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樂視和優酷土豆的盈利方式有何區別為什麼樂視網年利潤近 2 億元,優酷卻虧損 4 億元
二者的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差別還是挺大的。
商業模式,樂視和優酷還是有很大不同:樂視是走的Hulu路線(諸如國內的愛奇藝),都是主打電影、電視劇這類長視頻,而優酷的模式是UGC(用戶生成內容,但近年在長視頻上也有所發力),總的來說,優酷主要還是以短視頻為主。樂視是在線視頻這塊最大的分銷商,就是先花大價錢獨家把一些電視劇、電影的網路版權買來,然後再轉手賣給優酷、搜狐等。這部分為樂視貢獻了一部分的收入。還有付費會員,這部分樂視也在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例如高清的點播需要付費。這部分未來會成為樂視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結下:優酷的營收主要是貼片廣告,收費會員也有,但目前做的好像一般。
樂視的收入主要是:版權分銷、收費會員、貼片廣告。還有樂視盒子,目前塊業務做的一般。
B. 為何說樂視網穩坐「虧損王」
2017年,傳媒板塊交出了一份不及格的業績答卷。Wind數據顯示,按照中信行業分類,截至4月24日記者截稿,有117家傳媒類上市公司發布了2017年年報及業績快報,其中70家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佔比59.83%。換句話說,去年逾四成傳媒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
酒店成本核算相對抄於工業企業比較簡單。分部門核算。客房部主要是人員工資和各項運營費用,包括客房用品,房間內電視、上網費用,傭金,等等。
餐飲的成本主要就是食品和酒水了,很多酒店的財務系統會根據設置好的菜品配料自動計算成本。費用就是人員工資福利和其他一些費用,比如客用品,裝飾品,稅金,餐具,清潔用品等等。
D. 從樂視網的財報如何分析歷史上暴跌90%公司的共性呢
歷史上幾家著復名的從天堂跌落到制地獄的上市公司共性。
暴跌90%的兩家上市公司都有一個共性,要麼是經營性現金流急劇惡化,要麼是財務費用大幅飆升。這說明財務費用和經營性現金流是考察一家公司真實經營狀態最好的參照數據,如果一家公司會走向破產,那麼這兩個數據一定會體現出來。
E. 樂視為什麼會虧損虧損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總體來說,樂視是被負債壓的半死不活的。還沒有死徹底。先看下樂視的版圖就知道這個帝國的成本有多大?
2017年7月份,樂視老闆賈躍亭夫婦及樂視系3家公司的12.37億資產於上周被司法凍結。
千萬不要看成表面一筆「不大」的貸款和銀行糾紛。
但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就是樂視的拐點。多米諾骨牌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出來。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樂視的崩塌已經無可挽回了。
分析幾個原因:1、融資渠道單一,沒有像bat等互聯網公司大力的布局金融業務,民間融資力度不夠,看看網易,恆大金融的布局就知道了。
2、自身的盈利模式單一,甚至匱乏。
綜合來看只有樂視視頻有較好的盈利模式,其他的都是燒錢燒錢。
尤其是到2014年後,聯網的生態變了,資本的嚴冬來了。
3、沒有壟斷項目,核心技術也沒有很多
獲得盈利的核心問題就是必須壟斷。
而樂視在哪個領域能達到第一呢?體育不行,視頻不如優酷愛奇藝,手機沒有小米好。。。。
沒技術寸步難行,那手機來說,樂視的手機幾乎就是拼湊的東西。
4、到處投資,到處布局項目,核心點不加強。尤其是最燒錢的汽車
樂視四面開花不是強大的表現,而是不得已的選擇。是因為樂視既沒有金融支持,也做不到壟斷,也沒有技術核心。尤其是汽車,馬斯克的特斯拉都差點死在08-09年的金融危機中,幸好美國政府幫了一把。樂視汽車這個無底洞加速了樂視的衰敗。。
賈躍亭的模式已經破產,還在玩這種套路的創業者,該醒醒了,核心競爭力才是活下去的動力。
F. 為什麼樂視網的營業收入大幅度提高,而盈利能力卻大幅度下降
1、銷售收入上升,那產品銷售數量大量增加的同時,產品銷售單價有沒相對降低呢?2、產品銷售上升的同時,公司業務,廣告,人力是否相對在增加;3、成本核算是否准確!
G. 樂視網如何虧損116億
生態化反樂視網,創造地表最強預虧,這一次,讓我們為虧損窒息。
上市年多的樂視網,在連續7年實現盈利後,於昨日打破紀錄,預告2017年將虧損116.1億元,相當於虧掉300家創業板公司2016年的利潤總和、創業板2016年潤的11.47%,成為2017年的年報預虧王。
這意味著,這上市後的7年時間里,樂視網高度倚重融資與投資活動,大量資金進入、又大量資金出去,自身業務卻始終沒能產生足夠現金,可以說,這些年裡,一直是投資者資金在幫助賈躍亭完成各種夢想。
H. 樂視網今年聚焦盈利是怎麼回事
4月20日晚,據第來一財經日報源報道,賈躍亭發表公開信,發聲保護樂視生態的「底盤」樂視網2017年將全面盈利。
不過,快速擴張的電視業務、硬體費用補貼的模式,也成為樂視網利潤增長的絆腳石。樂視網在年報中表示,新業務處於成長期造成的利潤總額下降。同時,因前期超級電視主要以高配置、高性能、極致體驗、顛覆價格快速獲取用戶的原因,以及公司快速發展帶來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上升,使得公司營業利潤同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