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資企業跨國並購融資案例分析

中資企業跨國並購融資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13 22:24:25

Ⅰ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10大案例的介紹

《中國企業跨國並購10大案例》是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志毅。

Ⅱ 跨國公司經營與管理關於阿里巴巴的跨國並購的案例分析,試用並購的相關理論對案例中涉及的並購行為評價

求跨國公司在華並購的案例,且由於人力資源整合的問題導致成功或者失敗,一...達能收購哇哈哈-失敗寶潔收購大寶-成功 ...案例一威斯特與伯頓 原大連電機廠...

Ⅲ 跨國企業並購案例(十萬火急)

聯想並購IBM PC部門
——國際化戰略的最終產物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最初日韓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承接了歐美產業的轉移,但隨著中國成為新的世界製造工廠,中國開始大量承接歐美的產業轉移,並與日韓之間產生激烈的競爭。但有一點,承接的過程也是各不相同的,有的是以代工的形式,有的則是以並購的形式,買斷對方的品牌、技術和渠道,來進行自己的全球化擴張。總之企業的全球化,海外並購還是比較好的一種方式。

隨著中國企業的不斷強大,海外擴張勢在必行,這也符合經濟發展的趨勢。當西方的大企業正不斷「軟化」的時候,中國的企業更像「硬骨頭」。中國企業的崛起,海外並購無疑是全球化的一種捷徑,聯想做的是比較好的,就像柳傳志所說,「我們希望能做一個英雄,而不要做一個市場的魯莽好漢。我們現在確實敢吃螃蟹了,但我們想把螃蟹吃了吸取營養,而不是中毒。」

當PC行業面臨同質化、價格白熱化、市場競爭激烈化的時候,個性時代就來臨了。惠普正是憑借「個性掌控世界」打通商用與消費的區隔,在外觀設計、個性化方面做足文章,從而一舉超越戴爾成為PC行業老大。戴爾的直銷模式代表著網路營銷,聯想的分銷模式代表著合作營銷,而惠普則代表著更先進的訂制營銷。在PC行業,聯想還像一個創新技術的跟隨者,若要成為真正的國際巨頭,就要在研發、設計、創新加大碼力,還有利用中國的成本優勢和廣闊的市場前景,相信其未來一定會大有作為的。

Ⅳ 收集21世紀中國跨國並購案例

看看易界網整理的案例吧:
光榮與夢想:回顧2014年中國企業十大跨境並購交易

1. 弘毅投資PizzaExpress 助力後者開拓中國市場

2014年7月12日,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宣布斥資約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5.5億元)全資收購英國餐飲品牌Pizza Express,並將在未來幫助該品牌深耕中國市場。
入選理由:該筆交易成為了歐洲餐飲行業過去五年中金額最大的並購案。

2. 黑馬安邦保險斬獲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2014年10月6日,安邦保險與希爾頓酒店集團共同宣布,安邦斥資19.5億美元從希爾頓集團手中收購了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49-50街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有意思的是,不久之前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前就選擇了華爾道夫酒店進行路演,因而該酒店為中國人所熟悉。
入選理由:從金額來說,這是中國保險企業跨境並購最具典型和最大的交易之一。

3. 中國人壽的倫敦之旅
2014年6月,中國人壽保險和主權基金卡達控股公司聯合宣布以總價7.95億英鎊(約84億元人民幣)收購倫敦地標性摩天樓——位於金絲雀碼頭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在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將持有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70%股權,卡達控股將持有20%股權。
入選理由:該筆交易為去年中國企業跨境收購房地產業的最大一筆交易。

4. 復星收購CSS
2014年年初,復星國際以10億歐元的報價成功收購了葡萄牙國有銀行葡萄牙儲蓄總行旗下的保險業務子公司(Caixa Seguros,簡稱CSS)80%的股份。2014年復星跨境收購在醞釀多年後出現井噴,涉及金融、醫療、零售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而這是其中最大的一筆投資。

入選理由:2014年中國金融領域跨境並購的最大一筆交易。

5.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是聯想繼收購IBM PC業務後又一項重大的國際化發展舉措。而摩托羅拉在攀上聯想這個新東家之後,能否老樹開新花,令人拭目以待。
入選理由:該交易為2014年度國內TMT行業跨境並購中交易金額最大的一筆,即便在中國各行業跨境並購交易排名中也能排上第二名,僅次於中鋁礦業收購Las Bambas。

6. 中油燃氣的加拿大收購
2014年6月20日,中國石油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OG Acquisition Co以2.355億加元收購Baccalieu Energy Inc.。交易代價將以現金方式,並透過公司內部資源撥付。入選理由:全球的礦產資源一直受到國內企業的青睞,而該筆交易為中國礦業過去10年對外收購的最大手筆。

7. 中糧2014並購之路
2014年3月23日,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與荷蘭知名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在荷蘭正式簽署協議,以12億美元的最終價收購Nidera 51%的股權。同年10月28日,改交易完成交割。作為投資控股型企業,目前中糧集團旗下擁有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包裝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屯河、中糧地產和中糧生化三家內地上市公司。在此交易後,中糧也就此成為Nidera的控股股東,成為可以與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國際壟斷糧商相匹敵的大糧商。
入選理由:該交易為過去十年中,國有企業在農業領域的最大一筆跨境並購交易。

8.中國國家電網收購案例
2014年7月31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義大利存貸款公司(CDP Reti)在義大利總理府簽署協議,以24億歐元(約合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全資子公司能源網公司35%股權。交易完成後,國家電網公司將在義大利存貸款能源網公司董事會5名成員中指派2名董事,並派出2名財務管理人員,並在目標公司義大利輸電網公司和義大利天然氣網路公司的董事會中各指派1名董事。
入選理由:這筆交易是過去十年中國在電力燃氣行業最大的跨境並購案例,也是至今為止中國企業在義大利最大的一筆投資。

9. 三胞進軍英倫打造A股史上最大境外收購
2014年4月,三胞旗下子公司南京新百以2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House of Fraser 89%的股份,成為第一家進入英國百貨業的內地買家。而剩餘股份則由英國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創始人,邁克·阿什利(Mike Ashley)持有。
入選理由:三胞集團的收購是中國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上市公司境外直接收購,同時也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零售業境外投資。

10. 中國藍星收購案例
2014年11月24日,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43.4億挪威克朗(約合6.40億美元)收購挪威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REC太陽能公司(REC Solar)。藍星為每股REC股票支付108.50克朗,較該股上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5.9%。並購後,中國藍星計劃將REC太陽能與以發展太陽能產業為目標的埃肯公司(Elkem)合並,後者是公司在2011年以20億美元購入的,創造當時中國企業在歐洲最大的一起工業收購案。
入選理由:此項收購為在2014中國跨境並購交易額中排名第九大交易,在化工業中排名第一。

Ⅳ 有沒有高人分析一下對於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的失敗原因有什麼對策

西方人更信仰自由與民主,但中國人更信仰和平與民生。兩種信仰雖然沒有根本矛盾,但在表象層存在尖銳的矛盾。在求得矛盾對立統一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障礙。
具體一點說:
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可能會選擇船堅炮利去獲取財富,他們信奉弱肉強食,並且,還會認為: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弱者自強,最終達成競爭後適者生存的效果,通過優勝劣汰來讓人類更加優秀。他們弘揚競爭,而競爭是不擇手段的,最終變得越來越虛偽。
而信仰和平與民生的人,則完全不認同這種強盜邏輯,認為人人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是目前看似沒什麼用的人,也能在特定環境中,發揮其作用。我們不可以去掠奪,不可以去傷害他人,應該在和平的氣氛下相互合作,各展所長,各取所需,達成雙贏,最終共同進步。
總體上,對自由民主的信仰,正在不斷為歷史證明其缺陷,和平與民生正在逐步成為人類的共識。但這一周期可能相當長,想要達成全人類共同和平發展,是一件十分艱巨的任務。而中資企業海外並購失敗,只是其中的表象之一。

具體到中資企業海外並購,結合信仰差異。信仰自由民主的人,其實要的是實力。如果你的實力強到讓他恐懼,他一定會溫順的服從,但如果你的實力只能讓其嫉妒甚至蔑視,那就一定會給你找麻煩。因此,想要海外並購順利,本質還是能否自立自強,而不是浮誇的吹噓自己強大,也不是錢多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並購本身,就是在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總結而言,我們要繼續努力,在矛盾中求得對立統一,艱難地走向讓自己實力足夠強大的目標。

Ⅵ 求企業融資或投資的經典案例分析

1,2004年,盛大網路登陸納斯達克,投資盛大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人獲得了高達1400%投資專收益。
2,2005年,無錫尚德在紐屬交所上市,部分私募股權投資人退出後獲得最高約50倍的投資回報(龍科,高盛,英聯)。
3,2006年同洲電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背後的私家股權投資機構所獲回報統計是:5年30倍(深圳創新投)。

Ⅶ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成功案例有哪些

1.中國移動收購來巴基斯坦運營源商
2.吉利並購沃爾沃
3.中國投資公司入股美國黑石集團

4.國家開發銀行入股英國巴克萊銀行

5.中國工商銀行收購南非標准銀行

6.中國平安保險收購歐洲富通集團股權

7.中國國家電網成功競購菲律賓電網運營權

Ⅷ 中國企業,最好是民企,跨國並購的失敗案例 2011年以來的,最好

失敗案例一般不會放出來說,並購一般要求並講究在過程中嚴格保密,所以你知道中企在看一家外企,但是不知道看的是哪一家外企,如果最後交易失敗,一般也就會對外宣布談判失敗而不會公布是哪一家。僅僅是那種前期就被爆料除賣方和買方的,最後失敗後,才會對外確認是否報價。2011年青年汽車收購薩博失敗是很著名的失敗案例,各方面報道和資料網上也多,你可以參考。

閱讀全文

與中資企業跨國並購融資案例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賺1億 瀏覽:796
為什麼股票突破才是買點 瀏覽:291
咖啡私募基金 瀏覽:380
基金個股配置邏輯 瀏覽:991
丙酮期貨怎麼買 瀏覽:834
項目融資的論文 瀏覽:818
華潤電力股票 瀏覽:69
小康股票 瀏覽:453
銀華內需精選混合屬於什麼類型基金 瀏覽:960
英若外匯 瀏覽:346
外匯要開戶嗎 瀏覽:486
炒外匯一夜暴富 瀏覽:614
100倍外匯 瀏覽:135
900股票 瀏覽:7
股票轉空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688
股票投資排雷 瀏覽:156
內蒙古外匯管理局 瀏覽:717
股票公式時間 瀏覽:95
買什麼股票容易打新 瀏覽:751
2013年中國外匯儲備數據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