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名人有哪些
1,孫中山故居 ——香山路7號,是一座歐式兩層花園建築
2,宋慶齡故居 ——淮海中路1843號 船形德式建築
3,張聞天故居—— 聞居路50號 為典型的浦東三合院農舍
4,毛主席寓所 ——安義路63號 是石庫門建築
5,毛主席故居 ——威海路583弄5、7、9號 是石庫門建築
㈡ 有誰了解 上海"四大"的嗎
四大會計事務所的面試流程
六七月是畢業旺季,對於數百萬應屆大學生而言,這是他們最為忙碌和焦慮的時刻。但每年這個時候,總有些人是例外。小田,滬上某高校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正悠閑地留守在寢室,准備著畢業論文的每一個細節,因為上個月,她已經拿到了一家中國知名人力資源公司的Offer,起薪幾乎是目前大多數應屆生的2倍。當別人為她的求職如此成功而或羨慕或祝賀時,她卻從自己之前失敗的經歷中道出了這半年來輾轉各大招聘會最大的心得——「想要在大企業的面試中脫穎而出,參加『四大』的面試將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幫助。」
所謂「四大」,指的是國內最有實力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即「安永大華」、「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和「畢馬威」。不少有著豐富面試經驗的大學生們都有過這種體驗,一些大公司的筆試面試題常與「四大」驚人相似。「四大」的面試題眼下正在求職者中流行,對於「面霸」來說,他們修煉的第一步就是從網上收集各種「四大」面試的模式和題型,然後根據這些套路來游刃有餘地應付各大名企。許多人紛紛表示,他們從「四大」的招聘中獲得了許多有效的實戰經驗,因為四大的面試流程在外企中有很強的針對性,如果能夠成功應對他們的試題,那麼,其他的招聘面試也一定能夠駕輕就熟。
「四大」為何「經典」?
「安永大華」、「普華永道中天」,「德勤華永」和「畢馬威」的面試題之所以成為許多外企效仿的「樣板題」,有三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一是因為「四大」進駐校園的招聘時間幾乎是所有大企業中最早的,例如德勤的宣講會是10月底召開的,普華永道是11月初,使得他們的題型有充分的時間在業界流通。其次也是非常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實際上很多大公司招聘都並非自己命題,而是把面試題交給專門的面試公司負責。因此,有一些公司往往「共享」同一家出題的企業,這使得「似曾相識」的幾率大大提升。第三是因為通常一些知名企業的大學生面試都有一套嚴格的模式和流程,而「四大」作為它們其中的代表,每年的面試題都集中了這些企業對員工素質最為看重的部分和最有效的測試方式。這些都是促使「四大」的面試題成為「經典」的原因。
了解「四大」面試流程
「四大」面試既然有如此功效,那麼,了解「四大」的面試流程,就等於拿到了一本「面試教科書」。作為最經典的面試流程,「四大」的招聘往往包含招聘中最重要的幾個環節。
其一是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它能夠測試出一個人的性格,面對壓力和挑戰的承受能力和其他一系列職業特徵品質。在面試中它雖然只是作為參考因素,但往往在最後時刻對於你最終的去留有決定性的影響。例如,當被問及「誰一直對你的職業生涯有重要影響」時,正是試圖了解你的求職動機、工作經驗和能力特長,同時考察你的思維連貫性、語言表達力等等。
第二是邏輯類題型和智力類題型。這類題目多在筆試時出現,內容多種多樣,如腦筋急轉彎、趣味數學等等,題目主要是考察你的思維能力,有時候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關鍵是你在回答中體現出來的思路。從這點來說,解答的過程更加重要。
例如:一個正三角形的每個角上各有一隻螞蟻。每隻螞蟻開始朝另一隻螞蟻做直線運動,目標角是隨機選擇。螞蟻互不相撞的概率是多少?答案可以是:只有兩種方法可以讓螞蟻避免相撞:或者它們全部順時針運動,或者它們全部逆時針運動。選擇一隻螞蟻,一旦它確定了自己是逆時針或者是順時針運動,其他的螞蟻就必須做相同方向的運動才能避免相撞。由於螞蟻運動的方向是隨機選擇的,那麼第二隻螞蟻有1/2的概率選擇與第一隻螞蟻相同的運動方向。第三隻螞蟻也有1/2的概率。因此,螞蟻避免撞到一起的概率是1/4。
第三則是小組面試。在這個過程中,面試者會被分為幾個小組,互相交流介紹或討論「案例」。這一部分通常包括閱讀材料,討論問題和解釋問題。討論以及解釋問題時可以使用中文或英文。最後可以幾個人各自分工全部上場,每人回答問題的一個部分,或者從小組中指派一到兩名作為代表上場解釋問題。通過小組面試,能夠考察出應聘者的交流、合作能力和展現自我實力的能力。事實上,中間互相交流的部分和最後展示的部分同樣重要。
從「四大」中取得面試經
通常,每一個經典的模式背後都有相對應的解答方式,類似「四大」的面試流程同樣「有跡可尋」。在了解了所有環節後,有許多方面可以事先收集材料,而其中許多技巧更可以舉一反三,在其他類似的面試中加以運用。
比如在小組討論時一定要積極發言,這是考察你的領導力和交流能力的關鍵時刻。爭取成為Team leader或Controller,發言時可以充分利用現場的一切道具,如「板」、「紙」和「筆」,有時候圖表比語言更加直觀生動。其次,在大家一起交流時,盡量避免攻擊別人的觀點,「四大」風格相對平和,即使是崇尚個性張揚的企業,也同樣重視它的職員有團隊合作的精神。
其次,在參加宣講會時會通常會發一些介紹公司情況和如何應聘的材料,這些非常重要,往往能夠作為面試時的背景資料。在宣講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沒有記筆記的習慣,而事實上,在最後一輪合夥人面試中,如果你能提到他曾在宣講會上說過的關鍵點,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一般宣講會到最後都有一個提問環節,如果你能事先准備,在對公司充分了解的情況下問幾個比較「有深度」的問題,就可以讓你在你未來的面試官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如今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面試場如戰場。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取得最終的成功。應聘的經驗也是來自於一次次真刀實槍的演練。在一份來源於上海某文科類重點高校的就業數據中我們發現,該高校近幾年來與「四大」簽約的人數每年都近七八十人,幾乎佔到了學生總人數的8%。「四大」提供了一個高強度、高起點的戰場,從它的洗禮中走下來的畢業生們,即使沒能走進「四大」,也往往能以更成熟,更自如的心態去應對其他的面試挑戰。
想進四大最好有一定的心理准備,競爭是非常激烈的,進去後也是沒日沒夜的加班加點.祝你成功!
㈢ 舊上海的黑幫老大是哪幾個
舊上海的黑幫老大有三位,分別是:
1、張嘯林
1877年張嘯林出生在浙江慈溪,隨後跟隨著自己的父母到了浙江杭州,張嘯林從小開始就表現的游手好閑,無所事事,打架斗毆對於張嘯林來說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小時候的張嘯林開始不斷接觸一些流氓混混,成為了當時杭州出了名的地痞。
在杭州「出名的」張嘯林開始向著更大的城市前進,他去往了上海,但是到上海後他發現在這里他並不能像在杭州一樣。
在這個時候他結識了自己的妻子婁麗琴,可謂是臭味相投,張嘯林也開始了自己的黃色黑色和白色生意,並且與杜月笙、黃金榮結拜,被稱為上海三亨。
張嘯林的結局:林懷部要下手為了引蛇出洞專門找借口和樓下的司機發生了爭吵。說時遲那時快,林懷部迅速拔槍對著張嘯林一甩手,砰然槍響,正中張嘯林面門,張當場斃命。
(3)上海著名官二代擴展閱讀:
抗戰後,杜月笙自以為勞苦功高,想讓蔣介石給他個上海市市長的職位過過官癮,對他早有看法的蔣介石豈可讓他名正言順重新稱霸上海,使上海成為游離於中央政權之外的獨立王國?於是決定趁著日寇投降接收重建上海的契機,加以抑制,蔣對內明確表示對黑幫一錄取締。
三大戰役結束後,看到蔣家王朝氣數已盡,杜月笙開始謀慮去從。雖然中共方面通過黃炎培等勸他留下,但他自己感覺和共產黨作對20餘年,特別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殺了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以及眾多共產黨人,可謂血債累累,留下能有好果子吃嗎?而跟蔣介石去台灣,還不是寄人籬下?
經過深思熟慮,杜月笙選擇了有「自由港」稱號的香港。於是他便開始為出走香港做准備,賣了杜美路上的一處公館,去香港買下了堅尼地台18號的一處小洋房。
㈣ 上海歷史名人
1、錢學森,漢族,吳越王錢鏐第33世孫,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臨安。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2、張愛玲,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中國現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志上發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
3、宋美齡,海南文昌人,中國近現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中國國民黨和中華民國的卓越領導人,在1943年6月至1949年1月期間擔任中華民國第一夫人。
4、杜月笙,原名杜月生,後因章太炎建議而改名鏞,號月笙,江蘇川沙(今上海浦東新區)人,是近代上海青幫中的一員。1949年4月,杜月笙前往香港。1951年8月16日,於香港病逝,終年63歲。
5、胡適,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學名洪騂,後改名適,字適之。 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
㈤ 上海高中四大名校,八大金剛是什麼
回答如下:
上海四大名校:上海中學、復旦附中、華師大二附中、交大附中;
上海八大金剛:南模、格致、大同、控江、七寶、延安、建平、復興。
各個學校簡介:
1、上海中學:
簡介:學校佔地面積340餘畝,綠化覆蓋率達42%,堪稱綠色校園之典範。截至2014年,上海市上海中學共有有行政班98個,中外學3200餘名。教職工280名。
地址:上海市百色路989號(南大門:上中路400號)
拓展資料:
上海中學現有社團30餘個,作為頻繁開展校園活動的學生組織,構成校園獨特文化的同時,為同學們提供著自由的平台與契機。公益類社團,長期赴聾人學校、街道居委、NGO組織傳遞溫暖;
體育類社團,積極參加各類聯賽,發揚運動精神的同時,詮釋著上中人的別樣熱愛;文藝類和社科類社團,溝通辯論國際時政,走訪記錄城市點滴,設計出「I Love SHS」系列校園紀念品,造就炙手可熱的上中符號;更有學術類社團,融創意實驗和科技新知為一體,實踐新穎靈動的學術思維。
是社團聚力讓精彩的想法付諸實踐、走出校門,從默默潛伏到勇立潮頭,它們均如長明的燈,無論火焰大小,始終執著的燃著,讓所有人看到,感受到。每一個社團,都是一股打動人心的力量。
上中科技節:
上海中學科技節是上海中學三大節之一,於每年三月底四月初主要由學生會學習部主辦的大型校級活動。科技節的舉辦旨在激發同學們對科技的熱情,在新作品的設計中培養創新意識與素養,同時拓寬科技知識面與科學涵養。
每年的科技節大約持續三周,第一周主要進行規程公布、賽前培訓與材料分發,第二周利用中午與放學後的時間進行各個項目的初賽及部分小項的決賽,第三周則利用周二下午在校園各處同時進行所有決賽,參加者全力以赴,觀眾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同地點觀看各項精彩決賽。
上中藝術節:
上海中學學生藝術節是上海中學的三大節之一。通常於11月初召開發布會、12月初啟動預賽、12月末舉行閉幕式。藝術節堪稱上中所有校園活動中參與人數最多、持續時間最久的一項。藝術節的主題是在每年的學生代表大會上由學代會代表投票選出的。
藝術節的比賽項目每年都根據前一年的實施情況有所創新和調整。分為四大項、四小項和一個附加項目。
上中運動會:
上海中學本部的秋季田徑運動會是由學生會體育部主辦、體育組協辦的校級賽事活動,被譽為上中學生「三大節」(藝術節、科技節、運動會)之一,參與者為高一、高二、高三全體同學。
上海中學運動會保存了自1964年至今的所有項目的校史最佳記錄,讓同學們在參與運動會的同時,深刻感受到上海中學悠久的歷史與積淀。
運動會不僅是體育的競技,更是文明的比拼。上中學子將共同努力,令「友誼第一」的風尚和激烈的競技氛圍一起,遍布運動場的每一個角落。
㈥ 上海十大頂級夜店排名
這個病沒有一個官方的認為是這時大的那第11名第12名也不服氣啊,所以不要太當回事兒
㈦ 舊上海名媛有那些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龔秋霞
在上海紅顏沉香里,龔秋霞獨以「梅花」驚艷上海灘。她十四歲加入「梅花歌舞團」,與張仙琳等因歌喉動人舞姿優美而被喻為「梅花五虎將」。舊上海的輿論界曾這樣贊揚過她:龔秋霞的歌則最宜於清晨聽,因為她的歌充滿著青春朝氣,抑揚頓挫,甜潤婉轉……。此絕妙之喻讓現在的歌迷身有同感。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秦怡
被譽為「東方維納斯」的秦怡,正如評劇表演藝術家新鳳霞所說:「因為她的性格和品質的美,她才能塑造那麼多美麗的人物,包括偉大的母親。」正是基於這種內心深處的美,秦怡成為上海紅顏沉香裡面最厚重、最醇香的一抹。
醇香的秦怡有著美麗質朴的內心支撐,但這亦無法阻擋其命運的多舛:在經歷了初次的婚姻失敗後,1947年,秦怡在25歲時與20世紀三十年代著名的「影帝」金焰結為夫婦,並成為備受人們關注的「銀壇雙翼」。但好景不長,夫妻間漸漸發生了情感錯位。金焰去世後,秦怡幾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顧自己的兒子,嘗盡生活艱辛。但在經過命運的歷練後,秦怡,這位「東方的維納斯」卻日益凝聚成一段讓人景仰的沉香,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黎莉莉
黎明暉算是上海乃至中國最早的流行歌手了。黎明暉是中國早期流行歌曲搖籃明月歌舞團主持人黎錦暉的女兒,12歲就登台唱歌,她演唱的《毛毛雨》、《人面桃花》等歌曲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風行一時。
黎明暉於2003年去世,她以自己的歌聲為中國的現代流行音樂拉開了帷幕,她與她的歌聲一起成為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記憶,而她成就的那段沉香,也成為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滋味。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上官雲珠
出生於江蘇的上官雲珠到了19歲才開始了她真正意義上的人生,這一年,她幾經輾轉來到上海,在蒲石路(今長樂路)慶福里236弄18號擁擠的弄堂房子里,上官雲珠開始了她上海灘十里洋場的美麗人生。
四十年代初,上官雲珠拍攝了她的電影處女作《玫瑰飄零》,開始在影壇上嶄露頭角。20世紀40年代後期。她在「左翼」文化運動領導的昆侖影業公司里所拍攝的許多進步影片,如《一江春水向東流》、《麗人行》、《早春二月》、《萬家燈火》、《烏鴉與麻雀》等,後來都成為中國著名經典名片,上官雲珠,這個舊上海十里洋場洇染下走出來的女子,終於脫胎換骨,凝成一段冰清玉潔的沉香。
但上官雲珠的潔身自愛並沒有讓她逃脫歷史的捉弄,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上官雲珠受到殘酷迫害,於1968年11月22日去世。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王人美
在舊上海繁華奢靡的浮光掠影中,一個模糊的形象漸漸清晰,她就是王人美,一個在當時以「野貓」之名而享譽影壇的明星。她主演的電影《漁光曲》堪稱百年中國電影的經典;她演唱的歌曲《鐵蹄下的歌女》七十多年傳唱不息;她和舊上海紅極一時的影帝金焰的婚戀至今撲逆迷離。而在晚年她總結自己一生的時候,卻把成名看成是一生的不幸。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潘玉良
潘玉良,可以說是舊上海最為傳奇的紅顏女子,她撲朔迷離的身世以及迷樣的際遇,都讓她的名字在她親手繪制的舊上海畫面上定格為一抹亮麗的色彩。
電視劇《畫魂》講述了潘玉良的那段傳奇人生:青樓出身的潘玉良十八歲後在兩位男人的幫助下走上了藝術之路,並在藝術之都巴黎登峰造極,成為享譽中西的大畫家,這絕對是一個異數,更准確地說是一段傳奇。與此同時,她終其一生也都掙扎在這兩位男人和另一位女人的情感漩渦中,無意依靠卻又難以割捨,最後一個人孤獨地離世。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周璇
如果說蝴蝶是舊上海膠片里的精靈,那麼周璇就是舊上海老唱片的最華美的音符。說到舊上海的紅顏沉香,周璇是一塊彌久真的香玉,就象她的名字子里有個寓意為玉石的「璇」一樣,她的一生,華麗而又沉重。
周璇兒時不幸,被幾經送養,七八歲時,被送進一個歌舞班,處次涉及文藝。1934年,上海《大晚報》舉辦「播音歌星競選」,周璇結果名列第二,電台稱譽她的嗓子「如金笛沁入人心」,獲得了「金嗓子」的稱號,從此唱紅上海灘。
周璇的情感生活坎坷,三次婚戀都以失敗而告終,正像她在歌曲里所唱的:天地蒼蒼,人海茫茫,知音的人兒在何方?叫人費思量…… 不瘋魔,不成活,在演藝圈無限風光的周璇卻被診斷有精神疾病, 1957年,她突發性腦炎被送進醫院,一代紅顏,就此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聲音,仍在今天生長不息。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蝴蝶
雖然在如今的上海輔慶里,這個長大後改名為「胡蝶」的女孩,已漸漸陌生,但循著那股深刻入骨的味道,我們可以在70多年前風雨飄搖的舊上海找到那抹沉香。那時候她的名字是這個城市的驕傲,也是這座城市的味道。舊上海傳奇女星蝴蝶先後主演了百餘部影片,成功地飾演了中國不同階層的各類女性形象,成為中國電影拓荒期和成長期的同步人和見證人。
1975年,胡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為潘寶娟。1989年4月23日,翩舞人間近百年的胡蝶在溫哥華因病與世長辭。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胡蝶要飛走了!」胡蝶最終蝶化而去,她那美麗的身影卻長留人間,一同留下的還有那剪不斷理還亂的前塵往事,胡蝶就這樣飛走了,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翩翩起舞,最終化成了花兒的靈魂,只留下那縷余香,仍執拗地鑽入我們的靈魂深處。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張愛玲
在舊上海的班駁沉香中,張愛玲永遠是那第一爐香,當我們在揭開舊上海那本如花相冊時,第一眼總是留給了張愛玲。泛黃的紙張,模糊的黑白印刷,一代奇女子卻身著一襲華麗的旗袍,倨傲的仰著頭……相信所有的人都會在那一刻迷戀上這個女子的傳奇、高貴以及驕傲。
上海十大紅顏沉香之阮玲玉
1926年,迫於生計的阮玲玉出任影片《掛名夫妻》女主角,一舉成名。1929年,阮玲玉主演影片《故都春夢》,扮演妓女燕燕獲得成功,奠定了她在影壇的地位。阮玲玉表演藝術的黃金時期是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她先後主演了《三個摩登女性》、《小玩意》、《城市之夜》、《神女》、《新女性》等很有影響的影片……阮玲玉演技具有豐富的激情又不失純真、強烈而又細膩熟練、樸素 而自然,絲毫沒有雕鑿的痕跡,於是,中國「葛麗泰·嘉寶」的美譽不脛而走。
然而纖弱、敏感的紅顏終歸薄命,這位站在中國女演員演技巔峰的女星,卻在情感道路上一路坎坷,於是,她在留下「人言可畏」的感慨後,自己結束了她精彩而又無奈的一生,一代紅顏香消玉隕。
㈧ 上海的歷史名人要詳細介紹
上海古稱華亭(類似泗水亭)、松江府、婁縣、雲間、青龍鎮等
春申君 ---最早開發者之一,楚國令伊-丞相,戰國四君子。封地在吳地,在上海治理水道。黃浦江、黃歇浦、又稱申江、春申江、上海簡稱申、還有春申路、春申村、和黃浦區,都是為了紀念他對上海先民的貢獻
--
陸遜 ---吳國--吳郡--吳縣--華亭人 祖上從吳縣移居華亭
三國東吳大都督,江東四傑,魏蜀吳襄樊戰役指揮之一,吳蜀夷陵戰役總指揮,桃園三結義終結者(一個時代的落幕)。 謙謙君子 謙遜風度 忍辱負重 社稷之臣 兒子陸景 陸晏
--
陸抗 ----陸遜之子,孫策外孫,吳國大都督,大司馬,吳國名將。陸遜後獨攬吳國軍政大權,三國吳國中流砥柱。
--
陸機 ----陸抗之子,西晉書法家,文學家。 典故:華亭鶴唳、二陸入洛、太康詩風代表
--
陸雲 ---陸機之子,西晉文學家,政治家。 與陸機並稱二陸
--
陸贄 ----吳郡--嘉興府--華亭縣人(陸遜弟族人) 唐朝中書侍郎、同平章事、著名宰相、進士、文學家、政治家(據考證:可能祖籍上海,居住在嘉興)
--
米芾 ---大書法家,畫家,宋四家。 唐朝時,曾在青龍鎮擔任鎮監-鎮長
--
(青龍鎮,在唐宋時是東南巨鎮,千年古鎮,青龍大港。據載宋朝時商業關稅年入,僅次於泉州港,是中國第二大港口城市,一千年前中國對日韓貿易通商的最大港口,鑒真東渡出發地,舊址在上海市-青浦區-青浦鎮和白鶴鎮,有青龍塔遺址)蘇軾也曾參訪青龍鎮,留下墨寶。梅堯臣,曾經作《青龍雜志》。)
--
黃道婆 ---宋末元初 松江府--烏泥涇鎮人(上海市-徐匯區-華漕鎮)。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古代中國手工業紡織業的奠基人,明朝松江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創者。 自幼遠走海南學習紡織技術,學成回鄉,並且潛心鑽研,改良紡織技術,終於使「松郡衣被天下」。一手開創了更加富庶的江南吳越之地。
--
(元朝、明朝時,松江府成為中國紡織業的中心,產業規模、上繳稅收,均居明朝後期第一,一度超過蘇州府,堪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同時蘇松常等,江南吳語地區,女性的家庭社會地位,因紡織業的發展得到提升,影響深遠。)
--
沈度 ---明朝松江府--華亭縣--金山地區人(上海市-金山區) 明朝最偉大的書法家、政治家、翰林大學士、進士 「北京中央故宮博物館」的很多古跡、屏風都出自他大作
--
陸深 ---祖居華亭縣,明朝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以他命名,可能是陸遜族人後代)進士,追唐朝禮部尚書。大書法家,大文學家
--
徐階 ---松江府--華亭縣人,明朝名相,進士,內閣首府,宰相,智斗嚴嵩,情商超高,演技爆表,古代最佳影帝候選人
--
徐光啟 --- 出生上海縣城內(舊址在上海市-黃浦區-光啟路) 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大科學家,政治家。進士,官居明朝崇禎朝:禮部尚書、內閣次輔大臣、文淵閣大學士。
--
(後居上海徐家匯,徐家匯城市副中心和徐匯區得名於此,他還興建了徐家匯天主教堂,號稱中國天主教「聖教三柱石」之首,中國天主教大教主。中國開眼見西方第一人,翻譯了幾何原本,西學東漸,改良火葯技術,推廣了高產的水稻和番薯)
--
董其昌 ---上海華亭縣(今閔行區人),明朝大書畫家,進士,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中國古代書畫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
上海松江府:明清共有三品以上高官238人,高居明朝第一府,清朝前三府。只算松江府境內(還沒算嘉定區、寶山區、崇明區、楊浦區等原蘇州府、太倉州代為管轄地區)
--
在明朝松江府繳稅全國第一,紡織業產業規模全國第一,狀元進士數量全國第一,科技貢獻全國第一,已經可以部分掌控中國經濟、政治、科技、產業。
㈨ 當年上海灘最重要的最有勢力的人物。我要全部的
青幫
中國近代秘密會社。又稱清幫、安清幫。傳說最早淵源於明代的民間宗教羅教。最初分布於北直(今北京密雲一帶)、山東等地,後來沿運河發展到江蘇、浙江、江西等地區。其門徒主要在運河沿岸各埠以運漕糧為業,又稱糧船幫或糧幫。到1726年(清雍正四年),由翁雍、錢堅、潘清組織南北運河的船夫為清政府承辦漕運 ,遂稱清幫,又稱潘門或潘家。其中又分為兩派,一是主幫,由浙東溫州、台州人組成;一為客幫,由皖北、江北人組成,又稱巢湖幫。幫內有幫規儀式,有輩分區別,按輩分收徒,長期在運河漕運中保持封建行幫地位,要求其成員「幫喪助婚,濟困扶危」,從而贏得廣大糧船水手和下層群眾的擁護。後因漕糧改由海運,糧船水手大多失業,遂在上海、天津等地和長江下游其他通商口岸流為遊民幫會,以「密行販鹽,或以偷稅為業」。其成員也日益復雜化,除破產農民、失業手工業者和流氓無產者之外,不少被裁革的兵勇也加入其中,也有少數地主士紳參加,在社會下層聯系廣泛。辛亥革命時期,青幫在上海成立「中華共進會」。1913年受雇於袁世凱,刺殺了宋教仁。1920~1930年,其勢力迅速發展,有仁社、榮社、恆社、興中學會、江北幫五大派系,主要人物有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稱三大亨。一些青幫頭目勾結軍閥政客,廣收門徒,霸佔一方,開設賭場妓院,販運毒品,綁票勒索,坐地分贓;有的利用搜刮來的巨額資財投資工商業。這些人氣焰囂張,橫行不法,為害地方。張嘯林的五十大壽,黃金榮建造的黃家花園(今上海桂林公園)落成和杜月笙修建杜氏家祠,竟成為當時轟動上海的「盛典」。1927年為蔣介石利用,參與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將上海總工會委員長汪壽華騙到杜月笙家中加以殺害,並指使流氓冒充工人,從租界出發向上海工人糾察隊發動進攻。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特務機關也利用青幫組織進行漢奸活動。
青幫 又稱「清幫」或「安清幫」。近代重要秘密會社之一。明代羅祖教的支流。最初分布在北直(今密雲一帶)、山東一帶。後由北直、山東沿運河發展到江蘇、浙江、江西等地。號稱「潘門」,亦稱「潘家」。內分兩派。一是主幫,系浙東溫州、台州人;一為客幫,系皖北、江北人,亦稱「巢湖幫」。從清初康雍至嘉道年間,其成員大都為運輸工人,主要為清政府承辦漕運,也有其他手工業工人,是以運輸工人為主體的下層社會的秘密團體。它按輩分收徒,長期在運河漕運中保持封建行幫的地位,要求其成員相互「幫喪助婚,濟困扶危」,從而團結了廣大糧船水手。後因漕糧改由海運,糧船水手大多失業,流為遊民,便「密行販鹽,或以偷稅為業」,出沒於皖北、江北,逐漸轉向太湖流域廣大腹地,旋又向上海發展,成為以販私鹽為主體的遊民無產者團體。成員有所變化,除破產農民、失業手工業者和流氓無產者外,不少被裁革的兵勇也參加了這一組織。辛亥革命時,在上海設立「中華共進會」,曾受袁世凱利用,刺殺宋教仁。1927年又受蔣介石豢養,參與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殺。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特務機關利用青幫組織進行漢奸活動。1946年,青幫又與軍統特務相勾結。(選自《中國近代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2年版。)
青幫是如何成長為舊中國最大黑幫的洪門開山,立即遭到清兵圍剿,進入戰爭狀態,廣泛發展勢力不可能,於是立刻變相創立白門,以神道設教,引人入彀,如白蓮教,紅燈照,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天地會等皆屬之。在封建社會里,這些組織極易發展。。不過近代歷史,我們提到城市無產階級組成的地下社團時,通常提到「青紅幫」。現在我們提到「紅幫」實際上是「洪門」的訛傳,那「青幫」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它又是怎麼來的呢?
洪門曾派翁乾潘到北京坐探清朝消息。翁為朝廷所獲,意志不堅定,降清後,另組「安清幫」。安清幫將組織中橫的關系變成縱的關系,便不是兄弟結義了,而是師徒相傳了。這個幫原定二十個字的輩分,如「清靜道德,文成佛法,人倫智慧,本來自信,元明興禮。」這二十個字以清始,最後到元明,可想見政治意義。到了清末,二十個字用完了,又添了「大通悟學」四字,這是革命黨人給添的,據說是徐錫麟秋瑾所辦紹興大通武學的隱語。清亡後,幫重任又添後二十四代,即「萬象皈依,戒律傳實,化渡心回,普門開放,廣照乾坤,帶法修行。」後又續二十四代,為「緒結峴計,山芮克勤,宣華轉忱,慶兆報魁,宜執應存,挽香同流。」
安清幫成立之後,清廷責成青幫幫忙護運軍糧,將杭州至北通州的運河分成一百二十段半,封翁乾潘的門徒一百二十八人及書童一人「門外少爺」為碼頭官。職級由四品都司——務品守備——六品千總。師徒世襲,每一段都有一個名稱。如江淮四,興武六等。碼頭官得收徒弟,年老時選擇一得意門生傳衣缽,召集徒子徒孫開大會,名為關山門,傳位於繼承人。老師關山門後,不得再收徒弟,如再收被揭發,香堂上打四十大板。繼承人就任碼頭官,開香堂收徒弟。其他徒弟,輩分再高也不能開堂收徒。
碼頭官雖有軍職,但其實不帶兵,只是做朝廷的情報工作,所以收的徒弟多是下九流。
洪門視青幫為叛徒,碰見糧船就打。後經妥協,糧船碰到洪門阻攔,立即將船尾放下,表示卸尾而過。太平天國時,青幫被洪門殺了五十六個碼頭官,剩下72個半。海禁開通後,糧食由輪船直運天津,運河失去作用。青幫失去經濟基礎,有些青幫分子也投入反清。洪門和青幫的敵對關系也就無形消失。清朝亡後,青幫無清可安,碼頭官不復存在,對幫規無法約束,不傳衣缽,輩分高的也開香堂收門徒了。洪門青幫界限是非常明顯的, 洪門諺語:「由清轉洪,披紅掛彩;由洪轉清,剝皮抽筋。」
中華國民共進會民國元年7月1日正式成立,發起人陳其美、應夔丞等,會長應夔丞。稱聯合原有同志,增進道德,維持國內和平,振興各項實業為宗旨。由青、洪、哥老、公口聯合組成。總機關初設維爾蒙路(今普安路)79號,後遷敏體尼蔭路應宅。列名發起人有李征五、李華堂等。7月12日向各省發出成立支部的指令。9月,應夔丞捲入武昌反黎元洪活動遭通緝,該會被明令解散,旋因投靠袁世凱而賴以存在。民國3年行刺宋教仁案發,應本人被捕,組織解體。
中華共進會籌建於民國16年4月初,發起人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樊瑾成、徐朗西、劉春圃、袁寒雲、范回春等。會長浦錦榮。浦,青幫通字輩,王德鄰徒弟,綽號「浜北阿水徒」,擅拳術,住格洛克路紫陽里(柳林路140弄,今拆)7號。籌備處設浦宅,繼設辦事處於愛多亞路安樂宮旅社(今黃浦區境延安東路龍門路口),實際活動中心是華格臬路杜宅和鈞培里黃宅。該會為上海青紅幫反共組織,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計劃由其具體實施。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該組織未獲合法地位而解散。
仁社民國20年由崔錫麟推動成立。奉張仁奎為社長,主持人由張指定,為張竹平、韋作民、徐逸民等。成員多國民黨將領和上海工商界人士,如蔣鼎文、朱紹良、陳光甫、錢新之等。淪陷期間由蕭錫齡主持,社址洛陽路(今延安中路)541號。張仁奎死後,組織解體。民國37年4月3日重組,楊虎、劉公坡主持,理事有楊虎、徐逸民等31人,監事有黃金榮、陳世昌等9人;社址中正中路(今延安中路)381號。
恆社民國22年5月成立,杜月笙為名譽理事長,發起人由杜指定,為陸京士、朱學范、唐承宗、唐世昌、王先青、徐懋棠、江肇銘等19人。成員多政界及工商文化界人士,初約1500餘人。社徽為圓形含月含笙的圓案。社址設愛多亞路383號息廬(今黃浦區境),民國25年11月22日遷馬浪路(今馬當路)39號;抗戰勝利後,設福履理路(今建國西路)徐匯區境。據一份不完全的名單,區境內有135人。
榮社民國34年11月成立。前身為30年代黃金榮為抗衡杜月笙勢力膨脹而建的秘密組織忠信社,奉黃金榮為社長,主持邱子嘉、丁永昌、陳培德、黃源燾、陳福康、龔天健等。社址初設嵩山路振平里1號(今嵩山路53號、金陵中路241弄1號),後遷同路10號(今屬黃浦區境)。
俠誼社亦名俠義社,民國21年成立。初為粵幫洪門團體,與聚勝和、新勝和體育會及至光社互為表裡,後不拘籍貫,廣泛招納。社長鄭子良。抗戰前有社員萬余。民國35年在逸園(今文化廣場)召開復員大會,到會5000餘人。社址茄勒路144弄4號,建有12個區級辦事處,其中滬中區辦事處(籌)設順昌路409弄3號,日暉港辦事處設正氣小學。
興中學會又名興中社,洪門團體。民國25年成立。初名興中俱樂部,次年改是名。會長楊虎,主持人陸大公等。曾設薩坡賽路豐裕里(今214弄)98號。據一份不完全的名單,區境內有117人。
其他洪門組織民治建國會俱樂部,民國35年9月15日設於陝西南路213號;洪門組織正誠社,負責人是曾任國民黨第六區黨部書記、市黨部候補監委王知本,民國35年設於重慶中路24弄2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