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浦東的發展
相信即便是對上海了解不多的人,也聽說過「浦東」這個名字。事實上,近年來上海的開發開放正是從浦東的開發開放開始的,可以說一個浦東盤活了整個上海,浦東開發帶來的是整個上海的復興。
10月13日,我市黨政代表團來到浦東新區學習考察。在疾駛的車里,就能感受到浦東發展浪潮撲面而來:你看,有著100米寬和5000米長的世紀大道,恢宏氣勢令人嘆為觀止;而要想一窺東方明珠電視塔或者比鄰而居的金茂大廈的全貌,也必須抬頭仰望才得見……
浦東負責人的介紹則進一步加深了這一印象,他說,15年來,浦東新區匯集金融機構170多家,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300億人民幣。目前,浦東新區分為四大功能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園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和外高橋保稅區。浦東新區的GDP已經從1991年的60億增長到2004年的1790億,年均增長19%。「十一五」期間,我們要把浦東新區建設成為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到201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說實在的,隨同市黨政代表團在浦東參觀學習時,總覺得這學習合作的「抓手」很難找,且不說,整體發展難望項背,就是一個項目動輒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實力,也只能讓人望洋興嘆。而這天下午,市黨政代表團與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進行座談,座談中,上海市經委副主任樂景鵬的一番話則解開了記者的這個「疙瘩」。
樂景鵬說,作為長三角的領軍城市——上海發展迅猛,但這兩年發展速度趨緩,我們把這看作游泳時換氣的過程。游泳換氣,如果換得好下半程還會保持良好的速度,如果換不好,後面速度就要受影響,進而影響全程的速度。所以,在「十一五」期間,上海按照落實可持續發展觀的要求,對產業格局進行調整,由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向高技術產業邁進。
這讓人想起了浦東現在的情形:中央對浦東開發的支持帶來的優惠政策對於創業者和企業家們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誘惑力。周邊省份的很多大公司都將總部遷到上海。同時,由於大批跨國龍頭企業的被引入,其所發生的產業集群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於是,眾多的資本和人才雲集浦東。大量的集聚也使得「資本溢出效應」初露端倪。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將注冊地放在上海,而將生產製造基地往周邊地區轉移。這樣上海的經濟結構的調整就為周邊地區招商引資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有著「上海後花園」之稱的崑山,其發展就是依靠浦東的開發開放,利用上海的輻射作用主動與上海接軌。
知道這些也就明白了,樂景鵬所說的這個「換氣」過程,很大程度就是上海產業轉移的過程。我們知道,在經濟學的教科書上,產業轉移指的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資源供給或生產需求條件發生變化,某些產業從一個國家或地區轉移到另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自發的經濟行為和過程。產業轉移是國際間或地區間產業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轉移國或地區與轉移對象國或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
其實,產業轉移的前提,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成本條件和比較優勢。比如,現在浦東可供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地價也越來越高,有關資料表明,那裡的地價,每平方米土地的開發成本已經超過100美元,在此情況下,占浦東GDP大半壁江山的製造業的發展遭遇到了瓶頸。所以,浦東要進一步優化第三產業的結構,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發展的能級,在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會展旅遊等行業,初步形成對長三角和長江流域強有力的服務和輻射功能。這樣,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我市黨政代表團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赴滬的,尋找承接產業轉移的機遇也是此行的目的之一,如果說崑山背靠上海是其承接產業的比較優勢,那麼我市對俄的區位優勢和富集的資源也同樣是吸引上海產業轉移的比較優勢。也正是對於自己的比較優勢充滿了信心,市委書記馬曉林在滬期間,接受上海東方衛視采訪時說:「要把牡丹江打造成為上海的北方後花園。」
所以,聆聽了浦東的發展浪潮,我們的信心更足了…
Ⅱ 上海浦東發展的怎麼樣了
現在上海自貿區的意義堪比浦東經濟開發區,以後浦東更加發達。
Ⅲ 上海浦東新區發展前景,上海浦東新區哪裡最繁華
最繁華應該就是陸家嘴一帶。
如果說未來發展我個人感覺在浦東新區北側,現在浦東新區兼並的原南匯區,發展也比較快,但是明顯感覺到自貿區政策實施後,發展中心在自貿區一代。原南匯區發展比不過。
Ⅳ 上海浦東地區的開發對上海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福的真諦在於發現大大小小的美好,感情的汪洋在於包容深深淺淺的緣分。
Ⅳ 浦西和浦東哪個更發達、繁榮呢
浦東新區位於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的東岸,面積5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0萬。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上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制定了「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開發方針。2005年,國務院正式批准浦東進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委、市政府明確了「一個作用、三個區」的功能定位(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施建設「四個中心」國家戰略中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努力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區、自主創新示範引領區、現代服務業核心集聚區),標志著浦東改革開放進入了新階段。16年精心謀劃,16年堅實步履,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部委、全國各省市大力支持下,浦東開發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初步建立了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框架,浦東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獨特的國內優勢
浦東新區地處中國海岸的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緊靠基礎雄厚的上海老市區,背依物阜民豐的長江三角洲。而整個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沿岸地區的土地面積佔全國的1/3,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3強。
優越的國際地域優勢
浦東新區面對著太平洋,它的扇形面正好對著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就使浦東新區成為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是各國投資者進入中國的大門。
基礎設施
基礎建設先行是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戰略之一。浦東開發以來的十三年中,先後投入約1800億元人民幣開展基礎建設,相繼建成了大橋、隧道、公路、地鐵、煤氣廠、航空港等交通和能源項目,新區的投資環境得以不斷的改善。
「十五」期間浦東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網」(軌道交通網、市區道路網、越江交通網)和「三能」(電力、燃氣、集中供熱)建設為核心,進一步完善交通通訊網路、綜合交通體系、能源和水供應系統。2002年底上海申博的成功,以及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項目落戶浦東,極大地促進浦東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快發展。浦東新區「十五」期間的新一輪骨幹工程均已開工,外環線浦東段和磁懸浮列車機場快線項目已經順利完工。
新一輪基礎設施骨幹工程介紹:
浦東國際機場
首期工程投資130億元人民幣,修建一條4000米長的主跑道和面積近25萬平方米的航站樓,年旅客吞吐量2000萬人次,貨運50萬噸,1999年10月竣工並投入運營。該機場最終計劃建造四條跑道,預計客流量可達7000萬人次/年。
浦東國際信息港
上海信息港樞紐工程位於浦東陸家嘴金融中心區。「浦東信息港」工程是上海信息匯集、處理、存貯、交換、傳送的樞紐,它運用多媒體、光纖通訊、計算機和衛星通訊技術,為新區中外客商提供智能化和全球24小時的經貿通信和信息服務。
目前正在實施的一期工程是建設上海信息樞紐大樓。該樓高180米,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信息技術設備的配置,與浦西及國內國際信息裝備聯成有機一體,為實施上海信息高速公路發展計劃奠定基礎。
浦東國際深水港一期工程
位於浦東新區的外高橋新港區是建設中的上海新港的主體港區。外高橋港區共可建設49個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和若干個中小泊位、吞吐能力可達5040萬噸,其中集裝箱525萬噸,分四期至2020年全部建成。
外高橋深水港包括高橋嘴和五號溝兩個港區。五號溝集裝箱樞紐港與長江口航道整治同步。把長江口航道從目前水深-7米增深至-12.5米,預計用10年時間分三個階段完成,總投資約110億元。
外環線浦東段
整個環線全長約97.37公里。其中浦東外環線全長約50.17公里,浦西全長47.20公里。
外環線的道路等級為城市快速幹道,設計車速成為每小時80公里。
地鐵二號線
一期工程從浦西中山公園到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全長19.5公里。其中浦東段長約9公里,設陸家嘴、東方路、中央公園、張江等7個車站。地鐵二號線將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與浦東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商貿區、花木行政中心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緊密聯結在一起。已全線通車。
給排水工程
1.供水工程
包括臨江水廠和凌橋水廠擴建。臨江水廠一期工程規模為40萬立方米每天,項目總投資估算6億元。
凌橋水廠建於浦東新區凌橋鄉,已建成一期工程,凌橋水廠二期擴建工程規模20萬噸每天,規劃取水水源來自長江引水水源的陳行水庫。投資2億元。
2.排水工程
第一期工程已於九三年底投入運轉,二期工程總投資約51.9億元。
黃浦江越江工程
包括大連路越江工程、陸家嘴人行隧道、外環線下游越江工程。
1.大連路越江工程
工程起自浦西西惠民路,浦東地區沿著東方路穿過浦東大道後,出地面至棲霞路,全長約2.56公里。
2.陸家嘴人行越江隧道工程
該工程浦西出入口為陳毅廣場,浦東出入口為東方明珠二期綠地,全長約500米,採用九十年代國際先進的全自動、無人駕駛、牽引式封閉車廂輸送遊客。兩端入口處客流採用自動電梯上下,工程總投資為4.5億元。
3.外環線下游越江工程
外環線下游越江工程已通過方案論證確定採用隧道方案,將於2003年建成。
東海天然氣工程
該工程最終建設規模為日供氣120萬立方米,建設內容包括輸配氣系統(包括調壓系統)、管理設施系統及配套工程,總投資為44億元。
交通網路
13年來,浦東新區新增道路1000多公里,相繼建成了楊浦大橋、南浦大橋、徐浦大橋、延安東路隧道復線、地鐵2號線、世紀大道、外環線浦東段等交通設施。作為上海市新一輪的重大工程,復興東路隧道、大連路隧道、外環隧道等都在加緊建設,磁懸浮機場快線也已全面建成。
磁懸浮列車簡介
舉世矚目的上海磁懸浮列車示範運營線工程己於2001年3月2日在浦東新區正式開工,2002年12月底建成通車。它是世界上第—條商業化運營的磁懸浮列車工程。上海磁懸浮列車示範運營線西起地鐵二號線龍陽路站,東至浦東國際機場航站樓,正線全長30公里,上下行折返遠行,設計時速430公里,單向運行時間僅8分鍾。共設兩個車站、兩個牽引變電站、一個控制中、一個維修中心、一個維修基地並附有3.5公里的進出線路。
浦西有很多區,各區介紹見www.tourunion.com
Ⅵ 濱海新區的發展潛力與上海浦東的對比
濱海新區發展潛力比浦東大,現在濱海新區剛處於起步階段,各種新的產業紛紛進入,對人才需求量大,比如現在外資銀行進入的需要大量金融人才,尤其國際金融人才,物流業新的多,需要報關員,物流師,新公司多需要管理人才,在加工出口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發展最迅速的是外資銀行
Ⅶ 天津的濱海新區和上海浦東新區在將來誰更有發展潛力
天津,因為現在有很多世界的大集團進入天津,本來這都是要進入上海的,國家下的國務院令發展濱海新區!看現在天津的經濟發展也不難發現天津的巨大變化!
Ⅷ 聽說上海浦東航頭鎮那裡的房子升值潛力很大
短期內不會的,未來的五年 或者十年不會超過的,畢竟淞南離市區近,航頭離海邊近,浦東在發展,或許有一定潛力,但是短期超過是不可能的,畢竟浦東跟浦西的差距還是蠻大的!
長期的話,我不看好房產,因為房價已經脫離現實了!未來的房價也許還有上漲空間,但長期來看,是要根國際接軌的
Ⅸ 重慶的兩江新區、天津的濱海新區、上海的浦東新區,從遠期發展情況來看,誰的發展潛力會更大
我想你主要是想問,重慶的兩江新區發展前景吧!
這3個新區走向基本上意味這個城市未來!
回答你的問題前必須談一個大環境,無論是重慶還是天津。
重慶為代表的「大成渝」如果能成為所言的「第四極」取決於印度洋出海通道和陸地交通。
如果這一切順利,重慶的兩江新區與天津濱海新區在長遠上應該是一個級別,能夠是該區域的經濟中心,上海就不多言不言而喻,他是中國唯一的紐約。
之所以說重慶兩江和濱海新區一個級別是由於,兩個地方都存在搶風頭的城市,北京、成都。就好比一樣的蛋糕被一個人吃和被2個人吃的區別。而且應該「京津冀」的蛋糕肯定比「大成渝」大。
紅花需要綠葉襯托,重慶相對於成都有優勢,但顯然不是像上海那樣之於XX有顯著性優勢。
所以:長遠未來上海浦東>>重慶兩江=天津濱海新區!
希望大家滿意答案!
Ⅹ 深圳南山區和上海浦東相比發展潛力誰更強
去過浦東,世界第一大集裝箱港口,外高橋自由貿易區是中國第一個也是最大一個,金橋出口加工區,金橋出口加工南區,張江IT高科產業聚集區,張江醫葯,康橋德國工業區,臨港產業區等一系列大規模工業區,外高橋造船廠(航母軍艦),上海商業大飛機,上汽通用汽車,上汽榮威乘用車,特斯拉,三家大型整車廠及下屬零部件產業,英特爾,IBM,ABB,西門子,蒂森克虜伯,惠普,UPS,DHL,宏力半導體,中芯國際,理光,華為等數千家跨國工廠或區域總部,醫教方面有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東方醫院,仁劑醫院,上海第七人民醫院,南匯大學城等,交通有:時速400公里的德國磁懸浮列車,地鐵2號,4號,6號,7號,9號,11號,12號,16號共8條己運營線路及多條規劃線路,浦東鐵路,浦東機場,其他還有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上海科技館,世紀公園,東方明珠,金茂大夏,濱江大酒店,上海中心,濱江森林公園,野生動物園,世博園,迪土尼樂園等景點.南山區沒去過不了解,聽說科技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