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篇關於中國房價未來走勢的分析報告 補充:是運用均衡價格理論的報告
我想以新角度來談房價。誰解其中味,細讀出思路。莫做無心人,留下頂或磚。
為何一年內房價仍會上漲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不斷,房價上漲就不斷。因為貶值的美元全球泛濫,加上外匯順差、引進外商投資,美元流入中國不少,美元在中國不能自由流通,所以中國必須大規模印幣投放市場;因為財富積累、擴大再生產、財政赤字、股漲、房漲、物價漲、工資漲等,所以中國也必須印人民幣投放市場。人民幣印過量了,於是人民幣對內不斷貶值。美國印錢比中國印錢更多更多,所以人民幣對外升值。美國印多少賺多少。美國貪得無厭加上霸道,你看這幾天又在逼人民幣對外升值。人民幣對外升值導致熱錢大量涌進,人民幣對內貶值大家只好從銀行取錢投資,兩者一起導致股市、房市上漲。股市、房市上漲導致更多的熱錢涌進,印出來的錢有了去路導致美國可以更大規模地印發美鈔,中國也不得不跟著更大規模地印發人民幣。錢更多了就更漲,更漲了熱錢涌進更多,美國更可以印,不印白不印。多印就多漲,多漲就多涌進,多涌進就多印,多印就多漲,形成惡性循環。所以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不斷,房價上漲就不斷。
招拍掛賣地方式不斷,房價上漲就不斷。拍賣是不可能理性的一種買賣方式。第2次拍賣的價格必然比第1次高,第3次必然比第2次高,第4次必然比第3次高。地方**以招拍掛賣地,各地催生了一個又一個「天價地王」。地價漲導致房價漲,房價漲導致地價漲,地價再漲導致房價再漲。就象雞生蛋後蛋再生雞一樣地循環下去。所以,招拍掛賣地方式不停,房價上漲就不停。(理由太多了,只說這2點)
為何一二年內的死多頭必死
房價不是降不降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降的問題!2008年,最遲2009年房市將出現導致房價下跌的13種不良狀態,「房牛市」的頂部還當死多頭就必死無疑。
理由之1 招拍掛賣地方式與房價上漲呈「++++狀態」(化驗單),表明房市的終將被診斷為「病危」。
地方**以招拍掛賣地,後果是:2006年房價1萬,拍得樓面價為1萬,以此地蓋房,成本和稅利加40%,2007房價便升為1.4萬。2007年拍得樓面價為1.4萬,加40%,2008年房價便升為1.96萬。2008年拍得樓面價為1.96萬,加40%,房價便升為2.744萬。2008年拍得樓面價為2.744萬,加40%,2009年房價便升為3.8416萬。
2009年拍得樓面價為3.8416萬,加40%,2010年房價便升為5.378萬。地價漲導致房價漲,房價漲導致地價漲,地價再漲導致房價再漲。就象雞生蛋後蛋再生雞一樣地循環下去。加到最後,民不聊「房」,房價就漲到頭了。
理由之2 房價加速度吹氣球的「⊙狀態」已留下了房價久漲必跌的伏筆。
空方一直在埋怨**不作為。多方一直在笑話**:「多年來各種政策相繼出台後一直沒有成效」。其實,上帝要讓人死亡, 就會先讓他們瘋狂。中央是親民的,是精明的,早已為套住熱錢埋伏下雄兵百萬,其實是欲擒故縱!真的是還沒到收緊布袋口的時候!有許多樣,只說其中一樣:如果每年每平米只上漲1萬元,那麼房市真的會再漲100年而不跌。如果每年只上漲10萬元,那麼房市真的會再漲20年而不跌。如果每年以40萬元、56萬元、78萬元、110萬元的加速度上漲,你說幾年就會下跌?也就是說,跑得越快,越早到終點。奸商利慾熏心,哪管什麼「寧靜致遠」啊。
二手房稅收、交易費、按揭等成本一年一輪需要15%,獲利以25%計,合計投機者每一次換手都要加價40%。由於基數越來越大,加速度就越來越快。假如2007年某市2000年蓋的二手房每平方10000元 * 1.4 = 2008年賣14000元,第一輪漲4000元。14000*1.4 = 2009年賣19600,第二輪漲5600元,19600*1.4 = 2010年賣27440,第三輪漲7840元。27440*1.4 = 2011年賣38416,第四輪漲10976元。問題很大啊,到2011年,100平米的已蓋11年的「舊房」要賣384萬元,國際標準的8倍了,農民自建房成本的50倍以上了。全市需要的「8倍傻」不是幾個而是成千上萬個。可是,舉目四望,全市有賺到384萬的本事卻「8倍傻」的有成千上萬個嗎?你算第1個好嗎?
「神州五號」沖破天靠的是1,2,4,8,16,32的加速度。氣球的大小是有極限的,1人,2人,4人,8人,16人,32人不斷增多地吹,吹破氣球的那一天就會很快到來。也就是說,二手房以每平米一輪加價4000、5600、7840、10976的加速度炒4輪之前,就會使房價奇高而無法出手,於是到時套死你沒商量,被套住了還不知是建設部下的套。誰還敢再取笑說「二手房稅收、交易費、按揭等成本15%不影響吾等炒房」?待到多頭表演完畢時,大家會看到股市那樣的廬山瀑布和綠色大草原。
理由之3 開發商的市場份額和其他供房者的市場份額呈「>狀態」,表明市場壟斷將逐步被打破,房價會逐步下跌。「>狀態」的上一條線是趨降的開發商所佔的市場份額。房價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場壟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然存在激烈的競爭,任何人、任何集團都無法永遠壟斷某個行業的全部市場。房地產不是高科技,開發商更不可能永遠壟斷全部市場.下一條線是趨升的其他建房形式所佔的市場份額。在初級階段里,多種經濟形式並存,多種分配形式並存,當然要有多種建房形式與之相適應。高房價把人逼得象內急一樣,但活人不會被尿憋死,必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商品房、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單位自建房、個人自建房、合作建房、小產權房等會同時並存。這些新生事物反映了強烈的民意,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這終將打破開發商獨家壟斷房市的局面,這符合市場經濟鼓勵多種形式進行競爭的本意,這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必然趨勢。幾年競爭後「>狀態」開口逐漸合攏,就表明其他建房形式所佔的市場份額已大了,市場壟斷被打破,價格戰就會打響,房價就會下跌。
理由之4 供求關系的「≤狀態」終將導致房價下跌.「≤狀態」的上一條線是趨升的供給量。現在房地產商能賺到遠遠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的錢。資金具有逐利性,會大量流進該產業;拿得到地就是草頭王, 所以房地產商隊伍會越來越壯大。房地產商蓋起房子就等於搶到了錢, 所以大幹快上, 越蓋越多。誰不知城裡空置房和出租房多得是。在1000萬的城裡,下半夜讓你開車轉遍全城,能見到1000人露宿街頭嗎?1000萬的城市有300萬打工的,出租房就有100萬套。<的下一條線是趨降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目前,深圳樓市目前的瘋狂比1998年大跌前的香港還誇張。半年50%的漲幅。現在整個市場炒家盛行,泡沫越吹越大。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人在上漲前或追漲中基本上都購買了自住用房, 尚未買房者已經不堪重負, 望房興嘆。在2008年按每平米14000元買2000年蓋的100平米的二手房需140萬。銀行評估為110萬,審核收入後只肯按揭60萬,對80%的人而言,現金80萬肯定拿不出來。最終房市會將還要買自住房的非富人全部排擠在外。「≤狀態」的最下一條線是趨降的炒家的買入量。「房牛市」的後一階段,房市裡剩下的基本上都是炒家。因為「炒家的低買不是為了住,而是為了高賣」,房價越漲越高,炒家獲利就越來越困難,人數就越來越少,一旦價格高到嚇人和難以出手而沒人敢接著炒時,資金鏈就斷裂了。2008年後或2009年<狀態」的開口越來越大,表明供大於求越來越突出,物極必反,盛極而衰,最終引發房價下跌。
理由之5 價值規律具有自動調節功能,房價超漲後必然被拉回到合理價位,所以房價呈鍾形「○狀態」。
價格由價值決定,價格受供求關系,政策和市場情緒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房子的合理價格在國際上有可供參考的判斷標准:該城市6年的人均家庭收入可買一套房。一些大城市的住房價格,大大地超過了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的承受能力,大大地超過了國際上公認的判斷標准,2008年或2009年將出現天價。各國各地區的房價漲跌後,都被價值規律拉回到合理價格。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升高。即鬧鍾在「○狀態」的6點就會升高到12點,一方面窮人少買了,一方面因為獲利多使供給增多了,價格就下降了,即鬧鍾在「○狀態」的12點後就趨降了。
具體說,如果房價不斷上漲,租金會跟著不斷提高。當工人每個月賺的錢連房租都難付時只好離開此地。同時,一些企業也會因為工資、房地成本過高而離開此地。這會使這個城市的企業和工作人口減少,房子有效需求降低了,房價就下降了。
日本房價曾經在創下天價後,下跌70%左右;中國香港1998年開始,連續下跌6年,下跌65%左右;泰國房價曾跌掉3/4;中國台灣曾下跌50%以上。難道客觀規律是中國人的孫子,鍾形「○狀態」可以例外?近30年,哪種商品只漲不跌?你看29英寸彩電由10000元跌到2000元。還記得大炒君子蘭的結局嗎?不要忘了,因為相信「人定勝天」,中國人受客觀規律的懲罰程度是舉世聞名的,例如1958年的大躍進、大煉鋼、畝產萬斤糧,此後三年人禍加天災,全國餓死幾十萬人。盛夏來了,落葉的秋天還會遠嗎?香港、日本和內地1993年的地產泡沫分別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國際熱錢出逃、宏觀調控而破滅,這說明只要市場嚴重違背價值規律,到時上天總會點燃某一根導火索讓市場出現逆轉。「房牛市」一旦結束,少則跌0.382,最可能跌0.5,甚至跌0.618。你不信?老股民會說,0.382,0.5,0.618是神奇數字,股市大跌都是這樣的,而且熊市不言底。
理由之6 房市將漲了跌,跌了再漲,因為事物的運動規律呈潮起潮落的「N狀態」和「Z狀態」。
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事物不會總是向前向上一個方向。毛澤東說:事物的發展過程呈波浪式前進和螺旋式上升這兩種形態。這說明, 艾略特波浪理論(5個上升浪後3個下跌浪)(下跌幅度的神奇數字是0.382、0.5、0.618)反映了事物的發展規律。波浪圖歸根到底是管理層和市場主力順應經濟客觀規律畫出來的。房價從100年的大趨勢看是不斷上漲的, 但從10年的中趨勢看是有漲有跌。為了有得賺,就炒得大漲特漲,幾年後就炒到物極必反,加上**會調控,於是上升浪後面就有了下跌浪。漲久必跌, 跌久必漲。牛市之後是熊市。熊市之後是牛市。
假如二手房的上升浪的天價在2009年初為每平米19600元(我根本就不相信天價會有每平米19600元這么高,說低了多方容易反駁),下跌浪的地板價就可能是0.5的9800元,你在2008年以14000元時買下,暫時盈了,但最後吃虧了。你在「房牛市」的中間位置9800買進是保本的,到了2008年,明顯已是「房牛市」的後一段了,買進都是吃虧的。房市的末升段,就象流水席一樣,任你吃喝,來者不拒,但一剎那間,大門關上,一舉成擒,被逮住的人,要把別人吃喝所欠的賬一起付清。
這說明,你不管在何時何地買房,都要先問自己,這個價還會漲1倍嗎?漲不到1倍就要謹慎,只能漲50%你就可能被套牢。
理由之7 房價猛漲導致一些人的心情「!狀態」,中國人的政治觀念決定了房價遲早會被**壓下去。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人民的**把蓋房壟斷權給了房地產商,房地產商的目標定位卻只是富人。房價不顧百姓而一個勁地無邊地猛漲,結果必然是對社會的危害性越積越大,百姓的失望和怨氣會越積越大。
現在**用加稅、減少供地、競拍地價等辦法調控房產開發,實質是火上澆油。官在做,民在評。違背發展民主.改善民生,維護民權大趨勢的壟斷的建房形式天人共批。
房價已高到18年的人均家庭收入才能買下一套房了,也就是一家一輩子的積蓄才能買下一套2000年蓋的100萬的二手房。假如2008年漲到140萬的話,住不到一代人(30年後就可能被拆遷)的房子,卻要二代人當房奴。剝削1代人不過癮,還要剝削下一代人,成何體統?商家和富人啊,竭澤而漁則無魚,無魚時你如何漁? 有人竟敢說出「開發商希望**調控,調一次漲一次」的「太傷自尊啦」的叫板的話。知道誰讓「天子」沒面子誰就不得好活嗎?
知道中國的政治是很神聖的嗎?知道「天子」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水可覆舟」嗎?因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主要含義是不再受奴役和剝削。「中央人民**」姓「民」, 除非不再講(馬的)「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不再講(毛的)「為人民服務」,不再講「先富帶動共富」,不再講「三個代表」,不再講「以人為本,協調發展」,不然對奇高房價的忍耐就不會是無限的,某一天就會「真調」。將來還漲的話,為了平息民憤,為了「旗幟」尊嚴,終會將房價調下來。
理由之8 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對內卻不斷貶值的「?狀態」表明,房價下跌的終極殺手不是中國**而是外資。「
金融大鱷索羅斯說:「凡事總有盛極而衰的時候,大好之後便是大壞。重要的是認清趨勢轉變不可避免。要點在於找出轉折點」。說的有三層意思:第一,房市股市過度上漲之後是過度下跌;第二,房市股市由升轉跌是不可避免的;第三,要找出房市股市由升轉跌的轉折點,以便把這個國家的經濟成果吃掉。
1985年美國拉攏其它五國(7國集團)逼迫日本簽署了《廣場協議》。日元兌美元的匯率從協議前的1美元兌240日元,到1995年4月升值到1美元兌79日元。日幣對外不斷升值使熱錢大量涌進,對內貶值導致房價和股價過分上漲,讓外資吃到巨大差價後勝利大逃亡。後果是美國人把日本20多年的發展財富大轉移到美國去了。
目前類似的金融戰爭已開打。美元全球泛濫,流進的美金在中國不能自由流通,中國**必須大規模印發人民幣投放市場。巨額外匯順差、引進外商投資、漲工資、不斷增長的財政赤字,中國**也必須大規模印發人民幣。人民幣印發量多了,所以對內不斷貶值。美國為了對外投資,為了補平赤字,為了維持在阿富汗、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布希下令大規模印發美鈔,美鈔印發量比人民幣更多,所以人民幣對外不斷升值,導致熱錢大量涌進。結果二者一起導致股市、房市和許多商品的價格不斷上漲。
假設有一個大公司,近幾年裡由1億美元兌換成8億人民幣元在我國投資。幾年後,假如匯率升至1美元兌6元,而且當初的8億元因為實業和房價、股價上漲已增值為36億元。1億美元進,6億美元出。跟風做的可能是來自各國的數以萬計的公司。假如合計進來3000億美元的話,他們就在中國賺走了15000億美元。留給中國的是通貨膨脹,房市大跌,股市大跌,工廠大量倒閉,市民大量失業,部分銀行破產,國庫空虛,中國近30年來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就落入他人之手了。
房價大漲對國民經濟的危害越來越大。經濟過熱和物價指標升高讓人耽心經濟狀況會下滑。國際熱錢不斷涌進,防範金融危機的聲音不斷傳來。金融大鱷索羅斯是吃哪種飯的?哪國犯大錯誤就吃掉哪國。不要擔心**在2008年會不作為,那是遲早會被索羅斯們逼出來的事。全球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的上升是無法避免的。「錢賤米貴」到什麼程度是難以想像的。房價和股價太低會被索羅斯們抄底,過分上漲會被索羅斯們逃頂。院內有憂,門外有狼,前車有鑒,後患無窮,中央最終不會無動於衷,坐以待斃。天文數字的外資和內資在泛濫,就象有10隻老鼠,2007年只是6隻進口袋不能收緊布袋口,2008年以後有9隻進口袋時就該收緊布袋了。2008年以後的市場在等第9隻老鼠進口袋。
顯然,在中美金融戰爭中如果要戰勝,就不能聽任幣值(對外)、房價和股價「三個過分上漲」。房價已漲4倍,再此基礎上再漲1倍,就是8倍,再漲2倍,就是16倍,房價越高送給老外的紅包越多,等於歡送外資勝利大撤退。總之,不管戰勝還是戰敗,奇高的房價都站不長久。
理由之9 房地產業與其他行業與銀行呈現一人獨大的「眾狀態」,所以**對房市一定會調控。
「眾狀態」表明房地產業在國民經濟所佔比重過大,喧賓奪主,居高臨下,導致不少社會和經濟問題。大家發現錢放銀行貶值得厲害,都把錢取出來高價買房,貸款買了一套不夠,還買第二套,可其他方面省吃儉用,捨不得消費。所以其他行業需要的資金被房地產吸走了。一套新房動輒百萬,一棟新樓就消滅100個百萬元級的中產戶。城市裡各行各業的精英的創業夢都被廢在了房子上,使各行各業的發展缺乏後勁。
多頭嚇唬大家,假如房價大跌,相關行業就會大量倒閉,銀行就會倒閉,通貨就會膨脹,社會就會不安定等等。這是偽命題,這是豬八倒打一把,房價不大漲哪來的大跌?明知大跌會大危害,為何要放任它大漲?
「槍打出頭鳥」。**為了經濟大局,為了保住眾多行業和銀行,會丟車保帥,及時把危及眾多行業和銀行的房市打壓下去。房價大跌一半的話,房地產商仍是暴利。需求還是會有的,肯壓價就能賣得出。所以對相關行業的影響是大的但不會是致命的。2001至2005年,股市大跌了4年,經濟仍發展,社會仍安定。買房自住的人,房價的高低就象「腎價」 的高低一樣與自己無關緊要。幾千元就可炒股,股民也才三千萬戶,那麼在一二線城市裡幾十萬元才能炒房,炒家的人數更少,影響面不大。有錢炒房炒股的人,虧掉百分50,照樣有房住,有肉吃。虧掉百分50,多數人還小賺或保本。大跌之後可能還會漲,許多人會選擇等待。
銀行哪裡需要我等小民杞人憂天呢。目前,國家正採取多種強硬措施,緊收開發商的銀根。銀行對100萬的二手房評估為80萬,付出貸款56萬,按揭已歸還3萬,你只欠銀行53萬。大頂價為150萬,跌後房子還值75萬,銀行沒損失。百姓的房子收了後不是就沒事了,銀行今後還會向大家討回欠款的大部分。下一輪上漲,銀行手裡的「收房」還大賺呢。大跌後,會有一些損失的是開發商這一快。道理是一樣的,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已經讓各大銀行成了上市公司。當大量貸款收不回時,銀行股就大跌,由股民去填補大部分損失。一旦還有損失,**可動用國庫去填補損失。**會印鈔票去填補。前些年銀行未上市,百分之30壞帳不也這樣補過來了,何況已經上市了。
理由之10 調控是溫水煮青蛙,呈現「∪狀態」(鍋)。
在不斷調控的情況下,有人至今仍甘當必死的溫水鍋中的青蛙。有如此舉刀也不跑的麻木的心態,殺之易如反掌也。不要小看**了,調控辦法多得是,只是引而不發,留時間給大家還不「自行了斷」的話,就會「敬酒不吃吃罰酒」了。
調控措施慢慢發酵,調控「∪狀態」里的溫度不斷加強,試看看,是我廚師歷害還是你青蛙歷害。可以盤活已批出的土地,落實原有的文件規定,對協議出讓的土地已批出2年但還沒有建設的,不許轉讓,給一定的寬限期,仍未建設的無條件收回再拍賣,逼房地產商大蓋特蓋,於是土地幾年不缺。可以對第2次購房的業主,提高首付比例,對第3次購房的業主不給按揭,投機者便無法再買入。對一個家庭的房產在120平方米以上的征重稅,使大戶買得起但養著不合算,只好賣出一些。不許預售房。正在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從2004年到2007年7月加了6次息,2007年已加了3次。國家想通過加息穩定銀行儲蓄。但是加息後取消利息稅,老百姓還是不願意把錢存銀行,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感到把錢存銀行里吃虧,房價就上漲得越來越快了。房價上漲不斷,加息就會上調不斷,3次,6次,9次,12次,15次,累加效應就會使大家不堪重負。
我國房市是政策市,政策「求真務實」的話,不會不大跌的。「民斗不過官」,「胳膊扭不過大腿」。2001年的股市,中央**強壓牛頭,熊市長達5年。今年5月30日,「半夜雞叫」發布提高印花稅消息,股票跌去一半以上的有幾百家。
理由之11 杠桿交易者由賺得特多到虧得特多的「㎡狀態」(乘)已埋下了按揭炒房人會提前大拋特拋的禍根。
炒房比炒股風險更大。20萬用於炒股,不給貸款,股價跌了,價值下降為10萬,不會出現「負資產」。可握著等回升。有的炒家,一人買3套房子,錢那來的?用的是銀行的錢。2007年購買100萬的房子3套,自己只有120萬,按揭180萬。李嘉誠說:「房價上漲的時候不會死人,但房價下跌的時候卻一定會死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每月銀行的房貨還款都會如風刀霜劍一樣嚴相逼。」120萬做300萬的生意,賺錢放大2.5倍你當然高興,可是虧錢也放大2.5倍呢。如果房價跌後價值由300萬下降為170萬,你賣房後將170萬還給銀行,還欠銀行10萬,自己的120萬不見了。因為後果嚴重,你在房價大跌前就會草木皆兵,風聲鶴泣,坐立不安,就會趕在他人之前賣出。這樣的人很多,拋盤一出,爭先恐後地賣,「房牛市」的大堤就這樣潰於蟻穴。
理由之12 大戶、外資暗中出圍城,而死多頭被騙進圍城,令許多人套死在「□狀態」里。
房地產市場有周期性,漲幾年後跌幾年,跌幾年後再漲幾年。「房牛市」有階段性,一般都會經歷4個階段:緩慢上漲期、中高速上漲期、高速上漲期、快速下跌期。大陸人炒房是第一回,不少人對周期性和階段性不了解,分不清春夏秋冬,秋風掃落葉了還在大量播種。
大戶無利不起早。萬般拉抬皆為出。在大頂,當散戶大舉入市時,正是大戶和外資先出貨的好時機,難道他們會發揚風格把難得的出貨良機讓給小散,把套牢的痛苦留給自己? **要壓市前,大戶和外資當然會搶先離市。你才有2套,人家有10套。他可能的損失更大,所以耳朵豎得比你高,消息比你靈。他賣10套當然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要跑得更早更快。大戶量大,一出手,就會象推到多米諾骨牌一樣,來個雪崩。現在為何沒跑?因為貪心,因為至今有哪一次**堅決地說過要「降低房價」?有哪條政策是實質推動房價下跌的呢?
市場越狂熱,一旦下跌就越慘烈。兵敗如山倒,市場會出現深幅回落。1000萬的城市有300萬打工的,出租房就有有100萬套。一有風吹草動,只要有10分之1要賣出,就有10萬套。許多人存在幻想,沒及時賣出而被套牢。1993年後前海南島房地產崩潰,留下大量的爛尾樓,許多人血本無歸。1998年後香港房價下跌,十幾萬人變成了「負翁」。在「房牛市」你沒低買是小傻,雖沒賺也沒虧。你沒高賣是大傻,會虧大錢的。
理由之13 「鐵三角」抱成「▽狀態」在忽悠人,但「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誰相信鬼話誰就會被▽形石頭砸破腳。
目前房市的信心是騙出來的。兵不厭詐,虛虛實實,聲東擊西,出其不意,誰相信競爭對手的話誰就會失敗。
有人說「中國人多地少所以房價永遠漲。」不對,日本和香港的人均土地少10倍以上,不是照樣有房價和地價大跌的時候。要懂得奸商「奸」的本性,開發商不說「房價漲是土地永遠會漲」的假話,他怎麼漲價?其實海南省房價大跌時土地跌更多。
炒家說「房價還能上漲10年。」他怕你在2008年或2009年跑在他前面,會套住他自己。其實,漢城、雅典、加拿大、澳大利亞組辦奧運會以後,房價都下跌了。
鐵三角總是拿城市化說事。其實房價上漲已使在城市化中進城的大多數人越來越呆不下去了。房價不回歸,城市化進程就會受阻。
有人安慰說:「**會多印鈔票,工資增加會使房價逐步顯得不高,所以房價不會掉下來。」不是,百姓家干1年才積蓄5萬,房價1年卻上漲了40萬。今後3年工資能增加105萬?
有人說:「前幾年買房的賺得太多了。」 下一回的「房牛市」你要學他們。2008年不能學,辦事要因時制宜,他們賺錢是那時房價低,房價奇高了你就不一定賺了。被騙一時你還是好漢,2008年或2009年被騙後一世當牛做馬你是傻瓜。2008年或2009年炒房就像股市裡的股票被莊家拉高了許多後騙你去接盤一樣,那才是真正的房奴。
我們已經知道利用別人的恐懼貪婪而得到厚報的人,會因為自己的貪婪而走向失敗。已經知道房市大跌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已經知道2008年是房價最貴的時候。怎麼辦?
1.隨機應變當滑頭,才能在變化莫測的房市裡永遠生存。滑頭就是在房市上漲波段初期當多頭,在上漲波段末期當空頭。在房市當死空頭肯定要吃虧,很多人已經吃虧。當空頭有買不起房的風險,若你有能力,或當地房價還較低的話,本來就應該早買自住房。再1年或2年,當死多頭也會吃虧。
2.見好就收不貪心。在高位炒房是炒作「預期」的「搏傻」,假傻的賺真傻的。在高位炒房是一種零和游戲,先買的賺後買的。在高位炒房是一種「看誰搶得早, 看誰溜得快」的擊鼓傳花游戲,先跑的賺後跑的。快到最高點的時候,真正聰明的早已撤離。投機就是把握先機。炒房要注意掌握分寸, 適可而止, 見好就收,要知足常樂,留點利潤給自己吧!貪海無邊,回頭是岸。
3.大跌開始再賣就來不及了,所以要提早賣出。在股市,5隻股票5分種就賣光。電話還沒放下,資金就已回籠到手。在房市,一套房你可能1年還賣不出去。因為交易期需要1個多月,買者給你3萬元定金,第29天他發現房價已下跌了5萬元,買漲不買跌,他寧虧3萬也不會接下還要跌幾十萬元的「火棒」。你幾經壓低賣價後,還是找不到下定金的人。未能趕在大跌前先下手為強的人,貪心而後下手的人,就等著在雪山頂上站崗吧。大跌時,晚一天就會一年賣不出去。今月的最低價就是下月的最高價,所以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發現判斷失誤,要果斷止損,落袋為安。
4.現金為王。紙上富貴不頂用,兌現利潤才是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著現金到下輪再賺一次吧。這回資金被套住了,不但這回沒賺到,下一輪也賺不到(下一輪只能保本解套)。
㈡ 瑞幸咖啡收到納斯達克的退市通知,你怎麼看
36氪采訪了相關對沖基金的高管,承認瑞幸之後確實會吸引更多的投資人去挖掘中概股里一些潛在的做空目標。「尤其是同行裡面利潤率、ROIC(資本回報率)特別高、以及增長特別高的,這些標的會首當其沖地吸引很多注意力。
所以說,一個瑞幸倒下去,千百個新經濟公司受損?
赴美上市熱潮估計不會再來了。
在美股,被通知退市公司,一般在收到通知後45天內提交整改計劃以爭取符合掛牌條件,方有可能不退市,所以目前瑞幸先通過提起聽證以及後續逐級上訴,獲得時間來提交整改計劃以爭取符合掛牌條件。這一次納斯達克的態度很強硬(the Listing Qualifications Staff has determined to delist the Company』s securities from Nasdaq )。
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稱,納斯達克將出台一系列新規定,限制中國企業上市。新規包括要求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公司,IPO金額不得小於2500萬美元,或者至少募集上市後市值的四分之一。
這一通割韭菜的操作,瑞幸股價因造假從50美元每股跌到了4.39美元。
苦的是被割韭菜的小股民,很多都在和律所一起組織集體訴訟。。但是這次退市,對中概股的影響是不可逆 。
現在國內很多超級獨角獸還沒有 IPO,包括螞蟻金服、位元組跳動、快手、滴滴等等。
創業板開放注冊了。創業板和科創板考慮下?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此前輝山乳業被渾水做空後,也沒有立刻退市,直到 2019年 12 月被勒令退市。期間輝山在尋找機會重組。一度傳出伊利將接手的信息。前後經過了 3 年的時間。
這次宣布退市,離瑞幸欺詐實錘過去了僅一個月的時間,從美股交易負責人到中國證監會,從長臂管轄權,再到新華社發表「絕不姑息」的觀點。可以看到官方對瑞幸是勒令嚴查的。
那後續怎麼辦?瑞幸除了上訴,也要做好退市重組的打算。那 4500 多家門店誰來接手?
還是輝山的例子,直到 2020年 4月21日。伊利也宣布退出了重組。至此,伊利、蒙牛、新希望、菲仕蘭等曾與輝山乳業進行意向接觸的企業,都明確表示退出,輝山處在完全孤立無援的地步。
所以,即使重組,瑞幸面臨的將是無盡的質疑和談判。
另外,還很好奇,神州系鐵三角(陸正耀、劉二海、黎輝)賺的錢,會因為處罰等虧了嗎?
神州租車上市一年後,黎輝代表華平投資減持了7.09%的股票,賣了3.96億美元,減去2億美元的投資本金,凈賺1.96億美元。在神州租車這筆投資中,華平投資賺了3.6億美元,另外,劉二海的凈盈利也是幾億美金起步。
這一次,兩人好像還沒有拋售瑞幸的股票,前期投入在 8000-1 億美元之間。
無論如何,拿錢——開店——壓價——搶市場——上市——徹底佔領市場——漲價,上市後功成身退,再次復制。這種類似「價格戰+規模擴張」商業模式,也許會在流行多年後即將走向終局。
㈢ 男女差別五六歲,一個工作一個上學,可以在一起嗎
這要看你們的一個 精神層面的 溝通 情感
人生觀,,價值觀,,還有 對於以後的 生活或規劃
是否能夠 很融洽的溝通下去,,並且 不斷地 加深感情
不然,,一個在學校,,談論理想
一個 在社會,,談論 柴米油鹽醬醋茶。。。。。不在一個頻道。
當然。。。這是比喻,,,,但是 話題 一定能夠 順其自然的 在一個頻道,。。而不是 某個人的配合
當然,,,情感如果足夠深厚也是能夠克服的
但是,,你們的環境 卻又沒有 更深的溝通,,所以 不太容易
你現在需要的,只有一點,,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你們 有了一個基礎平面之後在考慮 戀愛的未來
現在 只考慮眼前,,還有 讓彼此 更加快速的進步成長 就好
那就是,,等你 畢業,,,或者等他 事業有成。。時間更多的,,,抽出來,,去陪著你,一起上學,,,你學習,,,他學習 才藝,,,琴棋書畫 等等之類的
夜凡之公子教化
㈣ kdj在70形成金叉縮量上漲說明什麼
單個指標說明的問題很有限,准去率也低,這里你給出的也只是KDJ的指數,參數是多少
㈤ 無線耳機壽命
除了使用上的意外,藍牙耳機的正常壽命一般還是與它的電池壽命息息相關。一般藍牙耳機的電池可連續通話8-10小時,聽音樂6-8小時,可待機15-30天。 藍牙耳機電池壽命的長短主要是根據電池質量的好壞有關系,好質量的無線藍牙耳機電池可以使用時間一般是2-3年。
當然,也要看您怎麼使用的,如果每次充滿電還繼續充幾個小時,或是經常想起來就充電,這無疑會縮短藍牙耳機電池的壽命。雖然可以再次換一個電池,可是也是不會使用很久的。藍牙耳機的電池和藍牙耳機壽命息息相關,因此在選購的時候就可以選擇待機和使用長的藍牙耳機。
今年特別受歡迎的藍牙耳機。
1、 發燒級運動藍牙耳機:JEET W1S
JEET這個品牌雖然上市不久,但推出的每款耳機都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特別是JEET-W王者燃醒系列,也是這個網紅藍牙耳機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旗艦系列,做工、品質都是軍工級別,強有力的低頻音質,還被很多知名媒體評為「耳機里的寶馬小鋼炮」,一時之間粉絲狂漲,銷量也隨之穩居京東前三!
這款W1S 耳機是國內第一款發燒級運動藍牙耳機,不僅延續了W1媲美千元大牌的一流音質,舒適度也非常高。因為JEET不惜重金,建立了人耳資料庫,在舒適度設計上有獨家專利!即便是劇烈運動過程中,也可以做到狂甩不掉,非常的穩,所以連不少專業運動員,在訓練中也會使用。
此外, JEET耳機由於輕顏值,重音質,倡導"非時尚 不裝X",常常自嘲為"丑"。還因此舉辦了不少以"丑"為主題活動,諸如醜人專屬勁爆折扣、醜人抵扣房租、丑的藝術展等等,是國內為數不多以"丑"為美,以"丑"聞名的數碼界網紅,經常占據微博熱搜榜頭條。
2、Bose SoundSport Free 真無線藍牙耳機
這款Bose SoundSport Free主打無束縛感的運動耳機體驗,外形上和SoundSport類似,不過採用了真無線的耳機形式,在佩戴上要更為舒適自由。而且續航方便也更加長效,耳機本體有5小時,充電盒還能額外提供10小時,即使忘記充電也不用擔心,隨時都能沖,非常方便。
3、索尼 WI-SP600N 無線降噪耳機
索尼一向走的青春時尚的風格,這款SP600N也是一款針對運動的藍牙耳機。採用入耳式設計,還具有主動降噪功能,在這個價位上算是比較有誠意了。不過這款耳機並不支持APTx或者LDAC連接,在音質上並不能體驗到索尼大法家的黑科技了,有點遺憾。
4、魔聲 isport victory wireless藍牙耳機
這款魔聲的 isport victory 藍牙運動耳機,是2017年魔聲新出的產品,外形設計線條流暢,耳機多彩絢麗,防水防汗耐用設計,線控Q彈觸感設計,專業貼合運動耳翼,非常舒適。續航方面高達8小時,還有快充技術,可以在15分鍾里充滿維持1小時的電力,比較方便。
㈥ 因專家誤判王剛誤砸2億文物,被法院起訴,結果到底是什麼
一段時間,尋寶鑒寶瘋狂流行,不少製作團隊紛紛推出相關寶物鑒賞節目來賺取熱度。《天下收藏》作為當時最受歡迎的尋寶節目之一,因主持人王剛的風趣幽默與特殊的「砸毀寶物」的環節,受到了熱烈的推崇。
王剛解釋道,之所以遲遲沒有回應,是希望大眾不要再過多討論此事,對於收藏人付常勇來說,自己不僅僅是失去了寶物,而且受到了輿論巨大的指責。出於對付常勇的情緒維護,不希望將事情越炒越烈,王剛選擇了沉默。
這件事情在王剛的回應下告一段落,對於這件事情,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㈦ 中國著名的操盤手有那些
1.韓軍;2.魏東;3.肖建華;4.? 5.張愛國;6.花榮;
中國股市人才輩出,各領風騷三五載,而韓軍則是常青樹,他很少出現過困境,不像處於排行榜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魏東、肖建華那樣險些被大熊市滅掉。然而業內公認韓軍為群雄之首的重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韓軍是高幹家庭出身,做人做事霸道有貴族風范,比如說有多家敢於單日暴漲的股票由其創造,甚至敢傾其全部資金把工商銀行、中國銀行買上漲停,這種氣度可不是一般機構能夠具備的;第二個原因是韓軍敢於逆勢發動行情,比如說在2007年6月5日,滬深股市五天跌將近1000點,其中不少基金參與抄底都扭轉不了大盤的繼續跌勢,而韓軍在6月5日中午投入兩個億在跌停板位置買進100隻股票,市場立刻出現強勁反彈;第三個原因是韓軍的門下還出現了兩個大鱷,其中一個是在其邊防部隊當過部下的張愛國,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五位,還有曾為其軍師的花榮,在業內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三者形成了中國證券中最強悍的股市狼群,韓軍有期貨背景,張愛國有外資背景,花榮有民企背景,此鐵三角在指數期貨出來後,將成為中國投機市場最強大的力量,將極大地威脅和影響其他中小投機者的命運。不過,韓軍的最大弱點是好色,一次一個著名的模特問韓買什麼股票,韓反問你目前持有的是什麼股票,結果模特持有的股票隨後連續漲停。另韓軍與普京一樣,持有飛機駕照。
㈧ 2004年人民幣升值 中國不同意原因
說下前車之鑒吧
在1985年,美、英、法、西德、日五國在美國紐約廣場飯店簽署協議,這就是著名的「廣場協議」。「廣場協議」的表面經濟背景是解決美國因美元定值過高而導致的巨額貿易逆差問題,但從日本投資者擁有龐大數量的美元資產來看,「廣場協議」是為了打擊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日本。
在經歷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長之後,日本於80年代末期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國。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經歷了痛苦的經濟泡沫爆發、崩潰、通貨緊縮乃至一蹶不振的長期停滯。撇開經濟從高潮到衰退背後的制度性因素,無可否認,廣場協議帶動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經濟發生轉折最直接的禍首。
下面,我把收集整理關於「廣場協議」的相關資料,整理貼出,請專家指點評論。人民幣現在的情形,和當年的日元有多少相通之處,請專家指點。
以下先看看美國在1985年以前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經濟情況:
1977年,美國卡特政府的財政部長布魯梅薩(Michael 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聯邦德國的貿易順差為理由,對外匯市場進行口頭干預,希望通過美元貶值的措施來刺激美國的出口,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他的講話導致了投資者瘋狂拋售美元,美元兌主要工業國家的貨幣急劇貶值。1977年初,美元兌日元的匯率為1美元兌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達到41.38%。美國政府震驚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總統發起了一個「拯救美元一攬子計劃」,用以支撐美元價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導致美國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隨之高攀,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通貨膨脹率超過兩位數。例如,在1980年初把錢存到銀行里去,到年末的實際收益率是負的12.4%。
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Paul A.Volcker)就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為治理嚴重的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的結果是美國出現高達兩位數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場利率,短期實際利率(扣除通貨膨脹後的實際收益率)從1954年—1978年間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間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飆升,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工業國家的匯率超過了布雷頓森體系瓦解前所達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導致美國的貿易逆差快速擴大,到1984年,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000億美元。
再看看日本在1985年以前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經濟情況:
從1980年開始,日本對外資本投資急劇增加,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數據,1980年,日本對外長期直接投資額196億美元,對外長期證券投資額為214億美元。到1985年,日本對外長期直接投資額為440億美元,與1980年相比增長124.49%;對外長期證券投資額猛增到1457億美元,與1980年相比,增幅高達580.84%。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總額為1298億美元,比1980年的115億美元增長1028.70%。這些數據表明,從1980年以來,日本確實通過對外貿易賺了許多錢,但賺到的這些錢大部分又投資到了海外,並且主要投資在證券市場。其中,對外長期證券投資主要集中在美國的中、長期國債上。
1981年—1985年期間,日本經常收支項目的順差約為12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貿易順差來自美國。但同時,日本企業在這期間已將這些錢絕大部分用於購買美國的國債。
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日本在美國擁有巨額資產,這些資產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並且大部分已用於購買美國國債,日本是美國的最大債主。
1985年9月,美國財政部長詹姆斯.貝克、日本財長竹下登、前聯邦德國財長傑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國財長皮埃爾.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國財長尼格爾.勞森(Nigel Lawson?雪等五個發達工業國家財政部長及五國中央銀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Plaza Hotel)舉行會議,達成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對主要貨幣有秩序地下調,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這就是有名的「廣場協議」(Plaza Accord)。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聯合干預外匯市場,各國開始拋售美元,繼而形成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導致美元持續大幅度貶值。
1985年9月,美元兌日元在1美元兌250日元上下波動,協議簽訂後,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快速下跌到200日元附近,跌幅20%。據說在廣場會議上,當時的日本財長竹下登表示日本願意協助美國採取入市干預的手段壓低美元匯價,甚至說「貶值20%OK」。
在這之後,以美國財政部長貝克為首的美國政府當局和以弗日德.伯格斯藤(Fred Bergsten,當時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為代表的專家們不斷地對美元進行口頭干預,表示當時的美元匯率水平仍然偏高,還有下跌空間。在美國政府強硬態度的暗示下,美元對日元繼續大幅度下跌。1986年底,1美元兌152日元,1987年,最低到達1美元兌120日元,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也就是說,日元兌美元升值一倍。
據日本機構的統計,1985年「廣場協議」之後,隨著美元的大幅度貶值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所持有的美元資產出現大幅度貶值。假設某日本投資者在80年代初剛涉足美國國債市場時,購買了美國長期國債,且一直長期持有,那麼到了1995年4月日元升值高峰期時,損失已高達70%。
在1985年9月—1987年底這段時間里,美元兌日元從1美元兌250日元下跌到1美元兌121日元,美元兌日元貶值達50%。這也就是說日本人所持的美元資產貶值了50%。
據日本機構的統計,在1986年—1995年期間,「廣場協議」導致的日本對外凈資產的匯率損失累計約為3.5萬億日元。包括日本人壽保險公司在內的許多日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損失慘重,日本的出口企業也在美元升值時代將自己在出口中賺得的美元投資於美國國債,同樣損失巨大。
為了抵消日元升值對本國出口貿易的負面效應,日本政府從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一直實行2.5%的超低利率。在超低利率刺激下,日本國內泡沫空前膨脹。日經平均股價在4年中上漲了2倍。
1989年末最後一天,日本市場交易創下接近4萬日元的歷史最高股價,得意忘形的人們認為「明年股價可望達到5萬日元」。然而以這一天為轉折點,1990年市場交易的第一天,股價就落入了地獄。
再來看看日本的房地產熱———自1985年起,日本六大城市土地價格每年以兩位數上升,1987年住宅用地價格竟上升了30.7%,商業用地則跳升了46.8%。土地價格的急劇上升造成土地擔保價值上升,土地所有者能藉此從金融機構借到更多的錢,並以此位本金再去購買別的土地。然而,到了1997年時,住宅用地價格比最高價時已下降了52%,商業用地更是下降了74%。泡沫的崩潰造成土地交易幾乎無法成交,而金融機構則被壞賬緊緊包裹無法動彈。
日元升值使海外企業和土地等資產價格以及金融資產相對比較便宜,於是日本企業和投資家意氣風發地大量接收已開始出現泡沫破滅徵兆的美國國內資產。美國則藉由美元貶值等因素成功轉移了泡沫破裂成本和外債負擔,充分利用這個緩沖期發展以信息產業為龍頭的新經濟。
90年代日元再演幣值上升風雲,1995年一度達到1美元兌換80日元,此番升值對製造業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企業通過加強管理提高生產率的餘地幾乎全部消失,日元升值已經達到了日本經濟無法承受的水平。隨後,在美國的干預下日元開始貶值並引發了「拋售日本」狂潮,日本經濟的增長潛力籠罩在陰影中。泡沫破裂後,由於日元貶值造成日本銀行資本充足率下降,再加上日本金融體系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等問題,使銀行體系受到市場的嚴厲懲罰,一些大銀行紛紛破產或重組。自此,日本從「十年衰退」狀態進入「退休日本」狀態。
市場化改革步履蹣跚
無論本幣升值還是貶值均對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起到了破壞作用,匯率政策在日本何以失靈?表面上看是政府經濟金融政策操作失當,進一步深究則發現日本金融系統的市場觀滯後於時代的發展。在政黨、官僚、財閥鐵三角的鉗制下,政府實施的漸進性改革沒有解決金融系統效率低下問題,即便擁有全世界最大量的外匯儲備也無法支撐獨立、自主、國際化的日元。
在日本經濟起飛時期,其管制性產業金融體制為日本的製造業提供了大量廉價資金,有效推動了日本模式走向成功。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日本金融業卻無法成功應對日元升值貶值對經濟體帶來的沖擊,金融體系的低效已成為阻礙日本經濟獲得長期增長潛力的絆腳石。
以下這段關於人民幣升值的評論來自「中國經營報」
人民幣升值壓力趨緊
歷史何其相似!時隔近20年,「廣場協議」幾欲重演。不過此番卻是當年廣場協議的受害者日本倡議多國聯合干預使人民幣升值。2002年末以來,日本官方及公眾媒體開始指責中國「輸出通貨緊縮」,要求人民幣升值。2003年2月22日,日本財長鹽川正十郎在OECD七國集團會議上向其他六國提交提案,要求通過一項與《廣場協議》類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幣升值,但最終未獲通過。6月下旬,美國財政部長首次於公開場合表示歡迎人民幣升值的舉措,這是美國官方對人民幣匯率走勢的正式表態。其後世界范圍內關於人民幣匯率的討論突然升溫。
為什麼人民幣成為紛爭的焦點?原來在以美國經濟為首的全球不景氣中,惟有中國經濟一枝獨秀。此外,人民幣匯率緊釘美元並隨美元貶值而貶值,有效地提升了外貿企業的競爭力,為此被指責為向世界輸出通貨緊縮。
果真如此嗎?中國目前的經濟總量僅為美國的1/10,日本的1/4,對外貿易中一半以上為加工貿易,顯然中國還不具備影響世界價格的實力。中國政府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向世界宣布人民幣匯率將繼續保持穩定,這無疑是個明智的決定。目前人民幣升值弊大於利,惟有加快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步伐、深化金融體系改革、為未來人民幣浮動創造條件,才是當前的迫切任務。
㈨ 從F3到二代唐 比亞迪造車16年都經歷了什麼
中國的汽車工業,起步晚,進化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傳奇故事,也造就一些企業,正蓄力沖向世界。其中,比亞迪一直是一個很有話題性的品牌,不管是電池大佬的出身、F3的熱銷,還是不忍直視的「工程師設計」和迪粉的狂熱,抑或「542」性能追求帶來的爭議,比亞迪從來關注在線,自帶熱度。
從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77%股份進軍汽車行業算起,比亞迪造車之路已經走過16個年頭,從靠「分析大量數據」模仿起家,到銷量急劇增長、品質問題爆發、經銷商退網,以及後來的迪粉真愛,再到龍顏上線,並打入20萬+市場,成為越來越多精英用戶的選擇,比亞迪到底經歷了什麼?又學到了什麼?一起來扒一扒。
小結:
16年對於一個汽車企業來說,是很短的歷史,賓士造車超過130年,福特117年,豐田63年,更何況自主品牌是在中國工業發展落後西方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我們應該看到的是,比亞迪在這16年間,進步很快。走得太快,難免犯錯遇到問題,值得肯定的是,比亞迪在解決問題,不斷改善的路上,反應很快,調整到位後再次沖高。相比迅速膨脹,波段式成長的結果更可期。
2019年比亞迪汽車銷量45.12萬輛,居全年自主品牌銷量排行第五。新能源仍然是比亞迪堅定不移的方向,其電池對外開放後將使整體業務更健康,有望抵銷補貼退坡帶來的財力沖擊。與此同時比亞迪相比早幾年更重視仍然是市場大頭的燃油車發展,這是一個更成熟的體系化表現。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㈩ 陸正耀擬被罰款20萬,你認為懲罰是輕還是重
我覺得輕了,在美國上市公司造假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況且陸正耀這種套路已經用了好幾遍了,他不在乎公司是否做的成功,他在乎的最後能否獲得利益,他很擅長資本運作,並沒有要把瑞幸做成百年企業,瞄準風口,巨額融資,砸錢擴張,快速上市,多年以來,“鐵三角”將這套打法練得爐火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