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公司營業收回入為答53.35億元,同比增長19.38%;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8.98億元,同比增長12.22%,摺合每股收益為1.34元,本年度公司對江陰天江葯業有限公司的股權投資的持有意圖發生改變,計提遞延所得稅費用7516萬元,剔除此影響,本年度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較上一年增長21.61%,公司業績實現穩定增長。
上海家化業績的穩定增長主要源於公司圍繞戰略落實相關項目具有較好的延續性,藉助核心優勢的發力為公司營收的持續增長夯實了基礎。2014年6月,上海家化發布了5+1的品牌戰略,聚焦並放大旗下各品牌優勢,明確了四大核心競爭力和五大細分市場,提出要在2018年實現120億元的銷售規模。為了配合五年戰略規劃的實施,2014年上海家化以「客戶」為第一導向,對品牌發展、科研創新、供應鏈優化、渠道建設、人才培養等進行全方面的深化調整。
⑵ 被並購中國的企業有哪些
1、福建南孚電池 ------------ 美國吉列公司
2、河南雙匯肉製品 ------------ 美國高盛集團
3、黑龍江哈爾濱啤酒 ------------ 美國AB(百威啤酒)
4、黑龍江佳木斯聯合收割機 -------------美國約翰迪爾
5、福建雪津啤酒 -------------比利時英博
6、四川雙馬集團 -------------拉法基
7、深圳發展銀行 -------------美國新橋
8、G華新 -------------HOLCHIN B.V
9、G東睦 -------------睦特殊金屬工業株式會社
10、華潤錦華 -------------華潤輕紡
11、樺林輪胎 -------------新加坡佳通輪胎
12、江蘇無錫威孚 -------------德國博世
13、西北軸承 -------------德國FAG公司
14、錦西化機 -------------德國西門子
15、TCL國際電工 -------------法國羅格朗
16、上海輪胎橡膠 -------------法國米其林
17、上海貝爾 -------------法國阿爾卡特
18、深圳賽格三星 -------------韓國三星康寧
19, 德龍鋼鐵-----------俄羅斯第二大鋼鐵企業Evraz
20.統一石化----------英荷殼牌
21.娃哈哈--------達能
22。樂凱---------日本
1 美加凈: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上海家化(29.41,-0.66,-2.19%,吧)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已失去了寶貴時機。
2 中華牙膏: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少得可憐。
3 活力28:1996年,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後,雙方規定的合資公司洗衣粉產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諾沒有兌現,前3年共投入1.84億元用於「活力28」宣傳的廣告費用也成了一紙空文。「活力28」這個知名品牌從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了。
4 南孚電池:自1999年9月起,通過數次轉讓,2003年,72%的股權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市場佔有率不及南孚的 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後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閑置。如今這一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中國第一的電池品牌已經不屬於民族品牌了。
5 樂百氏:2000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現在樂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場。此外,達能還在中國收購了上海梅林(8.89,0.00,0.00%, 吧)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匯源果汁22.18%股權。還在乳業收購了蒙牛50%股權,光明20.01%股權。這些企業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是行業的排頭兵。
⑶ 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的收購案
家化股權來改制繼續在吸引人們的眼球源。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的公開信息顯示,家化集團的股東上海市國資委自9月7日以公開掛牌方式,出讓其持有的家化集團100%股權,掛牌公告期為自公告之日起的20個工作日。據此推算,10月10日將是掛牌的截止日期,誰參與競購將被揭開面紗。
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進入最後階段
隨著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雙方平安、海航相繼遞交標書,上海家化股權競購進入最後階段。繼海航爆出50億注資計劃之後,平安70億注資計劃也浮出水面。競購文件已移交專家組評定打分,誰將勝出周一可見分曉。
平安擊敗海航收購上海家化
2011年11月7日,上海家化母公司家化集團100%股權最終被上海平浦投資有限公司通過競標獲得,後者為平安信託旗下平安創新資本全資子公司。
⑷ 上海家化研究生待遇如何,研發部
除非是對方公司的來人自,否則沒法回答你的待遇問題。
但我認為按人口比例來說,這些人要出現在網路知道,
還要看到你的問題,還要願意透露情況,這個概率有多少?
待遇和福利包括很多內容。
與錢直接有關的,比如:工資,獎金,補貼(餐補,交通費,打的費,手機費,能不能報銷),社保(幾險幾金),年終,分紅,股權。。。
與工作條件有關的,比如:公司位置,上下班時間,班車有無,加班頻率,出差頻率,等等等等。
此外,如果你不是初入職場,更應該關心前景,比如公司的發展方向,你的提升空間。。
如果你得到offer的話,可以打電話問對方的人事,
他們最清楚,也有解釋的責任,說的也最准確。
別人說的都不可信,哪怕是裡面的員工也未必完全清楚。
⑸ 上海家化爭奪戰背後:為什麼中國平安能勝出
簡單啊,平安爭奪家化是平安這家公司想賺錢,所以會讓家化成為平安賺錢的機器。其他股東不同,是個人想賺錢。看似都是想賺錢,但實際是不同的。如果在公轉民企業做過的都清楚差別在哪裡。
⑹ [金台觀察]上海家化風波帶著中國公司治理怎樣啟示
對於一家公司,企業家更重要、員工更重要,還是股東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就業更重要、工資更重要,還是利潤更重要? 對於一家公司的戰略,要基於市值、還是基於利潤,還是基於基業長青? 管理者,必須為了股東財富的最大化而工作嗎? 不同的答案會帶來不同的選擇。 平安信託與家化管理層的紛爭在本質上就是對於這些答案的不同理解。 平安信託已經解除了葛文耀在家化集團的董事長和總經理職位,現在上海家化小金庫的風波,給葛文耀的位置,帶來了更多變數。 中國公司治理制度的設計中,過多地迎合了投資資本。比如說,家化集團和平安信託都是獨立法人,但法律允許平安信託犧牲家化集團,以適應其自身的發展戰略:葛文耀稱,平安信託入主後,一直在變賣資產,致使家化集團名存實亡。 對於平安信託而言,他的利益在於入股了家化之後,如何以更好的價格賣給下家。對於上海家化的管理層而言,他的利益可能在於這家公司的規模和可持續發展,並且,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下,可能要求他們對股東套現予以配合。 家化人事斗爭已經發生了兩周,現在的焦點是上海家化這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的穩定,因為有太多的投資人是這家公司的股東,機構投資人和中小投資者希望這家公司能夠穩健前行。大股東與家化管理層的矛盾表明,這給上海家化的未來帶來了不確定性。 股東主義理論里,一切圍繞股東旋轉,當下的公司治理框架,就是沿著這個理論出發的。對於股東本位的制度設計,支持者看來是不證自明的。更有種說法是,股東財富就是社會財富,這是資本分配最優化的過程中必須的路徑。 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認為,中國公司治理需要進行改革。大股東侵害公司利益的事件表明,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司治理的焦點並非股東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而是公司無法捍衛其自身利益。上海家化算不上是一個典型案例,但當下有太多類似的事情發生。比如,當大股東股權解禁可流通的時候,公司往往以市值管理的名義,為減持配合。在很多時候,這極有可能犧牲了公司的利益。在這個時候,就必須引入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多地予以平衡。 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與股東之間,並非簡單的管家與東家的關系。上市公司是一個獨立法人,有自己的生存權和利益,他與股東的關系並非在所有的時候一致,那麼管理層在其中應扮演何種角色? 我們知道,中國第一代創業家慢慢淡出之後,中國職業經理人階層面臨崛起,這些關系如何協調,對於中國的未來尤其重要。無論是較早的國美控制權爭奪、雷士照明管理層與投資者的沖突,還是現在上海家化的內斗風波,這些案例都表明,中國的公司治理已經到了檢討這些核心問題的時候了。
⑺ 中國平安收購上海家化每股多少錢
40
上海家化截至停牌時收盤價是37元,按照總股本4.23億股、每股40元的價格計算的話,家化集團持有的38.89%股權對應市值約為65.8億元。
⑻ 購買上海家化50%股權,中國平安購買公司股票後如何在股指期貨上進行套保
這樣的套期保值在股指期貨上應該是無法操作,關聯性沒有那麼明確。
⑼ 華潤漆是被美國威士伯公司收購的,民族品牌一個個的被外國企業收購,傷心!
以下為部分被收購的民族品牌現狀。
1 美加凈:該品牌原佔有國內市場近20%的份額。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上海家化於1994年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已失去了寶貴時機。
2 中華牙膏:1994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如今,中華牙膏在市場上的份額已少得可憐。
3 活力28:1996年,與德國美潔時公司合資後,雙方規定的合資公司洗衣粉產量的50%使用「活力28」品牌的承諾沒有兌現,前3年共投入1.84億元用於「活力28」宣傳的廣告費用也成了一紙空文。「活力28」這個知名品牌從人們的記憶中漸漸消失了。
4 南孚電池:自1999年9月起,通過數次轉讓,2003年,72%的股權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市場佔有率不及南孚的 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後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閑置。如今這一曾經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市場,中國第一的電池品牌已經不屬於民族品牌了。
5 樂百氏:2000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現在樂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場。此外,達能還在中國收購了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匯源果汁22.18%股權。還在乳業收購了蒙牛50%股權,光明20.01%股權。這些企業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是行業的排頭兵。
6 小護士:法國歐萊雅2003年收購小護士。7年後的今天,小護士在市場上也幾乎銷聲匿跡。
7 蘇泊爾: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頭號品牌)獲得蘇泊爾控股權。
8 大寶:2008年7月30日,強生宣布完成對大寶的收購。至此,中國化妝品市場的競爭已形成外資主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