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美元匯率宏觀經濟分析

美元匯率宏觀經濟分析

發布時間:2021-03-28 06:12:10

❶ 曼昆宏觀經濟學分冊中,影響美元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和同盟國統治地位不穩定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趨勢及原因

由於美元指數走強,非美貨幣普遍表現低迷,人民幣持續貶值是大概率事件

❸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動原因分析

我們首先來看一看匯率的基礎知識。關於匯率的決定,是大國之間政治經濟的博弈,貿易摩擦、貿易戰、就業組織、失業率等眾多復雜因素摻雜其中。在學術界則把購買力平價當做一種理論,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理論。

它怎麼來決定一國與一國之間匯率的比價呢?就是通過看在各國購買同樣的消費品,尤其是大家經常所需要的消費品的價格的比率,來決定匯率的比率。比方說,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在中國可能是賣1美元,而在美國可能是賣3美元,它就認為兩國的比價大概可能是1∶3。

通過這樣一種簡單的方式來進行匯率的決定機制,這是學術界的觀點,所以,當年英國的《經濟學家》雜志曾經就以麥當勞漢堡在中國和美國的價格比率做出一個建議,說中國兌美元的匯率是被低估了56%。

實際上,在各國政府的匯率決定當中,不會採取這樣一種決定的方法,所以,我們把它當做一種非常有趣的匯率決定的方法來與讀者分享。匯率是由大國之間,在經濟、政治、就業、貿易戰等等各種綜合因素的考量之後決定的。

這次人民幣升值,為什麼中國壓力非常之大?是因為以下幾點因素導致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一是美元的持續貶值;其二是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其三是國際熱錢的投機。這三大因素綜合發力,形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美元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持續貶值,對16個主要國家的貨幣都是貶值,那在過去的四五年裡面,美元實際上已經貶值超過了40%。

美元為什麼會陷入一個貶值的通道呢?

首先,美元貶值的大背景是美國的貿易和財政的雙赤字。美國民眾處於多年過度消費狀態,都是借款消費。中國現在人均才2000多美元產值,我們是一個低收入國家,其實相比美國,我們大家都是富人,因為我們在銀行都有存款,而美國人是沒有存款的,美國人都是借款消費,所以呢,有人提出來,美國是全世界最「負有」的國家,因為美國人均負債15萬美元,這就是美國過度消費的結果。

其次,此次美元貶值的核心導火索又是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所以,請大家注意,這個房地產價格的泡沫對於各國的經濟,對於匯率都有極大的影響。

美元危機,是在房地產泡沫破裂的大背景之下,導致了次級貸款出現了重大問題,次級貸款又被幾何級地放大到了「次級債」,次級債的債務危機,也是大家現在通常所講的「次債風波」。「次債風波」導致美國陷入了相當嚴重的經濟衰退。

此次中國經濟受到美國經濟這么大的影響,實際上表明了中國經濟正在加速融入全球化,中國經濟正在成為全球化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美國感冒了,中國就得打個噴嚏,這是非常形象的一個表達。

正如我們天天喜歡講的,中國正在對全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東方睡獅正在崛起,不可否認,這完全成立。但是,與此同時,我們更要清醒地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中國也不得不受到來自於世界經濟的重大影響。我們已經無法再回到過去「閉關鎖國」的時代,無法回到我們內生循環的時代,我們是在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時代下,中國在影響著世界,而世界也在影響著中國。

美元持續貶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之大難以估量。我們就來回顧導致美元貶值的罪魁禍首之一的「次級債務風波」。

現在的經濟學家普遍都認為,美國正在陷入歷史上非常大的一次經濟衰退,甚至有人認為,它是僅次於1929年那次最著名的經濟大崩潰以後的經濟衰退。無論是長盛不衰的股神巴菲特,還是新任的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甚至是過去被奉為神明,今天很多人認為是他製造了美國泡沫的前任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都認為美國已經陷入一個經濟衰退的通道。那美國這次經濟衰退的背景又是怎樣的呢?

大家如果還有印象的話,可以回想在2000年,就是美國科技泡沫的破裂,互聯網公司股票大幅度跳水,美國納斯達克股市從5000多點下降到2000多點,到今天也沒有恢復過來。當時也有人認為,美國將陷入一次衰退。美聯儲是通過「吹大泡,抵抗小泡」這樣的做法來避免美國經濟衰退。科技股的股市泡沫破裂了,它就想到了房地產,所以,通過大幅度地降低利率推動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促使美國當時很快就走出了科技股泡沫破裂的衰退。當時,美國經濟復甦的速度超過了各界普遍的分析與認識。房地產的貸款政策非常寬松,為了促進美國的經濟增長,基本上不用還錢不用交錢就能貸款住上房子。這種做法聽起來令人震驚。

所謂次級貸款的危機,就是因為美國放寬了貸款政策。過去,貸款只能夠提供給那些優質貸款人,也就是信用等級分在660分以上的、有充分的收入證明的這樣一群人,發放優質貸款,使他們享受低利率政策。房地產價格不斷在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美國的銀行鋌而走險,把房地產貸款發放到那些沒有償還能力的人手上。這些人過去是無法想像竟然可以申請到房地產貸款。這些人群的信用等級分相對比較低,在620分以下,甚至沒有收入證明,這樣的房屋貸款就被稱之為「次級貸款」。它是相對於優質貸款而言的。

那這些無償還能力的貸款人為什麼敢貸款?因為銀行給他要求的還款政策是「前松後緊」,前幾年你幾乎不用還錢,還得很少,但是,到後面突然就漲上去了。要還的錢突然漲上去也不可怕,因為銀行會把你的房地產價格上漲部分進行轉按揭再貸款,這樣,相當於你還是不用自己還錢。這些貸款戶就發現,有房子住為什麼不住呢。反正房地產價格在不斷上漲,還不用還錢。於是,大家都很高興地進行了次級貸款的申請與次級貸款的發放。

這裡面,整個游戲規則的假設前提就是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上漲。在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到今天,也會出現這樣盲目的樂觀,非常值得中國各級政府官員和廣大民眾警醒。

僅此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次級貸款,以美國的家底,絕對不會讓美國蒙上經濟衰退的陰影,問題是次級貸款被證券化以後,就成幾何級地放大了風險。投資銀行發現,次級貸款這個生意模型不錯,房價不斷上漲,要賺更多的利潤,就要把次級貸款證券化,也就是發行了次級債券。把它反復地分割,反復地打包,然後推廣到資本市場上,讓更多人進行交易和購買,這就是美國資產證券化的重要體現,也是美國金融衍生產品的重要體現。

在美國,凡是一個業務有未來現金流,就具備被資產證券化的可能。比如說,在美國,甚至有一種「死亡債券」,就是可以把你死亡後的保險金提前拿出來用,按照20%~40%的比例提前拿出來用,這個保險金是你死了以後留給繼承人的,那何不拿出來自己先花了?美國人的這種心態,跟我們中國人不太一樣。連保險都可以被證券化、被債券化,可想而知美國的金融衍生交易是多麼發達。

這樣一個次級貸款推出的次級債券被推到市場以後,怎麼讓大家蜂擁而至來購買呢?因為,畢竟它的貸款風險還是非常之大,因為,這些都是那些沒有收入證明的人去申請的房地產貸款。美國的銀行都非常聰明,也非常有盈利的沖動,所以,他們做通了美國三大評級機構的工作,通過標普和穆迪等知名評級機構,給這個債券評級到3A級。

各位讀者朋友要注意,這些債券評級機構不是國立的,不是官辦的,而是民營公司。所以,這些民營公司在把次級債券評高到3A級的過程當中是有盈利沖動的。它可以獲得評估費,甚至可以在交易當中獲得一筆分成費。3A級的債券當然會受到投資者廣泛的追捧。這時,保險公司一看,哎,這生意也不錯,那我來給你提供保險吧。於是,參與者都越來越覺得心裡踏實了。不斷上漲的房價就使得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所有參與者都獲利了,就必然推動了整個次級債券的不斷發展。琳琅滿目,紛繁復雜,五花八門,從幾千億次級貸款擴展到了幾十萬億的次級債券、保險等等。這就使得美國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金融風險旋渦之中。

這種「天方夜譚」的故事,幾乎是一個後現代版「皇帝的新衣」的故事。那麼,誰來扮演那個小孩,戳穿這個「謊言」呢?

天底下的金融故事基本上都是一樣的,它發端於房地產價格的上漲,這個泡沫破裂必然源自於房地產價格的下跌。隨著美國房地產價格的下跌,購房者就開始違約不還錢了,因為他們本身就沒有償還能力。購房者一旦違約不還錢,銀行就只能把這個房地產進行拍賣。隨著拍賣的增多,房地產價格不斷地下跌,連環的下跌、持續的下跌,進一步引起更多的人還不了貸款,更多的房地產被拍賣。這種時候,整個房地產價格陷入一個下跌的通道。

此時,三大評級機構又跳出來了,說不能給3A級了,次級債券有風險。它這一評可好,債券價格也下跌了。相應的,所有的金融機構這時候都虧損慘重,從商業銀行、投資銀行、養老基金、社保基金、政府基金、保險基金,你能夠想到的幾乎所有美國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嚴重虧損。在過去的一兩年裡面,各大金融機構的高管被迫紛紛辭職,從高盛銀行的董事長,到美林證券董事長,再到貝爾斯登投資銀行的董事長,紛紛辭職下課。這些人原本掌控的是什麼呢?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美國最大的證券公司和美國老牌的投資銀行。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嚴重虧損,就導致了美國金融當中的流動性嚴重不足。

〖=QLTS〗〖=5〗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過去四五年美國的房地產泡沫,讓很多人賺著錢了,今天,房地產價格下跌之後,這些人就被套牢了。這種情形警醒我們:大家以後在自己投資的過程當中,如果遇到了所謂的大牛市、大發展的時候,要有警戒的意識。無數的案例、無數的事實告訴我們,出來混,欠下的早晚都是要還的。〖=B〗美國次級債券的危機,重創了美國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的房地產系統,使得美元加速貶值。美元加速貶值,轉化成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匯率其實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決定機制,匯率是貨幣的核心,貨幣是金融的核心,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在美元、歐元、石油、黃金這些國際重要的金融要素裡面,都是大國博弈的結果,都是各個國家之間主流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是各個階層利益最大化博弈的結果。凡是既得利益者,都想辦法把這些規則和原理去固化,中國作為一個後發的發展中國家,就是和這些既得利益者進行連續博弈的一個過程。

匯率是國與國之間經濟博弈的結果,也是政治博弈的結果,也是就業、貿易摩擦等諸多因素參與博弈過程的結果。人民幣自2005年以來進入持續升值軌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美國經濟結構調整、貿易結構失調和失業率趨高壓力的影響。急劇放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由於產業結構調整造成的結構性失業率的上升使得美國的政黨、政府不得不通過對中國施加壓力的方法來上演對美國選民的政治宣傳秀。

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改變不了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現狀,卻是大國之間博弈的一個力量。同時,中國的博弈力量也在增長,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2008年6月參加「中美年度戰略經濟會議」時就明確提出對美元持續政策性貶值的批評,而由於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特別是大型跨國公司全球產業布局的完成,人民幣匯率單邊上升所帶來的利益和損失常常是沖抵的,很難有哪個國家是絕對的受益者或者淪為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QLTS〗〖=4〗在這種情況之下,無論是地方政府、產業協會,還是企業,都無法左右或干預、影響宏觀經濟。我們只能做到,首先充分去理解,然後積極去應對,這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和心態。抱怨是沒有意義的,漠然置之不理更是大錯特錯。〖=B〗我們要極為清醒地看到金融大地震有可能產生的損失,對一個國家、產業、企業和民眾的影響可能會遠大於自然大地震。

日本在1985年以後處理日元兌美元匯率政策就出現了重大失誤。當時,日本經濟歷經戰後40年重建已然成為龐然大物,從規模上看僅次於美國,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60%,在特定產業和製造技術領域甚至超越美國水平。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政府採用了出口導向型戰略,因此,經濟的發展就導致日本製造產品像潮水一樣湧向全世界,特別是湧向美國,引發美國對日本出現持續而巨大的一般性貿易逆差,招來美國勞工組織和產業保護勢力的強烈抗議。

這種抗議很快轉換成一種政治力量,向日本政府施加巨大的壓力。1985年,美國在紐約市中心的廣場飯店召開西方七國會議,強烈要求這些發達國家經濟盟友改變當前經濟政策,通過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升值來減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幫助美國緩解因為巨大貿易逆差而導致的經濟和政治不穩定,同時,加大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圖通過資本項下的資金節余來彌補一般性貿易導致的逆差。

在西方發達國家中,日本是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來源,因此也是在本次會談中受到壓力最大的國家。日本被迫快速進入升值軌道。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250∶1一路飆升到了120∶1,稍經反復之後又繼續摸高,最高達到了79∶1。在這樣快速升值的過程中,日本國內資產價格出現大幅度攀升,以日本地產價格為例,最高的時候,日本皇室擁有的一座皇宮所佔土地的估價幾乎可以買下美國整個加利福尼亞州。日本國民一夜之間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群體,他們瘋狂地購物、購買藝術品、購買全球市場的股票、購買建築物,大批大批地周遊歐美國家,所到之處給人留下的印象是:日本人真富裕。

這種經濟上的樂觀主義情緒甚至迅速蔓延到政治上。20世紀80年代,日本有一本轟動國際社會的名著就叫《日本可以說不》。這本書中所流露出來的經濟獨立引發的政治雄心令全世界為之側目,甚至有媒體驚呼,即將到來的21世紀將是日本世紀。

在《廣場協定》簽訂後的五年裡,日本在當時超低利率政策之下,資產的價格大幅度抬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了四倍,股票的價格上升了四倍。但是,好景不長,國際投資資本早就看好日元升值帶來的巨大商業利益,因此先是一致看高日本兌美元匯率,其後又通過「遠程核打擊」做空遠期外匯指數拋出日元,導致日元兌美元匯率出現巨幅波動,隨後出現了資產泡沫的緊縮,這個大泡泡被吹破。國際游資撤出日本,股市跌幅高達70%,房地產跌幅達60%,如此整體性、全局性暴跌,勢必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其毀滅性與嚴重後果無異於一場金融大地震。

日本經濟迅速進入不景氣時代,企業被迫大量裁員,銀行被迫縮緊銀根。曾經被作為日本經濟奇跡謎底的「銀企聯盟合作模式」遭受到了沉重打擊。一批金融機構破產,國內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由於匯率的不穩定甚至影響到了國際出口市場信心。以出口為導向的出口經濟政策不得不進行轉型。日本此次金融戰敗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會小於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損失。直至今天,這段「失去的十年」對東亞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影響依然深刻。

從日本經濟的戰敗中,中國學會減少通過政府去人為設計大型財團,避免銀行與企業之間無風險控制的合作,強調保持匯率的穩定性和對外匯的嚴格管制。同時,日本金融危機所引發的產業外移也促成了東亞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繁榮時代的到來。

無獨有偶,在10年前,東南亞的金融危機也對東南亞的長期發展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我們知道,在這之前,亞洲經濟奇跡被全世界所矚目,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但是,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場大地震一樣終止了所謂的亞洲奇跡,在整個過程當中,亞洲損失真金白銀至少在數千億美元。

相比金融危機後的日本與東南亞企業,今天的中國企業賺錢無疑要容易得多,這就是一個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個產業和企業的影響。當宏觀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其實誰都能掙錢,無非是多與少。水平差的人也能掙錢,大家相差不大。當宏觀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卻連聰明人都很難掙到錢,好的企業掙錢都相當不容易。

我們對這樣的金融大地震要有深刻的認識,東南亞金融危機是在貨幣貶值的過程當中,出現了巨大的金融大地震。日本是升值後動盪,而東南亞國家是劇烈貶值,但是,同樣的結果都是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房地產泡沫破裂,銀行系統出現大量的呆壞賬,銀行被迫關門,企業被迫關閉破產。

在這裡面,我們看到,房地產、股票這些資產的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最重要的就是提醒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我們的金融知識必須補充與提升,否則將蒙受嚴重的損失。與日本和東南亞相比,各位讀者朋友的金融知識還相差甚遠。當金融大地震來臨的時候,他們都出現了應對上的錯誤,都沒有進行積極的預防,那更何況我們呢?所以,金融大地震,對產業、對企業、對一個國家的整體經濟、對民眾產生的影響,將遠大於自然大地震,我們必須要提前做好充分的應對和積極的預防准備。

美國經濟的秘密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考慮到兩種交易對本國貨幣流動性的重大影響,一種是貿易往來所產生的結余;另一種是資本型交易所產生的結余。進出口貿易中間,出口所產生的收入大於進口的各項支出,就稱之為順差;反之,則稱之為逆差。在資本項下的交易,如果流入的資本大於本國流出的資本,這稱之為資本上的順差;反之,則稱之為在資本上的逆差。
任何一個經濟體必須在這兩者之間尋求一種資金流動的平衡,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一般性貿易方面產生了大量逆差,你就必須在資本性項目下產生足夠的順差,以此平衡整個資金流動。如果不能夠產生足夠的平衡,比如說,一個國家在一般性貿易以及資本性的項目之下都持續地出現逆差,就會導致這個國家在經濟層面上出現收支不平衡,這種收支不平衡達到一定規模後,就會誘發這個國家的金融風險。通過金融風險的擴散,影響到這個國家的一般性貿易和產業結構,影響到該國的生產要素成本和企業經營的宏觀環境,進而深刻地影響到該國企業的競爭力,導致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衰退。

因此,任何國家,不管它是什麼樣的性質,都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平衡。眾所周知,美國在一般貿易上的逆差非常大,以中美貿易為例,2007年度,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美國大量的一般性對外貿易逆差,必須通過資本項目下的收支結余來進行平衡。因此,美國經濟的一個很大特點就在於,它必須通過金融的手段來控制產業,同時,也必須通過金融手段來實現自身的收支平衡。

所謂金融的手段,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美國必須持續地在經濟生活中間,要麼通過自身的信用實現持續的負債,要麼通過自身資本市場足夠高的回報率來吸引投資和投機的外來資本。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因此,美國保持龐大的國債來維持一般性貿易失衡下的經濟運轉。但又不能僅僅依靠龐大的國債,它必須發育出來足夠多的、足夠想像空間的龐大資本市場,而這個資本市場必須源源不斷地給投資人帶來更大的回報、更高的預期和更有效的金融產品,以便不斷地吸引世界各國的外匯儲備以及發達國家的既有資本源源不斷地湧入美國,進入到美國的資本市場,以此來實現資本項下的節余,對沖一般型貿易的逆差,形成國際收支平衡。

〖=QLTS〗〖=4〗就美國經濟的特點來講,實質上它是一種金融經濟。金融經濟就必須強化它的信用和它的回報率。因此,美國必須不斷地製造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回報率,並依託這個高水平的回報率來吸引海外資本,以實現美國經濟的平衡。〖=B〗按照經濟學的一般邏輯,回報率從哪裡來呢?回報率是從生產要素的使用效率中來,回報率是通過不斷增加對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等類似的要素的投入來獲取。如果美國不能保持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或者說美國不能保持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要素投入效率,則美國經濟無法保持對外部資本的強大誘惑力,也就無法保持自身經濟的正常循環。因此,美國必須在生產要素的投放和生產要素投入效率方面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以解決吸引資金的問題。

這種吸引效能如果通過傳統產業來實現,那將非常之困難。因為傳統產業的局限,現代技術的傳播,現代人力資源開發的速度,後發展中國家有很強大的後發優勢,通過快速的模仿,通過密集的人力資源使用,通過資金與資本的密集型投入,很快地形成一種後發的追趕優勢,因此,單純靠傳統產業上的生產效率提升,美國很難獲得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長率,也很難吸引世界資本流向美國。

美國的做法就是通過不斷地開展所謂的金融創新,推出所謂創新的金融衍生產品,從而不斷地提出更加具有誘惑力的回報水平,以便吸引來自全球范圍內的龐大資金。

❹ 宏觀經濟學的一道題,美元匯率增加,國內投資者是否應該增加對美國的投資

首先理解MPC指的是邊際消費傾向,I指的是投資。1/(1-0.6)X100=250萬這是一個公式。

❺ 匯率變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摘要: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和擴大導致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因此也對我國的宏觀經濟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科學的分析人民幣匯率對我國宏觀經濟調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宏觀經濟;影響;政策

匯率是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政策,其也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期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需要利用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來有效的進行干預與引導,以保障我國市場經濟的穩定增長,同時有效的監管與調控也可以實現勞動就業、抑制通貨膨脹、拉動內需、穩定人民幣價值、維護國際間的收支平衡。貨幣政策的穩定與增長對宏觀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人民幣匯率在外匯市場的波動會抑制宏觀經濟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我們要對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因素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論證,以促進我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本文從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出發,論述了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並詳細的分析了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原則

(一)主動性。人民幣匯率關繫到我國的經濟政策、金融政策、宏觀經濟發展,因此在人民幣匯率調整過程中,要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和經濟環境來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要把握匯率調整的方式、內容、周期,同時匯率調整也要積極主動,在宏觀經濟調控的各周期都要主動採取調控措施,以減少宏觀經濟的波動。(二)可控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會引發宏觀經濟指數的各項變化,在宏觀經濟管理上要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有效的控制,在保證經濟穩步發展的同時,推進市場經濟發展的進一步改革,同時對人民幣匯率加強控制避免金融市場出現較大的波動。(三)漸進性。人民幣匯率調整是一項周期性的工作,在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調整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宏觀經濟的長遠發展。從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態勢來看,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應回歸市場的基本需求,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加強浮動匯率的階段性管理,逐步的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和靈活性。

二、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率調整對宏觀經濟的有利影響。1.人民幣匯率有利於降低成本。現階段,我國經濟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原材料的購買量和消耗量巨大,而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能夠極大的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同時也能夠減少進口環節的支付費用。我國進口行業主要包括:天然氣、造紙業、化工業、鋼鐵、航空、電子設備等,在人民幣升值時購買這些材料會大大的減少成本支出,同時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例如:我國國內的天然氣用量越來越多,我國政府和我國石油企業開始向土庫曼進口天然氣,2017年土庫曼對我國天然氣日出口量增加了1/3左右,2017年12月27日對我國的輸氣量達1億立方米,比前一時期增加了約3000萬立方米。2.人民幣匯率上升有利於技術引進。發達國家掌握著較為先進的技術,如:計算機技術、污水處理技術、節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生物醫學技術等,這些技術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助推作用,我國要通過技術引進來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先進技術,這也能夠幫助我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和產業結構升級,因此需要提升人民幣的匯率,通過匯率的調整來提升我國貨幣的價值,以此來收購國外附加值高的企業和引進高新技術。3.人民幣匯率有助產業結構升級。我國的製造業和輕工業已被世界所認同,同時我國出口的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和資源集中型的低附加值產品,由於成本支出少、技術含量低、人工成本便宜,在走向國際市場時主要以價格為優勢取勝,但這種經濟模式只是暫時的,雖然通過競爭的企業也得到了一定的利潤,但資源的過渡消耗、人工成本的增長、產品更新周期限制、技術創新的遲緩等因素也給相關產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因此需要通過人民幣升值來促進產業升級,只有產業升級才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夠為我國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二)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的不利影響。1.出口壓力增大。現階段,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是投資、消費、出口,在這三個主要力量中出口的力量占經濟增長指數的大部分,並且出口行業的發展也要與時俱進,中東歐鐵路的通車與「一帶一路」的發展極大的促進出口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會使我國的出口產品價格上漲,這會制約我國的出口量,同時也會使出口低價格產品的企業倒閉,因此人民幣匯率的上漲會給我國出口行業帶來壓力。2.影響外商投資。我國屬於發展中國家,在吸引外資上擁有較大的優勢,並且投資環境良好,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相對便宜,因此吸引了大量外商來華投資,並且這個系數還在不斷的增長,如果人民幣匯率提升,會造成外商在華建廠、設備購置、人工勞動成本、稅收成本、運輸成本等費用的增加,這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會提高失業率。

三、人民幣匯率對宏觀經濟影響的主要對策

(一)減少誤區。人民幣匯率會對宏觀經濟產生影響,但調整人民幣匯率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要減少人民幣匯率調整的誤區,不能把人民幣匯率與國家形象、金融體制、宏觀經濟政策相提並論,不能一味要求人民幣升值,要從宏觀經濟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和調整,確保經濟發展與國家實力的增強,過分強調人民幣匯率對經濟發展無益。(二)強化意願結匯制。我國要強化企業的意願結匯制,主要是通過國家允許來出售收入的出口外匯,出口企業在經營中除了專項外匯可保留外,其他外匯主要出售給國家指定的外匯銀行,這種模式下會造成市場匯率的扭曲,因此企業出口意願結匯是人民幣匯率發展的重要問題,所以應改革匯制。同時,意願結匯也有極大的好處,筆者認為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意願結匯有助於企業的經營管理,出口企業可通過保留外匯來降低匯率的風險;其次,意願結匯可以促進中央銀行的貨幣獨立性,傳統情況下匯率會產生波動,這時中央銀行對匯率市場進行干預與引導,這會使中央銀行對匯率的控制較為被動,強化意願結匯有助於提高中央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外匯市場的擴張。我國應加強對外匯市場的擴張,並且要提高外匯市場的容量,這有助於我國國有銀行機構的進場交易,同時能夠使市場的參與主體增多,范圍逐步擴大,有助於金融體系的完善。另外,市場機制是匯率定價的主導,我國應減少中央銀行核定外匯的結算余額,幫助外匯市場進行擴張以提高匯率的市場化管理。(四)改進匯率。匯率的改進主要是指浮動匯率,因浮動匯率是以市場供需關系為導向,形成過程也是復雜多變的,包括:經營主體對外匯的供求關系和銀行交易價格的市場化,如果市場匯率偏離了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和中央銀行對匯率的預期值,這時中央銀行會進行有效的干預。這種情況下,中央銀行會成為市場價格的決定者和主導者,而經濟價格主體則成了被動的接受者,這類方式和做法不利於經濟市場的良性化發展,因此有必要參照國際通行的做法進行改革。

參考文獻:

[1]莫瑞斯•奧伯斯特弗爾德,肯尼斯•若戈夫.高級國際金融學教程[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2.

[2]李子奈,葉阿忠.高等計量經濟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3]馮濤,張蕾.宏觀經濟波動與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影響因素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06(06).

作者:王連鳳 單位:鞍鋼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住房資金管理部

❻ 當前美國的宏觀經濟數據以及對美元匯率的走勢

當前美國宏觀經濟重要宏觀數據提示 美國產業部門繼續下滑趨勢。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三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份耐用品訂單數下滑,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月份耐用品訂單下降1.7%,至2,106.5億美元。1月份耐用品訂單經修正後為下降4.7%。芝加哥聯儲公布的全國活動指數顯示(圖1),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2月份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全國活動指數的三個月移動平均值為-0.87,1月份和去年12月份數據被分別向下修正至-0.73和-0.78。一般認為,三個月移動平均值降至-0.70以下表明經濟可能已陷入衰退。但是,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3月製造業指數回升至6(圖2)。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Reserve Bank of Richmond)上周二發布報告稱,轄區內3月份經濟活動在5個月來首次出現擴張,3月份製造業指數從2月份的-5升至6。以上三個和製造業有關的指標中,耐用品訂單和GDP的關聯度最強,對市場的影響也更大。芝加哥和里士滿聯儲公布的指標指向不同,但從2001年那次經濟衰退(圖中陰影部分)的情況看,前者的預測力可能更強些。 消費者信心處於較低水平。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The Conference Board)公布,3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降至64.5,為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初步數據為75,1月份該指數為87.3。路透(Reuters)和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上周五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終值降至69.5,2月份為70.8。3月份該指數初步數據為70.5,創1992年以來最低水平。 就業市場情況不樂觀。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Conference Board)上周四公布,美國2月份招工廣告指數降至21,1月份該指數經向上修正後為22。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每月對全美51家主要報紙的招工廣告數量進行追蹤,視其為反映就業市場需求狀況的指標之一。該聯合會的調查表明,更多地區正面臨經濟不景氣,過去三個月中企業利潤增長幅度不大,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沒有增加。另外,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上周四公布,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截至3月22日當周的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減少9,000人,至36.6萬人。近幾個月來美國就業市場顯著疲軟,1月份非農就業人數減少22,000人,為4年多來首次出現下降,而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降幅更是達到63,000人。就業數據下滑對消費者支出以及整體經濟增長構成威脅。 2月份個人收入增長,支出增長乏力。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五公布,2月份個人支出環比增長0.1%。1月份個人支出未作修正,仍為增長0.4%。經過季節性因素調整後,2月份個人收入較上月增長0.5%。1月份個人收入未作修正,仍為增長0.3%。盡管美國2月份個人收入加速增長,但個人支出增長仍有所放緩,表明在疲弱經濟環境中消費願意不強。 美國2月份成屋銷量七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全國地產經紀商協會(NAR)上周一公布,2月份成屋銷量摺合成年率為503萬套,較1月份未作修正的489萬套上升2.9%,七個月以來首次出現增長。但是,2月份預售屋銷量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美國商務部(Commerce Department)上周三公布,經季節因素調整後,2月份單戶型住宅銷量摺合成年率為59萬套,環比下降1.8%,同比下降29.8%,是1995年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❼ 曼昆的宏觀經濟學里為什麼美元貶值了,真實匯率下降

國際貨幣是美元,美聯儲的美元貶值,就是世界經濟的的泡沫

❽ 匯率波動對宏觀經濟的影響

一、匯率變動對一國經濟的影響
1.對國內經濟的影響
(1)影響物價的上漲或下降
匯率變動後,立即對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影響。首先是進口的消費品和原材料價格變動,進而以進口原料加工的商品或與進口商品相類似的國內商品價格也發生變動。
匯率變動後,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也發生變動。如本幣匯率下降,則外幣購買力提高,國外進口商就會增加對本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在出口商品供應數量不能相應增長的情況下,出口商品的國內價格必然上漲。在初級產品的出口貿易中,匯率變化對價格的影響特別明顯。
在資本主義周期的高漲階段,因國內外總需求的增加,進口增多,對外匯需求增加,外幣價格高漲,導致出口商品、進口商品在國內價格的提高,並在此基礎上推動了整個物價水平的高漲。
(2)一定情況下影響出口商品的生產部門
外幣升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更貴,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上升,削弱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而對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較為有利。
外幣貶值時,將使進口商品變得便宜,從而使以進口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的生產成本下降,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也增強,而同時以國內原材料為主的出口商品生產者則得不到由於匯率變動而帶來的好處。
非貿易項目由於受到匯率變動的影響而發生的資本流向的變化等,也將對出口商品生產部門的資金供求等方面發生相應的影響。
2.匯率變動對一國對外經濟的影響
(1)對一國資本流動的影響
從長期看,當本幣匯率下降時,本國資本為防止貨幣貶值的損失,常常逃往國外,特別是存在本國銀行的國際短期資本或其它投資,也會調往他國,以防損失。如本幣匯率上漲,則對資本移動的影響適與上述情況相反。也存在特殊情況,近幾年,在短期內也曾發生美元匯率下降時,外國資本反而急劇湧入美國進行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利用美元貶值的機會,取得較大的投資收益,這對緩解美元匯率的急劇下降有一定的好處,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決定的。
(2)對對外貿易的影響
本幣價值下降,具有擴大本國出口,抑制本國進口的作用,從而有可能扭轉貿易收支逆差。
(3)對旅遊部門的影響
其它條件不變,以本幣表現的外幣價格上漲,而國內物價水平未變,對國外旅遊者來說,本國商品和服務項目顯得便宜,可促進本國旅遊及有關貿易收入的增加。
3.匯率變動對一國黃金外匯儲備的影響
(1)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儲備貨幣升值,則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提高,反之則降低。
(2)本國貨幣匯率變動,通過資本轉移和進出口貿易額的增減,直接影響本國外匯儲備的增加或減少。
(3)匯率變動影響某些儲備貨幣的地位和作用。

❾ 宏觀經濟學匯率

歐元兌美元的匯率為0.3333

閱讀全文

與美元匯率宏觀經濟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香港股票開頭 瀏覽:906
怎樣無抵押貸款100萬 瀏覽:493
100日元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170
草根創業是拿不到天使投資的 瀏覽:659
乙二醇期貨庫存 瀏覽:91
南京醫葯股票怎麼樣 瀏覽:386
股票換手率高好不好 瀏覽:654
易方達5G概念基金有哪些 瀏覽:526
富國文體健康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805
4萬5美金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46
新興股票市場 瀏覽:33
融出資金業務 瀏覽:954
美元人民幣匯率2019年4月29日 瀏覽:857
網信理財卷碼 瀏覽:774
東方融匯理財 瀏覽:492
創業慧康的投資價值 瀏覽:753
1分鍾買漲跌的外匯騙局 瀏覽:289
桔子理財違約 瀏覽:46
北京金鴻德投資 瀏覽:630
2013年我國的外匯儲備 瀏覽: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