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房價漲了反而容易去庫存
去庫存是一個特別荒謬的事情!當我第一次聽別人說起還以為他說的是假的,直到看到新聞上一口一個去庫存,才知道這惡心玩意兒竟然真的是政府提的。
啥叫去庫存?你拍地拍猛了,開發過度了,搞了一堆沒有吸引力的房子,然後讓我掏真金白銀買未來沒人要的三四線城市房子,美其名曰去庫存,這不搞笑么?
北上廣深從來不用去庫存,只有沒有吸引力的城市才需要去庫存。而誰去幫這種城市去庫存,就是對自己的資產耍流氓。
正因為這個提法本身荒謬,也就不可能達到目的。於是政府信貸寬松的結果就是一二線強市房價連續暴漲,而真正積累了庫存的三四線城市繼續無人問津。這說明這屆人民素質還行!
未來中國人口紅利坍塌,各城市會發起對人口,特別是人力資源的激烈爭奪,有自媒體管它叫城市戰爭,凱撒覺得再合適不過。就業機會、基礎設施、醫療教育,甚至戶籍制度,都會成為城市爭奪人口的武器。而結果就是部分明星城市坐大,強者恆強,吸納大量的產業人口形成產業高地,再利用這個實力建設更強大的基礎設施,以及城市服務水平。強大的二線城市,即使一時用力過猛,造成了鬼城,也很快因為產業的聚集和人口導入而復活,不服請看鄭東新城,實力打臉外國媒體。一線城市?「鬼城是個什麼鬼?」我們都建到崇明朱家角滴水湖了,臨港新城16號線擠的上不去車。雖然上海還有大片的空地,但是從來不擔心沒人來的。
而弱勢城市則人口流失,產業空心化,日漸消解。在整個過程中,也會反映著樓市上,全國大多數的城市會房子多的沒人要,不叫崩盤,而是真正的需求塌陷。而少數城市則房價繼續上漲,成為高地。
如果中國人口紅利可以持續,如果中國二三線城市未來不分化,如果小城市能很好的發展而不凋零,那本無所謂買房不買房,你來時就買房,走時就賣掉就好。但很可惜,這種局面即將被打破。而如果你的判斷是未來人口聚集,強弱分化的格局會發生,那麼樓市就變成了盡早買票、盡早上車的爭奪戰。而這個爭奪戰正在愈演愈烈。無奈也好,殘酷也罷,人口聚集的經濟大勢如此,無人能阻擋。
㈡ 去庫存就得房價降到10年前 這事靠譜嗎
雖然現在很多地方庫存嚴重,但是有國家的宏觀調控,房價很難降到10年前。
需求部分:一線城市人口基數大,對商品房需求量十分巨大遠遠超過供給量,在這種情況下房子成為了高價奢侈品。供給部分:首先是新房方面,一線城市可供應土地日益減少,拿地成本的持續走高推高了新房房價;其次是二手房方面,存量房流通不充分,市場上行期供需矛盾更為加深。在這種供需長期失衡的狀態下遇上寬松貨幣政策,價格上漲成為了必然。
由於一線城市庫存規模實際上還在減弱,所以根據目前的供求關系,其實價格繼續上漲依然是有充分的理由。
㈢ 去庫存房價能降下來嗎
你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老百姓最關心的房價能降下來嗎? 劉洪玉認為,從過去的經驗看,開發商主動降價的情況很少見,多是在企業內部財務壓力(如流動性壓力)
㈣ 房地產去庫存化是什麼意思政府要降房價了嗎
房子蓋的太多,企業包括政府壓力太大,想多賣點房子,問題是除了一線城市以外,尤其是3線城市, 空置率高的嚇人,賣給誰
㈤ 房產怎麼去庫存
房產「去庫存」之首要在於「抑新增」,否則將徒勞無果。
當「去庫存」成為當務之急的「基本國策」,政府未來勢必推出一連串與金融、財稅、戶籍有關的優惠舉措,以有利於進一步加快「去庫存」,但如同我這幾年所一再呼籲的:在不考慮「抑制新增」的措施面前,一切「去庫存」的手段都未必能奏效。
以上海(樓盤)為例,2016年4、5月樓市開始回暖,整體預估全年去化面積應可達1000萬平方米,存銷周期大降至8個月,惟令人感到遺憾不足,去年買氣低迷時期,房屋庫存量為1200萬平方米,經過三個季度的高速去化,其庫存仍維持在1200萬平方米上下,充分說明「去庫存」之首要務在於「抑新增」,否則將徒勞無動。
房產「去庫存」具體包括:
1.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房價;
2.對帶頭落實國家政策降低房價的,各市、縣要給予獎勵,協調金融機構在融資和相關金融服務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通過改進規劃設計、完善配套設施、使用綠色環保節能材料,在不提高房價的情況下提升產品附加值。
3.政府和開發商補貼購房。
4.開發商的各種促銷活動。
㈥ 房地產,為什麼一邊是去庫存,一邊又是大城市房價越來越高
上海土地市場在8月中出讓了一塊價格高達110億的土地,瘋狂的土地市場讓人側目。然而除了上海,其他一線城市的土地市場也不是那麼的「平靜」。
一線城市土地溢價率達58%
一線城市土地匱乏,尤其是住宅用地供應更是一路下滑。如此緊張的土地供應會引發市場的瘋狂爭搶,從而推高成交價,一線城市未來的住宅類型將越來越高端。
中原地產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一線城市合計供應住宅土地僅79宗865萬平米,相比前幾年的全年3000萬平米,2016年前8個月僅完成28%左右。從城市分布看,其中深圳僅供應2宗住宅用地65萬平米,北京供應7宗地105萬平米,廣州供應13宗225萬平米,上海供應最多,為469萬平米。四個一線城市合計土地成交額達到了1986.58億。預計全年很難超過4000億,而過去幾年基本均超過了5000億大關。
從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土地成交情況看,樓面價刷新了歷史紀錄,溢價率高達58%,也證明了拼搶的激烈程度。
地價趕超房價將成常態
北京、上海出讓的郊區土地未來售價預期都要在6萬元/平米以上,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一線城市供應稀缺,導致一線城市高端住宅比例明顯上漲。在資金潮湧動下,一線城市的土地稀缺導致市場價格上漲迅速,所以購房者以為土地出讓少,擔憂供需結構再緊張,恐慌性入市節奏加快。
並且今年以來,一線城市但凡有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價幾乎和周邊在售新盤或者二手房價格相當,甚至超過周邊房價。從平均價來看,目前北京的新盤銷售均價為3.5萬元/平米,但成交的樓面均價已經達到了3.8萬元/平米左右。而近期上海出讓了一塊天價土地後更是讓人無法想像日後的售價,麵粉遠遠超過了麵包價格。這種情況已經成為常態,並開始向二線城市蔓延。shzyqiyu88
來源於:地產中國網
㈦ 房地產如何去庫存
去庫存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對於某個固定的樓盤,肯定賣一套少一套。現在的主要問題是平衡新增住房數量和賣出住房數量,一方面從長遠看人口流動趨勢,另一方面也要看貨幣寬松程度,對於前景還行的城市,去庫存很容易,單純控制新建住房速度就行了,但是對於衰退型城市,除了新房不好賣,還有大量二手房入市。
㈧ 2016年去庫存對房價的影響,去庫存是什麼意思
您好,去庫存就是現在房屋積壓的多,買的人少,供大於求,需把房子銷售出去。
如今二線城市房價、地價上漲的趨勢甚至火過一線城市,還有一個原因是一線城市的限購始終沒有打開,而年初一些金融政策,實際上是刨除了限購城市北上廣深而只針對非限購城市。
房價長期且持續不斷的上漲,會造成嚴重的貧富差距,尤其是一二線城市房價的大幅上漲,讓那些早就購買住房的市民財富暴增,而那些還沒有能力購買的市民可能永遠都無力購買,或者做一輩子房奴。
望採納
㈨ 庫存對房價的影響,去庫存是什麼意思
國家喊話要樓市去庫存對房價影響主要有以下幾點: 去年以及今年早些時候房價下跌過快就導致了房地產商債務風險高築,如果泡沫迅速破滅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嚴重後果,現在是喊話加出政策使庫存先去掉,後面就是慢慢減少開工量,把握好速度
㈩ 11月70大城市房價迎「暖冬」 去庫存仍待政策寬松
國家統計局18日發布11月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統計數據,70個大中城市中房價環比上漲個數增加,五成城市房價上漲,增幅略有擴大,房價同比跌幅加快收窄。分析人士指出,受前期扶持政策出台影響,房地產市場「暖冬」出現。但是,另一方面房企投資意願較低,反映出庫存較高,後續有政策進一步寬松需求。
成交上漲帶動房價回暖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化解房地產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今年以來,中央陸續出台了包括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積金政策調整等一系列房地產優惠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銷售,政策效果持續顯現。
具體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與上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27個,上漲的有33個,持平的10個;與去年同月相比,價格下降的城市有49個,上漲的城市21個。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對此分析稱,政策效果不斷顯現,房價環比上漲城市增加,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個數分別為33個和40個,分別比上月增加6個和2個;價格環比漲幅有所擴大。同時,同比房價上漲城市個數繼續增加,漲幅持續擴大。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1月全國主要的54城市,合計住宅簽約達到28.5萬套,環比上漲2.4%;前11個月累計成交套數達到268.36萬套,同比上漲14.3%。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政策刺激下,房地產「暖冬」出現。「雖然金九成色不足,但銀十到11月住宅市場成交明顯上漲,市場成交水平仍處高位,成交量整體回暖帶動全國房價呈現上漲走勢,樓市出現了」暖冬「。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總體上行趨勢明顯。」
去庫存壓力仍待政策寬松
11月份70個城市中,有43個城市房價止跌或上漲,但不同城市之間的分化仍在。一線城市中,深圳穩居漲幅首位,新建商品房價格環比上漲2.9%,同比上漲44.6%;上海、北京、廣州漲幅分別為15.4%、9.6%、8.2%。11月同比跌幅最大的三個城市為湛江、錦州和丹東,分別為5.6%、5.3%和5.0%。
劉建偉分析指出,一二線城市繼續有所分化。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與二手住宅價格同比均上漲且漲幅相對較大,漲幅分別比上月擴大2.4和1.2個百分點;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同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前11月重點房企今年以來銷售業績好於去年同期,在上漲背後仍然存在不樂觀因素,購地銷售比處於低位。1-11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770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3%,增速比1-10月回落0.7個百分點。單月投資增速-5.1%,已連續4個月負增長。前11月房屋新開工面積和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幅分別為-14.7%和-33.1%,繼續拖累投資下行。
「與銷售穩步提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投資的持續低迷,反映出開發企業對資金運用於拿地和擴大開工等建設活動的謹慎。而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庫存壓力仍然很大。消化庫存難度不小,政策寬松預期加大。接下來去庫存可供選擇的政策儲備有:進一步下調非限購城市商貸首付比例至20%、降低二手房交易稅費、提高部分城市公積金貸款額度、加大重點城市土地供應等。」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夏丹認為。
張大偉也指出,三線城市止跌轉平,代表了前期刺激政策的作用,但庫存壓力依然非常大,未來走勢依然要看後續政策的力度。庫存數據持續走高,預計去庫存政策繼續增加出台。從全國看,很多城市也將有可能在四季度出台房地產的救市政策。預計後續有更多城市加入漲價。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9,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