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美國股市盤中貨幣政策

美國股市盤中貨幣政策

發布時間:2021-03-25 20:31:31

㈠ 美國結束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股市影響幾何

我國股市還是受到國內的種種因素影響大一些!你看,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實施以來,我國股市走勢均如同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直到今年才跌幅收窄;而美國道指、納指年年大幅上漲,近兩年還年年創出新高;而我國滬指目前卻反復上下,還徘徊在2000點上方的狹窄空間,要做楔形整理的收尾。

㈡ 大蕭條時期美國貨幣政策是什麼

大蕭條時期美國貨幣政策是: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發展時期未能解決社會貧富差距問題。1920-1929年期間美國連續出台有利於富人的減稅政策,使得美國國內財富集中度驟升。邊際消費傾向高的中低收入者消費能力不足,而富裕階層的財富很大部分不會用於消費。因此,所謂的「柯立芝繁榮」,歸根到底更多地是少部分美國富人的繁榮,普通民眾並未享受到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客觀上這也導致了富人的財富大量流入證券市場,催生資本泡沫。而1929年股災發生之後,胡佛政府仍未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1930年卻採取大范圍加稅的政策,使得貧富懸殊進一步擴大。由於當時的美國類似今天的中國,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救濟制度,普通民眾的消費更加受到抑制。
(二)過晚放棄金本位制度,錯失了恢復的最佳時機。美國對金本位的堅守,從兩個方面使得蕭條進一步加劇:首先,金本位制度的存在造成其無法像今天的一樣通過數量化手段進行貨幣擴張,國民實際收入出現下滑,需求隨之減弱,導致持續且較為嚴重的通貨緊縮,一旦人們對通貨緊縮的預期形成,又會進一步造成需求的萎縮,帶來惡性循環;其次是金本位下的政府,為保持其黃金儲備,防止黃金流出,又不得不提高利率。在經濟下行的背景下提高利率,無疑是一種順周期政策,對經濟的惡化和通貨緊縮起到了加劇的作用。總的來看,這種貨幣與黃金掛鉤帶來的約束,只要金本位存在就不可能消失。從歷史上看,凡是放棄金本位較早的國家,經濟恢復得也較早。伯南克在《EssaysOnTheGreatDepression》中分析了數十個國家在放棄金本位之前和之後經濟的表現,可以明顯地看到一戰後便沒有回到金本位的西班牙在大蕭條中受到的沖擊較小,經濟恢復很快,而英國在1931年9月放棄金本位後也早於美國走出通脹泥潭。美國則直至1933年3月才放棄金本位,僅早於義大利。因此,金本位制度亦是當時美國經歷較長時間蕭條的重要原因。
(三)大蕭條時期貿易保護主義抬頭,《Smoot-Hawley關稅法案》人為延長了全球經濟復甦的時間。1930年,美國國會通過這個法案把對進口貨物的關稅提高了60%,其他國家對此紛紛採取報復性措施,也提高了關稅。出台該項法規的用意是保護美國本國工業,以減少失業問題,但由於出口導向型經濟體受到嚴重打擊,加上報復性的針對美國的關稅政策,美國產品的海外需求也迅速減少,最終導致本國的失業問題更為嚴重。美國失業率最高曾經達到25%,而當時世界上其他主要國家的失業率也基本都在兩位數以上。嚴重的失業問題一方面影響美國的社會穩定,另一方面進一步減少勞動者實際收入,需求因此下滑,國內經濟恢復更為遲緩。
(四)未對銀行業實施有效地救助。胡佛政府奉行自由市場理論,在危機中不願對其本國的金融機構進行更多的政府幹預。在大蕭條時期,由於美國政府錯誤地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同時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使民眾信心喪失殆盡,有超過9000家的金融機構倒閉。而另一方面,銀行的大面積倒閉又使得企業難以獲得款,在此期間13萬家企業也發生倒閉,這無疑對實體經濟構成了巨大沖擊,美國工業產出下降近50%,回到危機前的水平已經是1935年的事了。實際上,如果政府當時對銀行的不良資產進行有效的處理,或注資以提振信心,情況應有較大改觀。誠然,政府救市不能阻止經濟體步入下行周期,但可以緩解金融危機向實體經濟的傳導,使得衰退程度得以減輕。

㈢ 美國貨幣政策收縮對我國股市有什麼影響具體有多大

美國貨幣政策收縮,
首先,目前是不存在這個情況的,目前是美國是結束QE2第二次量化寬松政策,這並不能等同貨幣政策緊縮。至於第二次量化寬松的影響,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美聯儲為了美國經濟復甦所作的努力,但最終的效果只有時間來證明。
美聯儲停止了QE2,在QE3有需要出台之前,一、資金面:市場原有的國際熱錢還會繼續在市場需找機會,但起碼不會有更大的一波熱錢繼續流入,而且我們國家對熱錢的出入也是有嚴格管制的;二、通脹預期:對前期瘋漲的礦產資源可能會有一個回落調整,對輸入性通脹升溫的預期也會減弱。利於股市健康的發展。(中長期的趨勢);三、停止QE2能否等同說,預示目前階段經濟已經正在健康復甦階段,歐洲債務危機的發展也是一個極大的關注焦點。四、美國的QE2結束,至少對目前的股市來說,對未來經濟環境的預期至少可以先松一口氣。

㈣ 請問美國為什麼採取寬松化的貨幣政策

在經濟學上,「定量寬松」指央行直接向市場注資的一種貨幣政策手段。之前,日本、英國的央行因為利率已降無可降,已經在採取這一手法。西方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所謂「定量寬松」,其實就是央行開動印鈔機器的一種委婉說法,因為美聯儲需要印鈔票來購買這些國債。 為阻止信貸市場枯竭,美聯儲去年12月將聯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的0.25%以下水平,但收效並不明顯。美聯儲希望,通過「定量寬松」這一非同尋常的方式刺激經濟活動。

美國及英國經濟受定量寬松政策的影響可能最大,因為它們的經濟不像日本以及瑞士那樣依賴出口。它們的央行買入政府債券將增加流動性,這應該會幫助解凍信貸市場,刺激消費者以及企業增加支出。美國財長蓋特納就稱,為擺脫衰退,我們需要銀行再次冒一下風險為企業提供信貸。如果信貸門檻降低,房屋市場可能築底,這將刺激需求,結束房價下跌的局面。另外,清除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有毒資產將幫助緩解市場擔憂,並且應該會增加銀行系統的穩定性,刺激風險偏好。美股近期在美國財政部宣布有毒資產清理計劃後升至6周來的高點就說明了這一點。房屋市場以及股市反轉將提升消費者信心,後者已經開始改善,3月密歇根消費者信心自56.6升至57.3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市場的樂觀情緒上升,國內需求增加,企業可能會結束裁員,重新增加人手。這對美國經濟將是一個利好消息。

㈤ 美國當前的貨幣政策是什麼

這個不好說,學術上通常認為貨幣傳導機制有很多種,主流的凱恩斯學派認為是由利率作為中間量,我個人也比較同意這種說法。至於其他的說法,還包括:貸款、托賓q理論、消費支出、個人資產流動性、國際貿易。建議你可以查看關於莫迪利亞尼的MPS結構模型,這個模型將上述幾個比較重要的方面進行綜合,進而分析影響國民收入的情況。
希望採納

㈥ 美國對中國的貨幣政策

從國家利益出發,協調中美貨幣政策,需要超越貨幣政策,全面審視美國貨幣政策影響中國經濟全過程;需要超越對GDP的崇拜,從國家財富增長目標出發,促進出口適度增長和出口結構調整。100年前美國貨幣政策已經開始影響中國經濟,2010年美國多方利益集團人民幣匯率問題上向中國施以巨大壓力。2015年美元強勢回歸,大批資金撤出中國。如何應對美國貨幣政策?這是擺在中國政府面前一個大問題。
美國貨幣政策不僅曾經影響了中國經濟,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10年前後。「一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中國上海股市崩盤。而由於中國股市中特有的官商勾結、官場爭斗、制度糜爛等諸多要素,這場單純的市場危機不但危害程度被無限放大,而且迅速轉化為政治危機――違規入市且損失慘重的川漢鐵路陷入資金困境,並且就損失款的補償問題與中央持續發生矛盾,引爆了『保路運動』,成為辛亥革命的先聲。」第二階段是20世紀30年代前期。「由於美國實行白銀政策,人為地抬高銀價,使世界銀價大大高於中國國內銀價。如果從中國裝運白銀到倫敦或紐約市場出售,所獲的利潤非常可觀。國內白銀紛紛外流,沖擊了當時中國貨幣制度――銀本位制,而且對中國的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3],並直接導致中國銀本位制的崩潰。第三階段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期。吳麗麗認為,在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期,美國貨幣政策通過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使中國出口高速增長,PPI持續走高,最終造成中國財富流失。
從國際貿易、資本流動、匯率、利率和流動性等角度分析,美國貨幣政策使中國貿易順差增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投機趨利性資金流入、外匯儲備和基礎貨幣投放上升、通脹壓力增大。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中國匯率及名義利率均沒有顯著影響,卻對境內外人民幣匯差和中外利差影響顯著。張曙光測度了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函數和進出口函數及其匯率彈性,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會引起出口貿易數量減少,但在幾個季度以後,升值的影響近於消失,認為長期內人民幣升值不會影響中國對外貿易狀況。李增來和梁東黎運用結構向量自回歸模型,研究美國貨幣政策沖擊對中國進口、出口、凈出口和總產出的動態影響。其貢獻在於利用方差分解,將政策沖擊分解為長短期兩個方面,不過未考慮影響機制,也未考慮匯率、利率在其中的影響作用。王朝暉從資產證券化、居民融資渠道的變化、金融合並等因素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影響。可見,因為金融創新,與M1、M2比較,M3能更好地反映美國貨幣供應量。賓建成等研究了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動的影響,認為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中國短期資本大量流入。該文選擇美國貨幣供應量M1、中國與美國利差等變數,討論其對中國短期資本流入額的影響。不過M1作為美國貨幣政策的代表指標失之偏頗。劉銳認為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增加中國貿易順差和GDP,使中國通脹壓力增大,對中國外匯儲備固定收益資產有重大影響。不過,該文局限於理論論述,缺少實證分析。張作雲認為,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流動性過剩,對中國經濟運行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此外,在如何應對美國貨幣政策問題上,余雲輝[12]指出,在中美貨幣政策較量中,應把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把握發展經濟的主動權和制定政策的主導權。中國貨幣政策的總體思路應該是圍繞國內經濟發展目標和經濟結構調整要求,把國內利率政策作為宏觀經濟調控主要手段之一,把匯率政策作為保衛中國經濟成果、保衛中國經濟版圖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時,匯率政策應該服務於利率政策、為實施正確的利率政策讓路,不應該讓匯率政策約束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通過實施自主的貨幣政策,迫使美國調整自身貨幣政策,形成相對公平的國際經濟環境。餘力[13]認為,「人民幣升值解決不了美國貿易問題,美國主流學界也心知肚明,中國應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些判斷立意新穎,卻未被實證檢驗。總之,研究人員多關注美國貨幣政策對某一方面的影響,很少討論影響機制,即使偶有討論也缺少實證分析。
本文選取M3作為美國貨幣政策指標,在分析美國貨幣政策影響中國物價和進出口基礎上,討論其作用機制,包括匯率、利率在該過程中的作用,提出並檢驗了開放轉型條件下貨幣政策的要素管制傳導媒介假設,即在改革開放和國內要素價格管制條件下,美國擴張貨幣政策導致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及擴張,最終促使國內利率、物價上漲及進出口增長。
如何減小美國貨幣政策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這個問題本身蘊含著政府希望實現怎樣的調控目標。目標有兩種:一是GDP增長;二是財富增長。對轉型國家來說,在全球化歷史條件下,要素價格管制加大了GDP與國民財富增長之間的非一致型。在開放環境下,過低的要素價格和過快的出口甚至造成國民財富流失。
調控目標的選擇將直接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如果以GDP為根本目標,中國的政策非常成功。美元貶值引起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價格過快上漲、PPI和CPI長期偏離、出口高速增長及GDP增長。不過在此過程中,中國資源被最大化利用,高耗能和資源型產業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結構不斷惡化,中美經濟失衡繼續擴大,在美國等國家反傾銷過程中,中國在國際利潤中分配的份額越來越少,甚至是財富流失。只要美國繼續實施美元貶值戰略,這個循環將持續下去,中國繼續以佔全世界較少的資源滿足更多的外部需求,直到資源枯竭;如果以國家財富增長為目標,而非單純地追求GDP增長,則出口貿易應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利潤為目的,中國應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貨幣政策博弈。將財富增長作為經濟調控根本目標無疑是正確的,尤其是出口產業,更應如此。面對強勁的外部需求,中國需要主動採取措施抑制部分行業出口過快增長。

㈦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股市的影響應該是正面的,應屬於重大利好,而非利空。
首先,美國經濟復甦和增長,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增長。所謂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就是美國開動印鈔機,大量印刷美元,由於美元屬於世界貨幣,因此,大量發行美元的後果是必然導致美元貶值,使得世界商品價格上漲,世界資金充裕;且由於世界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國家經濟增長強勁,資金向這些國家流動,從而導致這些國家貨幣升值的壓力增加。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其目的不在於要搞垮世界經濟,而是為了促進美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而由於美國是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只要美國經濟復甦和增長,就必然會帶動世界經濟的增長,也有利於中國經濟的增長。為此,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美國有利,對世界經濟增長也是有利的,因此,美國實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美國股市、歐洲股市的反應都是積極的,美國股市又創三年來的新高,歐洲股市也強勁上漲,因為他們的股市才是真正的經濟晴雨表,中國的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而是政策的晴雨表,而在解釋政策的時候,往往解釋錯了,用黑色眼鏡看東西永遠是黑的,用利空的觀點看問題,永遠是利空。
其次,美元貶值,資金向中國流動,對中國股市有利。美元貶值,世界資金充裕,而資本總是逐利的,必然要向新興經濟國家流動,而中國是新興經濟國家的代表,因此,世界資金必然會大量流入中國。資金流入,對股市肯定是利好,怎麼成了利空呢?!睜著眼睛說瞎話。為了減小資金大量流入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中國中央銀行不斷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對沖資金流動性,這是正常的,可我們往往把它的負作用誇大了,為什麼要提高存款准備金率?不就是流動性過大嗎?資金流動性大,對股市不是利好嗎?怎麼成了利空了?只要中國股市走好,資金就會流入股市。
再次,美元貶值,商品價格上漲,不完全是利空。美元貶值,導致世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導致中國輸入性通貨膨脹,而物價上漲溫和,對經濟增長是有利的,通貨膨脹總比通貨緊縮要好,這兩年物價上漲較快,而經濟增長也不慢,經濟強勁增長,對股市應屬於重大利好,可惜,中國的股市總是脫離經濟基本面,沒有能真實地反映經濟,沒有成為經濟的晴雨表,這是中國股市的悲哀。

㈧ 美國貨幣政策的美國的貨幣政策與經濟發展

從美聯儲提供的1971呈2001年美國GDP增長、生產力水平和物價走勢圖可以看出:90年代中後期是美國經濟最活躍的時期,在此期間,美國經濟持續保持高速增長,通貨膨脹率也控制在較低幅度,生產力水平的增長超過了30年的平均水平。在美國過去十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一個很顯著的特徵是各類投資基金發展迅速。風險投資基金的發展,有力支持了新興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不斷成長壯大;並購基金的發展,加快了企業的兼並重組,使一大批企業加快轉型步伐,更多的由傳統行業轉向半導體、電信、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居民及企業投資意願旺盛。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1998年以來,美國經濟也不同程度上出現投資過度、投機增加等泡沫經濟現象,一些新興企業股價被嚴重高估,如從事信息網路業務的亞馬遜公司的股票市值在一段時間竟與通用公司的市值幾乎相當,嚴重背離了實際情況。為了防止經濟進一步過熱,美聯儲在兩年曾連續7次提高貸款利息,促使市場修正過熱的經濟預期,導致美國股市回落,企業投資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投資明顯下降,經濟增長逐步趨緩。
2000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國經濟增長出現停滯之勢。2000年以來,為了防止經濟衰退,提升企業和個人投資意願,促進經濟增長,尤其是振興 「9·1l」事件後遭受重大打擊的美國經濟,美聯儲又連續11次降息,美元一年期浮動利率從原來的6.5%下降到1.75%,以刺激居民消費和投資的增長。美聯儲有關官員認為:從近30年來美國生產力水平曲線圖可以看出,這次美國經濟衰退與歷史上其他時期的經濟衰退有所不同。由於美國生產力水平仍保持在基本高於平均增長值狀況,競爭力仍屬較高水平,因此美國經濟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復甦,並逐步進入新一輪增長。

㈨ 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對中國股市有何影響

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繼續實行美元泛濫的舉措,為的就是稀釋各國對美債權。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美元貶值預期將繼續持續或者加速。從這點看,那麼就是針對中國、印度等國近期加息的舉措而做出的反應,目的很明顯:「人民幣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還很大」。說到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稀釋中國等國所持有的龐大美元債權,以便在匯率反差上吃掉中國等國擁有的美國債。
那麼,回頭看下,A股自國慶後至此的這波行情,根源上可以理解為受貨幣政策上的預期變動而推動。其表現是熱錢大量涌進A股,促使煤炭、有色等具保值性投資的資源類股票大幅暴漲,當然這也是因為全球通脹預期及國際商品價格大幅上揚所造成的。資源股的暴漲帶動了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上漲,指數也快速反彈到接近今年4月份頂部的高度。但其他大部分中小盤股等卻表現為回調走勢,市場表現為個股兩端分歧走。而至近期大盤指數盤整時,個股才開始實現整體相對協調的走勢。
11月4日,在獲悉美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後,各國股市表現整體上漲。5日,A股跳空高開小幅低走,量能也有所放出,而前期4月19日的缺口已然毫無懸念的被突破。
對於這一美政策,從短期看,我的覺得只能算是帶給A股一個小小的震盪,而A股目前的指數也需要一個平台去消化早前的套牢盤。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應該看到該政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動作用,而只要人民幣升值且是大幅升值的預期還在,那麼國際上的熱錢,主要是歐美的熱錢就會繼續涌進中國資本市場,而股市作為一種虛擬的投資市場,其套利與投機是必然存在的,那麼從這點看,A股的中長期上揚空間依然還在。
另,鄙人認為,如果中長期行情是真,那麼在指數有陡然向上走跡象的時候,煤炭、有色等資源股及藍籌股還是可以積極參與,而在指數盤整與穩態的時候,消費與新興產業依然還是主流,這是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所使然的。

㈩ 美國的寬松貨幣政策

美國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說白了就是美國繼續實行美元泛濫的舉措,為的就是稀釋各國對美債權。也可以這么理解,在未來的一段時期里,美元貶值預期將繼續持續或者加速。從這點看,那麼就是針對中國、印度等國近期加息的舉措而做出的反應,目的很明顯:「人民幣被低估,其升值的幅度還很大」。說到底,實際上就是要加速稀釋中國等國所持有的龐大美元債權,以便在匯率反差上吃掉中國等國擁有的美國債。
那麼,回頭看下,A股自國慶後至此的這波行情,根源上可以理解為受貨幣政策上的預期變動而推動。其表現是熱錢大量涌進A股,促使煤炭、有色等具保值性投資的資源類股票大幅暴漲,當然這也是因為全球通脹預期及國際商品價格大幅上揚所造成的。資源股的暴漲帶動了金融、地產等藍籌股上漲,指數也快速反彈到接近今年4月份頂部的高度。但其他大部分中小盤股等卻表現為回調走勢,市場表現為個股兩端分歧走。而至近期大盤指數盤整時,個股才開始實現整體相對協調的走勢。
11月4日,在獲悉美的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後,各國股市表現整體上漲。5日,A股跳空高開小幅低走,量能也有所放出,而前期4月19日的缺口已然毫無懸念的被突破。
對於這一美政策,從短期看,我的覺得只能算是帶給A股一個小小的震盪,而A股目前的指數也需要一個平台去消化早前的套牢盤。但是從中長期看,我們應該看到該政策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推動作用,而只要人民幣升值且是大幅升值的預期還在,那麼國際上的熱錢,主要是歐美的熱錢就會繼續涌進中國資本市場,而股市作為一種虛擬的投資市場,其套利與投機是必然存在的,那麼從這點看,A股的中長期上揚空間依然還在。
另,鄙人認為,如果中長期行情是真,那麼在指數有陡然向上走跡象的時候,煤炭、有色等資源股及藍籌股還是可以積極參與,而在指數盤整與穩態的時候,消費與新興產業依然還是主流,這是我國十二五發展規劃所使然的。

閱讀全文

與美國股市盤中貨幣政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萬歐元多少錢人民幣匯率 瀏覽:749
123信託網 瀏覽:550
三安集團安信基金 瀏覽:475
22紐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294
每日基金凈值查詢002021 瀏覽:523
零首付購房融資犯法嗎 瀏覽:612
福牌阿膠股票 瀏覽:583
國通信託股東 瀏覽:104
基金如何凈值表 瀏覽:61
諾安基金公司價值多少 瀏覽:745
融資額與股價的關系 瀏覽:296
企業融資利息 瀏覽:844
國家性融資 瀏覽:917
公募基金發售時間 瀏覽:398
融資余額東方財富 瀏覽:513
發行短期融資券利好 瀏覽:337
上海證券交易所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 瀏覽:513
中金所國債期貨手續費 瀏覽:813
愛投資ppt 瀏覽:688
原油外匯符號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