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國穀物進出口量及分析研究

中國穀物進出口量及分析研究

發布時間:2021-03-26 18:06:37

Ⅰ 跪求我國歷年糧食進出口數據,高分懸賞!

國家把秘密等級分為三種:絕密、機密、秘密。
這個應該屬於秘密級別,所以一般不會有人知道,知道的人也不能告訴你,違法啊

Ⅱ 求幫忙在中國知網下載一篇論文 題目是 關於我國糧食貿易進出口貿易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分析

我國糧食貿易進出口貿易現狀及面臨的問題分析
這樣理解,清楚

Ⅲ 2008中國糧食進出口情況

據海關總署最新統計,
2008年
前3
季度
我國
出口
糧食
(包括
穀物
及穀物粉、
豆類

澱粉
塊莖
及薯類)299.4萬噸,價值16.4億美元,分別比
去年
同期
(下同)下降67.3%和27.1%。同期,我國進口糧食3181萬噸,價值185.3億美元,分別增長16.2%和1.2倍。

亞洲地區
是主要的出口市場,進口主要來源為美國和
巴西
。今年前3季度我國對亞洲地區共出口糧食182萬噸,下降了7.6%,占同期我國糧食出口
總量
的60.8%。其中,韓國、
東盟

日本
位居我國糧食出口市場前3位,
三者
合計占同期我國糧食出口總量的39%。

小麥

玉米
出口急劇下降,
大豆
進口占
主導地位
,各
品種
糧食進出口價格均大幅上漲。今年前3季度我國出口
小麥和玉米
27.2萬噸和18.7萬噸,分別下降87.1%和95.9%。同期,進口大豆2870萬噸,增長32.3%,占同期我國糧食進口總量的90.2%。
資料來自「中國報告大廳2008-12-31」

Ⅳ 中國糧食國際貿易及其全球影響

1990—2050年中國糧食需求預測:中國科學院國情分析小組在廣泛地比較了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經驗和深入地研究了中國的特殊國情的基礎上,對1990—2050年期間中國的人口和GNP的增長情況做了預測,預測結果列於表1中。目前,許多國際機構和國際組織認為中國的人均GNP被低估了,為了更加充分地估計中國未來的人均穀物和糧食需求量,將1990年中國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調到740美元,以此為基數進行預測分析。將各預測年份的人均GNP預測值帶入前面從國際經驗分析中得到的經驗公式,就可以得到對應年份的人均穀物需求量的推測值。當人均穀物需求量推測值小於1990年的實際值時,預測值取兩者中較大的數值。假定穀物占糧食的比例不變,由人均穀物需求量預測值可以推出人均糧食需求量的預測值。由此方法得到的全部預測結果列於表2中。

決定一國的人均糧食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個:一是它的人口和自然資源的比例;二是它的經濟和技術水平;三是它的資源配置機制。因此,當兩個國家的資源配置機制和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時,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較低的國家,其人均糧食消費水平也應當較低。中國的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這意味著用國際經驗公式推測的人均穀物需求量必然是偏高的,再考慮到預測值是從推測值和1990年的實際值中取大的,因此我得出的預測值只能偏高,不會偏低。認為未來20年中中國的人均糧食消費量會隨著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是錯誤的。我們的政府不應該不負責地向人民許諾為他們提供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我們的人民也不應該不切實際地期待享受超越經濟發展水平的食品消費水平。中國目前的低收入-高食品消費模式沒有持久存在的根據。由總人口和人均糧食需求預測可以得到糧食總需求預測,結果列於表3中。

2

Ⅳ 中國糧食進出口貿易面臨的問題 中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分析

2007年我國糧食連續第四年增產,比上年增產70億斤,增長0.8%。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糧食供求關系出現轉折性變化,正由過去的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向供求總量偏緊、品種結構矛盾日益突出轉變。

總體上看,2008年有利於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市場穩定的因素較多。一是根據農業部門的估計,2007年全國秋冬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3.8億畝。在氣候正常情況下,2008年具備保持國內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基礎條件。二是中央今年要求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有利於提高糧食主產區重農抓糧、農民群眾種糧務農的積極性,對穩定國內糧食生產有利。三是國家採取控制糧食出口、臨時價格干預等宏觀調控措施,有利於穩定國內價格預期。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不利於國內糧食市場的穩定。首先,國際高糧價有可能繼續推動國內糧價上漲。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為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美國、巴西等國家的糧食能源化趨勢將進一步增強,對食糖、玉米、大豆、棕櫚油和小麥等生物能源原料的需求將繼續大幅增加,2008年國際糧價有可能持續攀升,拉動國內糧價上漲的風險正日益加大。其次,玉米等糧食加工需求依然十分強勁,有可能繼續拉動糧價上漲,支撐糧價保持高位運行。第三,今年初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雨雪冰凍災害,其損失程度之重是歷史上罕見的,有可能對今年糧食生產產生嚴重影響。第四,農資價格有可能持續上漲,將抵消糧價上漲以及惠農政策的好處,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不利於穩定糧食生產。綜合判斷,2008年我國糧食市場價格有可能保持在高位運行基礎上的基本穩定。主要糧食品種價格趨勢如下:

1.小麥和稻穀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預計2008年冬小麥產量將略有增產,但春小麥產量有可能減產,小麥總產量將比上年略有增加。受畜牧業發展及生物能源加工需求等因素拉動,小麥的飼料和工業消費將增長較快,因此小麥消費總量將比上年度略增,小麥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預計2008年粳稻供需將趨於平衡,在最低收購價的支撐下,價格將保持穩定運行。而早秈稻、晚秈稻供需仍將略有缺口,因此價格將繼續在高位穩定運行。

2.玉米價格有可能繼續上漲。由於去年大豆價格漲幅較大,預計2008年東北主產區將增加大豆種植面積,玉米種植面積可能會有所縮減。而玉米加工需求繼續保持強勁勢頭,且隨著生豬生產恢復,飼料需求將明顯增加,將推動玉米價格進一步走高。與此同時,2008年美國玉米播種面積略有減少,而其加工需求進一步擴張,國際市場玉米價格上漲壓力較大,也將對我國玉米價格上漲形成支撐作用。

3.大豆價格有可能回調。今年大豆價格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國內供需,預計今年國內大豆種植面積有可能增加,而需求則保持穩定增長趨勢;二是國際市場。據預測,今年美國擴大了10%的大豆種植面積,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有可能增產,估計2008年全球大豆產量增加10%,國際大豆市場價格將趨於回落,由此也將使國內大豆價格呈回調趨勢。

在糧食連續四年豐收之後,今年糧食增產的起點更高、難度更大。當前保障糧食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保持糧油產品價格不大漲不大落,對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好勢頭,意義特別重大。建議:

第一,著力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切實保障糧油產品的有效供給。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當務之急是要抓好抗災救災和災後農業生產恢復工作,採取切實措施穩定今年的糧油生產。繼續在重點地區、對重要糧食產品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提高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第二,加強和改善糧食市場宏觀調控,全面增強應對糧食市場波動的能力。要抓緊優化儲備結構和區域布局,盡快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建立「穩定基本儲備,豐收增儲、欠收減儲」以及「降價吸儲、漲價拋儲」的動態管理機制,對市場價格形成有效引導。加強食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切實保障糧油食品供給不脫銷不斷檔。

第三,建立健全糧食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糧食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制度,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略機制,著手構建滿足我國需要的全球糧食資源供應鏈體系,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完善進出口調節機制,促進國內糧食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管和調控,穩定農資價格,確保種糧比較收益不下降,保護好農民種糧積極性。

Ⅵ 中國糧食進口比例

中國小麥進口佔世界小麥進口的比重很大,最高時的1989年為13%,較低年份也在4%以上。1978-97年,小麥進口20013萬噸,占同期全國糧食進口總量的81.06%,大米、玉米和大豆等其它糧食進口不足20%。1995-1996年進口小麥占進口糧食的比重分別為55.89%、69.75%。

但1997年後進口方面最顯著的變化是小麥的進口數量和比重都急劇下降,而大豆的進口數量和比重都急劇上升,1997年進口小麥占進口糧食的比重下降為27.38%。

與此同時,大豆進口取代了此前小麥在糧食進口中的主導地位,從1996年開始,大豆由凈出口變成凈進口,且凈進口量逐年加大。1995-96年中國大豆的進口量分別為29萬噸、111萬噸,分別占當年糧食進口的1.39%、9.25%,但1997年大豆的進口量為273萬噸,占當年糧食進口的39.57%。

1998年大豆進口量為412萬噸,2001年大豆進口達到了最高的1394萬噸。

(6)中國穀物進出口量及分析研究擴展閱讀

中國糧食進出口貿易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由國家指定的國有糧食進出口公司壟斷經營,糧食進出口數量由國家計劃嚴格控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種計劃管理具體通過「許可證」辦法來進行。90年代後又改為限量登記、配額管理辦法,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國50多年來,除50年代和1997年後中國是糧食連續凈出口的年份外,在大多數年份里一直是糧食的凈進口國。從1949-2002年的56年中,只有23年是糧食凈出口國,而且在時段上分布在頭尾兩端。從1961年開始到1984年,中國一直是糧食凈進口國。

從1987年到1992年,中國又一直是糧食凈進口國。1997年是中國糧食進出口形勢逆轉的關鍵一年,此後中國維持了60年代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糧食凈出口局面。這是因為1997年以來,國內糧食供大於求,中國開始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供求,減少或基本停止了國內供大於求的產品的進口(如小麥和玉米)。

增加了國內需求旺盛的產品的進口(如大豆和大麥),增加了國內供大於求的產品的出口(如玉米和大米)。

因此,1997年後糧食進出口趨勢表現為一種從糧食的連續凈進口轉變為糧食的連續凈出口逆轉的態勢。這改變了多年來我國一直是大米和大豆的重要出口國的面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小麥的出口在中國糧食出口中快速增長並佔有相當比重。

Ⅶ 哪裡可以找到中國進出口數據分析呢

http://www.ec.com.cn/

Ⅷ 哪裡可以看到中國歷年糧食產量和出口量

中國歷年糧食產量、人口和人均糧食量總覽(1949~2012年)
http://scdxlyx.blog.163.com/blog/static/18843704320132644135465/
中國歷年農產品生產及進出口情況:糧食.食用植物油統計(1984--2000)
http://tjsj..com/pages/jxyd/15/33/_0.html

Ⅸ 中國糧食出口量大還是進口量大

你這個糧食也太籠統了把,大米,小麥,大豆,玉米都是屬於糧食。有些咱們基本是自足的,有些需要進口一點,也有的要出口。
而且其中也很復雜的,比如大豆把,國產大豆跟美國大豆比起來成本過高,一些企業用國產大豆生產的東西根本競爭不過用美豆生產的企業,美國是大規模大機械化作業的,成本低很多的,生產的豆子很便宜,在這樣前提下,國產豆沒用完,美豆還呼呼進口就可以理解了。

閱讀全文

與中國穀物進出口量及分析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瀏覽:120
外匯每年 瀏覽:871
新一代信息技術股票 瀏覽:478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
反彈基金 瀏覽:802
適合40歲怎麼理財 瀏覽:147
開戶香港期貨所 瀏覽:960
合營企業投資 瀏覽:891
青海省年豐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614
08245股票 瀏覽:573
華民慈善基金會登陸 瀏覽:838
8200美金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126
stp外匯平台 瀏覽:457
資金用途有哪些 瀏覽:711
格萊美股票 瀏覽:688
滬深300指數基金管理費最低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