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股市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股市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3-27 08:20:06

股市對國家經濟存在哪些方面的影響它存在的最大的意義在哪裡國家為什麼允許股市的存在

錯了,股市最根本的性質是企業募集資金的地方,用企業自身的價值分割成一定數量的股票,放入股市後,企業在上市後可以獲得很多的資金,這樣企業就有資金來發展自己,然後反過來刺激股票價格上漲,這樣的良好循環就是股市存在的意義。

Ⅱ 中國股市與國際股市的關系

今年初以來A股市場逐漸成為亞洲金融市場的風向標,甚至於到後期版中國股市的不斷向好還刺激了權歐美等國金融市場指數的回升。這種關聯程度雖然有,但不是很大,因為每個國家的情況不一樣,你從在道指和NASDAQ以及在香港上市同時還在A股上市的公司股票價格出現的價格差(折算成人民幣)就可以看出來,其相關聯的關系不是一個確定不變的量

Ⅲ 股市走勢與國家整體經濟形式之間有什麼關系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讓我想起一句話,一百多年前,查爾斯·H·道的道氏理論對股市有個十分經典的歸納:「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直到今天,幾乎從來沒有人會從根本上去否認這句話;在其他國家或許這個歸納是適合的,但在中國,二者之間雖然也有一定關聯性,卻並不那麼明顯。

我們以美國為例,從長期看,美國股市幾十年來的快速成長,離不開美國經濟的支持。美國國內生產總值自1960年到2006年增長了近26倍,從5000多億美元(名義GDP)增長到13萬億多美元(見下圖1),同期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也上漲了26倍多,從1960年代初的400至500點,上漲到2006年的14000多點(見下圖2)。其間盡管幾經波折,但是,美國經濟的強勁增長,支撐了美國股市頑強的成長之路,而美國股市的迅猛發展,也為宏觀經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

1960年-200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走勢


觀察美國股市的發展之路可以發現,美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正是美國股市不斷增長的基礎所在,宏觀經濟的持續增長又是股市強勁增長的堅實基礎,二者之間血肉相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股市和經濟在5年前、10年前甚至更久的時候里,股市和經濟基本上是完全背離的,幾乎沒有關聯性,原因是中國股市總市值和中國經濟總量不成正比,所以關聯性小。

中國股市嚴格來講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規模小、質量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盤子小的個股更容易被資金大戶所控制。在其他相對成熟的股市,一波上漲或下跌行情一般需要幾個月到一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但在我國一波行情能在數天之內走完全部歷程,時間快得連人們使用技術分析的工夫都沒有,股價波動也沒有什麼規律。也就是說只有當股市達到一定的規模後,也只有當股市的變化與當時經濟發展狀況相聯系的時候,股市才能起到經濟「晴雨表」的作用。

從股市與經濟增長率之間關系來分析:

近10多年間,我國GDP的實際增長率最高是1992年的14.2%,從1993年開始,連續7年下降,直到1999年到達低谷。但在這7年中,我國股票市場以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來算,有5年上漲。尤其是1995年到1999年,GDP增長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達30%以上,股票市場卻連續4年上漲,漲幅達到110%。相反,2001年到2005年的4年間,GDP的增長率連續提高,股票市場卻連跌了4年。由此看來,股市對經濟的反應並不那麼機械地對等。

從股市與公司利潤之間關系來分析:

從兩方面來看:

1、是上證指數與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從1994年平均17.77%的凈資產收益率開始,到1998年9.17%,我國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連續4年下降,降幅高達48.4%。而這4年的股票市場有兩個為強勢整理年份(1995年和1998年),兩個為顯著上漲年份(1996年和1997年),上證指數的年平均數4年間上升了78.76%。

2、是指數與利潤增長率,為更准確地反應客觀狀況,扣除新股貢獻後的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從1994年以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增長率有5年為負,分別是1995、1996、1998、2001、2005年。5年中有兩個上升年份(1996和2001年),兩個強勢整理年份(1995和1998年),真正的下跌年份只有2005年。這一結果依然叫人氣餒,號稱經濟晴雨表的股市竟然連公司利潤增減都無法提前反應。

由此可見,經濟好,只是股市上漲的一個積極因素,如果有更多更大的負面因素,經濟很好,股市有可能持續熊市。以中國股市為例,2003年,全球股市的熊市結束的一年,全球經濟也開始回升,中國在這一年開始,經濟自大概1995年前後第一次GDP增速重新達到了10%,並且一直持續了5年。但中國股市2003年只反彈了10%,2004和2005年繼續下跌創新低。什麼原因?因為2001年中國股市積累的泡沫太大,雖然經濟增長減少了泡沫,但阻止不了泡沫的破滅。

當然,也並不是說股市和中國經濟之間一點關系也沒有,起碼也反映了三點:

1、股市從總量趨勢上反映宏觀經濟。

宏觀經濟總量的長期趨升推動股價指數的長期趨升。這種反映同樣也不是機械的,即宏觀經濟總量的上升並不一定會推動股市上漲,股市只是圍繞宏觀經濟總量在上下波動而已。這種波動也不是無規則的:每當股價指數到達一個高點,股市就會由升轉跌,到達一個低點,就會由跌轉升。而促使這一轉折的因素很多,有時是公司利潤的增減,有時是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有時是利率變動等。

2、股市從平均數上反映公司盈利水平。

統計1995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年平均增長率,得出一個數據:12.41%。然後我們以1995年的上證指數年平均數661點為起點,按12.41%的年均升幅算出各個年份的上證指數的理論值,最後再將實際的指數與之比較,顯示兩種趨勢高度重合,只是當市場樂觀時,指數就在它的理論值上方運行,當市場悲觀時,指數就在它理論值的下方運行。

3、股市與利率的關系比股市與宏觀經濟的關系更為密切。

特別是1994到2001年的7年間,以1年、3年、5年3種基準利率平均數計算的銀行存款基準利率從12.36%下降到2.61%,這可以完全解釋這7年的牛市歷程。2001年,由於股市估值已大幅度透支了利率下降效應,大盤開始調整。2002-2003年,伴隨利率小幅下降,股市進入相對平穩階段。2004-2005年,利率重續升勢,股市又跌一波。2006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由3.03提高到3.21,但其間上市公司的可比利潤出現53.61%的巨大升幅,推動股市大幅上漲。2007年,雖然平均基準利率提高到4.31,但上市公司可比利潤達到63.88%,推動股市以更大的幅度攀升。

最後總結一下,未來股市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比如二三十年內,和經濟可能是基本對應的,不過大多數投資人不可能像投資房產一樣中長期持有股票,而對於一兩年的股市行情,資金因素是股市漲跌的關系。因為最近10多年,社會主流的投資渠道是買房;最近一兩年,信託業的興起又導致較多的股市資金流向10%左右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而股市的話,中國的股票消費者雖然普遍比較「小白」,但畢竟不是傻,決策層長期把股市消費者當成了「備用小金庫」,一旦有了更好的投資渠道,股市就會越來越被拋棄。

Ⅳ 股票與國家經濟有什麼聯系

股票是一種企業融資的手段,有了資金的周轉,就能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有推動作用,所以影響這企業的經濟,企業的經濟影響了國家的經濟。
股市是一個國家的晴雨表 ,股市不好會導致投資人不會投資未上市企業 或者上市企業融不到資金 ,這樣企業的發展壯大就會受到影響,企業發展不起來連帶著企業不景氣 工人裁員 下崗職工沒錢消費,形成惡性循環工廠賣不出貨物就爛掉 虧損資金 ,目前的股市就這樣,明明經濟向好可股市亂跌 很多人都虧損了。政策肯定會出來支持股市的的。國家的政策影響著企業發展,企業的發展狀況決定了投資人的回報額。現在國家出台的政策可以針對一個產業的扶持和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

Ⅳ 股市的存在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到底有何現實意義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大幅下跌表明經濟的下滑,不利於經濟發展。使得失業率上升,使人民生活負擔加重,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壞處:1經濟危機(企業得不到融資支持發展,就業崗位減少,失業);2實體經濟受沖擊,內需消費不足,多家營業倒閉;3國民經濟和投資者財富及國有資產迅速非正常大規模縮水;4股票市場融資功能逐漸失去,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全球股市下跌好處:但同時股市下跌也能發現金融體系的不完善,能使金融體系得到改善。對中國會是對外貿易減緩,減緩GDP的增長。總的來說,股市大幅下跌不利於中國發展。參考雲掌財經

Ⅵ 什麼才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國家核心競爭力由國家經濟實力、企業管理和科學技術三大要素構成。

國家經濟實力是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以及支持它的投資、儲蓄、最終需求、產業運營、生活成本和潛在發展的經濟運行能力。

企業管理和科學技術兩大要素是對國家經濟實力要素的直接支持,體現深層的競爭實力、創新基礎和發展動力。核心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共同構成國家的國際競爭力。

國家核心競爭力 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勝機的超常發展能力,主要由獨有的創新能力,以及實現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質規模和制度性環境構成。簡言之,人才、創新、制度三項基本元素構成國家核心競爭力。

(6)股市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擴展閱讀

青年對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責任

青年是追夢者,也是圓夢人。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華民族距離偉大復興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追夢需要激情和理想,圓夢需要奮斗和奉獻。當此之時,正需要廣大青年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為國家建設、民族復興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參考資料

網路—國家核心競爭力

人民網—人民日報評論員:肩負起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Ⅶ 股市的好壞與國家有直接關系嗎

股市的好壞主要取決於貨幣政策和經濟狀況。每當國家錢發多了,融資寬松,經濟轉暖,企業普遍收益大增,股市就會有行情。因些說,股市的好壞與國家有關系,但不是直接關系。除此之外,股市的好壞還有自身的因素,大漲後會大跌,大跌後會有強勁反彈。

Ⅷ 股票和國家經濟的關系

當一個國家經濟趨勢向好時,股市往往是這個經濟趨勢的預報

企業通過發行股票獲得發展資金擴大經營規模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利用資本市場獲得資金可以緩解國家金融機構的資金壓力!

這個回答滿意嗎

Ⅸ 什麼是國家核心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環境競爭力、基礎競爭力共同構成國家的國際競爭力。而國家核心競爭力則由國家經濟實力、企業管理和科學技術三大要素構成。國家經濟實力是創造增加值和國民財富以及支持它的投資、儲蓄、最終需求、產業運營、生活成本和潛在發展的經濟運行能力。

企業管理和科學技術兩大要素是對國家經濟實力要素的直接支持,體現深層的競爭實力、創新基礎和發展動力。國家核心競爭力指國家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勝機的超常發展能力,主要由獨有的創新能力,以及實現創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質規模和制度性環境構成。

(9)股市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系擴展閱讀:

堅守主業審慎對待多元化:

導致核心競爭力喪失的第一個常見原因是盲目、過度多元化。背離自己的核心專長,結果喧賓奪主,優勢不再。

如巨人集團從IT業起家,曾立志做中國的IBM;後轉做營養食品「腦黃金」,再轉做房地產,拆巨資建70多層的巨人大廈而一下被拖跨。

再如上市公司猴王集團的當家產業是焊條製造,因上市募得大量資金而開始發熱,盲目進行多元擴張,迅速涉及數十種不相關行業,儼然成了當地的「綜合產業局」和「第二經委」,結果瀕臨破產的邊緣。

成功企業大都恪守兩個字:專注,或叫「目不斜視」。全球500強大多是走專業化道路發展起來,以一業為主並在一業稱雄的行業領袖、行業巨人。

閱讀全文

與股市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浪外匯加元 瀏覽:258
嫣然股票 瀏覽:333
普洱一般什麼價格查詢 瀏覽:398
銀華回報的基金凈值 瀏覽:475
黃金周國外搶中國遊客 瀏覽:356
小貸想從金融機構貸款 瀏覽:462
華山參滴丸價格 瀏覽:714
中航精鑄股票 瀏覽:545
投資理財帳戶 瀏覽:792
黃金投資概述 瀏覽:578
基金是怎麼波動的 瀏覽:319
股票價格對上市公司的影響 瀏覽:120
外匯每年 瀏覽:871
新一代信息技術股票 瀏覽:478
中國十大投資理財平台排行 瀏覽:305
均值回歸外匯交易策略 瀏覽:597
中國電影投資 瀏覽:926
2078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51
科創板基金申購比例 瀏覽:82
反彈基金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