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排放峰值將是多少
簡單的說就是預測出的將來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質上說就是反映出將來能源的最大消耗量。這個數字和「能源」或「石油供應和消費峰值」的作用差不多。
「碳排放峰值」的預測和估算還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也能反映出將來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趨勢。我個人認為,如果關起門來搞經濟的話,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能源消費的增長,那樣的話就不會有所謂的峰值了。之所以經濟的發展出現能源消費峰值,不防把它解讀為將來的某一天我們也要把高能耗和高污染的產業轉移到其他的落後國家去,而我們只發展高科技或金融服務業,這樣自己的能耗不就降下來了。今天的美國不就是在這樣干嗎,20年後的中國肯定想學美國。
補充:
丹麥文本的全文現在還看不到,都還是道聽途說,按照現在網上傳出的數字,即「到2050年,美國等發達國家要限制在2.67噸/人年,發展中國家限制在1.47噸/人年」的話,我感覺對我們中國的影響有限。
原因:按照現在能看到的公開發表的數字,現在我們國家是1噸/人年左右,美國至少應該在6-7噸/人年左右。這意味著未來40年,我們仍然不需要承擔減排的義務,這和美國的主張不一樣。而且未來十年內,我們的能源消費還有增長50%的空間,到2020年以後,我們還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宣布已經完成了工業化,成為發達國家了,這樣不就又能得到一個100%的增加能耗的空間?對美國呢,可是要攔腰砍去一多半的,美國能答應嗎?
『貳』 您好,我已有的只是中國各個年份的碳排放量,不知還要什麼量才能求得江蘇、上海、浙江地區的碳排放量拜
如果環保部或者類似部門沒有統計的話,就說明難找到具體的、官方的統計數據。當然,也可以求助如上海的統計部門。
如果再找不到,可以這樣處理,按各地GDP的比例(或者按工業總產值比例可能准些)來求。
『叄』 碳排放峰值的預估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昨天正式開幕,中國官方也首次明確提出溫室氣體排放的峰值年份預期——2030年到2040年之間。
科技部部長萬鋼昨天在接受英國《衛報》專訪時表示,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將在2030年-2040年間達到頂峰,他希望中國能在此時間范圍內盡可能早地達到峰值,並指出將採取必要的步驟以實現這一目標。這也是中國部長級官員首次公開預估中國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有關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峰值年份已成為昨天開幕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敏感話題。丹麥此前提出的一份大會草案要將全球排放峰值年定為2025年,遭到以中國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強烈反對。
『肆』 為什麼碳排放要盡早達到峰值
「碳排放峰值」,就是指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
了解了「碳達峰」之後,還可以了解一下「碳中和」指標,就是指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新能源光伏發電相關的知識,可以在碳盈協同APP上了解更多,或者登錄碳銀網了解一下~
『伍』 如何盡快實現中國碳排放峰值的路徑圖
從煤炭消費量來看,未來的總體趨勢是中國煤炭消費盡早達到峰值並逐步下降,排放峰值時間越早則相應的在一次能源中比重越低,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佔比約為39%至50%,消費量約為20至30億噸標准煤,即28至42億噸煤炭,其中淺藍44.2%、淺綠40.8%,意味著即使最保守的條件下,煤炭消費在2020年也要求基本達到峰值,即2030年煤炭消費量至少降至總量的1/2以下,2050年則要降至總量的1/4左右,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某種程度上是煤炭的革命。
從石油消費量和進口依存度來看,未來的總體趨勢是中國石油消費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但進口量仍將長期維持在高位,隨著經濟體量的增長可能超過美國歷史的最高水平(6.7億噸標准油),在考慮國內油砂、油頁岩等非常規資源開採的情況下,其依存度變化不甚明顯,但毫無疑問排放峰值時間越早則相應的依存度略低。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的石油消費量約為8.6至9.2億噸標准油,進口依存度約為71%至73%,進口量峰值約為6.1至6.8億噸,其中淺藍9.5和7.2億噸、藍綠8.9和6.4億噸。當前我國的石油進口量不到3億噸,未來該數值可能翻番。
從天然氣消費量和進口依存度來看,未來的總體趨勢是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將呈較快增長態勢,並將面臨大規模開采非常規天然氣和進口天然氣的挑戰,在考慮國內頁岩氣等非常規資源開採的情況下,不同情景的依存度變化較大,但顯然排放峰值時間越早則短期的依存度將更高。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的天然氣消費量約為3.3至4.2千億立方米,進口依存度約為33%至43%,呈短期內突高隨後下降的趨勢,其中淺藍4.2千億立方米和48%、淺綠4.1千億立方米和46%。天然氣2050年的消費量有可能達到5.6至8.5千億立方米,減排遠景潛力巨大。
從非化石能源消費來看,未來的總體趨勢是中國化石能源減量替代和新增能源消費將主要由非化石能源來滿足,排放峰值時間越早則一般而言非化石能源的比例將越高。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約為20%至26%,其中淺藍23%、淺綠25%。要盡早實現碳排放峰值,那麼《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提到的非化石能源目標還要適度加強。
從電力部門來看,未來的總體趨勢是終端消費的電氣化程度將更高,中國電力消費量將有可能面臨大幅增長,這種增長主要是由於一次能源中非化石能源比重的上升和能源轉換技術限制導致的,一般排放峰值時間越早則非化石電力的比重越高。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的電力消費總量約為9.8至11.4萬億千瓦時,人均電力消費量約為7020至8169千瓦時/人,非化石電力的佔比約為40%至50%,其中淺藍11.4萬億千瓦時和45%、藍綠10.3萬億千瓦時和48%。中國2050年非化石電力佔比有望超過70%,局部電力供給地區可接近100%,這對電力技術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提出很高的要求。
從碳捕獲規模來看,未來總體的趨勢是即使煤炭消費量大幅下降,CCS技術仍將在化石能源和工業領域得到較大范圍應用,排放峰值時間越晚則應用的規模越大。藍綠四類情景中2030年的二氧化碳捕獲量約為0.4至0.6億噸,其中淺藍0.42億噸、淺綠0.47億噸。CCUS在2050年的利用規模有望達到8至26億噸。
『陸』 中國承諾, 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是什麼意思
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意味著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左右。
美國提出到2025年溫室氣體排放較2005年整體下降26%-28%,意味著其排放相對於1990年要下降14%-16%,其2020年後的降速相比之前的京都目標和早前宣布的2020年目標都提升了一倍。
(6)上海現碳排放峰值擴展閱讀
近年來,為了減少碳排放,中國一直堅持低碳發展,並於2017年啟動了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中國已經認識到空氣污染、水污染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挑戰,並採用了一些新技術實現轉型,中國製造正在向價值鏈上游移動。隨著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碳排放新的增長來源值得警惕。
參考資料來源:中新網-氣候經濟學之父:2030年左右中國能達到碳排放峰值
『柒』 中國碳排放量已見頂了嗎
港媒稱,根據7月2日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從2014年到2016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下降,或許已經達到峰值,結構性經濟變化使中國得以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據香港某網站7月3日報道,研究人員說,2014年至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是在經濟轉向高科技行業之後。
報告說,從2000年到2013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年增長9.3%,但中國經濟在2014年經歷了「結構性斷裂」,隨後轉向不那麼高碳密集型的高技術行業。
研究報告作者之一、東英吉利大學氣候變化經濟學教授關大博(音)說:「除非出現巨變,否則中國的排放量將穩定下來,並逐漸減少。」
不過,關大博說,2017年的計算結果並不完整,沒有考慮到煤炭質量提升、效率提高或土地利用變化等因素,這些變化可能會讓碳排放總量減少。
『捌』 承諾將於什麼時間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
承諾於2030年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盡早實現。
『玖』 什麼是碳排放峰值
你好,「碳排放峰值」,就是指我們國家承諾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內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容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
了解了「碳達峰」之後,還可以了解一下「碳中和」指標,就是指到2060年,針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採取植樹、節能減排等各種方式全部抵消掉,這就是「碳中和」。
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以全球協約的方式減排溫室氣體,我國由此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新能源光伏發電相關的知識,可以在碳盈協同APP上了解更多,或者登錄碳銀網了解一下~
『拾』 碳排放峰值的介紹
碳排放峰值引(Carbon discharges peak value)就是預測出的將來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大值。本質上說就是反映出將來能源的最大消耗量。這個數字和「能源」或「石油供應和消費峰值」的作用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