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分析 > 解放上海21

解放上海21

發布時間:2021-04-23 01:47:14

1. 上海解放戰役的第一槍是在哪裡打響的

上海解放戰役第一槍在寶山區月浦打響。

上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最難打的城市攻堅戰,按照「鉗擊吳淞、解放上海」的戰略部署,寶山是這次戰役的主戰場。在這里,打響了解放上海戰役的第一槍。鏖戰月浦,激戰劉行、楊行,鉗擊吳淞,4000多名解放軍指戰員獻出了寶貴生命,占整個解放上海戰役犧牲烈士的一半。

當年解放上海的人民解放軍共有10個軍,其中5個軍在寶山激戰,攻克了國民黨自詡為「固若金湯」的海陸空立體防禦,為全面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經過16個晝夜的鏖戰,上海這座東方國際大都市完整回到了人民手中。


(1)解放上海21擴展閱讀:

上海戰役,除湯恩伯率5萬人乘軍艦撤逃外,第三野戰軍殲滅國民黨軍第51、第37軍和5個交警總隊全部及第123、第21、第12、第75、第52軍大部,共15.3萬餘人;繳獲各種炮1370門,坦克、裝甲車119輛,汽車1161輛,艦艇11艘。

上海的解放,為繼續肅清華東國民黨軍余部,保衛東南沿海國防。上海的解放,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利用上海繼續頑抗、搶奪資財及挑起國際事件的陰謀,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

2. 上海是什麼時候解放的

上海是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

1949年5月12日,解放軍第九、十兩兵團向上海外圍守敵發起進攻,主要箭頭指向吳淞,湯恩伯被迫從市區調出3個軍增援,從而使市區更加空虛。

1949年5月23日晚上,解放軍提前發起總攻,為了不打爛城市,進入市區作戰時,盡可能不使用重炮轟擊。24日,上海守敵全面退卻。

1949年5月26日至27日凌晨,第二十軍在鐵路管理局等地接受國民黨守軍1500人投降。第二十三軍在造幣廠等地殲滅國民黨守軍9400多人。第二十六軍攻佔真如車站等地,俘虜和接受投誠國民黨軍3.2萬餘人,進至江灣以東地區。

1949年5月27日,在第三野戰軍的強大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在上海工人群眾的逼迫下,據守楊樹浦發電廠和自來水廠的國民黨第二百三十師8000多人繳械投降。

至此,上海完全解放。

(2)解放上海21擴展閱讀

上海的歷史沿革: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總面積達6340.5平方公里,比建國初大十倍以上。

3. 解放初期,上海共劃分為哪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市中心區(1949-1960,期間逐步歸並,形成目前行政規劃):
1.黃浦區,2.老閘區,3.盧家灣區(簡稱盧灣區),4.邑廟區,5.水上區(1953年以黃浦江、蘇州河及其68條支流水域設置。因居民都是散居水上的船民,故名。1956年年底因散居水上船民大部分都已在陸上定居而撤銷),6.新成區,7.蓬萊區,8.嵩山區,9.徐家匯區(簡稱徐匯區),10.常熟區,11.長寧區,12.靜安寺區(簡稱靜安區.1956撤消建制,1960年復建),13.法華區,14.普陀區,15.閘北區,16.北站區,17.北四川路區,18.提籃橋區,19.虹口區,20.楊樹浦區,(1949年改今名),21.榆林區
撤並至今日情況(只針對以上區名,並不涉1970年後的更動):
南市區(1956年6月水上區撤銷,黃浦江和蘇州河兩水域的中線以西,以南歸區境,1960年新成區東部及邑廟區、盧灣區的部分地區劃歸區內,後改動見備注1)
盧灣區(1956年、1960年兩次調整行政區劃,先後將撤銷的嵩山區和邑廟區部分地境並入,成今界。)
徐匯區(1956年常熟區與徐匯區合並,仍名徐匯區。)
長寧區(無撤並情況,但1980年後有多次括界成今界)
靜安區(1956年撤銷靜安區建制,以常德路、富民路為界,析為東、西兩部,分別並入新成、長寧2區。1960年初以江寧區全部、新成區西部及長寧區鎮寧路以東部分地復置靜安區。)
普陀區(1950年閘北、真如、新涇3區部分地段劃入後,轄境擴展至蘇州河以北,1956年後又多次劃入真如、大場、西郊等區和寶山縣部分地域。)
閘北區(1956年北站區並入。1958年劃入原北郊區中山北路至場中路地區。1962年從虹口區劃入羅浮路以西地區。)
虹口區(1956年劃入北四川路區,1960年劃入提籃橋區)
楊浦區(1958年北郊區撤銷,將走馬塘以南劃入。1960年1月榆林區撤銷後並入。1961年浦東縣撤銷,將滬東街道並入。吳淞區及浦東新區變更見備注)

郊區(1949-1965期間逐步歸並,形成目前行政規劃):
民國末期至解放初期10個郊區名:
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楊思、洋涇、高橋、真如、新市街區(1952年撤銷建制,轄地劃歸江灣區)。
撤並情況:
1.東郊區(1956年由楊思區,洋涇區,高橋區合並而成.)
2.西郊區(1956年由新涇區,龍華區,真如區合並而成)
3.北郊區(1956年由吳淞、江灣、大場3區合並設置)
4.浦東縣(位於今浦東新區西部。1958年以東郊、東昌2區設置,因地片名浦東為名。縣境東鄰川沙縣,南接上海縣,西瀕黃浦江,北臨長江口。縣人民委員會設在浦東南路。轄高橋、洋涇、楊思3鎮用11個公社、6個街道辦事處。1961年撤銷浦東縣,原東郊區地劃歸川沙縣,原東昌區地分別劃歸楊浦、黃浦、南市3區。)
注意:1.為今浦東新區雛形.2.為1980年代上海縣雛形.現都已撤並.
3.為今寶山區雛形.4.為1980年代川沙縣雛形.

以下為今大體建制,已有較大變動.
1.上海縣(1958年1月從江蘇省劃入上海市,1960析出閔行鎮及吳涇鎮設閔行區,1992年9月由原上海縣和閔行區「撤二建一」,設閔行區,沿襲閔行區名。)
2.川沙縣(1950年從江蘇省劃入上海市,1961年浦東縣農村地區並入縣境,1982年劃出楊思公社部分大隊歸南市區,1984年又劃出洋涇鎮和洋涇、嚴橋、六里、楊思、張橋5個鄉127個生產隊歸楊浦、黃浦、南市3區。撤縣前轄2個鎮、27個鄉,面積446.11平方公里,人口62萬。1993年撤銷川沙縣,全境劃歸浦東新區。)
3.寶山縣(1956年江灣、大場、吳淞3區合並為北郊區,1958年北郊區和川沙縣橫沙鄉並入縣境,同年劃屬上海市。1960年吳淞鎮及薀藻浜南至長江路、長江西路一帶劃入吳淞區境,1980年劃出盛橋、月浦、吳淞、淞南、廟行公社所屬部分地區及城廂鎮歸吳淞區。1988年撤銷寶山縣,全境與吳淞區合並設立寶山區。)
4.嘉定縣(1958年從江蘇省劃歸上海市,1992年,長征、桃浦2鄉劃屬普陀區,同年改縣為區。)
5.南匯縣(1949年屬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1952年蘇南行政公署撤銷後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劃歸上海市。20世紀末撤縣建區)
6.松江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從江蘇省劃歸上海市。20世紀末撤縣建區)
7.金山縣(1958年從江蘇省劃歸上海市。20世紀末撤縣建區)
8.崇明縣(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
9.奉賢縣(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世紀末撤縣建區)

備注:
1.1964年吳淞區撤銷後並入楊浦區(1980年又劃歸復建後的吳淞區)
2.1993年撤消川沙縣,川沙縣全境與楊浦區滬東街道,黃浦區浦東部分(1961年浦東縣撤銷後,東昌路辦事處、嶗山西路辦事處、張家浜辦事處劃入,區轄境始跨黃浦江兩岸。1984年8月川沙縣所屬的洋涇鎮、洋涇鄉的7個生產大隊,嚴橋鄉的張家樓及光輝大隊部分地域劃歸區境),南市區浦東部分(1961年浦東縣撤銷,黃浦江以東的周家渡一帶劃入區境,1982年和1988年又先後劃入楊思鄉部分自然村和楊思鎮,區境東、東南以楊高路、白蓮涇一線與川沙縣、上海縣為界;1993年浦東的周家渡、塘橋、上鋼新村、南碼頭路4個街道和楊思鎮等地區劃入浦東新區)及上海縣三林鄉撤並建立浦東新區。
3.2000年南市區及黃浦區「撤二建一」,仍沿用黃浦區名。

4. 上海解放時間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5月,在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對上海國民黨軍進行的攻堅戰役。

4月下旬,國民黨軍長江防線被突破後,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以8個軍25個師20萬人據守上海市區,及沿瀏河、太倉、蓖山、青浦、嘉善和平湖一線地區,企圖憑借堅固工事,組織頑抗,掩護其戰略撤退,並准備大肆破壞城市,挑起國際事端,促使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其部署是;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軍約20個師,配屬坦克、裝甲車百輛守備黃浦江以西,置主力於吳淞、月浦、大場地區;以第12、第37軍共5個師守備黃浦江以東,置主力於高橋,以確保市區及吳淞口海上通道,另以海軍第1軍區和駐上海空軍協同守備。上海為中國最大的工業城市和重要港口,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北之吳淞口位於黃浦江與長江的交匯點,是上海對外海上交通的咽喉;高大建築多而堅固;市郊地形平坦,村莊稠密,公路河渠縱橫。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冶委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依據中國共產黨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共中央淮海前線總前委指示,決心集中第9兵團、第10兵團共8個軍攻取上海。首先從兩翼迂迴鉗擊吳淞口,斷國民黨軍海上退路,爾後視中共中央華東局接管上海准備工作進行情況,再向市區發起總攻。具體部署是:由第10兵團指揮第26軍、第28軍、第29軍、第33軍及特種兵縱隊一部,首先以主力攻佔吳淞、寶山,封鎖黃浦江口,爾後由西北方向與第9兵團會攻市區;第9兵團指揮第20軍、第27軍、第30軍、第31軍及特種縱隊一部,首先攻佔浦東地區,協同第10兵團封鎖吳淞口,爾後由東、南、西三面與第10兵團會攻上海市區;並要求盡量殲守軍於上海外圍,對市區作戰力求不使用重武器,以盡量減少城市損失。12日,戰役發起,至18日,第9兵團先後攻佔松江、南匯、青浦、川沙等地,進抵高橋附近。第10兵團攻佔瀏河、太倉、嘉定、崑山、南翔等地,與第9兵團形成夾擊吳淞口之勢。湯恩伯為確保退路,令其所部利用既設陣地,拚力扼守高橋、劉行、月浦。第9、第10兵團對守軍陣地構築缺乏認真調查研究,攻擊准備不足,經多次攻擊仍未能突破,遭較大傷亡。為迅速解決戰斗,第三野戰軍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總前委的指示,增調第7兵團之第23軍和第8兵團之第25軍分別配屬第9、第10兵團,於23日夜發起總攻。24日,第9兵團攻佔浦東市區和虹橋、徐家匯車站,第10兵團直插吳淞、寶山。國民黨軍一面調兵增強月浦防禦,一面向吳淞收縮,准備從海上撤退。解放軍各部隊採取快速猛攻的動作,多路直插市區。第9兵團攻佔上海市區,並爭取負責指揮上海國民黨軍余部的淞滬警備副司令劉昌義率部放下武器。第10兵團相繼攻佔大場、吳淞、寶山、楊行等地。至27日,上海全部被攻佔。

點評:此戰,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15.3萬餘人,繳獲各種炮1370門,坦克、裝甲車119輛,汽車1161輛,艦艇11艘等裝備和物資。入城部隊嚴格遵守入城紀律,露宿街頭,謝絕饋贈,保護外僑,以實際行動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政治影響,贏得了廣大群眾的贊揚,上海的解放,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利用上海繼續頑抗、搶奪資財及挑起國際事件的陰謀,為繼續肅清華東國民黨軍余部,保衛國防,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

5. 上海人民是哪一天得到解放的A)1949年5月21日,B)2010年10月31日 請回答. . . . . .

A
這天是上海解放的日子。

6. 1949年是那支部隊解放了上海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對國民黨軍重兵據守的上海市進行的城市攻堅戰,最終上海完全解放。

第一階段:解放軍進駐上海。1949年5月12日,解放軍對上海外圍發動攻勢。先後攻佔平湖、金山衛、奉賢、南匯、嘉興、松江、青浦等地。至此,上海外圍陣地第一道防線全部攻佔。

第二階段:解放軍向上海市區發動總攻。20軍、23軍、26軍、27軍4個軍一起進攻上海市區,佔領浦東地區後,在蘇州河邊,爆發了上海戰役中的最後高潮。上海地下黨策應起義,從蘇州河畔到黃浦江邊的槍聲停息,上海戰役結束。

(6)解放上海21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由華東野戰軍改編而來,陳毅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粟裕為副司令員兼第二副政治委員,譚震林為第一副政治委員,張震為參謀長,唐亮為政治部主任。

上海戰役戰報

在16天的激戰中,解放軍共殲敵15.3萬人,繳獲各種火炮1370門,各種槍支8萬余支,坦克、裝甲車119輛,汽車1161輛,艦艇11艘,以及大量各種物資。上海地區守敵,除湯恩伯及從海上逃脫的5萬人外,全部被殲。人民解放軍傷亡2萬餘人,其中犧牲連以上幹部433人。

7. 解放前後的上海

上海在邁向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中,住宅建築如雨後春筍,變化極大,傳統的住宅建築逐漸為新類型的住宅所取代。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新住宅建築遍布市區,特別是西方獨立式的花園洋房,面積達160萬平方米,近6000幢這類住宅建築,已成為「時代的縮影」和「歷史的年鑒」。 上海一直是全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這個大舞台上活躍著一大批外國殖民者、淘金者,為滿足自己的需求,在上海建造起西方獨院式高級住宅,中國封建統治者、買辦、官僚資本家也起而仿效。西方獨院式高級住宅面積一般都很大,講究庭院綠化,到20世紀初達到高潮,建築裝飾更趨考究,大都有草坪、噴泉、花房、假山、涼亭和車庫等設施,有的還有游泳池、網球場、檯球房等運動場地。這些建築均為獨院式單體住宅,位於租界內環境良好的特殊地理位置,人們習慣地把這些曾經見證過大上海十里洋場、花花世界盛衰榮辱的花園式住宅。
55年前的上海電台廣播聲再次響起:「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同志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經進城了,上海解放了!現在,我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城公告……」再現了當年上海市民迎接解放軍進城的盛況。
55年前,南京路的第一面紅旗在這里——當年永安公司(今華聯商廈)頂部的綺雲閣冉冉升起。今天上午,數以千計的人群再度聚集在這個有紀念意義的地方。迎風飄揚的55面紅旗,象徵著55年來上海所取得的輝煌業績。當年解放上海進駐南京路的27軍某團參謀長、原上海警備區政委章塵、播報新生的上海電台第一聲的老播音員錢乃立、參加55年前在上海新創刊《解放日報》的肖木以及當年綺雲閣升旗過程的見證者等,都被請到了現場,暢談當年的難忘情景。
當年參加上海戰役的老戰士代表向勞模、上海建設者、青少年代表等贈送《戰上海》影片的DVD,來自南京路社區的兵媽媽們向「南京路上好八連」、「霓虹燈下新一代」武警10中隊的戰士贈送《感受上海》等書籍,顯示了軍民魚水一家親的動人場面。配樂詩朗誦《活著的塑像》、評彈與舞蹈《玉蘭飄香》、小型音樂劇《南京路上
橄欖綠》等先後登場,唱出了上海的新貌和市民的情懷。
黃包車、老式留聲機、西洋酒櫃……當這些只能在老電影中才能見到的「古董」,還有在城隍廟的街角弄口,補碗的、箍桶的、捏麵人的、代寫書信的、變戲法的、看西洋景的、拔牙的、相面的……他們和著鼻煙壺、牙霜、水瓶塞、針箍、雞毛帚等逐漸隱退為歷史。當它們一一呈現在你面前的時候,立即在你腦中閃現的也許只會有一個地點———上海。
而如今的上海已成為了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大都市. 外灘,東方明珠,金貿大廈……這些早已成為中國的代表,我們即將迎來的將是2010年的世博會,相信我們會做得更好!

8.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上海的戰役一共打了多久

上海戰役從1949年5月12日外圍總功開始(從蘇州河畔到黃浦江邊的槍聲停息,)一共激戰了16天,解放軍共殲敵15.3萬人,繳獲各種火炮1370門,各種槍支8萬余支,坦克、裝甲車119輛,汽車1161輛,艦艇11艘,以及大量各種物資。上海地區守敵,除湯恩伯及從海上逃脫的5萬人外,全部被殲。人民解放軍傷亡2萬餘人,其中犧牲連以上幹部433人。

9. 解放上海花了多久時間! 從戰役發起時間到結束

上海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解放上海戰爭。1949年5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主力勝利渡過長江後,對國民黨軍重兵據守的上海市進行的城市攻堅戰。解放軍發動以消滅湯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為目的的「上海戰役」。1949年5月27日,上海國民黨守城部隊投降,上海徹底解放。

閱讀全文

與解放上海21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全國社保基金114組合什麼意思 瀏覽:23
蘇州貸款融資公司 瀏覽:133
基金水位線 瀏覽:836
買理財的申報 瀏覽:878
中糧信託待遇 瀏覽:660
小營理財下載 瀏覽:420
廣州信託公司 瀏覽:420
國信證券和國投資本 瀏覽:93
理財經理箴言 瀏覽:897
貴金屬化合物的歸類 瀏覽:598
國家資金理財 瀏覽:897
遠東貴金屬手機版下載 瀏覽:80
中華開發股權投資 瀏覽:350
多盈理財兌付 瀏覽:814
通達信漲跌均線主圖指標公式 瀏覽:382
p2p屬於第三方理財嗎 瀏覽:658
吳文雄融資 瀏覽:401
發行疫情融資券 瀏覽:789
上海福翌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57
定向融資工具是什麼 瀏覽: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