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如果沒了陸家嘴,真的就是一個二線城市嗎你怎麼看
胡扯。別說是沒了陸家嘴,就是沒有整個浦東,上海依舊是一線城市。陸家嘴只是浦東新區一小塊區域,面積不到30平方公里。它主要是上海金融業最集中的地區,有匯豐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外資銀行入駐。可以說,陸家嘴是上海的金融中心。
(上海港是全球集裝箱吞吐量最高的港口,連續多年超過新加坡港)
任何一個城市,其地位如何取決於綜合實力,而不單單是某一方面的實力。上海陸家嘴就是上海金融實力的象徵,而不代表上整個上海。這陸家嘴上海還有洋山港、外高橋、南京路、長興島造船基地等重要經濟區域。這些區域是共同構成上海競爭力。就像美國紐約的實力不僅僅來源於華爾街,還包括曼哈頓其他區域。
B. 上海過去五年經濟發展如何
1月23日上午9點,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式在世博中心舉行。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應勇做政府工作報告。此次會議會期7天,1月29日閉幕。
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我們要把到2035年城市總體規劃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奮力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使全市人民享有共同富裕、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們要加快建設更有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創新之城,世界級創新人才紛至沓來,高水平創新機構高度集聚,創新活動無處不在,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我們要加快建設更富魅力、更有溫度的人文之城,市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包容,人文關懷根植大眾,文明美德蔚然成風,中外文化交相輝映,城市記憶深刻雋永。我們要加快建設更加美麗、更可持續的生態之城,綠色產業成為主導,低碳生活成為時尚,藍天白雲、水清岸綠成為常態。
C. 如果上海繼續發展有可能和哪個城市合並合並後會怎樣
在國內經濟發展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取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已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國家發展的小視頻,當我們看到我國GDP數據的快速增長時,我們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當然,南通作為一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一座有1000多年歷史的城市,它還有較好的旅遊資源,比如狼山、濠河、水繪園、余西古鎮等,這些都是南通著名的旅遊景點,被譽為“北上海”的城市未來的發展實在是不可估量。
D. 全國各省經濟實力及綜合實力排名
網路知道
我國各省重要排行
全國各省經濟實力及綜合實力排名
我來答有獎勵
匿名用戶
2018-08-07
中國各省經濟狀況比較
第一層:人均40000+的
1 上海 65473
2 北京 57431
3 天津 47972
第二層 人均30000--40000的
4 浙江 35730
5 江蘇 32985
6 廣東 32142
第三層 人均20000--30000的
7 山東 27148
8 內蒙古 25558
9 遼寧 24645
10 福建 23663
第四層 人均15000--20000的
11 河北 19363
12 黑龍江 18463
13 吉林 17211
14 新疆 16164
15 山西 16143
16 河南 15056
第五層 人均10000--15000的
17 湖北 14733
18 重慶 14011
19 海南 13361
20 湖南 13123
21 陝西 12843
22 青海 12809
23 寧夏 12695
24 江西 12204
25 四川 11708
26 西藏 11567
27 安徽 11180
28 廣西 11417
第六層 人均10000以下的
29 甘肅 9527
30 雲南 9459
31 貴州 6742
有幾個看點:
一,內蒙古以25558排名第8進入前10,是一個被人們忘記的種子選手,進步神速。
二,河南以15056排第16,已經進入全國中游水準,進步很快。
三,人們印象中南方富裕省份福建以23663排第十,並沒有北方的山東,內蒙,遼寧發達。
四,人們印象中富裕的海南以13361僅排19,屬於較不發達省份,需要努力發展。
五,同為東北三省的黑龍江和吉林已被遼寧拉開,已分屬於不同的發展水平了,遼寧已經達到新的層次
六,人口大省四川和重慶人均GDP靠後,雖然成都和重慶市區發達繁華,但並不能掩蓋周邊縣市的經濟相 對落後的問題,但在國家新批准了成渝經濟特區後,有很大可能在近期崛起,成為與環渤海灣,長 三角,珠三角並列的經濟第四極。
七,26 西藏 11567
27 安徽 11180
28 廣西 11417
29 甘肅 9527
30 雲南 9459
31 貴州 6742
由上表看出,排名26---31最後六位的五個省中,除安徽以外,西藏 廣西 甘肅 雲南 貴州 均為
多少數民族的省份,以致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國家應加大對少數民族省份的扶植。
而做為東部省份的安徽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跟該省政府及各地市政府的行事風格有關,以安徽的優異位置(緊鄰長三角,又有長江過境),豐富的資源(煤,電,水利),應該是發達省份才對,需要從自身找原因。
八 三大直轄市依然佔領前三,由於天津今年開始受到中央重視,這兩年應該會重新崛起,直指京滬。
九 粵江浙依然排在4,5,6位, 只是廣東的人均GDP已經被另江浙超過,珠三角的金融服務系統的不完 善已經成為廣東發展的瓶頸,但由於有香港和澳門在,廣東和港澳經濟完全對接之後,後勢依然強勁 ,重新拿回省人均GDP第一的位置也非難事。
GDP雖然不能代表各省市的人均收入狀況,但對人均收入構成直接影響,也直接反映了各地區的綜合實力和經濟發展程度,以上的評述完全客觀!
E. 50宗地王貨值萬億元難入市是什麼原因
近三年搶地王的房企,喜者少,憂者甚。徘徊於「割肉」還是「等待」的路上,多數地王項目仍在被動「等待」入市。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住宅類高總價地王地塊單宗地塊成交金額超過65億元的合計50宗,其中20宗於2017年成交,20宗於2016年成交,另外還有10宗是2015年成交的。
盤點2016年爭搶地王的房企,《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有擴張需求的中小房企更為激進。事實上,這類房企信用評級較低,拿到低成本借款的能力比大型房企更差,判斷市場和操盤能力更弱,甚至沒有產品IP的現狀,使其高價地在手無法快速變成現金,其被拖進危機之中的概率也就更高。
「拿高價地的房企可能有兩種死法」,上述房企高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種是猝死,比如猛拿高價地,拖幾年仍沒變成現金,在這種局勢下,假如明天從銀行貸不出款,就可能馬上破產;另一種是慢死,比如一家房企有400億元凈資產,每年虧損10億元,可以虧40年,外界似乎看不出來,但這是溫水煮青蛙式的死法。
「2018年,資金鏈告急將成為近三年拿高價地的房企最大的壓力。」張大偉直言,大部分企業鑒於開發周期計算,都預判2017年下半年項目進入回款階段,因此借款融資都集中在2015年-2016年之間,而2018年則是其還債期。屆時,舊債因銷售回款率低難以償還,新債又難借,多重壓力齊至,不排除比虧本更嚴重的被逼出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
比如像新能源車啦。新能源板塊的股都會有不同的收益。
G. 中俄合作又添新磚:5萬億投資項目來了,添磚什麼成語
添磚加瓦
[tiān zhuān jiā wǎ]
[釋義] 比喻做一些工作,盡一點力量。
H. 上海GDP超3萬億全國第一,在美國算什麼水平和紐約比呢
上海作為我們國家的一線城市,同時也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它的影響力在中國不言而喻,並且上海這個城市的經濟非常發達,它的GDP總量達到了3萬億,成為了全國GDP最高的城市,而且上海的旅遊資源也非常豐富,這里不僅有美麗的風景和公園,而且這里還有很多現代建築的傑作,例如東方明珠塔、上海中心大廈、金茂大廈等等,其中上海中心大廈是國內最高的大樓(632米),很多人都慕名前來參觀遊玩,據了解上海每年接待的遊客數量就超過上億人次,這也從側面體現了上海有多麼的發達,對此也有人提出了疑問,上海的GDP超3萬億是全國第一,但是放在美國是什麼水平,和美國第一城紐約比呢?
最後校長認為,上海是世界一線城市,在入圍的城市,也能看到一些的美國城市,但是美國的城市非常多,我們無法一一列舉,總而言之上海的經濟水平雖然比不上紐約,但在美國也算是比較發達的城市了。
I. 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
全球金融危機尚未見底,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時有半年,得失之間的遠見與近思,我們如何看待?本期特邀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財科所所長史生榮、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韓偉森,從投資、信貸、消費和宏觀等層面深刻解析:4萬億半年報。
4萬億投資細節
中國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成效初顯,半年間的投資細節值得審視。
《新理財》:去年為了擠上4萬億的經濟列車,各地政府都期望能多申請項目和資金,您如何看待這個機遇?
史生榮:我認為應力求使4萬億資金安全、迅速、通暢地投向最合適的地方,國家可以向社會公眾公開資金投向和用途;對資金投向使用情況進行同步審計,並定期全面公開審計結果,披露財政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強化審計機關的財政監督職能,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新理財》:隨著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現成的項目可能越來越少,您說呢?
史生榮:所以應重點加強管理和監督檢查工作;重點開展項目後評價工作,進行重大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對重要問題要嚴肅查處。比如,檢查工程項目規劃和立項是否符合中央規定的投資方向,以及是否符合地方發展戰略,對地區和部門項目安排不當、投資方向不符合的要收回投資,繳回中央國庫,核減該地區、部門安排投資的數額。
《新理財》:中央的每個項目都需要地方配套,但地方配額資金缺口很大,這怎麼解決?
史生榮:今後一段時間內,應在保持分稅制財政體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逐步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新理財》:以前也發生過基礎設施建設與當地經濟發展不配套,導致設施長期閑置,下一步如何操作?
史生榮:我覺得關口前移、跟蹤審計、公開透明是三個關鍵點。關口前移就是先看投資是否符合中央方向、是否及時開工、對「保增長」作用會怎樣。跟蹤審計的好處有兩點: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做出相應處理,規范資金運作;另外,還可以從完善相關制度的層面上向各級黨政機關及時提出建議,發揮審計的建設性作用。此外,在投資項目實施過程中堅持公開透明,通過社會監督機制促進投資監管。
天量信貸解密
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合計為4.58萬億,同比增加3.25萬億,已完成全年新增貸款計劃(5萬億)的91.6%。此天量信貸背後意味著什麼?
《新理財》:信貸增長是為了促進投資、活躍生產和消費,這么多錢投下去情況如何?
郭田勇:目前來看,中長期貸款(主要與基礎設施項目相關)和票據融資占據了新增貸款的絕大部分。我們都知道,政府的投資應該要能夠拉動社會投資,同時能夠幫助出口的企業把市場轉向國內市場,再通過國內消費的增長來共同推動經濟的發展,到目前為止這個效果並不明顯。
《新理財》:不容迴避的是,天量信貸增長畢竟不可持續,在信貸大潮之後,有哪些問題需要被關注?
郭田勇:我覺得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要對通貨膨脹的壓力密切監測。此次信貸增長,雖然在短期內並不意味著有通脹,但長期來看還是要注意這個問題。
二是銀行需要關注高額信貸背後的風險。雖然某些基建項目有政府信用支持,但其本身依然存在諸多風險,比如項目倉促上馬容易導致實施過程出現問題。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商業化程度並不高,直接影響其未來收益,再加上大型項目通常耗資巨大,回收期較長,難以保證到期時的債務償還能力。
三是未來信貸的投向問題。流動性貸款分為大企業與中小企業貸款,此次高額信貸中,中小企業貸款不到20%,這比預期所獲得的貸款份額要少。
《新理財》:您剛才提到了信貸投向的問題,那麼,下半年信貸投向應該是怎樣的?
郭田勇:我覺得信貸政策應該更多地給高效率的企業以貨幣,從而提升企業與消費者的信心。此外,銀行現在要積極開拓中小企業信貸、消費信貸和農業信貸等,切實引導信貸資金的流向,讓資金流入真正需要錢的地方。
《新理財》:這也是對經濟刺激的一種補充與完善?
郭田勇:是的。只是單純依靠投資來拉動GDP的方式並不具有連續性, 而信貸增長和投資擴張的速度能否持續尚無定論。當優質的基建項目貸款被銀行瓜分完畢,對於基建的貸款力度可能會衰竭下來,而出口、投資和消費可能依然萎靡。所以,在信貸數量增長的同時,要保證信貸運用的效率和質量,要真正擺脫信貸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我國經濟增長的結構,真正促進消費的升級,這才是經濟復甦的著力點。
快打「消費補丁」
要使經濟獲得長效、穩定發展,最終還得讓國民經濟運行的「三駕馬車」協調運行。我們期待在促進出口恢復正常的同時,也更加期待「消費馬車」跑穩跑快。
《新理財》:您認為未來的政策著力點是怎樣的?
馬曉河:我認為下一步宏觀政策要從政府消費轉向民間消費。應該把消費力更多地導向城市,尤其是針對中低收入群體,讓他們購買指定家電產品也可享受同樣的補貼政策,並對城鎮低收入者給予購房補貼政策。
《新理財》:但我國目前消費率太低,讓消費成為經濟增長動力並非易事,您有何建議?
馬曉河:我國消費率低的原因之一是消費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們銀行的政策多是生產性貸款政策,針對生產才能貸款,老百姓貸款來消費就難了。我們應該消除一些抑制老百姓消費的政策或者是制度安排,把這些障礙掃除掉,使貸款更多地轉變成消費。比如金融領域可以加快改革,開辟一些金融新產品,讓老百姓能為消費貸款。
《新理財》:我國從外向型經濟轉向國內消費型經濟是一個艱難的進程,您看呢?
馬曉河:因為這涉及一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問題。在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裡面,如何讓老百姓相對快地增加收入,調節高收入者,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提高低收入者水平,是我國今後政策的主要目標。
《新理財》: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我們還需如何去做?
馬曉河:我覺得財政政策可以更加積極,繼續大力推動投資,把一些項目盡快落實,多發一些國債,多搞一些民生工程。也許在農村修一條路,就會帶來農民大量購買摩托車;也許再給農民增加一些消費補貼,還會帶來農村消費的更快增長。
積極財政入手點
經濟危機中有著生存之道,而積極財政政策的入手點在哪裡?
《新理財》: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本身有很強的局限性,具體有哪些?
韓偉森:主要包括宏觀經濟政策約束和制度性約束兩方面。宏觀經濟政策制約著財政政策的穩定性。在當前形勢下,採取不可持續的高築債台的手段將危害長期的宏觀經濟形勢,這種草率的政策並不可取。
財政政策的制度性約束主要是指,制定財政政策應與一國的行政與制度能力相一致,一些應對措施可以超出現行的正常預算周期,尤其是當我們追求消費增長與增加市場對長期財政政策穩定性時,更應如此。在許多發展中國家,政策的延誤與滯後是預算過程的一個規律性特徵,而在對經濟危機下弱勢群體的幫扶過程中,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極為重要。因此,建議中央政策應該與下一級政府的政策理解與執行同步進行,以確保實施的及時與正確。
《新理財》:財政政策的效果與政府的實施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您看呢?
韓偉森:政策應能區分出短期還是中期,短期政策致力於預測危機,中期政策目標應在於維持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當前危機下,各國根據財政政策空間的大小可以分為三類。
一是沒有財政政策空間的國家,這包括需要依賴外援的國家。這些國家面臨的挑戰是如何促進事關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的核心消費,並避免影響經濟增長的增稅政策的出台。同時,選擇性地消除無效消費和擴大稅基等行為,因為有效的國民收入管理都將緩解危機對公共財政的不利沖擊。
二是存在一定政策空間,但沒有能力制定實施新計劃的國家。這些國家可以重點落實現有的消費計劃。此外,發掘易於實施的新的財政措施,同時制定機動政策以便應對可能超出現有財政資源的經濟危機。
三是擁有財政政策空間與實施管理能力的國家。這類國家的政策可以包括強化社會安全網的新型措施,或旨在加速長期增長的基礎設施支出措施,以便在近期提供反周期的財政政策刺激。中國就是這類國家的典範。
《新理財》:您認為中國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中應注意什麼?
韓偉森:我認為,在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時應注重短期刺激與長期平衡的關系,這是一個雙贏的問題。短期與長期的交匯點是財政政策入手的關鍵,例如,中國可以從能源資源利用與污染整治方面入手,短期內可以增加財政支出、刺激消費,長期內也將有益於中國經濟環境的改善。
但擴張性財政政策對於逆勢中的發展中國家並不能總是起到預期的良好效果。一經實施,當經濟情況有所好轉時,自主的擴張政策很難逆轉,這將威脅長期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財政擴張應該及時,但不能過於貿然行事。一旦時機選擇失誤,財政干預將起到反作用
J. 中國投資最大的工程叫什麼名
中國超級工程排行榜:
1、長興島造船基地 ——打造世界最大造船基地
工程總投資:
350億元
2、京滬高速鐵路 ——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項目
工程總投資:
2200億元
3、北京南站——亞洲最大火車站
工程總投資:
63億元
4、杭州灣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工程總投資:
160億元
5、曹妃甸開發區——規模遠超三峽工程
工程總投資:
2300億元
6、蘇通長江大橋——世界最長斜拉橋
工程總投資:
78.9億元
7、西部大開發 ——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
工程總投資:
8500億元以上
8、福廈漳龍城際鐵路
工程總投資:
380億元
9、「五縱七橫」國道主幹線
工程總投資:
9000億元
10、中國「八橫八縱」大容量光纖通信網
工程總投資:
70億元
11、「南水北調」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工程總投資:
5000億元
12、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 ——世界最大單體建築
工程總投資:
250億元
13、湛江東海島:寶鋼千萬噸級鋼鐵基地
工程總投資:
690億元
14、上海臨港新城——世界最大填海造地項目
工程總投資:
1500億元
15、上海洋山深水港——打造世界第一大港
工程總投資:
500億元
16、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工程總投資:
2萬億元
17、川氣東送工程
工程總投資:
627億元
18、遼寧紅沿河核電站
工程總投資:
500億元
19、戰略石油儲備工程
工程總投資:
1000億元
20、武漢火車站——邁向內陸最大鐵路樞紐
工程總投資:
140億元
21、昆明新國際機場——中國第4大航空樞紐機場
工程總投資:
231億元
22、海南電網跨海工程
工程總投資:
22億元
23、天津百萬噸乙烯項目
工程總投資:
268億元
24、上海光源實驗室——中國重大科學工程
工程總投資:
12億元
25、四川災後重建
工程總投資:
1.2萬億元
26、絲綢之路復興計劃
工程總投資:
430億美元
27、中國第二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
工程總投資:
792億元
28、中國第三大水電站——向家壩水電站
工程總投資:
434億元
29、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
工程總投資:
120億元
30、大飛機工程落戶上海
工程總投資:300—500億
31、散裂中子源項目
工程總投資:
12億元
32、世界最大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工程投資額:
6.27億元
33、滬蓉高速公路(上海至成都)
工程總投資:
1700億元
34、寧夏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總投資:
1000億元
35、港珠澳大橋
工程總投資:
700億元
36、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
工程總投資:1.53萬億元
37、甘肅酒泉——世界最大風力發電基地
工程總投資:
1200億元
38、武廣高速鐵路
工程總投資:
1168億元
39、廣州新火車站
工程總投資:
180億元
40、《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
工程總投資:
4500億元
41、上海虹橋交通樞紐
工程總投資:
360億元
42、哈大高速鐵路
工程總投資:
923億元
43、天津海上油田開采裝備基地
工程總投資:
220億元
44、陝北能源化工基地
工程總投資:
900億元
45、中石化伊朗亞達瓦蘭油田
工程總投資:
20億美元
46、中石油蘇丹石油項目
工程總投資:
70億美元
47、中石油尼日石油項目
工程總投資:
50億美元
48、非洲加彭貝林加鐵礦
工程總投資:
27億美元
49、中國十一五國家電網建設規劃
工程總投資:
12150億元
50、十一五西藏公路交通規劃
工程總投資:
4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