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弊大於利
放開二胎政策的利與弊 隨著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落地,我國生育政策就發生了改變。那麼二胎政策是利還是弊呢? 二胎政策的利 1、抑制男女比例失衡在傳統觀念等原因促使下,「一胎政策」導致了許多父母「選擇性生育」,因而最終出現男女比例失調問題。如今全面開放「二胎政策」則能極大減少這個問題的出現。 2、緩解人口老齡化生育率的降低不可避免地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對社會保障體制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直接沖擊。開放二胎政策則能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減少未來的社會風險。 二胎政策的弊 1、國家財政支出將增加開放二胎政策後,國家將面對一系列人口增長遇到的問題。環境承受能力、財政支出、公共福利體系等宏觀層面將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而面臨壓力。 2、加重個人家庭負擔在如今高物價時代,把一個幼兒養育成人需要巨大的花費。開放二胎,對於一般的家庭來講,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現實問題。 以上就是全面放開二胎的政策詳情,以及放開二胎政策的利與弊。雖然已經放開了二胎,但是生不生二胎還是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⑵ 中國放開二胎會對孩子帶來哪些影響
全面放開二胎對於中國的人口結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據我們估算,中國如果全面放開二胎,僅育一孩婦女將在未來4年內將最多新生育5212萬嬰兒,保守計也在4000萬-5000萬左右;婦女總和生育率將有效提高,在長期內趨於1.8,即大體可以成功逃離低生育陷阱;人口規模將出現一定攀升,並在2045年左右達到作為峰值的16.3億,隨後緩慢下降;老年撫養比峰值將從不放開二胎時的45%下降到40%,並在2040年後逐步下降。
全面放開二胎對經濟增速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們選擇了人口結構穩定的34個國家作為分析樣本,建立了人口年齡中位數-經濟增速相關模型來測算人口紅利。根據這一模型測算,如果中國2016年起放開二胎,放開後的前5年(2016-2020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將小幅度上升0.066%,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新的一輪人口紅利形成,其對中國GDP潛在增速的貢獻將逐漸上升,其中在2025-2035年、2035-2045年、2045-2055年、2055-2065年和2065-2075年GDP潛在增速將分別平均提高0.44%、1.09%、1.54%、1.69%和1.72%,隨後這一脈沖逐步減弱。
全面放開二胎將會帶來哪些產業受益?從上面的測算不難看出,放開二胎對中國經濟的積極意義主要在於中長期對老齡化的緩沖;對於經濟趨勢的短期影響相對有限。但即便如此,全面放開二胎則相當於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找到了一個理論上的均衡解(具體效果要待事後驗證),對中國資產在預期上的積極影響不容忽視。而且,部分直接關聯產業仍將會從嬰兒潮中受益。按16歲成年前城市農村平均撫養成本20萬粗略估算,二胎嬰兒潮所蘊含的消費紅利大約在每年1200-1600億。短期內,二胎嬰兒潮的到來將拉動相關食品、玩具、母嬰醫療、兒童服飾、家用汽車、教育培訓等行業的發展;中期來看,二胎嬰兒潮的到來將改變中國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減緩老齡化速度,房地產等行業也會部分受益。
主要觀點
1.中國目前人口狀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口紅利,而當前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人口紅利優勢將逐漸消失。同時,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了持續的養老和醫療等社會保障壓力和矛盾。過低的生育水平將降低經濟潛在增長率,經濟增長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減緩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外宣布了單獨二胎政策。最近,衛計委正在制定全面二胎的相關政策,2016年可能全面放開二胎。「放開二胎」政策被認為是調整人口結構的重要手段。那麼,放開二胎對中國的人口規模、人口結構和經濟增長到底有多大的影響?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詳細分析。
2.二胎放開對中國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影響。在全面放開二胎生育政策後,中國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將發生顯著變化。由於中國目前存在規模龐大的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因此放開二胎後,這部分育齡婦女將是政策調整的目標人群,歷史累積的二胎生育能力將由這部分育齡婦女規模和婦女二胎生育意願共同決定。為了測算出放開二胎後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將發生的變化,我們首先需要估算目標人群的規模。
根據2005年全國人口1%的抽樣數據,中國0-30歲獨生子女數量為1.58億。2005年0-30歲獨生子女在2014年為9-39歲。同時,以2010 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0-4歲分年齡人口以及2012 年、2013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的對應年份出生人口數為基礎,可以推算出2014年0-8 歲分年齡人口數,結合獨生子女比例,即可得到2014年0-8歲獨生子女數量為4670萬。在考慮了死亡因素的影響後(根據《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中公布的生命表進行推算),中國在2014年0-39歲的獨生子女規模總計為1.97億,這意味著2014年中國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規模為1.97億。
考慮到30歲以上獨生子女的母親的年齡絕大多數已經超過50歲(中國育齡婦女的平均初育年齡在20-24歲左右,且一般女性超過50歲不再具有生育能力),因此放開二胎實際影響的人群是2014年0-30歲的獨生子女的母親,她們的年齡在20-49歲間。根據2013年中國女性人口年齡結構分布,20-49歲女性人口規模占女性總人口規模比例為50%,因此可得2014年中國20-49歲且僅育一孩的育齡婦女規模為0.9899億(1.97乘以50%)。這部分人群將是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的目標人群。
假定在全國范圍內立即放開二胎生育,那麼出生人口和婦女生育率的變化不僅受到目標人群規模的影響,同時還與婦女的二胎生育意願密切相關。根據2013 年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生育意願調查結果,在20-44 歲育齡婦女中,已育一孩的「單獨」夫婦想要生育第二個孩子的意願為61%。從婦女年齡維度看,年齡越小,二胎生育意願越高,其中20-24 歲婦女的二胎生育意願達到80%, 25-29 歲達到70% 左右,30-34 歲在60%左右。
在立即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下,全國僅育一孩婦女將多生育5212萬個孩子(即第二胎)。當然,這種生育能量的釋放並不是在二胎政策放開後一年內完成,而是需要在數年內逐步進行。根據2013年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生育意願調查結果,已育一孩的婦女計劃生育二胎的時間主要集中在未來4年內,其中第二年為峰值。為了更加貼合婦女在政策放開後的實際二胎生育行為,假定婦女將在政策放開後的4年內逐步完成二胎生育,且每年進行二胎生育的婦女比例分別為0.2、0.35、0.25、0.2,那麼在全面放開二胎後,未來4年內每年多出生的孩子數為分別為1042萬、1824萬、1303萬、1042萬。
中國目前每年新出生人口規模在1600萬左右,在放開二胎後的4年內,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分別增加到2642萬、3424萬、2903萬和2642萬。在僅育一孩婦女釋放完累積的生育能力後,根據生育二胎意願,每年新增出生人口數量在480萬左右,所以在放開二胎後的第5年開始,中國每年新出生人口規模在2080萬左右。
放開二胎政策對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總人口規模、老年撫養比和總勞動力規模都將產生顯著影響。
從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來看,由於受長期的計劃生育影響,中國目前婦女總和生育率僅達到1.43,低於2,離國際公認的低生育率陷阱(總和生育率1.3)一步之遙。如果不放開二胎,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將持續走低,中國將面臨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減少等一系列問題。在放開二胎後,受僅育一孩婦女釋放累積生育能力影響,中國婦女總和生育率將在短期達到2.54,隨後回落至1.67,最終逐步攀升並穩定在1.84左右,接近正常的生育更替水平。
在不放開二胎時,中國人口規模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14.7億,隨後逐年減少,最終降至13億左右。受二胎放開影響,中國人口規模在短期將出現一個較大的攀升,並在2045年左右達到峰值16.3億,隨後緩慢下降。受放開二胎影響,中國老年撫養比(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的峰值將從不放開二胎時的45%下降到40%,而在2040年後,中國老年撫養比將逐步下降,老年人撫養壓力開始減輕。在不放開二胎時,受人口老齡化影響,中國勞動力規模將逐漸下降,最終僅能維持在7億左右。放開二胎後,中國勞動力規模將穩步上升,受二胎嬰兒潮影響,勞動力規模將在2060年左右達到峰值9.3億左右。
3.人口紅利與經濟增長。人口紅利一直是影響各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從全球的經驗來看,人口年齡結構越年輕,經濟增長潛力越高。
世界經濟發展至今,大部分國家已經進入了人口老齡化階段。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也受到了人口老齡化的掣肘,典型的是日本和韓國。比如,在1970年後,隨著出生率的急劇下降(總和生育率從高峰值5左右迅速下降到2以下)和長壽化的緩慢進程,日本人口老齡化加速,經濟增長速度持續下降,至今依然沒有走出低增長周期。韓國人口相對年輕,在2000年前,人口年齡中位數不到30歲,經濟增長速度長期保持在8%上下,而在2000年後,人口結構趨於老齡化,人口年齡中位數迅速上升,經濟增長速度加速下降。
與日本和韓國相反,印度的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印度25歲以下的年輕人規模接近6.1億(印度總人口的一半),人口年齡中位數僅為27歲。巨大的人口紅利是印度經濟未來保持高速增長的主要依靠,IMF和WorldBank分別預計印度GDP年均增速將在2016年和2017年全面超過中國。
此外,美國的人口年齡中位數雖然目前達到36歲左右,但美國在過去長時期內一直保持著平均3%左右的經濟增長。考慮到美國GDP的存量規模,美國的經濟增長表現無疑非常優異。從美國人口年齡中位數來看,在1970年至2010年的40年間,年齡中位數僅從28歲上升到36歲(同期日本從28歲上升到45歲),美國的人口老齡化速度較為緩慢,經濟增長速度得以長期保持在較高水平。
巨大的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在過去長時期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中國人口紅利將逐漸消失,這對中國經濟增長是個新的挑戰。放開二胎對中國是個巨大的利好,從我們估計的結果來看,在放開二胎後,中國人口的年齡中位數將在2030年達到峰值40歲,並長期穩定在40歲上下。而如果依然堅持一胎化政策,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迅速上升,並在2060年達到峰值47歲,人口紅利將完全消失。
那麼,放開二胎對中國經濟增長到底有多大影響?我們選擇了人口結構穩定的34個國家作為分析樣本,並選取了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和年齡結構數據,估算出了人口年齡中位數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人口年齡中位數每增加1歲,經濟增長速度將下降0.185%。
放開二胎後,中國人口年齡中位數將比不放開二胎時最多低9歲,平均低6歲。根據上述估計結果,在放開二胎後的前5年(2015—2020年),中國經濟潛在增速將小幅度上升0.066%;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中國GDP潛在增速開始提高,其中在2025-2035年、2035-2045年、2045-2055年、2055-2065年和2065-2075年GDP潛在增速將分別平均提高0.44%、1.09%、1.54%、1.69%和1.72%,隨後逐步回落。以目前中國經濟增速7%來看,放開二胎對經濟增長的拉伸作用顯然巨大。
4.放開二胎對具體行業的影響。從我們測算的數據來看,在放開二胎後,未來4年內將最多新增加5212萬左右個新生嬰兒。而自第5年開始,每年新增新生嬰兒數量為480萬左右。我們以4000-5200萬左右的保守數字作為假設,按16歲成年前城市農村平均撫養成本20萬粗略估算,二胎嬰兒潮所蘊含的消費紅利大約在每年1200-1600億。
在短期內,二胎嬰兒潮的到來將拉動相關食品、玩具、母嬰醫療、兒童服飾、家用汽車(SUV和MPV)、教育行業等行業的發展。
中長期來看,二胎嬰兒潮的到來將改變中國人口的年齡結構,減緩老齡化速度。根據購房的人口結構,20—44歲的人口是買房的主力,大部分人在25-30歲的時候就會面臨首次買房置業的需求。根據測算,如果全面放開二胎,那麼在2050年,20—44歲的人口比例將比不放開二胎時增加4%,增加規模達到1.28億人。這部分新增人口將使房地產行業直接收益。
當然,長期來看,隨著放開二胎後新一輪人口紅利的形成和中國潛在經濟增速的提高,各類行業都將最終收益。
⑶ 開放二孩政策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分析利弊
,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這對於我國現階段實施的社會保障體系的改革,促進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發展,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有著重要影響。 一、從長遠看可緩解機制轉軌過程中存在巨大的社會 養老保險金缺口問題進入21世紀以來,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正迅速步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到2013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消失,勞動年齡人口將從不再增長轉變為零增長甚至是負增長。養老壓力的日益增加,使得我國在養老保險制度轉型時遺留下的養老保險的隱性問題顯露出來,即社會養老保險基金從現收現付模式向「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模式發展,所以不難從財富流動的機制上看出,在新的制度下勞動者不僅要為自己繳費,還必須同時為退休的上一代人交納費用,這就存在著一代人必須養活兩代人的難題,為了緩解這一問題,我國的普遍做法是將本應在未來才能支付的現在在職職工個人賬戶的資金挪用支付已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費用,從而造成了全國范圍內養老保險基金有名無實的空賬運行。養老保險金的空賬運轉是現在向未來透支,是退休一代向在職一代的透支。所以從長期看,這種運行制度的實施是難以繼續下去的。長此下去必然隱藏著巨大的資金風險,動搖新制度的根基。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可使年輕人口得以迅速增長,改變中國「倒三角」的人口結構狀況,使人口結構變化逐步趨於正常,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有效的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此外,從長遠考慮還應該看到,新生人口在之後的二三十年中可以成長為勞動力,改變勞動年齡人口的零增長甚至負增長。勞動年齡人口的正增長,以及加上科學技術的進步,可以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這樣可使退休人口能夠安享晚年,老有所依,有效的解決社會養老保險金缺口的問題。 二、可避免中國過早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減輕我國 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眾所周知,較低的生育率不可避免地會帶來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據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遠遠超過10%,按國際通行標准來看已然進入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的沉重負擔是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目前,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老齡化的提前到來,會加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比如:會導致養老負擔系數的大幅增加,醫療保險費用的支出也會隨之加重等。雖然我國在醫療健康服務等保障領域已經做出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對於老年人群的生活照顧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多制度空窗,如果不能使家庭結構合理化,那麼老年人口的各種需要將更加依賴於國家提供的社會保障服務,這樣勢必增加了民眾對於保障性服務的社會化需求,加重社會保障制度的負擔。 「單獨二胎」政策的推出將逐步提高青壯年在人口總數中的比例,延緩我國過早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減輕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危機。並且這些新鮮血液的注入可以使老年人得到更多來自家庭的照顧,減少對制度保障的依賴性,減輕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 三、與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的思想相契合,分擔社會 保障制度的供養人數首先,由於家庭供養能力的下降造成了老年人贍養水平的下降。家庭養老的核心是子女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資源。 但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421」家庭已逐步成為現行的主流家庭模式。在這種模式下每兩個青壯年就要贍養四個老年人,這無疑直接造成了整個社會對老年人口供養能力的下降。 其次,家庭中的青壯年人口擔負著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的重擔與培養教育下一代的責任,已經感覺到越來越難以照料家庭中老年人的生活,特別是對於家庭中有疾病纏身的老人來說更是不堪重負,直接沖擊著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佔取更多的社會服務資源。 最後,我國現在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專業醫護人員普遍缺乏,為老年人護理的專業培訓機構也少之又少,社會養老機構能容納老年人的床位數也是有限的,以及社會保障制度中所規定的能提供給老年人的各種物質與服務均遠遠落後於社會養老需求的增長。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正面臨著巨大挑戰。 因此,在家庭供養能力的大幅下降與社會保障制度服務資源匱乏的共同作用下,基於我國人口社會發展形勢的戰略規劃,實施「單獨二胎」政策與我國傳統的養兒防老思想不謀而合,讓子女贍養老年人將更好的給老年人提供物質需要和精神需求,有利於我國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的家庭養老保障體系,把老年人、家庭、社會、國家作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發揮社會保障的重要職能,為老百姓謀更多的福利。 四、結語 隨著中國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人口老齡化將會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從整體上看,放開「單獨二胎」政策對於緩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壓力、老齡化加速以及養老保險金空賬危機等問題都有著積極效應,是有利於穩定社會和促進國家進步的重要政策措施。但是根據分析也可以看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力度的有限性。不管是應對老齡化加速,緩解養老金缺口的問題,還是減輕社會保障制度的負擔都不可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我們需要出台更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與之配合才能發揮出其最大的作用。
⑷ 全面二孩政策將帶來哪些影響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緣何再次調整? 「中國的生育政策從產生的那一天起始終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說。 上世紀70年代,為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緩解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我國開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發展呈現出重大轉折性 變化。盡管人口基數大的基本國情未根本改變,但生育率低、人口老齡化、城市化率不斷上升、獨生子女家庭數量增長等人口結構性問題也正日益成為影響經濟社會 發展的重要因素。 「我國生育率已有20多年低於實現世代交替所需的更替水平(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至少兩個孩子),多年處於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顧寶昌說,目前,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開始減少,年輕勞動力出現急劇萎縮,同時養老負擔加大。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實施單獨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有所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1687萬人,比2013年增加47萬人,人口出生率比上年提高0.29個千分點。在我國育齡婦女持續減少的情況下,出生人口與前幾年相比上升幅度比較明顯。 「作為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單獨二孩政策的實施基本符合預期。」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庄說,單獨二孩的順利實施為進一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事實上,從單獨二孩的實施開始,國家衛生計生委就不斷強調這只是對計生政策的「逐步調整完善」。專家認為,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的調整,保持了政策連續性,也體現了漸進性。 迎接全面二孩:出生人口、性別比例、人口結構將發生哪些變化?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這是專家們的共識。 顧寶昌說,全面放開二孩生育,有利於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有利於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增加未來勞動力的供給和緩解老年扶養負擔;有利於擴大國內需求和經濟平穩增長,煥發社會活力和增強創新能力,提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那麼,全面二孩實施後,我國人口形勢將會出現哪些變化? 「十三五期間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的第一年,出生人口將出現2000到2300萬的小高峰。」原新分析認為,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從人口數量上來說總人口將 適當增加,2029年到2030年出現最高峰值達到14.5億。十四五期間進入緩慢下降、逐步穩定的階段。預計政策實施後,人口更替水平將逐步達到正常的 1.8左右。 他指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於人口年齡結構有一定的修復作用,對於人口素質的提升也將起到促進作用。此外,經過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後,我國家庭逐步簡約化,全面二孩的放開,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家庭結構,有利於家庭經濟社會功能的發揮,也有利於子女教育。 在人口專家陳衛看來,出生人口性別比下降與生育水平的上升也具有一定的關系。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標,正常范圍是103至107。 進入21世紀後,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始終在119至121的高位間徘徊。2014年,出生人口性別比降到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嬰對應115.88名出生男嬰,回落到14年前的水平。 「在高生育率條件下,即使存在強烈的性別偏好,出生性別比也不會異常,因為性別偏好基本都能得到滿足。」陳衛說,伴隨出生人數和生育水平的上升、生育意 願和性別偏好的弱化,我們有理由預計,隨著全面二孩政策實施、經濟發展和現代化的推進,出生人口性別比將出現長期下降並回歸正常水平的趨勢。 除了平衡出生人口性別比,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對緩解我國人口老齡化也將起到積極作用。 原新認為,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到本世紀中葉可以使老齡化水平降低1.5個百分點,對於人口老齡化水平的短期和中期影響不明顯,而遠期下降作用比較顯著。 全面二孩之後:還有什麼值得期待? 從單獨二孩到全面二孩,是否意味著生育政策的「句號」? 「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賦予了新內涵,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是新時期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和任務。」楊文庄說。 專家們認為,要實現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目標,在生育政策調整完善的同時,還應當研究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經濟、社會和家庭發展的政策,解除群眾的後顧之憂,使生育政策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 「要滿足群眾新的計劃生育健康需要,需要衛生和計劃生育部門拓展服務人群、轉變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顧寶昌認為,應重新考慮一孩獎勵政策的持續 性,同時處理好過去的遺留問題和失獨家庭問題。重新審視生育審批制度和孕檢制度,管理和服務要走向尊重意願、滿足需求、便利群眾、積極引導。應該鼓勵各地 根據各自的情況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工作模式。 江西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吳鋒剛正在做一項關於人口紅利的調研,他認為,未來國家經濟發展需要的不再是數量紅利,而是人口素質紅利。全面放開二孩,核心問題不在於人口總量,而在於人口結構以及人口變化的速率問題。未來的經濟發展需要在勞動力素質方面下功夫。 「顯而易見的是,從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前的傳宗接代為主,到如今的優生優育,國人的生育理念發生巨大變化,全面二孩的實施,有助於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更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吳鋒剛說。
⑸ 辯論賽,國家全面放開二胎政策的弊端
1、中國的計劃生育為中國和世界做了這么大貢獻,是實踐證明了的;(駁:歷史條件不一樣,世界是發展的) 2、中國如果推行二胎,對社會、教育、環境等造成的問題怎麼解決,給中國發展帶來的壓力,現在已經不是人多力量大,而是人多飯量大; 3、三個和尚,一個沒水,兩個抬水,三個沒水,關於針對你減輕社會撫養壓力方面提出; 4、如果生二胎,可能造成中國經濟發展的倒退;
⑹ 普遍二孩政策有哪些利與弊
好的方面主要有幾點,大家可以參考:
第一、緩解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壓力,在我們國家實行計劃生育以後,這幾十年之內,人口出現大幅度的老齡化,這已經成為社會的一個大問題,現在我國的老年人口嗎,每年增加的數量相當於一個西班牙的人口,所以二孩政策,可以解決這方面的社會問題。
第二、解決勞動力逐年減少的問題上,二孩政策應該有一定的幫助,咱們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首次出現下降,同比下降幅度達295萬左右。根據我知道的數據預測,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25年將下降到8.4億,2050年更銳減到6.69億,二孩政策對於勞動力減少應該幫助不小。
第三、計劃生育的幾十年,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雖然發展很快,但是隨著人口的問題日益突出,已經造成經濟上的發展制約,這點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數據來驗證,中國GDP潛在增長率預計將從1995年至2010年平均10.3%的水平,下降到未來的6.5%,所以二孩政策開始以後,會在一定程度上環境經濟下行壓力。
第四、我們從現實的微觀經濟分析,目前我國經濟的下滑,是的許多企業在虧損,甚至倒閉,但是如果二孩政策開始的話,那麼最為受益的當屬房地產行業、傢具行業,服裝行業,另外母嬰有關的消費產業,也會逐漸的轉好,特別是涉及醫療檢測設備、免疫疫苗、嬰兒配方奶粉、奶瓶、嬰兒紙尿褲、嬰兒護理產品。
第五、我國的人才也面臨著極度短缺的情況,現在很多的企業缺乏相應的專業人才,如果二孩政策開始的話,那麼企業和單位需求大量的人才,就會得到一定的滿足,另外對改善我國現階段的人才斷層的問題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孩政策也有一些不利的情況:
第一、人口畸形的發展有很大的可能性,因為大家可以看出來,無論是城市,或是農村,大家對於重男輕女一直沒有什麼改變,很多人第一胎是男孩的話,一般不會選擇生第二個孩子,畢竟生活壓力現在還是很大,而如果第一胎是女孩,那麼就會生第二胎,長此以往社會問題還是會出現。
第二、社會出現人口素質不平均的現象,因為在一些大城市裡面,素質高的人不會多生孩子,而更重視的是對人的培養,農村則會持續的多生孩子,這樣會造成人口的不平均現象,也會出現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
第三、我國的二孩政策還會出現一個社會儲蓄問題,因為我國屬於勞動力成本很低的國家之一,而且我國的出口很強勁,投資很強勁,但是掙了錢的人不敢消費,大家都儲蓄,因為有第二個孩子,這樣消費又一次會出現緊縮的可能性。
綜合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出二孩政策有好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不過我相信國家會慢慢的調整好政策。
摘自網路。僅供參考
⑺ 全面放開二胎政策有什麼影響
二胎政策的好處
1.目前我國男女比例失衡的狀況較為嚴重,這是由於長期守舊的重男輕女等傳統觀念所造成的。許多父母在一胎生育時都會「選擇性生育」,這更會家居性別比例失衡的情況。如果開放「二胎政策」,相信能夠緩解該問題的出現。
2.近年來,我國生育率降低,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情況嚴重,這對社會保障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產生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開放「二胎政策」能夠顯著地緩解人口老齡化,並且還有助於減少國家財政負擔和社會風險。
二胎政策的弊端
1.開發「二胎政策」必然意味著國家要面對人口增長的問題。我國的環境承受能力、財務支出、公共福利體系都將面臨挑戰。
2.有了第二個小寶貝後,個人的家庭負擔也將變得更重。現今社會物價不斷攀升,把一個寶寶養育成人花費巨大。即使「二胎政策」開放了,是否生育二胎,許多一般家庭還是需要慎重考慮金錢等各方面現實原因。
「二胎政策」是否會導致「嬰兒熱」出現
目前,在北京等大城市,產科用床位不足狀況日益嚴重,可以說「要找一台病床都很難」,但是這種現象和「單獨二孩」之間沒有必然聯系。在該政策實施以前就一直存在大醫院產科用床位不足的問題。這是因為孕婦定期檢查都集中在大醫院。另外,也與第4次嬰兒熱到來,即1985年到1991年間出生的人進入了生產高峰有關。
⑻ 二胎政策何時全面放開 單獨二胎政策的利弊
許多人都在關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但至少,目前沒有這個的時間表。
還是多關注下一次的全國人大會議吧,因為這一政策只有全國人大才有權作出決定。
至於單獨二胎政策的利弊如何,大可不必去顧及,交給所謂的專家們去研究吧,因為作為我們,只需遵守政府的法令即可。對嗎?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⑼ 開放二胎政策的利與弊
好處有讓獨生子女不再孤單、防止獨生子女出生意外時成失獨老人、給家庭帶來更多快樂等好處,壞處有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投入更多金錢與精力,也增加意外風險等。
目前國家開發二胎,很多人都有生二胎的慾望,但是生二胎有利有弊,需要認真思考。主要好處有①有些獨生子女難免覺得孤單,在性格上也更加自私利己,生二胎可以幫助獨生子女不孤單,養成愛分享、照顧他人的好習慣;②萬一獨生子女出現意外,而父母年歲漸長,容易晚景凄涼;③家裡有兩個孩子也會更添煙火氣,長輩也會更開心;④晚年生活可以有雙重保障等好處。壞處是①生二胎是很多女性屬於高齡產婦,在懷孕生產期間容易出現難產、妊娠並發症等,危及女性生命;②一胎子女可能會覺得二胎奪走了父母寵愛;③培養兩個孩子經濟和精力投入也會加倍,回增加家庭負擔;④雙重保障的同時也是雙重風險等壞處。以上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權衡,但也不能僅僅因為上述原因就做出決定,需要自己與家庭權衡後再決定
好處有讓獨生子女不再孤單、防止獨生子女出生意外時成失獨老人、給家庭帶來更多快樂等好處,壞處有增加家庭經濟負擔,投入更多金錢與精力,也增加意外風險等。
目前國家開發二胎,很多人都有生二胎的慾望,但是生二胎有利有弊,需要認真思考。主要好處有①有些獨生子女難免覺得孤單,在性格上也更加自私利己,生二胎可以幫助獨生子女不孤單,養成愛分享、照顧他人的好習慣;②萬一獨生子女出現意外,而父母年歲漸長,容易晚景凄涼;③家裡有兩個孩子也會更添煙火氣,長輩也會更開心;④晚年生活可以有雙重保障等好處。壞處是①生二胎是很多女性屬於高齡產婦,在懷孕生產期間容易出現難產、妊娠並發症等,危及女性生命;②一胎子女可能會覺得二胎奪走了父母寵愛;③培養兩個孩子經濟和精力投入也會加倍,回增加家庭負擔;④雙重保障的同時也是雙重風險等壞處。以上要根據個人情況進行權衡,但也不能僅僅因為上述原因就做出決定,需要自己與家庭權衡後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