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本人是個小散,買了幾只SB股,別人漲的時候他不漲,別人跌的時候他跟著跌,希望高手給我指點一下,601898
不要補倉了!冷靜觀望吧,畢竟錢時自己辛苦賺的,不要看別的股票瘋漲心裡就癢癢,安奈不住就追高 我看你的成本價基本都是接近最高位買入的。只有深套過,吃過大虧,才能成熟!雖然我不是老手但是家人朋友都有血的教訓!!今天大盤破2600雖然尾盤勉強收復2600,但是利空傳言滿天飛,後市極為不明朗!!大盤9月17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反彈 逢高減倉吧 個人的一點愚見僅供參考
1 中煤能源從DMI指標來看 MDI強勢抬頭 KDJ出現死叉 近期依舊看跌 MACD指標也不理想 但是該股業績不錯 13倍的市盈率 估值嚴重偏低,而且前期沒有被惡炒 基本面不錯 中長期看好!
2 國棟建設 逢高減倉吧 各方面我都不看好
3 立華葯業 找不到你這股票代碼 名字打錯了吧
4 際華集團 個人感覺人民幣持續升值 對出口 紡織企業影響很大 DMI中的mdi指標強勢抬頭 這只股票我個人是堅決不碰的!
還有祝你好運吧
⑵ 楊立華的歷史原型是誰
楊立仁的原型在不同時期應該是下面幾個人的綜合
初期 鄧文儀 黃埔一期學生,黃埔軍校區隊長,後任蔣介石侍從室主任,此人深的蔣介石的信任,幾乎都是在機關工作,未參與直接軍事領導行動,並且在蔣介石的授權下組織復興社活動,成為13太保之一。赴台後積極推進兩岸文化交流。其家鄉也是湖南醴陵。這些經歷和立仁的經歷很像,特別是早期在黃埔的一段
中期 徐恩曾 中統副局長 代理局長職務~ 這一點符合立仁在中統的地位,眾所周知中統是CC派也就是陳立夫搞的 陳立夫是幕後,劇中楚材的原型就是陳立夫,而立仁和楚材之間的關系也很類似陳立夫和徐恩曾的關系。 劇中立仁在上海開無線電培訓班,歷史上這個培訓班就是徐恩曾開的。 另外,45年抗戰結束不久徐就被免去特務機關的職務,與立仁抗戰後不在中統很相似
後期 趙家驤 此人和立仁在東北的職務相似,東北保安司令部參謀長。 趙家驤沒有黃埔背景,卻是個將才,畢業於陸大,與杜聿明關系很好,35歲便出任東北保安司令部的參謀長。這一點與劇中立仁被杜聿明調到東北戰場很相似。 不過此人結局很不幸,58年大陸炮擊金門時不幸殉職。
⑶ 人間正道是滄桑各個人物原型
據媒體報道,一些觀眾對《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角色作出了與歷史人物的比較。
1、楊立青——是陳賡、許光達、肖勁光、鍾偉幾位人物事跡的結合。在上海特科那段經歷,參考了陳賡的事跡。在蘇區的經歷,參考了許光達的事跡。而解放戰爭在東北戰場和四野南下的經歷,則參考了肖勁光和鍾偉的事跡。
2、瞿恩——參考了瞿秋白的事跡。
3、楊立仁——參考了鄧文儀的事跡。
4、范希亮——參考了黃埔三期學員中出的國軍名將宋希濂、戴安瀾的事跡。
5、瞿母、瞿霞——參考了蔡和森一家包括蔡暢的事跡。瞿霞的獄中經歷參考了帥孟奇的事跡。
6、楚材——參考了陳立夫、陳果夫兄弟的事跡。
7、湯慕禹——參考了湯恩伯和杜聿明等人的事跡。
8、林娥——參考了紅色女特工張文秋、沈安娜等人的事跡。
9、董建昌——參考了程潛、唐生智等人的事跡。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青是考入的黃埔軍校第三期。而據史料介紹,黃埔軍校第三期是於1924年12月開學的。在第一次東征時期,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編為入伍生總隊留校,分駐市區、黃埔、虎門等地,擔負當地的治安、勤務和警戒任務。在兩廣軍閥楊希閔和劉震寰發動武裝叛亂時,第三期學員奉命回黃埔長洲本島,配合回師的東征軍發動總攻擊,繼而又參加「六·二三」廣州各界聲援上海「五卅」慘案的反帝遊行。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遇刺後,第三期學員直接參與了監管與「廖案」有關的囚犯。1926年1月,第三期學員畢業,大部分被派遣到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所屬的第1、2、22師任職。這些學員在北伐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後來,第三期學員大多成為國民革命軍中的將軍。在抗日戰爭戰場上立下戰功的戴安瀾和王耀武,就是黃埔第三期畢業生中的代表人物。而第三期中的畢業生成為解放軍將領的極少,也沒有一位解放軍中將是黃埔三期的畢業生。本來黃埔第三期中共學員中出了兩位優秀的紅軍將領朱雲卿和吳光浩,可惜都英勇犧牲了,否則至少應該是授到上將的。可見,劇中的角色都是虛構的人物,沒有完全拘泥於歷史的真實,這是藝術創作所允許的。楊立青是如此,其他劇中人物也是如此。
但是,《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角色原型雖然沒有局限於歷史上的某一個人物,卻因劇中一位角色的人名與歷史上的一位真實人物名字相同,從而捲入了一場意外的糾紛。
在劇中,三期六班學員中有一個加入孫文主義學會的右派學生叫湯慕禹,此人堅定反共,後來一直在國軍中任職,直到遼沈戰役中化裝潛逃被抓獲。作為楊立青的同學,他與楊立青的私交不錯,並且還上船幫助打死押解瞿恩去南京的特務,救出了瞿教官,說明人品並不壞。但是,在劇中他畢竟是以右派學生面目出現的,在黃埔與左派學生打架,也想在軍中陞官。可巧的是,黃埔軍校偏偏還真有一個叫湯慕禹的學員,不過不是三期的,而是林彪的同期同學,也就是四期的學員。這位歷史上的真實的湯慕禹,1903年生於四川重慶巴縣,大革命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參加過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1930年11月任紅六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反「圍剿」斗爭。1931年3月,湯慕禹任紅三軍教導團團長,參與創建鄂西北革命根據地,後任紅二十五師師長兼獨立第三團團長。1932年10月,在湖北荊門半邊街戰斗中犧牲。湯慕禹是原巴縣地區犧牲的最高級別的紅軍將領。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播出之後,那位真實的湯慕禹烈士的後人看了劇情介紹大為不滿,因為在劇中「湯慕禹」竟然成了反派人物形象,容易讓人與已犧牲的紅軍戰將湯慕禹相混淆,進而對革命烈士的名譽權構成損害。因此,湯慕禹烈士的後人決定起訴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編劇、劇組及相關責任人,要求賠禮道歉、公開恢復湯慕禹的名譽和賠償精神損失。而《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編劇江奇濤的經紀人則表示,「小說就是小說,與歷史沒有關系」。
據查,黃埔軍校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學員中,只有這位來自重慶巴縣的學員叫湯慕禹。因此湯慕禹烈士後人認為,即使是編劇認為人名「純屬雷同」,也應及時澄清並承擔相應的責任。一位律師則認為,如果單純名字雷同還可以理解,但同一時期同一背景的雷同,烈士家屬可以要求劇組一方進行修改。
拓展資料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由張黎執導,孫紅雷、黃志忠,張恆,柯藍、楊雪主演的一部大型歷史正劇,通過1925年至1949年間楊氏兄弟姐妹不同的人生脈絡,將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歷史主題與生動的人物、豐富的故事巧妙相融,集中展現了從黃埔時期的國共合作到共產黨戰勝國民黨、國民黨退逃台灣這一歷史時期波瀾壯闊的政治歷史畫卷,生動再現了歷史,由孫紅雷主演的楊立青也再現了我軍高級將領的傳奇風采。
劇情介紹
1925年,湖南省醴陵。退休軍閥、楊氏家族族長楊廷鶴膝下有三個子女:長子楊立仁、女兒楊立華以及小兒子楊立青。楊立仁與楊立青雖是親兄弟,但關系並不怎麼融洽。楊立仁受革命思潮感染,准備暗中行刺在湖南巡視的北洋政府要員。楊立青偷拿楊立仁的槍支玩耍,不料意外走火,使得刺殺計劃提前夭折。之後,兄弟倆先後前往廣州,各自發展找尋前途。
楊立仁通過楊家世交楚材介紹成為黃埔軍校的參謀教官,而楊立華早已是廣州國民政府的工作人員。楊立青憑借繪圖技藝順利地考入黃埔軍校。學習期間,楊立青將瞿恩視為人生導師,並對瞿恩的妹妹瞿霞產生了愛慕之情。此時,楊立仁已踏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政治核心圈,參與了軍政機密。
在瞿恩等共產黨人的領導下,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艱難的取得了最後成功。不久「四一二」事變爆發,瞿恩、瞿霞等人遭到追捕。隨軍駐守上海的楊立青與瞿恩一齊秘密離開了上海,之後楊立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時楊立仁已是國民黨中統駐上海的情報長官,而他的對手恰恰是瞿恩、瞿霞和楊立青。楊立華結束莫斯科的學習回到上海後,作為國民黨內的民主派人士繼續為國民政府服務。楊立青與楊立仁之間經歷了數次正面交鋒,楊立華不願看到自家兄弟同室操戈,通過條件交換,要求瞿恩讓楊立青離開上海到中共的後方工作,瞿恩被迫答應了要求。
瞿霞在執行任務時,不慎被特務抓捕入了監獄,瞿恩接受黨組織上新派來的助手林娥,繼續開展地下工作。林娥出色的工作技能和特殊的身世吸引了楊立仁的注意。林娥巧妙地拒絕了楊立仁的愛慕表白,並和她的上級瞿恩秘密結成夫妻。由於叛徒出賣,瞿恩和林娥身份暴露,不得不拋下剛出生的幼子,輾轉去了中央蘇區。楊立華主動收養了他們留下的幼子,並取了名字叫費明。
反國民黨軍隊的圍剿失敗了,瞿恩不幸被國民黨軍逮捕,范希亮奉命對在黃埔的老師瞿恩行刑。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展開共同抗日的第二次全面合作,楊立青作為警衛人員隨中共談判代表團前往南京。
抗日戰爭爆發,楊立華安排楊家舉家遷往陪都重慶。楊立青作為八路軍的團長在抗戰前線奮勇殺敵,楊立仁則一直在諜報戰線上辛勤奮戰。在陝西延安,失去生育能力的瞿霞嫁給了楊立青的黃埔同窗穆震方,楊立青得知後心靈大受打擊。
楊立仁與林娥在重慶相遇,國共兩黨的情報人員再次配合偵聽日軍的電台。「皖南事變」後,楊立青受組織上委派前赴重慶保護情報工作的安全。楊立青與林娥在重慶完婚,但與楊立仁又一次在感情和事業上站在了對立面。
抗日勝利後,國共之間的內戰一觸即發,楊立青與楊立仁兄弟倆沒有在正面戰場相遇,但依然繼續著相互之間的較量。解放戰場上,國民黨軍隊兵敗如山倒,楊立青也從軍工生產保障轉到了一線戰場。國民黨中將楊立仁回到了上海,准備和國民黨政權一起退逃台灣。公元1949年,在上海解放的前夕,楊廷鶴因為病重而去世,他一生所盼的家庭團聚的願望最終未能實現。
⑷ 大立華傢具怎麼樣
大立華這個品牌很不一般,前身是樣式雷傳人,與大德興,大咸德,同仁堂,慶余堂,全聚德,內聯升,恆源祥等同時期,歷史背景很不一般,之前一直以工作室的形式存在,改革開放後,以公司形式出現才30多年,在傢具設計造詣很深,傳統文化底蘊很厚,很多隱世大家族用大立華,榮氏家族,包玉剛,張建華,王永慶等均是他們的客戶,大立華《錦尚》系列對高端市場,大立華《辰象》對應別墅大宅傳世收藏,其客戶均是在各行各業大成者,非一般品牌能比,在紅木傢具界,實木傢具界一直很低調,從不出風頭,平穩發展,專賣旗艦店遍布大江南北。
⑸ 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結局是什麼
《人間正道是滄桑》結局:
楊廷鶴留意已決,費明向楊廷鶴表示他早已得知自己的真實身世,但他熱愛這個家,要守護在楊廷鶴身邊。楊廷鶴大為感動,和費明聊起了他的親生父母,更表達了他秉持一生的家國理念,不久,楊廷鶴與世長辭。
立華離開上海前給瞿母留下一封信轉交立青,楊家老小就此遠赴海外,梅姨、立華帶著費明去了香港(六年後又回到祖國),而前往台灣的輪船上則留下立仁孤獨落寞的身影。
立青帶隊伍前往長沙與董建昌部換防。兩人回溯起多年來的滄桑,董建昌告訴了立青楊廷鶴逝世的消息,立青一時哽咽。 立青領著林娥、立秋等到上海楊廷鶴的墓前舉行家祭。
瞿母給立青送來了瞿霞留給他的一封信。原來,瞿霞因獄中留下的舊傷復發已經病逝,她在信中向立青吐露了她一直未說出口的心聲,立青感慨萬千。
1955年,立青已被授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立青要在軍區機關黨委給黨員上一堂黨課,他在此刻強烈地懷念起瞿恩,他彷彿又看見了純粹而堅定的瞿恩,聆聽著瞿恩的諄諄教誨。
(5)立華股價歷史擴展閱讀:
《人間正道是滄桑》劇情簡介:
1925年,湖南醴陵的楊氏家族,長子楊立仁本是個教書先生,心思細膩,足智多謀;唯一的女兒楊立華自幼念書,個性獨立有主見,是新女性的代表;小兒子楊立青雖生性頑劣叛逆,但為人勇敢正直。
立仁起初受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國民黨,後入黃埔軍校當教官,立青也碰巧在此時進入黃埔軍校學習,並結識了共產黨籍黃埔政治教官瞿恩一家。立青不僅將瞿恩當作精神導師,更對瞿恩的妹妹瞿霞萌生了愛意。
國共兩黨的關系不斷變化,三兄妹的命運發生了突變,立青和立仁更是反目成仇。在那動盪的年代,血濃於水的親情、革命理想以及純潔的愛情將何去何從?
《人間正道是滄桑》簡介: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由張黎執導,孫紅雷、黃志忠、柯藍、張恆等主演。
該劇講述了楊家兄妹三人分別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他們因政治信仰不同,而從手足情深變成水火不容的故事。
⑹ 中國十大悍匪排行榜
首先要說明一點,民國時期根本沒有所謂的「十大悍匪」之說,網上倒是有這種「傳說」,而且版本很多,如說張作霖、張宗昌為「悍匪」。事實上,張作霖根本就不是「悍匪」起家,他是做「保險」起家的軍閥。
有人說謝文東是「悍匪」,這話真是太過了。謝文東最初犯事是綁票,而且事情敗露了,結果全家跟著逃命,跑到了依蘭縣。如果謝文東「悍匪」出身,怎麼可能會綁票敗露,而且還選擇逃命。事實證明,這個人很難幹活,而且會干,逃到依蘭之後,因為家裡勞動力多,大量的開墾荒地,很快就富裕起來了,並且當上了依蘭縣第三區第五保的保董兼自衛團長。謝文東也抗過日,並且家裡很多親屬都為抗日犧牲了,只是後期走錯了一步而已。
總之,民國時期就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十大悍匪」,更不用談誰的結局更慘了。
⑺ 上周新股上市的是哪個股票
上周新股上市的股票,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只:603970中農立華;300723一品紅;300721怡達股份;603605珀萊雅;002864盤龍葯業;600939愛科迪;603619中曼石油。
⑻ 看多少次都無法釋懷瞿恩跟立華的愛情有沒有同感的
歷史上沒有瞿恩這個人。 瞿恩是連續劇《人間正道是滄桑》的男主角,劇中描寫他是一個堅定的共產主義革命戰士,黃埔軍校的教官,立青的人生導師和革命引路人;為了堅持信仰,他舍棄了愛情,為了保護革命,他犧牲了肉軀
⑼ 百度里有一個楊立華老師的中國哲學史上下的整理稿,請問誰有錄音版本的,能給我發一份嗎
主持人(儒行社社長趙金剛):
各位同學,歡迎來參加我們儒行社的講座。各位能來參加我們的講座,使我們這些創社的同學感到十分高興。而更加使我們高興的是,儒行社的指導老師湯一介先生也親臨現場參加我們的講座,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湯先生的到來!
作為我們社團的指導老師,首先我們非常榮幸地請湯先生為大家講幾句。
(熱烈掌聲)
湯一介先生:
非常高興來和大家見面,首先祝賀儒行社的成立。我想我從什麼開始講呢,因為楊立華沒有給我特別講清楚應該講什麼。既然講儒行,就是要到實踐中去,要真正怎樣體現把儒家的精神在生活實踐中發揮出來。我作為一個,當然我還不能說我是儒者,那麼我們能為儒學做些什麼呢?
我報告給大家我現在編《儒藏》。編《儒藏》是個非常大的工程,也是為弘揚儒學的一個行動。為什麼我要編《儒藏》?就是《佛藏》有了,《道藏》有了,可是在歷史上一直沒有編成《儒藏》。明清兩代都想編《儒藏》,都沒編成,也沒做,現在我們要做。為什麼要做?大家知道,現在我們中華民族正處在民族復興的,有的說它是過程之中,有的說它是處在民族復興的前夜。不管怎麼提吧,但是一個民族的復興,必須有民族文化的支撐才行。而儒學,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支撐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如果就從漢朝算起,也有兩千多年了。那麼這樣一個學術傳統,我們應該把它很好地保存下來,整理出來,所以要編《儒藏》。因為任何一個民族,必須對她的民族生存的根要保護好,我們民族生存的根是什麼?就是我們的民族文化,特別是儒學,我們怎樣把它保護好。保護好不是說的,必須是去做才行,就是你去實踐才行。
那麼我除了做《儒藏》,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孔廟跟國子監附近有一所中學,叫做國子監中學。國子監中學,我也是在那裡做的可能跟楊立華有相同的事情。那個中學是干什麼呢?除了給中學生來普及儒學,給他們講儒家的東西,我們的一些學者很多都去過,李中華在那做過講座,還有王博也在那兒講過,都在那兒做。這個中學除了給學生以外,主要是面向市民,他們對廣大的市民講儒學。市民的班呢每次大概有七八十人在那兒聽課。我看他們每次有簽到,經常去的大概有五十多個人,是每次都到的。那麼他們已經做了差不多一年了吧,堅持一年在為市民普及儒學,這是我做的一個事情。
第二件事情,當然我作為一個學者,除了做《儒藏》和國子監中學做的事情之外呢,我想我在這兒也說一下,還正在考慮些哲學問題。那麼最近,在上海社科院成立五十周年的時候,他們有一個會,這個會議呢本來要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對普遍主義的思想進行批判。因為當前,美國把他們的價值觀作為普遍價值來看待,所以在那個會上要討論這個問題。討論這個問題,那麼我在這個會上就從另外一個方向來考慮,就是說,普遍主義也許是不對的,但是文化中間是有普遍價值的。那為什麼想到普遍價值這個問題,主要是1993年,在芝加哥開過一個世界宗教大會,這個世界宗教大會它想做個什麼事情呢?就想研究一下有沒有普遍倫理的問題。那麼當時在那個會議上發表了一個普遍倫理的《全球倫理宣言》。《全球倫理宣言》中就提到,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普遍倫理,或者叫底線倫理,就是最低的要求的倫理,而且把這個作為一個「金律」來考慮。那麼這個就想到有一點,是不是在孔子的思想中間,應該有許多是有普遍意義的。
那麼在這兒我就想送給大家孔子講的四句話,我覺得這四句話也許對我們大家都有普遍意義。第一句話是講「德之不修」,第二句話呢是講「學之不講」,第三句話呢是講「聞義而不能徙」,第四句話是「不善而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孔子講的四句話,就是他的憂慮是什麼,是你不修行道德,你不講究學問,聽了合乎道義的話你不跟著做,做了壞事你不能改,這是他最大的憂慮。我想這四句話可以是個做人的道理,那麼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個做人的基本要求來做的話,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修養自己的道德,我們自己的道德修養好了,你才有可能去做普及儒學的工作。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道德修養好,你去做普及儒學的工作,那就是言行不一了,因為孔子是不主張言行不一的。所以我們必須對我們自己的道德修養修養得比較好,你再做那個普及的工作,做那個儒學的實踐,你才是真誠的,而不是虛假的。那麼,第二句話呢,就是「學之不講」,是他的憂也。就是你要去普及這個儒學,你必須有深厚的儒學的知識才行,你對儒學要真正有所了解才行,不是你不了解儒學的精神,你就去做那個工作,那是做不好的。因為儒學它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應該講是有深厚的根基的才行,所以必須去自己真正懂得儒學才行。而若不懂得儒學去講,那就是講可能違背了儒學精神,所以這是孔子的第二個憂慮,就是你必須真正的講求學問才行。第三句話呢,就是「聞義而不能徙」,就是聽到合乎道義的話你不能跟著做。那麼這個我想對於我們實踐更重要的,就是你知道了這種道理,你就去做,那才行,如果你不去做,不身體力行,光說空話,那是沒有意義的。這是孔子講得這樣一句話。第四句話呢,就是「不善而不能改」,你有錯誤你不能改正。那麼他認為,這些是他一生的總結,就是你做人應該這樣來做人,如果離開這些方面,那麼做人就不應該是一個真正的人,或者我們說他不是一個真正把儒學作為他安身立命的這樣一個學問來對待它。所以,我想我送給大家這四句話,我們大家一起來按照孔子的話,按孔子的教導,來要求我們自己,我想這可能是一個基本的做人的道理。
那麼明天開始,我們就要接待韓國的那個儒學學會的學者,他們要來27個各個大學的儒學教授,是由那個韓國成均館館長率領。韓國的成均館實際上就是相當於中國國子監這樣的一個工作。當然,過去已經是他們的太學這樣一個,現在已經不是了,但還保留了成均館的這樣一個風俗。那麼,前一段我去韓國,參加了他們的一些活動。第一個活動就是參加了他們的祭孔典禮,他們的祭孔典禮是非常隆重的,而且是很真誠地在做,這是一件事情。也參加了他們的那個普及儒學的一些活動,就是他們怎麼樣在市民中間普及他們的儒學,他主要是在小區中間來做這個東西。還有他們有一些鄉校,那麼我們這次沒有去鄉校,我是過去去過他們的鄉校,他們的那些鄉校也都是普及儒學的那個場所。所以從韓國的情況看,他們普及儒學的情況比我們要好一些。
我想我們這個楊立華同志跟很多同學在做這個儒學的普及的工作,我覺得是非常重要。因為今天我們大家都會看到,我們社會風氣並不是特別好,有許多的問題。那麼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我想當然不是一天兩條就能解決,所以要進行長期的來教化,特別是怎麼樣把我們儒家的思想、儒家的精神教給孩子們,讓他們懂得這些道理。這對我們國家今後的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好處。因為今天沒有做認真准備,楊立華說只要講十分鍾、十五分鍾就可以了。我想我就講這些,如果有機會的話,那麼將來我們可以做專題演講,好不好?
謝謝大家!
⑽ 《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華有歷史原型嗎其父楊廳長呢
一、《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立華沒有歷史原型,其父楊廳長也沒有。
楊立青的一個歷史原型是大將陳賡。
陳賡這個黃埔一期學員,13歲即投筆從戎,是蔣介石的得意門生,黃埔軍東征討伐陳炯明時,曾攜蔣夜行百里,於蔣有救命之恩,1928年,赴上海從事中央特科工作。
楊立青原型的另一可能者是蕭克。不過,蕭克的經歷比楊立青可不知強多少倍:25歲當上軍長,抗日前夕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是一級將領中最年輕的一位,1955年獲授上將軍銜;而且,與常常「耍賴」的楊立青相比,蕭克是眾多開國將軍中唯一寫過長篇小說並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人。
二、簡介:
2、鄭玉,1957年7月6日出生,中國大陸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因出演電影《鐵血昆侖關》中「戴安瀾」將軍受到觀眾關注;2007年領銜出演電視劇《西安事變》中「蔣介石」受到業界一致認可;2008年憑借《人間正道是滄桑》中「楊廷鶴」而人氣飆升,同時此劇榮獲2009年度「最具影響力電視劇獎」「五個一工程獎」「白玉蘭電視劇金獎」第二十八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第十五屆亞洲電視大獎」等,2014年《青年醫生》在浙江、北京、天津、安徽四家衛視黃金檔熱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