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索羅斯在1997東南亞金融風暴中是怎麼賺錢的
1997年7月,喬治.索羅斯利用其量子基金,大量賣空泰銖,迫使泰國放棄維持已久的與美元掛鉤的固定匯率而實行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一場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很快波及到所有東南亞實行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元便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其後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融管理局擁有大量外匯儲備,加上當局大幅調高息率,使對沖基金的計劃沒有成功,但高息卻使香港恆生指數急跌四成,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港股期貨,前者使息率急升,拖跨港股,就「必定」可以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然而,香港政府卻在1998年8月入市干預,令對沖基金同時在外匯市場和港股期貨市場損手。其利用手中的大量資金,大肆向亞洲國家借入本幣,然後在國際市場上出售本國貨幣,使得本國貨幣貶值,然後還貸時就只需要更少的外幣,利用次機會大肆獲利!
主要3個方面,股市、期市和匯市。
先在期市做多、匯市買進泰銖,再在股市大量吃進造成跟風,等股市升到外資機構都看空的時候再在期市反向做空同時大量拋售股票和泰銖造成恐慌性拋售。
其實那次金融危機主要是泰國奉行的金融和貨幣政策造成的索羅斯只是一個導火索和助推器,泰國當時的外匯儲備只有300個億卻一心想發展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先向泰國政府借泰銖,比如借了1000泰銖,假設此時1美元=10泰銖,然後再用量子基金做空泰銖,使泰銖不值錢,假設此時1美元等於100泰銖,那麼原來要還100美元的,現在只要還10美元了,賺了90美元。
1.
索羅斯從美國政府借進泰銖(這種投機行為往往是借錢進行的),然後大量拋售手中得泰銖,於是很多在泰國的外資企業受到影響也跟著拋售(泰國經濟是外向型的,外資很多),賣泰銖的人多了,根據供求原理,泰銖急劇貶值,然後,索羅斯趁泰銖貶值在大量買入泰銖,還美國政府錢,從中大賺一筆。當然,美國也賺錢了。
除了索羅斯個人的才能之外,美國政府的縱容也與金融危機有很大關系,在有就是泰國政府本身外匯儲備不足,外商企業很多。
在金融危機時,亞洲國家外匯紛紛貶值,使我國出口面對很大的壓力,但是如果一旦人民幣宣布貶值,就會市靠出口維持經濟發展的其它東南亞國家雪上加霜,處於人道主義想法,人民幣承諾不貶值。當然,從某種程度上講,即使人民幣貶值我們所獲得的收益也沒有多大,於是中國就做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
2.
通過股市、期市、匯市交易賺錢
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另外95%的資金從銀行抵押借的;同時用債券做抵押,以借更多錢,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期債券……」。它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再以證券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債務比率。
不僅如此,還將借款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杠桿」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杠桿比率。據《經濟學家》的報道,量子基金確實早在1997年3月就
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
因交易對手要拋出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輕而易舉地借他人之手製造泰銖貶值壓力。
尤其是在香港,首先在貨幣市場上,拆借大量港幣;在股票市場上,借入成分股;在股票期指市場累計期指空頭;然後在外匯市場上利用即期交易拋空港幣,同時賣出港幣遠期合約;迫使港府提高利率捍衛聯系匯率;在股票市場上,將借入成分股拋出,打壓期指……。
綜合看來,基於金融市場之間的密切聯系,「立體布局」使投機家的風險暴露相互加強的同時更令杠桿投機威力和收益大增。
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在股市和期市製造經濟危機,貨幣貶值,賺取利潤
拋售泰珠使其貶值,同時購買泰珠的看跌期權,泰珠跌的越多他賺的越多。
B. 喬治 索羅斯92年做空英鎊賺了20億美金97年做空泰銖導致泰國金融破產 98年欲做空香港金融 被大
中國股市在自導自演,沒什麼好擔心的~一切都是政府行為!只是苦了廣大的小散。
C. 1992年索羅斯到底是怎麼賺到20億美金的
1992年9月,歐洲貨幣危機期間,索羅斯賣空英鎊,從中瘋狂賺取了20億美元的利潤。
介紹:1992年,索羅斯旗下基金經理認為英國政府稱英鎊不會貶值的許諾是嘴硬心虛,投放了20億美元做空英鎊。索羅斯聽後說了一句話,後來成為華爾街的金句:「如果你相信自己是正確的,為什麼只投入這么少」,他追加了5倍做空資金。盡管英國央行購入了約30億英鎊以力挽狂瀾,但未能阻擋英鎊如雪崩般的跌勢。索羅斯這一「趕盡殺絕」的做法,最後迫使英國政府宣告這場貨幣保衛戰以失敗告終,並同時宣布英鎊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開始自由浮動,索羅斯一夜之間凈賺10億美元,自此聲名顯赫。
D. 索羅斯還活著嗎他賺了多少錢商業投機家是撒
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喬治·索羅斯1930年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47年他移居到英國,並在倫敦經濟學院畢業。1956年去美國,在美國通過他建立和管理的國際投資資金積累了大量財產。
索羅斯是LCC索羅斯基金董事會的主席,民間投資管理處確認它作為量子基金集團的顧問。
1954—1979年 在倫敦和紐約從事證券交易和金融分析
1979年索羅斯在紐約建立了他的第一個基金會,開放社會基金
1994年,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對墨西哥比索發起攻擊
1997年下半年,東南亞發生金融危機
1998年8月 聯手多家巨型國際金融機構沖擊香港匯市、股市和期市,以慘敗告終 現在仍然活得很好。
E. 1998年金融風暴索羅斯是如何獲利的
90年中期,泰國經濟發展緩慢了,美國經濟發展穩定,兩種貨幣還保持相對固定版的比價,泰銖的價值權明顯被高估了,索羅斯正是利用這個機會,在泰銖沒有貶值之前通過各種渠道借了大量泰銖,借來後兌換成美元(以1美元=24泰銖價格)。
當借到一定數量後,通過他在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和泰國與美國的實際經濟狀況,發表演說或其他媒體進行宣傳,引起擁有泰銖的人們在市場上拋售泰銖。
當時泰國政府利用外匯儲備在市場上購買泰銖(大概250億美元),用光了儲備還不能維持泰銖穩定,泰國放棄了努力,泰銖貶值。
(5)索羅斯套走倫敦股市多少錢擴展閱讀
爆發原因
1、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
2、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
3、喬治·索羅斯的個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資本主義集團的因素;
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亞洲經濟的動搖難免會出現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狀況。
以泰國為例,泰銖在國際市場上是否要買賣不由政府來主宰,而泰國本身並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量,面對金融家的炒作,該國經濟不堪一擊。而經濟決定政治,所以,泰國政局也就動盪了。
F. 索羅斯是如何在1992年狙擊英鎊的過程中獲利的呢請講得詳細點,謝謝~~
1990年索羅斯觀察到英國採取了加入新的西歐貨幣體系——即匯兌機制——的決定性的一步。他認為英國此舉是一個失誤。英國的經濟本來不強大,加入匯兌機制,將使英國幾乎同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統一的新德國——聯系在一起。
這種聯系,有利有弊,而英國將完全依賴德國。作為這個區域中的經濟最強國,德國將有權決定何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索羅斯認為,此舉最終將證明對英國來說是致命的。
因為英國可能想要在其貨幣政策上向前邁進一步,而它又沒有這種能力。於是,將不得不使其政策同佔主導地位的德國的貨幣政策相聯系。
正如索羅斯所預言的那樣,1992年西歐遭受了金融危機。包括大英帝國在內的許多經濟體系出現滑坡。英國企圖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國人因為其國內原因不願意降低利率:他們深深懼怕通貨膨脹會再次出現在德國。20年代的恐懼,他們至今記憶猶新,正是那場通貨膨脹導致德國的經濟走向崩潰。
如果德國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會降低。這樣做會使它們陷入削弱其貨幣的危險境地之中。而且貨幣一旦削弱。只會使袖手旁觀的國家漁翁得利。
所以,英國正陷入窘境。
它的經濟情況很槽糕,英鎊面臨日益升值的壓力。英國力圖改善其經濟情況,但這樣做的話,它就必須讓英鎊貶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據匯兌機制的條款,英國被迫保持1英鎊兌換2.95德國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過後,英國政府堅持要在這次風暴中求得生存——將不貶值英鎊,不脫離匯兌機制。反正,他們會混過去的。
喬治•索羅斯認為這實屬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況。他知道英國經濟已處於何種可怕的境地。他們不可能繼續保持匯兌機制。他們不得不棄船而逃。
9月中旬,危機開始了。
謠言四起,說義大利人要讓里拉貶值。於是紐約的經紀人蜂擁著拋售手中的里拉。9月13日,星期六,義大利里拉貶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匯兌機制條款所規定的限度內。
認為歐洲中央銀行將承諾使其貨幣保持在匯兌機制限度的投資者,因為此舉賭注大賺了一筆。認為匯兌機制聯盟的國家會超出條款限度而不下賭注的,看起來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義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貶值,可能還會有第二次浪潮……可能這次該要開始拋售先令了。
一時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投資者和公司紛紛對西歐諸國政府決意讓匯兌機制決定兌換率,大失所望。現在,他們急於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種貨幣脫手,包括先令在內。隨著9月15日的過去,喬治•索羅斯關於英國會使英鎊脫離匯兌機制的信心在日漸增加。
斯但萊•德魯肯米勒認為時機已成熟,應該下賭注對付先令。他將想法說給索羅斯聽。索羅斯開了綠燈,甚至讓他賭下一筆比預想要大得多的賭注。
於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遵照索羅斯的囑咐,拋售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先令。
索羅斯看來非常自信,動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時,索羅斯住所的電話響了起來。那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打來的,告訴他一切順利。當索羅斯人睡之時,他已獲得9.58億美元的利潤。在這場匯兌機制危機中,索羅斯獲利的總值接近則億美元。
英國人稱9月15日一他們被迫將英鎊從匯兌機制抽出的那天——為「黑色的星期三」。
而索羅斯則稱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這個賭注,認為英國將會使英鎊貶值而賭入100億美元這一舉動,使得索羅斯聞名於世。
G. 索羅斯是怎麼搞垮股市的他的股票拋給誰啊
比如他有1億股票,不可能是在1天買入,拋售也不是在一天拋出的!
循序漸進逐漸的進行低吸高拋!
H. 索羅斯當時狙擊英鎊,使之貶值,然後同時他預期英國股市會上升,這是為什麼
貨幣貶值對股市的影響沒有一定的 拿當年的英鎊來說 由於歐洲一體化進入後期階段 歐洲各國都以穩定協調利率和匯率為目標 但是89年柏林牆倒塌 東西德合並後 西德開始大力發展東德經濟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使投資收益率大幅提高 當時的德國利率上升到10%以上 是相當高的利率
對於貨幣流動比較自由的其他歐共體國家 為防止貨幣外流造成的經濟不穩定以及資本流動損失 只能相應的提高利率 這和德意志聯邦銀行在歐洲央行體系中的霸主地位也有關系 對於當時已經進入經濟蕭條期的英國來說是雪上加霜 高利率使得英國股市更加低迷
索羅斯一行人攻擊之前 德意志銀行行長施萊辛格就發表講話說:"為了維持歐洲貨幣制度的穩定就不得不犧牲一些國家的匯率" 意思是放棄英國 所以當時英鎊貶值的同時英國也暫時退出了歐共體 也就不用緊盯德國銀行利率了 作為很多銀行利率指標的倫敦銀行同業拆借率(LIBOR)也降了下來 低利率促進了股市的復甦
所以升值貶值對股市的影響不是一定的 要具體分析
I. 索羅斯狙擊英鎊的1992年索羅斯成功狙擊英鎊
英鎊在200年來一直是世界的主要貨幣,原來採取金本位制,與黃金掛鉤時,英鎊在世界金融市場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年的股市大崩潰,才迫使英國政府放棄了金本位制而採取浮動制,英鎊在世界市場的地位不斷下降。
而作為保障市場穩定的重要機構——英格蘭銀行,是英國金融體制的強大支柱,具有極為豐富的市場經驗和強大的實力。從未有人膽敢對抗這一國家的金融體制,甚至想都未敢想過。索羅斯卻決定做一件前人所未做過的事,搖撼一下大不列顛這顆號稱堅挺的大樹,試一試它到底有多麼強大的力量。
隨著1989年11月柏林牆的轟然倒下,許多人認為一個新的統一的德國將會迅速崛起和繁榮。但索羅斯經過冷靜地分析,卻認為新德國由於重建原東德,必將經歷一段經濟拮據時期。德國將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經濟問題,而無暇幫助其他歐洲國家渡過經濟難關,這將對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及貨幣帶來深遠的影響。
在1990年,英國決定加入西歐國家創立的新貨幣體系——歐洲匯率體系(簡稱ERM)。索羅斯認為英國犯了一個決定性的錯誤。因為歐洲匯率體系將使西歐各國的貨幣不再釘住黃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釘住;每一種貨幣只允許在一定的匯率范圍內浮動,一旦超出了規定的匯率浮動范圍,各成員國的中央銀行就有責任通過買賣本國貨幣進行市場干預,使該國貨幣匯率穩定到規定的范圍之內;在規定的匯率浮動范圍內,成員國的貨幣可以相對於其他成員國的貨幣進行浮動。而以德國馬克為核心,早在英國加入歐洲匯率體系之前,英鎊與德國馬克的匯率已穩定在1英鎊兌換2.95馬克的匯率水平。但英國當時經濟衰退,以維持如此高的匯率作為條件加入歐洲匯率體系,對英國來說,其代價是極其昂貴的。一方面,將導致英國對德國的依賴,不能為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而大膽行事,如何時提高或降低利率、為保護本國經濟利益而促使本國貨幣貶值;另一方面,英國中央銀行是否有足夠的能力維持其高匯率也值得懷疑。
特別是在1992年2月7日,歐盟12個成員國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這一條約使一些歐洲貨幣如英鎊、義大利里拉等顯然被高估了,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將面臨巨大的降息或貶值壓力,它們能和經濟實力雄厚的德國在有關經濟政策方面保持協調一致嗎?一旦這些國家市場發生動盪,它們無力抵禦時,作為核心國的德國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幫助這些國家嗎?
索羅斯早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之時已預見到歐洲匯率體系將會由於各國的經濟實力以及各自的國家利益而很難保持協調一致。一旦構成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鏈條」出現松動,像他這樣的投機者便會乘虛而入,對這些松動的「鏈條」發起進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隨者也會聞風而動,使匯率更加搖擺不定,最終,對追風機制的依靠比市場接納它們的容量大得多,直到整個體制被摧毀。
果然,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簽訂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一些歐洲國家便很難協調各自的經濟政策。當英國經濟長期不景氣,正陷於重重困難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維持高利率的政策,要想刺激本國經濟發展,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降低利率。但假如德國的利率不下調,英國單方面下調利率,將會削弱英鎊,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此時此刻,索羅斯及其他一些投機者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卻在不斷擴大頭寸的規模,為狙擊英鎊作準備。
隨著時間的推移,英國政府維持高利率的經濟政策受到越來越大的壓力,它請求德國聯邦銀行降低利率,但德國聯邦銀行卻擔心降息會導致國內的通貨膨脹並有可能引發經濟崩潰,拒絕了英國降息的請求。
英國經濟日益衰退,英國政府需要貶值英鎊,刺激出口,但英國政府卻受到歐洲匯率體系的限制,必須勉力維持英鎊對馬克的匯價。英國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許多金融專家的質疑,國內的商界領袖也強烈要求降低利率。在1992年夏季,英國的首相梅傑和財政大臣雖然在各種公開場合一再重申堅持現有政策不變,英國有能力將英鎊留在歐洲匯率體系內,但索羅斯卻深信英國不能保住它在歐洲匯率體系中的地位,英國政府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在不斷地下跌,從2.95跌至2.85,又從2.85跌至2.7964。英國政府為了防止投機者使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低於歐洲匯率體系中所規定的下限2.7780,已下令英格蘭銀行購入33億英鎊來干預市場。但政府的干預並未產生好的預期,這使得索羅斯更加堅信自己以前的判斷,他決定在危機凸現時出擊。
1992年9月,投機者開始進攻歐洲匯率體系中那些疲軟的貨幣,其中包括英鎊、義大利里拉等。索羅斯及一些長期進行套匯經營的共同基金和跨國公司在市場上拋售疲軟的歐洲貨幣,使得這些國家的中央銀行不得不拆巨資來支持各自的貨幣價值。
英國政府計劃從國際銀行組織借入資金用來阻止英鎊繼續貶值,但這猶如杯水車薪。僅索羅斯一人在這場與英國政府的較量中就動用了100億美元。索羅斯在這場豪賭中拋售了70億美元的英鎊,購入60億美元堅挺的貨幣——馬克,同時,索羅斯考慮到一個國家貨幣的貶值(升值)通常會導致該國股市的上漲(下跌),又購入價值5億美元的英國股票,並賣出德國股票。如果只是索羅斯一個人與英國較量,英國政府也許還有一絲希望,但世界許多投機者的參與使這較量的雙方力量懸殊,註定了英國政府的失敗。
索羅斯是這場「賭局」最大的賭徒。下完賭注,索羅斯開始等待。1992年9月中旬,危機終於爆發。市場上到處流傳著義大利里拉即將貶值的謠言,里拉的拋盤大量湧出。9月13日,義大利里拉貶值7%,雖然仍在歐洲匯率體系限定的浮動范圍內,但情況看起來卻很悲觀。這使索羅斯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歐洲匯率體系的一些成員國最終將不會允許歐洲匯率體系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價值,這些國家將退出歐洲匯率體系。
1992年9月15日,索羅斯決定大量放空英鎊。英鎊對馬克的比價一路下跌至2.80,雖有消息說英格蘭銀行購入30億英鎊,但仍未能擋住英鎊的跌勢。到傍晚收市時,英鎊對馬克的比價差不多已跌至歐洲匯率體系規定的下限。英鎊已處於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邊緣。
英國財政大臣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應付這場危機。首先,他再一次請求德國降低利率,但德國再一次拒絕了;無奈,他請求首相將本國利率上調2%一12%,希望通過高利率來吸引貨幣的迴流。一天之中,英格蘭銀行兩次提高利率,利率已高達15%,但仍收效甚微,英鎊的匯率還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在這場捍衛英鎊的行動中,英國政府動用了價值26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最終還是遭受慘敗,被迫退出歐洲匯率體系。英國人把1992年9月15日——退出歐洲匯率體系的日子稱做黑色星期三。
索羅斯卻是這場襲擊英鎊行動中最大的贏家,曾被雜志稱為打垮了英格蘭銀行的人。索羅斯從英鎊空頭交易中獲利已接近10億美元,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他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