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股暴跌拜登發聲原因
徹底失控了,拜登連夜發聲,美國5月通脹數據披露,再次引爆市場,消費者信心崩了!受此影響,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跌880多點,歐洲股市也出現大跌,就算是多日連續上漲的國內A股,也不得不擔心,會不會被美國帶下水,究竟5月份美國通脹情況如何呢?為什麼會引發股市出現暴跌呢?對中國股市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周五下午,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5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一舉擊碎了市場對於美國通脹指數已經見頂的預期,5月美國CPI達到了8.6%,高於市場預期的8.3%,同比和環比都仍在上漲通道中,更是刷新了從1982年以來的通脹記錄,在通脹數據的組成中,能源、食品和住房價格的漲幅最大,5月份,美國食品價格單月上漲超過10%,一加侖的汽油價格漲到了4.99美元,較一年前翻了倍,要知道,美國人是人均一部車的配置標准,這么高的油價,一般家庭真的承擔不起。
美國政府對通脹的控制不及預期,引發了股票市場的恐慌,當日,美國三大指數再次遭受暴跌,截至收盤,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幅2.7%,納斯達克指數收跌3.52%,標普指數跌幅達2.91%,就連拜登也不得不出來打包票,表示將盡一切辦法來壓低美國物價。我們都知道,消費者價格指數就是通脹水平,這個指數越高,意味著一個國家內部的物價上漲越嚴重,那麼,為什麼在市場看來,通脹水平這個指標,威力會這么大呢?
要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美國的這一輪通脹是怎麼形成的。我們都知道,在特朗普還是美國總統的時候,為了應對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美國採取的是無底線的放水政策,所謂放水,就是通過改變國家的貨幣政策向市場釋放流動性,讓因為疫情影響出現困難的企業和老百姓得到銀行和政府的資金,來度過危機。
簡單來說,美國為了放水,幹了三件事情:首先,大量發行美國國債,向其他國家借入美元。到今年3月底,美國發行的國債規模超過30萬億,就算是和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對比,規模都多出了好幾倍;第二,降低國內的銀行基準利率,讓老百姓幾乎可以沒有成本地從銀行等金融機構拿到現金。從2020年3月16日開始,美國聯邦基礎利率就已經降到了0%到0.25%,老百姓把錢存在銀行幾乎沒有利息,但是從銀行貸款又幾乎沒有成本,這種情況之下,誰還會把錢存起來呢?這些還不夠,美國還通過派發現金支票的形式,把現金送到了老百姓的手裡。僅僅是2020年3月份,美國派發的現金就達到了5000億美元,按照美國的人口數量來計算,每一個成年人差不多可以拿到2000美元的補貼。
如果你覺得放水政策是給老百姓的福利,那你就太天真了,在一波操作之後,無底線放水政策的後遺症就開始出現了,而最後買單的人恰好又是美國人民。美國的老百姓很快發現,自己手頭的錢雖然多了,但是每個月反而更加不夠花了,商店裡的食品、日用品,乃至房子都在不斷漲價。
我們都知道,市場當中的商品如果沒有明確的增長,市場上的貨幣增加了之後,很快就會導致商品價格的上漲,放水之後的美國,市場流動性泛濫,但市場上的商品供應並沒有增加,還因為俄烏戰爭等外部因素的影響,能源、糧食的供應甚至比之前更加緊張,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美國的物價就好像坐上了電梯,蹭蹭蹭直往上走。根據美國國內的調研數據顯示,年收入超過25萬美元的居民當中,六成以上的人是月光族,什麼概念,月入十萬人民幣仍然不夠花。作為所謂的民主國家,老百姓被物價上漲折磨,當然對拜登政府很有意見,而這些意見都會反映在美國老百姓的選票里。
今年11月,美國將舉行中期選舉,拜登政府能不能在這次選舉當中贏得多數選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拜登能不能在11月份之前,把美國國內的通脹數據給壓下去。實際上,拜登本人在今年初就已經明確了,他現在最大的任務,既不是恢復和發展美國的經濟,也不是制裁俄羅斯,而是壓住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與其說投資者是擔心通脹越演越烈,不如說,他們真正擔心的是,美國政府為了壓制物價上漲,可能會採取一系列措施,而這些措施,可能對股票市場和國內經濟產生負面的影響。
那麼,為了應對通脹,美國會怎麼做呢?這個問題得分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來講。內部相對來說很明確,擴大供應量,回收市場的流動性。經濟學領域對全世界所有國家曾經做過一個分類,大致可以分為資源型國家、製造業國家和消費型國家三種類型,我們國家是典型的製造業國家,美國就是最大的消費型國家。
什麼意思,美國國內以高科技產業和服務業為主,大量的消費品要從中國、東南亞、印度等製造業國家進口,而俄羅斯、巴西等資源稟賦比較好的國家,又為製造業國家和消費型國家提供了能源。因此,要擴大供應量,美國人首先要確保他從國外進口工業產品和能源的路徑是暢通的,並且,最好能把進口產品的價格給壓下來。這也是最近為什麼頻頻傳出要取消我國進口產品關稅的原因了,你以為他們是為了我們好嗎?他們是為了拯救自己。
除了保障進口,拜登還將矛頭對准了全球的大型石油公司。在俄烏戰爭之後,全球的能源和糧食價格漲了好幾波,美國人也深受其害,甚至有不少美國人已經向自己的公司申請居家辦公,理由不是因為新冠疫情,而是因為油價太高,開車到公司上班的油費成本太高了,無力支付。本周五通脹數據一發布,美國總統就將矛頭指向了美國國內的石油公司,他批評埃克森美孚等巨頭利用供應短缺獲取巨額利潤,要求這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降低石油價格。
除了要確保國內的進口產品和能源的供應,美聯儲的加息,又像開了一台抽水機,把之前放的水,不斷地往回抽。今年3月份,美聯儲宣布將美國聯邦基礎利率上調25個基點,5月的CPI數據公布後,市場普遍擔心的是,美聯儲將採取更加激進的加息策略,6月中旬,也就是下周,美聯儲即將再次召開議息會議,市場預期,6月的加息幅度可能將達到50個基點甚至75個基點。超預期的加息,使市場上大量熱錢都進入了美國金融機構,美國的企業和老百姓看到市場利率上去了,會降低銀行貸款的積極性,同時更加願意把錢存到銀行,這樣一來市場的流動性就降下來了。
可是,要知道兩年前,特朗普放水是為了保經濟,保民生,這一波加息之後,企業不想去擴大再生產,老百姓不想消費了,說白了,美國的經濟還沒有從新冠疫情的影響當中回過神來,又被潑了一盆冷水,拜登政府要給經濟降溫,影響最大的,自然是美國的股市。說到這里,大家大概就知道了,為什麼美國通脹居高不下,美國的股市就會跌跌不休了,簡單來說,只要有通脹,加息就停不下來,一加息,美國股市的流動性就會被抽掉一大波,經濟也要跟著降溫,股市不跌才怪了。
不過,市場的擔心到這里並沒有結束,除了美國國內會有動作之外,同樣地,美國在國際上也不會消停。既然美國國內老百姓已經民怨沸騰了,美國政府當然會想,怎麼著也得在國際舞台上整出點事情來,把國內尖銳的矛盾轉嫁出去。因此,大家只要去看美國的歷史就知道了,只要是美國國內不太平的時候,必然要在國際舞台上搞點動作,就最近來說,美國一方面拉著歐洲國家對俄羅斯進行一輪又一輪的制裁,一方面拜登積極出訪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就是最好的證明,說白了,美國一家亂不合適,全世界跟著一起緊張才正常。
一方面是國內通脹居高不下,美國經濟面臨著降溫與衰退,另一方面國際形勢也更加動盪,到處都可能飛出黑天鵝,投資者自然有了避險情緒,因此,除了美國股市之外,德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股市也出現了大幅的下跌。說到這里,大家恐怕會擔心,6月13日國內股市開盤,是不是也會被拉下水呢?
這個擔心並非空穴來風,實際上,過去的這一周,國內股市走出了獨立行情,就在周五美股暴跌之前,A股股市出現大漲行情,上證指數上漲1.42%,深證成指收漲1.90%,創業板指的漲幅更是達到了2.25%。以能源、汽車為代表的一些板塊出現強勢反彈,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今年3月份宣布停產燃油車之後,國內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股價出現強勢反彈,到6月10日收盤,比亞迪公司的市值已經突破了1萬億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世界市值規模第三大汽車企業,排在比亞迪前面的分別是美國的特斯拉和日本的豐田,連大眾、福特等老牌汽車企業,也都被比亞迪給趕超了。
國外股市陰雨綿綿,A股卻風景獨好,下周又遇到美聯儲議息會議召開,不得不承認,A股也面臨著不小的回調壓力,畢竟這一個月,很多資金在國內的股票市場當中都有了一定的漲幅,面臨著不確定的外部環境,很多機構很有可能選擇短暫出逃進行避險。
不過,大家不用太過於擔心,短期的波動不改變長期向好的趨勢。因為美國和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不同的周期當中,美國在加息,我們國家在降息,就是最好的說明。綜合來看,在A股4月出現大跌,風險獲得一定程度的釋放之後,市場底或許已經出現,美股加息是個重要的外部因素,但無法決定A股的走勢,我們更加應該注意的是,今年3月份以來,國家為了恢復和發展經濟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政策,是否已經出現了預期的效果,這或許才是影響下一個階段A股走勢最根本的因素。
㈡ 歷史上金融危機發生幾次
9次。
歷史上金融危機有:
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事件、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1995-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7-2009年美國次貸危機。
(2)5月美國股市暴跌金融危機擴展閱讀:
引起金融危機的因素:
1、國際金融市場上游資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大約有7萬億美元的流動國際資本。國際炒家一旦發現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有利可圖,馬上會通過炒作沖擊該國或地區的貨幣,以在短期內獲取暴利。
2、亞洲一些國家的外匯政策不當。它們為了吸引外資,一方面保持固定匯率,一方面又擴大金融自由化,給國際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泰國就在本國金融體系沒有理順之前,於1992年取消了對資本市場的管制,使短期資金的流動暢通無阻,為外國炒家炒作泰銖提供了條件。
3、為了維持固定匯率制,這些國家長期動用外匯儲備來彌補逆差,導致外債的增加。這些國家的外債結構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債務較多的情況下,一旦外資流出超過外資流入,而本國的外匯儲備又不足以彌補其不足,這個國家的貨幣貶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世界經濟歷史上最著名的九次金融危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融危機 (金融學術語)
㈢ 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爆發過幾次各是什麼時間
影響全球的較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有六次,分別是:
1、1929年至1939年:大蕭條;
6、2007年至2011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拓展資料:
1、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是指金融資產、金融機構、金融市場的危機,具體表現為金融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機構倒閉或瀕臨倒閉或某個金融市場如股市或債市暴跌等。
系統性金融危機指的是那些波及整個金融體系乃至整個經濟體系的危機,比如1930年(庚午年)引發西方經濟大蕭條的金融危機,又比如2008年9月15日爆發並引發全球經濟危機的金融危機。
2、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發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泡沫經濟經常由大量投機活動支撐,本質就是貪婪。由於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因此其資產猶如泡沫一般容易破裂,因此經濟學上稱之為「泡沫經濟」。
泡沫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經常會由於支撐投機活動的市場預期或者神話的破滅,而導致資產價值迅速下跌,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泡沫破裂。
3、次貸危機: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全球「次級抵押貸款危機」,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動盪引起的金融危機。一場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
㈣ 金融危機什麼時候結束
金融危機波及全球,對於中國影響,國家外匯儲備部分損失了,出口困難了,經濟增長減緩,失業增加,人們收入下降,消費減少,市場蕭條.嚴重時會引起政局不穩定. 比起歐洲國家(如美國底特律汽車城已經是蕭條得很了),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中國的經濟與國際經濟有一定的割裂,我國人民幣實施資本項下的嚴格管理,國際游資沖擊不大,現在美國已有70多家銀行趨於倒閉的情況下,中國的金融系統運行良好,經濟保持一定的增長。同時,國家也在通過擴張財政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40000億拉動內需等措施,現在又進行了人民幣匯率的下調,如果各項宏觀經濟措施實施有效,對於中國也就1年左右的時間能夠緩解. 根據現在的經濟數據看,過了5月就會好轉 ,而國際上則會長一些,要緩解至少3年時間,3年之後經濟才會緩解.因為接下來的金融危機波及的商業銀行,需要3年左右時間調整,由金融危機影響的經濟發展則會在3年左右時間恢復.
㈤ 美國股市下跌對中國股市的影響
美股票的暴跌對中國股市有三方面的影響:首先,其持續的暴跌會影響a股的做多情緒,進而導致大量外資和基金離開市場。其次,其持續暴跌意味著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的崩潰,然後救市美股票的大規模發行將引發外匯波動,進而影響a股走勢。第三,美股票的崩盤將引發美的債務危機,進而有可能形成金融危機,因此這將對a股產生一定的影響。
拓展資料:
美股,即美國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3月第二個星期日到11月第一個星期六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3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目前國內存在著不少參與美股交易的投資者。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
納斯達克(Nasdaq)是全美證券商協會自動報價系統(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英文縮寫,納斯達克。納斯達克始建於1971年,是一個完全採用電子交易、為新興產業提供競爭舞台、自我監管、面向全球的股票市場。納斯達克是全美也是世界最大的股票電子交易市場。
S&P500股價指數乃是由美國McGraw Hill公司,自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上櫃等股票中選出500支,其中包含400家工業類股、40家公用事業、40家金融類股及20家運輸類股,經由股本加權後所得到之指數,以1941至1943這段期間的股價平均為基數10,並在1957年由S&P公司加以推廣提倡。因為S&P指數幾乎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80%以上,且在選股上考量了市值、流動性及產業代表性等因素,所以此指數貨一推出,就極受機構法人與基金經理人的青睞,成為評量操作績效的重要參考指標。
NYSE又稱紐約證券交易所(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NYSE) ,是上市公司總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IPO數量及市值第一(2009年數據),交易量第二(2008年數據)的交易所。2005年4月末,NYSE收購全電子證券交易所(Archipelago),成為一個盈利性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的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百老匯大街18號,在華爾街的拐角南側。2006年6月1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宣布與泛歐證券交易所合並組成紐約證交所-泛歐證交所公司(NYSE Euronext)。
㈥ 金融危機 大概什麼時候結束
在此次金融風暴中,世界的主要的經濟體都展開了龐大的救市計劃,包括中國政府也採取了多項經濟刺激措施,如安排4萬億元資金刺激內需,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完善社會保障……大量的應對措施都已經出台,但最終的成效還有待觀察。現在談論經濟危機的結束還為時尚早,金融危機的爆發是多種矛盾糾纏在一起的結果,危機的解決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具有不穩定性,加之中國的經濟對外貿(外需)的依存度較高,在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根本無法獨善其身……
09年,我感覺仍然會很艱難。相信隨著各項政策的跟進,經濟會逐漸回暖的,中國經濟也很有希望觸底反彈,並且會很快地駛向快速發展的軌道。
其實,對於這次金融危機,我們不必過分擔憂什麼。與以往相比,這次的破壞性要低很多。中國經濟發展的後勁很足,金融行業的開放性不是很高,與許多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度過金融危機要快得多,要對政府有信心。金融危機導致經濟不景氣,這是一個總體的客觀大環境,我們畢竟無力解決,我們有做的就是做好眼前的事情(工作,學習,生活),這也是為金融危機的解決出了一份力
這是我的回答,希望你夠讓您滿意。
祝您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㈦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金融危機
以下是本人自己的總結,並非來自網路 + paste
美國歷史上最慘烈的一次經濟危機,無疑是1929那場波及全世界並間接引發二戰的經濟危機.
首先說一說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
根據我國的政治與經濟課本上,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的弊端.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那麼經濟危機就一定會發生,並且其周期是大約是10年一次.當然資本主義國家就不會這么說了,但是就我看來,10年一次的經濟危機是確實存在的,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
20世紀初,正是資本主義國家在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起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氣時代無疑帶來了更劇烈的社會變化.美國作為新興國家(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成立於1787左右),並沒有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獲利多少,而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美國和德國超越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領先的發達國家.
生產線的發明帶來的批量生產給了工業企業巨大的發展機會,一些工業企業變的極其發達和富有.而美國的觀點是,政府不應該參與任何市場行為.事實上他們認為政府不應該有太多權利.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壟斷和寡頭就出現了.
而在上層階級的欣欣向榮和中產階級的急劇膨脹的背後,美國社會的貧富差距達到了空前的水平.20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了又一批的移民高峰,而這些主要來自南歐和東歐的移民以及因工業革命失去土地而來到城市的農民組成了龐大的下層社會.
同時,當時美國股市一路看漲.在這么一片大好的情勢下,沒有人願意把錢存在銀行,都紛紛涌去炒股.而事實上,這些表面的經濟繁榮都只是泡沫.到了1929年10月29日紐約股市的突然崩潰,所有人都破產了.當人們意識到從前的繁榮不可能再來臨,經濟危機已經到來時,尚有存款在銀行的人們全部跑去取款,於是許許多多沒有政府保護的銀行紛紛破產,使得本來就很惡劣的經濟形勢更加惡劣了.
此時許多人都已經破產,沒有人願意花錢,於是小型企業和農民也破產了.惡性循環.失業率極高,而就算是有工作的人,工資也完全不足以維持生活.富有的資本家為了維持物價,寧可燒掉玉米,把牛奶倒進海里也不願意降級價格.
前所未有的慘烈的1929 Great Depression到來.
波及的行業:
1929經濟危機波及到的並不是某些特定的行業.沒有行業不被波及.
其中受打擊最大的行業是:小型私人企業,種植業,銀行和股市.
事後的反思:
1929經濟危機起始於紐約股市崩盤,但是美國並不是唯一一個遭受經濟危機的國家.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為了挽回經濟危機走上了法西斯專政的道路,而在美國,則是第二個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他的遠親Teady Roosevelt也曾是總統)拯救了美國.
羅斯福總統做出最大的行為,就是加強中央集權.他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主要包括:
1.加設社會性工程,在修建工程的同時給年輕人工作和信心.
2.保護銀行業,把中小銀行組織起來,資金可以互相流通,讓他們不至於破產.
3.對壟斷和寡頭進行限制.加強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調控地位.
在Roosevelt總統的法案下,美國經濟開始逐步復甦.雖然在未來的30年內都遠遠沒有達到過1929年10月以前的水平,但是已經不至於完全死氣沉沉.
經濟危機的正式結束是二戰的開始.
從此美國的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其中最主要的變化就是,羅斯福新政給中央政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大權力.從美國建國以來,美國人就一直相信弱小的中央政府,從1787憲法我們可以看出,建國者是在極盡全力的限制政府權力的.而羅斯福從根本上改變了美國人對政府的態度,他們現在看到了一個強大的政府可以帶來的利益和無政府管理的混亂.
此後,美國的對外政策也發生了改變.他們曾經是極力的保持中立,避免參與到任何國際爭端.二戰始於1938,而美國1942才參戰,那還是因為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積極籌劃了聯合國,正式成為了"太平洋警察".不過這是二戰相關,在此就不與討論了.
由此我們看出,美國1929經濟危機的主要事後反思是加強中央集權.附帶著改變了對外政策.
大概就是這些...打的好累...................
還要詳細的話請詳細再問.
㈧ 5月股市暴跌,管理層為什麼不救市
股市很正常 很健康 需要救什麼
只不過提前反映了經濟情況 可以預見的是 半年到一年之內 中國經濟情況會變得很艱難。
㈨ 近代美國的五次危機及措施
第一次: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
解決措施:金融家J·P·摩根的干預,這次恐慌可能影響更深遠。摩根押上大筆自己的金錢,並說服其他紐約銀行家做同樣的事情,以加強銀行體系。
第二次:1929—1933年美國經濟「大蕭條」
「一戰」後大興土木,建築費用飆升,帶動了鋼鐵、木材等行業的發展,從而提升了整個工業產值。實體經濟的過分擴張,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物價大幅下降,利潤被不斷擠壓,公司倒閉重組現象頻現。
解決措施:羅斯福新政的整頓銀行,調整工業和農業生產,實行社會救濟和以工代賑使美國經濟得以恢復並發展,並引導戰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實施國家干預經濟政策。
第三次:1973—1975年石油危機
1967年6月5日,在美國的支持下,以色列向埃及、敘利亞和約旦主動發動襲擊,爆發了第三次中東戰爭。 1973年,石油售價從每桶2.48美元漲至11.65美元。在一個需求不斷萎縮的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暴漲使需求萎縮突然加劇,生產過剩危機爆發,導致歐美經濟陷入衰退。
解決措施:美國採用削減福利開支,出售部分國有企業,減少國家干預經濟等措施,才使得美國經濟逐漸走出「滯脹」出現巨大的回升。
第四次:1987年美國股災
1987年9月,美國上調官方利率,聯邦德國也隨美國提高了利率,此舉立即遭到當時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的嚴厲批評。貝克的這一席話引發證券市場恐慌,投資者開始在股票市場和股票期貨市場拋空,由於當時華爾街盛行程式化交易和投資組合保險交易模式,在股市迅速下跌過程中,計算機自動發出的平倉盤加速了股市暴跌,從而導致了股市崩盤。
解決措施:聯邦儲備委員會的承諾使市公司略微恢復了信心,大部分公司在「黑色星期一」那天繼續維持回購行為,使股價逐漸恢復。
第五次:2007年次貸危機
由於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主要原因是金融監管制度的缺失造成的,華爾街投機者鑽制度的空子,弄虛作假,欺騙大眾。
解決措施:通過建立宏觀審慎監管機制,重塑金融監管體系,通過改革住房貸款發放程序來封堵漏洞等措施,使美國逐漸敗落了危機。
㈩ 美國金融危機歷史
美國金融危機20年一個輪回
歷史彷彿總是充滿了巧合,即便是金融危機也總是經歷著輪回。對於美國所經歷的金融危機來說,其似乎總在大約每20年便輪回一次:1819年、1837年、1857年、1873年、1893年、1907年、1929年,美國的經濟在繁榮與動盪中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與美蘇爭霸,但在1987年卻遭遇了「黑色星期一」,導致了一場金融大地震,接著便是今天——2008年。
不可避免的是,美國金融危機的輪回往往都標志著其經濟衰退期的一個開始。
輪回第一站
1819年,首先陷入危機的是英國。英國當時的三大棉紡織工業中心——曼徹斯特、格拉斯哥、培斯利——工人的工資降低了一半以上,全國食品消費量比1818年減少三分之一。這場危機對美國、法國、德國正在成長中的紡織工業和冶金工業造成了沉重打擊。 由歐洲農業經濟復甦和世界農產品市價驟跌而引發的1819年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造成了嚴重的傷害,美國政界和企業界的領袖們都把它看作是人力所無法控制的自然災害。
這次股市暴跌,對世界經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首先,使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心大受損傷。其次,股市暴跌引起了債券市場和黃金市場的價格上漲,同時使匯率下跌,對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造成了破壞。
最後,2008年金融海嘯
其實從美國政府從2008年9月7日宣布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之時,美國金融海嘯的徵兆就已經在蔓延。9日,雷曼兄弟信用評級遭標普列入觀察名單,再加上其與汗國開發銀行談判陷入僵局,雷曼當天股價驟降45%,拖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當天急挫2.4%,而這也預示著雷曼慘淡的前景。之後雷曼尋找買家計劃破產,而美國財長保爾森表示不會再替金融機構出錢,雷曼最終於15日宣布破產,從而正式引發了席捲全球的這場金融海嘯。
盡管境況不佳的美國國際集團獲得了美國政府85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獲取了80%的股份,美國國際集團卻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狀況改善。美國金融機構資金流動性隨後繼續凍結,道指持續下挫,全球股市市值急速蒸發,數額高達數萬億美元。高盛、摩根士丹利隨後也獲准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美投資銀行5巨頭自此消失。
盡管美國政府歷經艱辛最終通過了7000億美元救市法案,但美國股市危機陰影仍無法消散,即便是全球央行齊出手降息,全球股市仍急挫不止。我們目前還無法預知這場金融海嘯要走到怎樣的一個程度,但我們幾乎可以肯定的一點就是,美國經濟或許無法避免陷入衰退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