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能不能給我一些有關於會計監督不力的案例
請問題主是需要財務造假案例嗎?例如去年的上海家化,普華永道出具否定的內部控制報告。主要因為上海家化身為上市公司,沒有披露關聯交易,子公司財務對銷售返利等沒有及時計量。
長線投資上海家化的兩大基礎:
1.日化行業高速增長 2.葛文耀及其團隊
這裡面第一條佔比60%,第二條佔比40%,日化行業過去十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已經放緩到10%左右,葛文耀確實強,但是也是在這個行業的黃金增長期發展起來的.
現在這兩個基礎都已經不存在了,行業增速的放緩是趨勢性的,國際品牌的放緩並不能說明家化會獨善其身,畢竟歐萊雅,雅思蘭黛這些國際品牌的品牌力明顯強於佰草集等家化品牌,一旦這些國際品牌渠道和價位下沉,對家化的壓力是真實存在的.葛文耀的離開影響並不是短期的,而是長期的,短期只是心理影響,長期的影響難以預估,我並不看好外企來的管理者,外企的人普遍缺乏野蠻生長的氣質.
讓我們來預測家化未來的業績表現:
1.可能性20% 明年營收增長15%,利潤增長30%左右,客觀的說,想實現這樣的業績不是不可能,但是有相當難度,關鍵還是要看佰草集,相宜本草市場攻的很猛,間接影響到了佰草集,現在是上有國際品牌,下有本土競爭對手,競爭相當激烈.
2.可能性50% 明年營收增長10%左右,利潤增長20-25%,這種可能性比較大,說穿了,吃老本吃明白了就可以做到.
3.可能性30% 明年營收增長5%左右,利潤增長15%左右,如果經濟持續萎靡,家化管理層玩不出什麼新花樣,這樣的情況也有不小的可能性.
其實沒有必要去刻意強調葛文耀離開的影響,因為這種影響是客觀存在的,無法否認的,或許葛文耀很霸道,或許有很多缺點,但是他能給股東帶來回報,對投資者來說,這已經足夠了.有沒有喬布斯的蘋果確實不一樣.
嚴格意義上來說,上海家化和雲南白葯不是一個級別的企業,因為雲南白葯(醫葯部分)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競爭對手,發展速度主要取決於行業的發展,現在醫葯也可能面臨增速放緩的問題.家化身處競爭激烈的日化行業,管理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長線投資者來說,安全邊際是很重要的,上海家化後續走勢的不確定性讓我選擇了清倉.
從技術面來看,放量跌破年線之後,現在是縮量反抽年線,如果不能放量站上年線,後續仍有可能繼續下跌.
我重申我的觀點:平安信託在葛文耀問題上的處理方式生硬而讓人失望,中小股東的利益再次被無情強奸.
最後祝堅守上海家化的股民朋友好運,good luck,化妝品行業仍然算是相對不錯的一個行業.
③ 上海家化面試會計會出哪些問題
看往年應該是沒有,就是一個在線測評,筆試面試同一天,筆試會有應聘職位相關的專業知識題,不過不難。面試有小組面和終面,都是中文。
ps:過幾天去他家面試,攢人品。
④ 2009年度雲南白葯財務報表分析
2009年,雲南白葯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1.72億元,較2008年的57.23億元凈增14.49億元,同比增幅為25%,其中銷售額超過億元的自產產品達到7個;實現凈利潤6.09億元,較2008年的4.64億元增長31%;實現利稅11.42億元,同比增長21%,增長數分別超過1.4億元與2億元。
在盈利能力方面,雲南白葯的營業利潤率由2008年的9.24%上升到2009年的9.65%。在運營能力方面,雲南白葯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10天,較上年縮短了1天,營業周期116天,較上年縮短了2天。2009年,雲南白葯的盈利結構發生變化,商業板塊盈利能力大幅提高,2009年盈利8558萬元,比上年增長21.74%。
2009年,雲南白葯實施「穩中央、突兩翼」戰略,健康、透皮兩翼收入繼續保持快速上升勢頭,主要指標的增幅均超過50%,兩翼合計收入由原來不到中央產品的1/2發展到現在與中央產品平分秋色,為2009年雲南白葯收入與利潤的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2009年8月,新醫改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基層版)正式發布,雲南白葯共有66個品種進入目錄,11月,國家新的醫保目錄發布,雲南白葯共有87個中葯產品、55個化葯產品進入目錄。雲南白葯的五個獨家品種(雲南白葯散劑、膠囊、膏、酊、氣霧劑)進入《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基層版)。
2009年,雲南白葯的電子商務業務收入達到5.73億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8%,凈利潤1.2億元,占公司凈利潤的20%,凈利潤率21%。
雲南白葯的透皮製劑主要包括白葯膏和創可貼。憑借獨特的含白葯創可貼的定位,雲南白葯已成功占據創可貼市場第一品牌的地位。雲南白葯氣霧劑等占國內外傷用葯市場份額大約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
二、傳統中葯企業的市場空間分析
雲南白葯具有祖傳的中葯秘方,自主知識產權,這些保證了雲南白葯的市場份額。但是,近年來全球制葯業巨頭大舉軍國內市場,極大地威脅和沖擊雲南白葯的市場份額。例如,1992年,當美國強生公司的邦迪創可貼進入中國市場,此後,邦迪創可貼占據的市場份額曾經一度超過雲南白葯創可貼的10倍。雲南白葯必須加緊研發新產品,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據統計,一個成功的新葯年銷售額可以多達10—40億美元。專利產品在專利有效期內由於能壟斷該產品市場,因此,在受益期內能獲得巨額壟斷利潤。世界排名前10位的醫葯企業利潤率都在30%左右。
國外研製一種新葯一般要花費2—10億美元,從篩選到投入臨床需要10年的時間。全球制葯業巨頭非常重視新葯產品的開發,他們的研發費用一般能達到產品銷售總額的15%以上。目前排名世界前10位的公司佔到全球醫葯市場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4年,雲南白葯推出以「防治牙齦出血」為目的的雲南白葯牙膏。由於雲南白葯具有止血、組織修復、活血化淤等功能,而我國80%的消費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齦出血的情況,價格高達22元的雲南白葯牙膏上市後銷售量迅速上升。盡管當時市場上鮮有售價超過10元的牙膏,2005年雲南白葯牙膏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8000萬元。2008年,雲南白葯牙膏銷售額超過5億元,居牙膏品牌的第5位。
一些發達國家的葯妝品已經占化妝品市場的60%左右。盡管中國的化妝品銷售總額數目巨大,但葯妝品市場份額很小。上海家化推出「佰草集」系列產品,含有中草葯成分的護膚品立即受到國內中高收入白領階層的歡迎。在葯妝品領域,雲南白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活血和美白是雲南白葯的兩大特色,而這兩種特色正是葯妝品最需要的。
與全球制葯業巨頭相比,雲南白葯研發新產品仍然受到研發費用的制約。上海家化2009年研發費用8800萬元,與全球行業巨頭寶潔公司年研發費用200億元人民幣相比微乎其微,但是,上海家化仍然推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佰草集。
三、我國中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醫葯行業年均增長17.7%,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醫葯市場之一。目前,我國人均用葯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隨著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老齡化比例加大、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醫療體制改革及葯品分類管理的實施,我國醫葯行業將保持持續高速增長。據美國IMS戰略小組預測,今後10年,全球葯品銷售額將保持每年7%的增長速度。隨著醫葯行業的高速發展,天然葯品、生物葯品和非處方葯將三分天下,形成21世紀葯業的三大新興市場。
在未來幾年,我國中葯行業不僅會擴大治療型中葯產品的銷售量,而且含有中草葯成分的保健產品、美容化妝品、保潔護膚品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⑤ 10萬=( )億
[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作者:快樂生活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前言】3次機會與1000倍的收益對於一名投資者而言,15年賺1000倍應該是非常罕見的吧,1萬元起步就是1000萬元,10萬元起步就是1億元,聽起來更像是天方夜譚,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目標進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賺10倍呢?這就並非遙不可及了。(俺也有一個五年十倍,50W變成500W,實現財務自由的夢!再往後,我意淫著一半買門面,不在為五斗米折腰,然後拿另一半做一個走遍萬水千山的自由投資人,第二個五年規劃"五年五倍"便OK了!)經濟有周期,股市亦然,從中國和全球股市的歷史來看,每5年往往是一個較大的牛熊周期,而這期間往往醞釀著10倍的機會。且不說2003年到2007年間,多少個股股價漲幅有幾十倍,即使在2009年這樣的小規模反彈中,也有中恆集團、四創電子、古井貢B等股價漲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問題是很多人碰到了魚身,卻無法從魚頭吃到魚尾。(嚴重同意輪回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參與者是一群烏合之眾,群體人性的瘋狂造就了物極必反的輪回!事實雖然如此,但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能把控好牛熊轉換的節奏,更為重要的是你如何練就伯樂那雙慧眼!或許中長期投資手冊可以幫我把握一下牛熊的轉換,但想要擁有伯樂那雙慧眼,我還需努力,努力,在努力!先從財務報表學起吧。)查理芒格說,對於一個高明的投資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資機會,一樣可以富可敵國。15年賺1000倍,也許我們只用3次足矣,問題是如何去尋找、識別並把握這樣的機會。擁有這樣的辦法,恐怕比什麼都強。(你是一個適合投資的人嗎?我曾無數次這樣問自己,是的,我是!我是一名合格的投資人!我會堅定的按照自己的目標走下去!哪怕途中有艱辛、困苦、凄涼、冷眼、嘲笑,我照樣一無返顧,人是需要點精神的,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必須要提前進行一個聽起來有點沮喪的插話:對於95%以上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不可能擁有執行5年10倍計劃的技術和藝術。有資產實力的客戶,可以尋找擁有這種理念和能力的資產管理者;而普通投資者不妨去尋找擁有10年10倍機會的基金(歷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開基中也有華安宏利、嘉實增長、興業社會這樣的品種),20年100倍,也足以憑借投資而富裕。(話雖沮喪,但是事實。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曾經努力夠,將來也不會後悔!但我有一個不同觀點,我不會把實現夢想機會任由別人擺布。)但是如果您是一個在25歲擁有10萬可支配資產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歲實現財務自由而退休的話,並擁有強大的自信的話,那就來吧!(小弟今年30,擁有50W可支配資產,也算是有志青年吧,我相信自己,我來了!)【邏輯】10倍從何而來?我們來繼續做算術題:如果把10倍做進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為4乘以2.5。這代表著什麼呢?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價是10元,市盈率為10倍,業績為1元;如果在5年後,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變為25倍,業績變為4元,股價就變為100元。(我從小對數字敏感,從初一到高三當了六年數學科代表,但仍驚訝於該博主化腐朽為神奇的10倍拆解法!相比而言,自己的拆分顯然有點形式主義了,中看不實用。我將五年十倍,拆分成年均增長58.5%,顯然處在一個輪回市場中,這樣的業績是不可持續的,有點形式主義了,如果硬是要用這個來衡量年度業績,顯然是庸人自擾。余主席那天也在開導我:不要計一年得失,三年不漲,一漲吃五年!看來,姜還是老的辣,年輕人仍需勵煉!)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五年周期里,我們找到一家公司凈利潤增長3倍,估值增長1.5倍,就能夠實現5年10倍的計劃。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潤高速增長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我找到了嗎?996算嗎?我不確定!996當前的優勢在於: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足夠寬廣,而且行業處於成長初期,有重組整合做大做強的預期;當前的劣勢在於:公司面臨著一個過度競爭的市場,毛利大幅下滑,公司競爭壁壘不高、可復制性強,公司市場份額在萎縮,公司的重組整合存在不確定性!優勢與劣勢都有待進一步跟蹤,我還要去繼續找尋,找尋傳說中的千里馬)5年增長3倍,只要求公司凈利潤保持年復合增長在33%,A股中還是有不少公司可以達到這個標准,難度在於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歷史,整體的動態市盈率可以高至超過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買入點很重要。(一輪牛熊轉換,自己有著深刻的記憶。從6124至1664,自己一直活躍在戰斗中,雖然小有展獲,但卻形成了熊市思維。1664到2100再到1800,一個震盪,早就逃之妖妖,且沾沾自喜,認為又一次短抄成功,這便是熊市思維。執行中期交易系統,可以讓我克服熊市思維,把握相對不錯的買點;但在震盪市中,則會讓自己左右煽耳光,還好這耳光不太重,不至於傷到自己。)而凈利潤的增長率和估值又是相輔相成的,當一家企業在股本未擴張的情況下,凈利潤持續高增長,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會上升,出現股價連續飆升的"戴維斯雙擊"。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就是要尋找並牢牢把握住"戴維斯雙擊",而非相反。【關鍵】如何找到偉大企業5年10倍投資計劃的核心在於,要求企業業績連續高增長。首先從連續這點來看,在強周期行業中找這樣的機會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費股中尋找是王道(張裕、雲南白葯、古井貢、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在市場中戰鬥了2年多,現在回頭再看看大師們的思想,不得不佩服大道至簡!人有時候就是怪,非要有切膚之痛才會知道鍋原來是鐵打的。巴老一直告訴我們最佳的投資標的是有護城河的日常消費品,而我卻於獐子島、伊利失之交臂,盡管我曾在歷史低位買過他們;林老一直告訴我們,選擇小盤、小盤、小盤,獨一味、魚躍醫療,我卻同樣沒能拿到最後。其實什麼樣的股具有"長牛"特質,大師已經說的太清楚了!)以上企業有以下共同的特點:第一、企業所在行業處在一個快速成長期(例如10年前的地產業,5年前的家電連鎖和如今的醫葯行業);(期貨行業正處於一個快速成長期,因為成熟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商品期貨=4/1,而我們的期貨行業金融期貨才剛剛啟步。)第二、銷售收入穩步擴大。擁有競爭優勢,企業在行業中擁有定價權,所佔的份額是連續擴大而非縮小(例如萬科、蘇寧等);(可惜996核心競爭優勢不明顯,昔日的光環已不能轉化為定價權,只能跟隨行業的過度競爭而降低產品毛利,市場份額目前也在萎縮中。)第三、隨著銷售額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並得以提升;凈資產收益率穩步增長。我們允許企業圈錢,但是圈錢後的資產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則對老股東就是一種傷害。(996目前尚還看不到其核心的競爭力,因此毛利提高也無從談起,一切都有待進一步追蹤)第四、企業管理者有企業家精神,並對股東權益敏感(實施了股權激勵等措施)。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報中的經營目標並看看之後的實踐。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有足夠的前瞻力和執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姜系給我的感覺是,雖有前瞻力,但執行力差遠了,做事考慮不縝密,多次傷害小股東感情)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應該穩定且易於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鑽石搭檔"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於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被後來的投資者追捧,而快速實現股價的上揚。(2009年以來,新能源、新技術企業走勢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這些技術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996的贏利模式到是易於理解,而且未來增長也是可期的,但關鍵是增多少的問題?月亮很美,但始終離我們太遠了!)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銀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個10倍PE,300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顯然比一個20倍PE,3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的幾率小得多。(996的PE很高,其中包含了重組預期,但從市值來看,具有優勢,試想一個市值200-300億的期貨龍頭股怎麼也不為過,瞧,人家中信市值早已上千億!)盡管這樣去選擇公司很難,但是相對於預測貨幣政策、資金動向、機構行為而言,也許是更容易的事。平時多和一些價值型的投資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種互相啟迪的模式。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我們可以向高手問股,但是不妨多問問或者自己研究下,所問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條法則呢?(能穿越牛熊周期的好股,少!太少了!用上述6條標准衡量996,顯然996目前還不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好股!消費+小盤往往是出長牛的發源地,自己仍要努力去尋找下一個消費股)【考驗】人性的障礙選股是技術,買賣卻是藝術。前者固然不易,卻可以憑時間來錘煉;後者卻看性格和天賦。(我的理解恰恰相反:選股是藝術,買賣卻是技術!技術可以學習,然後基於概率編制技術標准手冊,實施標准化操作,用來克服人性的弱點。而選股卻是一種模糊的藝術,他存在不確定性,他代表著你的視野與前瞻性)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在執行5年10倍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大考驗:第一,如果買入後,公司股價不漲反跌,該怎麼辦?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現該怎麼辦?第三,股價已經漲了3倍了,是不是該見好就收,或者做個波段?(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格式化,按《交易手冊》執行操作,幫助自己克服人性的弱點,逐步提高知行合一指數,目前自己的知行合一很低很低!)這三大考驗之所以會讓我們對投資產生疑慮和動搖,其實都可以歸結於一個主因:我們對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及其成長模式和方向並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輕微的風吹草動或者說誘惑,都可能動搖我們的初衷。所以,對於"5年10倍"計劃而言,必須只能投資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同時研究的深度應該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才能獲得超額收益。(是啊!曾經的一個個情人早已一飛升天,怪只怪自己是個"葉公",讀後感《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真正的理解所持有的公司,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花時間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研究與分析,這塊也是未來1-2年內,自己提高的一個方向!)如果對所投資的企業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話,我們再面臨考驗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第一,如果當時買入的理由沒有變化,股價下跌我們應該高興,因為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記住我們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第二,如果中途出現可供替代者,我們同樣要考慮其成長性、安全邊際是否更為優異,如果答案為否,我們沒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負擔,因為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顆珍珠,而非去尋找全部的珍珠。(實踐證明,作為一名個人投資者,跟蹤企業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則是另外一種攤薄)(持有996的日子裡,讓我意識到一顆珍珠往往有賭博成分,3-5顆珍珠是比較理想的一個組合。假設這其中有一顆假貨、也並不影響自己的達成目標。)第三:當股價如期大幅上漲之後,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該怎麼辦?當經濟出現周期,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是否需要迴避風險?要戰勝這個考驗,我們必須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戰勝周期的,優秀的管理層會利用經濟的波動加速發展而非相反。例如沃爾瑪在股價實現數千倍上漲的過程中,中間同樣遇到過大幅下挫的情況,如果我們將時間拉長,這些波動其實都可以淡化。(我不否認這是一種大師級的謀略,但現階段我對此不感興趣。對於中期趨勢的變化,我會根據手冊對倉位進行標准化操作,當然這是以周線為級別的,往往是以月為周期的。因為我認為中期趨勢是可以被利用並發揮效用的。記住巴菲特所說:股價的漲跌並不是我們做出投資決策的理由。當然,如果我們的確通過實戰擁有了波段操作能力,並在實踐中證明可以戰勝市場的話,我們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這種波段,應該起碼是以月為周期來計算。【行動】找到你的聖杯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易行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聖杯(交易法則和紀律),並不斷完善,是踐行5年10倍計劃的關鍵所在。路註定是布滿荊棘的,我們希望做的是少走彎路。(我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交易手冊,並在不斷完善,目前存在兩個改進方向:一是當資金面處於中位時,執行手冊往往會面臨自己左右煽耳光的尷尬,還好對自己傷害不太大,但如何去減少煽耳光概率是日後改進手冊的一個方向;二是如何提高知行合一指數,目前自己這方面顯然是差勁的,說到底還是人性在做怪,持續改進吧)投資實踐顯示,充分理解"安全邊際"、"觸發時機"、"長期跟蹤"這些概念並靈活運用是必要的。安全邊際和健全心態芒格說過,如果你不敢滿倉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買,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且不談論是否能賺錢,要讓一個人把全副身家壓在一項投資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虧"。但能做到不虧的只有"現金",股票這類風險資產,我們只能追求相對安全。從經驗中來看,人們說到安全邊際,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說的,安全邊際第一步是要資產的健康。很多人總是喜歡說,"今天虧了一部車"、"昨天賺了一個洗手間",這種觀念和導向是非常錯誤的,要是巴菲特或者蓋茨天天這么想,早就抽風了。一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做到把投資和生活有效隔離,這樣才能不會被市值的波動影響了心情進而影響了投資決策。(我常常在想,我們很多人買房子,也為的是投資,但卻從沒見一天到晚盯著房價波動的人,而是買了之後都是閑庭信步,等著慢慢升值。那麼,為什麼抄股我們不能有這種心態呢?)舉一個例子,一個家庭資產200萬元,每年工資扣除支出結餘20萬元的投資人,拿出60萬元投資,設立35%的止損線。如果嚴格執行止損,那最大的損失就是一年的收入,即使連續遭遇3個跌停板,也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沖擊,完全可以泰然處之。反之,一個家庭資產60萬元,年收入結餘6萬元的人,借款60萬元炒股,一個跌停板可能就傷筋動骨了。對於5年10倍計劃來說,10萬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後創造億元的財富,我們不必要鋌而走險。李嘉誠說,"散戶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相比而言,我算是比較激進的了,我沒信心15年1000倍,因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五年十倍,實現財務自由,所以我出拳要重點,當然前提是不借錢抄股,即便虧了本,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第二層意義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價廉。但是怎麼樣才算便宜,這就見仁見智了。不能說破凈的鋼鐵股比100倍PE的網路便宜。對於成長股來說,多用PE和PEG,市銷比等指標,參考歷史估值、行業估值、海外比較等等。價廉多出現在熊市的中後期,例如麗珠B這樣主營連續20%以上增長的醫葯股,也出現過跌破凈資產的情況,這就是明顯的低估了。而產業資本的回購,也是低估的一種表徵。(個股估值上的安全太難把握了,到是大盤估值上的安全相對好把握點,在熊市的中後期克服熊市思維,買點打折商品才是最實在的行動!)買入時機和節奏遇到了一家心儀又便宜的公司,在動手買入之前,應該先回答這么幾個問題?1、為什麼好公司會有這么便宜的價格?是熊市導致的盲目,還是自己的判斷可能會有誤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級利空?2、買入之後可以忍耐多久的不應期?買入後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虧損?3、計劃用多大倉位買入,一次性買入還是分批買入?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對於公司的判斷市場上總是有分歧存在,分歧從產生到消失,影響著股價的變化。投資不能盲從,也不能太自負,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對公司價值的判斷進行比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問題,那就放心去做。股價的走勢受估值影響大,但估值最終決定於業績,對於一家正處在業績釋放期的公司,我們更要擔心的是錯失爆發機會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買入半年之後,公司股價持續不漲,而業績也沒有如期兌現,那就必須做自我檢討了。我們可以用3個月來忍耐股價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來忍耐沒達到你預期的管理層。我們不必苛責買在最低的位置,這是技術派的目標,但我們要避免一買就被嚴重套牢,對於明顯下跌趨勢的個股,採用分批買入的方式比一次性買入更為合適;而在底部盤桓很久,開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則相反。當然,實踐上的經驗會讓我們更容易聽到"扳機"的聲音,減少等待的時機。例如,古井貢B,從2008年底2.4啟動,2年漲了近15倍,一個關鍵的觸發點就是換了股東,隨後業績爆發,股價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這一原因開始改變的時候,要抓家時間上車了。再舉一個例子,即使處在東部華僑城的舊廠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凈,市銷比是同行的1/5,這是明顯的不合理,但是從PE上看,又是合理的。這就是分歧所在,問題在於管理層沒有釋放業績的動力,如果動力源出現了,糾偏就會開始。這樣的情況,適合小倉位買入,保持持續的跟蹤,等待機會。在橄欖樹下徘徊,期待遇見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倉位管理和集中持倉經常會聽到有人興高采烈地說,今天我有3個股票漲停了!敢問這位神仙,您一共買了幾只股票?漲停股票倉位佔比多少?整體盈利率多少?好股不求多,一隻足以!買了10隻股票,3隻漲停的收益也許還比不讓滿倉一隻漲幅5%的股票。市場上有兩種極端,因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過分散持倉來規避風險,要麼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擲。但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誤區是前者,為什麼不敢重倉甚至滿倉一隻個股呢,因為有心理障礙:害怕判斷有誤凈值快速蒸發,或者擔心錯失了其他機會。要意識到,分散持倉不能分散系統性風險(例如530),同時分散持倉在分散個股風險的同時,也在拉低收益率。對於重倉某隻個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資機會,正如前文所說,我們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顆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項鏈!如果喜歡分散投資的話,那就去買基金吧!(關於買賣時機及倉位管理,我會按照《手冊》去標准化操作,不用太過糾結!)開始可以用操作紀律來解決這種心理障礙:一隻有潛力的"珍珠"但"扳機"還沒有響,上1成倉位;低估原因被解決,扳機叩響,加到3-4成;業績陸續釋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墊夠厚加到5-7成。(我的看法不同:當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剩下的也只有魚尾了,而我需要的是魚身)5年10倍計劃,是要找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研究深度要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滿倉買,甚至借錢買!這個機會只給眼光和膽量俱全的人。(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滿倉買,甚至借錢買!這是一個偽命題,反對借錢買股票,會死人的!)持續跟蹤和賣出時機不少人碰到過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沒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續跟蹤的能力,對於公司的成長和興衰,心裡沒譜。要麼割肉就跑了,要麼大漲之後守不住之後再也沒買回來。如果公司董事長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鐵哥們,長期跟蹤是很便利的,但這有內幕交易的風險,也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歡調研,但他們依然對於公司的變化洞若觀火。如果是一個勤奮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資者,陽光下的利潤,已經足夠賺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鑒:1、定期瀏覽公司主頁,關注領導講話和媒體報道透漏的經營目標。我們來看個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市zf與中國醫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提到,"昨晚,深圳市zf與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在五洲賓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葯研發、醫葯流通、醫葯生產、醫葯綜合服務四個領域加強合作。深圳市長許勤、副市長袁寶成,中國醫葯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總經理佘魯林等出席簽約儀式。"(紅色字表示這是黨報的通稿,要經過審查或發表的,不是信口開河的股評)"據悉,中國醫葯集團和深圳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首個大型合作項目--深圳一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權交割以來,經營實力和經營業績得到了長足發展,年銷售收入從當初的15.7億元,到2009年突破100億元,增長6倍多,今年計劃將突破130億元,並力爭"十二五"末銷售規模達到1000億元。目前,該集團在深多個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或啟動規劃。"(5年後銷售額翻8倍,這是遠景規劃,是個5年10倍的參考標的)2、有機會盡量參加股東大會,目的不是為了聽董事長說什麼,而是結識一些長期持有並關注該公司的股友,通過交流加強對公司的理解。3、多泡下55168相關個股的帖子,拋磚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一般人有選擇性吸收信息的特點,聽不進不同意見,善意的批評會幫助我們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4、找到對"珍珠公司"長期跟蹤的行業研究員,除了看新財富排名,還要看他過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頻度,多找找他的報告來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銳,對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著長期關注)5、盡量尋找關系了解公司的運營:銷售人員、上游、下游,側面了解。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機構投資者在公司進出的節奏和原因。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擔當的股東,利用機會為公司的成長獻計獻策,這是頂級的投資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離很遠,我們有目標要努力。(都是些很好的方法,值得學習。慶幸996里有一幫子戰友,會定期發布公司基本面信息,在此向戰友的辛勤勞動致敬!)如果公司的業績成長符合預期並超過預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圍之內,那堅定持有是唯一的選擇。系統性原因導致的下跌,帶來的是買入機會,因為好公司終究會起來,而且會走的更遠。例子太多,無須舉證。5年10倍的買入持有計劃,絕不意味著"鴕鳥戰術",而是通過專注和勤奮,跟蹤公司的成長,進而獲取超額的收益。而這種專注,也意味著必要的放棄:放棄部分娛樂和休閑,放棄其他投資機會,有勇氣、有耐心去應對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財富巨大增值的喜悅。(不能用"鴕鳥戰術",而是通過專注和勤奮,跟蹤公司的成長!我有錯,我要改!)同路的人,讓我們相攜而行!(不知道這文章出自那位大俠之手,要知道的話,立馬發信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老大,我來了!")MSN()〔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⑥ 上海家化股利政策影響因素
我查了網上沒有答案
補充:
公司自身因素
公司自身因素的影響是指股份公司內部的各種因素及其面臨的各種環境、機會而對其股利政策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現金流量、舉債能力、投資機會、資金成本等。
追問:
呵呵。。。
網上找的到我也就不用問問了。。。
回答:
我就給你個答案吧網上我找遍了,就這一個你看著辦吧,不抄就這一個了很多
等等哈
補充:
公司自身因素
公司自身因素的影響是指股份公司內部的各種因素及其面臨的各種環境、機會而對其股利政策產生的影響。主要包括現金流量、舉債能力、投資機會、資金成本等。
1.現金流量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有充足的現金,否則就會發生支付困難。公司在分配現金股利時,必須要考慮到現金流量以及資產的流動性,過多地分配現金股利會減少公司的現金持有量,影響未來的支付能力,甚至可能會出現財務困難。
2.舉債能力
舉債能力是企業籌資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的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舉債能力會有一定的差異。公司在分配現金股利時,應當考慮到自身的舉債能力如何,如果舉債能力較強,在企業缺乏資金時,能夠較容易地在資本市場上籌集到資金,則可採取比較寬松的股利政策;如果舉債能力較差,就應當採取比較緊縮的股利政策,少發放現金股利,留有較多的公積金。3.投資機會
企業的投資機會也是影響股利政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企業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企業就應當考慮較少發放現金股利,增加留存利潤,用於再投資,這樣可以加速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未來的收益,這種股利政策往往也易於為股東所接受。在企業沒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往往傾向於多發放現金股利。
3.投資機會
企業的投資機會也是影響股利政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在企業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企業就應當考慮較少發放現金股利,增加留存利潤,用於再投資,這樣可以加速企業的發展,增加企業未來的收益,這種股利政策往往也易於為股東所接受。在企業沒有良好的投資機會時,往往傾向於多發放現金股利。
4.資金成本
資金成本是企業選擇籌資方式的基本依據。留用利潤是企業內部籌資的一種重要方式,它與發行新股或舉借債務相比,具有成本低、隱蔽性好的優點。合理的股利政策實際上是要解決分配與留用的比例關系以及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留用利潤的問題。如果企業一方面大量發放現金股利,另一方面又要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較高成本的資金,這無疑是有悖於財務管理的基本原則。因此,在制定股利政策時,應當充分考慮到企業對資金的需求以及企業的資金成本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