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家電行業現狀分析
1、二元化市場結構造成供給相對過剩
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城鄉收入差距還有日益擴
大的趨勢,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中國市場特有的二元化市場結構。一方面城市市場主
要家電產品容量普遍接近飽和,另一方面廣大農村地區卻始終保持著較低的家電保
有水平,家電產品的邊際需求也長期得不到提高。在農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條件制
約下,家電生產企業只能將精力集中於競爭已非常激烈的城市市場,結果便造成了
城市市場供給相對過剩的現象,價格大戰、概念炒作、囤積居奇等現象成了家電行
業特有的風景。
從家電產品的保有水平來看,我國家電行業未來的主戰場毫無疑問在農村地區
,農村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足以使家電行業再獲得一次高速成長的機會。但基於農
民收入在短期內仍無法迅速提升的現實,預計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家電市
場仍將維持已有的二元化市場格局,品牌競爭也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
2、家電生產企業經營狀況出現明顯分化
在家電業蓬勃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和20世紀90年代前期,家電
企業幾乎都在巨額利潤的推動下迅速實現了規模擴張。但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
期開始,由於城市市場趨於飽和,家電產品供大於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最近
幾年,隨著家電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多數企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企業利潤水平也逐年降低,最終導致家電生產企業利潤持續下滑,有的甚至已經出
現了巨額虧損。
事實上,家電業從1998年開始就出現了行業萎縮的現象。而到了2000
年,則更有廈華、廈新等一大批虧損企業浮出水面。在行業整體不景氣的同時,我
們也注意到還有一批企業仍在實現著發展,海爾、美的便是其中的代表。海爾依靠
其多元化產品組合、國際化營銷思路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
得了主動,實現了業績穩步增長、規模不斷擴大的目標,在不太景氣的家電行業中
成為了一個醒目的亮點。美的則憑借其先進的管理模式和卓越的管理團隊以及不斷
豐富的產品組合,一舉在白色家電和小家電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家電行
業內最具發展潛力的企業之一。
筆者認為,家電企業目前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如果能夠及早進行有力的兼
並重組並加大產品開發的力度,家電行業仍是一個非常有希望的行業。
3、家電銷售渠道和價格決定機制發生了根本變化
伴隨著生產廠家間的激烈競爭,家電銷售網路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家電銷售
網路中傳統的百貨商場數量逐漸減少,家電專賣和超級市場則異軍突起。
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家電專賣店在全部家電銷售網點中所佔比例高達65%,
在數量上已經成為了家電經銷網點的絕對主體。家電專賣店發展如此迅速,許多業
內人士也頗感震驚。在家電專賣店迅速擴張的同時,企業的銷售分公司和超級市場
也獲得了較快的發展,而作為傳統家電經銷主力的百貨商場數量比例卻在不斷縮減
,有的百貨商場甚至已經放棄了家電經營。調研數據還表明,目前多數家電經銷網
點經營狀況平平,能維持正常經營的網點只佔到總數的七成左右,原因是近幾年來
家電銷售的利潤率不斷降低,特別是經營彩電、影碟機等價格競爭較激烈的品種的
銷售網點,基本上處在薄利經營的境況中。
另一方面,隨著國美、蘇寧、三聯等為代表的家電零售巨頭的崛起,家電產品
的價格決定機制也隨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家電零售商銷貨能力日益增大並具備
了一定壟斷實力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已不再由製造商自己說了算了,在零售商規模
普遍較大的中心城市,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已經開始由製造商單獨制定向製造
商和銷售商協議制定轉變。而且可以預見,隨著網上銷售、會員直銷等先進銷售方
式的逐步開展,家電產品的價格決定機制仍將不斷改變。
4、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不斷增大
在家電行業大舉擴張的時期,國產品牌以價格和營銷為武器,曾經一度把洋品
牌逼到了市場一隅,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主要家電產品國產品牌市場份額長期保
持在85%以上的較高水平,國內家電企業一度幾乎可以不用考慮來自國際品牌的
威脅。
然而從1999年末開始,這一趨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伴隨著家電產品升級
換代步伐的加快,洋品牌憑借其技術優勢,悄無聲息地展開了對國內市場的反撲。
2000年中,在價格戰此起彼伏的彩電市場上,平均零售價格幾乎是國產同型彩
電一倍的索尼彩電其零售額份額連續數月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其中索尼純平彩電在
最初上市的幾個月中市場份額一度佔了純平彩電全部市場份額的80%以上,難怪
業內人士急呼狼來了。
彩電市場如此,其他家電產品市場也如此。2000年中,伊萊克斯在冰箱市
場的月度零售份額一度位居三甲,惠而浦在洗衣機市場的排名也迅速提升,LG、
三星在微波爐市場也逐漸崛起,這些事實都向我們明確無誤地表明了國際品牌已經
開始大舉反撲的嚴峻現實,我國家電行業所面臨的來自國際品牌的壓力正在不斷增
大。
❷ 電氣人必看 開關櫃為什麼叫「成套」
我們常見的低壓配電櫃、高壓配電櫃其實並不是單單指配電櫃本身,它實際上是我們俗稱的成套設備,其實這種叫法是不準確的,學名應該是成套配電裝置。那麼什麼是成套配電裝置,它有哪些特點呢?今天山西成套設備廠家錦泰恆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一、定義。
成套配電裝置是製造廠成套供應的設備,由製造廠預先按照主接線的要求,將每一迴路的電氣設備(如斷路器、隔離開關、互感器等)裝配在封閉或半封閉的金屬櫃中,構成個單元電路分櫃,此單元電路分櫃成為成套配電裝置。安裝時,按主接線方式,將各單元分櫃(又稱間隔)組合起來,就構成整個配電裝置。
二、特點。
1、成套設備有金屬外殼(櫃體)的保護,電氣設備和載流導體不易積灰,便於維護,特別是對外處的污穢地區時更為突出。
2、成套設備易於實現系列化、標准化、具有裝配質量好、速度快、運行可靠性高的特點。由於進行定型設計和製作生產,所以其結構緊湊、布局合理、縮小了體積和佔地面積,降低了造價。
3、成套設備的電器安裝、線路敷設與變配室的施工是分開進行的,縮短了基建的時間。
通過成套設備的這些優點,體現了我們成套設備廠家存在的意義。而且成套設備廠家作為中間型企業,將生產電器、櫃體、零部件、線路等等的廠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使得整個電氣行業成為一個完整成熟的產業鏈,成套設備廠家是很重要的紐帶哦。
❸ LED產業鏈包括哪幾部分
LED產業鏈大致可分為五部分:原材料;LED上游產業;LED中游產業;LED下游產業;測試儀器和生產設備。具體包含內容如表1.1所示:
數據來自:方大標准
縱觀整條產業鏈,上游和中游是典型的技術或資本密集的「三高」產業:高難度、高投入、高風險,在某些環節技術難度極大、工藝精度要求極高、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極強,而處於產業鏈中下游的封裝和應用環節壁壘很低,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但目前封裝對於高亮度晶元的散熱、發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術上的要求和重要性也越來越高。行業呈現出上中游企業數量相對較少,而下游企業數量較多的金字塔形態。
❹ 自己創業做電氣行業前途怎麼樣
由於工業電氣產品的專業性、多樣性和復雜性,專業分銷模式被工業電氣產品領域內的企業廣泛採用。根據客戶需求,工業電氣專業分銷商可提供工業電氣產品采購、供應鏈管理、專業技術服務、系統集成、成套製造等多種綜合服務。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工業電氣分銷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顯示,在國外,工業電氣產品的分銷模式已經非常成熟,專業分銷商以其所擁有的專業物流系統和服務密集的分銷網路,成為工業電氣產品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環節。
藍格賽、索能達、西科國際等分銷商為國際領先工業電氣分銷商,其中藍格賽的低壓電氣分銷收入為全球銷售額第一,佔全球市場份額的9%左右。由於工業電氣產品使用領域和范圍的日益拓展,工業電氣產品使用技術不斷更新,針對下游需求不斷開發出新的服務項目,市場潛力巨大。
❺ 電氣工程師就業方向與前景如何
其實單單就電氣工程師的掛靠費用(20萬左右/3年)來說,你已經能看出其在行業中的含金量和價值。
首先,電氣工程師考試的學生一旦拿到文憑,就業的途徑就會非常的廣泛,除了進入正統的電力企業以及系統以外,電氣工程專業的觸角伸向各行各業, 小到電源開關的設計,大到航空航天器械的開發,都離不開電氣工程專業。電氣工程涉及的范圍決定了電氣工程就業前景。因而電氣工程專業的需求量多年一直排在 前十。具有電氣工程碩士學歷的綜合型、創新型尤為緊俏。
其次,電氣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基礎的學科,與很多熱門的職業像是:電子通信、控制工程、材料工程、機械工程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具有電子工程專業背景的學員可以輕松的向電氣自動化、自動控制等專業領域轉型,這也使得電氣工程就業面進一步擴大了。
最後,電氣工程本專業對應的電力系統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大量優秀的電氣工程專業人才。電氣工程學員多就業於國家電網、區域電網公司、南方電網 公司、五大發電集團公司(華能、國電、大唐、華電、中電投)、電力設計院、大城市供電公司、發電能源公司、百萬千瓦前場等,不難看出大多都是國有企業。電 氣工程碩士就業的單位多為國家電網總部,省市電力設計院,從事電網布線的整體規劃等。
21世紀電力工業進入了大量用電,網路連電的新時代,這一進步的發展必然會帶動人才市場的新浪潮波動,先進的科技需要復合型的專業人才,而在電氣工程就業浪潮頂端的必定是電氣工程碩士的高薪就業。任重道遠、重責在肩。在此,考試在線提醒廣大的參加電氣工程師考試的考生,一定要明確目標,為自己美好的明天和目標努力奮斗!
希望我的回答是滿意答案,大&立教%%育
❻ 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如何寫
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作用:
1.有利於企業成本的降低。
2.有利於新企業的出現。
3.有利於企業創新氛圍的形成。
4.有利於打造「區位品牌」。
5.有利於區域經濟的發展。
產業鏈是指不同企業(「節點」)通過一定產業聯系(「鏈條」)組成的、獨立於市場和企業之外的「中間性協調框架」,換言之,是產業聯系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結構化產物。產業鏈的本質是協調框架,歸根結底又是產業聯系,抓住產業聯系才能抓住產業鏈研究的根本。產業聯系形態的多樣性和演進性決定了產業鏈形態的多樣性和演進性,同時,「結構決定功能」原則又決定了產業鏈作為企業競爭戰略工具的可能性。
1.作為供應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產業定位。作為產業鏈的要素形態或物質形態,供應鏈是從「擴大化生產」發展而來的,它將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行了前伸和後延。構建或參與構建供應鏈已成為現代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通用電氣前CEO傑克·韋爾奇曾說過:「如果你在供應鏈運作上不具備競爭優勢,就乾脆不要競爭。」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天然強調業務分工的供應鏈為有關企業提供了適當的產業「位置」或「定位」機會。對市場勢力較強的企業來說,構建供應鏈使其有機會將不具有競爭優勢的非核心業務外包,將企業內部供應鏈外部化,從而可以著力深耕自身的核心業務,如華為集中人力優勢進行高科技研發,麥當勞集中精力開設世界連鎖等。這種深度關注自己的核心業務而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思想,正是供應鏈分析的核心思想。對於市場勢力較弱的企業來說,供應鏈的存在使其有機會通過合理的產業定位「切入」現有的產業布局,進而在「跟隨跑」的過程中逐漸做大做強。
2.作為價值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關鍵資源。作為產業鏈的價值形態,價值鏈是指貫穿於一項產品或服務從設計至最終消費整個過程的所有價值增值環節的集合。與供應鏈強調物質的轉移過程不同,價值鏈強調價值的連續增值過程,倡導企業追求長期利潤最大化目標。隨著產業分工的深化,價值正在向價值鏈兩端的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環節集中,從而形成了價值分布的「微笑曲線」。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通過分析價值鏈可以剝露出能夠創造高附加值並對整個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關鍵資源」或「戰略控制點」。企業應將其生產經營向價值鏈中的高利潤區間進行延伸,以獲得更高的贏利能力,對於跨國公司等強勢企業來說更應如此;如果可能的話,企業應將其經營范圍覆蓋戰略控制點,或與占據戰略控制點的企業結成戰略同盟。要保持企業對某一產品的壟斷優勢,關鍵是保持這一產品價值鏈上的戰略環節的壟斷優勢,並不需要在所有的價值活動上都保持壟斷優勢。戰略環節要緊緊控制在企業內部,很多非戰略性的活動則完全可以外包出去。
3.作為組織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核心能力。作為產業鏈的組織形態或社會形態,組織鏈是指企業之間圍繞產業分工協作而形成的組織協調關系,本質上是一種既非純企業也非純市場的「中間性協調框架」,這種框架是「有組織的市場」和「有市場的組織」的結合。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組織鏈是企業藉以建構並運用其核心能力的重要平台。Miyazaki(1999)根據對日本企業的研究指出,核心能力能夠維持有效率的技術垂直連結及水平多角化,使企業能夠把關鍵要素和技術應用在下游市場的其他領域。多個企業的核心能力在特定機會推動下突破組織邊界形成的統一體,又被稱為「虛擬企業」,實際上就是產業鏈的一種組織形態。
4.作為知識鏈的產業鏈與企業的動態能力。作為產業鏈的知識形態,知識鏈是指企業之間的知識分工與交流關系且集中表現為技術鏈。每個產業都有其主導技術,主導技術的創新和在企業之間的擴散形成了技術鏈。只有主導技術在產業鏈上下游的廣泛應用才能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否則難以成功。從企業競爭優勢來源的角度看,知識鏈是企業塑造其動態能力的基本途徑。
綜上所述,在企業獲取長期競爭優勢的過程中,供應鏈提供了產業位置,價值鏈提供了關鍵資源,組織鏈提供了核心能力,知識鏈提供了動態能力,或者說,通過供應鏈得以實現產業定位,通過價值鏈得以聚焦關鍵資源,通過組織鏈得以構建核心能力,通過知識鏈得以構建動態能力。在供應鏈、價值鏈、組織鏈、知識鏈四重表現形態下,產業鏈都包含了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條件,都可以作為企業實施競爭戰略的工具。
❼ 電器的市場分析
1、智能綠色電器產品將系列化、規模化,隨著國際市場環境標准日趨嚴厲,國家出台了一系列能效標准,通過價格改革、稅收制度等一系列重要的措施強制推動節能產品的普及,節能環保小家電成為大勢所趨。生產者不但要在產品原材料上做到環保節能,而且要從技術和工藝上開發研製,從而優化從製造、產品到服務的綠色電器產業鏈,使其系列化、規模化。
2、電器企業營造高端形象價格的透明化和利潤的趨小化在中低端小家電產品上表現日益明顯,更多的電器企業將會以中低端求量,用高端謀利。如何把利進一步量化,是許多企業追求的境界。同時,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也成就了高端電器產品的發展。價格將不再是首要條件,取而代之的是品牌、技術等因素。企業將不斷調整產品定位,將更多人性化,科技含量高的電器產品投入市場,營造高端形象。
3、品牌集中度斷提升國內小家電行業處於集中度不高,品牌多而雜的狀態。全國電器生產企業大約有5000多家,大多屬於小投入、小規模生產,因此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這就為大型家電企業的進入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成長空間。大型家電企業可利用自身品牌和技術的優勢,迅速佔領電器市場。因此,「優勝劣汰」的鐵律必會在電器企業中間做出抉擇,電器行業必將重新洗牌,許多企業將被邊緣化,品牌集中度會不斷提高。
4、電器企業將轉戰三、四級市場家器產品的銷售主要集中在城市一、二級市場,三、四級市場潛在需求還沒充分挖掘。一、二級市場競爭激烈,必然伴隨著運營成本的提高,縮小了利潤空間。而在穩定發展的經濟大環境下,消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日漸形成,三、四級市場會日漸啟動。電器企業必將加速轉戰三、四級市場的步伐。產品的系列化、渠道的多樣化、人員的素質化、營銷的戰略化是企業全面攻佔新市場必不可少的戰略武器。電器企業必須不斷地增強多元化的綜合競爭力。
❽ 風電產業鏈的背景介紹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風電設備製造業進入了黃金期,製造技術和生產能力快速發展,獲得了技術和生產經驗的積累,尤其是在國內的能源供需矛盾問題越來越嚴重和電力需求上升的情況下,風電產業得到迅速發展。
風電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這種「接機制」像一隻「無形之手」調控著風電產業鏈的形成。
風電產業鏈涉及從空氣動力學、結構動力學、氣象、環境、材料、工藝製造、電氣控制、電子工程,到運輸、應用、服務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