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企業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能否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企業償債能力,靜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清償企業債務的能力;動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和經營過程創造的收益償還債務的能力。企業有無現金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是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企業償債能力分析是企業財務分析的重要組成部分。
流動比率
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它反映公司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公式: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強。通常,該指標在200%左右較好。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200.20%。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還應結合存貨的規模大小,周轉速度、變現能力和變現價值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某一公司雖然流動比率很高,但其存貨規模大,周轉速度慢,有可能造成存貨變現能力弱,變現價值低,那麼,該公司的實際短期償債能力就要比指標反映的弱。
速動比率
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速動資產作為償還的保證,進一步反映流動負債的保障程度。
公式: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存貨凈額)÷流動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越大,表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通常該指標在100%左右較好。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153.54%。
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應結合應收帳款的規模、周轉速度和其他應收款的規模,以及它們的變現能力進行綜合分析。如果某公司速動比率雖然很高,但應收帳款周轉速度慢,且它與其他應收款的規模大,變現能力差,那麼該公司較為真實的短期償債能力要比該指標反映的差。
由於預付帳款、待攤費用、其他流動資產等指標的變現能力差或無法變現,所以,如果這些指標規模過大,那麼在運用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分析公司短期償債能力時,還應扣除這些項目的影響。
現金比率
現金比率,表示每1元流動負債有多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作為償還的保證,反映公司可用現金及變現方式清償流動負債的能力。
公式:現金比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流動負債合計
該指標能真實地反映公司實際的短期償債能力,該指標值越大,反映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越強。98年滬深兩市該指標平均值為56.47%。
現金流動負債比率
公式:現金流動負債比率=年經營現金凈流量/年末流動負債。
該指標越大,表明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較多,能夠保障企業按時償還到期債務。但也不是越大越好,太大則表示企業流動資金利用不充分,收益能力不強。
資本周轉率
資本周轉率,表示可變現的流動資產與長期負債的比例,反映公司清償長期債務的能力。
公式:資本周轉率=(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長期負債合計
一般情況下,該指標值越大,表明公司如今的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的安全性越好。由於長期負債的償還期限長,所以,在運用該指標分析公司的長期償債能力時,還應充分考慮公司未來的現金流入量,經營獲利能力和盈利規模的大小。如果公司的資本周轉率很高,但未來的發展前景不樂觀,即未來可能的現金流入量少,經營獲利能力弱,且盈利規模小,那麼,公司實際的長期償債能力將變弱。
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是企業負債總額和資產總額之比,它反映的是資產總額中有多大部分是通過舉債而得到的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保守的觀點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高於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等於60%時較為適當。
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是負債總額和股東權益權益總額的比值。
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
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股東權益比率
股東權益比率是股東權益總額和資產總額的比率,該比率反映的是資產中多大比例是所有者投入的。
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總額/資產總額×100%
股東權益比率和負債比率之和等於一,因此,這兩個比率是從不同的側面來反映企業長期的財務狀況,股東權益乘數比率越大,負債比率就越小,企業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小,長期的償債能力就強。
Ⅱ 衡量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些
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帶息負債比率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3、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
4、已獲利息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
5、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
(2)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擴展閱讀
企業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企業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能否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
企業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是企業償還到期債務的承受能力或保證程度,包括償還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的能力。
企業償債能力,靜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清償企業債務的能力;動態的講,就是用企業資產和經營過程創造的收益償還債務的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到期債務(包含本金及利息)的能力。能否及時償還到期債務,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好壞的重要標志。
Ⅲ 企業的償債能力分析主要有哪些常用指標
企業償債能力的常用指標主要有以下五項。
1、流動比率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表明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反映企業用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負債合計*100%
流動資產,是指企業可以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變現或者運用的資產,主要包括貨幣資金、短期投資、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和存貨等。
流動負債,也叫短期負債,是指將在一年或者超過一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付股利、應交稅金、其他暫收應付款項、預提費用和一年內到期的長期借款等。
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但是,比率太大表明流動資產佔用較多,會影響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一般認為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為2。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公式中的「股東權益」,也就是所有者權益。
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3、或有負債比率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或有負債總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未決仲裁金額(除貼現與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其他或有負債金額
4、已獲利息倍數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指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的合計數,利息支出指實際支出的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其計算公式為:已獲利息倍數=稅息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計算公式中的「利潤總額」,包括稅後利潤和所得稅;「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當,從長期來看至少應大於L
5、帶息負債比率
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其計算公式如下:帶息負債比率=帶息負債總額/負債總額*100%
帶息負債總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Ⅳ ( )屬於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A銷售利潤率 B資產利潤率 C產權比率 D速動比率
( C產權比率 )屬於企業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
1資產負債率也叫負債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表達資產總額中有多大比例是通過負債籌資形成的。用於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也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
2股東權益比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100%,股東權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正好相反
股東權益比率+資產負債率=股東權益/資產總額+負債/資產總額=1
3權益總資產率又稱權益乘數=資產平均總額÷所有者權益,說明企業資產總額是所有者權益的多少倍,反映企業投資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權益總資產率與股東權益比率互為倒數。
比率越低,說明股東投入的資本在資產總額中所佔的比重越大,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債權人風險越小。
4利息保障倍數又稱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 ÷利息費用,指企業息稅前利潤與利息費用的比率,用以衡量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倍數越大,償付債務利息的能力越強。
5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又稱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是負債總額與股東權益總額的比率。
該指標反映了債權資本和股權資本的相對比率關系
6償債保障比率=負債總額/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Ⅳ 評價企業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哪些
償債能力指標來包自括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1)營運資本,即流動資產超過流動負債的部分。(2)流動比率,即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3)速動比率,即變現能力較強的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4)現金比率,即現金和可上市證券之和與流動負債之比。
2、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有兩類,(1)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該指標過小則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國際上認為資產負債率為60%合適。(2)產權比率(所有者權益負債率):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總額×100%。(3)已獲利息倍數(利息保障倍數):反映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證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
(5)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擴展閱讀
企業償債能力是股份公司在正常經營周期中,以其現有資產償還債務的能力。通常用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上有關項目之間的比例關系來表示。企業的負債區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因而企業的償債能力也區分為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
Ⅵ 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指標有哪些
其指標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或有負債比率、已獲利息倍數、帶息負債比率五項。
1、資產負債
資產負債率又稱負債比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對資產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資產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2、產權比率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
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上是一樣的,兩者最大的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力。
3、或有負債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
其計算公式如下:負債總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未決仲裁金額(除貼現與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其他或有負債金額
4、已獲利息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指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的合計數,利息支出指實際支出的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
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當,從長期來看至少應大於L
5、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
其計算公式如下:帶息負債總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6)長期償債能力分析指標擴展閱讀:
影響因素
1、長期資產與長期債務
當企業缺乏盈利能力時,擁有的長期資產是否具有較高的市價或清算價值十分重要。因此,長期資產的計價和攤銷方法影響很大。
2、長期經營性租賃
長期經營性租賃實際上也是一種長期籌資行為,故應該考慮其對企業債務結構的影響,即將與經營租賃相關的資產和負債分別加計到債務總額和資產總額之中。
長期經營性租賃費中的「本金」:
由於不能確切知道租賃資產價值,故假設資產與負債相等。而與長期經營性租賃相關的負債,應該是全部預期租賃費用中的「本金」部分,或者說是全部預期租賃費用減去其中內含的利息。因此,它約為全部預期租賃費用的2/3。
3、或有事項
這主要應該通過仔細閱讀報表附註加以發現。資產負債表外揭示的金融風險和信貸風險
如:如果某一當事人不能履行合同中規定的條款可能給企業帶來的預期損失;企業所持有的擔保品的狀況的描述;債務人所在組織所處的行業和/或地區可能遭受風險的程度的揭示。
4、退休金計劃
退休金計劃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對企業而言,它是一種負債,是一項未來固定的支付義務,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5、金融工具
這是指報表附註中對估計的金融工具公平市價的揭示,或在未能估計出公平市價時,對公平市價所作的非精確的描述性信息。
Ⅶ 償債能力指標的主要指標
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衡量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現金流動負債比率三項。
流動比率,是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率,它表明企業每一元流動負債有多少流動資產作為償還保證,反映企業用可在短期內轉變為現金的流動資產償還到期流動負債的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保守的觀點認為資產負債率不應高於50%,而國際上通常認為資產負債率等於60%時較為適當。從債權人來說,該指標越小越好,這樣企業償債越有保證。從企業所有者來說,該指標過小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企業的經營決策者應當將償債能力指標與獲利能力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指企業負債總額與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產權比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100%
公式中的「股東權益」,也就是所有者權益。
一般情況下,產權比率越低,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產權比率與資產負債率對評價償債能力的作用基本相同,兩者的主要區別是:資產負債率側重於分析債務償付安全性的物質保障程度;產權比率則側重於揭示財務結構的穩健程度以及自有資金對償債風險的承受能力。
或有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或有負債總額對所有者權益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應對可能發生的或有負債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如下:
或有負債總額=已貼現商業承兌匯票金額+對外擔保金額+未決訴訟、未決仲裁金額(除貼現與擔保引起的訴訟或仲裁)+其他或有負債金額
已獲利息倍數,是指企業一定時期息稅前利潤與利息支出的比率,反映了獲利能力對債務償付的保障程度。其中,息稅前利潤總額指利潤總額與利息支出的合計數,利息支出指實際支出的借款利息、債券利息等。其計算公式為:已獲利息倍數=稅息前利潤/利息費用=(利潤總額+利息費用)÷利息費用
計算公式中的「利潤總額」,包括稅後利潤和所得稅;「利息費用」是支付給債權人的全部利息,包括財務費用中的利息,也包括計入固定資產成本的資本化利息。
其中:
息稅前利潤總額=利潤總額+利息支出
一般情況下,已獲利息倍數越高,說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國際上通常認為,該指標為3時較為適當,從長期來看至少應大於L
帶息負債比率,是指企業某一時點的帶息負債總額與負債總額的比率,反映企業負債中帶息負債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企業未來的償債(尤其是償還利息)壓力。其計算公式如下:帶息負債比率=帶息負債總額/負債總額*100%
帶息負債總額=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利息
Ⅷ 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是通過哪些指標來分析
長期償債能力抄能力的主要指標有襲:資產負債率(亦稱負債比率)產權比率(亦稱負債權益比率),帶息負債率、利息費用保障倍數(亦稱已獲利息倍數)。
長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主要就看企業資金結構是否合理、穩定、以及企業長期盈利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