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前復權,後復權,定點復權.那一種復權能最真實反映股價情況
所謂復權來就是對股價和成交自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如:原來20元的股票,十送十之後為10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20元。從K線圖上看這個價位看似很低,但很可能就是一個歷史高位。
例如某股票除權前日流通盤為5000萬股,價格為10元,成交量為500萬股,換手率為10%,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流通盤為1億股,除權當日走出填權行情,收盤於 5.5元,上漲10%,成交量為1000萬股,換手率也是10%(和前一交易日相比具有同樣的成交量水平)。復權處理後股價為11元,相對於前一日的10元上漲了10%,成交量為500萬股,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如果你還要詳細的了解,我覺得你可以去贏家無憂網上看看,上面有在線問答,你提問他們會給予解答的。而且解答的很專業。
❷ 股票價格復權後真實還是復權前真實
都是真實的。
做股票的時候記得復權就行了。前復權、後復權都沒關系,K線復權後都是真實的。
❸ 如何判斷股價高低應看復權前還是復權後
「不復權」是看看現在的真實交易價,這樣的k線圖是真實交易價組成的圖形。如果想知道該股股價的歷史沿革變化幅度,即可復權看看。比如民生銀行今年下半年股票價格就在4元上方波動運行,如果復權就是百元以上了。
❹ 股票k線圖是復權以後的價格真實還是復權以前的真實
向前復權,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向前復權的當前周期報價和K線顯示價格完全一致,而向後復權的報價大多低於K線顯示價格。
前復權: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現金紅利)+配(新)股價格×流通股份變動比例]÷(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後復權: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配(新)股價格×流通股份變動比例+現金紅利 至於哪個參考價值好是因人而異的。
個人而言,「對超長線,更沒必要復權。短線有點必要,畢竟突然的缺口,使得一些指標有變化。但也只限於除權後的一定時間內。如果熟練,根本沒必要復權。這個需要長期下來,你自己就會有一些判斷經驗
前復權可以清楚的看到哪裡是成交密集區,用來判斷區域壓力位。
向後復權可以真實反映現在價值。
看復權可以知道該股票的另一個真實價位,不復權可以看到該股票現實的真實價位,兩種價位各有所長,靈活運用,就能相得益彰。
❺ 後復權顯示的股價漲跌是不是真實的
後復權,對不上現在的價格。
用前復權,可以對上現在的價格,向前追溯。
❻ 股票後復權價為什麼特別高,而現價卻很低,到底那個是真實價
現價是真實價。
股票後復權價與業績、市盈率、市凈率有一定的關系,但是必須依託於技術版支持,也就是股價權太高的時候脫離了均線支撐沒有技術支撐基本面就沒有參考價值。
股票前復權看買點,除權看現價,後復權看目前真實股價,除權低點不是真實的底部,買了 股票前復權看買點,除權看現價,後復權看目前真實股價,除權低點不是真實的底部。
(6)真實股價看後復權擴展閱讀:
復權價計算過程:
股票行情有除權與復權,在計算股票漲跌幅時採用復權價格,這是經常要用到的。系統計算分為以下步驟:
1、每次除權行為日,在登記日計算除權價。
除權價=(除權前一日收盤價+配股價X配股比率-每股派息)/(1+配股比率+送股比率)。
2、用登記日的收盤價除以除權價得到單次除權因子。
除權因子=收盤價/除權價。
3、將公司上市以來的除權因子連乘積,得到對應每一交易日的除權因子。
4、向後復權價=股票收盤價(實際交易價)*每一交易日的除權因子。
5、復權漲幅(不特別說明,漲幅均指復權漲幅)=復權價/前一日復權價-1。
❼ 如何查看復權後的股價
你好,所謂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
股票復權價是指在某隻股票復權以後的價格。
股票在除權之後,在包括除權日的一段日K線內,看到的總漲幅是不正確的,就要用復權來回復正常交易價,此時的價格才是正確的,但不能用於交易。
例如:XX股票除權前日流通盤為5000萬股,價格為10元,成交量為500萬股,換手率為10%,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流通盤為1億股,除權當日走出填權行情,收盤於5.5元,上漲10%,成交量為1000萬股,換手率也是10%(和前一交易日相比具有同樣的成交量水平)。復權處理後股價為11元,相對於前一日的10元上漲了10%,成交量為500萬股,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那股票復權價怎麼看呢?
從K線圖上看這個價位看似很低,但很可能就是一個歷史高位。
前復權和後復權之後的圖形是一樣的,但是一般選擇前復權,是因為價格顯示效果的問題。
前復權即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❽ 看股價的時候應該選擇不復權還是前復權,還是後復權
分紅派息之後的股票需要做除權處理,使得股票的整體走勢失真,可以利用【工具】欄的【復權】功能進行復權。一般是做【前復權】處理。是以目前的股價向以前做處理的。
❾ 請問,看股票時說要看復權後和復權前,這個復權是什麼意思
關於除權:
1、什麼是股權登記日、除權除息日
上市公司的股份每日在交易市場上流通,上市公司在送股、派息或配股的時候,需要定出某一天,界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或參與配股,定出的這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也就是說,在股權登記日這一天仍持有或買進該公司的股票的投資者,可以享有此次分紅或參與此次配股。這部分股東名冊由證券登記公司統計在案,屆時將所應送的紅股、現金紅利或者配股權劃到這部分股東的帳上。
所以,如果投資者想得到一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配股權,就必須弄請這家公司的股權登記日在哪一天,否則就會失去分紅、配股的機會。
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一天就是除權日或除息日,這一天或以後購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不再享有該公司此次分紅配股。
2、什麼是含權、含息股、填權和貼權
上市公司在宣布董事會、股東大會的分紅、配股方案後,尚未正式進行分紅、配股工作,股票未完成除權、除息前就稱為「含權」、「含息」股票。
股票在除權後交易,交易市價高於除權價,取得分紅或配股者得到市場差價而獲利,為填權。交易市價低於除權價,取得分紅、配股者沒有得到市場差價,造成浮虧,則為貼權。
3、除權、除息價怎樣計算 上市公司進行分紅、配股後,除去可享有分紅、配股權利,在除權、除息日這一天會產生一個除權價或除息價,除權或除息價是在股權登記這一天收盤價基礎上產生的,計算辦法具體如下:
除息價的計算辦法為:
除息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每股所派現金。
除權價計算分為送股除權和配股除權。
送股除權計算辦法為:送股除權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送股比例)
配股除權價計算方法為:配股除權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比例)÷(1+配股比例)
有分紅、派息、配股的除權價計算方法為:除權價=(收盤價+配股比例×配股價-每股所派現金)÷(1+送股比例+配股比例)
————————————————
復權:
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往往在股價走勢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但股東的實際資產並沒有變化。如:10元的股票,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10元。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部分投資者的正確判斷,看似這個價位很低,但有可能是一個歷史高位,在股票分析軟體中還會影響到技術指標的准確性。
所謂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例如某股票除權前日流通盤為5000萬股,價格為10元,成交量為500萬股,換手率為10%,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流通盤為1億股,除權當日走出填權行情,收盤於5.5元,上漲10%,成交量為1000萬股,換手率也是10%(和前一交易日相比具有同樣的成交量水平)。復權處理後股價為11元,相對於前一日的10元上漲了10%,成交量為500萬股,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向前復權,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向後復權。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向前復權的當前周期報價和K線顯示價格完全一致,而向後復權的報價大多低於K線顯示價格。例如,某隻股票當前價格10元,在這之前曾經每10股送10股,前者除權後的價格仍是10元,後者則為20元。
——————————————
「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數一樣嗎?」
——不一樣。
❿ 除權,前復權和後復權哪一種是歷史上真實的股價
後復權的股價是歷史上真實的股價。
後復權公式: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現金紅利,把除權後的價格按以前的價格換算過來,復權後以前的價格不變,現在的價格增加。
通過後復權可以看出該股上市以來累計漲幅,如果當時買入,參與全部配送、分紅,一直持有到目前的價位。
後復權保持上市第一天的價格不變,根據分紅配股數據處理之後的價格,這會導致最後一天的價格顯示出來不是實際成交價。
但可以看出股票真實價值的增加及持股者的真實收益率。如果進行價值投資,建議採用後復權,這樣計算的收益率是相對正確的,查詢也比較直觀
(10)真實股價看後復權擴展閱讀:
後復權除權後分析:
弱市中,庄股除權之後,往往會有一段沉悶的貼權走勢,或平台下跌,或直接走下降通道。相對於平台換擋式下跌,直接走下降通道。
許多跟風盤會很快拋棄幻想,自動離場,落入洗盤陷阱,通道越陡,短線機會越豐富。滿足以上技術要求,且除權後流通盤仍偏小的品種就是上佳選擇。
如本周風光無限的隆源雙登,前期10送10除權後流通盤仍不到3000萬股,在除權後跟隨弱市連續下跌15%後,趁大勢反彈,連續三天沖擊漲停。
所以我們在選擇除權後的庄股時,首先要精選除權後流通盤仍偏小的品種。因為小市值品種籌碼收集困難,莊家一旦達到控盤程度,就有可能呆在其間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