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智庫深度分析

智庫深度分析

發布時間:2021-04-21 19:43:55

Ⅰ 中國最大的行業研究咨詢分析報告公司機構有哪些

1、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是中國領先的產業與市場研究服務供應商。目前,中為咨詢的研究成果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於3萬多家企業,並向海外市場拓展。中為咨詢是中國最為專業的行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企業致力於為行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企事業發展研究部門人員、市場投資人士、投行及咨詢行業人士、投資專家等提供各行業豐富翔實的產業、行業、市場研究成果;為國內外的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提供專業的產業、行業及市場調查研究、投資咨詢、戰略咨詢等服務。中為咨詢擁有多年的投資銀行、企業上市一體化服務、市場調查、市場研究、行業研究及投資咨詢專業經驗。目前,中為咨詢已經為上萬家包括企業、政府機構、銀行、研究所、行業協會、咨詢公司、集團公司和各類投資公司在內的單位提供了專業的研究分析報告、項目投資咨詢及競爭情報研究服務,並得到客戶的廣泛認可;為眾多企業進行了上市導向戰略規劃,同時深圳中為智研咨詢有限公司也為境內外多家上市企業進行財務輔導、行業細分領域研究和募投方案的設計,並協助其順利上市;協助多家證券公司開展IPO業務。

2、深圳中商智業投資顧問有限公司是由中國知名的資訊管理理論專家和競爭情報實戰派攜手創建的,是國內領先的研究及咨詢服務機構。是中國領先的研究及咨詢服務機構,集團下轄行業研究、專項咨詢和投融資咨詢三個事業群。中商業務范圍主要覆蓋了細分產業市場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企業IPO上市整體解決方案、專項市場解決方案、產業規劃咨詢、產業園區規劃、產業園區運營管理咨詢、政府招商促進、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營銷咨詢、管理咨詢等以及為滿足企業學習和提升經營能力的世界級經營管理智慧。目前中商擁有分析師、咨詢顧問、行業專家共計350餘名,致力於為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國內外知名企業、金融及投資機構提供全面有效市場咨詢解決方案。

3、前瞻商業資訊有限公司主要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具有戰略參考價值的細分產業競爭決策支持系統、細分產業研究、項目可行性研究、商業計劃書、互聯網+轉型咨詢、產業園區規劃、區域(城市)產業規劃、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資料庫營銷服務等專項市場研究解決方案。前瞻產業研究院有機結合公司持續15年來積累的海量數據和專業研究,依託全國統計機構和各行業協會提供的專業數據,向客戶提供全面、准確、及時、連續的產業市場情報和資訊服務。公司歷經10多年的發展,現已是中國最大規模的專業市場研究機構,是中國細分產業市場研究的領導者。

4、廈門宇博智業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0月,提供針對企業用戶的各類信息,如深度研究報告、市場調查、統計數據等。為了滿足企業對原始數據的需求,也為了能給企業提供更為全面和客觀的研究報告,中國報告大廳與國內各大數據源(包括政府機構、行業協會、圖書館、信息中心等權威機構)建立起戰略合作關系。經過多年的努力,中國報告大廳與國內100多家最優質研究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出超過100000份有價值的研究報告,中國報告大廳目標是打造一個真正的一站式服務的多用戶報告平台。中國報告大廳匯聚全國各大市場研究信息生產商的研究成果,正是依託獨有的資源優勢,為客戶提供最准確、最及時、最權威、最專業的研究報告。

5、北京華經視點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產業研究與市場調研的專業研究機構,也是提供國內外行業報告的最大供應商之一。另外,公司還聘請了一些業內知名專家、教授參與報告的撰寫工作。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長沙、南京、青島、西安、貴陽、昆明、海口、濟南等地都設有調研小組和信息研發中心。經過發展,網站主要業務包括各行業研究報告、項目數據分析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融資報告、IPO報告、十三五專題報告、徵信報告、論文指導等,以中國產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的龐大基礎數據平台,為客戶提供市場、渠道、營銷等競爭性市場行為的決策依據和數據支持,是一家以個性化咨詢、行業研究、市場調查等服務為主的高端專業商務服務平台。為企業把握市場機遇,規避風險,制定行之有效的戰略規劃和經營計劃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Ⅱ 什麼叫「智囊團」

智囊團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指專門從事開發性研究的咨詢研究機構。它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是現代領導管理體制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提供咨詢,為決策者獻計獻策、判斷運籌,提出各種設計;反饋信息,對實施方案追蹤調查研究,把運行結果反饋到決策者那裡,便於糾偏;進行診斷,根據現狀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症結;預測未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方法,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者選用。
智囊,是現時流行的說法,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叫法,如門客、軍師、謀士、參謀、顧問等等,智囊在古代軍事及其他政治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書、兵書中有記載的孫武為吳王闔閭獻謀、吳起為魏文侯獻謀、孫臏為齊威王獻謀,這里孫武、吳起、孫臏都是謀士,他們在為各自的國君在治邦立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現代管理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智囊就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並形成了智囊組織、智囊系統,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來為企業、為社會服務,這也就是所謂的智囊團問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力量不可忽視。在現代社會,「智囊團」又稱智庫、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一種特殊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

領頭雁與智囊團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曾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的卡內基可以說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看看南遷的候鳥,它們以「V」字形飛行,是為了利用群體的力量,減少飛行時因氣流造成的阻力。領頭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們輪流領航。據物理學家研究,集體飛行的路程要比單獨飛行遠72%以上。一個企業,如同一個雁陣,領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業中的智囊團。
智囊團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人組成,以和諧的姿態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協作的團體。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領頭雁」。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並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財閥,他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可以說,他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舉例分析智囊團的作用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目前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目前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十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目前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高科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Ⅲ 普信智庫介紹一下。

你好,這個於‏2017年7月正式‏成立
‏專屬顧問團‏囊括這個內部與外部‏智慧結晶,
‏由多學科專家組成
‏猶如企業的「大腦」一般
‏深度挖掘每一位智庫成員‏蘊藏的能力
‏為企業在‏管理、‏經濟、‏投研、‏法務、‏品牌等各方面出謀劃策
‏提供最佳決策與‏最優‏方案。。。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Ⅳ 如何打造一流新智庫

在「智庫競爭力與評估圓桌會議」期間,第十屆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主任王榮華教授,上海社科院黨委副書記洪民榮研究員,上海社科院科研處處長權衡研究員,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李安方研究員,圍繞探索與評估一流新智庫的轉型發展這一主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要「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
記者:在西方,智庫常常被稱為「影子內閣」或「政府外腦」。有人甚至還把它列為立法、行政、司法及媒體之外的「第五權力」。請問,智庫為何如此受重視?
王榮華:當今世界,智庫作為一種相對穩定且形式獨立的公共研究機構,日益廣泛深入地參與重大公共政策的研究、咨詢和決策。特別是在美國,從制定軍事戰略到國際關系研究與外交決策,再到綜合性戰略研究,智庫的身影無處不在。
近年來,我國的智庫建設和智庫研究取得較大進展,逐漸從「後衛」變成「前鋒」、「邊緣」走向「前沿」、「單向」轉為「互動」。上海社會科學院作為全國最大的地方社科院,率先探索和實踐轉型發展策略,提出了構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社會主義新智庫」的基本定位和戰略目標。
隨著科學化、民主化決策的深化以及應對國際戰略競爭的需要,打造一批「信得過、靠得住、用得上」的智庫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敢言真言善言」創造好產品
記者:建設一流的社會主義新智庫,光有勇氣顯然不夠,還要有足夠的「智慧」。請問,中國智庫的發展之路何在?
王榮華:智庫以影響政府決策為首要目標,歸根結底是為國家形象和根本利益服務。客觀來說,目前我國智庫的整體能力不強,在貢獻新思想、提供有創造性的政策建議方面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當務之急,一要推動智庫「自覺」,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敢言、真言、善言,勿失語、亂語、妄語。二要有「客戶」意識,多做調研,科學判斷,為政府和社會公眾等解決實際問題。三要處理好批判性與合作性的關系,不要人雲亦雲,更不該缺乏前瞻性、預見性。
與此同時,要創造好的智庫產品,關鍵還在於是否有新思想、是否具可行性、能否推銷出去。這就意味著,智庫產品要講深度,也要講速度;要搞大部頭的著作,也要弄短小精悍的政策性報告;要注重產品質量,也要重視成果的推廣。
加強專業化建設提高競爭力
記者:在一些人看來,中國智庫缺乏獨立性,是官方政策解釋的工具。有人甚至據此表示,2000個中國智庫也抵不上一個蘭德公司。請問,怎樣看待這一現象?
王榮華:科學性、思想性、獨立性,是現代智庫的顯著特徵。當前,我國的智庫大多由政府出資或者與政府有密切從屬關系,運作機制具有很強的「官本位」色彩,不同程度存在公共性異化或民間性缺乏的問題。在政府決策中,政策咨詢服務也往往向官方智庫傾斜,甚至為其所壟斷,民間智庫很難進入這一領域。此外,一些智庫或囿於權力的束縛,或惑於經濟的誘擾,難以獨立思考和發表觀點。
洪民榮:要讓我國的智庫進一步得到認可,重點是理順智庫與政府的關系,加強智庫專業化建設,努力構建市場化運作體制,大力推進民間智庫建設。在此進程中,一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二要切實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三要努力為公共利益服務,四要重視智庫的品牌建設,五要樹立全球意識。
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評估體系
記者:隨著所謂「中國十大智庫」集體浮出水面,人們對智庫評估的標准愈發感到好奇。據我所知,除上海社科院外,國內不少科研機構也相繼提出了智庫建設的目標。在此情形下,是否需要構建有說服力的智庫評估指標體系?
權衡:在智庫競爭力的評價問題上,國內目前的情況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缺乏一個統一、有公信力的指標體系。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成立以來,以「智庫競爭力研究」為主攻研究課題之一,嘗試建立符合中國特色的智庫評估指標體系。
具體來看,這一評估體系涵蓋一系列客觀指標和主觀指標,大致分為智庫資源、科研資源、社會服務資源以及政府決策影響力、學術影響力、社會影響力、國際影響力等要素。
李安方:在具備基本的核心業務能力之外,智庫競爭力還要求不斷匹配環境變化的要求,適應、整合、重構多種技能和資源。例如,在世博期間,評估指標可有所側重對「世博效應」的研究;而在「十二五」籌備階段,對個案或規劃予以准確分析和建議,也應適當予以加分。歸根結底,智庫競爭力主要看的是創新能力、成果轉化力和品牌影響力。
智庫研究的「入門教材」
——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叢書」簡介
智庫研究起源於西方,相對來說,中國起步較晚。但是隨著政府公共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智庫建設和智庫研究方興未艾。世界智庫的現狀如何?在公共政策研究上智庫到底能發揮什麼作用?中國智庫如何提升競爭力?上海社科院智庫研究中心歷時近一年編寫的智庫研究叢書,為人們解答上述問題提供了一把鑰匙。

這套叢書包括 《國際著名智庫研究》《西方學者論智庫》《中國智庫競爭力建設方略》《智庫能發揮作用嗎?》《智庫、公共政策和專家治策的政治學》共五本,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國際著名智庫研究》對全球三十多家知名智庫進行案例分析,為國內智庫研究提供參考。《西方學者論智庫》以國外第一手學術文獻為基礎,介紹和分析了國外學者有關智庫研究的思想、觀點和分析方法。《中國智庫競爭力建設方略》以借鑒國際智庫發展經驗、提升中國智庫建設水平為基本方向,嘗試探索一個評估中國智庫綜合競爭力的指標體系框架。《智庫能發揮作用嗎?》《智庫、公共政策和專家治策的政治學》是兩本譯著,前者對比分析了美國和加拿大智庫的發展歷程,探討評估智庫以不同方式在不同階段對政策制定和形成政策制定環境的影響力和作用,後者則更多探討的是政府、智庫之間的關系,以及公共決策的作用。

Ⅳ 中農智庫是干什麼

為中小企業做經營、策劃服務和信息提供的。

Ⅵ 美國有哪些著名智庫

1、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創設於1910年,研究的主要范圍包括:非洲政策、亞洲政策、世界安全、全球經濟、環境能源、核武不擴散、俄羅斯及歐亞事務等,目前在世界各地有百位研究專家。

2、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

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簡稱胡佛研究所,是美國著名的公共政策智囊機構,由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美國第三十一任總統)於1919年創建。該機構對美國新保守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運動有主要影響。該組織於2001年開始出版《政策評論》(Policy Review)。

3、布魯金斯學會

布魯金斯學會,美國著名智庫之一,是華盛頓學術界的主流思想庫之一,其規模之大、歷史之久遠、研究之深入,被稱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庫」並不為過。

4、對外關系委員會

對外關系委員會,美國最大和最有影響的思想庫,有「超級智囊團」、 「無形政策」和「真正的國務院」之稱。該會創建於1921年,現有成員約2000名。其中,來自企業界和法律界的佔40%,政府官員佔15%,高級學者佔20%,新聞界人物佔10%, 民間社團、基金會和各類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佔15%。

5、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

美國企業公共政策研究所,簡稱美國企業研究所,是美國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機構,與布魯金斯學會並稱為美國華盛頓的「兩大思想庫」,有「保守的布魯金斯」之稱。

Ⅶ 智囊團的舉例分析

卡內基智囊團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關懷根本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對卡內基評價和推崇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微軟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拾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外圍人物貢獻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Ⅷ 什麼叫「智囊團」

智囊團又稱頭腦企業、智囊集團或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指專門從事開發性研究的咨詢研究機構。它將各學科的專家學者聚集起來,運用他們的智慧和才能,為社會經濟等領域的發展提供滿意方案或優化方案,是現代領導管理體制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提供咨詢,為決策者獻計獻策、判斷運籌,提出各種設計;反饋信息,對實施方案追蹤調查研究,把運行結果反饋到決策者那裡,便於糾偏;進行診斷,根據現狀研究產生問題的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症結;預測未來,從不同的角度運用各種方法,提出各種預測方案供決策者選用。
智囊,是現時流行的說法,歷史上曾有過多種叫法,如門客、軍師、謀士、參謀、顧問等等,智囊在古代軍事及其他政治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史書、兵書中有記載的孫武為吳王闔閭獻謀、吳起為魏文侯獻謀、孫臏為齊威王獻謀,這里孫武、吳起、孫臏都是謀士,他們在為各自的國君在治邦立業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現代管理中,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的巨大挑戰,世界范圍內的競爭愈演愈烈,智囊就更為人們所重視了,並形成了智囊組織、智囊系統,作為一個群體的組織來為企業、為社會服務,這也就是所謂的智囊團問題.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由此可見,「智囊團」的力量不可忽視。在現代社會,「智囊團」又稱智庫、思想庫、智囊機構、顧問班子,是一種特殊生產知識和思想的組織。

領頭雁與智囊團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曾說過「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的卡內基可以說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看看南遷的候鳥,它們以「V」字形飛行,是為了利用群體的力量,減少飛行時因氣流造成的阻力。領頭雁受到的阻力最大,所以它們輪流領航。據物理學家研究,集體飛行的路程要比單獨飛行遠72%以上。一個企業,如同一個雁陣,領航的是其精英,它就是企業中的智囊團。
智囊團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人組成,以和諧的姿態與積極向上的精神,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協作的團體。
美國鋼鐵公司創始人卡內基,就是一名出色的「領頭雁」。他所擁有的巨額財富,就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他並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財閥,他喜歡與別人共同創造財富、分享財富。可以說,他是智囊團這一原則的倡導者。
卡內基原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對鋼鐵知識知之甚少的小工。他成功的奧秘在於善於利用人才技術的優勢,並且把他們集中到自己麾下。於是,他四處網羅人才,同50多名專家組成智囊團。他們為他出謀劃策,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若干疑難問題。正是這股巨大力量的融合,才產生了美國歷史上一個鋼鐵托拉斯。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是卡內基成功的第一要訣。卡內基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的願望。」他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卡內基的智囊團中,各方面專家組成一個合理的智能機構,能針對任何重大問題及時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從而推動事業的持續發展。
卡內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堅毅品格和明確的奮斗目標,激勵每一個成員。他了解智囊團的每個成員,並與他們坦誠相見,推心置腹,公正待人,給他們應有的利益和應酬,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他的公司不斷擴大,一躍成為美國資產最多、力量雄厚、擁有25萬員工的超級鋼鐵企業。
卡內基去世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鐫刻道:這里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過自己的人組織到他管理的機構中。
這不僅是對卡內基的一生中肯的評價和推崇,也給世人以深遠的影響和啟迪。微軟公司、西門子、諾基亞、海爾集團……所有傲視群雄的實業巨頭,無不有一個智囊團在為其運籌帷幄,從而決勝千里。

舉例分析智囊團的作用

1982年,比爾·蓋茨登上了美國《金錢》雜志的封面。雜志這樣評價道:「你可以喜歡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視他。」的確,這個象徵高科技精英的符號人物已經並繼續主導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如今,已經沒有人可以否認蓋茨與微軟的成功,優秀的人才無疑是蓋茨能夠迅速稱霸軟體市場的法寶。在一次接受記者的提問中,比爾·蓋茨做出了回答:是微軟公司的智囊深度,是微軟的人才優勢撐起了一個時代。
蓋茨的回答說明了一個真理。他總是衷情於智囊工程師而不是市場經理或者其它總裁,智囊團才是幫助他設計公司對策和產品的真正行家。從微軟的最初發展階段,蓋茨就意識到了一點,當時他就採納了查爾斯·西蒙尼,一名施樂電腦專家的建議來幫助他發展一個文字處理系統。而這名專家如今已經成為了智囊團的成員之一。從1981年離開施樂公司,西蒙尼在接下來的10年中一直致力於微軟的應用軟體開發,Multiplan、Word、Excel等都是在他的指導下開發成功的,他被譽為「微軟首席程序大師」。
目前微軟的智囊團是一個新老混合的團體。成員包括公司的最高層領導、高級開發員和程序經理,核心大約由10來個人組成,他們管理關鍵產品領域和負責公司新的舉措,組織非正式的監督組來評估每個人的工作。
除此之外,也有許多在各個項目工作的高級技術人員,組成了智囊團的外圍;一些人還是公司的元老,從微軟建立之初便一直在這兒工作,然而越來越多的成員來自對手公司或者是個人計算機領域之外新技術方面的專家。這些主導微軟操作系統和網際網路發展戰略的專家,曾幫助蓋茨,把微軟的事業推到巔峰。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目前已經離開了微軟。
現任總裁史蒂夫·鮑爾默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WINDOWS項目遲遲無法完成,成為一堆無法收十的爛攤子時,他挺身而出,承擔了開發責任並成功地將其推向市場。師從於諾貝爾獎獲得者斯蒂芬·霍金的副總裁內森·梅爾沃德是普林斯頓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微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和撲朔迷離的未來走向時,提供戰略的思想庫。他是指引微軟走向未來的舵手。進入微軟後,為幫助蓋茨擺脫繁重的官僚式的組織管理包袱,他把IBM的四項基本准則引入微軟,從而對微軟實行戰略轉折,使競爭網際網路在管理方面的配套改革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保羅·富萊斯那在1994年加入公司之前,控制著一個計算機社團,是一個最不滿意的微軟顧客。從加入微軟那時起,他已設法改變公司文化,首先關注品質,他促進了公司推進.Net網路服務及首次推出資料庫軟體業務。一年五千萬美元,微軟的資料庫業務就自富萊斯那接管它以來,有著十多億美元的發展,他已成為在公司的領導理事會裡面舉足輕重的人物。
此外,在智囊團外圍,有些人物因不斷作出驚人貢獻取得大膽的突變而顯得尤其出類拔萃,比別人要技高一籌,深知開發過程要髓的克里斯·彼得斯1981年加入微軟以後,他先後為MS-DOS 2.0、Microsoft Mouse1.0、PC Word 1.0和視窗1.0進行程序設計。之後大約有5年時間,他擔任Excel的開發經理。由於運用了新的開發過程技術,他成功地把Excel 3.0推向市場,僅僅比預定時間晚11天。之後他成為Word產品單位的總經理,為微軟創造了好幾億美元的收入。
而2003年2月,「微軟高信任度計算機處理學術顧問委員會」正式成立,意味著微軟與學術界的聯姻邁開了新的步伐。來自世界各地名牌大學中計算機安全和軟體開發領域內的頂尖高手和5名獨立工作的法學專家成為微軟產品安全性以及全球發展戰略方面的顧問。作為回報,微軟將對學術委員會成員所在的大學提供一些科研資金援助。
首選的顧問們將不得不面對和處理一些直率強烈的爭論,但這些主要通過公司的電子郵件系統,而無需面對面的會議。
這些顧問們已經聽取了微軟在加強Windows產品以及相關的IE、Office辦公軟體等產品的安全性方面所取得的工作進展情況,微軟希望能聽到學術專家們對這些工作進展的反饋意見,從而達到避免犯「方向性錯誤」的目的。微軟表示,雖然今後該顧問委員會所提出的各種建議並不見得件件都會被微軟採納,但他們每一個建議都將會被微軟認真考慮,因而這些建議對微軟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由蓋茨興起的借腦行為在微軟公司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微軟目前已經團結了一大批在當今信息技術時代高科技領域眾多資深人士,可謂人才濟濟。無可否認,在不斷推動計算機軟體產業實現前所未有速度的更新換代和制訂行業領域一系列最新標准,引發這場全球性的世紀新技術革命的過程中,正是這些傑出的人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正是這些智囊團的幕後操作,才使得微軟在發展的過程中鰲頭獨占,獨領風騷。

Ⅸ 美國智庫是什麼東西

即智囊機構,也稱「思想庫」或「智慧庫」,英文稱呼「think
tank」。是指由專家組成、多學科的、為決策者在處理社會、經濟、科技、軍事、外交等各方面問題出謀劃策,提供最佳理論、策略、方法、思想等的公共研究機構,是影響政府決策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美國主要智庫一覽
布魯金斯學會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成立於1927年。作為美國著名的綜合性政策研究機構,布魯金斯學會致力於對經濟、外交事務和行政管理等公共政策的研究,立場相對中立,旨在充當學術界與公眾政策之間的橋梁,向決策者提供最新信息,向公眾提供有深度的分析和觀點。該學會主要得到美國東部財團的支持,洛克菲勒財團在其中起主導作用,與民主黨關系密切,許多重要成員系民主黨人。學會非常重視中國問題和對華政策的研究,集中了包括卜睿哲、李成、李侃如等一批中國問題專家。
外交關系協會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 成立於1921年,主要受洛克菲勒、摩根等東部財團控制。協會致力於對國際事務和美國外交政策的研究,主要任務為宣傳美國的外交政策,對美國制定對華政策具有一定影響力,並主辦《外交事務》雜志,喬治·科南的「遏制理論」最早就是在該雜志上發表。其現任主席理查德·哈斯曾在小布希政府第一任期內擔任國務院政策規劃司司長。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Carnegie Endowment for lnternational Peace 成立於1910年,以促進各國間的合作並致力於推動美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為宗旨,是美國知名的外交與國際事務政策研究所。尤其注重分析促成全球性變化的經濟、政治和技術力量。主要通過四大部門的活動——全球性政策項目、俄羅斯和歐亞問題項目、中國項目以及《外交政策》雜志,來協助制定關於傳統和新興問題的政策辯論內容。中國研究由其總裁傑西卡·馬修斯親自領軍。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成立於1981年,致力於研究債務及發展、全球化、國際金融及宏觀經濟、國際貿易與投資及美國經濟政策。2006年4月11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聯合出版《中國:決算表》一書,討論中國崛起和美國對策。
傳統基金會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成立於1973年,是一個兼有教育性和研究性的智囊團,是美國新右翼分子的主要政策研究機構。其理念包括主張小政府,限制政府開支和規模;捍衛個人自由;捍衛傳統價值;強調美國需要有強大的國防實力。其主要活動包括:每年公布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系的經濟自由度指數;出版各類研究報告;發表成員的每周評論;籌辦青年領袖計劃。
美國企業研究所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 成立於1943年,是美國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機構,曾與布魯金斯學會並稱為美國華盛頓的「兩大思想庫」,有「保守的布魯金斯」之稱。該所主要得到摩根財團等東部財團的支持,與共和黨淵源較深,共和黨尼克松、福特政府下台後,許多重要官員紛紛加入該所,故輿論界又稱它為共和黨的「流亡政府」、「影子內閣」。近年來,有向中間擺動的趨勢,對美國國會和政府的影響也在逐漸增強。該所的高級研究員紐特·金里奇曾任美國眾議院主席,在1999年還當選《時代》周刊年度人物。 卡托研究所 Cato Institute 成立於1977年,其理念深植於約翰·洛克和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主張減少政府對於國內社會和經濟的干預,並且減少在國際上的軍事和政治干預。所提倡的政策包括了廢止最低工資管制、改革反毒品政策、廢止企業補助和貿易壁壘、減少聯邦政府對市場運作以及地方州政府的干預、深化自由學校選擇制度、廢止政府實行的族群歧視政策等。其成員多為學界知名人物,包括哈耶克、詹姆斯·M·布坎南等。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Scholars 成立於1968年,是一個教育型的智庫,研究領域覆蓋整個人文和社會科學,尤其以歷史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為重點。關注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美國在世界的角色、美國和世界面臨的長遠挑戰等。威爾遜中心沒有直接影響美國政府行政和立法的議程和目標,主要以廣播節目、公開會議、出版物、電子服務等形式影響社會公眾。
胡佛戰爭、革命與和平研究所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n War, Revolution, and Peace 成立於1919年,素以研究共產主義和反蘇反共著稱,有「右翼思潮的智庫」之稱。該所的研究和收藏主要圍繞著「戰爭、革命與和平」3個主題。其經費大部分由保守團體和大公司捐助,像埃克森·美孚、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寶潔等都是研究所的捐助大戶,另外,斯坦福大學的資助占總預算的15%。
史汀生中心 The Stimson Center 成立於1989年,是與美國國會和政府聯系緊密的自由派智庫,專注於區域安全、跨國安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控制和國際安全與和平問題的研究,並以濃重的軍事背景為其鮮明特徵。自1995年以來,史汀生中心加強了東亞尤其是中國台海問題的研究。
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 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成立於1962年,主要從事包括評估美國的政策風險,分析歐盟、東盟等地區性事務,研究國際安全與穩定以及建立國家長期戰略等研究活動,是美國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戰略和政策研究機構,素有「強硬路線者之家」和「冷戰思想庫」之稱。定期出版物有《華盛頓季刊》、《華盛頓文集》和《重要問題叢刊》望採納!!

Ⅹ 智庫中國是做什麼的

智庫中國是大型的B2B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專業為企業、政府和個人提供專業的解決方案。和提供第三方監督服務。

閱讀全文

與智庫深度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2p理財產品有那些 瀏覽:238
上海市九卿投資 瀏覽:623
信託的違約風險 瀏覽:735
非洲投融資 瀏覽:574
聖誕來信託 瀏覽:77
融資結構調整 瀏覽:187
融資比例越大 瀏覽:457
投融資平台是什麼意思 瀏覽:147
悟空理財月息 瀏覽:155
北京電影項目融資 瀏覽:150
外匯美元騙局 瀏覽:285
錢時代理財真的假的 瀏覽:968
海格通信股票股吧 瀏覽:760
賈探春理財 瀏覽:711
理財信息平台 瀏覽:135
大華銀行理財怎麼樣 瀏覽:769
投資理財演講稿 瀏覽:667
投資決策前考慮的因素 瀏覽:6
代客理財三點 瀏覽:39
白領理財節 瀏覽: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