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中國有哪些報業傳媒集團
最大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
各大省市的:北京報業集團、上海報業集團等等
有三十多個
㈡ [新民晚報]在上海報業的市場地位分析
《新民晚報》:退步的老上海
當街頭時尚一族的視線被其他時尚報刊拉走,當上班一族紛紛握著《新聞晨報》趕車上班,當中年人士在訂報單上填下《新聞晚報》的字樣,上海報業的「大哥大」《新民晚報》正體味著某種難言的切膚之痛:報紙的發行量逐漸萎縮,中青年讀者大幅流失。有消息說,如今的《新民晚報》發行量已經從鼎盛時間超過的150萬,跌到不足80萬。曾經高枕無憂的「晚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想當年,上海街頭巷尾流傳著"新民夜(晚)報,夜飯吃飽"的順口溜。一家人飯後爭相傳閱一張晚報,有些老人因為等不及寧可放棄訂閱,每天准時上報攤購買。類似的現象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曾被當作上海的一大風景來描繪。從一開始,《新民晚報》就是一張「一民為本」的市民報紙,以民為本、為民代言、作育新民。歷經幾代報人的辛勤耕耘,《新民晚報》很快躋身中國「四大晚報」行列,廣告收入持續多年居本地報紙之首,老報人趙超構提出的「短些、廣些、軟些」的辦報風格也蜚聲南北。就象在自己的廣告中所言,《新民晚報》確實「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上海老百姓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新民晚報》是一張典型的海派報紙。與很多用大標題、大照片、大板塊來吸引讀者的新報紙比較,其細眉細目、交錯咬合的版面布局,與上海著名旅遊景點城隍廟「曲徑通幽」的九曲橋以及上海人「螺螄殼里做道場」的精神非常相似。住在「曲里拐彎」的石庫門弄堂里,讀著「曲里拐彎」的《新民晚報》,這種上海文化與上海報紙的暗合倒也相得益彰。
然而,《新民晚報》也是一張缺乏創新活力的報紙。幾十年來,幾乎不變的版面風格、報道特色,或許能否滿足「老上海們」相對保守的閱讀需要,卻無法吸引更多「新上海人」的目光和興趣。時代在變化,城市在前進,越來越多懷有夢想的青年人涌進上海工作、創業,越來越多的本地人改變的思維觀念和審美情趣,而《新民晚報》卻沒有真正「與時俱進」。版面缺乏革新、報道缺乏活力,這份「居安而不思危」的報紙面臨著嚴峻考驗。
考驗來自諸多方面:《文匯報》和《新民晚報》合並成文新報業集團後,《晚報》員工的收入有所下滑,影響了記者編輯們的工作積極性;《揚子晚報》、《羊城晚報》等外來和尚也在上海的大小超市、報攤、報亭「念起了經」,搶佔了不少原本屬於《新民晚報》的地盤;沒有較大幅度的改版,不少中青年讀者對老面孔的《新民晚報》逐漸失去了興趣,轉投向其他報紙的「懷抱」,有的買起《申江服務導報》和《上海一周》等都市周報,有的則改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新創刊的《新聞晚報》。如果只守著「老上海」悠然不動,眼睜睜看「新上海」不對症下葯,《新民晚報》必將積重難返。
好在,面對其它報紙咄咄逼人的姿態,這位「海派老上海」計劃在2003年及今後一段時間里採取若干主動措施,捍衛自己傳統的老大地位:在多元的社會里首先需要加大報刊的信息量,提供綜合性的資訊,滿足市民信息渴求;對一些群眾關心的熱點作為專題進行深入報道,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晚報的影響力;加強社區的報道,使報紙能夠跟社區、跟社區的市民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新民晚報》主編金福安不久前在新浪和網民聊天時說:「《新民晚報》最大的優勢就是跟群眾的關系很密切,年年都搞新民熱線,十年來走過來的路程,有人民群眾的聲音,要為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反映群眾的問題,增強報刊的服務性。」以民為本,這個道理永遠都對。就今天的《新民晚報》來說,最大的課題是解決如何保住「老上海」、吸引「新上海」。
㈢ 上海報業集團怎麼樣
簡介: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已整合重組,並更名為上海報業集團。
㈣ 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是哪個報業集團成立於哪年哪月哪日
1996 年 1 月 15 日 ,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正式組建成立。 作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這艘報業航母的旗艦和主報,《廣州日報》創刊於 1952 年 12 月 1 日。一代代廣州日報人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辛,經歷了「三起三落」的曲折,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熱血沸騰和市場經濟帶來的理性思考,憑著超前的目光和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報業奇跡。 在全國地方報紙中,《廣州日報》劃時代地由 4 版擴至 8 版、 12 版、 16 版…… 目前日均 52 版、日發行量 165 萬份。 《廣州日報》 97 版「 香港回歸 」 紀念特刊, 200 版「 新世紀 」 紀念特刊等均創下報紙出版版數的歷史紀錄。在《廣州日報》創刊50周年之際,《廣州日報》用環保紙發行了100版紀念刊,回顧《廣州日報》發展史。 《廣州日報》是中國最早自辦發行的報紙之一 , 也是國內最早實現全彩印刷的報紙; 1998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被批准為全國工業戰線以外,也是全國新聞界和社會科學界第一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作為我國媒體行業中最早實施 ERP 系統的單位 , 廣州日報全面實施基於 SAP 的 ERP 管理工程,資產整合更加有效,企業經營更加完善。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最先提出「數字化記者」的概念,通過數字相機、手提電腦、衛星數字電話進行跨地域采訪。 2004 年 10 月 18 日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上海文廣新聞集團、北京青年報社,在上海聯合簽署了合作協議,跨地區辦報,於2004年11月15日推出全國首家綜合性財經類日報《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報業巨頭《廣州日報》【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 面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形勢,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實施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建立了一個集 1 張主報、 15 張系列報、 4 家雜志社、 1 家出版社和 1 個網站的 「 報業航母群 」。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屬下的品牌系列報刊——《信息時報》、《足球報》、《嶺南少年報》、《老人報》、《廣州文摘報》、《舞台與銀幕》、《商旅導報》、《現代育兒報》、《南風窗》、《新現代畫報》、《贏周刊》、《美食導報》等,以其專業的傳媒視角,權威的信息發布,獨到的剖析解讀,豐富的新聞資訊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理念,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確立了強勢的品牌地位。 近兩年的報業集團新軍——《看世界》、《番禺日報》、《增城日報》、《籃球先鋒報》、《大東方》、《第一財經日報》也以前沿的觀點,專業的品質,重視與讀者的互動交流,倍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廣州日報》以國內首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龍頭角色,致力探索媒介與市場互動的最佳模式,市場化運作始終保持領先,摘取多項產業發展桂冠,開創中國報業的新時代。作為領先中國媒介產業化的先鋒,《廣州日報》以其主流大報的形象與深入廣泛的市場影響,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媒介品牌之一。引導主流,彰顯大報影響力。《廣州日報》以最出色的新聞成就中國主流經濟體系中的第一傳播平台,以創新經營主導中國報業革命的潮流,以品牌吸引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主流讀者群,不斷引導主流傳媒的創新之路。 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經濟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WEF)編制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以46.17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全國綜合類報紙首位,成為中國大報第一品牌。1991年開始舉辦「廣州日報杯」全國報紙優秀廣告獎,為推動中國廣告業的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2004年廣告經營收入17.17億,連續十一年廣告收入高踞全國報業榜首,2004年、納稅2.54億,成為廣州地區第三大的納稅戶
㈤ 上海報業集團的介紹
2013年10月28日經中共上海市委批准,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正式成立。上海報業集團的掛牌辦公地為位於上海徐家匯CBD商圈的中金國際廣場A座。
㈥ 解放牛網是上海報業集團旗下的嗎
解放牛網是解放日報集團下屬企業,不是上海報業集團的。上海報業是由文匯新民組成的
㈦ 上海有什麼媒體集團
上海文抄廣新聞傳媒集團是上海的電視廣播業的巨頭。
大的平面媒體集團好象就兩家,文匯新民報業集團和解放日報報業集團。
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成立於1998年7月25日,由創刊60周年的文匯報和創刊69年的新民晚報聯合組建而成,是中國最大的報業集團之一。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旗下媒體:《文匯報》、《新民晚報》、《東方早報》、《SHANGHAI DAILY》(上海日報)、《東方體育報》、《行報》、《上海星期三》、《上海家庭報》、《文匯讀書周報》、《文學報》、《外灘畫報》、《新聞記者》、《新民周刊》、《今日上海》、《上海灘》、《新讀寫》、《萌芽》。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成立於2000年10月9日,是以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為龍頭組建的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和綜合實力的媒體集團。目前擁有《解放日報》、《新聞晨報》、《新聞晚報》、《報刊文摘》、《申江服務導報》、《上海學生英文報》、《人才市場報》、《I時代周報》、《房地產時報》、《支部生活》、《上海小說》、《新上海人》、解放日報電子網路版、上海滬劇院等九報三刊一網路一劇院。
㈧ 上海報業集團是國企嗎
上海報襲業集團應該是國家事業單位,不是國有企業。
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和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整合重組的上海報業集團總計擁有20多份報刊,包括了《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ShanghaiDaily》、《新聞晨報》等8份日報、《申江服務導報》、《報刊文摘》等10多份周報和《支部生活》《新聞記者》等7份月刊,擁有2家出版社,10傢具有新聞登載資質的網站,18個APP應用,50多個微信公眾帳號。
㈨ 報業集團有哪幾個子公司
1996 年 1 月 15 日 ,經中宣部和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正式組建成立。 作為廣州日報報業集團這艘報業航母的旗艦和主報,《廣州日報》創刊於 1952 年 12 月 1 日。一代代廣州日報人經歷了創業初期的艱辛,經歷了「三起三落」的曲折,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熱血沸騰和市場經濟帶來的理性思考,憑著超前的目光和銳意改革的創新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報業奇跡。 在全國地方報紙中,《廣州日報》劃時代地由 4 版擴至 8 版、 12 版、 16 版…… 目前日均 52 版、日發行量 165 萬份。 《廣州日報》 97 版「 香港回歸 」 紀念特刊, 200 版「 新世紀 」 紀念特刊等均創下報紙出版版數的歷史紀錄。在《廣州日報》創刊50周年之際,《廣州日報》用環保紙發行了100版紀念刊,回顧《廣州日報》發展史。 《廣州日報》是中國最早自辦發行的報紙之一 , 也是國內最早實現全彩印刷的報紙; 1998年,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被批准為全國工業戰線以外,也是全國新聞界和社會科學界第一家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作為我國媒體行業中最早實施 ERP 系統的單位 , 廣州日報全面實施基於 SAP 的 ERP 管理工程,資產整合更加有效,企業經營更加完善。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最先提出「數字化記者」的概念,通過數字相機、手提電腦、衛星數字電話進行跨地域采訪。 2004 年 10 月 18 日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與上海文廣新聞集團、北京青年報社,在上海聯合簽署了合作協議,跨地區辦報,於2004年11月15日推出全國首家綜合性財經類日報《第一財經日報》。 中國報業巨頭《廣州日報》【中國第一家報業集團】 面臨日益激烈的媒體競爭形勢,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實施多品牌的發展戰略,建立了一個集 1 張主報、 15 張系列報、 4 家雜志社、 1 家出版社和 1 個網站的 「 報業航母群 」。 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屬下的品牌系列報刊——《信息時報》、《足球報》、《嶺南少年報》、《老人報》、《廣州文摘報》、《舞台與銀幕》、《商旅導報》、《現代育兒報》、《南風窗》、《新現代畫報》、《贏周刊》、《美食導報》等,以其專業的傳媒視角,權威的信息發布,獨到的剖析解讀,豐富的新聞資訊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理念,在珠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都擁有了一大批忠實的讀者,確立了強勢的品牌地位。 近兩年的報業集團新軍——《看世界》、《番禺日報》、《增城日報》、《籃球先鋒報》、《大東方》、《第一財經日報》也以前沿的觀點,專業的品質,重視與讀者的互動交流,倍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廣州日報》以國內首家報業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龍頭角色,致力探索媒介與市場互動的最佳模式,市場化運作始終保持領先,摘取多項產業發展桂冠,開創中國報業的新時代。作為領先中國媒介產業化的先鋒,《廣州日報》以其主流大報的形象與深入廣泛的市場影響,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媒介品牌之一。引導主流,彰顯大報影響力。《廣州日報》以最出色的新聞成就中國主流經濟體系中的第一傳播平台,以創新經營主導中國報業革命的潮流,以品牌吸引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主流讀者群,不斷引導主流傳媒的創新之路。 2004年,世界品牌實驗室(WBL)和「經濟聯合國」——世界經濟論壇(WEF)編制的《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廣州日報》以46.17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全國綜合類報紙首位,成為中國大報第一品牌。1991年開始舉辦「廣州日報杯」全國報紙優秀廣告獎,為推動中國廣告業的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 2004年廣告經營收入17.17億,連續十一年廣告收入高踞全國報業榜首,2004年、納稅2.54億,成為廣州地區第三大的納稅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