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預測外匯市場走勢強弱,比如今日有行情還是沒有行情,還是盤整為主,,,,如何判斷
有沒有行情,主要得看基本面,也就是咱們說的看新聞,看數據。當然美國的數據,決策會對外匯市場有比較大的影響的--每個月第一個周五的美國非農數據,美國消費者消費信心指數等等這樣的數據,還有像美國推出的QE3 QE4---量化寬松這樣的決策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個樓主可以關注下網站。
另外如果美國這樣的新聞數據要公布的時候 可以通過技術方面來判斷,通常用的比較多的是布林帶,均線,MACD 隨機指標等等這樣平台系統自帶的技術指標,可以判斷下當前的走勢。
再有什麼問題追問吧,或者。。
⑵ 如何用技術指標分析外匯市場
MACD-平滑移動平均線
MACD是根據移動平均線的優點所發展出來的技術工具。MACD吸收了移動平均線的內優點。運用移容動平均線判斷買賣時機,在趨勢明顯時收效很大,但如果碰上 盤整的行情,所發出的信號頻繁而不準確。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所發展出來的MACD, 一則去掉移動平均線頻繁的假訊號缺陷,二則能確保移動平均線最大的戰果。
MACD金叉:DIF由下向上突破DEM,為買入信號;MACD死叉:DIF由上向下突破DEM,為賣出信號;MACD綠轉紅:MACD值由負變正,市場由空頭轉為多頭;MACD紅轉綠:MACD值由正變負,市場由多頭轉為空頭。
Fibonacci Retracement-斐波納奇回調線
斐波納奇回調線在外匯市場是較特別的工具,也是外匯市場上是很常用到的。利用斐波納奇回調線,可有效地得知匯價的回調支撐位和反彈阻力位。
升幅(跌幅)范圍內38.2%, 50.0%和61.8%的位置是最常用的黃金分割折返水平。38.2%普遍被認為是效用最少的水平,意思是匯價到達該水平時隨即反彈(回調)的機會不大。匯價所貼近的百分比水平越高(即61.8%),其反彈(回調)的機會亦會越大。
⑶ 外匯交易行情與美元指數走勢之間存在什麼關系
美元指數相當於股票的大盤指數,只是區別在於美元指數上漲,其他非美元貨幣偏向於下跌而已。
⑷ 誰來給我說下 現在外匯市場的狀況 行情怎麼樣
現在日本地震,美國經濟復甦,利比亞戰爭等嚴重影響外匯市場! 正是大賺一筆的時候啊!
⑸ 中國外匯市場最關注的是那些指標、指數
您好,很高興可以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要說明一點外匯市場是全球性的。周一至版周五24小時全天交易權。
亞洲盤時段,也就是早晨8點到下午3點這段時間普遍是小幅的震盪行情,因此在這個時間段做交易,可以以震盪指標作為主要參考。歐洲盤開盤後,會帶來第一波的突破行情。這個時候可以結合趨勢指標來看。晚上8點半以後,美國盤開始了,這個到後半夜的凌晨4點結束。這段時間行情比較願意走大波段,易走出單邊,即便是震盪也是寬幅震盪。目前比較流行的幾個指標是KD,布林帶,均線系統,RSI,雙線MACD。
指數方面可以關注美國股市的幾個指數,因為美股的好壞,間接暗示當前經濟的狀況,同時會產生相應的避險情緒的波動。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
⑹ 外匯行情中有哪些分析指標
技術指標按原理不同可分為MA、MACD、RSI、KDJ等數十個指標,每一種指標都有其回獨到的地方,但單就答任何一種技術指標來說,其發出外匯保證金交易信號的准確性要遠低於與幾種技術指標配合使用的准確性。每一種指標由於在預測行情方面的特點不太一樣,預測周期不一樣等因素,准確程度也會有區別。
議投資者只要能夠同時以3 6個技術指標為主來分析就可以了,超過6個或少於3個都不合適。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投資的大小、短線或長線操作等選擇幾個最適合自身情況的指標群,稱之為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核心指標」。
技術分析的優勢就在於它的客觀准確,但是對它的判斷投資者卻不能盲從於表面上看到的,還要加進去自己的分析和判斷。這樣你的交易才不是盲目沒有根據的,也不是隨機沒有計劃的,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外匯保證金交易不是一場賭博而應該認真對待,做好計劃。
⑺ 關於外匯交易<美元指數是否有分析價值>
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美元指數依舊在外匯、期貨、股票乃至全球經濟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投資者一旦清楚美元指數的這些作用,就能夠從中獲得許多有價值的信息。
角色之一:美元強弱的「體溫計」
前面,我們了解了美元的發展概況和美元指數的誕生緣由,知道了美元指數實際上就是美元對歐元等一攬子外匯貨幣的比價。
為了從數字上直觀地顯示美元對一攬子外匯貨幣的強弱變化,NYCE最初將美元指數基期定在1973年3月,因為自那時起,《史密斯索尼安協議》正式替代《布雷頓森林協議》,固定匯率制度被浮動匯率制度所淘汰。各國貨幣可以相互浮動報價,而非唯美元「馬首是瞻」了。同時,NYCE規定美元指數基數為100。
股票投資者是不是覺得很熟悉,那就對了,因為道瓊斯指數、滬深指數和巴黎CAC指數等證券指數也是這樣產生的。
有了基期和基數,就很容易通過美元指數來觀察美元的強弱了。例如,1985年12月3日,美元指數收盤為125.87,那就預示美元對日元等一攬子貨幣升值了25.87%;同樣,2009年11月16日,美元指數收盤為74.847,則意味著與1973年相比,美元對一攬子外匯貨幣貶值了25.153%。
美元的強弱,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美國的興衰,更直接反映了美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顯然,貶值的美元是和重要性降低的美國經濟相映襯的。
角色之二:國際貿易的「秤砣子」
正如上文所述,美元指數反映了美元對於一攬子貨幣的強弱變化,而美元又是國際上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因此,美元指數的漲跌也時刻影響著國際貿易的競爭格局。
2009年3月初到2009年11月中旬,美元指數從最高的89.624一路狂瀉到74.679。伴隨著美元的持續貶值(RMB等外幣相對於美元升值了),美國國內商品的出口價格優勢凸顯,而中國等主要依賴出口型經濟的國家,則陷入了貿易的「冰河世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9年前10個月,中國進出口總額同比下滑20%左右,其中對美出口大減是主要原因之一。
當然,由於美元指數中沒有RMB,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認為,只要美元指數下跌,RMB就會升值,外貿就會走弱。但從美元近3年來的周期變化來看,排除關稅和反傾銷等因素外,美元指數的每次下滑,都會對我國的出口貿易形成打壓。特別是我國沿海的眾多貼牌(包括OEM和ODM企業)工廠和部分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企業,在美元指數的持續下跌中,它們的業績便會下滑,其相應的板塊與股票便會受到冷落。投資者顯然要對此加以關注的。
尤其是當前進出口佔GDP比重依舊較高,美元指數的長期單向運行,對我國對外貿易起到至關重要的負面影響,進而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要作用,繼而影響到我們的投資環境和財富增值情況。
角色之三:商品價格的「計價器」
2009年3月份,周小川給大家上了一節有關SDR的課:在周小川撰寫的《關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中,他提出要創立新的國際儲備貨幣以取代美元,並且認為SDR代替美元有利於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進。這種倡議隨後不僅獲得澳大利亞及以「金磚四國」(俄羅斯、巴西、印度和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擁護,還得到了「聯合國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的呼應」。許小年等國內經濟學者也紛紛贊同此方案。
不過,改革的呼喚不等同於改革的行動。筆者認為,在歐洲和美國仍然同穿「一條開襠褲」,且IMF和世界銀行仍是「歐美掌權」的背景下,包括歐元、日元、SDR甚至討論中的「亞元」在內,都不可能撼動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的地位。
因此,美元作為商品價格的「風向標」,短期內仍然是不可更改的事實。
從CBOT到NYMEX,從NYBOT到LME,再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交易所,直至南美大豆和東南亞稻米的國際現貨貿易,我們都能看到美元的身影。
由於美元指數已然成為了美元價值的「參照系」,所以,美元指數的漲跌就代表著以美元為計價標的的商品價格的起伏。
各種商品總體上與美元指數的成負相關走勢,特別是原油和黃金的價格與美元指數的走勢更具規律性。將美元指數與二者指數相疊加,我們可以看到美元指數下跌之時,原油和黃金往往與其背道而馳,其間的相關系數接近-0.95,屬於高度負相關。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為美元指數的變動會通過多種途徑傳導到商品身上,造成商品與美元指數逆向而行。
以2009年初至11月25日,黃金在美元指數下滑到近74之時而不斷逼近1200美元/每盎司的整個過程為例。
首先,在美元指數下行之時,黃金的內在價值並沒有發生改變,因此,其標價便會因計價單位這個參照系的「縮量」而升高。
其次,美元指數下跌便預示歐元和RMB等一攬子貨幣升值,投資者在看到用同樣的非美元貨幣便能買到比以前更多的黃金(一個重要前提:黃金依舊是投資者心中最值得持有的通貨),自然會引發黃金消費潮流,需求的旺盛就會推高黃金的價格,這是美元指數下跌造成黃金上漲的另一種傳導過程。
再者,從國際貿易的角度來看,黃金的主產區大多位於南非、剛果等地區,當美元指數下跌之時,這些產金國的貨幣相對升值,黃金生產成本就會上升(換回的本幣變少了),黃金生產商的出口競爭力和積極性就減弱。於是,第比亞斯等黃金巨頭就可能減少開采量,供給的減少自然也會導致黃金價格的上漲。
不僅僅黃金如此,其他商品也會因美元指數的下跌而出現以上漲價情況,只不過相關度可能沒有黃金與美元指數那麼大。實際上,回顧2008年肆虐全球的糧食危機,我們也發現其中有美元指數下跌的作祟因素。
角色之四:央行利率的「水晶球」
美聯儲每一次調整基準利率,都會對美元指數形成重大影響。由於美元指數中包含了歐元等其他6中貨幣,因此,在一定時期內,美元指數的走勢可能會隨其他貨幣的變化而出現波動。如果美元指數在其他貨幣走弱的情況下逐步走高,那麼,美國國內的汽車製造業等出口企業便會利潤受損,國際競爭力隨之減弱。
此時,美聯儲便可能調低利率,增大美元供給力度,促使美元指數下行,保護國內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當然,從國外采購原材料的成本卻增加了)。
特別在2009年末到2010年上半年,這是美國經濟能否重振雄風的關鍵期,美聯儲絕對希望讓美元指數目前的頹勢繼續持續下去。從伯南克繼續維持超低利率,以及奧巴馬訪華中希望RMB升值等現象中,我們便知,在美國失業率減少和經濟徹底回升前,白宮和美聯儲將會努力把美元指數按在76左右的低位,甚至可能更低!
美元指數不是美元,但它卻有著美元一樣的功能和地位;美元指數對國際貿易、商品價格和央行利率影響重大,而其自身又受到三者的反作用。
這種「作用和反作用」的關系,在金融市場中處處可見。也正是各種因素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才讓我們的投資變得困難異常,卻又別有一番趣味。
我們用了比較大的篇幅,來回顧美元指數這個雖熟悉但重要的指標,其目的便是希望,投資者能夠藉助這個極其重要的工具,來觀察貨幣體系的變更,預測國際貿易的變動,分析商品價格的起伏,猜測央行政策的出台……
總之,在繁雜的金融市場中,投資者如果能夠在恰當的時候,恰當地利用恰當的工具,諸如CRB指數和美元指數等,便可以作出更具底氣和符合邏輯的投資決策,以讓我們在金融大海的沉浮中,找到更多可以存活的「浮萍」。
⑻ 外匯市場的基本面分析有哪些種類
基本面分析的門檻比來較高,牽涉到源的門類也很多。你需要學習交易理論、經濟理論,同時要關注貨幣所在國家的經濟情況等眾多要素。如果不是科班出身或有多年經驗,要成功會比較困難。當然,你也可以慢慢研究,這個畢竟是個積累的過程。
⑼ 外匯趨勢指標有哪幾種
在外匯市場上能運用好KDJ、RSI、MACD這三個指標就完全可以分析好各種貨幣的走勢了。
1.RSI的應用
相對強弱指數反映市場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指標值在0-100間波動,在20附近時,表示空方力量十分強大,幾乎發揮到了極致,已經出現了超賣的信號,離價格的底部不遠,買入時機將要到來;在80附近時,表示多方力量十分強大,市場已經買超,短期頂部即將形成,賣出時機可能快到了。一般情況下,當快線(波動頻繁的線)在80附近自上而下穿過慢線(波動相對平緩的線)時,是賣出信號;當快線在20附近自下而上穿過慢線時,是買入信號。
2.MACD指標
MACD指標反映的時市場價格波動趨勢和強度的指標。指標值一般在正負5之間波動。指標值為正值時,表示市場是多頭市場(牛市);為負值時,表示市場是空頭市場(熊市)。當MACD長期在0以下徘徊,指標逐步提高,一旦突破0,就是一個買入信號;當快線在0自下而上穿過慢線,也是買入信號。當MACD長期在0以上徘徊,指標逐步降低,一旦突破0,就是一個賣出信號;當快線在0以上自上而下穿過慢線,也是賣出信號。
3.KDJ的應用
隨機指標反映的是市場強弱變化的指標,和RSI相類似,指標值也是在0-100間變化。接近20時,表示市場超賣,離底部不遠;接近80時,表示市場超買,離頂部不遠。投資者可以根據這個規律來採取相應的投資策略。
當快線在20附近自下而上穿過慢線時,是買入信號;當快線在80附近自上而下穿過慢線,是賣出信號。
FX168財經網-外匯資訊、行情以及技術分析。
⑽ 如何判斷外匯匯率走勢
判斷外匯匯率走勢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外匯匯率走勢之一——購買力
外匯的最終目的還是用來買東西,所以一種外匯的購買能力也就決定了這種外匯兌換其它幣種的匯率。雖然實際中外匯價格並不完全等同於購買力,但是兩者是具有聯系的。匯價始終在購買力平價的附近波動受到購買力平價的制約。
購買力平價對於匯價的影響通過一個長期過程實現的,對於短期匯價波動影響不明顯。所以購買力平價是分析判斷外匯匯率長期走勢的研究方法,投資者一般不將其作為短期投資外匯的分析因素。
購買力平價分析法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預測判斷外匯匯率的長期趨勢。方法就是確定某種外匯在市場上是被低估了,還是被高估了。高估的貨幣總要下跌的,低估的貨幣就是會有上漲的潛力。
外匯匯率走勢之二——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一個國家對外經濟活動的總和的貨幣表現形式,是一國經濟對外延伸的結果。其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勞務輸出入,居民匯款,旅遊收入,對外投資,利用外資等。
如果一國的國際收支持續順差,外匯收入過多,意味著該國貨幣供小於求,外匯供過於求,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升值,外匯匯率下降;如果長期處於收支逆差狀態,意味著該國貨幣供大於求,外匯供小於求,就會引起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貶值,外匯匯率上升。
例如:我國近年來一直處於外匯收支順差狀態,所以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非常大。
另外貿易總額的擴大意味著本國經濟和國外經濟的聯系增強,對外部的經濟依賴性增強,經濟更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
貨幣投資主要取捨預期將來可以升值的貨幣,以其獲取交易差價上的好處;假如投資資本,就需要評價該國資產的收益率的與別國的資產收益率,游資將會挑選實際收益率高的資產進行投資。
外匯匯率走勢之三——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資本流向是決定短期外匯匯率趨勢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利差導向下國際游資的流動,直接影響短期外匯匯率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短期外匯匯率市場的走勢。一般情況下,國際游資選擇資產有兩種標准:一種是投資貨幣收益,一種是投資資本收益。
貨幣投資主要選擇預期未來可以升值的貨幣,以其獲得買賣差價上的利益;如果投資資本,就需要評價該國資產的收益率的與別國的資產收益率,游資將會選擇實際收益率高的資產進行投資。
資產的收益率實際上是以實際利率作為評價標準的。實際利率即為名義利率與通脹率之差。名義利率一般就是一個國家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以實際利率作為衡量資產收益的標准只適用於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對其他國家則不一定,因為有些國家雖然實際利率高,但是政治不穩定,投資環境不好等原因,也不會吸引資本流入,因為資本的流動首先遵循安全性原則。
外匯匯率走勢之四——央行的干預
各國央行對外匯市場的干預是影響外匯匯率的重要因素,往往央行干預的效果是立桿見影的,但是由於立竿見影,對長期而言,央行干預反倒經常表現出能逆轉外匯市場的趨勢。
央行干預外匯市場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有委託商業銀行干預;也有直接直接進入外匯市場進行干預。近年來更多出現的是聯合多國央行,進行聯手干預,這種干預效果更好。當然央行干預市場的方法也變得越來越豐富。
央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由於央行資金實力非常雄厚,所以即使是一國的央行單獨干預外匯市場,也能對外匯市場造成非常大影響,所以央行的經濟政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甚至是央行重要領導人的發言都可以對外匯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雖然各國央行的資金實力雄厚,但是從歷史上來開,多國央行聯合干預外匯市場的效果似乎更加理想。
外匯匯率走勢之五——外匯市場參與者
外匯市場的參與者有各國央行、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公司和個人客戶,這三類對外匯匯率有著怎樣的影響呢,我們逐一分析。
各國央行:中央銀行一般為一國銀行的管理者。中央銀行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通過制定和執行金融政策,來調節本國貨幣的匯率和維護本國金融秩序的穩定,以促進本國經濟的發展。
各國央行通常通過首腦會議大型國際金融或等方式來協調溝通,維護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必要時各國央行會聯手對金融市場進行干預。
當然由於央行是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者,所以央行的干預一般會在匯率市場有立桿見影的效果,但是也並不是總是生效的。
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是西方銀行業的主要形式,其參與外匯市場是以盈利和避險為目的,其交易主要是建立在對各國經濟形勢和數據分析的基礎上的,由於大部分交易都是在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間進行,所以這些交易主體對匯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公司和個人客戶:公司主要是因為進出口貿易中需要外匯進行結算,所以需要外匯,但是大多數公司並不能直接參與外匯交易,所以需要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代理。個人客戶主要是投資理財目的,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炒外匯行為,需要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進行代理。個人客戶一般對外匯市場的影響比較小,或者說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影響。
影響外匯匯率走勢之六——石油
隨著各國工業化的進展,作為工業血液的石油對各國的經濟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石油的價格直接影響著一國經濟,同時也會影響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的表現。
石油的價格決定直接著一國大部分工業產品的價格,同時這些工業品的價格變化將會傳遞影響到下游其他商品的價格,從而影響全社會的商品價格。而美國對石油的依賴更加明顯,幾乎每次石油價格的大幅波動,都會對美元的匯率產生影響;而作為石油最大消費國,美國經濟的好壞反過來也影響著石油的價格。
例如2002年-2003年,由於對伊拉克戰爭爆發的擔憂,國際石油價格一路飆升,而美元價格則是一路下滑。當然這中間不排除由於對戰爭造成美元風險情緒的厭惡,出現逃離美元的現象,但是國際油價的飆升顯然也是影響美元走勢的一大因素。
石油是影響外匯匯率走勢的一個重要因素。原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實物商品之一,作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原油價格歷來和外匯匯率緊密掛鉤,其交割和計價基本上都是用美元來結算,所以美元匯率也會對原油價格產生影響。70年代的石油危機,就是歐佩克國際油價大漲,同時伴隨著美元匯率的大幅下滑。這體現了作為石油計價單位的美元價值的下降。原油作為戰略工藝品,其受基本的供求關系的影響很大。原油價格的波動受眾多的因素影響,除政治,經濟,天氣之外,美元匯率的影響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