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地區為什麼地震特徵周期是0.90S
不是啊,按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 18306-2001)附圖2,上海的地震動反應譜特徵周期是0.35S啊。
㈡ 上海近幾百年發生過大地震嗎
上海近幾百年發生過大地震,1984年5月21日23時39分,上海附近的南黃海海面發生了6.2級地震。由於此次地震震中位於距離上海附近黃海海面。
這次地震的重災區——上海,雖然沒有大量的建築物倒塌,但由於地震的恐慌,不少市民跳樓求生,就造成了上海3人死亡,90餘傷。其中,30人送往醫院救治。
此次,上海南黃海地震不僅給上海造成了影響,上海附近的江蘇、浙江、安徽、山東等地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5·21上海南黃海地震上海災情
第一波的震動是上下垂直的抖動,過一會的第二波震動是橫向的搖動,彷彿是要先把房屋的架子拍松動後再來摧毀它。
房屋裡的一切東西彷彿都在發出聲音,電燈在空中像鞦韆一樣地擺動。很多人跑到室外,市中心的人民廣場聚集了許多人。後來有報導說有人跳樓後摔成骨折。後來聽說寶鋼高爐的避雷針被震下。
以前認為上海是沖擊平原,土質松軟,不會發生大的地震,這次地震否定了這個結論。當時如果震動再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形成災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5·21上海南黃海地震
㈢ 上海歷史上有過大地震嗎
上海歷史上有過大地震。
上海及鄰近地區位於我國華北構造塊體的南緣,是我國中強地震活動地區或波及影響地區。從歷史上看,上海周邊地區發生的中強地震都會對上海造成相當大的影響。所以,上海地區雖不屬於中強地震頻發地區,但卻存在著發生中強地震的地質構造條件。
歷史記載表明,近500年來,上海地區共發生了150多次地震,其中上海本地發生地震89次,外地地震波及上海有61次,其中影響比較大並造成損壞的有4次地震。
1624年9月1日上海縣發生了一次5級地震,造成當時上海縣部分房屋倒塌;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莒縣8.5級地震嚴重波及上海,使浦江水騰躍、崇明縣地面崩裂、嘉定的留光寺傾塌;1853年4月14日和1927年2月3日南黃海發生的二次6.75級地震,上海地區都有較強的震感,並對上海造成了一定的破壞。
1970年以來,在上海能感覺到的地震也已經發生了十多次。1984年5月21日發生在南黃海的6.2級地震、1996年11月9日發生在長江口以東海域的6.1級地震;2014年在上海市青浦區發生6.0地震。都對上海造成了相當的影響。
現已查明,上海及鄰近地區陸地上有不少活動斷層,其中對上海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的就有五條,海洋中的情況則還需要進一步探明。
(3)上海地震分組擴展閱讀: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岸,長江三角洲前緣,中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陸境海拔最高點。上海地跨長江口、澱山湖、黃浦江、吳淞江四大水系,境內江、河、湖、塘相間。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截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3.78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上海青浦區發生M0.6級地震 震中距人民廣場44公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㈣ 上海在地震帶上嗎頻率如何上海發生過的最大地震是多少級
上海不在地震帶上,有感地震的頻率極低,大都是受周邊地震的影響,1624年的一次4.7-4.8級地震為上海歷史上本地發生的最大一次地震。而最近二十多年來,對本市造成明顯普遍震感的地震只有兩次,一次為1984年5月21日晚上,南黃海發生的6.2級地震;另一次為1996年11月9日,東海發生的6.1級地震。
2014年7月10日凌晨01時44分發生2.0級地震。
㈤ 設計地震分組是怎麼確定的
設計地震分組是新規范新提出的概念,用以代替舊規范設計近震、設計遠震的概念。
設計地震分組,這主要是為了反映潛在震源遠近的影響。一般而言,版潛在震源遠,地震時權傳來的地震波長周期分量比較顯著。為了反映這一影響,對各城鎮在規定抗震設防烈度、抗震設計地震動加速度值的同時,還給出了設計地震分組。
簡介
一般而言,可能可以這樣理解,第一、第二分組大概相當老規范的「設計近震」,它僅與特徵周期有關,且周期越長,分組越大;而第三分組大概相當於老規范的「設計遠震」,在峰值加速度區劃圖中,它僅與峰值加速度衰減區段有關,而在特徵周期區劃圖中,它不僅與峰值加速度衰減區段有關,還與特徵周期有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設計地震分組
㈥ 設計地震分組 一 二 三 是什麼意思
一般而言,可能可以這樣理解,第一、第二分組大概相當老規范的「設計近震」,它僅與特徵周期有關,且周期越長,分組越大;而第三分組大概相當於老規范的「設計遠震」,在峰值加速度區劃圖(A1圖)中,它僅與峰值加速度衰減區段有關,而在特徵周期區劃圖(B1圖)中,它不僅與峰值加速度衰減區段有關,還與特徵周期有關。具體的對應關系如下:
1 區劃圖B1中0.35s和0.40s的區域作為設計地震第一組;
2 區劃圖B1中0.45s的區域,多數作為設計地震第二組;其中,借用89規范按烈度衰減等震線確定「設計遠震」的規定,取加速度衰減影響的下列區域作為設計地震第三組:
設計地震分組平面圖
1)區劃圖A1中峰值加速度0.2g減至0.05g的影響區域和0.3g減至0.1g的影響區域;
2)區劃圖B1中0.45s且區劃圖A1中≥0.4g的峰值加速度減至0.2g及以下的影響區域。
根據《抗規》第3.2.3條:
對Ⅱ類場地,第一組、第二組和第三組的設計特徵周期,應分別按0.35s、0.40s和0.45s採用。
地震烈度區劃圖或地震動參數區劃圖的適用范圍:①國家經濟建設和國土利用規劃的基礎資料;②一般工業與民用建築的抗震設防要求;③制定減輕和防禦地震災害對策的依據。
兩圖一表
「中國地震參數區劃圖」中的「兩圖一表」,其中兩圖是「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和「中國地震反應譜特徵周期區劃圖」
兩張區劃圖的設防水準為50年超越概率10%,即相當於GB 50011-2001 規范所定的設防烈度(或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對應烈度)的概率水準。
「兩圖」的場地條件為平坦穩定的一般(中硬)場地。「兩圖」定義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最大之相應的水平加速度;定義地震反應譜特徵周期為地震動反應譜開始下降點的周期。
「一表」為「地震反應譜特徵周期調整表」,它採用四類場地劃分。
「兩表」提供了特徵周期分區:1區(近震區),2區(中遠震區),3(遠震區),設計地震分組是將特徵周期的各區調整為設計地震的第一,二,三組,並按場地內給出設計特徵周期值。
㈦ 上海抗震等級多少
GB 50011-2001<建築抗震設計規范>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
附錄A 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本附錄僅提供我國抗震設防區各縣級及縣級以上城鎮的中心地區建築工程抗震設計時所採用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屬的設計地震分組。
註:本附錄一般把「設計地震第一、二、三組」簡稱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3 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15個市轄區),南匯,奉賢
6.1.2 鋼筋混凝土房屋應根據烈度、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採用不同的抗震等級,並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築的抗震等級應按表6.1.2確定。
6.1.3 鋼筋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確定,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 框架-抗震牆結構,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若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於結構總地震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級應按框架結構確定,最大適用高度可比框架結構適當增加。
2 裙房與主樓相連,除應按裙房本身確定外,不應低於主樓的抗震等級;主樓結構在裙房頂層及相鄰上下各一層應適當加強抗震構造措施。裙房與主樓分離時,應按裙房本身確定抗震等級。
3 當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部位時,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應與上部結構相同,地下一層以下的抗震等級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三級或更低等級。地下室中無上部結構的部分,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三級或更低等級。
4 抗震設防類別為甲、乙、丁類的建築,應按本規范第3.1.3條規定和表6.1.2確定抗震等級;其中,8度乙類建築高度超過表6.1.2規定的范圍時,應經專門研究採取比一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註:本章「一、二、三、四級」即「抗震等級為一、二、三、四級」的簡稱。
如果你要抗震等級表6.1.2,我QQ截圖給你,這里上傳不好圖。
㈧ 上海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是多少呢
《 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個市轄區),南匯,奉賢
》
附錄 A 我國主要城鎮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
本附錄僅提供我國抗震設防區各縣級及縣級以上城鎮的中心地區建築工程抗震設計時所採用的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屬的設計地震分組。
註:本附錄一般把「設計地震第一、二、三組」簡稱為「第一組、第二組、第三組」。
A.0.1首都和直轄市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北京(除昌平門頭溝外的 11 個市轄區),平谷,大興,延慶,寧河,漢沽。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密雲,懷柔,昌平,門頭溝,天津(除漢沽、大港外的 12 個市轄區),薊縣,寶坻,靜海。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大港,上海(除金山外的 15 個市轄區),南匯,奉賢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崇明,金山,重慶(14 個市轄區),巫山,奉節,雲陽,忠縣,豐都,長壽,壁山,合川,銅梁,大足,榮昌,永川,江津,綦江,南川,黔江,石柱,巫溪*
註:1首都和直轄市的全部縣級及縣級以上設防城鎮,設計地震分組均為第一組;
2上標 * 指該城鎮的中心位於本設防區和較低設防區的分界線,下同。
A.0.2河北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第一組:廊坊(2 個市轄區) 唐山(5 個市轄區),三河,大廠,香河,豐南,豐潤,懷來,涿鹿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邯鄲(4 個市轄區) 邯鄲縣,文安,任丘,河間,大城,,涿州,高碑店,淶水,固安,永清,玉田遷,安盧,龍灤縣,灤南,唐海,樂亭,宣化,蔚縣,陽原,成安,磁縣,臨漳,大名,寧晉 ,下花園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石家莊(6 個市轄區),保定(3 個市轄區),張家口(4 個市轄區),滄州(2 個市轄區),衡水邢台(2 個市轄區),霸州,雄縣,易縣,滄縣,張北,萬全,懷安,興隆,遷西,撫寧昌,黎青縣,獻縣,廣宗,平鄉,雞澤,隆堯,新河,曲周,肥鄉,館陶,廣平,高邑,內丘,邢台縣,趙縣,武安,涉縣,赤城,淶源,定興,容城,徐水,安新,高陽,博野,蠡縣,肅寧,深澤,安平,饒陽,魏縣,藁城,欒城,晉州,深州,武強,辛集,冀州,任縣,柏鄉,巨鹿,南和,沙河,臨城,泊頭,永年,崇禮,南宮*
第二組:秦皇島(海港、北戴河),清苑,遵化,安國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一組:正定,圍場,尚義,靈壽,無極,平山,鹿泉,井陘,元氏,南皮,吳橋,景縣,東光
第二組:承德(除鷹手營子外的 2 個市轄區),隆化,承德縣,寬城,青龍,阜平,滿城,順平,唐縣,望都,曲陽,定州,行唐,贊皇,黃驊,海興孟村鹽山,阜城,故城,清河,山海關,沽源,新樂,武邑,棗強,威縣
第三組:豐寧,灤平,鷹手營子,平泉,臨西,邱縣
A.0.3山西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第一組:太原(6 個市轄區),臨汾,忻州,祁縣,平遙,古縣,代縣,原平,定襄,陽曲,太谷,介休,靈石,汾西,霍州,洪洞,襄汾,晉中,浮山,永濟,清徐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大同(4 個市轄區),朔州(朔城區),大同縣,懷仁,渾源,廣靈,應縣,山陰,靈丘,繁峙,五台,古交,交城,文水,汾陽,曲沃,孝義,侯馬,新絳,稷山,絳縣,河津,聞喜,翼城,萬榮,臨猗,夏縣,運城,芮城,平陸,沁源*,寧武*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長治(2 個市轄區),陽泉(3 個市轄區),長治縣,陽高,天鎮,左雲,右玉,神池,壽陽,昔陽,安澤,鄉寧,垣曲,沁水,平定,和順,黎城,潞城,壺關
第二組:平順,榆社,武鄉,婁煩,交口,隰縣,蒲縣,吉縣,靜樂,盂縣,沁縣,陵川,平魯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二組:偏關,河曲,保德,興縣,臨縣,方山,柳林
第三組:晉城,離石,左權,襄垣,屯留,長子,高平,陽城,澤州,五寨,岢嵐,嵐縣,中陽,石樓,永和,大寧
A.0.4內蒙自治區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30g:
第一組:土默特右旗,達拉特旗*
2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第一組:包頭(除白雲礦區外的 5 個市轄區),呼和浩特(4 個市轄區),土默特左旗,烏海(3 個市轄區),杭錦後旗,磴口,寧城,托克托*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喀喇沁旗,五原,烏拉特前旗,臨河,固陽,武川,涼城,和林格爾,赤峰(紅山*,元寶山區)
第二組:阿拉善左旗
4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集寧,清水河,開魯,傲漢旗,烏特拉後旗,卓資,察右前旗,豐鎮,扎蘭屯,烏特拉中旗,赤峰(松山區),通遼*
第三組:東勝准格爾旗
5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一組:滿洲里,新巴爾虎右旗,莫力達瓦旗,阿榮旗,扎賚特旗,翁牛特旗,興和,商都,察右後旗,科左中旗,科左後旗,奈曼旗,庫倫旗,烏審旗,蘇尼特右旗
第二組: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阿拉善右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白雲
第三組:伊金霍洛旗,杭錦旗,四王子旗,察右中旗
A.0.5遼寧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普蘭店,東港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營口(4 個市轄區),丹東(3 個市轄區),海城,大石橋,瓦房店,蓋州,金州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沈陽(9 個市轄區),鞍山(4 個市轄區),大連(除金州外的 5 個市轄區),朝陽(2 個市轄區),遼陽(5 個市轄區),撫順(除順城外的 3 個市轄區),鐵嶺(2 個市轄區),盤錦(2 個市轄區),盤山,朝陽縣,遼陽縣,岫岩,鐵嶺縣,凌源,北票,建平,開原,撫順縣,燈塔,台安,大窪,遼中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本溪(4 個市轄區),阜新(5 個市轄區),錦州(3 個市轄區),葫蘆島(3 個市轄區),昌圖,西豐,法庫,彰武,鐵法,阜新縣,康平,新民,黑山,北寧,義縣,喀喇沁,凌海,興城,綏中,建昌,寬甸,鳳城,庄河,長海,順城
註:全省縣級及縣級以上設防城鎮的設計地震分組,除興城、綏中、建昌、南票為第二組外,均為第一組。
A.0.6吉林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前郭爾羅斯,松原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大安*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長春(6 個市轄區),吉林(除豐滿外的 3 個市轄區),白城,乾安,舒蘭,九台,永吉*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四平(2 個市轄區),遼源(2 個市轄區),鎮賚,洮南,延吉,汪清,圖們,琿春,龍井,和龍,安圖,蛟河,樺甸,梨樹,磐石,東豐,輝南,梅河口,東遼,榆樹,靖宇,撫松,長嶺,通榆*,德惠,農安,伊通,公主嶺,扶余,豐滿
註:全省縣級及縣級以上設防城鎮,設計地震分組均為第一組。
A.0.7黑龍江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綏化,蘿北,泰來
2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哈爾濱(7 個市轄區),齊齊哈爾(7 個市轄區),大慶(5 個市轄區),鶴崗(6 個市轄區),牡丹江(4 個市轄區),雞西(6 個市轄區),佳木斯(5 個市轄區),七台河(3 個市轄區),伊春(伊春區烏馬河區),雞東,望奎,穆棱,綏芬河,東寧,寧安,五大連池,嘉蔭,湯原,樺南,樺川,依蘭,勃利,通河,方正,木蘭,巴彥,延壽,尚志,賓縣,安達,明水,綏棱,慶安,蘭西,肇東,肇州,肇源,呼蘭,阿城,雙城,五常,訥河,北安,甘南,富裕,龍江,黑河,青岡*,海林*
註:全省縣級及縣級以上設防城鎮,設計地震分組均為第一組。
A.0.8江蘇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30g:
第一組:宿遷,宿豫*
2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第一組:新沂,邳州,睢寧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揚州(3 個市轄區),鎮江(2 個市轄區),東海,沭陽,泗洪,江都,大豐
4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南京(11 個市轄區),淮安(除楚州外的 3 個市轄區),徐州(5 個市轄區),銅山,沛縣,常州(4 個市轄區),泰州(2 個市轄區),贛榆,泗陽,盱眙,射陽,江浦,武進,鹽城,鹽都,東台,海安,姜堰,如皋,如東,揚中,儀征,興化,高郵,六合,句容,丹陽,金壇,丹徒,溧陽,溧水,崑山,太倉第三組:連雲港(4 個市轄區),灌雲
5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一組:南通(2 個市轄區),無錫(6 個市轄區),蘇州(6 個市轄區),通州,宜興,江陰,洪澤,建湖,常熟,吳江,靖江,泰興,張家港,海門,啟東,高淳,豐縣
第二組:響水,濱海,阜寧,寶應,金湖
第三組:灌南,漣水,楚州
A.0.9浙江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岱山,嵊泗,舟山(2 個市轄區),寧波(鎮海區、北倉區)
2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杭州(6 個市轄區),寧波(3 個市轄區),湖州,嘉興(2 個市轄區),溫州(3 個市轄區),紹興,紹興縣,長興,安吉,臨安,奉化,鄞縣,象山,德清,嘉善,平湖,海鹽,桐鄉,餘杭,海寧,蕭山,上虞,慈溪,餘姚,瑞安,富陽,平陽,蒼南,樂清,永嘉,泰順,景寧,雲和,慶元,洞頭
註:全省縣級及縣級以上設防城鎮,設計地震分組均為第一組。
A.0.10安徽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五河,泗縣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合肥(4 個市轄區),蚌埠(4 個市轄區),阜陽(3 個市轄區),淮南(5 個市轄區),樅陽懷遠長豐六安(2 個市轄區),靈壁,固鎮,鳳陽,明光,定遠,肥東,肥西,舒城,廬江,桐城,霍山,渦陽,安慶(3 個市轄區)*,銅陵縣*
3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一組:銅陵(3 個市轄區),蕪湖(4 個市轄區),巢湖,馬鞍山(4 個市轄區),滁州(2 個市轄區),蕪湖縣,碭山,蕭縣,亳州,界首,太和,臨泉,阜南,利辛,蒙城,鳳台,壽縣,穎上,霍丘,金寨,天長,來安,全椒,含山,和縣,當塗,無為,繁昌,池州,岳西,潛山,太湖,懷寧,望江,東至,宿松,南陵,宣城,郎溪,廣德,涇縣,青陽,石台
第二組:濉溪,淮北
第三組:宿州
A.0.11福建省
1抗震設防烈度為 8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20g:
第一組:金門*
2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5g:
第一組:廈門(7 個市轄區),漳州(2 個市轄區),晉江,石獅,龍海,長泰,漳浦,東山,詔安
第二組:泉州(4 個市轄區)
3抗震設防烈度為 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10g:
第一組:福州(除馬尾外的 4 個市轄區),安溪,南靖,華安,平和,雲霄
第二組:莆田(2 個市轄區),長樂,福清,莆田縣,平譚,惠安,南安,馬尾
4抗震設防烈度為 6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 0.05g:
第一組:三明(2 個市轄區),政和,屏南,霞浦,福鼎,福安,柘榮,壽寧,周寧,松溪,寧德,古田,羅源,沙縣,尤溪,閩清,閩侯南平,大田,漳平,龍岩,永定,泰寧,寧化,長汀,武平,建寧,將樂,明溪,清流,連城,上杭,永安,建甌
第二組:連江,永泰,德化,永春,仙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