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18 12:50:50

上海有哪些銀行

上海的銀行有:

1、上海農商銀行:上海農村商業銀行簡稱上海農商銀行。成立於2005年8月25日,是一家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批准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是在有著逾50年歷史的上海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整體改製成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2、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於-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劉強,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並由總(分)等。

3、上海商業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是一間香港銀行,源自創辦於上海的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香港分行,由陳光甫於1915年創立。總部位於台灣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與香港的上海商業銀行有聯系的分別銀行,源自原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上海總行。

4、上海銀行:上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銀行」)成立於1995年12月29日,總行位於上海,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1229。

5、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市分行自1979年6月1日成立以來,不斷更新經營理念,注重科技服務創新,面向市場拓展業務,經營實力得到了飛速發展。

Ⅱ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創辦於哪一年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旅行部於1923年8月,正式宣告成立,是中國第一家旅行社,也就是日後的中國旅行社前身,近代中國旅遊業由此萌芽。由銀行家陳光甫創建。

Ⅲ 上海商業銀行的陳光甫簡介

陳光甫(1881-1976),江蘇鎮江人。原名輝祖,後改名渾德,字光甫。早年留學回美國,獲商學學答士學位。一九〇九年回國,辛亥革命後任江蘇省銀行總經理。一九一五年創辦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任總經理。後又創辦中國旅行社。一九二七年後,歷任財政委員會主任委員、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國民黨政府委員和立法委員。後去台灣,並繼續在香港、台灣經辦金融與投資事業。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在台灣逝世。著有《陳光甫先生言論集》等。

Ⅳ 哪一年,無錫資本家在上海首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

1906年,無錫的資本家在上海首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商業儲蓄銀行

Ⅳ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的建立

這在上海眾多的銀行中,實在是微不足道。當時資本在百萬以上的私營銀行就有鹽業、浙江興業、聚興誠、新華等10家,資本最少的中華商業儲蓄銀行也有25萬。因此,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一開業,就被人稱為「小小銀行」。上海銀行募資初期,投資者寥寥無幾,總共只有7名股東。陳光甫任總經理,兼營業、拉存款、跑工廠、搞放款,晚上回行還親自為青年行員開班教書。而該行發展之迅速,在我國銀行業中,卻是首屈一指的。

Ⅵ 李銘的人物履歷

自從出任浙江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之後,李銘就憑借其早期的銀行經歷,重視和努力構建起一個自身的社會人力資本網路。1915年,李銘積極響應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所創議的同業聚餐會,抓住本國銀行在上海的高層每天中午一次聚餐的機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息共通。同時,李銘還以此為契機,逐漸與志同道合、具有現代金融知識的高層管理者,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葉景葵、常務董事蔣抑扼、總經理徐新六,大陸銀行董事長錢永銘等一起,形成一個以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塔尖」關系網。之後,更是藉助同仁中的學緣、友緣等關系擴展到全國銀行界,以此產生了一個以李銘等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江浙財閥」。這樣,李銘就在浙江實業銀行的周圍衍生起了一個富有現代金融知識的「專業團體」。以此為基礎,李銘等人成立了上海銀行公會和全國銀行公會,使其輻射面更為廣闊,幾乎囊括了當時金融界的所有擁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中高層人物。之後,憑借「寶塔」中的人脈關系和影響力,李銘曾多次當選為銀行公會主席。
1923年,伴隨浙江地方實業銀行官商分拆,李銘被選聘為浙江實業銀行總經理,次年又被推薦為董事長。同時,李銘也利用自身或浙江實業銀行所持有別行股份的關系,兼任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墾業銀行等的董事。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金融市場風雲突起,銀根驟緊,市場蕭條。1932年2月8日,由李銘主持的銀行公會發起、包括浙江實業銀行在內的上海26家銀行加入的上海銀行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辦理同業拆款和貼現,以穩定並加強銀行業之間的資金融通。李銘出任聯合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成立後,將會員銀行提供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作為准備金,集中保管,並聘請中外專家估定價值,按70%發行「公單」給會員銀行。如各行頭寸短缺,可持公單按票面金額向聯合準備委員會申請貸款。這樣,李銘不出一分資本,利用各會員銀行原來不能運用的財產,使之變為可以流通的票據、單證,實現了部分資產證券化,以致可以得到現款,達到了對各會員銀行自行調節的目的,在一定意義上擔負起「銀行的銀行」的職能。1933年1月,李銘會同錢新之、陳光甫等上海金融巨頭,精心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正規化票據交換所。1937年抗戰爆發後,李銘立即協助南京政府實行戰時金融工作方針。國民政府應上海金融界的請求,下令停業兩天,並頒布《非常時期安定金融辦法》,限制提存,維護存款占將近全國一半的上海金融業不致因存戶無限提存而無法應付。李銘主持的聯合準備委員會負責辦理同業銀行的匯劃拆放事宜。在他的從容調度下,短短數月,共計拆放總額達784萬余元,拆借銀行達38家,保證了上海公共租界內的華資銀行不致因戰亂而倒閉。上海淪陷後,李銘受國民政府財政部孔祥熙指派,與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一起留在上海,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共同主持上海金融事務。不料,徐新六不久遭遇空難。上海金融界便由李銘獨立支撐。1940年3月,汪偽政府在南京建立,汪偽中央儲備銀行也開始組建,偽財政部長周佛海派人四處游說,羅織金融界名流。在上海金融界深孚眾望的李銘,成為他們重點爭取的對象。周佛海派人拉攏李銘,但是有民族氣節的李銘斷然拒絕。看到無法用拉攏收買方式使李銘就範,日偽便依靠野蠻的武力相威脅。日偽經過精心策劃,在上海街頭綁架了深受李銘賞識並被委以上海票據所經理主任的朱博泉,並將李銘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一號人物。1941年3月,在險惡的環境中,李銘由美國領事館有關人員秘密護送,轉移到美國紐約。其後,國民政府屢屢指派他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一系列中美經濟交流和貿易洽談活動。李銘成為大洋彼岸的「銀行使者」。他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又曾以中美商業聯合仲裁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負責處理中美兩國間的貿易爭端。1944年,他出席在美國召開的國際通商會議。會後,他與中國金融界巨頭們進行多方面接觸,為戰後貿易而奔波。1946年,李銘回到上海,仍任浙江實業銀行董事長、上海銀行業公會理事長。1947年春,他被國民政府派任「輸入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4月,他又擔任中央銀行貼放委員會委員。8月1 9日,國民政府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限期收兌民間金銀、外幣。李銘以全國銀行公會理事長兼上海銀行公會理事長的身份,出任國民政府金圓券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處分令頒布的第二天,李銘等數十名上海銀錢兩業的頭面人物被請到南京政府行政院,蔣介石親自接見李銘等人,重申各大銀行應立即將全部所存外匯黃金上繳中央銀行,換取金圓券。李銘與陳光甫、錢新之、周作民等人緊急磋商,最終決定由各大銀行、錢庄湊足1000萬美元上繳中央銀行。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李銘辭去了包括全國銀行同業公會理事長和金圓券發行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內的所有職務,再度赴美。1950年,他在香港設立第一商業銀行,自任董事長。1966年10月22日,李銘在香港去世。

Ⅶ 上海銀行家於多少年8月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設立什麼

李銘(1887~1966),字馥孫,浙江紹興人,日本山口高等商業學校銀行學專業 銀行家李銘(信豐中學林銳翻拍)畢業,並曾在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實習,積累了豐富的現代銀行經營管理經驗。回國後,他接手浙江銀行,大力推動本行的改革。針對浙江銀行官商合辦的現狀,李銘主動放棄了「官辦」色彩濃厚的杭州總行經理的職務,而就任商辦勢力濃厚的本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一職。這一行為,無疑顯露出李銘的才華和獨到的眼光。之後,李銘以上海分行為基地,努力推進銀行業務的發展,使該行在1923年與官辦化的杭州總行分拆之後,漸趨形成一個富有自身特色的商辦化銀行。像其他有眼見、有活力的近代銀行家一樣,李銘也極為重視浙江實業銀行的人才構建。
自從出任浙江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之後,李銘就憑借其早期的銀行經歷,重視和努力構建起一個自身的社會人力資本網路。1915年,李銘積極響應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所創議的同業聚餐會,抓住本國銀行在上海的高層每天中午一次聚餐的機會,加深了彼此的理解和信息共通。同時,李銘還以此為契機,逐漸與志同道合、具有現代金融知識的高層管理者,如中國銀行上海分行副經理張嘉璈,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總經理陳光甫,浙江興業銀行董事長葉景葵、常務董事蔣抑扼、總經理徐新六,大陸銀行董事長錢永銘等一起,形成一個以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塔尖」關系網。之後,更是藉助同仁中的學緣、友緣等關系擴展到全國銀行界,以此產生了一個以李銘等江浙籍銀行家為核心的「江浙財閥」。這樣,李銘就在浙江實業銀行的周圍衍生起了一個富有現代金融知識的「專業團體」。以此為基礎,李銘等人成立了上海銀行公會和全國銀行公會,使其輻射面更為廣闊,幾乎囊括了當時金融界的所有擁有一定實力和影響的中高層人物。之後,憑借「寶塔」中的人脈關系和影響力,李銘曾多次當選為銀行公會主席。
1923年,伴隨浙江地方實業銀行官商分拆,李銘被選聘為浙江實業銀行總經理,次年又被推薦為董事長。同時,李銘也利用自身或浙江實業銀行所持有別行股份的關系,兼任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墾業銀行等的董事。 [1]
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上海金融市場風雲突起,銀根驟緊,市場蕭條。1932年2月8日,由李銘主持的銀行公會發起、包括浙江實業銀行在內的上海26家銀行加入的上海銀行同業公會聯合準備委員會成立,專門負責辦理同業拆款和貼現,以穩定並加強銀行業之間的資金融通。李銘出任聯合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成立後,將會員銀行提供的不動產和有價證券作為准備金,集中保管,並聘請中外專家估定價值,按70%發行「公單」給會員銀行。如各行頭寸短缺,可持公單按票面金額向聯合準備委員會申請貸款。這樣,李銘不出一分資本,利用各會員銀行原來不能運用的財產,使之變為可以流通的票據、單證,實現了部分資產證券化,以致可以得到現款,達到了對各會員銀行自行調節的目的,在一定意義上擔負起「銀行的銀行」的職能。
1933年1月,李銘會同錢新之、陳光甫等上海金融巨頭,精心策劃,開辦了中國第一家正規化票據交換所。
1937年抗戰爆發後,李銘立即協助南京政府實行戰時金融工作方針。國民政府應上海金融界的請求,下令停業兩天,並頒布《非常時期安定金融辦法》,限制提存,維護存款占將近全國一半的上海金融業不致因存戶無限提存而無法應付。李銘主持的聯合準備委員會負責辦理同業銀行的匯劃拆放事宜。在他的從容調度下,短短數月,共計拆放總額達784萬余元,拆借銀行達38家,保證了上海公共租界內的華資銀行不致因戰亂而倒閉。
上海淪陷後,李銘受國民政府財政部孔祥熙指派,與浙江興業銀行總經理徐新六一起留在上海,在極端險惡的環境中,共同主持上海金融事務。不料,徐新六不久遭遇空難。上海金融界便由李銘獨立支撐。
1940年3月,汪偽政府在南京建立,汪偽中央儲備銀行也開始組建,偽財政部長周佛海派人四處游說,羅織金融界名流。在上海金融界深孚眾望的李銘,成為他們重點爭取的對象。周佛海派人拉攏李銘,但是有民族氣節的李銘斷然拒絕。看到無法用拉攏收買方式使李銘就範,日偽便依靠野蠻的武力相威脅。日偽經過精心策劃,在上海街頭綁架了深受李銘賞識並被委以上海票據所經理主任的朱博泉,並將李銘被列為黑名單上的第一號人物。1941年3月,在險惡的環境中,李銘由美國領事館有關人員秘密護送,轉移到美國紐約。
其後,國民政府屢屢指派他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一系列中美經濟交流和貿易洽談活動。李銘成為大洋彼岸的「銀行使者」。他曾擔任國際貨幣基金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又曾以中美商業聯合仲裁委員會主任委員身份,負責處理中美兩國間的貿易爭端。1944年,他出席在美國召開的國際通商會議。會後,他與中國金融界巨頭們進行多方面接觸,為戰後貿易而奔波。
1946年,李銘回到上海,仍任浙江實業銀行董事長、上海銀行業公會理事長。1947年春,他被國民政府派任「輸入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4月,他又擔任中央銀行貼放委員會委員。8月1 9日,國民政府發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限期收兌民間金銀、外幣。李銘以全國銀行公會理事長兼上海銀行公會理事長的身份,出任國民政府金圓券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處分令頒布的第二天,李銘等數十名上海銀錢兩業的頭面人物被請到南京政府行政院,蔣介石親自接見李銘等人,重申各大銀行應立即將全部所存外匯及黃金上繳中央銀行,換取金圓券。李銘與陳光甫、錢新之、周作民等人緊急磋商,最終決定由各大銀行、錢庄湊足1000萬美元上繳中央銀行。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李銘辭去了包括全國銀行同業公會理事長和金圓券發行准備監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在內的所有職務,再度赴美。1950年,他在香港設立第一商業銀行,自任董事長。1966年10月22日,李銘在香港去世。 [2]

參考資料:
1.
李銘與浙江實業銀行的寶塔式團隊
http://bank.hexun.com/2011-10-10/134063850.html
2.
李銘
http://www.topnews9.com/html/roc/20120821/9941.html

Ⅷ 上海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有什麼區別(前一個問題的答案錯誤)

是兩家不同的銀行機構。
上海銀行成立於1995年12月29日,總行所在地,上海市浦東區內銀城中路168號,是一容家由上海市國有股份、中資法人股份、外資股份及眾多個人股份共同組成的新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
上海銀行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市民為特色,以「點滴用心、相伴成長」為服務理念,穩健經營,規范管理,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我國銀行體系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商業銀行之一。
上海商業銀行,是陳光甫創辦,於一九五零年十一月於香港注冊,是香港著名的華資銀行之一,設有本地及海外分行超過四十家。上海商業銀行雖然名字叫上海,但是注冊地在香港,並不在上海。

Ⅸ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 為什麼遷台灣去了!

台灣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是台灣的民營企業,跟大陸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無關

Ⅹ 上海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有什麼區別

改名字的多了,寧波銀行,南京銀行 南昌銀行 重慶銀行,渤海銀行等 升為全國性專股份屬制商業銀行 ,可以跨地區營業
另外香港有一個上海商業銀行 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銀行
上海銀行在外地是有分行的,比如上海銀行蘇州分行,寧波銀行蘇州分行,可以跨地區經營
在產權方面: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的產權更為明晰。在股權結構方面:國有商業銀行股權呈高度集中而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相對分散的態勢
由於國有商業銀行與股份制商業銀行(包括城市商業銀行)在產權方面存在差異性,在經營方面則反映出股份制銀行比國有銀行經營更為謹慎的特點,具體表現為:股份制銀行比國有商業銀行傾向於持有更多的超額准備金,有更低的貸款資產比率和貸存比。

閱讀全文

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1年煙葉收購價格 瀏覽:655
融資協議書文本 瀏覽:927
茅台投資現金流 瀏覽:994
今日基金200006凈值 瀏覽:374
理財長江養老 瀏覽:881
全國多少人投資理財的 瀏覽:505
黃金價格怎麼算 瀏覽:193
各大集團旗下的貸款APP 瀏覽:813
貸款切換 瀏覽:139
恆拓開源股票 瀏覽:302
韓元20億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405
華夏股票領先 瀏覽:48
建行房貸轉公積金貸款計算器 瀏覽:307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