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中投公司在美國股市

中投公司在美國股市

發布時間:2021-04-21 03:47:21

① 已經在美國股市上市的中國公司為什麼

已經在美國股市上市的中國公司為什麼要回國內
1國內公司的市值做的一般都比國外高
2國外圈錢很不容易,國外違規處理很嚴,而國內一般違規都是罰酒三杯就過去
3國內圈錢很容易的,增發,擴股,發債很容易,而這些錢一般公司都不用還的
4國內的股東推出套現很容易的,國外很嚴格的。

② 中投公司的股票代碼

那是國家匯金公司 還用上市?
他們就是國家的操盤手
農行上市之前就是他們拖住股市不跌

回答還有疑問請到本博留言,必復!

③ 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證券市場的影響

何看待由美國引發的愈演愈烈的世界性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是機遇,還是災難?不同的結論會產生不同的對策,不同的對策將得出截然不同的結果。而這對正處經濟崛起關鍵時刻的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中國的經濟崛起取決於歷史性機遇的出現和抓住機遇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面對美國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一次重大的歷史機遇可能正悄然而至,今天的中國比任何國家和任何時候都更具備抓住這一機遇的能力,對此,我們應保持清醒認識。

一、是機遇而不是災難

1、中國的貨幣體系、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體系相對獨立。縱觀當前國際經濟形勢,由於發達國家金融一體化的特點,美國的危機使得歐洲、日本、加拿大等發達國家無一倖免。中國是不多的受危機影響較小,相對置身於美國金融危機之外、並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掌握主動權的大國。

由於中國在貨幣體系、資本市場體系及商業銀行體繫上都相對獨立,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並不直接相關,這使得我們的商業銀行和資本市場並未受到美國次貸和金融危機過多的影響,從而免受「金融海嘯」的直接沖擊,這些都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2、中國的宏觀和微觀經濟基本面尚好。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30年,還是美國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以年均10%的高速增長,這種增長勢頭並沒有因為近年來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經濟的衰退受到影響。即使是在美國飽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宏觀經濟的增長和國內企業微觀面的業績增長仍然是良好的。所以被人稱為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具有強大的內需市場的開拓能力和強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3、我國目前的財政和金融狀況良好。和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遇到金融危機的特點不同:從銀行的資產狀況看,我們有46萬億元的銀行儲蓄總資產,其中居民儲蓄近18萬億,存貸差約12萬億,資金相對充足。今年以來,雖然企業的資金普遍緊張,但那是由於雙緊的宏觀政策決定的。一旦我們為應付金融危機採用寬松的政策,就會具備流動性充足的特點。同時,經過2005年以來主要商業銀行的上市,治理結構也得到了大的改善,因此,銀行的資產質量也是比較好的。從外匯儲備看,1.8萬億美元的儲備也使得我們面對這場金融危機有足夠的自保能力和應對能力。從國家財政收入看,2007年高達5.1萬億的財政收入,能使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場危機中保護自己。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中國具備龐大的內需市場開拓潛力。對中國的出口會有一定影響,但中國13億人口和龐大的內需市場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即使在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的背景下,雖然美國消費的倒退使得我國出口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龐大的內需市場一旦通過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啟動,是完全可以通過內需彌補出口下降的。從投資的角度,中國龐大的城鎮和城市的基礎設施有大量的項目需要資金,帶動經濟。無論是從資金的供應還是從項目的選擇上,都有較大的潛力。我們應對美國金融危機的能力是足夠的。

正是在這樣的認識下,國際輿論普遍把中國當成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綠洲」,他們普遍希望中國擔當新的領跑者,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站在一起來應對這場危機。一些跨國公司和企業家也把中國當作躲避這次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和比較選擇後的最佳投資地,他們看好中國,投資中國。與此同時,從美國金融危機引發的全球危機必然還會帶來全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新的分工,中國要從製造業低端的打工者向金融和服務業的高端轉型。

綜上所述,這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對中國而言,不僅不是災難,相反,還是一次重要的歷史性機遇。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二、要異船相幫,不要同舟共濟

當前世界各國都希望我們能夠對美國出手相助,此時我們也應履行大國責任,展現我們和世界主要國家站在一起共渡難關的姿態,把握歷史機遇,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找雙贏模式。

雖然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幾乎有一半購買了美國國債和兩房債券,但是,目前中美兩國仍有一些人士認為,中國應該繼續以購買美國國債方式幫美國救市,和美國「同舟共濟」。

以中國現有的國力、財力和外匯儲備的實力而言,要想拉美國「走出泥潭」是不現實的,而且風險很大。希望通過中國增加購買美國國債或者直接運用中投公司類的主權基金來讓中國「上船拯救美國的同舟共濟」模式將會使我們越陷越深。如果美國經濟衰退進一步惡化的話,最終我們會從「局外」人變成同行者,陷入被動,無法脫身。

因此,我們應從戰略高度走出兩個誤區:一是「美國的金融危機是中國的次生災難,因此救美國就是救中國」的誤區;二是「救美國就是要購買美國的債權和股權」的觀點。

面對這場危機,我們應該選擇的不是「同舟共濟」而是「異船相幫」,也就是我們在美國這條船之外,尋找幫助美國和世界經濟走出困境的方式。

三、從振興股市入手,幫外先安內

首先,美國的金融危機並不能否定以證券金融為主導,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趨勢,商業銀行的間接融資和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將成為推動我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個輪子。如果說,美國這場危機起源於金融衍生品的盲目創新和過度發展,那麼對今天的中國來說,金融業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發展現狀還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中國所處的金融發展階段和美國完全不一樣,必須大力發展。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其次,股市既是一個國家經濟、社會、政治狀況的晴雨表,也是關乎一個國家社會穩定狀況最敏感的顯示器。面對美國金融危機的沖擊,盡管實際上中國的機遇遠大於災難,但為什麼國人卻感覺身在其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股市一年來持續暴跌,且下跌幅度遠超美國。為什麼中國的國民經濟發展是世界經濟衰退沙漠中的一片綠洲,而中國的股市卻是世界股市下跌中的重災戶呢?

股市這種狀態,從長遠看危害極大。第一,將會連帶商業銀行,單腿支撐社會融資的重任,重蹈2005年銀行壞賬率過高、存在系統性風險的舊轍。第二,股市不振,對我們實體經濟將產生不利影響,這也會在今年的四季度和明年陸續發生。若不及時採取措施激活股市,有可能導致金融業和其他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進入惡性循環,掉入這場全球范圍的經濟災難之中。

顯然,無論是從美國金融危機的救市角度,還是從中國自身需要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需求看,都應從振興股市入手,激活股市,鼓舞信心。從資本市場入手,抓住機遇。只要找到我國股市下跌與美國不同的主要原因,對症下葯,就能事半功倍,迅速走出頹局。

四、走出中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

從去年10月以來,中國股市的暴跌恰巧和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海外股市下跌在時間上吻合。股市下跌的偶然重合,使得人們往往把中國股市下跌的原因和美國的次貸危機連在一起,造成市場的恐慌。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然而,仔細分析中國股市今年來持續的暴跌和美國股市受次貸危機影響的下跌的原因截然不同。美國資本市場的下跌,是由於美國經濟衰退及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連帶導致的。而中國股市這一時期的宏觀經濟面良好,上市公司的質量和微觀業績面在股權分置改革之後都得到極大提升,近兩年業績持續以 50%的速度遞增,根本不具備美國股市暴跌的任何基本面條件。同時我國的股市也與美國的股市體系沒有直接相關,其風險並不能直接連帶到A股市場,盡管從表象上看,兩國股市的下跌都是由缺乏信心所致,但美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是由市場自身規律所致。而中國投資人的信心缺失則是由政策人為所致。在中國,政策因素對股市的影響要比市場自身因素的影響大得多。一年來,中國股市不僅和美國股市一樣下跌,而且比美國跌得還厲害,無論美國股市是漲是跌,中國股市都是跌,美國股市的跌幅至今也不過下跌了30%,而中國股市的跌幅超過了65%,因此,必須走出我國股市下跌是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的誤區。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原因不是受美國影響,而是有其特殊的內在原因。

五、導致股市下跌的首要因素是「大小非」和「大小限」

1、何謂「大小非」?

「大小非」產生於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由於歷史上中國的上市公司在上市時招股書上說的是非流通股暫不流通,導致股民高價入市。鑒於非流通股要進入流通狀態,則將會帶動流通股的股價下跌,所以股改就是通過對價讓非流通股獲得流通權,而在這一過程中,可能給流通股股東帶來的損失由非流通股股東給予補償。在股改中,由於基本模式採用的是非流通股向流通股送股的模式,例如10送3,即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所持有的每10股送3股。送股後,非流通股股東則獲得了流通權。考慮到非流通股股東一送完股就獲得流通權市場壓力大,於是監管部門又頒布了爬行流通下的「鎖一爬二」政策,即非流通股送股之日起 12個月後,可流通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24個月後,可流通10%,36個月後,才可100%流通。其中,持有公司總股本5%以上的非流通股股東被稱為 「大非」,持股5%以下的,被稱為「小非」(小非在12個月後即可100%流通)。這就是所謂的「大小非」。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我國的股權分置改革從2005年6月開始,到2006年底,1360多家上市公司除100多家外,基本搞完。從進行股改公司的總體情況看,在送完股之後,由於「鎖一爬二」的原因,非流通股並不能立即賣出,因此,股市大盤表現為整體的上漲,甚至摸高到6000點。但隨著解禁期的到來,「大小非」呈加速度的方式獲得了「自由身」,給市場造成極大的壓力。

2、關於「大小限」

「大小限」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時發起人持有的股份通常要有三年的鎖定期,即從上市之日起三年後方可流通。這種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作「大限」。但如果在上市前12月內以增資擴股方式認購的股份,則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後即可流通,鎖定期僅為一年。這樣的流通許可權售股票被稱為「小限」。

目前市場上被大家所稱的「大小限」是指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產生的。所謂新老劃斷是以2006年5月18日為限,在此之後,新上市的公司屬於全可流通的公司,已不存在股權分置問題。也就是說,一旦一年或三年的鎖定期結束,這些股票不用再通過股改向股民送股,即可自動流出。因此,股民購買這類股票時,就應考慮這種風險。例如,在海外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IPO發行通常的市盈率在8-12倍之間,價格相對較低。然而,我國股市在股改新老劃斷後,發行的 298隻股票,發行的平均市盈率高達30倍,最高為99倍的中國遠洋(601919,股吧),居然比股權分置時期股票發行的市盈率還高。其原因還是在於我們對「新老劃斷」這一重要的時點沒有進行大張旗鼓的宣傳,告訴股民從2006年5月18日起買的股票已經是全流通股票了,必須在購買時就考慮到它一年或三年後將自動流出的風險,不要再以如此高的價格在一級市場申購和二級市場買賣。但由於這一宣傳幾乎就沒有進行,導致可憐的股民在不知不覺中仍在按股權分置時的思維購買股票。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3、「大小非」和「大小限」現實與未來的巨大壓力

在2005年6月股改時,我國1300多家上市公司總股本中的非流通股約為4600億股。而在2006年5月新老劃斷後,新發的298隻股票中,由於像金融、石油和煤炭的大盤股較多,「大小限」竟高達8000億股,是「大小非」的1.51倍。而「大小非」和「大小限」兩者合計竟高達1.26萬億股,比18 年來兩市所形成的6000多億流通股的兩倍還要多。這些股票都是以一元錢左右的成本作價入股的,這和股民在市場上十幾元甚至幾十元的IPO價格形成鮮明對比。即使股市跌到1000點,「大小非」和「大小限」仍有利潤空間。

迄今為止,解禁的「大小非」只有1100億股,實際賣出的僅有213億股。那麼後面還有1.18萬億股的非流通股的解禁。而解禁的時間也越來越緊迫,市場在下行中感受到了「大小非」的壓力。而「小限」也開始流出,加上對2009年下半年「大限」開始流出的預期,對市場壓力極大。所以這是股市抬不起頭來的最主要原因。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無論1.18萬億的限售股在現實中是否會流出,但投資人在考慮投資風險時就是這樣的思維,因為現實中存在著它們流出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在股市如此暴跌的情況下簡單得出股市越跌,限售股就越不會流出,並得出「大小非」和「大小限」不是當前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那我們就找不到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對策,

六、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 化解限售股壓力的零成本模式

如果我們能夠得出當前導致股市下跌的主要矛盾是「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那麼,再反思我們解救中國股市下跌的一系列美國式救市政策就會發現,無論是減稅、融資融券,還是注資回購,都沒有對症下葯。中國股市缺的不是由於錢導致的信心缺失,而是政策導致的信心缺失。所以,當前穩定中國股市的關鍵,在於正視 「大小非」和「大小限」問題。

當前,只要在「大小非」和「大小限」是導致中國股市下跌的主要因素上取得共識,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離解決這一難題也就不遠了。因為從主觀上看,目前中國股市的有關各方,無論是監管者還是股民,無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還是證券公司等中介機構,都期盼股市實現上漲中的多贏。而從客觀上看,無論是從中國國民經濟的宏觀面,還是從上市公司業績的微觀面,都具備股市上漲的外部環境和內在條件。

具體做法是:通過大股東對限售股解禁後的可流通底價進行自願基礎上的鎖定,把限售股的問題從簡單的時間鎖定風險滯後,調整到用價格鎖定徹底化解。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1、何謂大股東減持價格自鎖。所謂自願的價格鎖定,是指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自願將所持解禁的非流通股減持的價格鎖定在一個預設的可流通底價上。這一價格是指由大股東自己預設一個可流通的最低價格,其所持股票的價格只有高於這個價位才能售出,而低於這個價格,其所持股份將自動鎖定,不再賣出。這個價格可以由上市公司根據本公司實情,並參照大盤在3000-5000點時本公司的股價來確定。假設某一公司的大股東自鎖的可流通底價定在15元,即所持的股票只有在15元以上才能賣出。如果由於其售出,該股票跌到了15元以下,則會自動鎖定。

2、大股東自鎖減持價格的程序

(1)大股東提出自鎖可流通底價的議案。從公司法律上說,任何一個超過5%的股東都可以提出議案,並按關聯交易的法律程序進行表決,而這項議案是對提案人的自我約束,它符合中小股東和整個公司的利益,並無被否決之憂,且在法律上無任何障礙。

(2)該項議案在通過後,要在媒體上公開披露,把大股東自願鎖定的可流通底價公之於眾,該項議案和股東大會的其他議案一樣,一旦通過,即應被遵守。同時由滬深兩個交易所來把關執行。

(3)若公司未來發生送股和轉股,其可流通底價也相應除權下移。

這一議案應是由大股東啟動的、自願為實現股市多贏提出的。其中,最核心的是大股東自願的價格鎖定。

3、相應的配套措施

具體做法可以是:充分利用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特點,近860家國有上市公司可由國資委倡導,支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而另 800多家民營上市公司則可由證券業協會來統一倡導和協調。中國證監會只需在這一過程中對那些通過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議案的上市公司給予再融資的優先安排。轉自學易網 www.studyez.com

4、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施這一方案的可行性

當前中國股市跌到目前的水平,不僅股市的功能喪失,而且上市公司的再融資功能、增值功能也都無法實現。這是一種多輸的局面。從筆者和十幾家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接觸看,他們願意通過可流通底價的自鎖向市場投資人明確這一信息,打消非流通股隨時會流通出來的疑慮,實現其股價的上漲。同樣,很多上市公司的老總是對其公司有信心的,但在目前的大盤點位下,什麼事也做不了。因此,只要稍加引導,有關各方就能在這一問題上形成共識,因為它符合共同的利益。可流通底價是可以實現的。目前已有一些公司各自頒布了類似的信息,但由於沒有形成群體效應,在大盤的整體下跌中,聲音微弱,沒有發揮出作用。

5、這一做法和股改不是一回事

推進這樣的改革措施需做兩個說明:第一,上市公司可流通底價的自鎖絕不是二次股改。首先,這一措施是大股東自願提出的,不存在政府有關部門強制推行的問題。其次,可流通底價的確定是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根據自身的情況在3000點到5000點之間自願做出的,並無一個外部強加的、千篇一律的價格規定。可流通底價定得低,其股價也會低;可流通底價定得高,其股價則會高。因為不到那個點位,股民就無對該公司大股東減持的疑慮。第二,大股東可流通底價的自鎖是一種價格約束,而不是像「鎖一爬二」那樣的時間約束,風險滯後。

筆者認為,如果這種自願鎖定的提案是一種群體行為,而不僅僅是個體行為的話,是可以化解限售股的系統風險,振奮市場信心的。

6、推出這一措施的時間是關鍵

長達一年的股市下跌,盡管其負作用已開始在上市公司顯現出來,但由於總體看我國的宏觀經濟面和上市公司微觀業績面還沒有走壞,我們通過調整和實施大股東可流通底價自鎖的措施,還能發揮作用。若拖到明年,市場和上市公司之間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即使有好的措施,也將回天無術。因此,今年第四季度是我們通過政策措施扭轉股市大盤持續低迷的關鍵。

七、異船相幫,首選之戰在香港

我們要履行大國責任,也承諾和發達國家共渡難關,一個創新性的思維,就是要先在世界資本市場普遍下跌的過程中,尋找一個有利的亮點。讓它能夠擔負起資本市場抬頭復甦的使命。而這一點,就中國來說,首選之戰,最合適的地點就是在香港。

香港市場60%的上市公司市值都是來自內地的H股公司和紅籌公司,香港的經濟也主要由內地支撐,但是在金融體系、貨幣體繫上香港完全是和美國貨幣、金融體系一體化的。如果說在內地市場相對較為獨立的背景下,次貸危機仍然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的話,那主要是從香港傳遞過來的。所以,搞活了香港這個棋子,對外可以帶動美國等國家的資本市場,對內可以和A股產生良性的互動,而不是通過這個管涌,把境外的風險傳遞到境內來。

具體做法可以讓中投公司把戰略重點從美國轉到香港,守住香港這一前沿陣地,用過量的外匯儲備在香港吸納H股,起圍魏救趙之目的。現在中國只要能夠在國際資本市場任何地點進行投入,就會產生巴菲特效應,中國出手了,可鼓舞世人的信心。佔領香港橋頭堡,我們既承擔了大國的責任,答應美國出手相幫,又可實現了一箭四雕之目的:第一,購買H股,化解外匯儲備過高的風險。第二,此時購買已極具投資價值的H股股票,拋出美元,買回本國基礎產業的股權即可保值又可增值。第三,香港市場外聯美國,內聯中國內地。我們投向了香港,把香港帶動起來,就等於從外部對美國進行幫助。第四,香港H股對A股產生正面的拉動作用,守住了這個橋頭堡,就堵住了外界金融危機導入到中國內地的恐慌性的、會導致信心喪失的渠道。

購買H股從香港資本市場上傳遞對海外資本市場出手相幫的舉措。對外,可以拉動其他海外市場的復甦,畢竟在全世界下沉的資本市場中有一個場所 ———香港,已經出現希望。對內不僅不再向A股市場傳遞負面的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而且H股的復甦還能夠帶動A股的上漲。打好香港這一戰,就邁出了盤活全局的重要一步。

總之,把握這次重大的能讓中國歷史性崛起機遇的關鍵是激活內地的A股市場和回購香港「橋頭堡」的H股。

④ 中國公司為何拚命去美國上市呢原因是什麼

A股是世界第幾大股市?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A股從2015年11月以5萬多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日本股市,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第二,僅次於美股股市;時隔45個月後在2018年8月3日中國A股從最高近10萬億美元的市值縮水至6.09萬億美元,日本股市總市值為6.17萬億美元成功超越中國A股,中國A股成為全球股市總市值排名第三;


原因四:中國部分上市公司的大股東或者實際控人本身就是有外資背景,大股東更希望自己所控制的公司直接登入成熟的美國股市,也不願意申請登入中國A股市場上市;

原因五:中國部分上市公的大股東有出現移民美國的,或者有美國背景的大股東,直接讓公司登入美國股市上市,一來方便美股國情,寧願受美國監管政策;二來也是可以避免國內資產轉移,這樣不會限制於中國監控;

以上五大原因就是中國公司為何不登入A股上市,而去選擇別人家美股上市的真正原因,不同的中國公司相信會有不同的原因不在中國上市而是選擇了美國上市;

⑤ 在美股成功上市的中國企業有哪些

中芯國際、新東方、中國鋁業、中海油、玉柴國際、廣深鐵路、中移動、中國人壽、中國電信、中石化、上石化、東方航空、華能電力、南方航空、正保教育、永新視博、英利、中國聯通、日月光半、中華電信、搜房網、諾亞財富、易車網、、晶科能源、大全新能、JF中國基、中國臍帶、中國綠色、博潤、人人公司、網秦、鳳凰新媒、唯品會、西斯班、金馬國際、58同城、汽車之家、AMC院線、樂居、獵豹移動、聚美優品、阿里巴巴、一嗨租車、鉅派、宜人貸、無憂英語、中通、信而富、百世、紅黃藍、搜狗、拍拍貸、趣店、簡普科技、網路、華米 等等....

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網路技術有限公司(簡稱:阿里巴巴集團)是以曾擔任英語教師的馬雲為首的18人於1999年在浙江杭州創立。

阿里巴巴集團經營多項業務,另外也從關聯公司的業務和服務中取得經營商業生態系統上的支援。業務和關聯公司的業務包括:淘寶網、天貓、聚劃算、全球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交易市場、1688、阿里媽媽、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路等。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股票代碼「BABA」,創始人和董事局主席為馬雲。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阿里巴巴集團排名300位。

網路

網路(納斯達克:BIDU),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網站。1999年底,身在美國矽谷的李彥宏看到了中國互聯網及中文搜索引擎服務的巨大發展潛力,抱著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他毅然辭掉矽谷的高薪工作,攜搜索引擎專利技術,於 2000年1月1日在中關村創建了網路公司。

「網路」二字,來自於八百年前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一句詞:眾里尋他千網路。這句話描述了詞人對理 想的執著追求。

網路擁有數萬名研發工程師,這是中國乃至全球最為優秀的技術團隊。這支隊伍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使網路成為中國掌握世界尖端科學核心技術的中國高科技企業,也使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和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4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人人公司

人人公司向美國證交會遞交的F-1上市申請文件顯示,該公司股票代碼為RENN,計劃在紐交所出售5300萬份ADS(美股存托憑證),預計發行價區間為9到11美元,按此發行價區間中間價計算,此次IPO募集資金約5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在IPO完成後,千橡集團創始人陳一舟將持有約2.7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22.8%,成為第一大個人股東,陳一舟還持有約55.9%的投票權,擁有絕對控制權。此外,SB PanPacificCorporation將持有4.05億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4.2%,成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根據投行的消息,人人公司已正式啟動上市流程。據推算,人人公司將於5月中旬左右掛牌交易,將有包括摩根士丹利等7家投行擔任此次IPO的承銷商。

由於在上市緘默期內,人人公司未對上市內容做任何回應。

2012年6月人人網邀請比亞迪王傳福接替黎瑞剛出任獨立董事。

(5)中投公司在美國股市擴展閱讀

美股,即美國股市。開盤時間:美國從每年4月到11月初採用夏令時,這段時間其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1:30-次日凌晨4:00。而在11月初到4月初,採用冬令時,則交易時間為北京時間晚22:30-次日凌晨5:00。

⑥ 國內公司在美國上市的話 怎麼賣掉手中持有該公司的原始股,詳細

在美國的股市上賣出,也可以在國內掛牌轉讓。每個地方都有掛牌轉讓的中介的

⑦ 巴菲特、索羅斯這些投資大師只在股票市場投資嗎中投公司的投資跟他們有何不同呢

都是投資,只是大家的資源不一樣,有的投資銀行業,有的投資石油,有的投資比特幣,等等,做投資有五花八門的只要是投資都算,還可以投資房地產等,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⑧ 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有什麼不同嗎

美國股市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中國股市只有二十多年,法規的完善性需要時間的彌合。兩個市場最大的區別主要在以下這幾方面:
單一國家與世界區域的范疇區別:
中國股市僅僅涵蓋是中國的企業,這不同於美國集合了近一百個國家的企業。到2011中國股市的市場規模約合3兆億美元,而美國NYSE和NASDAQ總和為128兆億,它的規模大大超出了世界前五名的總量。中國股市近年發展迅速,已成為世界第五大市場,但是,從國際投資的自由度來講,至今還要通過QFII和RQFII等形式,才能進入A股市場,限制多多。故此,它還屬於單一性的地域市場,完全不同於美國股市的自由和世界性特點。
政策市與自由市的大環境區別:
一是中國設立的漲停板,對日交易波動設置上下限的控制,這使得大幅沖擊,需要若干天才能釋放完,交易的自由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美國市場,除了某些特殊情況,一般不停盤,對於股票日差上下不予干涉。二是在中國,由於有許多國有企業掌控在政府手裡,政府就是最大的股東,這樣有許多非流通股存在,容易造成流通股相對較少和股票的大幅波動;而美國政府,一般只以養老金,社保基金等方式購買企業股,並由特別指定的專業公司為其管理,投資在個股的比例一般都不大,這樣基本不會影響流通。當然,解決流通量問題,可以增加發行股,但是,量過大,會造成長期股值的增長緩慢,影響股民的積極性。

⑨ 中國人可以在中國投資美國股市嗎

原則上來不可以

但可透過
一、自QDII買基金

或 以下均為網路下單
二、在香港開立復委託帳戶
三、透過美國在香港設分公司的網路券商
如:E-trade、第一理財、嘉信理財、史考特等
四、國內有顧問公司或投資公司代辦開戶業務

⑩ 關於經濟學 股票 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募集美國人的錢 而這些錢又不用還的 那美國人不是吃虧了

股票交易,實際上是一種投資。簡單地說,假如你有新技術,想辦個企業,沒有錢。這時就可通過股市集資,人家給你投了錢,你給人家分紅。只要你有足夠的發展,對你投資的人,不僅沒吃虧,而且是佔便宜啦。於是就有了巴菲特、索羅斯等。
但中國股市,不客氣地講,缺乏誠信。包裝造假,有可能誰買誰虧。當然不可能是全部,只是說有相當部分。這樣美國人可能是虧了。
中國證監會、銀監會,沒什麼水平。學的都是西方資本炒作的東東,比如熱衷於股指期貨等等金融衍生品,說是與西方接軌。實際上快與西方經濟危機接軌啦。因為在中國股市上企業圈錢,管理層配合企業圈錢,通常認為投資股市,尤其是在市況低迷的形勢下,是吃虧了。所以你有這樣的想法,一點也不奇怪。

閱讀全文

與中投公司在美國股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安小額貸款哪個正規 瀏覽:441
融資金額增加說明什麼 瀏覽:889
150萬港元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25
盛世投資股票 瀏覽:283
客戶理財心理 瀏覽:788
投資個融資 瀏覽:235
完成c輪融資的p2p 瀏覽:303
睿融資 瀏覽:136
韓元1000對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971
留學生的外匯 瀏覽:923
施羅德外匯 瀏覽:704
每日幣讀交易所 瀏覽:203
非法融資和民間融資 瀏覽:328
浙貸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659
創投企業新三板投資 瀏覽:5
天治趨勢基金如何 瀏覽:264
海南鑫晟投資有限公司 瀏覽:436
華信信託公司網站 瀏覽:497
紅寶石信託 瀏覽:759
1910銅期貨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