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雙匯發展適合大規模投資嗎
雙匯比如說,雙匯的冷鮮肉和雙匯的茶賣的都特別的好,所以我覺得雙匯適合大規模的投資和生產
2. 史密斯菲爾德財務報表並入雙匯發展了嗎
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於1936年成立於美國弗吉尼亞州,20世紀80年代獲得較回快發展,到1998年成為美國排名第一答的豬肉生產商,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2013年5月史密斯菲爾德和雙匯國際達成戰略性合並,雙匯國際將以總價71億美元收購史密斯菲爾德。
2013年9月24日,雙匯71億美元收購全球最大生豬屠宰商史密斯菲爾德(Smithfield)的交易獲得了後者的股東批准,這意味著這宗中國企業在美最大規模的收購案掃清了所有障礙。史密斯菲爾德預計將在9月26日最終完成交易,從交易所退市後將作為雙匯國際的全資子公司。[1]
3. 雙匯財務工作有發展前途嗎
這些年雙匯發展很炔,財務人員需求越來越多,一般財務人員月工資2500-5000,
財務經回理年十萬以上,漯河以外工答廠財務總監30萬,如果有水平,很快就可提撥,因為今後要建新工廠很多,財務人員,幹部就多,機會多
4. 經濟管理學作業:高盛集團的案例分析(案例3000字,分析3000字)
2006年3月3日,漯河市國資委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將其持有的雙匯集團100%股權對外轉讓,底價為10億元。雙匯集團是以肉類加工為主的大型食品集團,總資產約60多億元,2005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凈利潤1.07億元。另外,集團持有上市公司雙匯發展35.715%股份,所持股份的市值達33.89億元。2006年4月26日,由美國高盛集團、鼎輝中國成長基金Ⅱ授權,代表上述兩家公司參與投標的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高盛集團的一家子公司),以20.1億元人民幣中標雙匯股權拍賣,獲得雙匯集團100%股權,間接持有雙匯發展35.715%的股權。
根據掛牌信息,此次雙匯集團股權轉讓要求受讓者必須滿足四個條件:資產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國外資本、財務投資者、管理團隊不變、稅收留在當地。另外,雙匯集團規定意向受讓方或其關聯方在提出受讓意向之前,不得在國內直接或間接經營豬、牛、雞、羊屠宰以及相關產業,也不得是這類企業大股東。聞訊,JP摩根、美國國際集團、新加坡淡馬錫、高盛等國際資本展開了對雙匯股權的激烈爭奪。從受讓者條件來看,本來JP摩根是最有可能獲勝的。相比早有準備的JP摩根,進入較晚的高盛贏面並不大。因為高盛在某些方面並不符合雙匯受讓者的要求:其一,高盛在2005年承銷了雙匯最大競爭對手南京雨潤的IPO,並持有雨潤13%的股份,而且在雨潤董事會派駐了一名非執行董事,不符合競標條件。其二,代表高盛和鼎輝的香港羅特克斯公司事實上並不符合雙匯要求的管理資產500億元的條件。但最後的勝出者卻是羅特克斯,實在有點出乎外界的意料。高盛和鼎輝能夠最終勝出,其競標之外的運作策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他們的理解,以萬隆為首的經營管理團隊,在此次股權轉讓中擁有相當大的話語權。為此,高盛和鼎輝將目標鎖定在了雙匯發展的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身上。擁有雙匯發展25%股權的海宇投資,其股東中有多名雙匯高管。2006年4月24日,雙匯發展突然刊登公告宣布海宇投資轉讓手上所有雙匯發展股權的決定,如此一來,其他競標方進退兩難。另一方面,高盛不斷提高收購價格,最終使出價在12~15億元的JP摩根敗北。2006年5月6日,雙匯發展第二大股東海宇投資與香港羅特克斯有限公司簽署協議,海宇投資將其持有的雙匯發展1.28億股(占總股本的25%)全部轉讓給羅特克斯,轉讓價款總計5.62億元。至此,高盛旗下的羅特克斯以25.72億元共贏得了雙匯集團100%的股權和上市公司雙匯發展60.715%的絕對控股地位。按照《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已觸發全面要約收購義務。2006年6月1日,羅特克斯以每股18元的價格提出全面要約收購,雙匯停牌至今。關鍵人物雙匯董事長萬隆無疑是本樁交易當中最令人矚目的人。坊間傳聞稱,雙匯此次產權變更的「主要動力」就是來自於雙匯的高管,特別是有雙匯「教父」之稱的萬隆。眾所周知,雙匯集團雖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它的崛起卻是以董事長萬隆為首的高管一手做起來的,他們在公司裡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在兩次股權轉讓過程中,我們在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以萬隆為首的管理層的身影。雙匯在產權交易前,明確表示受讓方必須是外資背景,此舉將國內企業拒之門外,也引起媒體關於「國退洋進」的爭論。據悉,中糧掌門人寧高寧與萬隆曾就收購交換意見,但遭到後者的嚴詞拒絕。而緊隨其後的海宇投資轉讓雙匯發展股份更是與管理層有千絲萬縷的關系。根據調查,海宇的16名自然人股東當中有數名是雙匯集團的管理層。綜上所述,雙匯的此次股權轉讓極有可能「動機不純」,是一次曲線MBO。因為實際收購者是一家私人基金羅特克斯,其背後的股東身份很難調查,不能排除萬隆為首的管理層在其中持有股份的可能。作為財務投資者,高盛在時機成熟時必然會退出,屆時,如果有心人士增持,會很容易將雙匯發展攬入懷中。點 評雙匯集團在國內外擁有60多家國有全資、參股、控股子公司,是亞洲最大的肉製品加工企業,還進入了世界肉食品加工行業40強。既然是國內肉食品加工行業的老大,國外同行業的佼佼者,同時業績穩健,雙匯集團為何還要賣掉自己?原因有二:自身發展與資金短缺的矛盾;國內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與走出國門的迫切需求。在雙匯的當家人萬隆看來,要保證「雙匯」這個品牌不被吞並,保證雙匯繼續發展,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引入知名國際投行,憑借他們卓越的管理經驗和雄厚的資本支持,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加快國際化發展,實現雙匯佔領市場走向國際的遠期發展目標。高盛入主雙匯,不僅「幫助雙匯理清產權體系,打通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通道」,更是大大提升了雙匯的「分配製度、管理水平、核心競爭力、員工素質、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企業的國際影響力」。在具體的資本運營手段上,高盛與鼎輝聯手成功擊退大熱門,主要是由於他們認清了中國國有企業中管理團隊的特殊地位,並強勢出擊拿下了海宇投資。這才是這場交易中的勝負手。
5. 雙匯財務工作有發展前途嗎薪酬在同行業標准如何
這些年雙匯發展很炔,財務人員需求越來越多,一般財務人員月工資2500-5000,
財務經理年十萬以上,回漯河以答外工廠財務總監30萬,如果有水平,很快就可提撥,因為今後要建新工廠很多,財務人員,幹部就多,機會多
6. 雙匯發展今日走勢幫忙分析下,成本81.40元,,5月3日就除權了,我是賣了,還是拿著,高手幫忙分析下謝謝
83.4是前期高點,類似這種股票,一般是會再次沖擊前期剛創下的高點的。如果日線級別專非常穩定的屬站上83.4上,則持股,如果無法站上83.4元同時放巨量,那走人。一般來說,這種股票分紅送股以後是會走填權行情的。
7. 對雙匯集團的雙匯發展(000895 )的今年財務報表做水平分析與垂直分析
我也要找這個答案啊
8. 雙匯發展的財務狀況如何入股能賺錢嗎
你可以通過每日一股TV的視頻去了解一下雙匯發展的財務狀況,那裡有詳細的介紹。不過這是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入股的話,我個人覺得還是可以賺錢的。
9. 中恆集團的財務分析
2011年8月23日,股價表現一直搶眼的中恆集團忽然跌停,市場為之嘩然。在網路上甚至傳出各種各樣的傳言,隨後當日晚間公司發布的公告,讓跌停背後的原因開始浮出水面。
中恆集團公告稱,公司與山東步長醫葯銷售有限公司(下稱「山東步長」)有重大業務正在磋商,有關事項尚存在不確定性。為避免對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經申請,公司股票自2011年8月23日起停牌,並將於五個交易日內公告相關進展情況並復牌 。 資料顯示,中恆集團2010年11月6日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梧州制葯與山東步長簽訂產品總經銷協議,將其生產的符合國家葯品質量標準的全部產品交由山東步長總經銷,履行期限為2010年12月1日起至2015年11月30日共計五年。根據協議測算,中恆集團制葯板塊2011年度將實現含稅銷售收入約23億元,2012年度將實現含稅銷售收入約30億元,以後三年每年均有遞增。而中恆集團2009年實現營業總收入僅為7.12億元,其中制葯板塊營業收入為5.2億元;2010年上半年制葯板塊營業總收入也只有3.67億元。
業績並非如預期合同那樣的增長顯然成為中恆集團跟山東步長之間矛盾的導火索。而業界也一致認為,23日的跌停以及之後的公告已經很顯然表明了這份看起來很美好的合同恐怕已經難以為繼。
眾基金或現巨虧
引發股價暴漲的美好合同預期一旦破滅,二級市場股價的迅速跌停然後停牌,讓扎堆其中的基金成為熱鍋上的螞蟻。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共計47家主力機構持有中恆集團,其中基金就達到45家,共計持有數量達到1.82億股,佔到了其流通盤的16.7%。而值得注意的是,與一季度相比,共計有12隻基金增持了8633萬股,沒有一家機構減倉。其中持股數量最多的要數廣發系和華商系。華商系旗下阿爾法等12隻基金,廣發系旗下策略優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等19隻基金持有中恆集團巨額股票。
而之前重倉的華夏系基金則似乎同樣未能倖免。僅從中恆集團半年報透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就能發現,華夏優勢增長在二季度依舊買入了1040萬股,進入前十大名單。
顯然,合同恐生變的消息對於二級市場的股價影響已經讓這些機構坐立不安。2011年8月25日,大量持有中恆集團的廣發跟華商基金一起發出公告稱,自8月23日起對旗下基金持有的中恆集團股票按每股14.80元的價格進行估值。這樣,中恆集團的估值被下調了兩個跌停板。而此前,雙匯發展因為「瘦肉精」事件,成為首個被基金公司下調估值兩個跌停板的股票。
華商基金錶示,中恆集團後續停牌期間若發生重大事項,將進行合理評估,進一步確定其估值價格。待中恆集團股票復牌且其交易體現了活躍市場交易特徵之日起,恢復採用當日收盤價進行估值 。 2015年8月28日中恆集團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收到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公函,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許淑清涉嫌犯罪線索指定管轄的通知》要求,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公司董事長許淑清以涉嫌單位行賄罪立案偵查並採取強制措施,案件偵查中。
許淑清已書面簽署授權委託書,委託公司董事姜成厚代為履行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及總經理的職責。中恆集團表示,公司生產經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