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伊業股市宇官

伊業股市宇官

發布時間:2021-04-19 22:50:06

㈠ 在今天,百億身價的超級巨富,90%是地產商或兼營地產的商人。這句話是真的有資料么都有誰是亞洲超級巨

近年來優秀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1.35歲的劉迅是陝西奧威科技礦產有限公司董事長,2001年,他通過技術移民取得了加拿大綠卡,把妻子和兒子帶到了溫哥華。
2.中國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移民則是為了子女教育。
3.36歲的王路現在是CNET——全球第五大IT專業網站——的全球副總裁,海外留學的經歷使他比別人擁有更多的機會.
4.台灣企業家蔡萬才,國泰集團負責人,世界知名富豪。
5.中國馳名商標「兩岸咖啡」是世界知名中外合資,餐飲連鎖企業,由浙江知名女企業家金梅央女士為追求更大的咖啡理想和更好的服務理念,投資創立的咖啡西餐連鎖品牌。
6.龐玉良
創立的林德集團是世界知名的物流服務供應商,服務網路覆蓋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城市。龐玉良認為,聰明的企業家要學會規避貿易壁壘。比如服裝,可以把領子、袖子做好,作為半成品運出去,在帕希姆機場的保稅工貿園再加工成成品,打上「Made in Germany」的標牌,產品就可以在歐盟通行無阻。龐玉良把全國各地的航空貨物先集運到鄭州,然後38個小時運到烏魯木齊,而烏魯木齊至帕希姆的航線是中國到歐洲最近的航線,這樣大幅度降低「中國製造」走出去的物流成本。龐玉良猛在奇思大膽,如何打破貿易壁壘,中國出口商以己之力、行銷全球。
花費10億人民幣購買了德國帕希姆機場100%的股權
7.
78歲的李嘉誠,值得國人學習、了解的地方很多,只要你有這個希望。在本期的報道專題中,《北京青年》周刊匯集了李嘉誠研究學者、在港傳媒人士、市場分析師等相關人士,抽絲撥繭,力圖為讀者展示一個「大眾文化營造的幻想世界」之外的真實李嘉誠。 第一桶金:塑膠花,僅僅是塑膠花。

背景:20世紀40年代中期,塑膠工業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香港作為全方位開放的世界自由貿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現了從歐美輸入的塑膠製品。塑膠製品易成型,質量輕,色彩豐富,美觀適用,能夠替代眾多的木質或金屬製品。塑膠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點,但這些缺點,被人們追趕時髦的風氣所湮沒。時至今日,塑膠製品仍大行其道。

1950年夏,李嘉誠在筲箕灣創立長江塑膠廠。他取「長江」的廠名,來自「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盪萬里」——足見他長江般的雄心大志。

每個人的創業故事都不一樣,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話題,面對李嘉誠的成功,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不解:靠塑膠花的銷售,就真的可以成為億萬富豪?沒錯,僅僅依靠塑膠花,李嘉誠已經躋身香港巨富行列。 周兆晴:我們分析李嘉誠,無法忽略的是他的頭腦和審時度勢,這是中國人的良好傳統,未雨綢繆。李嘉誠「塑膠花」的發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創業初期,香港的塑膠及玩具廠已有三百多家,長江廠只是其中經營狀況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長江廠出口的塑膠玩具,跟同業並無多大區別,只是款式有細微變化而已。此時,李嘉誠開始設想今後的問題——1957年,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十年多,西方國家步入經濟快車道,對生活品位的追求與日俱增,李嘉誠的工廠迅速轉型——主攻塑膠花生產。

塑膠花實際上是鮮花翻版,上世紀50年代是一個追求與尷尬並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脹的想法、追求,塑膠花就像一個轉軌時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佔領著香港甚至全球市場。

周兆晴:50年代李嘉誠做的事情,現在已經有了很好的傳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眾所周知的「打火機」出口,這兩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批發銷售、出口貿易,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共同點就是塑膠花與打火機的技術含量都很低。

1957年開始的幾年中,李嘉誠靠批發貿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塑膠花出口商、製造商,關鍵的一點是:他已經不僅僅是為了香港,或者為了街坊而生產,他的產品遠銷歐美。 端木:50年代末是戰後香港發展史上第一個黃金期,轉口貿易的蓬勃和貼牌製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現欣欣向榮景象。塑膠花生產廠家其實很多,長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間,在「商圈」看來,塑膠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氣也不過就是小販,而無法真正進入「企業界」,所以當時稱呼李嘉誠為「塑膠花大王」,多少還有些輕視的感覺。

李嘉誠知道依靠塑膠花出口絕非長久之計,缺乏技術含量的產品在生命力上永遠都不會長久,他企盼著人生一次變革。 轉型伊始:李嘉誠的60年代 背景:香港情況很特殊,地勢不僅狹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無限的需求,加之港府採取高地價政策,寸土寸金,房貴樓昂。1951年,香港人口才過200萬,20世紀50年代末,數量逼近300萬。人口增多,不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經濟的持續發展,急需大量的辦公寫字樓、商業鋪位、工業廠房。香港長期鬧房荒,房屋的增加量總是跟不上需求量。

生產塑膠花,只是李嘉誠賺錢的手段,是他基業的原始積累。他的最終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價值,看看一個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遠!

端木:以香港為例,在今天,百億身價的超級巨富,90%是地產商或兼營地產的商人。可上世紀60年代的香港並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運、地產、貿易、零售、能源、工業等諸多行業,地產商在富豪家族中並不突出。這同時意味著,房地產不是人人看好的行業。

1958年,李嘉誠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1960年,他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的面積,共計12萬平方英尺。

周兆晴:李嘉誠此時表現出成功商人穩健的一面,資金再緊,李嘉誠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期房或加速建房進度;他盡量不向銀行抵押貸款,或會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現在看起來這幾乎有些保守,因為他的營利重點放在收租物業。

讀者看到這里會不會同樣驚嘆於李嘉誠的保守:期房買賣、銀行抵押按揭幾乎是地產界不二法門,在李嘉誠眼中卻成了危機的伏筆,當然,這樣的表態需要巨大的財力後盾撐腰,「塑膠花大王」絕非浪得虛名。

收租物業,雖不可像發展物業(建樓賣樓)那樣牟取暴利,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物業增值,時間愈往後移,愈能顯現出來。

端木:60年代初期興建的大廈現在還有很多,甚至在中環這樣的黃金地帶時不時還可以見到古舊老樓,四十多年來,物業不斷增值,租金收入穩步提高,這些大廈的業主成為最有保障的一批人。

在上世紀60年代的前五年,李嘉誠雙管齊下,塑膠花生意日益做大,地產投資穩健升值,一個更大的理想逐漸成型。

1965年,35歲的巴菲特開始顯露頭角,他投資的「巴菲特合夥人有限公司」開始私募基金,而他個人財富總額達到400萬美金;1965年,30歲的傑克·韋爾奇竟然是李嘉誠的同行,一名通用電氣(GE)塑膠事業部普通員工;1965年,10歲的比爾·蓋茨正在西雅圖的公立小學就讀三年級;1965年,邁克·戴爾出生;1965年,37歲的李嘉誠身家過億,世界知名,蓋茨家餐桌上擺放的塑膠花也許就是出自李嘉誠的工廠…… 周兆晴:市場與企業的專業人士們多少存在著誤區和失職。熟讀偉大的比爾·蓋茨、巴菲特和韋爾奇,對於華人企業家們並不是全部功課——如果不研究李嘉誠,我們用什麼強有力的經驗去支持未來融入全球化背景的成長? 黃金年代:從商販到巨鱷 背景:1969年10月,美國總統尼克松在聯合國大會上公開表示:願與中共談判。隨後私下傳話中國,可放鬆長達二十年之久的禁運政策。1971年1月,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同年7月,尼克松派基辛格博士訪華,與周恩來、毛澤東會面——香港的轉口貿易地位將會進一步加強。香港經濟界恢復了對香港前途的信心,百業轉旺,對樓宇的需求激增。

在這股風起雲涌的炒風中,李嘉誠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買空賣空是做生意的大忌,投機地產猶如投機股市,「一夜暴富」的後面,往往就是「一朝破產」。

端木:1966年和1967年的香港人生活動盪,這與世界格局及中國內地大背景有關,倒閉潮、擠兌潮一時間席捲本港,這就像大浪淘沙,一些資質平庸的小企業被淘汰掉,在此時大舉進軍地產業需要膽識和大局意識。 李嘉誠堅定地以長期投資者的面目出現在地產界;同時,他又是長期投資者中的保守派。他一如既往地在港島新界的新老工業區尋購地皮,營建廠房。他盡可能少依賴銀行貸款,有的工業大廈完全是靠自籌自有資金建造。公司下屬的塑膠部經營狀況良好,盈利可觀。

摘自《李嘉誠傳》:「文化大革命」開始波及香港。「中共即將武力收復香港」的謠言四起,香港人心惶惶,觸發了自二戰後第一次大移民潮。移民以有錢人居多,他們紛紛賤價拋售物業,擁有數個地盤、物業的李嘉誠憂心忡忡。他不時聽廣播,看報紙,密切關注事態發展。「保留香港現狀,實際上對中共大有好處。中共並不希望香港局勢動亂。」經過深思熟慮的李嘉誠,毅然採取驚人之舉:人棄我取,趁低吸納。

亂極則治,否極泰來。大規模移民潮雖漸息,而移居海外的業主,仍急於把未脫手的住宅、商店、酒店、廠房賤價賣出去。李嘉誠認為這是拓展的最好時機,他把塑膠盈利和物業收入積攢下來。他將買下的舊房翻新出租,又利用地產低潮,建築費低廉的良機,在地盤上興建物業。

周兆晴:隨著政治格局的寬松,李嘉誠事業進入快車道,大概在1971年前後,他已經把事業重點完全轉移到地產行業。

此時,香港百業復興,地產市道轉旺。有人說李嘉誠是賭場豪客,孤注一擲,僥幸取勝。只有李嘉誠自己清楚他的驚人之舉是否含有賭博成分。他是這場地產大災難中的大贏家,但絕非投機家。

端木:香港人都知道的一件小事,李嘉誠在將主業轉行到地產之後,他並沒有關閉曾經的塑膠花生產廠房,雖然上世紀70年代塑膠花出口已經衰落,甚至開始賠錢,但他長期將這個工廠保存,一來那是李嘉誠創業之根本;二來是他對曾經同甘共苦創業同事的一個交代。 李嘉誠從來不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 成就超人:

我們對這個超人到底了解多少?

背景:1971年,李嘉誠成立長江地產有限公司。1972年,香港股市一派興旺,李嘉誠認准時機,將長江地產改為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騎牛上市,成為「華資地產五虎將」之一。從此,李嘉誠在香港地產股市大展拳腳。

按照一般人的邏輯方式,李嘉誠很有錢,而且已經有錢很多年了。

書店裡,的確擺滿了李嘉誠題材的出版物,看看那些書名,例如:孫子兵法與李嘉誠商場布局、贏遍天下的終極商道、財富狀元賺大錢的秘訣、白手起家的層層突破、給中國學生的11條忠告……它們惟一的共同之處是,塑造著「首富」、「超人」、英雄和導師的形象。李嘉誠的傳奇人生:從窮困少年到「塑膠花大王」,從地產大亨到股市超人,從世界碼頭霸主到新經濟先鋒……他呈現在大眾文化的幻想世界裡,培育了成千上萬的忠誠「擁躉」。在這個「所有行業都是娛樂業」的時代,李嘉誠成為娛樂文化元素的一部分。

當然,娛樂明星效應自有其市場價值,李嘉誠本人行事低調,個人品牌卻價值連城。房子,只要是李嘉誠做的就比較好賣;股票投資,李嘉誠的判斷力如巴菲特一樣令人信賴;在3G的漫長冬季,他得到許多中小投資者始終如一的支持,換了別人做3G恐怕早已關門大吉。

當您將李嘉誠的人生當作童話故事來閱讀時,您有沒有想過問一句:為什麼?

周兆晴:在我的研究中,成就李嘉誠一生大事的轉折絕對不是由塑膠花領域進軍地產行業,而是80年代初期成功收購和記黃埔。從策略層面考慮,如果業務全為地產投資,集團盈利就會純粹被地產相關因素所影響,例如政府規劃和賣地政策等。這樣的投資,經濟景氣時固然盈利理想,但是一旦好景不再,集團承受的打擊就會相當沉重,甚至會有財務危機。

和記黃埔主營項目與地產不太沾邊:貨櫃碼頭、運輸、零售、製造……最重要的一點:李嘉誠再也不是塑膠花大王或者地產商人,他的觸角已經進入到市面的各個領域。

從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整個長和系(長江實業同和記黃埔)便開始進軍海外市場,海外業務范圍包括能源、地產、電訊、零售和貨櫃碼頭等,投資地區以香港為基地延伸到中國內地,北美,歐洲及亞太其他地區。 周兆晴:長和系積極地走國際化道路,除了順應業務規模擴張的需要,更主要的是通過業務全球化來分散其投資風險。不同的市場受經濟周期影響會不同,行業競爭程度也不同,市場發展階段也會有先有後,長和系就利用這種地域上的差異來增加其投資的靈活性並降低所承受的風險,確保整體回報始終都令人滿意。

在香港,作為一個地產富豪,李嘉誠已經成為了城市英雄,他甚至就是這個城市的光榮與夢想。與此相對應的是,雖然內地近年來誕生了不少地產富豪,但從純經營技巧的角度看,獲得認可的寥寥無幾,這還不用說「地產暴利」下的道德質疑。

周兆晴:李嘉誠的範本意義不在於他又賺了多少錢,而在於他獲得這些財富的博弈技巧。從這一點上說,內地地產商們向李嘉誠學習的東西其實很簡單,但又很難學。 3G豪賭:挑戰新經濟領域

背景:和黃目前已在英國、義大利、中國香港地區、澳大利亞、奧地利、丹麥和瑞典推出了3G業務,在全球共有超過1000萬2G客戶和超過103.8萬3G客戶,其中英國約36.1萬、義大利約45.5萬、香港約3.65萬。目前每日3G用戶增長量超過一萬——這一切牢牢確立了和黃全球3G領導者的地位。

從塑膠花到地產,再到上世紀80年代購並重組和記黃埔,邁向國際化。在港口、電訊、零售、地產、基建及能源等產業領域成為世界級的行業領導者。上世紀90年代,李嘉誠轉戰新經濟。在3G、互聯網、媒體、制葯等高新產業領地搶占制高點。

上述題材作為故事來讀,人們耳熟能詳。但是,如果做企業管理的專題研討,我們幾乎沒有思想准備。比如,長實、和黃地產做到香港最大的地產集團,業務還拓展至內地、海外,那麼戰略與營運方面有何獨到之處,為什麼看不到深入的分析文章甚至專著呢?

周兆晴:屈臣氏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近年來的版圖擴張令歐洲人深為震驚,在內地發展也很迅速,但是,現在別指望讀到一本關於屈臣氏的書,連一篇系統分析的論文也難找到。

很多人都認為,3G將是李嘉誠最後一個需要攻克的堡壘,畢竟他已經年近八十,「退休」是一個無法迴避的話題,對手們也在看著他,3G的冬天據說很漫長,李超人的一世英名是不是就會毀在3G上?

端木:在使用尋呼機的時代,和記黃埔的業務就已經在香港開展得有聲有色,目前香港四大移動通訊商中,和記黃埔地位至尊且無法動搖,但是3G業務的開展卻並不是很順利。李澤楷在網路泡沫時代的圈錢行為引發公眾不滿,這也抵消了一些香港人對李嘉誠的好感。

由於電信業先期投資巨大的特點,在未來電信市場的爭奪中,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不追求眼前利潤、精心培育市場,將會成為成功的關鍵之一。

周兆晴:李嘉誠很有耐心,他收購屈臣氏二十年,前十年銷售業績一直不能令人滿意,他卻靜靜等待著零售業的春天,等待著內地零售業市場的開放,這裡面有兩個決定性因素——深謀遠慮和財力支持。3G也可能是等待,但說實話,我個人也不看好這一項目,如果失敗,那將是李嘉誠一生最大的一個敗筆——但是他輸得起。

李嘉誠之所以被稱為「超人」,就是因為他輸得起——他那些看似大膽的「豪賭」,背後都是以他長期信守的戰略假設和道德原則做支撐,旁觀者看是驚濤駭浪,也許他是閑庭信步。

從20世紀50年代塑膠廠(說是塑膠車間更恰當一些)的小老闆,到21世紀初世界商界巨鱷,個中變遷真是只有「超人」兩字可以概括。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宴請國外的生意夥伴,席間,談到中國企業家話題,外國朋友說,我們很推崇中國的李嘉誠。但是,很困惑:「你們為什麼不研究李嘉誠?」中國人當然予以反駁:列舉了現在書店可以看到的琳琅滿目的關於李嘉誠的書。然而,外國朋友搖頭說:那些書都不是專業的研究。他還說,在他們國家,對李的研究比中國人做的深入很多。

李嘉誠是一部曠世傳奇,他白手起家成為華人首富,給人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但是,我想外國朋友的意思是,作為世界級的企業家,李嘉誠並沒有得到專業立場的解讀。

周兆晴:香港娛樂圈「星」光燦爛,有兩位「圈外人」卻獲得比大牌明星還要高的「明星效應」。一位就是李嘉誠,另一位是原《明報》老闆、武俠小說家金庸。不過,這種家喻戶曉的明星效應,明顯阻礙了人們對兩位高人的專業研判,對於他們成就的認識恐怕還需要幾代人。 端木:我是一個香港人,我們無法想像沒有李嘉誠的生活,說誇張些,600萬香港人每時每刻都在為他積累著財富,交通、電訊、電燈、零售……想來想去,除去仰鼻呼吸之外,他幾乎約束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李嘉誠面前比爾·蓋茨顯得有些投機。

李嘉誠用幾十年去做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如果這是一場「經營策略」的在線游戲,他已經可以拿到最高積分;事實上這一切真的很像「游戲」,原因在於其「教科書般」的完美。

中國企業家應當仔細研讀一下李嘉誠,以期重建責任和誠信為基石的商業文化,而那正是李先生多年來一直呼籲的:「過去的六十多年,滄海桑田,但我始終堅持最重要的核心價值:公平、正直、真誠、同情心,憑仗努力和蒙上天的眷顧,循正途爭取到一定的成就。」除去可以量化的財富之外,我們對李嘉誠的了解是否還可以更多一些呢? 李嘉誠: 全面滲透港人生活在香港,「李嘉誠」三個字代表了一個白手起家的傳奇,亦代表了心繫故鄉的潮州人精神。環繞李嘉誠身邊的故事多不勝數,有贊揚的,亦有責難的。他創立的商業王國,生意涉及各行各業,「拚命」從每個香港人口袋中賺取金錢,但另一方面,生活節儉的他又往往不惜一擲千金,捐出大筆款項給醫院和教育機構,令不少香港和內地人受惠。有人欣賞他,以他為人生奮斗的目標,但亦有人不滿他,認為李家王國隻手遮天,為所欲為,而更多香港人同時帶有這兩種互相矛盾的復雜心情,既愛又妒。

說實在的,李嘉誠旗下的生意業務,已滲入香港每個家庭,地產、能源、電訊、零售……許多人在不知不覺間,成為了「李超人」的客戶。筆者的五兄弟姐妹,就有三個住在李嘉誠企業龍頭「長江實業集團」興建的住宅,而筆者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多半購自李嘉誠旗下「和記黃埔集團」的百佳超級市場,就算是每晚照著小兒做工課的燈火,也是來自他旗下「香港電燈公司」供應的電力。換句話說,香港人每月賺來的,或多或少貢獻給了他,難怪有人崇拜他,也有人埋怨他賺了香港人太多的錢。

但無論如何,有關他的新聞,即使是無關痛癢的花邊消息,總會吸引香港人的注意。他說的每句話,盡管閑話家常,亦經常會成為報章的頭條。他在公眾場合中的一言一行,都是鎂光燈追逐的焦點。他每年主持長實集團的業績演示文稿會,變相成為他個人的記者招待會,傳媒關心他對政治問題的看法,健康,乃至私人生活,多於集團本身的業績。

背負「李嘉誠」三個字,即使做善事也不一定事事順利。去年他捐出10億港元給香港大學做教研用途,校方為答謝他,決定將港大醫學院冠上李嘉誠的名字,結果引起部分醫學院學生和畢業生的反對。

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香港西醫書院,孫中山正是該書院的第一屆畢業生,近百年來醫學院都沒有冠名,今次校方在未有充分咨詢下便將百年老店的招牌送給了李嘉誠,有畢業生在報章上刊登廣告反對,表面上是批評校方做法錯誤,實際上則不滿李嘉誠沾了醫學院的光。

其後,李嘉誠表示不會因部分港大校友反對而放棄港大醫學院給予他的冠名。校方最終亦將醫學院改名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今次事件引起這么強烈的反彈,可說是因李嘉誠的盛名而起。有人認為,以李嘉誠的條件應該捐出更多錢,而校方要答謝他的話,找一座新大樓為他冠名便可。

自從李嘉誠晉身香港首富,生意越做越大之後,媒體便給他一個不知是褒是貶的綽號:「李超人」,而他兩個兒子——長實集團副主席李澤鉅和電訊盈科集團主席李澤楷,則分別被封為「小超人」和「小小超」,這反映出李氏家族在香港確實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香港人羨慕李嘉誠,但名人也有名人的痛苦。一個普通人,雖然沒有李嘉誠的財富,卻擁有無價的自由。李嘉誠坐擁過千億港元財富,卻買不到自由的天地,他和家人走到任何一處地方,都有保鏢貼身跟隨,其妻子庄月明的墓也有賊人打注意,企圖盜墓。他們的家庭生活,特別是李嘉誠的紅顏知己和再婚問題,更成為了大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年屆七十八的李嘉誠至今未言退休,他一直走著一條不平凡的路,在香港的政經界呼風喚雨,許多人都以他惟馬首是瞻。再者,李嘉誠對於許多香港人趨之若鶩的金錢,卻有一番見解,他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yuanxiangjie7

㈡ 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對於全球資產的主要影響包括:石油供應或將不穩定,從而引發石油價格的上漲,油價上漲首先利好的是石油產出國,其次,地緣政治的不穩定性會讓避險品種黃金、日元等資產上漲;另外,股市中的一些石油石化股、軍工股也會獲得利好。利空方面,石油是全球范圍內的重要工業生產資源,油價上漲將拖累世界經濟復甦。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所以,對於高度依賴石油進口的國家來說,該國的股市可能會出現下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股市的漲跌是受眾多分力共同作用的結果,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只是製造出了一個分力,只能影響股市方向,但不能決定股市的方向。

具體美股的股市動向可以通過cn.investing.com查看,整體情況就是這個樣子。

㈢ 特朗普退出伊核協議對中國股市哪些影響

美國總統特離譜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對中國股票有影響,但負面影響有限,積極正面影響反倒回不小總體對中國答利大於弊:一是鷸蚌相爭,中國壓力就會減小;二是中俄伊未約聯盟天然形成,乃天助我也;三是很多個股有可能受益,比如下列板塊有望上漲:中東局勢再次趨緊,有利於軍工板塊的股票上漲;美國重新制裁伊朗,限制伊朗石油輸出,有可能造成中國石油板塊的股票上漲;中東局勢緊張也有可能使黃金的避險功能凸顯,黃金板塊股票也會供不應求、股價上漲。

㈣ 想買基金 請行內人士或有研究人士幫忙

給你推薦兩只,自己拿主意吧,東吳動力,華夏紅利。提醒: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

㈤ 美國債務危機幕後操縱者是誰

華爾街投資大鱷和美國政府就是幕後操縱者。

㈥ 宇文成都官大嗎

他被隋煬帝封為天保大將軍之職,說白了就是大將軍的職位,因為他爹宇文化及的關系,他們宇文家一家獨大,去評論官職毫無意義了

歷史上有宇文化及,宇文化及有二子: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宇文化及同時被竇建德斬殺。
所以是沒有宇文成都這個人的

㈦ 兩伊戰爭時的股市

這段時間80年代到90年初,美國剛走出通脹的壓力股市穩中有升,這段時間科技股漸漸得到市場認可走勢強於大勢。90年美國靠海灣戰爭拉動經濟得到很大提升,科技股微軟,思科等等到2000年更是有幾十倍漲幅,我國99年5.19行情就是科技,網路股帶動的,到2000年達到高潮很多個股也有5倍到10倍的漲幅。

樓主你所關心的化工股是萬年兄股,更本翻不了身的,所以不論是兩伊戰爭80年代還是海灣戰爭的90年代都沒有表現整個板塊遠遠跑輸道瓊斯指數,我國的化工股板塊從有股市88年底到現在也都是跑輸滬深大勢的。

㈧ 可口可樂歷史上的三位偉大CEO是誰

1可口可樂公司的CEO PERSONAL BACKGROUND
Douglas Ivester
Coca-Cola
3-year return: 55%
Age: 52
CEO Since: 1997
個人檔案:

道格拉斯·依萬斯特
可口可樂公司
3年資金回報率 55%
年齡:52歲
擔任首席執行官自:1997年

Since the October 1997 death of his legendary predecessor, Roberto Goizueta, Ivester has proved himself an aggressive leader who continues to push Coca-Cola further ahead of Pepsi through strategic acquisitions and new-proct development.

自1997年可口可樂的富於傳奇色彩的前任首席執行官羅伯特·顧祖塔去世後,依萬斯特就證明了自己是一位敢作敢為的領導者並且通過營銷戰略的成功和新產品開發而遠遠領先於百事可樂。

Most recently, Coke agreed to pay $1.85 billion for international rights to the Cadbury Schweppes line of soft drinks. Coke's new bottled-water brand, Dasani, is scheled to hit the marketplace in late spring. Even when Coke's earnings and stock price dropped precipitously last year in the wake of economic turmoil abroad, Ivester kept the company focused on shoring up its marketing and infrastructure for the long term.

最近,可口可樂公司同意支付卡德伯瑞·斯克威堡軟飲生產線18億5千萬美元作為國際授權。該公司生產可口可樂的新瓶裝飲料達薩尼,該產品預計在春季晚些時候問世。盡管去年可口可樂公司的營業收入和股票價格因國外經濟動盪的到來之際而大跌,依萬斯特著重支持公司的市場推廣和長期合作的客戶關系。

BUSINESS PHILOSOPHY: "Everyone counts."

經營理念:「將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

Headache: "People who can't really see the long term." Wall Street began slamming Coke's stock in the fourth quarter when earnings nose-dived as a result of decreased sales and currency devaluations in places such as Russia and Brazil.

頭疼的事:「人們沒有長遠發展眼光。」華爾街股市開始在第四個季度沖擊可口可樂的股價,因為銷售收入的減少和諸如俄羅斯和巴西等地區的貨幣貶值而造成的收入減少。

True story: A photograph from his trip to Egypt shows a group of tourists gazing at the Valley of the Kings--Ivester is staring into the garbage, counting Coke cans.

真人真事:在他去埃及旅行的一張照片上,可以看到,在一隊旅遊者正在凝望國王谷時,依萬斯特卻盯著垃圾堆看,數著可樂罐。

Management Style: Patient. "When we go to a new country, we're there forever--that's our time frame."

經營風格:穩健。「當我們打入一個新的國家的市場,我們就永遠紮根下去---那就是我們的期限。」

Personal strength: Math whiz.

個人強項:速算

Weak spot: "A lot of people say that he doesn't have the elan of Roberto," according to one beverage analyst.

弱點:「許多人說他沒有羅伯特的銳氣」,一位飲料分析家如是說。

Other interests: Owns six cars, including a 1932 Cadillac Phaeton. Shoots quail. Golfs.

其他愛好:有六輛汽車,包括一輛1932年的卡迪拉克。有射擊恐懼症。愛好高爾夫。

Resume highlights: As a kid, living in a Georgia mill town, he raised chickens for spending money. In 1981, named youngest vice president in Coca-Cola's history.

職業生涯精彩部分:從孩提時代起就住在喬治亞州的磨房小鎮,他靠養雞來攢零花錢。在1981年他被提名為副總裁,成為可口可樂公司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總裁。

How he got the job: Conceived of and executed the ingenious "49 percent solution" that removed Coke's low-return bottlers--and their heaps of debt--from the company's books by spinning them off as a separate company.

怎樣得到這份工作:構想並實施了具有獨創性的「49%解決方案」,這個方案使得可口可樂的低回報灌注機生產線以及它的一大堆債務從可口可樂公司的帳本上一筆勾銷,並使之成立為一個獨立的公司。

SECOND LOVE: Music, ranging from gospel to rock and roll. Saw Elton John perform in Atlanta this winter.

業余愛好:從福音音樂到搖滾樂都喜歡。在今年冬季觀看了艾爾頓·約翰在亞特蘭大的個人演唱會。

Corporate goals: "To be the best partner for customers, best resident for the communities where we serve, and best employer."

公司目標:「做客戶最佳合作夥伴,做社區的最佳居民、做公司的最佳雇員。」

PERSONAL GOAL: "Maintain my curiosity." (He's obsessed with continuing his ecation.)

個人目標:「保持我的好奇心。」(他一直為是否接受繼續教育而困惑)

Financial reward: $3.6 million in salary and bonus last year in addition to another $16.8 million in restricted stock (which cannot be sold until he turns 62 or retires).

個人收入: 年薪360萬美元,並且在去年有額外的168萬美元受許可權限制的股票(在資金回報率達到62%或在退休之前不能出售)

㈨ 美國炸死伊朗將軍蘇萊蔓尼對股市有什麼影響

美國炸死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對股市的影響,就是這會引起伊朗對美國官司的惡化,有可能會導致石油的漲價,對股市影響

閱讀全文

與伊業股市宇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
北京信託土地流轉信託 瀏覽:542
本月人民幣匯率 瀏覽:286
國家開發銀行市場與投資局 瀏覽: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