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上海國際樞紐港

上海國際樞紐港

發布時間:2021-04-20 12:20:37

上海港口的碼頭有哪些

上海港位於長復江三角洲前緣制,是中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中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港口有哪些?下面物通網給大家介紹上海港口地址大全。

上海港口有哪些

上海港主要由分布在長江入海口南岸的寶山、張華浜、軍工路、外高橋、共青、高陽、朱家門、民生、新華、復興、開平、東昌等港區構成。

上海目前主要港口有東昌港區、民生港區、朱家門港區、匯山港區(黃埔)、匯山港區(匯山)、南浦港區、南浦港區(開平)、高陽港區(公平路)、高陽港區(高陽)、新華港區、張華浜(集裝箱碼頭)、張華浜、軍工路港區(集裝箱)、軍工路、共青碼頭、寶山港區、龍吳港區、外高橋港區等。

目前上海主要進出口港口有: 一、洋山港(目前歐洲線的/美洲線超過5000TEU的船舶都是掛靠洋山) 二、外高橋1-5期(主要掛靠小於5000TEU的澳洲線/南美線/亞洲線船舶) 三、張華浜碼頭(主要掛靠日本線韓國線等支線船舶小於1500TEU) 四、楊浦軍工路碼頭(集裝箱船舶已經不靠泊這里,除了小駁船) 五、龍吳碼頭(目前只是雜貨或者散貨碼頭) 六、寶山碼頭(主要靠泊小型集裝箱船舶和駁船)

② 上海港是哪它的過去和現在如何發展的有什麼意義拜託各位大神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榮獲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貨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紀錄。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③ 上海港簡介!

上海港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上海港位於長江三角洲前緣,居我國18000 公里大陸海岸線的中部、扼長江入海口,地處長江東西運輸通道與海上南北運輸通道的交匯點,是我國沿海的主要樞紐港,我國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貿物資中99%經由上海港進出,每年完成的外貿吞吐量佔全國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上海港也是世界著名港口,2006年貨物吞吐量位居世界第一,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三。

上海港依江臨海,以上海市為依託、長江流域為後盾,經濟腹地廣闊,全國31個省市(包括台灣省)都有貨物經過上海港裝卸或換裝轉口。上海港的主要經濟腹地除了上海市以外,還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和重慶市。上海港的水陸交通便利,集疏運渠道暢通,通過高速公路和國道、鐵路干線及沿海運輸網可輻射到長江流域甚至全國,對外接近世界環球航線,處在世界海上航線邊緣。另外,上海還有發達的航空運輸。

二、悠久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縣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三、上海港現狀

截止至2006 年底,上海港海港港區擁有各類碼頭泊位1140個,其中萬噸級以上生產泊位171個,碼頭線總長為91.6公里。按照碼頭使用性質分類:公用碼頭泊位 175個,碼頭線長度為24.6公里,其中生產泊位121個,碼頭線長度為22.2公里,年貨物吞吐能力17051萬噸;貨主專用碼頭泊位965個,碼頭線長度為67公里,其中生產泊位495個,碼頭線長度為38.2公里。

上海港內河港區有碼頭泊位818個,最大靠泊能力3000噸級。

2006 年上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37億噸。其中,海港貨物吞吐量4.7億噸,繼續保持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地位;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0.67億噸。完成外貿貨物吞吐量2.13億噸,其中,外貿出口1.03億噸,外貿進口1.1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171.9萬標准箱,佔全國規模以上港口集裝箱量的24%,在世界集裝箱港口中繼續位居第三。集裝箱吞吐量中,內支線集裝箱量202.6萬標准箱,國際中轉箱78.5萬標准箱,內貿集裝箱吞吐量313.7萬標准箱。截止2006年底,上海港集裝箱班輪航班達到每月2106班,其中,遠洋航線498班,近洋航線535班,內支線794班,內貿航線每月279班。

自然條件

崇明島

氣象(1)風況:歷年最大風速為17.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000亳米。

(3)霧況:歷年平均霧日為25.5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3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3攝氏度,最低氣溫—10.3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潮位+5.89米,最低潮位—0.28米,平均高潮位+3.33米,平均低潮位0.94米。

(2)流速、流向:東風沙附近最大漲潮流速為2.87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68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0.664公斤/立方米。

外高橋

氣象:(1)風況:實測最大二分鍾平均風速為25.0米/秒。

(2)降雨:歷年平均日降雨量,中雨29.1天,大雨9.2天。

(3)霧況:歷年平均為28天。

(4)氣溫:歷年極端最高氣溫38.1攝氏度,最低氣溫—9.4攝氏度,平均氣溫15.7攝氏度。

水文:(1)(以吳淞基面為准,下同)平均高潮位+3.27米,平均低潮位+0.9米

(2)流速、流向:潮流屬不規則半日淺海分潮流。水域內往復流極為典型,實測最大潮2.05米/秒,漲潮流速1.89米秒。

(3)含沙量:大汛漲潮最大含沙量1.426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053公斤/立方米。

(4)波況:實測最大波高3.20米,風向 。風速25米 系台風浪。

南匯咀:氣象

(1):風況:其二十年一遇最大風速為24.1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036.6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為40.3天。

(4)氣溫:歷年平均氣溫15.4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7。8攝氏度,最低氣溫—15.4攝氏度。

水文:(1)歷年最高高潮位+5.68米,最低低潮位—1.25米,平均高潮位+3.39米,平均低潮位0.29米。

(2)流速、流向:最大漲潮流速為2.26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57米/秒。

(3)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84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26米。

金山咀:

氣象:(1)風況:其最大風速為24,0米/秒。

(2)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1105.9毫米。

(3)霧況:歷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8.3攝氏度。最低氣溫—10攝氏度。

水文:

(1) 歷年最高潮位+5.93米,最低潮位—3.78米,平均高潮位+3.68米,平均低潮位—0.19米。

(2) 流速、流向:金山嘴斷面最大漲潮流速為2.58米/秒,最大落潮流速1.86米/秒。

(3) 含沙量:漲潮最大含沙量1.59公斤/立方米,落潮最大含沙量1.71公斤/立方米。

波況:以風浪為主,實測最大波高為3.60米。

④ 從中日韓三國情出發,分析上海港 日本東經港 韓國釜山港競爭東亞國際樞紐港的優勢與劣勢

上海港優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 人口眾多 地大物博 港口經濟腹地廣大
劣勢:缺乏軟體優勢 高技術人才不夠國際化

釜山港優勢:韓國是外向型經濟國家 出口占的比重比較大
劣勢:國小 內需不強 經濟結構簡單 離東京 上海太近

東京港優勢:日本經濟很好 東京有是世界最發達地區 港口軟體設施強
劣勢:與中國的優勢相反

我覺得東亞國際樞紐港在東京港和上海港之間產生 釜山港最多隻能成為區域性樞紐 現在可能東京港強點 畢竟日本是世界第2大經濟實體 且日本又是資源貧乏的國家 很依賴海運。但在10年左右 上海港無疑是最強的競爭對手 現在中國經濟發展快 上海又是中國最發達的地方 港口能否成為國際樞紐取決於自己的經濟腹地大小和自己國際化程度(或則是自己的吸引力)

⑤ 上海是我國的最大的樞紐港,也是我國最大的沿海貿易港的原因

1、上海是我國的直轄市;2、也是我國的交通樞紐;3、上海位於東海沿岸,是港口出口的重要基地;4、上海還是我國的金融交易中心

⑥ 上海港的港口歷史

自古以來,上海就是我國對外交通和貿易往來的重要港口。早在公元746年的唐天寶年間,唐朝政府就在這控江襟海處設立鎮治,即青龍鎮(今青浦區東北,蘇州河南岸),發展港口,供船舶往來停靠。
進入宋代後,青龍鎮有「江南第一貿易港」的稱號。公元1111年,北宋政府在此設市舶提舉司,徵收關稅,管理航運。此後,長江每年大量泥沙逕流而下,使長三角海岸線不斷向東伸延,陸域不斷增加,河道變遷,約1265年港口易址於上海鎮。
1404年開拓形成黃浦江後,上海港憑借黃浦江的優良航道而日益壯大。
1840 年鴉片戰爭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上海港於1843年11月17日被迫對外開放。之後,一批外國冒險家蜂擁而至,他們任命外籍港務長、劃定 「洋船停迫界」、設立殖民武裝力量、瓜分港口岸線、建築碼頭倉庫、走私鴉片、販賣人口。1853年起,上海超過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口岸。19世紀70 年代後,上海港成為全國的航運中心。黃浦江和蘇州河兩岸逐漸形成了近代工業聚集區。
20 世紀初,黃浦河道局對吳淞口和黃浦江的局部河段進行了整治和疏浚,萬噸級船舶可以乘潮進入黃浦江,適應了當時船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要求。20世紀30年代,上海港已經成為遠東航運中心,年貨物吞吐量一度高達1400萬噸;船舶進口噸位居世界第七位,上海成為世界上重要的港口城市。
1949 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港的歷史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經過解放初的三年恢復期,70年代大建港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建設,上海港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港在上海市政府和交通部支持下,在黃浦江內新建了張華浜、軍工路、共青、朱家門、龍吳五個港區,在長江口南岸建了寶山、羅涇和外高橋港區。此外,寶鋼集團、石洞口電廠、外高橋電廠等也各自建了專用碼頭,上海港吞吐能力不斷擴大,對上海市的建設和長江流域以及全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1995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決策。2005年12月10日,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投產,洋山保稅港區同時啟用,標志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上海港已成為一個綜合性、多功能、現代化的大型主樞紐港,並躋身於世界大港之列。

⑦ 中國的國際航空樞紐港有哪些

除去港、澳、台,中國大陸能算得上是國際航空樞紐中的只有北京,上海,廣州;西部正在建設中的國際航空樞紐有成都,西安,昆明,烏魯木齊。

⑧ 製造業大國通常都擁有國際樞紐港,如韓國釜山、日本神戶與橫濱等。我國從1995年開始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1)主要分布在環渤海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以及山東沿海的青島和日照;此外還有台灣高雄和廣東湛江。(6分)
(2)增加深水港區,增加大型船舶泊位;布局退出市區,為其它產業發展騰出空間;各港口間相互分工與協作,形成集群效應,增強競爭力;為我國製造業尤其長三角地區發展提供有力支撐。(6分,答出其中3點即可得6分)

⑨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戰略

保持集裝箱產業持續較快健康發展,是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中之重,也是上港集團戰略發展的核心任務。未來三年,上港集團將通過實施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力求保持集裝箱產業持續較快健康發展,實現中轉業務突破,確立和鞏固上海港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港地位。
1、長江戰略
作為上海港直接貨源腹地的長江流域,是發展上海母港的立足之本,是維持上海港現有增長能力的核心區域。不論是現階段,還是將來,保持並提高長江流域集裝箱市場的佔有率,是上港集團發展的基石。長江戰略的核心,旨在主導長江流域貨源流向,增強上海港對長江流域的集聚與輻射能力,實現上港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2、東北亞戰略
作為上海港間接貨源腹地的東北亞地區,是發展母港的增量空間,是確立和鞏固上海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域。在未來,提高東北亞集裝箱中轉市場的佔有率,是上港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台階。東北亞戰略的核心,旨在以洋山為中心,確立上海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實現上港集團跨越式發展。
3、國際化戰略
作為執行國際化戰略的主要方式,全球視野下的海外市場開拓,是實現上港集團願景目標的必然選擇。碼頭及相關業務的產業擴張,是上港集團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重要平台。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旨在培養國際化運營能力,提升國際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輻射國內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⑩ 上海有幾個港口

截止來2019年10月,上海有三個港口,有自外高橋、吳淞碼頭和洋山深水港。

上海港是長江三角洲上的一個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區沿黃浦江分布。三角洲地勢平坦開闊,為港口設備、建築;

以及上海市進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條件,長江和黃浦江一方面為港口提供淡水,另一方面保證了船舶入港的寬度和大量船舶拋錨的空間。

由於越來越多生產商在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中國西部及內陸設廠,上海預計未來五年的吞吐量年均增速將在10%左右。陳戌源表示,西部及內陸地區製造業產量增加將惠及上海。

(10)上海國際樞紐港擴展閱讀:

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與上海國際樞紐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芒果出行融資 瀏覽:181
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江蘇分公司 瀏覽:372
並購基金信託 瀏覽:865
能源站融資 瀏覽:217
e租寶投資的項目 瀏覽:185
哪家科技創新基金好 瀏覽:718
重慶新億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瀏覽:843
證大無抵押貸款工作怎麼樣 瀏覽:795
鳳竹紡織的股票行情 瀏覽:979
匯鼎理財群 瀏覽:624
政府性價格調節基金 瀏覽:967
融資客的瘋狂 瀏覽:987
今日黃金價格一錢多少錢 瀏覽:587
超牛指標 瀏覽:900
世界最高股票 瀏覽:164
公益基金是否可以購理財產品 瀏覽:708
股票加倍倉 瀏覽:445
國金基金網上交易 瀏覽:263
瑞刷顯示非交易時間 瀏覽:876
股指期貨黃金股 瀏覽:116
© Arrange www.cfhszx.com 2012-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