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上海平安做保險有發展前途嗎
對於銷售相關工作,不管你在哪家保險公司做都基本是一樣的,關鍵回就是自己的業績情況以及團隊答發展決定自己的出路。
就像大家所認為的那樣,保險的確不好做,就是因為不好做所以市場空間就大。而且現在保險公司真的缺乏相關人才,我的意思何不去償試一下,因為在保險行業裡面說過這么一句話「保險不是人做的,而是人才做的」,也許經過保險行業的磨練,你肯定會有收獲的,以後也會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值錢。你說呢?
另外,保險業務完全在於自己,關鍵是不是在用心工作即自己的態度決定,這跟自己的性格呀,資源呀,都是沒有太大關系。
在這里,我知道在保險行業,大家有公認的三句話是這么說的「品牌在人壽」「平安的人才」「新華的產品」
保險公司的底薪,銷售行業畢竟與自己的業績掛溝的,沒有業績,不用說2000,5000的底薪,甚至更高,都是不存在的。
❷ 想問一下,現在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如何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原創]
中國保險業的前景展望
中國人壽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 向貴朗
(根據演講記錄,未經本人審閱)
一、國際、國內的經濟形勢
2003年,全世界GDP達到3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約10萬億美元,佔了1/3,歐洲佔了20%,日本佔了10%,其餘上百個發展中國家只佔了10%左右。美國9.11事件發生後,刺激了它的經濟增長,去年經濟增長達到了4%。歐洲、日本也才各自達到1.2%。
國內2003年的經濟情況:
(1)非典的影響。全國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達到9.1%,二季度由於非典的影響,只達到了6.1%。經過中央積極的進一步的完善措施,全國上下一心,下半年經濟回升,全國的GDP達到了116994億元,經濟增長9.1%,是97年以來GDP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深圳人均超過了6000美元,上海人均達到了5000美元,國內人均達到1090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
(2)進出口總額達到了85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7.1%,是80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長9.3%;全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比上年增長4.3%。
(4)2003年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000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稅收收入達到200450億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0.3%。
(5)2003年外資直接投資突破57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0%。由於經濟的增長,使得恩格爾系數(消費比重)下降為城市37.1%,農村45.6%。2003年末,全國人口129270億,其中城鎮52376億,城市化比率達40.53%。
二、金融形勢
(一)銀行業
去年實現利潤1906億元(四家國有銀行),不良資產比例下降了20.4%,不良貸款率下降了17.8%。其中工行實現利潤621億,增長了40%,農行197億,增長了56%,中行570億,建行512億,增長了33.9%。與四家國有銀行相對應的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處置資產5093.7億元。
(二)證券業
去年底全國上市公司(A、B股)達到1287家,比上年增加了63家,股票市值達到42456.71億元,開戶數達到7025.41萬戶,增長了141.33萬戶,全國有45.5%證券公司盈利。
(三)保險業
全球的保險業2002年保費收入26000多億美元,其中非壽險佔了30%,壽險佔了70%,增長比例為4%。
中國去年保費收入3886.4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7.1%,其中財產險869.4億元,比上
年增長了11.71%,占總保費的22.41%;壽險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32.36%,占總保費的77.59%;長期險2669.49億元,增長了287.3億元;健康、意外險341.5億元,增長了69.7億元。2002年全國保險賠款84億元,增長了19%,其中淮河流域發生洪水,賠付5億元,上海地鐵四號線滲透水,賠付1.35億元,全國非典賠付500萬。
全國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增長率、市場份額的情況如下表:
單位:億元
保費收入 增長率 市場份額
中國人壽 1620.46 25.87% 53.82%
平安 588.9 9.5% 19.56%
太平洋 376.74 51.28% 12.51%
新華 171.85 115.27% 5.71%
泰康 133 105% 4.42%
美國友邦 33.8 1.12%
太平人壽 32.67 91.2% 1.09%
其它 53.57 77.42% 1.78%
保險業的主體,國內去年年末共有61家,其中24家財險公司,32家壽險公司,5家再
保險公司,37家外資合資公司設了67個營業機構。有19個國家地區的128家外資保險公司機構在中國設了192個代表處。
保險中介機構,2003年末,中國保監會已批准1037家,其中已批准開業的有705家,籌建的332家。兼業代理機構,全國11.7萬家,其中壽險代理68696家。去年代理公司實現保費48.78億元,比上年增長了8.2%,佔全業的2.1%。全國代理人128萬,增長了10萬,加上兼業代理人共150萬。全國通過中介代理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892.73億元,增長10%,佔全國保費總額的74.55%。
2003年全國保險業的改革深化:
(1)保監會主席吳定富由中紀委調任過來,保監委升格為正部級,設了18個機構,400人編制。吳主席在報告中強調: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快速發展。
(2)各省的機構在2004年2月6日全部成立為保監局。
(3)去年保險業的開放,全國開放了15個城市,而且允許外資公司開辦除法定之外的非壽險業務。
(4)監會去年取消了86個審批項目。提高了效率,風氣相對有所好轉。
(5)對於健康險、養老險的專業保險公司,今年看得出相對有些眉目,要准備開業,比如中保、華泰、太平洋(養老)、新華(健康)等。
(6)保監會允許各家機構放寬經營范圍。
(7)外國經紀人公司、再保險公司都允許陸續進入中國。
(8)去年各家保險公司對新型產品開發很重視,全國新產品保費收入1750.2億元。
(9)原來三家國有保險公司相繼改組成功。2003年7月18日中國人保掛牌; 2003年6月30日中國人壽成立,8月28日掛牌,12月27日在香港、紐約上市,償付能力是標准值的5.6倍;2003年8月,中國再保險公司更名為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又以投資人和主發起人的身份控股設立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三、目前中國保險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
1、規模小,密度低。全國保費收入,80年2.8億(全是財險),81年5.3億,其中財險4.77億,82年人身險159萬,全國10.3億。改革開放以來,平均每年增長速度30%,盡管我們發展很快,但整體規模還是很小。美國一家公司一年就達到870多億美元。2002年,全球的保險深度8.6%,我國僅3.3%,世界排名48位;保險密度全球人均423美元,我國僅29美元,排名67位,2003年,我國人均39.54美元。
2、員素質不高,人才奇缺。高層的、內行的、全才的人員缺。現在每年的培訓費用達到550億元。
3、中資公司的經營理念有待深化。中國人壽的賠付能力雖達到6.6倍,但在保險行業我們一定要誠信。民潤保險代理公司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司風:起點高、管理嚴、司風好、講誠信,不能搞浮躁情緒,坑蒙拐騙。
4、誠信建設相對滯後。前幾年,由於缺乏誠信,中國的經濟損失達5585億元。汕頭是我國經濟發達的城市,領導不得不在全市強抓誠信建設,盡量盡快的挽回損失。我們要以情待人、以信接物、以利接義、以人為本。吳定富主席提出了四個一:打好一個基礎(信息共享),創建一個好的機制(罰戒機制),四位一體(企業自控、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
5、當前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低下,技術水平不高。
6、目前產品比較單一。中國人民銀行調查,全國儲蓄11.6萬億元,其中45%與家庭的養老、健康、子女教育有關。這幾方面恰又與保險是息息相關的,目前市場上人們自己願意買的、符合需求的保險產品很少。所以保險公司有待進一步開發產品,以滿足人們的需求。
7、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我們要依法合規經營。
四、保險事業的展望
1、目前是保險業發展的最好時機,我們要把保險業做大做強。
(1)自然災害的損失。我國是一個地質災害多發的國家,農業直接損失達14億。在美國,因自然災害引起的賠付與損失的比例是1:5,中國是1:100。
(2)人為的重大事故發生頻繁。空難、煤礦事故、煙花爆竹、天然氣等事件時有發生。
(3)疾病、疫病的發生。
2、人口老齡化。2020年,我國60歲以上的佔16%,65歲以上的佔7%,養老需求是現在的10倍。
3、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日本人均4—5份保單,而我國人均還不到1份。保險密度和深度有大的發展空間。
4、企業年金的需求。目前市場存在的潛力需求1萬億,未來5年4.57萬億,未來10年8萬億。
5、消費結構發生變化。中國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後,民眾的通訊、旅遊、保健、運動等方面的意識增強,相應的也增強了保險意識。
向貴朗簡介:
現任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四川分公司副總經理,高級經濟師。擁有豐富、長期的保險業經營管理經驗,並長期從事保險理論和實務研究,公開發表百餘篇專業論文,其中十餘篇對中國保險業改革和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❸ 中國的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展望未來,保險行業發展前景誘人,其主要動力包括:龐大的人口規模、較快的老齡化趨勢與較高的儲蓄率;經濟持續發展、居民收入不斷提高;政策法規大力支持;風險保障意識得到根本性加強;終身福利系統的瓦解;投資環境大大改善。
保險產品的主要特徵
傳統壽險產品
傳統壽險產品提供保險的最基本功能——生存和養老風險保障。具體劃分為終身和定
期壽險、終身和定期兩全保險、終身和定期年金保險等。其主要特徵是:投保人確定的義務和權利均在保險合同中明確約定,與未來保險公司的經營狀況並不直接相關。
新型壽險產品
由於分紅保險和非傳統保險(投連險、萬能險等)在中國市場剛出現時間較晚,所以
也稱作新型產品。新型產品的主要特點是,使利率風險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之間進行分擔,這類產品正在逐漸成為國際壽險市場的主流產品。
目前分紅產品已是國際保險市場的主流產品之一,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受客戶歡迎的產
品之一。在北美地區,80%以上的產品具有分紅功能;在香港,這一比例更高達90%;在德國,分紅保險占人壽保險市場的85%。
中國保險產品發展空間巨大
2005 年中國人身險保費中,壽險佔有89%的絕對份額,健康險和意外險分別只佔8%和3%。在壽險中,分紅險佔比60%,普通險佔比21%,其他險種佔8%。中國保險產品在分散利率風險方面做得比較到位,但在營銷渠道和專業化發展方面才剛剛起步,具有廣闊發展空間。
中國保險業正進入上升周期
中國是全球最具可持續增長潛力的保險市場
2005年中國保險密度為47美元,保險深度為2.7%,其中壽險深度仍僅有2.03%,密度只有35美元/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2006-2015年「人口紅利」孕育壽險業發展黃金期
2006-2015年是我國人口負擔系數不斷創新低和中青年勞動力人口創新高時期,也是我國建立覆蓋全民養老和醫療保障體系關鍵時期,商業保險在承擔社會管理功能的同時將得到飛躍式發展,稅收優惠政策實施將成為行業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手。
中等收入階層快速崛起將大幅提升壽險和投資性產品配置比例
根據測算,到2015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家庭數量將增加到近2億戶,年均收入增長20%以上。而目前我國居民金融資產有近90%以銀行儲蓄形態存在,購買壽險比例不足6%,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等收入階層對保險有著更為強烈的需求,也有實際的購買力。
中國保險市場是亞洲僅次於日本和韓國的第三大保險市場,同時也是世界第九大保險市場。根據保監會數據,中國的壽險保費收入及財險保費收入在2000年至2006年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為26.4%和17.3%,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保險市場之一。
中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明顯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發展潛力巨大。2006年中國壽險保險深度為1.7%,遠低於4.5%的世界平均保險深度;壽險密度為34.1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保險密度330.6美元的10.3%。2006年中國產險深度僅為1.0%,低於3.0%的世界平均保險深度;產險密度僅為19.4美元,相當於世界平均保險密度224.2美元的8.65%。
隨著GDP持續快速穩定的增長、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的提升、人口紅利、居民消費升級,以及政府對保險行業的大力扶持,我國保險行業將步入快速發展時期,未來10年保費收入年復合增長率將有望超過15%。
❹ 上海保險行業發展怎麼樣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您好!保險行業在我國是一個受國家大力扶持的重要金融行業,由於起步比較晚,發展市場前景可觀,值得廣大有識之士為之而奮斗。
❺ 上海保險專業就業好嗎
是效果還可以。
❻ 保險行業的發展前景
據統計,截至2004年12月8日,共有40家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設立了75個營業機構(含籌建)。40家公司中,壽險公司有23家,財險公司有14家,再保險公司有3家。分別有3家外資保險經紀公司和2家外資保險公估公司在華設立了營業機構。外資保險公司大量進入的同時也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目前,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的保費增長速度,已經達到中資保險公司增速的2到3倍。到今年上半年,外資產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47.1%;外資壽險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51.2%。而同期,全國財產險保費收入增長只有23%;全國人身險保費收入只增長了6.5%。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得到長足發展,保險市場年均增長超過30%。不過,調查也顯示,目前我國只有不到10%的人購買了保險,在上海、北京和其他大城市盡管購買保險的人口比例要高一些,但是在中小城市,這一比例就要低很多,百姓還沒有形成購買人身保障的意識。簡單一個10%加上中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勢頭,得出的結果是:我國保險市場必將不斷成熟並有一個光明的發展前景。
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中國保險業進入深化改革、全面開放、加快發展的新階段,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的領域越來越廣,承擔的社會責任越來越重:從四川汶川大地震到百年盛事北京奧運、從交強險制度實施到房地產投資解禁、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參與醫療糾紛調解、從養老社區投資到新農合建設、從農險覆蓋面擴大到環境責任保險試點啟動……保險業正在努力提高科學發展和服務經濟社會全局的能力,在探索中國特色保險業發展道路和保障民生方面取得顯著成就。如今,保險業站在新起點,進入了新階段,我國正在成為新興的保險大國。
2008年,保險業積極參與抗擊突如其來的兩場特大自然災害,應對歷史罕見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保險業務較快增長,風險得到有效防範,損失補償功能逐步發揮。2008年截至11月底,全國實現保費收入9150.5億元,同比增長42%。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159.1億元,增長17.5%;人身險保費收入6991.4億元,增長51.8%。2008年前11個月,保險業賠款和給付支出已達2675億元,同比增長32.7%。在抗災救災中,保險業發揮了積極作用,分別為南方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和汶川地震災害支付賠款55億元和10億元。
2009年,保險業積極應對各種嚴峻挑戰,戰勝種種困難,各方面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年保費收入首次突破1萬億元,達到11137.3億元,同比增長13.8%。財產險業務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保費收入2875.8億元,同比增長23.1%。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8261.5億元,在上年增速較高的基礎上同比增長10.9%。全年賠付3125.5億元。
2010年以來保險業發展保持了良好的勢頭,經營理念和發展方式也發生了積極變化,總體上呈現「快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特點,經營效益不斷提升,業務實現較快增長。2010年1-9月,全國保費收入11299.1億元,同比增長31.7%。截至9月底,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48091.3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2.1倍。
中國保險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潛力。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這為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預計2010年中國保險行業保費總收入將達到1.47萬億元,比2009年增長32%,到2015年,全國保險行業實現保費總收入將會突破3.6萬億元,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保險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紹了保險的起源、定義、分類等,接著分析了國際國內保險業的現狀和市場運行情況,然後具體介紹了人壽保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再保險、健康保險、汽車保險、農業保險的發展。隨後,報告對保險業做了區域發展分析、中介市場分析、國內外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資金運營分析、營銷分析和行業競爭分析,最後對保險業的發展前景及趨勢做出了科學的預測。您若想對保險業有個系統的了解或者想投資保險運營,本報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❼ 上海的保險行業前景怎樣都說做保險難,在裡面的哥姐們能否描述一下到底有多難
保險公司現在是超級大熱門
所謂的「大熱門」只不過是保險公司一頭熱而已
他們需回要大量的外勤業答務員每天在外跑單 但真正能跑到的及少數
因為現在保險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素質感覺還不是很規范 很多業務員採取欺騙的方式來推銷保險理財產品 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買保險了
要做保險 今天投簡歷 明天就讓你面試 後天就能上崗
一般剛開始做的 都只能拿點保底薪水 除非你真的是銷售天才 一上來就得心應手 只有做久了才能賺多些 一個月上萬都是時能發生的事
不過很多人根本就不願意進入保險業 也有很多人嘗試著去做 但沒堅持幾天就干不下去了 畢竟外勤不好做 內勤工資又不高
❽ 未來保險行業發展前景
保險行業是朝陽行業,發展空間巨大、國家政策支持、趨勢逐漸明朗,行業黃金期有二十年,大致可歸納如下:
1、在社會總資本規模上:保險作為一個金融工具,三駕馬車(銀行、證券、保險)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國還處於一個失衡狀態。
在發達國家總金融資產規模中,這三者佔比基本上為1:1:1,甚至保險資金規模略高,而我國險資規模基本是另外二者的1/10不到;國外人均保單5-7張,我國人均保單0.3張,低的投保率,意味著更大的市場空間,更多的利潤。
伴隨老齡化加快,醫療健康費用的支出隨之增加。從國民健康費用支出來看,10年間人均醫療費用年均增速超過10%。如果按照三口之家計算,衛生費用開支則占家庭支出超過20%。
7、職業收入上:總體而言由於歷史原因,從業者眾多且素質參差不齊,平均收入不算高,但其中資質較好且堅持較久的一部分人,收入是值得期待的。
8、保費大省勢頭強勁:按照各地區保費收入看,保費大省的增長勢頭依舊不減。對照各地區的保費規模,作為保費大省的江蘇、廣東等地區,未來保險市場的發展空間依舊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