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股市過眼雲煙

股市過眼雲煙

發布時間:2021-03-26 14:46:30

A. 為什麼我國股票市場今年會出現」人人皆炒股」情像要用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

剩餘價值的生產和資本積累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與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價值增殖是資本主義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性動機,而在勞動過程中發展社會勞動的生產力則是達到這個目的的手段。」

資本逐利,資本需要增值,哪裡有利潤資金就流向哪裡。

B. 股票適合哪類人群

什麼樣的人適合炒股?1.要有資金實力雄厚的人。2.要頭腦清醒,會算賬會理財,條理清晰的人。3.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心理素質比較好的人。4.要有足夠時間的人(研究股市和股票,網上交易。)近來的股市相信多數投資人為之痛苦不堪。今日大盤又呈現出套人的架勢,一副低位徘徊震盪,恐怖猙獰的嘴臉,量能進一步萎縮。時值盛春卻讓我們感到冰天雪地,嗖嗖涼意。漫漫熊市或將來臨,我們卻寧願相信偽專家聒噪的慢牛行情。

范副在暴跌行情中教導我們: 股市不是人人都能炒的。於是我們才恍然大悟,審視著自已,你屬於炒股人群中的哪一類?

第一種是庸人級,這種人每天聽股評看報紙,人雲亦雲,不知逢高派發,不知低位止損,這種人只可能在牛市掙錢,熊市肯定賠錢。這種人肯定不適合炒股。

第二種是新手級,有一定學識和經驗,精熟技術指標,k線耳熟能詳,會畫線,會數浪,知道根據技術指標逢高派發、低位止損,但沒有領悟到股票的真締,難保不賠錢。這種人炒股要賠錢。

第三種是普通級,能分析大勢和個股的基本面,能根據股票的成交量感覺莊家的脈搏,能抓住市場熱點做搏浪一擊。他們應該是老股民。股齡至少15年以上無任何疾病者可參與。

第四種是高手級,需要有天賦,堅韌,果斷,做常人所不能所不敢之事,善於順水推舟,也敢於逆流而上。這種人大多是操盤手和莊家。

第五種是神仙級,絕對冷靜和理智,不為外物干擾視線,頗有道家或佛家風范,看股票如胸有成竹,看趨勢如過眼雲煙,這種人才能無往而不勝,獲取股市最大利潤。

C. 濤聲依舊股票版歌詞

歌曲名:套聲依舊 (濤聲依舊股市版)
作曲:陳小奇

作詞:劉咚咚 文太極
演唱:W.K.
歌詞:
盯著條條曲線 心情隨它上下劇變
買入一支牛股 希望能賺上好幾翻
財迷的我 陸續投進了家財萬貫
誰知多年後才發覺 又回到解放前

磚家的點評 時刻左右我的主見
炒股的日子 始終面臨著一定風險
套牢的你 賠得只剩下底褲一件
許多年以後再回頭 發現已墜入深淵

波峰谷底 總把股民們考驗
套聲依舊 新老散戶齊腰斬
今天的股市 不斷刷新昨天的下限
這幾支老股票能否重回當年的峰巔

大盤的綠光 每天都是我的夢魘
套牢的日子 多少人整天以淚洗面
股市低迷 其實映射著經濟疲軟
市場不規范養肥了 內幕交易的高管

幕後股神 痴心不改在圈錢
套聲依舊 有人轉移了資產
明天的股市 是否重復今天的熊樣
這幾支老股票能否重回當年的峰巔

波峰谷底 總把股民們考驗
套聲依舊 新老散戶齊腰斬
今天的股市 不斷刷新昨天的綠盤
這幾支老股票 能否重回當年的峰巔
能否重回當年的峰巔

D. 如何理解中國股市特殊的"風險偏好

中國A股市場不過是一個成立20多年的「嬰兒」市場,所以我們的股市現在存在的很多不合理現象也能理解(注意是不合理而不是無效),本來中國股市成立之初的目的就是為國有企業脫困,並且直到今天,市場仍有這樣的訴求(相比當初已經大幅改變)。
所以,我們不能盲目的把成熟市場的投資准則用在中國股市的投資上,我們不得不面對中國股市的一些特殊的風險偏好。當然,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
簡單來說,中國股市最特殊的一點是:整體市場的估值一直以來都處在非常高的狀態。當然這個高估值的狀態並不是靜態的,而是在不同板塊間不斷切換的(比如07年的大藍籌泡沫,09年後的小盤股泡沫)。
事實上往前看20多年,在A股的主流資金在大部分時間里對大部分股票一直在玩擊鼓傳花的游戲,而非基本面投資。如果你是一個投資人,你買入股票的理由無非是因為分紅、股價被低估、未來高成長等因素。
但不幸的是,如今一大批A股的盈利與上市之初相比沒有大的變化、甚至大幅倒退,也沒有任何的分紅,從基本面看幾乎沒有任何價值和成長性,比如主板的上海物貿、氯鹼化工這類僵屍股,粗略估算一下這類股票主板至少三五百隻吧,創業板以後也會出現的)。
但即便是這樣,他們依然享有很高的估值在上市,為什麼?因為A股沒有退市,IPO又受限,所以場內資金可以不斷的玩擊鼓傳花的游戲,一輪又一輪,並其一些垃圾公司還有收購或被收購的預期。
再比如,很多股票在B股的價格非常便宜,還記得之前差點退市的閩燦坤嗎?它的市值可能是B股最小的公司,雖然它還在盈利,但不會有人花幾個億將它私有化,除了估值貴的因素外,大股東更需要的是維持一個上市公司的資格。因為只要不退市就有機會繼續」傳銷「下去,而很多公司一旦退市了,即使只有原來1/10的價格,也沒人願意買了。
所以我們的股民在過去的時間里,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把這些公司傳來傳去,使得這些公司的股價不斷的波動。這些股票,作為公司他們沒有任何價值,漲跌幾乎無關公司的基本面,他們存在的意義僅僅就是賭桌上的籌碼,供大家擊鼓傳花賭博之用。
並且這種市場偏好存在的時間越久,預期就會越來越自我強化(正反饋),並且A股的上市公司或大股東也會利用了市場的這種情緒,不斷地搞題材、搞重組,有的甚至還自己參與坐莊操縱股價(當然是為了維護上市的地位,或者想要高位減持、增發圈錢),不斷上漲的股價進一步強化了市場的預期。
最後的結果是皆大歡喜,大股東維護了上市公司的市值,同時也「改善了生活」,而小散戶獲得了投資上的「浮盈」。只要韭菜還能不斷的入場,這個正反饋的擊鼓傳花的游戲就能一直玩下去。
也因為A股的這種高估值和題材炒作的劣幣環境長期存在,所以堅持傳統投資准則的投資者在投資A股時都會有很強的挫敗感,因為你辛苦的研究換不來正確的邏輯兌現。低估的股票會長期低估,做價值投資的很難等到價值的回歸;而高估的股票也會長期高估,做成長股投資的幾乎等不到便宜的買入機會。
就拿這幾年的行情來說,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大(小市值題材股代表),反之確定性越高的股票獲得的溢價越小(大市值藍籌股代表)。並且因為市場的投資者傾向追求那些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樂意將股價推至泡沫,所以A股的投資者都喜歡追漲殺跌,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
特別的,在2014年末這波指數大漲行情之前,A股出現了極端分化的局面,一方面少數的大市值藍籌股相比較成熟市場的藍籌股在估值上也具有優勢,而另一方面除掉少部分的大市值藍籌股,整體市場的估值貴的離譜(特別是以新興產業、題材股、ST殼股票為代表的小市值公司)。具體的數據如下(我以港股和美股做對比):
截至2015年2月13日,A股近2600家公司,PE>100或虧損(TTM&扣非)的公司共有1154家(PE大於100的公司592家),佔比45%,PB>5的808家,佔比31%;而PE<10的33家,PB<1的12家。
港股近1790家公司,PE>100的公司只有50家,而虧損的公司比較多有544家,PB(預測值)>5隻有20家。而PE<10的有489家,PB<1的有157家。
紐交所總共3854隻股票:PE>100的111家,虧損的506家,合計佔比16%,PE<10的270家,佔比7%。納斯達克共有3419隻股票:PE>100&虧損93+1202家佔比38%,PE<10的171家,佔比5%(來自Google Market Screener數據,不一定準確,且沒有PB數據)。
由此可以看出PE>100的公司在港股和美股是非常少的,而A股的估值顯然要遠高於成熟市場。
或許有人會想A股的公司成長性更高,所以估值更高,那麼繼續加入ROE和ROIC的對比:
A股ROE(TTM)大於15%的有342家,佔比13%,ROIC(TTM)大於15%的有203家,佔比8%。其中還包括125家新上市的公司(新上市公司ROE和ROIC普遍較高)。
港股ROE(TTM)大於15%的有394家,佔比22%,ROIC(TTM)大於15%的有202家,佔比11%。
紐交所ROE(TTM)>15%的635家,佔比16.5%,ROIC(TTM)>15%的255家,佔比6.6%。NASDAQROE(TTM)>15%的434家,佔比12.7%,ROIC(TTM)>15%的256家,佔比7.5%。
可見,A股的成長性並沒有高於港股和美股,甚至比她們更低。
再看A股不同風格板塊之間的估值對比:


其中創業板整體估值接近80倍PE、6倍PB,一些新興產業的公司動則PE100倍以上,PB10-20倍。並且不僅僅是創業板,除掉少部分大藍籌外整體市場的估值一樣驚人的貴,各種題材股、垃圾股滿天飛。
反應非權重股指數的中證500指數的市盈率高達40倍(PB等於3),整個滬深A股主板市盈率的中位數為45倍左右,相比之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指數對應的市盈率中位數分別為17倍和19.3倍。
甚至,在大藍籌股中也不乏泡沫嚴重的品種,比如因一路一帶概念炒高的基建、鐵路(南北車、馬鋼、中冶、中鐵A股遠高於港股,甚至貴一倍),券商股更是泡沫嚴重,幾個龍頭券商都接近全球大投行的市值了。
另外,航運(中遠洋、中海集運)、有色(中鋁、江銅)等大藍籌泡沫也非常嚴重,A股溢價都在50%以上。其他上證50的大藍籌不說泡沫,估值相比港股也沒有優勢,五大行A股平均貴20%。來看AH同股同權的上市公司對比(這只截止2014年12月30日的數據,2015年1月大部分藍籌股的差價進一步拉大):


從AH的對比上不難看出,市值越大的公司,A股溢價越小,而市值越小的公司,A股的價格數倍於H股。
另外,在2014年末這波藍籌行情之前,AH溢價指數是低於100的,港股的大藍籌整體要溢價A股,也就是說,A股的藍籌股在2013年和2014年大部分時間里還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AH溢價指數如下(注意影響AH溢價指數的主要是大市值公司):

但在2014一波瘋狂的主板指數行情之後,A股已經整體溢價H股30%之多了,在有滬港通的前提下,也沒有出現資金向估值更低的港股流動的趨勢。為什麼?這肯定不能用兩地在基本面上的不同理解來解釋了。
想一想,如果A股的小公司現在立馬在港股或者美股上市,定價會是多少?或許PE\PB等指標在A股大多數時候是不能以國際標准來衡量的(這里多說一句,很多人還孜孜不倦的為小盤股高估尋找邏輯,這其實是很荒謬的,一個人是胖子還是瘦子一眼就能看出,再討論300斤算胖子還是350斤算胖子根本沒有意義)。
綜合上面幾個對比和數據,顯而易見的是,A股整體的高估非常明顯,其中小盤題材股、新興產業股、殼價值股的估值最為離譜,並且A股的藍籌股也並不是那麼的便宜了。
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A股的估值體系和成熟市場存在巨大的差距,但這並不是因為我們的市場是無效的,這種現象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雖然影響市場整體估值體系的原因非常復雜的,但就我個人而言,我把它簡單的歸納為:人口結構、市場構成、資金成本、資金利率、市場體制、特殊的社會環境、政治體制的合力作用。
1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制度等都不完善
發行制度方面,由於證監會愛民如子,害怕散戶不能接受注冊制後天量的供應,所以總是暫停IPO或控制發行數量,另一方面還要人為的壓低發行價,於是,在新股的供應量不足且發行價大幅低於市場平均估值的情況下,少量的新股上市既不能影響現有市場的估值,反而在上市後遭遇爆炒。
還記得創業板剛開放時新股無論多高多離譜的估值都能發出去,且大多不會破發,而2014年下半年的新股在人為調控發行價的情況下,出現齊刷刷的44%+N個漲停的奇葩景象。
放眼全世界,都找不到A股這樣的IPO市場,我認為這就是IPO管制的必然結果,如果新股完全實行市場化,想上就能上的話,那麼情況會完全不同。很多新股會破發,更多的老股(主要是中小板+創業板+主板的高估值小盤股)會面臨巨大的估值重估的壓力。
退市制度方面,由於A股幾乎沒有退出機制(特別是07年之後退市的股票屈指可數),即便買到的垃圾公司最終真的要退市了,只要有人去證監會鬧一鬧,國家自然會想辦法幫你兜底(愛民如子啊)。一樣有人幫你兜底。所以股票的殼價值一直居高不下。
過去20年,你只要建立一個ST(或市值低於20億)的組合,你不僅能跑贏任何指數,更能取得近30%的年化收益(20年年均30%是什麼概念,好好想想)。既然絕大多數的垃圾股最終都會暴漲(借殼重組、收購資產),那還有什麼理由阻止大家去賭博呢?
法律制度方面,由於我國的證券法很早就頒布了,其中很多法律法規已經不再適用,比如企業欺詐上市或財務造假的問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處罰依據是《證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條,即:「發行人、上市公司或者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未按照規定披露信息,或者所披露的信息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的,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30萬元以上6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警告,並處以3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最高只有60萬的罰款,並且沒有退市的要求,那麼很難阻止企業造假的沖動,畢竟造假上市可以換取幾個億甚至更高的利益。另一方面,真的遇到大股東內幕交易,弄虛造假的違法的情況,散戶拿大股東根本沒辦法,訴訟無門。
政府在市場制度的建設上一直不能有效的執行,也無法給市場穩定的預期(朝令夕改),所以進一步加劇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市場環境,所以,進一步導致了估值的錯誤定價,並且這種錯誤定價無很長時間都無法修復,股票價值回歸的唯一途徑就是市場情緒和偏好的改變。
2市場環境——散戶為主
目前在滬深交易所個人投資者近9000萬,其中50萬元人民幣以下投資者完成的交易約占股票交易總量的60%。個人投資者在交易金額中佔比八成以上,而美國個人投資者比例在5%,香港大概是25%,同時A股換手率是香港和美國的10倍以上。
散戶比例高是所有股市成立早期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因為這個時期衍生品市場不夠發達,同時老百姓也沒有其他足夠的理財渠道,並且國家對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又不夠,成熟市場的資金對國內投機環境影響很小。
另一方面,A股的投資者並不是傳統認識中的風險厭惡者,而是風險喜好者。所以A股市場特有的邏輯是不確定性越高、風險越高的品種估值就越高。為什麼全民賭性很重,只爭朝夕呢?
耶魯大學研究顯示20歲左右和40-50歲的人風險偏好最高,因為20歲的人沒有資本基礎,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一個國家中40-50歲人口佔比如果在上升周期通常這個國家資產泡沫比較高,日本在1965-1990年前後40-50歲人口上升比較厲害的時候,股票、地產都出現大幅飆升。
接下去隨著年齡上升,風險偏好會下降,中國40-50歲人口的上升周期是1988年到2012年,所以,不難理解市場風險偏好很高。並且主題投機盛行,因為簡單粗暴的邏輯更容易被沒有專業知識的散戶接受,並轉換為實際操作。例如:奧巴馬連任,澳柯瑪漲停;李天—螵娼被抓,天—股份跌6%;情人節,東方賓館漲停……
3市場利率——國內無風險利率長期在10%以上
比如唱起來幾乎沒有一個債券違約,垃圾債動則10%-20%的收益率,而優質債券只有3%-5%的收益率,那麼在剛性兌付的基礎上,為什麼不買20%收益的垃圾呢?大家賭博的心理越來越強,都在找高風險資產。因此藍籌股等低風險的資產沒有吸引力,而同時A股又相對封閉,人民幣沒有國際化,外資無法用低成本資金抄底高分紅股票。
4體制
往大了說中國股市也是國家體制的映射,因為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們的股市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股市。想一想為什麼美股會長牛,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的有跟隨時代潮流的公司在上市,而被時代淘汰的公司在退市,所以縱使時光荏苒,美股依然常青。
反觀A股,什麼公司能上市基本領導說了算,而退市也更是如此。A股長期以來都是權貴們魚肉小散戶的場所。但大多數投資者依然選擇蒙住自己的雙眼,視這些問題而不見,甚至一直在做著「中國夢」,頻頻期待牛市的來臨。
牛市真的來了又如何?只要體制不變,一切牛市不過是過眼雲煙,牛市只會消滅更多的人(我不知道大家期待的牛市是什麼,反正我期待的牛市肯定不是一個政策主導的暴漲暴跌的短命牛市,而是一個在健康的市場/國家體制下,企業治理優秀、基本面向好、估值體系合理的長期向上的牛市)。
綜上,A股的高估值並不是市場無效的表現,反而是在種種客觀條件下市場必然的選擇。很多人總是抨擊A股市場如何如何糟糕,只是因為他們沒有考慮過,在當前的社會環境、市場制度、投資者構成、政治體制等條件下,或許當前的A股市場已經是「最理性」的了(曾經我也是其中一個)。
在出現根本的變革之前,拿其他成熟市場的股市和中國股市進行比較顯得毫無意義,因為市場相對自身環境而言都是非常有效的,換句話說,市場本身並沒有錯,因為所處的環境決定了市場的運行方式,認為市場錯了不過是投資者對「環境」的失望預期罷了。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投資A股就一定要與這個不成熟市場下的種種奇葩偏好「同流合污」,就如本節文開頭所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我們如果能理解中國股市的特殊性,就能更好的幫助我們投資成功。
當然在我眼中的「成功」和大多數A股投資者不同,我追求的是:長久穩定的收益(我的「三好」投資理念本質上就是為了追求穩定的收益,而「穩定」是指風險和收益的最優平衡,簡單表示就是價值at風險),而大部分人追求的是「朝夕瞬間的美好」。
未來會怎麼樣?
雖然過去20多年來A股一直處在特殊的市場環境中,形成了特殊的風險偏好,但這並不意味著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我認為隨著國家的改革與進步,資本市場也在改革與進步,A股會變得越來越成熟。並且,我認為這一天越來越近了,或許未來5年之內就能看到根本性的改變。
首先,在未來10年內,中國將的人口結構將會出現巨變(中國20-64歲勞動力2015年後開始負增長),這意味著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開始下降。其次,各種衍生品,如個股期權、轉融通(加強融券力度)、小盤指數的股指期貨等未來也會不斷地推出,做空將會變得更為便捷。
最後,市場制度也會在未來出現大改革,2014年已經看到些許苗頭,嚴格的退市制度已經開始實施,注冊制更是提上日程,預計會在2015年正式開始,而證券法的修法也會在2015年完成。我個人認為注冊制會是改變中國股市當前高風險偏好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當前不開放注冊制的情況下,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排隊上市(500家為基準),那麼注冊制開放後至少每年會有近千家的企業排隊上市(近千家只是我粗略估算的結果,由於中國金融體系的特殊性,資源錯配的現象特別嚴重,最需要資金的中小企業融資最難,所以注冊制後企業一定會積極的上市,當然從這個層面理解,注冊制也是國家為中小企業鋪的路)。
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在「籌碼」的供應量大大增加的情況下,擊鼓傳花的「市值傳銷」游戲註定會玩不下去,因為有更好更便宜的「籌碼」源源不斷的上市。
想像一下,按照每年1000家的上市速度,三年之後就會有3000家公司(即便按照300家/年的速度,也有1000家),3000家公司你光看一遍名字就要花很久的時間,更別說熟悉基本面了。
上市公司想要讓你記住公司股票的名字都很難,更別說向你「傳銷」股票了。所以現有支撐高估值股票的邏輯將不復存在(「故事+籌碼」的稀缺性消失),即便是因為基本面優秀而享受高估值的股票,其高估值也會被源源不斷的「籌碼」給稀釋了(「錢」分流了)。
此外,殼股票將會變得毫無價值,因為相比借垃圾殼的成本,直接上市更劃算。另一方面,如果退市能夠堅決執行,會進一步打擊沒有基本面支撐公司的估值。可以預見大量垃圾公司最終成為仙股。
對於散戶來說,投資的難度將會大大增加,即便不考慮大量的退市,在每年近千家的IPO的情況下,散戶根本無暇顧及那麼多進進出出的股票,慢慢退出市場是可以預見的。
我預測,未來5年,A股的估值體系會徹底打破重建(比如確定性大的優質藍籌股獲得溢價,而確定性低的垃圾股將獲得折價)。我樂觀的相信A股的市場制度會建設的越來越好,迎來真正有質量的長期牛市(如果不樂觀的話我早就徹底告別A股投資港股和美股了)。
但就目前來說,在估值體系沒有徹底打破重建之前,在市場制度(發行制度、退市制度、法律法規)、市場構成、市場偏好沒有徹底改變之前,絕對不可能再誕生一輪指數或個股的牛市,只能說下跌空間有限。並且我悲觀的認為,隨著IPO的批量發行、注冊制的臨近、經濟轉型的陣痛(舊經濟開始長期萎靡,新經濟青黃不接),A股將會繼續熊途漫漫,當然就目前藍籌股的估值,我並不看空指數。
樂觀的情況下,指數或許能依靠大藍籌的穩定而橫盤或繼續小幅攀升(慢牛),但個股的超級大熊市將無可避免(或者可以退一步想,如果在注冊之後高估值的股票繼續牛市,那會是什麼樣的市場狀況?可能嗎?)。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猜想,雖然長期看,常識告訴我們,泡沫的結局已經註定,但具體要如何演繹,上帝都猜不到,誰讓我們既有全世界「最優質(低估值+高ROE)」的藍籌股,也有全世界最貴的「整體個股」(也可以說成「非藍籌」)。未來幾年的A股註定異常精彩,好戲不斷。

E. 看個股的基本面 有5項指標 哪一項是最重要的啊

你好,以下的回答我是轉我以前發過的帖子,有點長,但是我覺得你會有些幫助。

以下的詞語都比較通俗,希望大家能看懂,「你」字為泛指,不針對任何人

股票價格可以反映公司盈利的能力和發展的水平。理論上,公司業績好,成長好,股票價格相應的就會提高,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這僅僅是從微觀角度來看。

從宏觀角度,企業所在的領域,國家的政策和經濟環境也會限制企業股票價格的反應。舉個很簡單的例子,人民幣升值,中國現在經濟增長很快,美金相對貶值,一系列的因素會影響中國的證券市場,股市,進入到一個蓬勃發展的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牛市」。所以在這個牛市裡,股票的價格就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來公司本來的成績和業績,往往被人高估,這也就是我們能經常看到的「某某某股票被高估」。

相比較而言,熊市中,股票的價格往往都會被低估,也就是說股票會萎靡不振,同樣反映不出公司的實際狀況。這種情況下,往往也就出現很多人的股票被「套」的現象。

我的個人經驗

這點估計是您最想了解的方面,我個人能力有限,只能簡單的說點,還望其他朋友補充。

在股票市場存在兩個大的觀點,一個是基本面的分析,一個是技術分析。

(1)基本面的分析:

這一點是價值投資者的看某隻股票前景的重要分析手段。所謂的基本面,就是看公司本身的經營情況。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了解,千萬要注意的一點是,不管獲得了什麼樣的消息都要注意經過自己大腦的客觀,主管分析再做結論。

首先我們可以去看這個公司三個年度的報表,如果你不會看,沒有太深的理論基礎,那就看其中幾個比較關鍵的科目:

A 凈利潤(net profit):

這個是公司在損益表中倒數幾項中的一項,如果這個數值跟前幾年相比較,增長的很快,可以給人一種感覺,就是公司的發展比較好。僅僅始終感覺,如果你能找到一個公司10-20年的報表,看到這個項目發展的比較快,那就說明此公司發展很穩定.如果增長率長期保持在50%以上,這個公司的經營狀況我們就可以初步判斷是高增長期。它的股票是值得投資的,並且,我們也會預測它今後依然能保證這樣的高增長速度。

這里要注意一點,不要只拿今年和去年的做比較,一定要「貨比三家」拿幾年的報表做比較。不然會出現錯誤的判斷,比如拿中信證券2006年度和2005年度的報表比,你會發現在2006年度里,這個企業有了很大的增長,難道是這個企業發生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么?答案不是,是因為2006證券投資業的形式非常好,才會在2006年有一個很好的業績。但如果只以此判斷這個企業很牛,特別好,是不全面的。

B: 凈資產(Net Asset)

其實凈資產得出的方法很簡單,你可以在資產負債表裡找到。就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凈資產的增大可以說明企業的償還負債能力很彪悍,這樣就避免了因為負債大而走上資不抵債的破產道路。你可以這么想像,一個資產都拼不過負債的企業,那它的股票就應該一點都不值錢,因為隨時可能破產。

C:現金(Cash)

這一點,我想有點社會常識的人都明白為什麼現金是很重要的東西。沒有現金,就不可能進行買賣操作,對於一個企業來講現金的流動性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指標。我們有時候聽說,某某企業的現金鏈斷了,於是造成了破產。你想想當一個企業沒有錢去買原材料的話,還談什麼做買賣,誰也不願意把東西賣給你,因為什麼?因為你沒錢給呀!結果會是什麼,那這企業肯定要黃啊。

當然當現金流為負的時候,我們也不能一口咬定這個企業就要完蛋,主要還是看它的發展情況,如果這個企業的前期投資花費比較大,我們就要看它以後能不能盡快的收回成本而盈利。

D: PE值(市盈率)市凈率;PB值(市凈率)

這兩個數值也是衡量一直股票估值是否合理比較直接的方法,PE是用股價除以每股凈收益(Price/Earning per Share)得到的數值,越小說明股票沒有被高估,反之亦然。PB是用股價除以每股凈資產(Price/Earning per Net Asset)得到的數值,也是越小越好,越小越有投資價值。

但是你肯定會問,多少算小,多少就有投資意義,這點坦白的說很難說。理論上是跟其他同行業的企業比較,比如貴州茅台和五糧液都屬於白酒行業,他們的PE值理論上應該相仿,如果茅台的的PE是100,五糧液的PE是50,那麼我們可以理解為五糧液在目前階段要比茅台更有投資價值,相對來說五糧液被低估了。當然我這個例子太絕對化也太簡單了,具體問題還是需要具體分析。如果你拿茅台和鋼鐵行業比的話,可比性不是很大,所以一般也不比較。

有些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用某隻股票和大盤的市盈率(PE)比較,如果比大盤低的話就說明有一定的投資價值,或者拿曾經一次歷史高峰(牛市)中這只股票的PE做比較來判斷現階段此股票的投資價值。

我個人認為這樣比較也有問題,因為我一直強調,大環境是發生變化了,當年的牛市跟現在中國的情況是不能一概而論,現在的牛市有比以前牛市更豐富的元素,比如我們外匯儲備急劇增大,我們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急劇增大等等,我們的通貨膨脹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等等。所以以前的PE最多隻能做個參考,而不能簡單就成為投資的理由。

如果用現在大盤的市盈率和個股市盈率做比較,也是有問題的,畢竟大盤當中權重股,也就是聽到名字就覺得肝顫的股票,像什麼中石油呀,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呀,這些為大盤的穩定和市盈率貢獻了很多力量。所以往往會出現在大盤中如滄海一粟的小股票的PE根本沒有可比性,因為太渺小了,所以小股票的貢獻完全被埋沒了,也就是說拿這種小股票和大盤比,差的有點遠了。我個人建議和國外成熟市場的同類行業做比較,如果真的有那麼一隻股票跟外國成熟市場同類領域的PE差不多,哇,我恭喜你,砸鍋賣鐵也要買。可惜,可惜呀~~~

有人會說,你說了這么多,何著沒有一個方法可以辨別,那怎麼能判斷一隻股票的好壞呀。我說每個參數都有它的意義,對你個人的判斷都是數據或者理念的支撐,經過你大腦的思考,或者其他更聰明大腦的建議,最後做的往往都是比較的決定。只看某一點是絕對不行的。有的人光一味的看PE,越低越好,這個純屬扯淡,有些企業今年虧損,連市盈率都沒有,是不是更有投資價值?

其次,企業所處的行業也很關鍵,我想很多人都會在這點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比如說目前國際油價一直標高,沖破100美金一桶,這對於中石油 ,中石化這些圍繞原油做生意的企業來講是個增長因素;但同時對於買油進行加工的企業來講恐怕日子就好過了,為什麼?因為成本高了呀。汽車,器械等鋼鐵行企業會有周期性,一段時間高,一段時間低,要了解清楚。

再次審時度勢的分析現有行情,對你選擇股票很有幫助。再比如,現在國家對房地產以及開發商有比較嚴格的政策,也就導致了房地產企業股票進行了一些波動,比如說國內最大,最牛的地產商,萬科A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起伏。因此看看國家政策,對你選擇股票很有指導意義。但是也別盲目的認為,今天國家出台了什麼新的政策,不管是利好還是利空的,都不能馬上反應到股票市場上。例如,國家去年提高了N次准備金利率及利息,依然我們的股市還是牛氣沖天。但是國家去年的這一系列政策始終會慢慢呈現出來,只是需要一個時間積累過程。

公司的管理層面很關鍵,高層領導的水平,遠見,魄力,魅力直接影響著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有沒有好的領導班子,是這個企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重點。設想一群狐朋狗友,湊一塊,就算有點產業了,又怎們能夠發展壯大呢?現在是知識的年代,暴發戶的企業家,曾經很多,現在也會有,但是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他們以後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不懂先進的管理知識,不懂企業的內部操作,不會財務科目,是不具備新型優秀管理者素質的,我們也就無從相信他們的經營能力。調查一下企業的領導層,對選擇股票很有幫助,好的領導團隊更加值得信任,股票價格穩定而且有長期增長潛力。

(2)技術分析:

技術分析存在很大分歧,因為需要很強大的數據支持。傳統經驗來看,由過去的事情總結的規律,在今後判斷有很大的幫助。盡管這一點我本人不太同意,因為如果用過去的概念來解釋未來的話,時間是變化,情況也是相對變化的,最多隻能借鑒而已,而不能成為判定未來的標准。技術分析方法比較復雜,因為需要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的支撐,才可以實現。

說白了就一句話,用曾經的數據經驗來預測未來,K線圖,這些其實都可以歸為技術分析派。像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人們議論,陰線,陽線,十字星等等,這些或多或少都牽扯到了技術分析的理念。這方面很多種說法,我想這里就不一一贅述,您還是買一本簡單的炒股的書籍,可能裡面講的更加詳細。

我個人認為,技術分析可以適用於短線的炒作和投機,基本面適合長期的價值投資。

(3)關於傳說中的莊家:

我相信很多人都認為股票市場里是有莊家的,而莊家的對手盤就是小散戶。我個人不太能接受這種想法,在小盤股中,市值幾十億或者幾個億的小股票很容易就被人為的炒作,如果盲目跟所謂的莊家,那有可能你會賠的很慘。在這個市場里,小散戶的信息是永遠比大型機構要少,而且非常不及時。當所謂的那些莊家們都跑的時候,您還美的享受這種短暫高潮所帶來的快感。結果就是瞬間把利潤都砸進去了,好的話可以成本收場,壞的話深深套牢。所以不要盲目的相信「莊家」放出來的消息,還是那個原則,用自己的腦子想想,如果你想賺錢又不肯花時間去琢磨的話,那沒有這種好事情。除非買很牛的基金,但是別忘了,因為公募基金有很多限制,而私募基金門檻有時很高,所以很多時候還是需要你自己的判斷。

我們有時候,哪個親戚,朋友說,某某股票不錯,這個,這個好。於是乎就跟著買了,這種事情其實純屬撞運氣。首先,信息的傳遞性是越來越不準確,而且有很大的延遲性。當你聽說到這個事情的時候,莊家可能早就已經布置好陣型就等你鑽呢。而且多少價位買進,多少價位賣出,受很大的市場波動性。不要以為莊家是神,他們只不過是比你有錢,懂點金融知識的人罷了。當整個形勢發生改變,或者突發的情況發生,他們也一樣會賠,甚至比你還慘,因為他們的錢基本上都是募集而來的,受投資者很大的壓力。千萬不要迷信莊家,你可能一次兩次獲得過好處,甜頭,但是肯定也會有賠錢的時候,當一年下來,摺合你的平均收益率的話,恐怕你會發現還沒有牢牢掌握一直好股票的收益高呢。因為頻繁的操作會損失你的,時間,精力,手續費,印花稅等等,等等,有點得不常失了。除非,你的特別親近的人在證券公司或者基金公司里做,不然最好不要盲目聽信消息。當然透露給你消息的親人,他們是違法的,不追究則以,追究起來會觸及刑法。

3.我的個人建議:

(1)千萬不能盲目

但是咱們國家大部分股民都不能進行長時間的投資而去選擇短期來塊錢的投機。我們國民的經濟,金融知識基礎沒有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經常是聽別人的消息,採取的是盲目投資方法。這一點,有的人賺到了快錢,於是越來越瘋狂,其實呢往往最後的輸家也是他,畢竟當所有人都在謳歌行情好的時候,潛在的危險就該來了。如果經歷過以前熊市的老股民應該感受過,經歷過530的股民應該感受過,經歷過11月調整的新股民也應該感受過。股市掉下來就如同洪水猛獸,沒有辦法攔住的,每天很多人的心態就是,跌吧,反正2008年奧運之前不會有事情的。是啊,這種想法可能一時可以,但是我們能開幾個奧運會,那為什麼開奧運會要和股市掛鉤?其實我們都明白兩只之間沒有特別直接的血緣聯系。就算是奧運場館大量興建,那也只是一部分的企業能受益,而且還是北京拿項目的。縱觀歷史長河,確實很多國家在開奧運之前證券市場都會表現比較活躍,這也只是曾經的歷史數據,不能完全代表將來,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國。很多人忽略了,很多國家在奧運之後進入了一個漫長的沉迷。

聽消息方面,我就不多說了,畢竟前面的關於莊家的描述,我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不經過自己大腦思考,不要隨便投資,自己是在不懂,找個懂得人問問也成。不是讓你去問問這個股票好不好,而是問問這個企業有沒有投資價值。

(2)如果實在不懂,可以考慮投資基金。

基金經理相對來說金融和經濟領域的知識要廣泛些,專業些(廢話,專業,干個P),他們的優勢在於,工作經驗,曾經的輝煌戰績,手下分析員的水平,可以整合大量的資金進行投資,收益率不用太高,有賺就成。

但是他們依然是人,而不是神,這些加在他們頭上的光環也同樣會成為灼燒他們的紫外線。

A.工作經驗豐富會導致投資理念僵化,很失去很多閃光點;

B.曾經的戰績,完全不能說明問題,因為以前的事情只能說明以前你的機會把握不錯,但是現在沒有人說的好,古語言之好漢不提當年勇嘛。

C.手下分析員,如果企業文化不好,恐怕想跳槽的很多。再牛B的人也不能每個領域都能涉獵到,做鋼鐵的若干年都只跟鋼鐵行業打交道,做能源的也就顧自己那攤事兒,他們都是有局限性的;

D.基金龐大,但是你不能隨便用啊,你不能全砸在一個場子里啊,那賠了不就蝦米了?國家是不允許小孩子不乖的,想玩老百姓的錢,就必須老老實實按國家的政策分配資金,這樣有可能也會錯過一些投資機會。當然風險也會相對的家減小一點。「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聽說這個是金融領域的聖經,我個人不是很同意,一會這點我們再說。

好了說了這么多缺點,是為了告訴一些投資者,這些投資者的水平還遠不如一個基金經理,所以穩妥點至少相信比你實力高的人有時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要提醒的是,不要只買一個資金,因為畢竟基金和自己操作不一樣,這時候我們要進行風險分化投資。混合型,激進型,股票型,債券型等等混合著來,這樣可以少賺,但是不一定會賠很慘。(什麼?基金也會賠,這當然會賠啊,他們不是神)

(3)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碰到好的機會,別理會什麼風險分化投資的理念,其他有點瞎掰。真的是好的機會,就不要不遺餘力,在自己的債務能力承受之下,把錢都砸進去。好的投資機會很難得,但不是沒有,需要靠我們慢慢發掘,比如說,今年打新股(以抽簽的方式購買原始股,在上市的時候再賣出去),如果您實力夠雄厚的話,1000-2000萬,估計2008年光打新股的回報率是在25%,無風險。可能覺得賺的少了,但是無風險哦~~~如果把這筆錢都投入到股票里保不齊您就賠了。

(4)有並購或者重組的計劃,提前買入被並購或者重組企業的股票。但是這個過程很漫長,消息方面也不能很准確。如果知道確切的消息,就不要錯過這種投資的機會,這個方式是很多大的投資銀行常用的伎倆。當然還要分析一下,看看兩者(並購及被並購者)是否有實力產生1+1>2的結果。

(5)絕對要有良好的心態,這點和個人修為有相當大的關系。不以賺喜,不以賠悲,因為這些都是過眼雲煙,幾十年以後終歸塵土。賺了,當然值得慶賀,但是不要貪杯,物極必反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精粹,說的很有道理。賠了,也不要太悲傷,在良好的資金運作下,在良好的投資理念的驅使下,這些賠都是暫時的,好的股票是永遠投資的首選。ST板塊,能不涉及,最好別涉及,看到別人投資獲得豐厚的回報,不要眼紅,因為有些錢本來就不是我們該賺的。想想就知道,要是我們生在富足之家,高官之後,我們的生活或許會完全不一樣,但是我們沒有。所以也就別眼紅別人,畢竟股市裡有些錢是不能賺的。

ST萬傑,封閉了近一年的時間,最後終於能夠重組,最近兩個漲停板,很多人都覺得,哇,錯過了這個賺錢的機會。可是你也想想,拿著這些垃圾股的人他們等了整整快一年的時間啊!!!中間錯過了多少投資機會我想我就不用說了吧,這樣看來也未必值得。況且如果萬傑沒有重組成功,他們的錢也就人間蒸發掉了,難道這不危險么?

ST金泰創造了一個歷史神話,很多研究學者在探求根源。最後經歷了輝煌之後,政府介入,因為這種畸形的形式百年難得一遇。你我本是凡人,又何必苦苦追求呢?

不要貪心,非要在最高點賣,最低點買,除非有卓越的特異功能,否則,我個人認為根本不可能。吃不要魚頭,魚尾,中段依然鮮美。很多人老是說,哎呀,賣早了,哎呀,當時沒買。還不就是個貪婪的心態在作祟?

中國傳統5000年,大儒,無為,中庸等等思想其實都可以作為我們個人修養的補充。大家知識水平都一樣,看什麼,心態唄,不驕不燥,此乃真君子。

(6)合理設定投資額度

1/3零花,1/3存起來做流動儲備,1/3再投資,這樣你永遠都是贏家。賠了不要怕割肉,不小心買到垃圾股,別猶豫,設個止損點,比如跌到3-5%就可以賣。即使這只垃圾股以後漲上去了,也不要後悔你曾經的決定,因為很有可能由於你的舉棋不定而滿盤皆輸。有三隻股票,是很好的,只是現在被高估了,但是如果你打算10年長期投資的話,這些都是不錯的選擇,當然不是叫你現在買。貴州茅台,招商銀行和萬科A,如果哪位朋友有興趣看看這些企業是不是符合我剛才說的好股票的條件。

最後,我想說,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F. 我爸讓我自己存一萬塊錢,買點股票,股票現在在中國行情怎麼樣

你爸為你好。現在中國的股市,簡直就是坑爹的行情,不讓你接觸,是怕你深套。

G. 請問老股民朋友2009年漲的最好的股票有哪些

蘇常柴A、西部資源、銀河動力、大元股份、海通集團、中天城投、天業股份、萬方地產、海王生物、高淳陶瓷、德豪潤達、中恆集團、雙良股份、古井貢酒、安凱客車、蕪湖港。這些都是漲幅靠前的

H. 炒股炒出抑鬱。。。。。。。。。

非常同情你阿姨的遭遇,也很理解你阿姨現在的處境,如果是其他人的話也可能和你阿姨一樣了,畢竟是自己和家人的血汗錢,沒有人會不心疼的,你阿姨炒股本來的目的是想賺些錢,也是希望家裡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現在反而沒有賺卻賠了,這樣的結果她畢竟心理難以接受,而且她還是瞞著家裡人去炒股的,內疚感便會更加嚴重了,各種壓力才會導致你阿姨抑鬱了。
其實,現在社會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而產生抑鬱,所以你們也不必過於緊張和惶恐,但是還是要採取有效地措施來幫助你阿姨走出心理的陰霾,治療抑鬱比較好的方法是去做心理咨詢,因為產生抑鬱的大部分原因還是來源於心理方面,所以你們可以去心理咨詢中心去做心理咨詢,你說的這家醫院我不是很了解,我知道有一家心理咨詢中心比較出名,那裡的心理咨詢老師很棒,對於抑鬱有很好的方法,你可以直接網路「天啟櫻寧」或者直接搜「鄧莉姣博客」便可以查詢到相關信息,可以打電話咨詢一下,對你阿姨會有很好的幫助的。
抑鬱症不可小覷,還是要盡早治療,以免造成更糟糕的結果。希望你阿姨能夠很快的好起來!

I. 股票求教我是個新手,我打個比方問吧,比如我今天以10元購入10手股票,當第二天漲到10.8的瞬間能賣出嗎

能,先准備好,完後到了你要的價錢立馬下單,在確認就好了,當然最妥當的方式就是你在10.8的價格區間這里用市價成交,會以最快的速度即時成交,不過就是有一點,也許你會賣低了賣到10.79或者是賣高了10.81.我以前買賣股票算分算厘,搞的很多時候成交不了,為了一分錢多花兩毛錢的情況經常有,現在基本就是市價成交,反正你想交易,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計較,寫了這么多,記得給分啊

閱讀全文

與股市過眼雲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泰公司抵押貸款 瀏覽:576
860日元兌換完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545
哪裡可以看個股實時資金流向 瀏覽:291
月供貸款費用 瀏覽:763
台灣中鋼股票 瀏覽:291
股票申報無效 瀏覽:170
軟銀投資毛豆新車 瀏覽:180
貸款50萬 瀏覽:781
三星鋰電股票 瀏覽:34
理財師人群 瀏覽:724
基金481006基金時 瀏覽:68
基金凈值查502013 瀏覽:43
平安個人貸款查進度 瀏覽:145
2019年4月焦煤價格 瀏覽:575
創新投資券商 瀏覽:306
理財幫幫忙 瀏覽:633
怎麼用公積金貸款裝修 瀏覽:115
銀行貸款家訪看購房合同嗎 瀏覽:814
丹東無抵押貸款 瀏覽:203
深圳天弘基金公司官網 瀏覽: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