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冰島國家破產是什麼意思
簡單介紹一下國家破產:也就是就是政府的負債遠遠大於其財政收入或者說負債大於其國民生產總值。財政赤字太大,國家財政癱瘓,無法正常運轉。冰島的國家破產意味著冰島成為全世界貧窮國家之一,若持續目前的狀況,冰島就必須向富有的大國借貸以減緩本國經濟的壓力,否則整個國家將面臨巨額欠債。政府不得不向民眾求助,請求民眾捐款以渡過難關。
2008年11月冰島宣布國家破產。國家破產產生的原因之一:長期的高福利造成的,借債來支持國人的好生活,冰島有長期的高福利,但國民產值很低,久之就成今天的局面。產生原因之二:從美國開始的次貸危機,很快蔓延到歐洲,像冰島這樣的小國自我調整能力太差,加上長期的政府負債,完全失去自救能力。產生原因之三:過渡擴張的銀行業。冰島股市的主力也是銀行系統,此外,冰島銀行的投資遍布幾乎全世界。銀行破產隨著次貸危機面臨破產,國家無能為力。產生原因之四:歐洲各國拒絕幫助冰島。不僅如此,英國還凍結了冰島的海外財產,使危機雪上加霜。
冰島金融系統的惡化幾近失控:冰島克朗對歐元的匯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雷克雅未克股市上的所有冰島銀行股票被全部停止交易;國際信貸評級機構則把冰島的信貸級別從A-降為了BBB。冰島總理蓋爾•希爾馬•哈爾德通過電視講話,對全體國民發出警報,哈爾德承諾冰島所有的居民儲蓄將得到政府擔保,並確保為企業提供最大限度的融資便利。冰島政府此舉的「勇氣」遠超過其他國家,美國政府救援計劃的7000億美元不過佔美國GDP的1/20,而冰島三大銀行資產總值,卻是該國GDP的9倍!
冰島欠世界350億英鎊,也就是說每個冰島人欠11.6萬英鎊(約136萬元人民幣),冰島將不得不面對破產的窘境。
冰島選擇的經濟發展模式,就是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開放金融環境吸引海外資本,然後投入高收益的金融項目,進而在全球資本流動增值鏈中獲利。這種依託國際信貸市場的杠桿式發展,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全球化帶來了全球資本的流動,一個國家可以搏殺於全球資本市場,參與金融利益的分成,並攀上全球金融生態鏈的高端,但前提是有足夠強大的實體經濟做支撐。從經濟規模看,冰島並不具備這種實力,不止如此,冰島還把發展經濟的籌碼過多地押在了虛擬經濟上,忽視了實體經濟的發展。
2. 全球都有哪些國家有股市,要全的
美國三大股指:道瓊斯,納斯達克,標准普爾。
法國CAC指數,德版國法蘭克福指數權,英國富時指數,日經225指數,澳洲全股,香港恆生指數,台灣台北指數等指數。另外,擁有股指的國家和地區還有:俄羅斯,南非,巴西,埃及,沙特,奈及利亞,秘魯,阿根廷,加拿大,百慕大,摩洛哥,希臘,突尼西亞,冰島,瑞典,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瑞士,愛爾蘭,匈牙利,迪拜,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紐西蘭,斯里蘭卡,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
3. 這次金融危機為什麼會導致冰島國家破產
第一、由美國發端的「次貸危機(聚焦美國金融漩渦)」。現在很多人一提「次貸」便認為那是美國的問題,事實上,冰島的「次貸」危機更為嚴重。阿特拉松在雷克雅未克市郊有棟別墅便是貸款買回,當時貸款額大約合500萬人民幣,後來銀行勸說他將貸款與外匯掛鉤,結果現在導致阿特拉松的房貸已經高達合900多萬人民幣之多,月供漲了將近2倍,以致他們目前不得不考慮放棄還貸。而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眾多冰島人身上。有資料說,冰島家庭平均承擔的債務達到可支配收入的213%,比美國140%的比例高得多。
第二、過渡擴張的銀行業。冰島以漁業起家,但出海打魚畢竟是可苦差事,所以大約十年前,冰島確立了「快速發展金融業」的方針,現在,金融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居首位,包括冰島股市的主力也是銀行系統,此外,冰島銀行的投資遍布幾乎全世界。但金融曾在2005年給冰島帶來過7%,這個其他發達國家不敢想像的經濟增長率,卻也使冰島在今天深陷破產危機。銀行破產,國家便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即如果任憑破產的銀行自生自滅,則國民財產將全部化為烏有;可若收歸國有,資產巨大的冰島銀行負債總額已經是冰島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之多,這筆債轉給國家,又讓國家如何歸還。
第三、往日盟友的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冰島發生金融危機後,曾經向友好夥伴英國、瑞典等尋求幫助,可答案都是一句簡單的「NO」,不但如此,英國還啟動反恐法案凍結了一家冰島銀行的資產,導致兩國發生外交糾紛。
由此引發的,還有各界對冰島政府金融監管不力、百姓消費習慣不良、自由經濟制度不佳等一系列批評。但亡羊補牢也好,卧薪嘗膽也罷,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關鍵,是冰島如何使國家不至於真的「崩盤」。這次危機,也很好的給歐洲的那些對美國保有幻想的國家一點警示和教訓,美國人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你的利益如何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所以想做美國馬仔的國家看清楚,冰島就是你們以後的下場。
4. 冰島的金融危機有何進展
10月11日,陷入嚴重金融困境的冰島分別與英國及荷蘭政府達成協議,同意通過相應形式確保兩國個人儲戶能夠取回在遭政府接管的冰島銀行的存款。隨著金融危機加劇,冰島政府試圖通過他國援助恢復金融穩定的難度越來越大。冰島銀行業曾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證券市場的繁榮而迅速成長,現在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全年國民生產總值(190億美元)的9倍之多。這是冰島一處潟湖溫泉療養地的資料照片(2006年3月25日攝)。新華社/法新
一向很少引人關注的北歐小國冰島,最近一段時間因為傳出國家「瀕臨破產」的消息而突然成了世界輿論的焦點。可在人們的印象里,以前聽說這個國家都是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經濟進取性」、「最和平國家」等褒獎。那麼,是什麼導致冰島幾乎「一夜致貧」,號稱「破產」的冰島現在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帶著這樣的疑問,人民網記者踏上了這個目前正被全球所注視的國家。
觀察:百姓的不以為然與總統的生病住院
記者兩年前曾到過冰島,當時冰島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大約為8比1,照此算來,那時的冰島給記者留下了世界上「物價最高國家」的印象。例如在街頭便利店買一杯可樂、一個漢堡,價格差不多就要200元人民幣;至於住宿,即使在最便宜的青年旅舍,每人至少也需要700多元人民幣。
這次記者重回冰島,第一個發現就是這里已經成為「購物天堂」。目前冰島克朗與人民幣的匯率接近15比1,比兩年前貶值將近1倍,但各種商品的價格雖然有一定上漲,可相對貨幣貶值來講,漲幅卻不是很大,所以算下來,在冰島消費是極為劃算的,甚至很多貨品堪稱「全球最低價」。所以記者發現,現在冰島各個商店裡的人流不僅沒有比兩年前減少,反而看起來更加繁榮,並且購物的不僅僅是外國遊客,包括冰島人也覺得這里是「購物天堂」,包括在機場免稅店,有些昂貴奢侈品竟然賣到脫銷的程度。
在首都雷克雅未克街頭,冰島人看起來幾乎是「喜滋滋」地在購物,談起金融危機、國家「破產」,多數冰島人也表現得不以為然。
記者所居住的旅店老闆阿特拉松說,最早傳出冰島面臨嚴重金融危機消息時,很多人確實很緊張,但或許是媒體報道得太多了,使人們開始變得麻木,或者再仔細想想,事情未必就那麼糟糕,所以到現在,雖然國際上對冰島議論紛紛,但在冰島大多數百姓中間,仍然一切如常。
阿特拉松告訴記者,在實行高福利政策的冰島,人們銀行存款占個人資產的比例並不高;投在股市上的錢雖然損失慘重,但畢竟是閑錢,還不至於嚴重地影響生活;再就是冰島克朗雖然嚴重縮水,可好在物價還算比較穩定,所以看不出來生活水準有顯著下降;反而是因為冰島克朗貶值的緣故,最近到冰島購物的外國人更多了,還相應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和商業發展。
對於未來,阿特拉松還表現得比較樂觀,他說,金融市場有跌就有漲,沒有什麼會只變壞、不變好的,更何況冰島只有30萬人口,只相當於很多國家的一個小城市,雖說很容易就陷入了危機,但所謂「船小好調頭」,擺脫危機也會比較快的。
與冰島人的樂觀相比,政府就緊張得多了,面對最大三家銀行被國家接受、貨幣崩盤、股票暫停交易等壞消息,據說冰島總統格里姆松就是急得因心臟病發而住進了醫院。
政府高官的「肝火」也必較旺。13日,冰島總理哈德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嚴厲抨擊英國政府「威嚇弱小鄰邦」,凍結冰島銀行資金,冰島為此准備付諸法律行動控告英國。當時記者從電視里看到哈德爾的講話甚至感覺有些震驚,很難想像,他曾被很多人稱為是「世界最溫和的總理」。
與緊張、易怒相應而生的,還有政府、金融界中的悲觀情緒。冰島政府官員對媒體表示,國家可能要重新回到「漁業時代」;而當地的電視台,最近幾天也正在熱播一個對銀行職員的訪談節目,接受采訪的銀行職員也表示,「不排除過段時間脫下西服,穿上捕魚裝的可能」。
反思:「肇事兇手」與國家「穩定器」
痛尚未定,冰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國面對如此的窘境。
第一個被揪出的「兇手」是由美國發端的「次貸危機」。現在很多人一提「次貸」便認為那是美國的問題,事實上,冰島的「次貸」危機更為嚴重。阿特拉松在雷克雅未克市郊有棟別墅便是貸款買回,當時貸款額大約合500萬人民幣,後來銀行勸說他將貸款與外匯掛鉤,結果現在導致阿特拉松的房貸已經高達合900多萬人民幣之多,月供漲了將近2倍,以致他們目前不得不考慮放棄還貸。而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眾多冰島人身上。有資料說,冰島家庭平均承擔的債務達到可支配收入的213%,比美國140%的比例高得多。
第二個被揪出的「兇手」是過渡擴張的銀行業。冰島以漁業起家,但出海打魚畢竟是可苦差事,所以大約十年前,冰島確立了「快速發展金融業」的方針,現在,金融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居首位,包括冰島股市的主力也是銀行系統,此外,冰島銀行的投資遍布幾乎全世界。但金融曾在2005年給冰島帶來過7%,這個其他發達國家不敢想像的經濟增長率,卻也使冰島在今天深陷破產危機。銀行破產,國家便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即如果任憑破產的銀行自生自滅,則國民財產將全部化為烏有;可若收歸國有,資產巨大的冰島銀行負債總額已經是冰島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之多,這筆債轉給國家,又讓國家如何歸還?
第三個「兇手」是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往日盟友。冰島發生金融危機後,曾經向友好夥伴英國、瑞典等尋求幫助,可答案都是一句簡單的「NO」,不但如此,英國還啟動反恐法案凍結了一家冰島銀行的資產,導致兩國發生外交糾紛。
由此引發的,還有各界對冰島政府金融監管不力、百姓消費習慣不良、自由經濟制度不佳等一系列批評。但亡羊補牢也好,卧薪嘗膽也罷,這些都是後話,現在的關鍵,是冰島如何使國家不至於真的「崩盤」。
令人慶幸的是,正如記者在冰島所發現的那樣,大多數百姓對金融危機似乎不以為然,雖然他們也會開始重新盤算個人資產,甚至在打算要過一段時間「窮日子」,但總體來說,這個國家依然穩定、平和,有了這個基礎,冰島便有了今後咸魚翻身的最大資本。
探究其中原因,便不得不說冰島的高福利制度,在此次金融危機面前,這套制度堪稱國家的「穩定器」。
冰島因為人口少,福利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的程度:生病不必發愁,因為醫療費用幾乎全包;上學不用掏錢,直到大學都是如此;孩子多不必緊張,每個不滿18歲的孩子冰島都會發放足夠生活所用的補貼;失業後的福利金與上班時所賺工資相差不大;病假、產假期間不僅幾乎全額領取工資,即使公司裁員,對這部分人也有「豁免」。
而冰島原本積累的巨額福利金雖然受冰島克朗貶值影響有所縮水,但作為老百姓的「救命錢」,還是有一整套辦法使它們在最大限度上保值的。
阿特拉松告訴記者,冰島人之所以能在這次嚴重的金融風暴面前比較坦然,根本原因便是有那套完善福利制度,也許因為國家困難,部分福利會相應調整,福利水平也會下降,但冰島人確信不會出現根本性變化,這就使國民生活有了起碼保障。
展望:經濟謹慎與政治變化
有消息說,為解決這次嚴重的金融危機,冰島不僅繼續著手向其他國家尋求援助,同時也准備求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但考慮到冰島目前外債額過於龐大,加之多數國家都在金融危機面前自顧不暇,所以冰島情況的實質性好轉,還要依賴於全球經濟的整體回暖。
本周一時冰島股市仍然暫停交易,但受當天全球股市普遍利好的影響,對於股市14日的重新開放,冰島各界普遍充滿信心。在一家銀行工作的托里爾松對記者說,1000億歐元的外債對冰島是個大數字,但對國際金融界而言只是「小錢」,只要能連續回暖一段時間,冰島的危機就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而現在各主要國家先後推出「救市」舉措,應該是到了可以恢復投資者信心的時候。
可事實上,誰也無法預料未來會發生什麼,或許冰島目前的處境、全球的金融危機仍不是谷底也未可知。但到目前為止,由冰島破產所引發的國際經濟、政治形勢變化,人們卻可展望一二,其中教訓也值得國人警醒:
首先是歐美國家的百姓會「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他們以後對個人貸款必然是慎之又慎。聯想到前段時間,受美國消費模式的影響,國內部分地方的民眾也進入了「超前消費者」行列,歐美百姓的前車之鑒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
其次是全球各國都會高度重視對經濟、金融的監管。冰島銀行之所以盲目投資導致債台高築,政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美國盡管受到一部分人「國家走向社會主義」的批評,但仍堅持把一些金融機構收歸國有後,由此可見,政府的監管不但不能放鬆,反而應更加完善才是。
但無論如何,未來的全球經濟即使走出低谷,也將不可避免地進入到一段「謹慎時期」。
另外,冰島的金融危機也反應出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冰島在嚴重的金融打擊面前,由於借款無門,從而轉向俄羅斯求借40億歐元,這引來國際輿論一片嘩然,有西方媒體就評論說,「金融危機是俄羅斯在政治上重新進入北歐的良機」。
還有就是在這次危機面前,西方主要國家的合作遠不如他們在處理其他問題時看起來的那樣團結,例如歐盟內部遲遲不見協調動作,有人便稱「金融危機前國家的自私本質暴露無疑,這使得歐盟一體化更加遙遙無期。」
雖然這些一些國際政治環境的細小變化被金融話題所掩蓋,但不可忘記,「經濟之後,政治總會接踵而來」。(赴冰島特派記者 雷達) 答案補充 冰島政府接管國內最大銀行 英德緊急凍結資產
冰島政府9日接管了該國最大銀行Kaupthing,並暫停股市交易,防止國內發生更大的金融恐慌。Kaupthing是冰島第三個被政府接管的銀行。英政府8日誓言,為維護本國民眾利益,不惜把冰島告上法庭。與此同時,冰島總統心臟病發作,目前病情穩定。冰島政府目前還沒有決定是否會尋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幫助來解決這次銀行危機。接管Kaupthing銀行的冰島金融監管局說,國有化該銀行是為了保護冰島國內的銀行系統。
5. 冰島破產和不破產的區別是什麼
由於美國房地產貸款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造成冰島銀行業的破產,從而宣布冰島成為全世界貧窮國家之一,若持續目前的狀況,冰島就必須向富有的大國借貸以減緩本國經濟的壓力,否則整個國家將面臨巨額欠債。
痛尚未定,冰島,乃至整個世界都在開始反思,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該國面對如此的窘境。
第一個被揪出的「兇手」是由美國發端的「次貸危機(聚焦美國金融漩渦)」。現在很多人一提「次貸」便認為那是美國的問題,事實上,冰島的「次貸」危機更為嚴重。阿特拉松在雷克雅未克市郊有棟別墅便是貸款買回,當時貸款額大約合500萬人民幣,後來銀行勸說他將貸款與外匯掛鉤,結果現在導致阿特拉松的房貸已經高達合900多萬人民幣之多,月供漲了將近2倍,以致他們目前不得不考慮放棄還貸。而類似的問題還發生在眾多冰島人身上。有資料說,冰島家庭平均承擔的債務達到可支配收入的213%,比美國140%的比例高得多。
第二個被揪出的「兇手」是過渡擴張的銀行業。冰島以漁業起家,但出海打魚畢竟是可苦差事,所以大約十年前,冰島確立了「快速發展金融業」的方針,現在,金融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高居首位,包括冰島股市的主力也是銀行系統,此外,冰島銀行的投資遍布幾乎全世界。但金融曾在2005年給冰島帶來過7%,這個其他發達國家不敢想像的經濟增長率,卻也使冰島在今天深陷破產危機。銀行破產,國家便面臨一個兩難選擇:即如果任憑破產的銀行自生自滅,則國民財產將全部化為烏有;可若收歸國有,資產巨大的冰島銀行負債總額已經是冰島國內生產總值的12倍之多,這筆債轉給國家,又讓國家如何歸還?
第三個「兇手」是坐視不理甚至落井下石的往日盟友。冰島發生金融危機後,曾經向友好夥伴英國、瑞典等尋求幫助,可答案都是一句簡單的「NO」,不但如此,英國還啟動反恐法案凍結了一家冰島銀行的資產,導致兩國發生外交糾紛。
由此引發的,還有各界對冰島政府金融監管不力、百姓消費習慣不良、自由經濟制度不佳等一系列批評。
6. 世界上都有哪些國家有股市
我來發吧。
世界各國有交易的證券市場很多很多:
美國
日本
新加坡
倫敦
巴黎C
德國
韓國版
莫斯科
台灣
阿根廷權
澳洲
奧地利
比利時
巴西聖
加拿大
智利
哥倫比亞
印度
丹麥
芬蘭
埃及
愛爾蘭
印尼
匈牙利
希臘
墨西哥
馬來西亞
黎巴嫩
義大利
以色列
秘魯
挪威
紐西蘭
荷蘭
摩洛哥
沙烏地阿拉伯
葡萄牙
波蘭
菲律賓
南非
西班牙
瑞典
瑞士
越南
委內瑞拉
阿聯酋
土耳其
泰國
7. 冰島國是為什麼會破產,是怎樣破產的
只有30萬人口的北歐島國冰島,曾經代表著幸福生活的一切含義:排名世界第四的人均GDP,免費看病、免費教育、高額失業救濟的高福利政策,街上隨處可見的名牌汽車,商店櫥窗里令人咋舌的昂貴奢侈品。 現在,一切都成為了過眼雲煙。作為歐洲第一個全面遭遇華爾街金融風暴沖擊的國家,冰島三大商業銀行Landsbanki、Glitnir和Kaupthing面臨破產被政府接管,冰島總理哈爾德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國家破產」的警告。 引領了冰島10多年「超常規發展」的金融業,成為引爆經濟危機的元兇。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冰島效仿英美等國的金融體系,制定了高利率與低管制的開放金融政策,大量吸引海外資金,從國際資金市場借入大量低利息短期債,轉而投資高利潤高風險資產,從而獲得巨額的利差,使得冰島迅速積累起財富。冰島人依靠高負債過上了富足奢侈的生活,華爾街金融風暴引發的全球信用危機,卻讓他們每人平均背上了數十萬美元的債務。 10月17日,冰島共和國駐華大使貢納爾 .斯諾里 .貢納爾松就冰島政府如何應對這場空前的金融災難,接受了《望東方周刊》獨家專訪。他說:我們不能斷章取義地理解哈爾德總理的這個詞,冰島政府遠遠沒有到破產的地步。我們應該嚴格區分政府財政和銀行部門。冰島這個國家依然運轉正常。 出現問題的地方只是,有兩家冰島銀行在一些歐洲國家開辦了存款賬戶,目前,冰島政府採取一些特殊措施,以確保不管是英國公民還是荷蘭公民,都能按照歐洲經濟區 (EEA)規定的存款安全方案拿回自己的存款。這當然需要一筆數額巨大的現金和大量時間,冰島政府正在介入此事。我們目前最關注的是個人儲戶能拿回自己的錢。冰島的商業銀行擁有很多資產,但它們需要時間以合理的價格出售這些資產。冰島政府接管三大商業銀行後,並不打算逃避責任,我們正在加緊與其他國家協商解決相關問題。10月11日,冰島政府與英國和荷蘭政府達成協議,同意根據歐洲經濟區規定的相關義務,保護英國和荷蘭公民在冰島三大商業銀行的個人存款。冰島政府明確表態將承擔法定責任;我們正尋求與關系密切的夥伴國家進行合作。 作為現代全球化經濟體系的一部分和歐洲經濟區的積極參與者,冰島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創的嚴重程度高於大多數其他國家。許多冰島家庭失去了畢生儲蓄中的相當大一部分。通貨膨脹在冰島相當嚴重,公眾債務正在增長,失業率也在同步上升。 但從長遠看,冰島經濟還將表現良好。盡管債務繁重,我們仍然在世界各地擁有數額龐大的優質資產。冰島政府自身的財政狀況依然良好,同時,我們經營狀況良好的漁業、清潔可持續能源資源這些基礎並未改變,而且國際水產品價格正在攀升。此外,冰島發達的服務業部門、高科技、旅遊部門仍有較強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是,我們擁有一支年富力強、教育水平很高的勞動力大軍。 冰島金融機構和銀行海外債務纏身的同時,也收購了不少優質資產。冰島政府不會接管商業銀行的一切合同義務,但它將尊重歐洲經濟區協議框架下的合法義務。總之,冰島是一個現代歐洲經濟體,是歐洲經濟區成員,我們的經濟基礎依然強壯,我們將克服目前的困難。 金融危機影響了冰島人的消費習慣。以前他們花銷很大,冰島對進口商品的依賴很大。但現在,隨著冰島克朗貶值,進口商品變得非常昂貴。很多有外國貸款的老百姓發現,他們的債務升高了,但收入相對減少了。這就讓他們不得不反思以前的消費方式。人們現在只能取消外出旅遊或者換輛新車的計劃,准備度過嚴冬。 在過去十年全球經濟大發展,尤其是金融領域的繁榮中,一些人掙到了很多錢。一些人開始迷失,忘記了他們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從現在起,人們應該會變得更現實。對普通冰島人來說,他們將回歸傳統的質朴價值觀。我們冰島人過去秉持一個觀念:錢雖然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才是最重要的。冰島人將改變他們的消費觀念,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將變成怎樣保住自己的工作;不是為眼下,而是為未來而活著。 冰島遭遇的現實告訴我們,我們需要私有部門的活力與能量,但也需要對私有部門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管。至於政府方面,我們需要同其他國家一道,在對私人部門自由放任與權威監管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冰島政府認識到,服務和金融部門確實非常重要,但實體經濟,比如製造業和零售業,更加重要。我們將會把精力集中在實體經濟上。
8. 在國內怎樣抄冰島股票
目前在中國無法直接投資冰島的股市,可以關注日後是否會推出投資冰島股市的QDII基金。
在英為財情上可以看到有關冰島股市的行情走勢和有關咨詢
冰島國家股市
9. 冰島火山噴發,會影響股市嗎
您好,量價驕陽為您解答:
事件影響仍將繼續。4 月16 日歐美各國主要股指出現不同幅度下跌,火山噴發短期影響略有反映。根據統計結果,突發事件發生後,中國市場短期表現將取決於歐美股市的走勢。航空業方面,這次火山爆發將給歐美航空業特別是歐洲眾多航空公司帶來每天共約2 億多美元的收入損失,而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歐洲的業務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此次的火山爆發也可能促使歐洲各國政府加快保護環境的立法節奏,如果碳排放稅推出,這對中國的航空公司在歐洲的業務將帶來持續影響。
海運、農業等上市公司或將迎來交易性機會。綜合目前火山爆發形勢,我們預計由於航班停運所帶來的運輸停滯將帶來海運公司短期運輸需求增長,並推高BDI 等航運價格指數,進而帶來相關股票交易性機會。同時,由目前煙塵擴散的趨勢看,歐盟地區的畜牧業大國,法國、英國、荷蘭和德國將受到相當大的影響,由於歐盟地區在世界畜牧業中的重要地位,世界的畜牧業農產品價格或將受到其影響。
火山爆發對世博影響甚微。盡管此次歐洲各大航空航線紛紛停運,進而影響將於2 周後舉行的上海世博會國外遊客人流量,但我們認為,由於在上海世博局所預測的7000 萬遊客人次中,僅有近500 萬國外遊客,佔比較小。而從時間上看,只要火山爆發狀況不繼續惡化,1-2 月內航線恢復將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此次火山爆發對於上海世博會總游覽人數影響甚微。我們繼續推薦世博科技主題相關股票。
風險因素。歷史經驗表明,股票市場「事件性投資」最終演變為「事件性投機」相對來說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因為「事件」可能是真金白銀的業績改觀,也可能是「虎頭蛇尾」的「動人故事」。在大多數情況下,在「事件」作用下獲得真實業績增長的公司畢竟相對少數,因此,在純粹「事件」因素推動下股票價格的波動更多地受制於市場情緒和參與資金的影響,並很有可能最終淪為簡單的「搏傻」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