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央行撤資股市

央行撤資股市

發布時間:2021-04-20 00:31:29

A. 央行縮表對股市影響有哪些

央行事實上的還債行為,就是當企業拿人民幣來購匯,或者政府回購債券時,繳回回原先央行印出的人民幣答。簡單理解,就是「注銷」了原先發行的貨幣。這種行為就是所謂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此次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直接劍指房市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因此,此輪縮表的節奏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房地產市場。盡管股市短期內難以獨善其身,但打擊各種制度上的套利,將最終有利於股票市場長遠發展

B. 企業大量倒閉、股市大漲、央行支特中小企業的錢是不是多到股市去了

您好,不能這樣理解,企業倒閉本來就是因為經濟蕭條,這個情況下股市是不會大漲的,大漲說明就是經濟恢復的前兆,可以查看我的帥氣簽名!
望採納!

C. 什麼叫央行暫停發行央票,,對股市利好還是利空.

發行的是短期債券,由銀行自願認購。
由於不斷提高准備金率,銀行沒錢買。利率低銀行不願意買。
最後想發也發不出,除非提高國債利率。

一種觀點是認為央行必需加息才能賣出國債,所以會加息,進而會導致股票市場大跌。
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推理方法。
我認為
1 正是因為銀行極度缺錢,無款項可貸,所以貨幣政策不能再緊縮了(不能加息也不能再提准了),否則企業全部破產關門政府也會關門。
2 美國已經讓石油暴跌了,中國加息也沒必要了,加息的目的不就是為了降低物價上漲幅度

D. 在股市裡機構能一夜全部撤資嗎

機構一般做不到一夜全部撤資,機構的資金量一般都很大,退出一般都是分批分步驟地退出,這樣才不至於遭受很大損失。

E. 央行暫停逆回購操作對股票板塊有什麼影響

央行1200億逆回購沒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5%。12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大大高於過去幾周內的逆回購操作量,也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

市場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放大」解讀。有媒體和評論者認為,央行又開始通過逆回購大放水,而且隨著金融機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這將對股市帶來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意圖何在?影響幾何呢?需要仔細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意圖在於對沖本周到期的逆回購資金。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別為500億元和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是逆回購的反向操作,相對回籠了市場流動性。如果不進行對沖,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市場流動性稍稍偏緊;市場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必須通過逆回購對沖。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單日計算的話,央行逆回購1200億元,對沖後實際凈投放700億元;如果按照本周計算的話,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購,那麼,央行對沖後僅僅凈投放300億元。何必用「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來興奮過度或者說嚇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認,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出現了走高情況。18日,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992%,相比於一周前大約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漲;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7301%,也是小幅上漲;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按照基點計算的話,都僅僅是稍稍有所上漲而已。這是市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貨幣市場利率小幅波動就證明目前沒有快速拉升的基礎。因為,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甚至過剩。

對央行1200億元逆回購絕不能過度解讀,對沖下來後,凈投放並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維持市場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繼續放水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決定了再依靠放水貨幣支撐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證金公司獲得的貨幣信貸資金如何歸還還沒有著落呢。

當然,央行應該站在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貨幣貶值、資本流出上思考問題。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目前金融危機苗頭已經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銖崩盤之後塵,越南盾等貨幣都在較大幅度貶值。這種傳染力究竟有多大,會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個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雖然尚需觀察,但必須未雨綢繆。如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新襲來,那麼,這次中國絕不會像上次安然無恙,絕不會獨善其身。目前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程度包括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與1997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的外匯占款減少,包括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有分析認為,7月、8月外匯占款保守估計流出近8000億元。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的事情。

F. 中央的投資到股票後,在什麼情況下會撤資呢

所謂中央投資的股票,在股市有個美麗的名字國家隊,國家隊首先是不能虧損的,回而且還要產生答一定的盈利;其次,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保持股市的穩定發展,避免股市暴漲暴跌,同時也能很好地保護普通投資者,給市場以信心。簡單說來,就是國家隊會在市場情緒爆冷時,持續買入股票,在全民踴躍買股時,會在股市賣出股票降溫,這種操作剛好也是價值投資的邏輯。所以盈利就順理成章了,中國股市散戶是喜歡追漲殺跌,算是剛好和國家隊操作相反。
國家隊投資的的股票,根據社保基金,公募基金等公布出來的數據可以看出,都是很優秀的有業績支撐的好股票。
回歸正題,國家隊賣出股票的時候不多,一般在每年或每季度,根據市場或行業經濟走勢,或者公司盈利能力賣出部分盈利股票,轉向其他看好的行業標的股票;另一種大批量賣出股票的情況肯定就是在股災發生的前期,國家隊投資也不會願意看到虧損,所以賣出也是正常的。

G. 央行縮表對股市影響有多大

縮表即資產負債表縮小,簡稱縮表。我們簡稱縮表的時候不需要註明是負債縮小還是資產縮小,資產負債表是同增同減的。只需要註明是擴表還是縮表即可。
縮表,即資產負債表縮小,簡稱縮表。
小號開張,客官來存銀子,存白銀一百兩,掌櫃給開具一張銀票,憑票即兌一百兩白銀。此時,地窖里多了一百兩銀子,這就是票號的資產,而開具出的銀票就是票號對客官的負債。資產負債表是同時增加的。
客官去做生意的時候,不需要搬動大量銀兩,可以直接支付銀票即可。如果持有銀票者去票號兌現白銀,則從地窖里取出白銀,銀票銷毀,此時資產減少白銀,負債的銀票也取消了。資產和負債同時減少。
這叫資產負債表縮小,故而我們簡稱縮表的時候不需要註明是負債縮小還是資產縮小,資產負債表是同增同減的。只需要註明是擴表還是縮表即可。
所謂的央行縮表,既可指資產方的收縮,也可指負債方的收縮。雖然從復式記賬會計恆等式的角度來說,資產和負債兩邊永遠相等。但資產或負債中不同分項的變化,其政策含義卻並不完全一致。因此,「縮表」未必總是等於貨幣政策收緊;反之,「擴表」也未必總是對應於貨幣政策轉松。
黃金和其他資產外,央行資產可以分為三類,一是國外資產,二是對政府的債權(包括對政府的貸款和所持有的政府債券),三是對銀行的債權。這三類資產的減少均可能導致央行資產規模的收縮。
在中國,外匯資產是央行的主要資產。在2014年以前,受經常賬戶和金融賬戶雙順差的影響,央行外匯資產不斷積累。然而,在2014年後,隨著金融賬戶逆差的擴大,央行外匯資產規模出現了下降。
面對外匯資產的下降,中國央行有兩種選擇:一是通過降低准備金率釋放流動性。這種情況下,央行的負債規模可能隨之下降,央行的總資產規模出現收縮,即出現「縮表」;二是通過擴大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來彌補外匯資產下降,也就是更多通過逆回購、PSL、MLF、SLF、SLO等方式來注入流動性。考慮到流動性需求會隨著經濟規模擴張而自然增長,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的增幅可能超過外匯資產的降幅,此時往往表現為央行的「擴表」。

第一種情況的典型案例出現在2015年。2015年4月至9月,在央行資產端,外匯占款累計下降近1.4萬億元。為應對外匯占款的下降,央行於2015年4月和9月兩次下調存款准備金率。2015年4月至9月,央行的總資產共計下降約1.6萬億元。
在此期間,盡管央行資產規模出現了明顯的收縮,但准備金率的兩次下調釋放了大量流動性。這種情況下的「縮表」顯然無法與貨幣政策的緊縮對應上。
第二種情況則是2014年之後更為常見的情況。隨著2014年後外匯占款的下降,央行更多地通過公開市場操作、MLF等方式投放貨幣。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央行外匯資產累計下降4.8萬億元,而央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債權累計增長接近6.8萬億元,此時,央行是「擴表」的。
然而,與降低法定存款准備金率這種「縮表」行為相比,以公開市場操作、MLF等所進行的「擴表」,其顯然具有更強的緊縮意味,因為公開市場、MLF等方式投放的流動性不僅期限較短、需要商業銀行提供抵押品,更為重要的是還需要向央行支付一定的資金成本。
2002年1月-2017年3月,央行總資產從4.5萬億上升到了33.7萬億,上漲6.4倍;而上證指數僅僅從1491點上漲到3222點,僅1倍多的增幅。總體上看,兩者沒有多少直接關系。

就央行總資產本身而言,2015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2015年以前,基本穩定上升,2015年後則出現了明顯的下跌以及隨之而來的上升和震盪。這基本上與2015年開始的人民幣快速貶值、外儲快速下降,以及GDP增速明顯放緩直接相關。

2015年起,央行的資產規模似乎和股市呈現了更加明顯的關系(如果計入今年4月份的數據,應該看得更明顯,但央行暫未公布)。而若沒有股災以來的國家隊救市干擾指數,兩者關系可能更為直接。這兩年,兩者在總體上漲跌態勢接近,而股市的變化基本滯後央行的資產規模變化1-2個月。這種關系也從另一個側面佐證了2015年的大牛市注水嚴重!

今年以來的資產負債表縮減

截止2017年3月,央行的總資產約33.7萬億元,相比於1月的34.8萬億元,下降了1.1萬億,降幅3.13%。這可不是小數。因為央行印出的鈔票都屬於高能貨幣,在現實中流通起來會有個乘數效應。按目前的5.4倍乘數估計,相當於縮減了近6萬億人民幣。

可能有人認為是這是外儲下降的結果。外儲下降當然是事實。1月的中央銀行外匯占款余額約21.7萬億,3月份約21.6萬億,下降約0.1萬億。相比於總體資產規模的下降佔比10%都不到。因此,從年初以來的資產負債表縮減和外匯占款並無直接關系。(理論上,即使外匯占款下降,央行也仍然可以印發貨幣來保持資產負債表的規模)

從資產負債表的明細科目上看,「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債權」從1月的9.1萬億下降到3月8萬億,恰好下降1.1萬億。看起來整體的規模縮減主要來自於借給銀行的錢少了。這和近幾個月連續上調逆回購利率,以及加強金融業監管、控制房價的行政措施基本匹配。我在此前的文章討論過:

2、3月份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手段,屢屢調高逆回購利率,已基本宣告寬松時代也將轉向。但這還不夠,總量上控制了,結構上也要打擊金融系統和房市系統的套利。因為銀行理財資金和保險資金都是房市和金融系統套利的最便宜資金來源。……土根和銀根的結合,是控制房價,同時進一步穩定人民幣匯率的完美組合!

——《中國經濟巨艦轉舵開始》,2017/4/21

可以基本推斷,此次央行縮減資產負債表直接劍指房市和金融系統的去杠桿。因此,此輪縮表的節奏將極大程度地影響房地產市場。盡管股市短期內難以獨善其身,但打擊各種制度上的套利,將最終有利於股票市場長遠發展。

H. 央行撤資股市是真的嗎

銀行存款利率提高,將分流進入股市的資金,影響股市指數。短期內對股市指數有一定影響,但不會影響股市的長期走勢。

一方面是廣大投資者對央行加息已有較強的心理預期,在短期內消化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後,股市將恢復正常。

另一方面,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資金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已先後推出一系列政策,如許可商業銀行開辦基金業務,投資開辦基金公司;允許保險資金、社保資金入市;允許券商發行短期融資債券,以及最近推出的股票、債券質押管理辦法等,將保障股市的長期發展趨勢。

但是,央行加息將導致股市板塊的分化。房地產、鋼鐵等對銀行資金依賴性較強的股票板塊將受到較大沖擊,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企業的業績,降低投資者的信心。

銀行業板塊則存在一定的利好因素,隨著銀行業績的提升,會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電力、能源等股票板塊是宏觀調控的受益者,銀行信貸資金的傾斜,將加速企業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企業業績,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閱讀全文

與央行撤資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夏基金有2018年度報告 瀏覽:235
上市再融資概念 瀏覽:542
08325股票 瀏覽:15
萬達融資歷史 瀏覽:596
江蘇省科技貸款 瀏覽:966
上市公司融資 瀏覽:273
菏澤外匯管理局 瀏覽:327
做假資料幫人貸款還不上錢 瀏覽:154
中財所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8
中集電商融資 瀏覽:77
貨幣市場與外匯市場 瀏覽:14
同花順主散資金線指標 瀏覽:56
oppo股票代碼 瀏覽:484
華夏基金旗下的多少只基金 瀏覽:509
電銷理財產品 瀏覽:590
項目融資計劃書模板 瀏覽:626
天弘基金財富經理 瀏覽:859
錢江印染股票 瀏覽:220
創業融資說明 瀏覽:554
信託錢干什麼用 瀏覽: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