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國股市熊霸全球對策

中國股市熊霸全球對策

發布時間:2021-04-19 10:39:32

A. A股是全球第二大股市,為什麼熊霸第一,實在是讓

全球第一是實打實的用了上百年來的時間自然培育出來的;而所謂的第二從時間上來分析就猶如吃了育兒肥,是人為吹的,屬於虛胖!!!

B. 如何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

差距就是動力。中國目前僅全國社保基金、部分企業年金可以投資股專市,未來基本養老屬保險個人賬戶養老金這一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以及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雙軌制並軌之後龐大的職業年金,加上越來越多企業建立的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將共同組成「新國九條」中「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的主體,成為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中流砥柱。
在未來壯大我國專業機構投資者的過程中,還需要解決如下問題:
相關金融監管法律、法規如何保護以養老金為代表的金融消費者、投資者的權益?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需要遵循什麼樣的規則?投資的基準是什麼?養老金如何在資本市場中確保投資的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如何利用保險精算技術來規范投資?中國在這些領域應當學習美國的哪些經驗、避免哪些教訓?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把「新國九條」中的原則性規定落實到法律、法規、規章的層面,促進中國養老金投資資本市場、養老金融發展、金融監管的立法、修法,使「新國九條」更具可操作性。

C. 中國的股市怎麼老跌啊

國際金融一體化了,關鍵看美元指數,以及歐債危機的情況。
股市早已進入熊市周期,股票盡快清倉,可以做其他投資

D. 中國是世界的第二個大經濟體,股票總市值居全球第二 ;為什麼中國股市在2010至2011年漲幅排名全球

中國股市還在發展中,必然有很多問題,可以采訪下中國證券管理層。

E. 手裡還有股票的多嗎出來說說這兩天的感 受!

熱烈祝賀中國股市熊霸全球 查看原帖>>

F. 中國股市為什麼這么慘 誰的原因

1、中國經濟低迷,市場信心缺失。
2、融資不斷,圈錢不斷,高管套現,投資者用腳投票。
3、外圍經濟危機影響,外貿下滑嚴重,傳導國內經濟。
總之,內憂外患,股市好不了。。。。。。

G. 名家:傳統救市救病不救命 否定散戶就是否定A股歷史

劉紀鵬:傳統救市救病不救命 扭轉股市頹局須重塑公平效率

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後,歐美股市陸續走出低迷:道瓊斯指數重上13000點,納斯達克創12年來新高,歐洲幾大股指也都恢復到2008年危機之前的水平。反觀本未受到危機過多影響的中國,股市卻是一塌糊塗,甚至一度跌破2000點再創新低,堪稱「熊」霸全球。

為提振資本市場,前證監會周主席疾呼救市,引發了業界關於先救市還是先改革的討論。要想做出正確選擇,我們就需要對上述兩種方式進行剖析,辨明何者不過是揚湯止沸,何者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一、傳統救市「救病」不「救命」

事實上,面對中國股市的這副「熊樣」,宏觀調控部門進行救市是有一定依據的。從國外實踐經驗看,為應對金融危機,歐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紛紛救市,通過收購股權直接注資、為金融機構提供信用擔保、實行長期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等措施,有效地避免了危機進一步蔓延,如2011年11月30日,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六大央行聯手救市,刺激了歐美股市大漲。

從中國自身實踐來看,救市傳統三招在過去也屢試不爽:「第一招」--發社論,如2006年6月7日,新華社發表《鍛造牛市的基礎任重道遠》,隨後A股迎來最大一輪牛市;「第二招」--匯金增持,如2008年9月19日,匯金宣布增持工、中、建三行的股票,大盤翌日隨即大漲9.45%;「第三招」--監管高層發號施令,如1999年5月19日,時任主席正慶同志發表講話放出「救市」信號,股市隨即大漲。

但是,看似百試百靈的傳統救市三招本次卻鎩羽而歸。新華社連發社論作輿論影響--9月26日《股民應打起精神應對2000點 A股不值得絕望》和9月27日《全球皆漲A股獨跌拯救A股聲音愈發強烈》,匯金一再增持造市場利好,現任證監會郭主席力挺藍籌,高層積極信號頻現,可大盤卻始終難見起色,往往是稍稍反彈後就再度下跌,甚至創下新低。

可見,傳統救市模式雖能暫時緩和股市的低迷,但卻治標不治本。長此以往,只會令股民徹底喪失信心,並終將危及資本市場的長期發展,無異於飲鴆止渴。要想讓股市真正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就不能僅停留在「救病」的水平上;我們必須找到「病根」,對症下葯,方能「救命」。

二、「病根」是股市公平效率的缺失

國際環境、宏觀經濟形勢、上司公司質量和相關政策是影響股市的四個主要因素。要找出中國股市「熊霸全球」的病根,就必須從這四個因素入手,詳加分析。

從國際環境看,由於我國的銀行、貨幣和資本市場體系均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次貸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並未對中國經濟造成實質性影響,反而使中國獲得了難得的機遇通過發展資本市場奪取全球經濟制高點。同時,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向好,2011年GDP增速為9.2%,2012年雖有下滑,但預計仍在7.8%左右。此外,我說上市公司質量也不差。但就2012年上半年,我國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達11.6萬億元,同比增長9%,凈利潤達到1.1萬億元。

因此,以上三個因素都無法解釋股市的不振,政策的影響自然成為股市持續下跌的關鍵,而相對於貨幣政策而言,中國股市低迷的最重要原因是監管政策的內在制度性缺陷。中國股市低迷的「病根」是公平與效率的缺失,而發行體制的制度性缺陷正是造成這一問題的主因。

首先,監管部門集審批和監管於一身,熱衷於替投資人「選美」審批,而非抓「壞人」的監管。選美好處多多,艷遇姑且不說,還能在幫助本來不美的人變成美人的過程中獲利;而抓壞人既沒有美的享受又背負著生命危險,利害對比鮮明,正常人都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選美上,最終忙著種審批的田,卻荒了監管的地。

同時,這種審批的有效性也有待商榷。以創業板上市門檻為例,監管部門規定兩項定量業績指標供申請上市企業選擇:一是企業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二是企業最近一年盈利,凈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於30%。但是,許多企業上市後業績卻不斷下滑,使得創業板「高增長」有名無實。據統計,前三季度業績同比下降的公司達到223家,佔比63%,其中同比下滑超過50%的有71家,佔比20%。11家公司前三季度虧損,是創業板歷史上單一報告期末錄得虧損家數最多的一次。

但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後,誰來負責?發行部,保薦人,保薦代表人,還是券商?現實是,發行審批部門和發審委只要發審權力,保薦人和承銷商只要利益,出了問題誰都不願承擔責任,而是推給股民「風險自負」,責權利不統一。

其次,在審批環節上,監管部門實行實質性審核,「一夫當關,萬夫難過」,搞「飢餓」發行,形成虛假供求,使股市價值發現功能癱瘓,致使市場喪失了公平與效率。

以創業板為例,創業板企業IPO出現了嚴重的超募「三高」現象,355家企業總共募集資金井噴到2000個億,發行市盈率高達72倍,IPO超募比高達200%,造就990個億級富翁,130多個十億級富翁家族;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股民損失慘重,創業板股指也從當初的1000點大跌到現在的700點,還有600多個中小板企業目前等待上市,財富分配如此的不合理,給中國資本市場帶來了制度性傷害,也傷害了大量後續上市的企業,顯然是不公平的。

如果放開供給打包發行,既能降低發行成本,又能用同樣的資金惠及更多的企業。比如,在發行環節放出4000個中小企業,平攤創業板這355家企業總共募集的2000億,每個企業獲得5000萬,足以點燃創業激情,顯然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總之,在這樣壞的發行制度下,監管部門自身責權利不一致,市場竭澤而漁,公平效率缺失,最終保薦人、保薦代表人、券商和投資者利益均會受損,形成了多輸局面。為此,2010年6月,我專門跟曹鳳岐、席濤寫了一篇《對創業板公平與效率缺失的反思》的文章,希望盡學者的綿薄之力,以正視聽。可是某些像董登新這樣的學者竟然認為創業板經歷的「從天花板到地板」的大跌無可厚非,混淆視聽,使得主管官員聽不進批評意見,最終創業板3年來付出這樣慘痛的代價,這樣不負責任、一味溜須拍馬的學者必須反思。

三、正本清源改革發行制度

從上文的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要重塑股市公平效率還得從制度入手,改革發行制度。具體而言:

第一,監審分離,下放發審,保留備案。

首先,應改審批制為核准制。發行監管部門應該捨得放權,不再進行公司投資價值判斷,而是回歸監管要義,負責證券市場的行業監管和問責處罰事宜。

其次,應將審批權下放到交易所。交易所成為發行審批的責任主體,發行部進行程序性和真實性的核准,只要公司上市申請資料符合真實條件,就不能否定其上市資格。從而,讓資源自由地進行有效配置,讓股市充分發揮價值發現功能,讓投資者自主進行價值投資,優勝劣汰。

最後,鑒於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實行注冊制的條件尚未成熟,也應保留監管部門備案機制,一旦發現上市公司出現重大問題即對其上市資格叫停。

第二,做實保薦,連帶券商,真實供求。

對證券發行媒介來說,保薦人和保薦代表人應該成為證券監管部門的問責對象,若發現問題立即歸檔問責。同時在當前的中國國情下,不允許券商進行直投。另外,將保薦人、保薦代表人和券商按其保薦的上市公司一年實現業績為標准分成3級:第一,實際業績低於預測值超過30%,即對其警告;第二,超過50%,即對其罰款;第三,超過100%時,就應「大刑伺候」--保薦人和保薦代表人罰款加吊銷職業執照,券商交出全部承銷費,有更嚴重的情況或者違法行為應該提起刑事訴訟。

在上述明確發行環節的監管部門和發行媒介的責權利後,還要通過IPO打包發行,一方面形成股市的真實供求,讓市場自由有效地配置資源,另一方面降低發行成本和價格,將創業板平均市盈率壓到20倍以下,也能避免當前IPO價格過高、二級市場價格暴跌的情況,為二級市場的價格漲跌留有彈性空間,為日後的自由退市制度做好鋪墊。

綜上所述,盡管中國股市面臨困境,但危機中依然蘊含機遇。只要我們從發行制度著手,通過改革來救市,乘「十八大」東風,建立一個公平有效率的市場,中國資本市場必將迎來光明的前途。

註:劉紀鵬教授為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博導;

岳芳旭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碩士研究生

作者簡介:劉紀鵬,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全國人大《證券法》《國資法》《期貨法》《基金法》起草或修改小組成員。

H. 大A股市熊霸全球啊

閃牛分析:這樣大跌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下周再持續大跌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下跌的幾率還是有的,下周的趨勢很有可能是「高開低走」的一個形式,A股的下跌確實是美股和港股所不能比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想要明天抄底的朋友,僅供參考!

I. 中國股市為什麼會熊霸全球

熊膽是名貴中葯啊,野生熊已經快滅絕了,所以只能在股市裡養熊了!
A股市靠錢堆起來的(不要去看什麼市盈率,那些都是假的),今年貨幣緊縮,失去錢的支撐,不跌才怪呢。跌到一定程度自然就好了。
牛黃也是一味名貴中葯,明年A股養牛!當然只是小牛!

J. 為什麼中國股市年年全球倒數第一中國股市連續熊霸全

好像現實並不是這樣吧?我想,產生這種感覺主要還是心理作用。
個人認為,當前股市行情的連續下跌,主要是由於調控所致,這很正常。雖然調控的目的也是為了股市的穩定向好,但由於不同投資者的多方心理作用,使x因素被放大了。
事實上,個人認為股市的基本形態就是波動,上漲與下跌都很正常,但投資時最好抱著認真研究的態度,不要有賭博的心理,一心想著買入股票後就一直上漲。
以目前情況看,中國的股市很正常,它基本在正常反應現在的經濟發展情況(當然會有異動),只不過投資的人常常希望獲取超額收益,因此對股市中的任何一點異動都反應過激,畢竟投資不是賭博游戲。
其實對於目前的經濟現狀,在宏觀層面早有預示,比如,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的新常態正是對中國未來經濟走向的一個指向,也就是既防止經濟因過熱而失控,又防止因硬著陸而形成的經濟萎靡,我想,這也就為經濟與股市的發展定下了基調。
按照這個思路,中國股市想要短時間內復制去年的大漲概率幾乎為零,至於什麼時候改觀那要看政策的導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情緒。但如果合理的度過了這段經濟震盪期(就像G20設計的一樣),將來的中國股市再次啟航也是可以預期的。
建議投資時不要被市場的情緒影響了自己的情緒,而要用冷靜理智的態度去研究市場 。

閱讀全文

與中國股市熊霸全球對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
製作股票軟體 瀏覽:958
資金內部控制制度 瀏覽:444
信託兌付困難 瀏覽:986
外匯贈金開戶 瀏覽:671
項目融資規則 瀏覽:313
小贏理財定期怎麼樣 瀏覽:950
銀行貸款調查表 瀏覽:809
2019深港通交易日 瀏覽:998
珠海橫琴貴金屬交易所 瀏覽:298
投資創始人 瀏覽:801
田洪良老師外匯 瀏覽:448
黃金鴿子價格一般 瀏覽:836
搜宜貸理財 瀏覽:343
工行貴金屬最多可以持倉多長時間 瀏覽: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