
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策略分析與選擇
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籌劃問題探討
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分析——基於××公司的年報
貝因美隕落路徑分析
ST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與經營風險分析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以立霸股份為例
上市公司償債能力分析
同仁堂營運能力分析
上市公司高管特徵和企業績效
大數據時代下企業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
人工智慧下會計人員的職能轉變研究
企業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措施
企業社會責任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企業投資決策研究——以三一重工為例
「江中葯業」發展能力分析——基於財報數據的分析
文化自信背景下我國會計話語權建設研究
南京中商資產負債表分析
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
霧霾經濟視角下企業碳信息披露研究
會計政策選擇問題研究
企業文化與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研究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案例研究
南京銀行成本收入比分析
南京銀行中間業務分析
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監管:必要性及方法
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分析
PPP項目財務評估指標設計及應用:以***為例
京東商業模式與盈利能力案例分析
南京銀行盈餘管理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環境信息披露問題研究
製造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與盈餘管理
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研究——基於南京銀行和寧波銀行的對比分析
上市公司營運能力分析——基於海航與南航的對比分析
作業成本法在我國中小企業的應用探究
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行為識別及防範研究—以欣泰電器為例
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
南京銀行不良貸款情況分析
女性高管對公司薪酬分配公平性的影響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分析——以萬達電影為例
PPP項目會計核算的國際比較研究
高新技術企業研發行為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重污染行業環境信息披露研究——以寶鋼股份為例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基於海爾和美的電器的對比
南京銀行資產負債表分析
碳信息披露問題探討
高股價公司具有投資價值嗎?——基於貴州茅台的案例分析
對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的探討 ——以江蘇雅百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供給側改革與公司財務創新研究——以雅戈爾集團為例
證監會行政處罰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的影響研究
我國當前個人所得稅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研究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以美的集團為例
企業家背景特徵、產權性質與環境信息披露——來自中國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運用現狀及完善對策研究
論財務共享服務(FSS)對傳統會計工作的影響
試論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應用
利潤波動與CSR信息披露的相關性研究
公共信息服務的PPP模式選擇研究
論優先股的財務杠桿作用
財務共享價值創造路徑分析——以萬科為例
會計文化視角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
我國醫葯業上市公司R&D支出和政府補貼的實證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質量分析——以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為例
PPP項目信息公開的國際比較研究
關鍵審計事項信息披露與審計費用關系研究
人工智慧對會計行業的影響及應對機制研究
互聯網時代的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關鍵審計事項的市場反應研究
營改增改革對建築企業的影響研究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基於投資者角度
格力電器現金股利分配影響因素問題研究
「招商銀行」利潤質量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關聯方交易內部控制研究——以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上市公司新寶股份的盈利能力可持續性分析
基於數字政通股份有限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現代服務企業內部控制問題研究——以XX公司為例
管理會計中平衡計分卡的應用
貴州茅台股份公司投資價值分析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研究
P2PP2P網路借貸平台風險識別及對策研究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淺析碳會計
南京銀行流動性分析
對科大訊飛的戰略分析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公允價值運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我國現行研發費用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會計准則修訂及影響分析
上市公司社會責任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海航控股」盈利質量分析
我國環境審計現狀分析與對策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與企業環境聲譽
一帶一路戰略下的管理會計發展研究
跨組織的管理會計應用研究
企業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傳染效應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政策變更案例研究
價值投資中商業模式研究——以長江電力為例
財務會計報告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和改進措施
財務共享下業務流程再造研究
我國房地產企業盈利質量分析——基於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益性企業的管理會計研究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審計現狀與發展
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研究
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運用現狀及完善對策研究
化工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研究
上市公司利潤操縱問題及其對策研究
格力電器的現金管理問題研究
我國上市商業銀行非財務信息披露質量研究
低碳會計探討
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對投資效率的影響
上市公司財務比率分析——以格力電器為例
自願信息披露與股票回購的相關性研究
企業社會責任報告鑒證、市場化進程和股票流動性
創業板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以XX公司為例
金融類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以XX銀行為例
一帶一路背景下會計協調問題研究
企業會計准則與企業所得稅法差異問題研究
管理會計工具及應用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研究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公允價值運用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存在問題及對策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
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的相關問題研究
審計質量對上市公司債務結構影響的案例分析——來自江蘇省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以東風汽車為例
中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對比研究—以汽車行業為例
山東地礦並購業績承諾為什麼兌現難?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萬科A為例
上市公司非標准內部控制審計意見案例研究
雲南白葯公司股利政策與負債能力及結構的關聯度分析
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以東阿阿膠為例
試論「大數據」的應用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營運資金管理績效研究
事業單位改革難點分析
公允價值計量對上市公司損益的影響
企業社會責任與綜合收益的關系問題研究
財經類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我國現代家族企業治理模式的分析——以國美電器為例
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收入會計准則修訂及影響分析
無形資產的不確定性及會計處理問題研究
基於公司治理視角的風險識別與分析——以江蘇陽光為例
我國互聯網企業的生命周期與股權結構——以京東公司為例
中房股份的財務保守行為研究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案例研究
其他綜合收益的內涵、列示與披露-基於上市公司的多案例研究
上市公司會計治理研究
我國會計准則國際趨同歷程探究
食品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基於雙匯集團的案例分析
基於會計政策選擇的企業納稅籌劃研究——以×企業為例
造紙行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披露研究——以山東華泰為例
C. 財報之一丨長城、吉利、北汽2019年日子如何
雖然目前北京賓士對北京汽車的貢獻占絕大部分,但我們也不能忽視BEIJING品牌(原北汽新能源)在新能源市場的優秀表現。剛剛最新出台的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徵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的政策,對於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北京品牌將大力度發展新能源產品,可以說是正好趕上了時代的步伐。所以雖然現在BEIJING品牌的狀態可能尚處在調整後的陣痛期,但是未來BEIJING品牌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
寫在最後: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放在中國車市更如天書一般。從長城、吉利和北汽這三家車企的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車市寒冬之下沒有哪個車企能夠置身事外、不受影響。挺過艱難的2019年,又迎來的更難的2020年,今年對於全球車企來說都將面臨巨大的壓力,也將成為考驗車企生存能力的關鍵年。
今天的財報系列報道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為大家帶來比亞迪、一汽和東風的2019年財報分析。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財報速覽:一汽「雙漲」,吉利、長城、比亞迪凈利縮水,海馬扭虧
2019年財報顯示,海馬汽車公司營收46.9億元,同比下降7.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85億元,同比翻番增長。
扭虧為盈後,海馬汽車的下一步怎麼走?據了解,今年海馬汽車計劃推出2020款海馬8S、海馬7X、海馬6P三款新品,覆蓋SUV、MPV的傳統動力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預計將於今年二季度上市——但日益嚴峻的競爭環境仍將使海馬汽車2020年面臨生存困境,海馬汽車表示:將建立集約型供應鏈團隊,推進線上線下業務體系建設,並進一步開源節流、盤活資金、確保現金流。
寫在最後:對於車企而言,2020年本就艱難;如今,加上疫情對市場的沖擊……作為工業支柱之一,汽車產業恐怕真的需要國家政策來拉一把了。
關注車業雜談車家號,互動將有機會贏取精美小禮品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E. 證券投資學作業,東風汽車K線圖分析
一句話的總結,應該是量價齊升,強者恆強,強後回補。
具體來看
1、本月沒有幾回個交易日了答,價格應該在5.20-6.10繼續波動的概率大。繼續創新高的動力不大。
2、若本周收盤微高於5.78的話,則本月收陽線,三連陽,也代表了一定的強勢形態。若下月初不能上破6.50一線的話,則前期的阻力點。6.43一線,則第四季度面臨繼續調整,則第四季度主要在4.50-6.40徘徊。
3、從量線上來分析的話,應該還有最後一漲,這個股票才會終結的。目前是第二波的進攻近尾聲。
不過從量的布局來看,連續性不強,所以價格的上漲會有很朋變數的。
希望對朋友您有幫助.
如對您有用,請【採納一下下啦】,給個【贊同】表示鼓勵啦!!!么么噠..謝謝!!!
F. 東風集團2019年凈利微跌至128.58億 未來兩年投資超370億
經濟觀察網記者王海宣?3月31日,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集團)發布2019年度業績公告。數據顯示,東風集團2019年營業收入為1010.87億元,同比減少3.3%;歸母凈利潤為128.58億元,同比減少0.93%。這是東風集團自2018年之後,連續第二年出現營收與利潤同比下滑。
根據東風集團歷年財報數據,2015-2017年的三年間,其營收與利潤基本保持平穩增長,其中2015年創下營業收入高點至1265.66億元,2017年創下凈利利潤高點至140.61億元,2017年營業收入仍達1259.80億元。但從2018年起,東風集團股份營業收入與利潤出現較大下滑,2018年起營業收入為1045.43億元,同比下滑17.02%,凈利潤為12.79億元,同比下滑7.70%。
針對2019年公司業績表現,東風集團表示,「公司全年銷售293.20萬輛,同比下降3.9%,雖然同比下降,但市場表現好於行業大市4.3個百分點(行業-8.2%)。」數據顯示,東風乘用車、商用車均跑贏大市,市場佔有率約11.4%,相比去年同期提升0.5個百分點。
但考慮到去年整個汽車市場的行情變化,東風集團2019年業績下滑幅度並不明顯。作為對比,北京汽車2019年歸母凈利潤40.83億元,同比減少7.83%;同期,廣汽集團歸母凈利潤約66.18億元,同比減少約39.30%;國內最大的整車企業上市公司上汽集團預計2019年歸母凈利潤下滑28.9%左右。
公開資料顯示,東風集團旗下業務可分為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金融、公司及其他四大業務板塊。四項業務2019年的銷售收入分別為267.38億元、688.93億元、53.87億元、5.65億元,其中商用車業務銷售收入佔比最高。
具體來看,東風集團的業績下滑主要在於乘用車業務銷售收入的縮水。乘用車業務2019年銷售收入減少135.01億元,下降約33.6%。在四個業務板塊中的佔比由2018年的39%下跌至2018年的27%。
「收入的減少主要來自於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的乘用車業務。」東風集團稱。官方數據顯示,神龍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神龍汽車」)去年銷量為11.4萬輛,同比下滑55.17%;同期,東風柳汽乘用車銷量為11.6輛,同比下滑9.56%。神龍汽車是東風集團與法國FSA合資組建的乘用車生產經營企業,旗下擁有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兩大合資品牌。
不過,乘用車板塊的東風本田、東風日產兩大合資公司表現優秀。東風本田2019年銷量突破80萬輛,同比增長11.02%;同期,東風日產115.9萬輛,微增0.27%。東風本田、東風日產是東風集團乘用車業務的主力,自主品牌東風風神去年銷量雖有起色,佔比仍較低。
與乘用車業務相比,商用車與汽車金融業務去年業績表現尤為亮眼。商用車2019年銷售收入增加87.57億元,同比增長14.6%,佔比由2018年的58%增加至68%;汽車金融業務佔比雖然不高,但去年銷售收入增長15.11億元,同比增長39.0%,在四大板塊中漲幅最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銷售收入、歸母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同時,東風集團毛利率有所提升。東風集團2019年綜合毛利率為13.3%,較去年同期增加0.5%。「毛利率的增加主要是降成本及銷售結構變化的影響。」例如,為加強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業績,對其廠宣進行了縮減。
事實上,東風集團2018年收入下滑的原因也同樣是因為東風標致雪鐵龍汽車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的乘用車業務下滑。據了解,神龍汽車與東風柳汽均正在加快恢復速度。其中,神龍汽車在2019年9月提出了「元」復興計劃,目標是到2025年通過產品結構調整重歸40萬輛規模,帶動全價值鏈可持續發展。目前,神龍汽車通過布局標致、雪鐵龍雙品牌協同店等節流措施,希望先把盈虧平衡點下降至18萬輛以下。產品方面,神龍汽車計劃未來3年推14款新車。
對於2020年的市場行情,東風集團初步判斷,2020年中國汽車市場將下降10%左右。其中乘用車市場將下降10%左右,商用車與去年持平。東風集團認為,未來五年,汽車市場仍將保持微增長態勢,市場整體預計增長1.2%,其中乘用車增長1.6%,商用車下降1%。
而東風集團將聚焦推動自主事業突破發展、加快推進新事業布局、提升合資合作水平以及持續推進管理改善等四個方面。其中自主板塊的推進工作被放在首位,「打造商用車領先新優勢,推進自主乘用車奮力趕超,鞏固提升軍車第一品牌,促進零部件業務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在商用車領域,東風中、重型卡車銷量在各自細分市場均排在前三位,輕卡車型市場份額位居細分市場第四位。自主乘用車品牌東風風神品牌在2019年實現逆勢上揚,全年銷量75025台,同比增長8.5%,並在今年定下了10萬輛的銷量目標。
為優化投資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東風集團預計2020年、2021年將分別投資161.72億元,208.57億元,總計370.29億元。與2019年155.78億元的投資金額相比,東風集團未來兩年投資金額有大幅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財務報表分析10
1.應收賬款=3600*0.75-1000=1700
存貨=3600*2.08-1000-1700=4788
2.流動比率=7344/3800=1.93
流動比率比年初下降了,低於行業平均水平,說明該企業的償債能力比上年降低了。
3.年初存貨主要為原材料、零配件,變現能力較差,流動資產質量差;年末存貨構成主要為產成品(汽車),變現能力增強了,流動資產質量變好了,使得短期償債能力變好了。
僅供參考。
H. 東風汽車集團2019業績解析:同時懷揣冰與火,兩極分化加劇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計算東風汽車公司在不同負債水平下(負債權益比為0.4)的權益資本成本。
1.進入21世紀以來,東風汽車發展迅速,資產從03年的65.18億增長到09年的149.67億,所有者權益從當初的40.28億增長到現在的67.66億.2.縱觀東風汽車05-09年的數據,各項指標有趨向不利。汽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導致東風公司的市場份額減小。行業景氣度階段性下滑、需求放緩。盡管由於行業的不景氣,東風汽車公司的銷售量呈逐年下降趨勢,但從行業角度而言,東風汽車還是處於領先地位的。東風集團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企業之一,2008年公司銷售汽車105.79萬輛,在國內汽車行業銷量排名第三,還是具有很強的競爭優勢的。3.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企業管理人員的經營能力越來越好,利用資金的能力逐漸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經營管理、運用資金的能力、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的速度不斷提高,企業生產經營資金周轉速度的有關指標都增長了,其中應收賬款周轉率也從2005年的16.28增加到2009年的24.13。4.在近幾年中,東風汽車在主營業務這項數據上的波動較大,從05年的44.28變到現在的15.12,主要因為可能為東風集團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較大,導致了業務量迅速減小,使得主營業務收入波動較大。從投資收益來看,東風集團近年的比例差異很大,可能是由於金融風暴的來臨導致投資規模萎縮,從而使得投資收益降低。5.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償債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業持續經營的能力和風險,有助於對企業未來收益進行預測。東風權益比率一直維持在50%左右, 屬於一種風險與收益較為平衡的狀況, 並且有提高這一比例的趨勢,這是公司不斷提高收益的反映。資產負債比率呈降低趨勢, 公司的資產總額處於增長狀態, 資本負債比率較低,有較好的償債能力6.從圖中可以看出,東風汽車的盈利能力都比一汽低,經分析可能是因為.汽車行業競爭日益激烈,導致東風公司的市場份額減小。近幾年,國內各個汽車公司均不斷在推出新車型,研究新技術,業內競爭實力顯著提高。與此同時,由於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現代(含起亞)、通用、本田、標致、馬自達、豐田、鈴木、福特、菲亞特、三菱等大量外資企業湧入中國汽車市場,瓜分市場份額,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力東風汽車公司的銷售業績,導致營業額下降。行業景氣度階段性下滑、需求放緩。近年來,由於油價上漲、政府出台相關限制政策等原因,消費者對於汽車的購買熱情下降,這直接導致了東風汽車公司的業績下滑。而08年突然襲來的金融危機,也間接影響了國內的汽車市場,使景氣度下降的汽車行業雪上加霜。由此看來,東風公司的業績下滑也在情理之中。7.從圖中比較可得出,東風的營運能力比一汽都相對較弱,說明東風的資金運用能力相對於其它的較弱,對此東風應該提高資產的應用程度,縮短應收帳款周期。8.經比較數據,可以初步看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償債能力較強,一汽資產流動比率稍低,負債率較高,長期償債能力偏弱。東風貨幣資金充足,原因在於近幾年該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並且政府加大了對汽車產業的扶持力度,鼓勵節能環保小排量車,而東風著重生產中小排量乘用車,這一政策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東風的發展。
J. 這些年走下坡路的東風都經歷了哪些事兒
東風商用車,中國重卡市場上的老二,僅次於一汽解放的實力派企業,靠一個天龍車型打天下。比解放小了整整16歲的他經歷過什麼,你都清楚嗎?
新中國成立後,早在1952年,國家就做出了建設二汽的規劃,但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二汽在1969年才建成,本來能前後腳出生的一汽和二汽,一下子就相差了十多歲。
2016年9月開啟的重卡行業牛市,是以GB1589政策實施,治理超載超限從嚴,以及2010年那一波重卡好行情之後的舊車需要更換等多重因素帶動下,整體帶動重卡市場銷量大幅上升,其中牽引車銷量佔比達到歷史性的50.6%,而2016年也是東風商用車從重卡市場老大的位置上掉下來的時候。
其次,從產品來說,東風商用車一直存在自身的短板,在牽引車市場、自卸車市場存在非常大的短板,特別是重載市場存在嚴重的短板。就是具有優勢的載貨車市場和部分專用車市場,東風商用車也是問題多多。雖然東風商用車藉助隨州專用車市場的影響力,在以環衛車為主的專用車市場有極強的統治力,但是銷量更大的水泥攪拌車市場,市佔率微不足道。
東風商用車想在重卡市場重整旗鼓,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