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用經濟學知識分析我國當前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今年的哦)
2003年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了通貨膨脹的隱憂,2007年下半年以來,通貨膨脹壓力顯著增加。為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組合安排由「雙穩健」轉變為「一穩一緊」,這種新的組合模式也對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形勢和國際競爭環境下,我國迫切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進行結構優化調整,宏觀調控在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方面的任務都很嚴峻,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僅要在各自的調控領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還要加強協調配合,發揮調控的互補和聯動效果,而避免效果的相互掣肘和抵消。
我國二元經濟結構和地區差異顯著的特點,決定了經濟增長過程中結構變動因素特別強烈,問題十分突出,涉及總需求結構、產業結構、城鄉結構、區域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等諸多領域的矛盾,而且在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的環境中,這些結構性問題更容易傳遞總量問題,例如,在總需求結構中,消費需求比例偏低是導致出口壓力大的重要原因,而出口快速增長又是誘發流動性過剩以及通貨膨脹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我國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趕超性質和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等,不允許我們坐等由漫長的平均利潤率形成過程和調節資源配置過程來解決結構問題。對此,財政收支可以成為非常重要的操作手段,財政政策可以積極發揮其結構調整功能的優勢,以區別對待的方式,通過調整財政收支的流向和流量,達到促進結構優化的效果。另一方面,貨幣政策調控的特點決定了它不宜實施過多差別性的調控措施,因此,兩大政策在我國結構優化調控方面的協調配合,應以財政政策為主,貨幣政策為輔。近期,財政政策的重點是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優化支出結構,較大幅度地增加在社會保障、教育、衛生、住房保障、生態保護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支出,同時積極探索有關稅制改革和推進收入分配格局合理化。
在總量方面,目前我國所要解決的問題是避免經濟過熱和防止明顯的通貨膨脹,由於貨幣政策對於總量調控的功能更為顯著,效果更為直接,尤其長於通貨膨脹時期的總量緊縮,所以,貨幣政策應在當前擔任總量調控的主力。而財政政策的總量調控效果具有間接性,並且我國財政政策需要在較長時期內承載優化結構和為改革提供財力保障的歷史任務,不到非常時期,不宜實施過分緊縮的財政政策,因此,近期在緊縮總量的調控方面應以貨幣政策「從緊」為主導,財政政策發揮適當配合作用。財政政策在總需求調控方面的影響應盡量保持中性,在增加有效供給方面更多發揮作用。
❷ 1. 題目: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比較分析
2019年01月21日
今天高頓ACCA的財管超人——熊勁給大家講下ACCA考試科目F9裡面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這部分的知識點會在選擇題裡面考到哦。分值2-4分。戳>>>2019年ACCA備考資料免費領
貨幣政策是一國央行控制經濟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工具,而財政政策則是政府控制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工具。通過兩種政策的組合拳,避免經濟短期過度波動,引導經濟發展。當經濟過熱時,政策要給它降降溫;當經濟低迷時,政策要刺激經濟發展。
貨幣政策包括貨幣供給(money supply)政策、利率(interest rate)政策與匯率(exchange rate)政策。有的時候,貨幣供給政策與利率政策甚至就是一個事情的兩面。正如經濟學家曼昆所說:
財政政策包括政府花銷(government spending)與稅收(taxation)政策。政府其實就像企業或者個人一樣,如果想要花銷(spending)更多,總得有這么多的錢給它花。這資金或者來源於歷史財政盈餘,或者來源於當期稅收,或者來源與借款。美國政府債務已達20萬億美元,你看,它借了多少錢!需要美國人不吃不喝工作四年才能還清。
重要的是,同學們要學會判斷相應的經濟政策是旨在促進總需求與總供給,還是抑制。以下表格可作以為記: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❸ 分析宏觀經濟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分析研究IS曲線和LM曲線的斜率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關系主要是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效果。 在分析財政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政府支出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政府支出會使利率上升很多(這在LM曲線斜率大時就會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下降很多(這在IS曲線斜率小就會是這樣),則政府支出的「擠出效應」就大,從而擴張性財政政策效果較小,反之則反是。 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財政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 IS曲線斜率較小時(原因如投資對利率較敏感,邊際消費傾向較大從而支出乘數較大,邊際稅率較小從而也使支出乘數較大),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原因如貨幣需求對利率較不敏感以及貨幣需求對收入較為敏感),使得財政政策效果較小。 在分析貨幣政策效果時,比方說分析一項增加貨幣供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效果時,如果增加一筆貨幣供給會使利率下降很多(這在LM曲線斜率大就會是這樣),或利率上升一定幅度會使私人部門投資增加很多(這在IS曲線斜率小就會是這樣),則貨幣政策效果就會很明顯,反之則反是。 可見,通過分析IS和LM曲線的斜率以及它們的決定因素就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貨幣政策效果的決定因素;使IS曲線斜率較小以及使LM曲線斜率較大,都是使貨幣政策效果較大的因素。
❹ 分析我國當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在世界金融危機日趨嚴峻、我國經濟遭受沖擊日益顯現的背景下,中國宏觀調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將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後兩年多時間內安排4萬億元資金強力啟動內需,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11月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為抵禦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不利影響,必須採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形勢。當前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確定出台進一步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涉及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和災後重建,提高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11月9日公布的這十大舉措力度大,出手快,發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強烈政策信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以投資為例,中國去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為13.7萬億元,而這次新安排的擴大內需投資規模到2010年底僅兩年多時間內達4萬億元,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十分明顯。
綜合各方專家判斷看,這次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不利影響大於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當前外需減弱,一些企業出現經營困難,投資下滑,內需不振,如果不及時採取有力措施,中國經濟存在下滑的風險。此時重新啟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配合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擴大投資規模啟動國內需求,是應時之需、必要之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就是通過擴大財政支出,使財政政策在啟動經濟增長、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這一政策曾在1998年後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遭遇特大洪災等沖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拉動了經濟增長。2005年,鑒於國內社會投資明顯加快,經濟活力充沛,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7年後正式退場,轉為穩健的財政政策。
這次也是中國10多年來貨幣政策中首次使用「寬松」的說法。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意在增加貨幣供給,在繼續穩定價格總水平的同時,要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1998年在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2007年下半年,針對經濟中呈現的物價上漲過快、投資信貸高增等現象,貨幣政策由「穩健」轉為「從緊」。如今,貨幣政策轉為「適當寬松」,意味在貨幣供給取向上進行重大轉變。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充分表明了這一輪宏觀調控措施的鮮明特點,顯示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❺ 經濟學概論分析題貨幣與財政政策
1、當經濟過熱時:(1)根據逆經濟風向使用原則,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增加稅收,減少政府投資與公共支出,減少國債發行規模;(2)採取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提高再貼現率,賣出國債,促進資金回攏,提高准備金率。
2、當經濟蕭條時:(1)根據逆經濟風向使用原則,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減少稅收,增加公共支出,增加政府投資,擴大國債發行規模;(2)擴張性貨幣政策:降低利率,降低再貼現率,降低准備金率,買進國債
❻ 用IS-LM模型簡要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變動對經濟的影響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效果是指一定的財政與貨幣擴張或收縮政策所引起的均衡產出增加或減少的大小。增加或減少得大,其效力就強;反之,其效力就弱。
1、一般線性IS―LM模型
對於既定的正常LM曲線,IS曲線越平緩,財政政策效果越強;反之,越弱。對於既定的正常IS曲線,LM曲線越平緩,財政政策效果越強;反之,越弱。對於既定的正常LM曲線,IS曲線越平緩,貨幣政策效果越強;反之,越弱。對於既定的正常IS曲線,LM曲線越平緩,貨幣政策效果越弱;反之,越強。
2、極端凱恩斯主義情形
一是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無窮大(凱恩斯陷阱)。LM曲線為水平的,表示當利率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人們的貨幣需求為無限大。由於擠出效應為零,財政政策效果最好。貨幣政策無效。
二是投資需求的利率彈性為零或者很小。IS曲線垂直或接近垂直,此時表示私人投資對利率的變化非常不敏感,也就是說,私人投資者的投資與利率變化幾乎沒有關系,這時,政府直接擴大投資當然不存在擠出效應了,所以財政政策的效果則非常好。
3、古典主義情形
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為零,古典主義情形是指IS曲線水平,LM曲線垂直的情況,此時貨幣政策有效果而財政政策無效。而投資需求的利率系數極大,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資支出就被擠出了多少,因此財政政策毫無效果。而人們對貨幣沒有投機需求,貨幣政策完全有效。
4、一般非線性IS―LM模型
一般的,IS曲線隨著收入的增加而越來越平緩,LM曲線的斜率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不斷上升。因
此,在收入水平較低的經濟蕭條時期,財政政策的效果較好而貨幣政策的效果較小;而在收入水平較高的經濟繁榮時期,貨幣政策的效果較好而財政政策的效果較小;在一般情況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都具有一定的促進經濟穩定的效力,可以根據實際經濟情況而作出相應調整。
1、投資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投資增加是指投資水平增加,也就是在不同利率下投資都等量增加。因此,投資增加△i則投資曲線i(r)向右移動△i,這將使IS曲線向右移動,其向右移動量等於i(r)的移動量乘以投資乘數k,即IS曲線的移動量為k△i。
2、儲蓄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設投資保持不變,若儲蓄水平增加△s,則消費水平就會下降△s,IS曲線會向左移動,移動量為k△s。
3、政府購買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增加政府購買支出對國民收入的作用與增加投資類似,因而會使IS曲線平行右移,移動量為政府購買支出增量與政府購買支出乘數之積,即kg△g 。
4、稅收變動引起的IS曲線移動
稅收增加類似於投資或消費減少,稅收減少類似於投資或消費增加。因此,稅收增加會使IS曲線平行左移,稅收減少會使IS曲線平行右移,移動量為稅收乘數與稅收變動量之積,即kt△t。
總之,無論是投資、儲蓄、政府購買支出還是稅收的變動都會引起IS曲線的移動,若LM曲線不變,IS曲線右移會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IS曲線左移會使均衡收入減少,均衡利率下降。
❼ 結合當前經濟形式,分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運用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持續高位的兩難選擇。
政策微調:降低存款准備金率,降低基準利率,允許存款利率上浮到10%,進行利率市場化的改革試行。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松,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❽ 結合實際,分析我國現行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配合模式。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雖然這兩項政策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都有較強的調節能力,但僅靠一項政策很難全面實現宏觀經濟的調控目標,沒有雙方的配合,單個政策的實施效果將會大大減弱,這就要求二者相互協調,密切配合,充分發揮綜合優勢。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有四種不同的搭配組合,政府究竟採用哪種取決於客觀的經濟環境,實際上主要取決於政府對客觀經濟情況的判斷。概括地說,「一松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單獨使用「雙松」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國家履行宏觀經濟管理職能的兩個最重要的調節手段,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市場經濟中,由於根本利益一致和統一的總體經濟目標,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實施具有堅實的基礎,同時這兩大政策具有內在的統一性,為它們之間的協調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但由於這兩大政策在我國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調節的側重面也不同,因此,這兩大政策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二者既不能簡單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應該相互協調,密切配合,以實現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在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以實現社會總供求的基本平衡為共同目標。
第二,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應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第三,兩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對獨立性。
第四,從實際出發進行兩大政策的搭配運用。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❾ 簡析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內容,並結合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分析應該如何進行宏觀政策調控。
貨幣政策是中央銀行為實現既定的目標運用各種工具調節貨幣供應量,進而影響宏觀經濟運行的各種方針措施。主要包括信貸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縮信貸和提高利率是「緊」的貨幣政策,能夠抑制社會總需求,但制約投資和短期內發展,反之,是「松」的貨幣政策,能擴大社會總需求,對投資和短期內發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財政政策包括國家稅收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增稅和減支是「緊」的財政政策,可以減少社會需求總量,但對投資不利。反之,是「松」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投資,但社會需求總量的擴大容易導致通貨膨脹。
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和CPI持續高位的兩難選擇。
根據我國現有情況我認為:總體是雙松,但貨幣政策放鬆必須是步伐緩慢,可以通過在放收結合中達到適當放鬆。財政政策則需要放鬆。
1.GDP增速從2011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經濟增長減緩,會引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主要為失業及由失業導致的社會穩定等一系列問題,通過貨幣政策的適當放鬆達到提振經濟,解決就業,穩定職工收入,穩定社會的目的。但放鬆貨幣政策引起信貸規模的一定增長,一是解決企業的資金鏈問題,在民營中小企業為主體GDP創造者的當今,可能效果不會明顯;二是在高准備率的環境下,金融機構通過金融工具的創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繞過貨幣政策的做法,貨幣政策實際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財政債券的發行等財政政策的實施,擠佔了貨幣流動性的釋放,擴大了投資但減少了消費。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場利率水平保持穩定,在CPI高位情況下,存貸款利率不宜作大的松動,否則會使今年的調控(特別是對房價調控)付之東流。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實現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目標的客觀要求和必要條件。但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效果,不僅取決於正確確定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體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外部環境的協調配合。例如,需要有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貿政策、社會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協同;有良好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內社會政治環境;有合理的價格體系和企業(包括金融企業)的運行機制;還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門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