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19年4月底股市為什麼會大跌
記住了每年這個4月底5月初就是下跌時段,不因什麼,就是業績公布完畢,市場從新定位,今因前跌漲幅較大所以跌的也深!
⑵ 10年4月後,為什麼股市開始暴跌,是否與股指的啟動有聯系
沒有任何聯系,因為股指啟動不是誰能預料未來的,而是市場決定,主力也是一個預判,大的基本面決定,大的政策,環境,還有資金決定,現在股指啟動緣由美元貶值,流動性泛濫,每個國家都爭著壓低本國貨幣,這樣全球的大宗商品將瘋漲,通貨膨脹加劇,人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錢不值錢了。
10年4月的爆跌與流動性緊縮有關,國家政策打壓房地產,加上對加息的憂慮,使得主力不敢向上抬拉。所以不能往上玩,就只能壓低,然後低到個底部,撿籌碼,等政策和國際經濟形勢逐漸明朗,瘋狂拉升。
我真不覺得什麼大牛市來了,美聯儲也就是動用了6000億而已,比起第一次的手段要輕很多,然而中國,澳大利亞,印度等國紛紛加息,抑制通貨膨脹,怕導致資源瘋漲而引發可怕的經濟危機,可想,美國的霸主地位,反其道而行之,先傷己後傷人,他的經濟沒復甦,其他國家經濟也別想起來的那麼好過,特別是中國,被歐美視為眼中釘,人民幣被迫升值,對中國的出口帶來很大的影響,出去的東西一樣,可是拿回來的美元卻少了,美國人真tmd孫子。
當股指運行到一個階段,上不去了,也就是頂部,難道大家都沒錢賺在橫盤玩的多沒意思,所以壓低股價,主力之間都達成共識,壓個幾百點,再拉個幾百點,這樣不就能在高位賣給傻x換取利潤了。
換位思考,沒有隻漲不跌的,09年都到了3400,還一直在3200徘徊,現在也就是個3080點,算是個低點了,只是股指沖的太猛,你覺得牛市來了,但是我還是保留一份謹慎。
⑶ 為什麼4月份股市開始下跌
因為基本面早就不支持它漲了。之前的漲勢不過是主力掩飾著撤離。
⑷ 1994年04月22日股市為什麼暴跌
政策
⑸ 4.29股市為什麼大跌
1.美國股市大跌,影響我國股市。2.我國銀行除了新政策,也有影響。
⑹ 昨天星期四4月25,為什麼股市全跌
中國股市就這樣,只圖圈錢,不圖發展,所以牛短熊長,今年餘下的時間估計又是漫漫跌途了!
A股總是這樣暴漲暴跌,這與「A股投資者的結構」是有很大關系的。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散戶的交易量佔了總交易量的將近80%。也就是說,散戶是A股的主力。
而散戶具有什麼樣的特點,相信大家都知道,比如喜歡追漲殺跌、跟風炒作、頻繁交易,沒有長期投資的理念。
具體而言,在股市行情好的時候,這些投資者很有可能會加大投入(因為不管是追漲殺跌還是跟風炒作等,總是能賺到錢),可是當市場行情發生變化時,他們會立馬賣出,甚至會不計後果的賣出。
比如最近這兩三年,隨著「漂亮50」或各種白馬股的上漲,讓很多堅持長期投資的人看到了光明,可是,在2018年這些股票已經跌了很多的時候,這些人卻選擇了賣出(其實理性的做法,可能是加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這與大多數散戶沒有核心的投資理念,是有很大關系的。
因此當市場的交易主體是由具有這樣特點的投資者組成的時候,就一定會增加股市的波動,進而讓股市暴漲暴跌。
反觀成熟的海外資本市場,它們主要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比如以美股為例,根據海通證券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年中,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佔比高達93.2%,而個人投資者持有的市值卻不足6%。
而機構投資者,無論是在信息獲取、投資理念,還是研究的深度方面都是散戶不能比的。所以當面對市場下跌的時候,一般都會做出更加理性的選擇,而不是不計成本的賣出。
除此之外,A股的「政策市」也是股市暴漲暴跌的重要因素。
雖然A股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到現在依然沒有脫掉「政策市」的帽子。
比如2015年股災期間,聽說國家要救市了,股市立馬就大幅反彈上漲了。而在2018年,聽說這些救市的資金要退出市場了,股市又立馬開始下跌了。
還有像2017年推出「雄安新區」的時候,市場上的資金拚命的買入跟基建、建材板塊相關的股票,進而弄出了一個局部牛市。
在這里,雖然不能說這些政策和消息就一定會導致股市暴漲暴跌,但是總是有些關聯。
因為當這種「政策市」的投資邏輯深入人心時,很多人就會去賭這些政策或消息板塊短期的漲幅。所以這種行為也是很容易導致股價暴漲暴跌。
這里提醒一下,雖然有些突發的利好政策短期可能會讓股價大幅上漲,但是長期看,如果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業績,那麼炒完大概率就是一地雞毛。
⑻ 4月17日為什麼股市大跌
建議去看看朝陽財富首席分析師劉海影的點評,在朝陽財富公眾號,從他的分析來看,股市風險還是很大的。這次的下跌和前段時間的全國金融會議有關,市場的反應剛好和會議提出的內容對上了。
⑼ 4月19日股票為什麼大跌
1.周末美股大跌
2.國家出台地產嚴厲調控政策
3.高盛事件
⑽ 為何2015年4月28日下午股市暴跌
一、配資的瘋狂進出,是造成股指過山車走勢的罪魁禍首
我國股市發展20多年的歷史中,每一輪行情,都有資金推動的痕跡,這些資金中,如果理性的長線資金進入股市所佔比例高些,股市的行情就會長一些,走勢就會溫和一些。相反就會暴漲暴跌。那麼,此輪非理性資金佔比有多大呢?我們看一下數據,今年6月8日股市成交額創出了歷史天量,單日成交額突破1.3萬億元,當日股指上漲2%,基本面無任何消息。再看2007年創6124高點的那波行情,股市成交額天量出現在2007年5月30日,成交額為2712億元。導火索是5月30日凌晨管理層突然宣布提高印花稅,引發當天股民恐慌拋售而形成的天量。2007年到2015年也就8年時間,如果每年股市新增資金按10%計算且假設2007年入市的資金都是理性的,那麼2015年最大日成交天量應該在6000億左右,其餘的7000億資金應該就是非理性資金,這部分資金占日成交額的54%。那麼,這部分非理性資金來自何方呢,筆者認為這部份資金絕大部分來自配資。配資來源的復雜性和資金高成本的性質意味著此部分資金一定是快進快出,嗜血成性,助漲殺跌。這類資金與鼓勵長線資金進入股市也背道而馳,所以筆者認為此部分資金如果不徹底清除,股票市場將永無寧日。
二、融資融券業務為股指暴漲暴跌推波助瀾
在股市裡,短期是零和游戲,有人賠錢,就有人掙錢。長期看,股民可以通過企業分紅或享受企業發展帶來股價估值上漲而掙錢。融資融券的成本,註定這部分資金只能參與短線炒作。融資的年化利息約8.6%,融券的年化利息約10.6%。在二級市場上,任何一隻股票年分紅率不會超過這個比例,不會有人願意長期融資去等待股票分紅。所以融資的獲利模式一定是短期內利用股票的價格差異獲利。再看融券,股市上漲融券虧損,下跌又無券可融,融券也就失去了最初功能。所以融資融券業務,在上漲時錦上添花,在下跌時則是落井下石。所以筆者建議,逐步減少融資融券標的直至取消,或者只允許機構融資融券。
三、分級基金的母基金會被動贖回,造成了股市資金的外流,也是股指下跌的一個因素
當分級基金持有的股票下跌時,分級基金杠桿就會加大,分級基金的跌幅會遠大於股票跌幅。所以股票下跌時,分級基金就成了燙手山芋,持有人紛紛贖回,母基金只能被迫賣股票,為股票下跌提供了動力。另外,盲目參與分級基金的炒作,也會給股民信心帶來沉重打擊,股民專業知識相對匱乏,對分級基金並不了解,這點從軍工B級下折就可以看出來。7月10日是軍工B級(150187)下折日,參與下折就會虧損50%以上。在這種情況下,7月9日軍工B級(150187)卻打開跌停板,換手高達48%。為什麼會有人飛蛾撲火呢,其原因就是不了解分級基金的規則。參與這些交易的散戶,在財富消失的同時,也可能會把股市定義為賭場。所以這些「創新」產品在散戶居多的中國市場也應該取消。
當然,股指的下跌,也可能與敵對勢力惡意做空股指期貨、熱錢外流有關,但這類資金的出入,大部分應該通過配資渠道,所以,股市自身制度完善了,就會自動屏蔽其他噪音,做到自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