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地緣格局

上海地緣格局

發布時間:2021-03-25 09:01:21

上海在我國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上海作為我國的大都市,在世界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海為我國的經濟中心,地緣中心。

❷ 上海的地緣特徵是襟江帶海嗎

襟江帶海、沃壤廣原的史地風貌

❸ 地緣優勢重要嗎憑什麼上海財經大學只是因為在上海就比西南財經大學高幾十分。

報考的人多,錄取分就上去了!

❹ 當今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呈現哪那些特徵

21世紀世界地緣政治經濟格局 呈現「一超多強 」的態勢與趨向。

❺ 中國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地緣優勢

很多人都說美國擁有最大的地理優勢,很有可能”上帝造就的美國”。但實際上,我國的地理優勢非常多,不亞於美國。

元陽縣的梯田地形分布也很均勻。地形險惡,遠離海岸,海岸主要是大平原,在農業和貿易方面具有自然優勢。澳大利亞地形圖看看澳大利亞的地形就知道這對他們來說是多麼困難。中間是一大片無人區。人口主要集中在東海岸。悉尼和墨爾本幾乎佔了這個國家人口的一半,發展的缺陷是顯而易見的。以上幾點,也是中國一隅的地理優勢。

❻ 當前世界地緣政治的格局是怎樣的一種形勢都有哪些彼此敵對的陣營

當前世界的地緣政治主要是以區域性大國和世界性大國交錯重疊的態勢。 具體的說是有1、東北亞地緣政治,主要以朝核為中心的俄羅斯和中國對美日韓之間的勢力紛爭。 2、南海局勢主要是中國對美、菲、越的對抗。台海問題,中國和美國的紛爭。 3、中東地區極為復雜,首先是巴以問題,以色列和伊朗問題,伊朗和北約的問題,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問題。敘利亞和美國問題,美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問題。總結就是能源、領土、宗教、大國勢力之間的較量。 4、西亞主要是阿富汗和美國與基地組織的對抗。 5、古巴、委內瑞拉和美國的對抗,就是中美洲地緣的政治對抗。 6、南亞主要是中國和印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沖突對抗。

❼ 上海人祖籍的比例如何

上海從1843年開埠到1949年,吸引了近百萬的各地移民;早期移民,大多來自
江蘇南部和浙江省的吳語區,特別是蘇州、寧波等地。

浙江湖州的絲綢商人興辦了大量絲綢廠,並控制了碼頭和租界大部房產;接著寧波籍商人馬上湧入上海,利用地緣和語言優勢,後來居上,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商幫,大名鼎鼎的《大世界》游樂場就是寧波人的傑作。
後來,蘇州、湖州、嘉興居民又掀起了大規模移居上海的浪潮。

來自蘇北的移民主要居住在閘北、普陀;也有在楊浦、虹口與其他籍貫移民混居的。

蘇州的移民數量比不上寧波,但在上海絕對不少;杭州就寥寥無幾了,畢竟在當時地域太遠。

1949年前後,因為逃荒和躲避水災,蘇北移民逐漸成為上海移民的主要群體;但是他們的地位直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依舊無法被主流社會認可。

❽ 想清楚的了解上海產業結構,包括產業分布區域,最好工業分布區域要具體明確

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分析人士指出,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出於金融危機之後我國全新的宏觀考慮,區域振興規劃的頻繁出台。有關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一共批復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江蘇沿海地區、關中-天水經濟區、中部地區崛起、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海南國際旅遊島等11個區域振興規劃,幾乎是之前4年的總和。最新版《規劃》提出要完善定期會商制度,繼續完善上海、江蘇、浙江的兩省一市「省市長」定期協商會議機制,充分發揮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市長峰會的作用,充分發揮現有滬蘇浙經濟合作與發展座談會等合作機製作用,推進落實三方共同明確的有關合作,完善長三角合作的制度建設。經濟地位舉足輕重新年伊始,我國區域振興規劃又傳利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已經上報國務院審議,即將出台。分析人士指出,前期已批復的區域振興規劃在經濟振興上取得了積極效果的同時,也極大提升和盤活了我國證券市場上市公司的區域版圖。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從全國經濟的地位,還是證券市值的佔比,長江三角區域都具有絕對的龍頭優勢,因此長三角區域規劃的出台,將開啟A股市場區域板塊的新時代。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是指由滬、蘇、浙三省市中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揚州、南通、鎮江、湖州、寧波、紹興、舟山、溫州、嘉興、常州等16個地級以上城市組成的區域。長三角的崛起是在珠三角之後,20世紀90年代初,以浦東開發為龍頭,以集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為主的「蘇南模式」和「溫州模式」相伴隨,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上了一個新台階。上海作為長三角的核心城市,成為國內外投資者關注的熱土,特別是跨國資本正大舉向長三角地區轉移,身處中心的上海市日益發展成為大公司、大銀行總部和研發中心的所在地,並加快朝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四大中心邁進。對周邊城市起到了較強的輻射和拉動作用。從兩省一市的經濟發展狀況看,前三季度,江蘇省生產總值(GDP)為23915.2億元,同比增長11.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三名;浙江實現生產總值為1582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占各省市GDP排名第四名;上海市生產總值為10214.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1%,占各省市GDP排名第七名。兩省一市的前三季度GDP總計達49958億元,佔全國同期生產總值的22.94%。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區域經濟區正以前所未有的密集度,躍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此舉的意圖不僅是要使中國區域經濟戰略布局「全面開花」,從更深層次來說,也是在試圖扭轉中國過度依賴外貿的外向型發展模式,向多元化發展。《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綱要》的即將公布,意味著中國新一輪的區域改革試驗也由此進入到一個深化的階段。市場版圖全面盤活從兩省一市的證券化程度看,據《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和WIND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滬深兩市上市公司家數(A股)為1722家,流通總市值達到145632億元。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家數為161家,流通市值為20281億元;浙江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39家,流通市值為4700億元;江蘇省上市公司家數為126家,流通市值為5122億元。整體來看,兩省一市上市公司家數為426家,總流通市值達到30103億元,兩項分別占上市A股的24.74%和20.67%。由此可見,以兩省一市為代表的長三角地區上市公司,在我國資本市場的地位舉足輕重。觀察長三角上市公司,會發現很多的「第一」。有曾經名列「A股第一高價股」的 中國船舶(行情 股吧);有國內最大鋼鐵上市企業寶鋼股份;有國內最大規模的汽車上市企業 上海汽車(行情 股吧)。據介紹,由於地緣因素,長三角資源型企業較少而製造型企業優勢比較明顯,自主創新型企業較多;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金融、物流等服務型企業的發展提速,產業結構將呈現「三、二、一」的發展格局。這一格局在長三角上市公司的行業分布上得到了體現。除了傳統產業機械設備(29家)、紡織服裝(16家),信息服務和設備、醫葯等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家數較多,兩大領域的公司數分別達到25家和27家。而作為第三產業的建材、商貿、

閱讀全文

與上海地緣格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
非法買賣外匯法律解釋 瀏覽:198
1953年1分紙幣回收價格 瀏覽:412
香港基金經理名人 瀏覽:742
房企融資貸款 瀏覽:570
德邦的資金實力 瀏覽:839
個人大額貸款平台 瀏覽:443
招行貸款利息高嗎 瀏覽:283
定期還貸理財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