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國證監會是如何表態ICO的
美國證監會官員最新表示,雖然監管機構對ICO代幣融資持「謹慎但開放」態度,但未來不排除要求ICO符合美國聯邦證券法。SEC主席Jay Clayton也認為,除比特幣等個別純交易中介外,基本所有ICO都屬於證券發行。
從去年10月起,美國證監會SEC就盯上了當時大火的ICO市場,認為通過出售數字化貨幣來募資的公司,必須遵守美國聯邦證券法。今年3月初,SEC發布了官方的框架型文件,提醒投資者注意數字化資產交易使用的非法平台,暗示對未經SEC注冊的平台監管行動趨嚴。
今年起,美國證監會SEC也確實主動加大了對ICO個案的調查力度。1月底,SEC查沒了得州數字貨幣銀行公司AriseBank所持數字貨幣,認為發行的代幣eACO未經SEC注冊,違法了證券法。2月時,SEC對區塊鏈概念股Overstock旗下tZero另類交易系統的2.5億美元ICO開啟審查,令公司股價跌超10%。3月中,SEC對數字貨幣對沖基金發起問詢,調查是否有不當行為,共有80多家數字貨幣產業內公司收到傳票,要求提供更多信息。
來源:華爾街見聞
❷ ICO區塊鏈新加坡非盈利基金會是什麼意思怎麼注冊
您好,區塊鏈是一種利用分布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信息的智能化對等網路技術,也稱為價值互聯網,區塊鏈是比特幣的一個重要概念。
新加坡非盈利基金會是什麼?
非營利組織都由新加坡會計與企業發展局(ACRA)登記管理,受新加坡公司法監管。其中非盈利性基金會類別為Public 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中文直譯公開擔保有限公司)。
注冊該類型公司需尋求專業咨詢幫助。也稱之為公眾公司,屬於非盈利性組織中唯一一種具備法人資格的商業形式,也因自身的特性,被選用於成立不以盈利為目的基金會。
該類公司特點:
1.獨立的法律實體;
2.有限責任:連帶責任為每個成員承諾擔保的最高上限(最多賠1新幣也是可能的);
3.沒有股,也沒有股本(Share Capital);
4.公司章程(Memoranm&Articles of Association)需澄清每個成員的承擔責任上限;
5.非盈利:最初主要面向非盈利機構;
6.不參與利益分配。
新加坡非盈利基金會怎麼注冊
1、公司名稱:只能用英文注冊,公司類型是公開擔保有限公司,以FOUNDATION LTD結尾;
2、注冊資金:沒有注冊資金,但每個成員會實繳1新幣;
3、董事成員:董事要求和普通公司一樣,但是沒有股東,稱為成員;
4、注冊地址:卓志會提供;
5、經營范圍:和普通公司類型;
6、公司法定秘書:我司提供;
❸ 美國「證監會」如何定義ICO和未來方向
美國CRK LAW律師事務所董事Alexandra Levin Kramer表示,中國比 特 幣、ICO市場遭 遇 監管之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也曾發布投資者 警 告,警 惕比特幣被用於龐 氏 騙 局和其他投 資 黑 幕,美國金融行業監管局也發出同樣警告。
不過,區塊鏈技術發展迅速,已經在房地產、城市規劃、電子商務、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銀行、金融、金融技術、醫療、交通、能源、旅遊、航運和在線約會等合法行業和非盈利性事務中得到運用。
自2017年初以來,全球已通過56個ICO項目籌集了12.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6年為2.22億美元,2015年為1400萬美元。從歷史上看,無論美國還是美國以外的ICO,都沒有限定購買者為資歷過硬或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這種情況是需要改變的。
然而,在全世界都關注美國 證 券 交 易 委 員 會 報 告之時,很少人注意到美國特拉華州(State of Delaware)悄悄地於2017年7月21日通過了某項法律修訂——從2017年8月1日開始允許該州注冊的企業出於公司記錄保存目的使用區塊鏈。考慮到對美國企業進行管轄的重要性,這則消息確認了盡管區塊鏈不能 逃 脫 法 律,但是它將得到美國創業監管機制的支持。
❹ 分析新加坡非基金會與區塊鏈ICO的關系
分析新加坡非基金會與區塊鏈ICO的關系
ICO技術是一種服務國際上加密數字貨幣的一種底層技術,本來是一種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按理來說會得到國際上的支持,但是由於不少投資者發行區塊鏈是為了獲得回報,向公眾籌集資金,有很大的投資風險,加上有些機構都不符合監管要求,擅自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發行區塊鏈項目,因此不少國家對ICO項目不太認可。
為了解決不合規,不受監管的ICO行業,就需要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這時候有人就會想到了,設立基金會來運作。由於基金會屬於非營利性組織,非盈利機構發行的項目屬於公眾事業,更容易獲得國內外人士的認可,恰好新加坡政府非常支持ICO技術,大力發展區塊鏈技術,同時給予政策上的優惠,所以到新加坡設立非盈利組織基金會成為廣泛共識,這也是為什麼注冊區塊鏈ICO基金會都選擇在新加坡的根本原因!
那麼注冊基金會需要哪些准備呢?
第一 :注冊基金會的名稱。這個名稱需要全英文,已經有了的就不能再注冊了
第二 :董事股東:提供董事、股東身份證或護照掃描件,最少兩名董事,其中一人為新加坡籍(我們可以提供,不佔股份)
第三;選兩個經營范圍
只要提供以上三點,就可以注冊了。注冊時間一般為10-25個工作日左右。
注冊好之後就是後期法律服務:
法律意見書大體包含了以下四項:
1.token非證券化證明:證明所從事的項目是非證券化的,防止MAS的調查
2.白皮書法律意見書合規:證明所從事的項目是不違反新加坡任何條例的是合規的;上交易所時需要用到
3.私募條款銷售合規:
4.公募條款合規:相當於上交易所之後進行銷售所做的一個保證,增加投資者的信心
❺ ICO和《旺達與巨像》有什麼聯系這兩款游戲會有續作嗎
http://tieba..com/f?kz=212374159
這篇分析的比較全 不過官方沒有明確說過 續作肯定不用想沒有的 不過最近在ps3上出的這兩作的高清重置樓主絕對可以一玩
❻ 注冊泰國基金會做ICO區塊鏈發幣的利與弊
泰國政府對區復塊鏈的制解禁並開始發放數字貨幣牌照,很多人想去獲得泰國的數字貨幣交易牌照,就去申請注冊了泰國公司。 前一期也講了怎麼個注冊流程,這一期我們講一下在泰國做區塊鏈ico項目的利與弊。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利:
第一、泰國利中國很近,方便來往。
第二、泰國政府支持區塊鏈的發展,有政策的扶持。
第三、泰國注冊公司價格不高,性價比不錯
當然有優勢就有劣勢,這里我們把劣勢也一並列出來看一樣:
第一、政治不穩定,從而會造成經濟發展不穩定。
第二、後續服務不完善,價格高。
第三、後期維護成本高
第四、政策不確定性強。據統計,泰國自1932年以來,共發生了19詞軍事政變。所以這也是它的一個大劣勢。
分析了優劣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泰國和其他國家的對比。就拿離他近的新加坡來說,新加坡是目前區塊鏈的注冊熱門地,相比泰國來說,新加坡的注冊費用更低,後續服務完善,性價比高。最主要的是新加坡的政治穩定,經濟發達,這是泰國所比不了的
❼ ico的"暴富神話"背後,究竟是餡餅還是陷阱
ICO暴富神話背後:刀口舔血的融資游戲。除非掐斷互聯網,否則如火如荼的ICO無法隔絕。首批「試水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前赴後繼者則如過江之鯽。「上海一個賣手機的小夥子,兩年前用父母給的20萬元投了一個區塊鏈ICO項目,今年上半年發現賬戶資產已經暴漲至600萬元;還有一個做小私募的合夥人,這兩年用三四千萬投了數個ICO項目,如今資產已經達到30億元。」8月29日,上海一位資深ICO玩家孫傑透露,而類似的暴富傳說每天都在市場上上演著。記者了解到,當ICO的火熱程度已經遠超市場想像,並引起監管層密切關注的時候,外界對於ICO罪與罰的爭論也甚囂塵上。然而,市場的投資者卻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真正參與進來,根本無法體會ICO的刺激與風險。ICO怎麼玩?「與市場上濫發虛擬代幣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騙局不同,ICO是首次數字代幣公開發行的簡稱,國內目前已經完成融資和即將ICO的項目基本都與區塊鏈技術有關。這些項目發行團隊通過發行自身設計的數字代幣來完成首輪融資,不過這些數字代幣並非由投資者用現金完成認購,而是先要認購比特幣或者以太幣等通用的數字貨幣,然後再用持有的數字貨幣來認購ICO項目的代幣。這樣就使得ICO項目規避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嫌疑,很多圈外人都以為是投資者直接用現金認購,其實不然。」8月30日,上海一家區塊鏈技術公司創始人梁明(化名)告訴本報記者。按照梁明的敘述,記者也嘗試在國內某數字貨幣交易平台上注冊了一個賬號,發現在驗證身份的過程中,還必須得實名制輸入身份證號碼並且上傳身份證正反面照片,以及上傳個人手持身份證的照片。經過這樣的步驟,才可以成為一個數字代幣投資人參與ICO。「每一個投資者都必須是實名制,如果不認購比特幣或者以太幣,就無法交易,這也解釋了緣何今年以來,盡管監管層屢次發整頓令卻絲毫無法阻止比特幣等價格的上漲,因為ICO的交易媒介是通用代幣。」梁明稱。ICO的暴富幾率到底有多高?看看上海小蟻科技完成的小蟻幣ICO就可見一斑。根據查閱發現,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蟻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並上線交易以來,漲幅已經高達282倍,這樣的收益率遠遠將IPO新股中簽漲幅甩在了後面;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鏈(QTUM)今年3月在雲幣網進行ICO,發行價2元,在發行當日開盤價為66.66元,一天漲幅33倍之多,其後價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來又暴漲至57元左右。這樣暴漲暴跌的ICO讓無數投資者變得興奮,不顧一切地往裡沖。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近期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參與ICO的人數絕對不止10.5萬人,保守估計已經超過百萬之眾。
❽ ICO究竟是革命還是騙局
ICO,全稱為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公開募幣」,這有點像證券發行中的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同的是,IPO是企業為了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資金,ICO是企業為了發展而向公眾籌集虛擬貨幣。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可以繞開現有的一些法律規定,籌集資金更加方便。同時,也讓普通人有機會參與早期項目的投資。
時下,這些項目集中在專門為ICO項目搭建的平台上。比如幣久網、ICO365、ICOAGE等,有些類似於「證券交易所」。類似的平台從今年4月開始激增,目前已有4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原來做虛擬貨幣交易或者股權眾籌的平台。
追夢者基金創始人、創新谷創始人朱波之所以認為大多數項目都不靠譜,是因為親耳聽到自己拒絕投資的區塊鏈項目要發起ICO。
對方希望朱波能為自己的項目在ICO中站台。由於深知項目風險,朱波拒絕,沒想到對方說:「朱總,有你們的背書最好,但是如果沒有你們背書,我們通過ICO也能融到錢。這個圈子現在大家都這樣,錢很多。」前後接觸幾個這樣的項目,朱波才知道了這個圈子的亂象。
有同樣感受的,不止朱波一個人。金色財經CEO、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從4月份開始就接觸了大量的ICO項目,發現好多團隊都是幾個年輕人,拿個商業計劃書,其他啥都沒有,商業計劃書寫得都有問題,就想通過ICO圈錢。現在讓杜均煩惱的是,每天都有人來問他是不是投資了某個項目,項目的名稱他基本都沒聽過。
「越深入了解,越讓我倒吸一口涼氣。」朱波在朋友圈感嘆,「我相信用不了一年時間ICO這個巨大的泡沫一定會破,因為今天在進行ICO發行的大量公司,絕大部分項目和公司都是被當前主流投資人不看好的項目,而那些不良的ICO發行平台完全不顧項目和公司質量,瘋狂收取發行傭金。曾記得幾年前的P2P和股權眾籌泡沫,讓多少個體投資人血本無歸。而這波比特幣的狂漲和ICO的泛濫,真的讓我感受到2015、2016年的股災將在ICO和比特幣上重演。」
股權眾籌泡沫的破裂,給朱波的印象特別深。2014年、2015年期間,股權眾籌也風靡一時,但是後來大部分都倒閉了。「這是因為這種融資方式有硬傷:首先,投資機構不願意把優秀的項目拿出來眾籌,因為希望更多投入獲得更高回報;其次,好的項目自己也不願意眾籌,因為不願意股權太過分散。」朱波向網易科技分析,並補充說,「現在的ICO和當年的股權眾籌很像。」
實實在在的騙局
❾ ICO暴富神話背後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ICO暴富神話背後:刀口舔血的融資游戲。
除非掐斷互聯網,否則如火如荼的ICO無法隔絕。首批「試水者」已經賺得盆滿缽滿,而前赴後繼者則如過江之鯽。
「上海一個賣手機的小夥子,兩年前用父母給的20萬元投了一個區塊鏈ICO項目,今年上半年發現賬戶資產已經暴漲至600萬元;還有一個做小私募的合夥人,這兩年用三四千萬投了數個ICO項目,如今資產已經達到30億元。」8月29日,上海一位資深ICO玩家孫傑透露,而類似的暴富傳說每天都在市場上上演著。
記者了解到,當ICO的火熱程度已經遠超市場想像,並引起監管層密切關注的時候,外界對於ICO罪與罰的爭論也甚囂塵上。然而,市場的投資者卻對這些聲音置若罔聞,因為在他們看來,不真正參與進來,根本無法體會ICO的刺激與風險。
ICO的暴富幾率到底有多高?看看上海小蟻科技完成的小蟻幣ICO就可見一斑。
根據查閱發現,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蟻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並上線交易以來,漲幅已經高達282倍,這樣的收益率遠遠將IPO新股中簽漲幅甩在了後面;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鏈(QTUM)今年3月在雲幣網進行ICO,發行價2元,在發行當日開盤價為66.66元,一天漲幅33倍之多,其後價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來又暴漲至57元左右。
這樣暴漲暴跌的ICO讓無數投資者變得興奮,不顧一切地往裡沖。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台近期發布的《2017上半年國內ICO發展情況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已完成的ICO項目共計65個,累計融資規模26.16億元,累計參與人次達10.5萬。而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參與ICO 的人數絕對不止10.5萬人,保守估計已經超過百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