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以來,科技股成為熱門板塊。現在來看,科技板塊的估值是否過高現在還能上車嗎
其中的一些龍頭公司的業績還是不錯的
但是很多跟風的就不能隨便跟了
2. 2019年全球股市疲軟 A股能獨善其身嗎
可以。
目前看來,美股見頂跡象明顯,如果貨幣政策不轉向,大概率大跌。
而國內A股市場,估值優勢明顯。
3. 請問專家:2019年股市前景如何還值得投資嗎
知行交易學院為您解答:
股市:隨著在2018年股市經歷了一年的血雨腥風以後,2019年很專有可能會帶來一些驚喜屬,不過我並不認為2019年會激發起一場久違的大牛市,畢竟市場的信心還沒有全面恢復,2019年會有一波行情,未來的一個重要關口就是3000點附近,今年未來股市運行的重要區間就是2700-2900附近,大跌就是機會,期待未來牛市的開啟。
4. 2019年,中國的股市上面的股票有漲十倍的嗎是哪一隻
上圖是今年漲幅排行榜,300782卓勝微漲幅有10倍,不過包含了新股成份,老股300526中潛股份的3.74倍應該是最高的。
5. 2020年中國股票會怎樣發展
首先是經濟基本面。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的企穩將為A股上漲提供基礎。2019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落到6%左右,但經濟最差的時期已經過去,外貿形勢也有所改善,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6%,服務業、消費業將有較快發展,製造業出現回暖,從而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2020年上證指數將站穩在3000點之上,全年上漲20%左右。
隨著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發揮效力,領先經濟指標與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有所改善,這使得瑞信確信經濟和股市基本面正在改善,預計中國股票將跑贏全球新興市場綜合指數。
其次是政策改革面。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2020年股市持樂觀態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涉及股市的各項改革政策接續出台,除了修訂證券法,明確全面推行注冊制,加強投資者保護之外,近期在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方面也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多渠道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
董登新表示,此舉意味著銀保監會支持通過把家庭儲蓄、家庭財富轉化為長期投資產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未來中國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要借用資本市場的通道,多研發長期的理財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和養老投資產品來幫助家庭財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的產品選擇,這將為中國資本市場提供龐大的長期資金來源。
董登新進一步指出,促進居民儲蓄有效轉化為資本市場長期資金,並非鼓勵個人投資者直接入市,重點是要發揮機構投資者的專業投研能力。金融機構應該有足夠的能力開發出讓散戶或家庭滿意的中長期投資產品,這既能引導家庭長期投資,又能進一步提高A股的專業化水平和成熟度。
對此,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銀行成立理財子公司實際上就是把儲蓄通過專業化機構投資者的能力,轉化為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來源。
再次是資金面。國泰君安分析師李少君表示,結合北上資金(即進入A股的境外資金)、銀行理財子公司、新成立基金等維度研判,2020年A股的增量資金有望達到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以北上資金為例,據媒體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年北上資金凈流入逾3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宋贇預計,2020年北上資金將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的凈流入。他分析說,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力度不減,對外資吸引力較大;此外相比海外股市,目前A股市場外資持股比例較低,許多股票存在估值優勢,因此會吸引資金持續流入。
多數券商對今年A股的行情保持樂觀,但也有部分券商持相對謹慎態度。廣發證券發布研報稱,2020年,盈利驅動將取代估值成為A股行情主導,由於2020年A股盈利只是正的「弱改善」而非「強牽引」,因此A股期望收益率不及2019年,整體上將延續「金融供給側慢牛」格局。
6. 2019年的股市
2019年的股市,大概率還是熊市,因為目前國內的經濟狀況、國外的經濟環境以及A股熊市版底部還沒有完權全探明,所以2019年大概率還是熊市。
但是,2019年也很有可能是下一輪牛市的起點,因為股市估值已經到了歷史最低,炒房的資金也需要尋找新的港灣,國外的抄底資金買入規模越來越大,種種跡象標明,下一輪牛市的星星之火已經點燃,就等合適的機會燎原。
7. 2019年A股牛市的邏輯是什麼
2019年不具備牛市的開始的資格,從時間上來看大級別的熊市一般都是4年左右的周期,而目前的A股僅僅還停留在一個市場底確認的階段。
8. 中國股市2019年還會探出新低嗎
目前看,不會。
中國股市在去年大幅下跌後,今年需要反彈。
9. 2019年股市有多少個上漲的天數和多少個下跌的天數
打開股票行情軟體,找到股票的K線圖,自己數一下2019年有多少個陰線和陽線就可以了。
10. 怎麼判斷一個股票目前的估值狀況有哪些指標可以參考
你好,四種比較常見的股票估值方法:
一、市盈率估值法
所謂市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利,即PE(市盈率)=P(股價)/E(每股盈利)。
其中,E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完整財年的每股盈利數據;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作為國際成熟股市經過長期實踐的一種估值方法,市盈率估值法最突出的特點,是其非常簡潔有效。簡單來說,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未來若干年每股收益為恆定數值,那麼PE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股東(也即該股票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少年之後收回初始投資(不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相比較而言,市盈率的原理類似於實業投資中的「回收期」概念,只是忽略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而言,絕大部分的上市公司在未來若干年裡一直保持恆定的每股盈利(即保持每年凈利潤不變),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E的變動往往還取決於宏觀經濟環境、企業的生存周期、經營管理情況、企業自身發展和成長性所帶來的波動,未來每年的每股盈利仍然會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在這樣的背景下,市盈率估值法只是對股票價值的一種粗略估計,只能大致衡量一隻個股在當前的市盈率水平下,股價是高估還是低估、抑或是大致合理。由此,一些專業投資者也會將其進一步延伸至「動態市盈率」估值法。比如,在目前2017年財年還沒有結束時,根據已經某上市公司已經公布的2017年一季報或半年報的業績數據,大致推測該上市公司2017年全年的每股盈利,然後再計算其「動態市盈率」,並評估其股價究竟是高估還是低估。
整體而言,市盈率估值法的優點主要在於,這種方法非常簡單、直觀和明了,非常適用於業績穩定、前景明朗的公司。此外,其對全市場整體股價水平的高低,也會有很大的參考價值。比如2005年上證指數998點時,兩市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6倍左右;2008年1664點時上證指數平均市盈率大概在14倍左右;2014年A股在滬指2000點最新一輪牛市啟動時,兩市的平均市盈率在13倍附近。而這些全市場歷史底部的市盈率估值歷史數據,都可以作為投資者在決策時的重要參考。而另一方面,歷史市盈率估值的缺點,則主要在於「看後視鏡開車」,不能充分反映一隻個股未來基本面的變化形勢。比如,有些強周期性的上市公司,在周期頂點的時候市盈率反而最低,而這個時候的股價也往往處於歷史高點附近。
二、PEG估值法
所謂PEG (Price Earnings Ratio)指標,即是指一隻個股的「市盈率與盈利增長速度的比率」,是由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得到的數值。作為市盈率估值法的一個重要延伸,PEG估值法既可以通過市盈率考察一家上市公司目前的業績狀況,也可以通過盈利增長速度考察未來一段時期內公司的增長預期。該指標最先由英國投資大師史萊特提出,後來由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發揚光大。
PEG指標的計算公式為:PEG=市盈率盈利增長比率;
假設某隻股票的市盈率為20,通過相關計算之後某投資者預測該企業的每年盈利增長速度為10%,則該股票的PEG為2010=2;如果盈利增長速度為20%,則PEG為2020=1。顯然,PEG值越低,說明該股要麼市盈率越低,要麼盈利增長率越高,從而越具有投資價值。一般而言,PEG估值法將PEG數值的標准數定為1。當PEG值低於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被低估,值得投資者進行投資;當PEG值超過1時,說明該股票價值已經被市場高估。在彼得林奇看來,最理想的股票投資標的,其PEG值應該低於0.5。
整體來看,PEG估值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其考慮了企業業績的增長情況,適合適度成長股或基本面變化較大的股票估值。而其缺點則在於,一方面盈利增長速度過低或者過高的企業,PEG估值法可能並不合適;另一方面,對於不同行業、不同周期、基本面有較大特殊性的股票,PEG高估或低估的標准,較難確定,需要投資者進一步在更深層面進行把握。
三、PB估值法
所謂市凈率,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的最新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即PB(市凈率)=P(股價)/B(每股凈資產)。
其中,B的數值一般採用最近一個財報的每股凈資產數據,也即當前最新公開披露的每股凈資產;而P的數值則是目前時點目標個股的最新股價。
整體而言,歷史市凈率估值方法和歷史市盈率估值方法基本相同。PB的數值,一般經常被專業投資者參考的標准數值有兩種。一種是結合全市場過往歷史波動和個股所在的全行業情況,所計算得出的市盈率區間范圍。另一種則是數值1,即個股的股價是否跌破每股凈資產。跌破一般將意味著該個股存在大幅低估。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PB估值法一般還要結合ROE(凈資產收益率)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投資者,最期待的事情之一,無疑是該公司一直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能夠一直能為企業所有人創造高盈利、越來越多的盈利。因此,在不同的ROE水平下,每股凈資產的實際價值,可能並不是賬面所反映出的一個簡單數字。「高效」凈資產與「垃圾凈資產」的實際價值,顯然有天壤之別。
整體而言,PB估值法的主要優點也是相對簡單、直觀和明了,並且相對廣泛適用於銀行、地產等基本面相對穩定的重資產行業。其缺點則與市盈率也大致類似,相對不能有效反映在上市公司基本面發生深刻變化時的內在價值變化。在此背景下,PB估值法能夠有效應用的最大前提,就是要合理評估一家上市公司凈資產背後的內在價值。
四、DCF估值法
相對於以上介紹的3種常規估值方法,DCF(Discounted Cash flow Model)估值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於它是一套很嚴謹和具有嚴格科學體系的「絕對定價」估值方法。
所謂現金流折現估值法,就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及其風險進行預期,然後選擇合理的折現率,將未來的現金流量摺合成現值。此時,現金流量指的是扣除了折現、維持企業運營的費用等之後的凈現金流量。當目標個股的股價高於折現現值時,意味著股價高估,反之則意味著股價低估。
對於這種估值方法,投資大師巴菲特也深表認同。他曾經表示,一家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是這家企業在其餘下的壽命中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的貼現值。一般而言,投資者對於一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折現估值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前5-10年的高速成長期的折現,另一部分是5-10年後的永續發展期的折現。整體來說,投資者要想得出准確的DCF值,就需要對公司未來發展情況有清晰的了解。得出DCF值的過程,就是判斷公司未來發展的過程。比如,在計算一家上市公司未來5到10年的DCF數值時,就需要在各種樂觀、中性和悲觀的假設條件下,推算其合理的股價數值。
整體而言,DCF估值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其對於一家上市公司或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測算,非常嚴謹和科學。在實際應用中,適合業務簡單、增長平穩、成長前景明朗、資本支出較少、現金流穩定的上市公司。而另一方面,由於DCF估值法會做出大量的假設和推理,在不同基本面類型、不同行業、不同成長周期的企業估值上,可能衍生出的估值模型也較為龐雜,相對僅適合對某一行業、某一企業基本面十分熟悉的投資者,在許多類型的股票上實用度相對不高。有意深入學習或採用該估值法的投資者,對此需特別留意。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