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華普車是國產的嗎
是國產的 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上海華普汽車)地處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工業園區,毗鄰滬杭高速公路,距上海港與長江入海口僅8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繼上海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汽車之後,上海第三家擁有國家整車生產目錄的中型轎車生產企業。公司始建於2000年,一期工程工廠佔地42萬平方米,2002年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為5萬輛;正在建設中的二期工程計劃發展用地100萬平方米,第一階段已於2007年8月竣工投產,產能達15萬輛; 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總產能將達20萬輛,從而成為上海西南大門一顆璀璨奪目的工業明珠。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轎車製造企業,上海華普汽車不僅擁有現代化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整車生產流水線,並且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上海華普聯合汽車工程研究院,通過開展各種合作交流活動,全面掌握了汽車整車的核心研發技術。2004年末上海華普發動機公司建成投產,能夠自主生產1.3L、1.5L、1.6L、1.8L汽油發動機,2007年產能已達15萬台。 上海華普汽車依靠自主研發,創新進取,致力於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產品以中小型家用轎車高性價比車型為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在產品線方面逐漸形成各具鮮明特色的產品譜系,主要包括:超值的海域系列轎車、動感的海迅系列轎車、時尚的海尚系列轎車、剛柔並濟的海鋒系列轎車。產品遠銷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出口貿易方面釋放出巨大潛力。 華普誕生於上海,依託「歐系底盤技術」和「上海製造」,運用「藍海戰略」,逐漸形成品牌塑造中的創新元素:超值、動感、時尚。把上海美好的城市精神熔鑄成產品和品牌的核心價值,讓用戶在使用華普產品時,會感知和聯想到上海的國際性、先進性、包容性、時尚性、精緻性、超值性。公司堅持 「艱苦創業、創新、拼搏、學習、團隊、精益求精」這「六面大旗」打天下的精神,堅持「用戶至上、品質為本、服務為先、人本務實、誠信共贏」的核心價值觀,不斷弘揚「務實、誠信、科學、進取」的企業精神,在全體「務實、學習、快樂」的華普人的共同努力下,把上海華普汽車打造成為消費者信賴的具有鮮明特色的中級汽車製造公司。
Ⅱ 介紹一下上海華普汽車公司
上海華普汽車公司實際上是吉利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
近日,隨著吉利集團宣布任命上海華普汽車董事長徐剛為吉利集團副董事長的一紙任命,讓吉利集團內部的人事紛爭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上周,吉利華普發布消息說,徐剛仍將掌管吉利在上海的產業,兼任吉利集團副董事長是為了更多參與吉利集團的整體決策。
事情的起因來自於一些傳聞。有傳言說,吉利董事長李書福與徐剛失和,徐剛將離開吉利集團。按照一些人士的分析,由於吉利品牌越來越往中檔轎車的方向發展,而華普品牌定位也是中檔轎車,因此出現了集團內部的「品牌紛爭」。而後又有消息說,李書福對於華普的經營業績不滿意,認為發展速度不夠快,利潤不夠高。最核心的變化是,上海華普汽車原來相對獨立的管理權已經改由吉利控股集團直接管理,李書福開始收權。
針對這些傳聞,徐剛10月25日在自己的博客中進行了反駁,他表示,華普是2005年增長最快的國內汽車企業,稅後利潤近億元,不存在傳聞中的離開華普等事情。
吉利華普也發布公開聲明,表示,對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體制進行必要的調整,是出於吉利控股集團整體發展和戰略規劃的需要。此舉意味著吉利與華普將更好地實現資源整合和共享,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和考核機制,同時也為吉利和華普下一步拓展市場,共同謀劃新的發展前景奠定堅實基礎。
對於當前有關吉利與華普關系的種種說法,吉利表示,徐剛兼任吉利控股集團副董事長,仍繼續分管包含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在內的吉利汽車在上海的汽車產業的經營管理及其相關工作。這樣的考慮與安排,非但不是什麼「品牌競爭」、「出現分歧」的結果,相反有利於吉利控股集團發展中各個方面的統籌規劃,統一調度集團資金以壯大實力,提高海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也有利於上海華普汽車更好地執行吉利控股集團對上海基地的發展戰略。
據悉,進軍上海是吉利集團的一個大的策略。除了目前的上海華普,日前,吉利又與英國一家公司簽約,合資在上海生產英國TX4計程車。而這一項目很可能會被放在華普生產。業內人士表示,吉利集團是想借上海的地域優勢來提升整個吉利集團的品牌含量,而徐剛很大的職能就是管理好吉利在上海的產業。
另據了解,徐剛原是浙江省財政廳副廳長,2003年6月擔任吉利汽車CEO,成功地將吉利在香港運作上市。2004年9月,他轉而獨立掌舵上海華普。據當時徐剛與李書福簽訂為期5年的承包經營協議顯示,在股權架構上,李書福為華普的大股東,徐剛為小股東;在人財物、產供銷、品牌、研發等方面,徐剛擁有獨立權力。不過,從那之後,關於李書福與徐剛的分歧就時常見諸報端。
Ⅲ 華普汽車的公司簡介
1999.8上海華普汽車的前身企業正式注冊。
2003.4.在上海國際車展上,人們發現了一個新的面孔「上海華普汽車」。
華普汽車作為中國自主研發轎車製造企業,上海華普汽車不僅擁有現代化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整車生產流水線,並且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成立了上海交大、上海華普聯合汽車工程研究院,全面掌握了汽車整車的核心研發技術。2004年末上海華普發動機公司建成投產,能夠自主生產1.3L、1.5L、1.6L、1.8L汽油發動機,2007年將達到年產15萬台的目標,上海華普汽車實現動力完全自給。上海華普汽車依靠自主研發,創新進取,致力於打造具有海派特色的民族汽車品牌。產品以中小型家用轎車高性價比車型為特色,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信賴,取得了不俗的市場表現,並逐漸形成各具鮮明特色的產品譜系,主要包括:超值的海域系列轎車、動感的海迅系列轎車、時尚的海炫系列轎車。產品遠銷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貿易方面釋放出巨大潛力。
Ⅳ 上海華普汽車的介紹,謝謝
「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於2002年8月4日兼並原「上海傑士達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汽車分廠後成立的。該廠於2000年6月投資興建,2002年4月投產生產「傑士達」牌兩廂轎車,工廠佔地42.02萬㎡,其中14萬平方米為已竣工在用面積,27.02萬㎡為二期發展用地(已全部徵用完成),擁有設備300台套,辦公樓5000㎡,食宿及配套服務設施1萬㎡,目前單班設計生產綱領2.5萬輛/年,在職工員工826人。
工廠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工業園區內,楓涇車站、滬杭高速公路、320國道均在本廠臨近通過,距上海港和長江入海口80km。
工廠擁有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車間,擁有獨立的物流庫房、試車跑道及齊備的整車檢測線。
沖壓車間擁有1500T、800T和500T等沖壓設備10台,200T沖壓設備7台,左右側圍為整體沖壓。焊裝車間擁有焊裝流水線一條,三廂、兩廂轎車可共線生產。塗裝生產線為前處理,陰極電泳、中塗、面漆、精飾及貯存線,車身通過懸鏈輸送至總裝,經過內飾裝配,分總成裝配成車後,檢測、淋雨試驗、道路試車、調試合格後發運外銷。
產品發展規劃及產能發展規劃
2003年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編制了五年規劃,預計今年10月新開發的M203將下線,2005年與義大利設計公司聯合開發的三廂轎車將投放市場。2003年華普汽車公司將繼續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新增沖壓設備6台,焊裝調整線一條,塗裝貯存線及返修線各一條,總裝增加調整線和檢測線,2004年單班生產能力達到5萬輛。2005年生產能力達到8萬台,2006年達至10萬台,2007年生產能力達到15萬台。
Ⅳ 上海華普汽車公司和吉利汽車是什麼關系
大致的意思就是 吉利老闆李書福做吉利汽車時候,他的弟弟李書通不同意,最後分家了(本來以前是一起的生意)李書福獨自開始了汽車路.
在吉利克服困難逐漸好轉,浙江也有很多的民營積極參與汽車製造時候,吉利老闆的弟弟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開始造車,就是華普的前身上海傑士達汽車.但是成績並不理想,而且還和哥哥存在完全的同級別的競爭,最後吉利在2004年收購了傑士達並更名上海華普.
吉利之所以不願提及與華普的關系,是吉利想用華普品牌生產高端的車型,以擺脫大家對吉利產品的負面印象.
Ⅵ 華普汽車倒閉了嗎
華普汽車沒有倒閉。
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是吉利控股集團下屬企業,專業生產中高檔家用轎車。公司始建於1999年8月,佔地面積630畝,擁有完整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四大工藝生產流水線,具有獨立的物流庫房、試車跑道及齊備的整車檢測線,單班年生產各類轎車25000輛,在職員工900餘人。
二期工程發展用地1500畝,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可生產各類中高檔家用轎車150000輛。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位於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工業園,毗鄰楓涇車站、滬杭高速、320國道,距上海港與長江入海口僅有80公里,交通便利、環境優越。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華普系列車型採用了國際先進的底盤技術和發動機技術。
作為中國自主研發轎車製造企業,上海華普汽車不僅擁有現代化的沖壓、焊裝、塗裝、總裝整車生產流水線,通過開展各種合作交流活動,2007年產能已達15萬台。
深遠。標徽中心是一片向上的楓葉,象徵華普的事業根植於上海楓涇,從這里出發,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中間最高的主葉,象徵華普人用戶至上的至高理念,左右兩片輔葉代表華普汽車以品質為本。
以服務為先的經營理念,並以人本務實,誠信共贏理念為支撐,大力弘揚海派文化;藍色邊底,象徵華普人海一般的胸懷,吸納國內外的賢人志士與先進科技,以發達華普,光大華普。雙圓像車輪,象徵華普人勵精圖治、創新拼搏,不斷追求完美,不斷創造新的不朽業績。
Ⅶ 請問上海本地的汽車生產廠家都有哪些例如:上海華普、上海大眾
還有上海通用,上海汽車廠(榮威),上海匯眾(基本上是重型汽車)
Ⅷ 拿下楓葉汽車,吉利准備對新能源市場來個「大通吃」
最近汽車圈「突如其來」一個新品牌,不僅跟吉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且其「前世今生」還頗引人遐思,這個品牌就是楓葉。究竟怎麼回事,楓葉汽車又是何方神聖?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楓葉汽車,揭開其神秘面紗!
看似新丁實則老兵,起底楓葉汽車的「前世今生」
楓葉汽車母公司為楓盛汽車科技集團,天眼查顯示,其股東雙方分別為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浙江康迪車業有限公司,2019年3月調整後雙方持股比例分別為77.995%和22.050%,吉利占據絕對控股權。而在2019年11月變更企業名字前,公司名字則是大家所熟悉的康迪電動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康迪汽車的整車資質來自上海華普汽車,而華普汽車則是吉利董事長李書福的兄弟李書通於1999年創建的。華普之前曾是吉利在多品牌戰略下推出的子品牌之一,但後來在品牌瘦身中被迫放棄。
因此,楓葉汽車與吉利汽車、康迪汽車和華普汽車的關系大家應該都清楚了。或者可以這樣說,吉利在完全控股康迪之後,將其進行包裝,並將康迪的資產與華普的生產資質融合在一起,成為了現在的楓葉汽車。
4月10日,楓葉汽車品牌發布,其首款量產車型楓葉30X也正式開啟預售。那麼問題來了,吉利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選擇正式推出楓葉汽車?首款車型楓葉30X到來的目的又是什麼?
吉利推出楓葉汽車,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
實際上,吉利楊學良曾表示,楓葉汽車的產品主要與國內造車新勢力進行競爭。看來,吉利正式對造車新勢力開炮了。
眾所周知,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有幾何品牌,主打中高端新能源市場,而沃爾沃旗下的極星品牌則主攻豪華新能源市場。至於楓葉,則將面對低端電動車市場。由此,吉利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已經漸漸明朗,吉利這是打算「大通吃」啊。
所以,楓葉汽車的到來,或許並不像表面看起來的那麼簡單。吉利的意圖並不僅在於與造車新勢力相互競爭,同時也是完成在中低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布局,由此完成一盤大棋。
既已搞清楚吉利推出楓葉汽車的目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像楓葉這種低端汽車品牌在市場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此外又能不能成功掀起波瀾?
實際上,楓葉汽車面臨的挑戰並不小。
首先,作為入門級新能源車型,在這一級別市場日漸萎縮的大背景下,楓葉汽車想要打出知名度的難度還是比較大的;其次,楓葉30X的306km續航在目前並不能獲得最大的能源補貼,而且接下來新能源補貼政策還很有可能會全面退坡;最後,如果楓葉汽車是想要布局共享出行市場,那麼受續航里程的限制,恐怕也只能適用於短時租賃的模式。
由此可見,楓葉汽車的路並不好走,但未來會怎樣,誰也說不準,畢竟其背後還有吉利這棵參天大樹做支撐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Ⅸ 華普汽車是哪個國家生產的
華普是國產車 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普汽車)地處上海市金山區楓涇工業園,毗鄰滬杭高速公路,距上海港與長江入海口僅8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繼上海通用汽車、上海大眾汽車之後,上海第三家擁有國家整車生產目錄的中型轎車生產企業。公司始建於1999年,一期工程工廠佔地630畝,2002年建成投產,年生產能力為5萬輛;二期工程計劃發展用地1800多畝,全部建成投產後,年總產能將達30萬輛。2004年末上海華普發動機公司建成投產,能夠自主生產1.3L、1.5L、1.6L、1.8L汽油發動機。產品主要包括:經典大氣的海域(Marindo)系列轎車、運動激情的海迅(Hisoon)系列轎車、時尚個性的海尚(Hyso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