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情隨著股市漲跌是什麼心理學
因為投資股市有風險,心情漲落也正常
㈡ 如何在股市漲跌時保持一個好的心態,抓住進、出的最佳時機。
你別這樣去想
你越是這樣想
越是做不好
心態放平穩點
沒有人可以永遠抓住最佳的時間
正如股市沒有絕對的底部
也永遠不要去猜頂
你只需了解好經濟的趨勢
股票的趨勢
分析股票的基本面,消息面和市場的心理
然後在自己覺得合適的時機進場
然後在合適的點位離場
有自己的獨立分析
不要去迷信什麼最佳時機
畢竟有時在市場不理性的作用下
有時跌會跌過頭
漲也會漲過頭的
把握好自己心中的度就好了
㈢ 股票的漲跌是不是主要都是人的心理影響的其他的題材都是影響人們的影響心理對股票的預期的吧
是的。不過題材啊之類的主要是為了獲利放出的煙霧彈,讓大家跟風抬轎,然後達到獲利出局的目的。股票還是要看勢的,多頭你一定會賺錢,空頭你操作一定會虧錢。
㈣ 玩股票的心態,求解!
你的問題很多老股民在操作股票的前期都出現過,就拿我自己來說吧,在剛進入股票市場的1—3年內,和你一樣,經常胡亂短線操作,任何人的話都聽不進去。虧多贏少。這或許是一個新股民必須經歷的、一個痛苦的階段吧。
我做股票已經十多年,目前已經完全改變了初期的做法,我拋棄了短線操作,只做長線,然而年收益率卻大幅提高。我相信「短線是廢鐵、長線是鑽石」。所以面對股市的短線漲跌好不心動,在選好優秀股票之後才全倉買進,然後耐心等待其漲至我自己設定的目標位,然後獲利了結。
我做股票十多年,總結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良好的心態」。至於技術分析還是基本分析,都是第二位的事情。因為股市每時每刻都在上漲下跌,我們不可能准確把握其「牛熊脾氣」,與其枉費心機按照「市場的指揮棒」行動,做市場的奴隸,還不如自己以靜制動,獲取超額利潤。
㈤ 做股票需要具備哪些心態
心態和理念,兩者缺一不可。
相比心態,理念更為重要。你是抱著投機的內心理,還是投資的心理進入股容市的?如果抱著想在短期內賺取大量金錢的投機心理入市,那你虧錢就是必然的了,十賭九輸嘛。如果抱著投資的心理入市,情況就會好一些。
入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這是肯定的,但你的理念會決定最終的結果。
理念是可以通過後期的學習而改變的,你應該多學習,別相信別人,別信技術,永遠都要相信好的投資理念……
心態方面,我現在發現只要你的理念是對的,心態自然也是跟隨理念對的方面走,那些股市的漲漲跌跌,瘋言瘋語根本不可能動搖你。
㈥ 炒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態
炒股就是從事股票的買賣活動。炒股的核心內容就是通過證券市場的買入與賣出之間的股價差額,獲取利潤。股價的漲跌根據市場行情的波動而變化,之所以股價的波動經常出現差異化特徵,源於資金的關注情況,他們之間的關系,好比水與船的關系。水溢滿則船高,(資金大量湧入則股價漲),水枯竭而船淺,(資金大量流出則股價跌)。
炒股應該具備的心態:
1、第一個准備是要有強烈的興趣
有了興趣,做事就會事半功倍。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喜歡的事,就容易堅持下去;
不喜歡的事,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曾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對炒股
有強烈的興趣,這是最基本的心態。
2、第二個准備是要有強烈的自信
古希臘著名學者阿基米德宣稱:「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移動地球。」這是何等氣魄的自信,我國著名藝術家默森說:「自信是成功者的第一秘決。」要想炒好股,缺乏自信是不可設想的。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炒股的技能,能在實踐中獲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快、准、狠,是投機高手的絕技。有很多人認為很難做到,既然自己都認為很難做到,那別人一定能肯定你根本做不到。因為你自己都根本沒有信心,那別人當然對你沒信心。只要自己非常有信心,並不斷的努力學習,我相信你一定能心想事成。
3、克服恐懼和貪婪。一句話,只有掌握了足夠的知識,包括證券專業知識及相關知識,才能克服恐懼和貪婪。
只有你的水平達到最高境界,不但能克服恐懼和貪婪,也學會了更加的貪婪。
4、學會止損,是你炒股水平提高的標志。只有止損,才能把你炒股的損失降到最低,認賠出局,總結經驗和教訓,以後再卷土重來。學會止損,不但是你炒股水平提高的標志,也是你走向成熟股民的第一步。當你炒股不再虧錢的時候,你的水平已經大大提高了。
5、要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不要人雲亦雲。對任何事情,都要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才能對事情做出理性的分析。
6、學習成功人士的經驗和教訓,能在短時間內使你自己炒股水平有質的飛躍。有一句名言:名師出高徒。
7、學會空倉和忍耐。
只有學會空倉和忍耐,等待時機的出現,一旦時機成熟,且符合綜合技術分析的買入條件,就重倉出擊,相信一定會有豐厚的回報。
㈦ 炒股應保持怎樣的心態
股民如何保持良好心態
張小磊 曾彩霞 文 發布時間: 2007-05-13 08:06 來源:文摘報
面對目前不少股民們表現出的緊張焦慮症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理醫生建議:股民們應保持良好心態,要有贏得起輸得起的心理准備,切勿有攀比心理。
廣州股民梁先生稱:「每天收市以後仍然覺得非常興奮,回家以後滿腦子都是股票,晚上經常睡不著。」某公司職員曾先生反映,他的同事近來託人炒股,雖人在辦
公室,卻常心不在焉,工作馬馬虎虎,不時還因為電話占線等小事發脾氣,周圍同事對他很是不滿。在證券公司工作的鄭先生稱,一些股民在炒股過程時經常情緒激動,賺了錢當然開心,虧了或少賺了點錢就破口大罵,甚至摔鍵盤、杯子、凳子,有些一起來的夫妻還不時因意見不合而大吵。
心理醫生說,一些心態不夠好的股民,面對股市漲跌,心理和生理都可能會出現反應,比如情緒波動、緊張、心跳加快等。而長期的情緒緊張可能會破壞整個身體平衡,表現為高血壓、內分泌失調等生理反應,以及失眠、壓抑、焦慮等抑鬱症狀,外在行為上則表現出喜怒無常、經常遷怒於他人他物,直接影響人際關系以及家庭和睦。
一些無業或下崗的人士,往往把全部財產都投在股市上。對這類股民,心理醫生建議可把其中一部分財產拿出來炒股,但不要孤注一擲。
一旦股市下跌,這類股民可能出現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會比其他人更加強烈,一些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人甚至可能出現輕生念頭。另外,建議老年股民炒股抱「小賭怡情」心態。因為精神緊張容易引起血壓急劇升高,一些本身就患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經常泡在股票市場,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病。
======================================
㈧ 做股票的心理
其實我覺得做股票和其他的投資一樣的,都是一個道理,兩種心態。
道理就是一種想要賺錢的版投機心理。權
另外的心態就是,貪婪和害怕。
每當上漲的時候你的貪婪會讓你不想拋,想要再漲高一點再漲高一點,然後到了下跌的時候,你承受不了自己害怕的心態,所以一旦跌了,剛開始,你還可以自己安慰一下,然後就等跌到自己承受不了的時候,就拋了,這樣的話,不是肯定是要虧的嗎?
所以說,我想要怎樣克服這樣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吧,也只有這樣,你才能比較的賺錢吧。
㈨ 怎樣去看待國內股市
潮起潮落話股市 2006年以來我國股市行情回暖,吸引了大量投資者踴躍入市。特別是2007年1月至5月,滬深股市新開戶數屢創歷史新高。在很短的時間內,8000萬戶,9000萬戶,1億戶大關連連被突破。從公司白領到普通工人,從退休老人到家庭主婦....「談股論金」成為街頭巷尾最熱絡的話題。不少人見面第一句話就是:「股票漲了沒有?」有的全家老小齊上陣,有的賣房借錢去炒股……不少人驚呼:「這是一個全民炒股的時代!」那麼,什麼是股市,如何看待股市的風險,怎樣才能利用股市理好財,在風雲變幻的股市中做一個理性的投資者呢? 什麼是股市 1986年11月,在北京舉行了一次中美金融研討會。當時,鄧小平同志會見了出席會議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范爾霖。范爾霖帶來了兩件特殊的禮物:紐約證交所證章和證券樣本。讓范爾霖大感意外的是,鄧小平同志回贈了一件更為特殊的禮物:剛剛上市的中國首張股票——上海飛樂音響公司股票。一時間,外電紛紛報道:「中國與股市握手!」 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人對股票、股市成為很多人理財的重要渠道,每天有數以億計的人注視著股市的起起伏伏,每天有幾百上千億元的資金在股市流動。 所謂股市,也就是進行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市場。要了解市場,還要從股份制度的產生與發展說起。 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無論是生產者自身的資本積累,還是有限的借貸資本,都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巨額資金需求。於是出現了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辦法,這也就是股份制。一個人購買了某個公司的股票,就成為這個公司的股東,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有限責任,承擔風險,分享收益。股票具有流通性,如果股票持有人急用現金或想轉化成其他證券,可將股票出售,這就出現了股票交易行為。股票交易的需要自然催生了股票交易市場的產生。 早在1611年,就有一些商人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買賣海外貿易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股票交易所的雛形。1773年,在倫敦正式成立了英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792年,紐約證券交易所誕生。20世紀以後,世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股票市場發展迅速,在經濟生活中產生著越來越重要的影響。 股票在中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洋務運動時期。當時中國出現了一批官辦與官商合辦的股份制企業。1873年成立的輪船招商局,發行了中國最早的股票。1914年,中國北洋政府頒布證券交易所法,1917年成立了北京證券交易所。到抗日戰爭前,上市股票已達百餘種。但後來幾經挫折,股市始終沒有發展起來。 新中國成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把股份製作為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予以排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們對股份制的性質和作用又有了新的認識,開始沖破那種認定股份制只姓「資」不姓「社」的思想禁錮,股票市場再次應運而生。 1984年7月20日,全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拉開了企業股份制改造的大幕。1986年9月26日,中國工商銀行上海信託投資公司靜安分公司掛牌代理買賣飛樂音響公司和延中實業公司股票。這是上海第一家經營證券櫃台交易業務的場所,也是新中國首次開辦股票交易。1990年11月26日,新中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開業。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這兩個交易所的成立和開業,標志著新中國的證券市場脫離了銀行體系獨立發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中國的股票交易逐漸走上了正規和法制化的軌道。 十幾年來,滬深股市牽動著千千萬萬人的心。1990年深交所試營業時,僅僅有一隻股票掛牌交易,第二年也只有6隻。而到2007年7月,在上交所掛牌的股票達950多隻,在深交所掛牌的股票達500多隻。1991年深交所全年的成交金額只有35億元,而2007年5月30日,滬深兩市成交量創下4163.37億元的歷史紀錄。當年知道股票市場的人很少,參與股市投資的人更少,到2007年6月底,滬深股市賬戶總數達107045.64萬。中國股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經歷風風雨雨,正逐步發展和成熟起來。 通過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股票市場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籌集資金的「吸鐵石」。企業通過發行股票,把分散在社會上的閑置資金集中起來,形成巨額的、可供長期使 用的資本,用於支持社會化大生產和大規模經營。股票市場的籌資規模和速度是企業依靠自身積累和銀行貸款所無法比擬的。 二是企業轉換機制的「推動器」。發展股票市場,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有利於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產權制度,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形成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有效的監督機制,也有利於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推動現代企業制度的形成。 三是優化資本配置的「調節器」。通過市場可以發現公司投資價值,投資者通常選擇成長性好、盈利潛力大的股票 進行投資,拋棄業績滑坡、收益差的股票,這就使資金逐漸流向效益好、發展潛力大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本的合理配置。 四是維護金融安全的「緩沖閥」。目前我國金融市場還不十分健全,直接融資滯後於間接融資的發展,過分依賴銀 行的現象還很嚴重。一旦銀行出現問題,往往導致很大的系統性風險。大力發展股票市場,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有利於降低間接融資在全社會融資中的比重,使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更富有彈性和活力,有效防範和分散金融風險。 五是觀察經濟狀況的「晴雨表」。通過分析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情況,可以了解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可以透視出整個經濟的運行狀況。 可見,發展股票市場,對於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市場經濟發展,對於促進企業深化改革、提高競爭力,對於深化金融改革、維護金融安全,對於個人合理理財、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都具有重要意義。 股票的基本特徵 1.不可退還性。股票是一種無償期限的有價證券,投資者認購了股票後,就不能再要求退股,只能到二級市場賣給第三者。 2.參與性。股東有權出席股東大會,選舉公司董事會,參與公司重大決策。股票持有者的投資意志和離有的經濟利益,通常是通過行使股東參與權來實現的。股東參與公司決策的大小,取決於其所持有股份的多少。 3.收益性。股東憑其持有的股票,有權從公司領取股息或紅利,獲取投資的收益。股息或紅利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公司的盈利水平和公司的盈利分配政策。收益性還表現在可以通過低價買入和高價賣出股票,賺取價差利潤。 4.流通性。指股票在不同投資者之間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數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價對交易量的敏感程度來衡量。 5.價格波動性和風險性。由於受諸如公司經營狀況、供求關系、經濟政策、大眾心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股票價格呈現出明顯的波動性。波動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而有可能使股票投資者遭受損失。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越大,投資風險也越大。正因為如此,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金融產品。 為什麼說股市有風險? 前些時候,有些觀點在股民中流傳很廣,說什麼中國股市將迎來「黃金十年」、滬指將突破10000點等等。同時,種種炒股輕松賺錢的「財富故事」也到處流傳。這些給人們一個「炒股就是賺錢」、「未來只漲不跌」印象,使得越來越多的人不假思索地湧入了股市,對於他們來說,股票似乎就是印鈔機,買了就能賺,永遠不會賠。他們並沒有真正了解股票市場其實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市場。 首先,風險來自你購買股票的上市公司經營狀況的變化。由於普通股民往往並非專業人士,再加上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所以有時很難了解一個公司的真實經營情況,就算買了績優公司的股票,也不意味著從此萬事大吉。業績的好壞只能代表公司的過去,在瞬息萬變的商海中,看好的公司隨時要迎接來自各個方面的挑戰。激烈的行業競爭,變化的市場環境,不同的經營策略……都會給公司的未來帶來很多不確定性,一旦業績下滑,則股價也會隨之跌落,股民就要蒙受損失;如果公司倒閉,則股民的資金就會全部化為烏有。 其次,整個股票市場的潮漲潮落也蘊涵著風險。一般來說,判斷市場狀況有一個指標——市盈率。市盈率是反映市場中個股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市盈率大約在10至20倍的區間內波動是比較正常的,此時市場風險較小。市盈率越大,則意味著股市出現泡沫的可能性增大,市場風險隨之加大。數據顯示,目前美國、英國、中國香港等股市的市盈率大約在10至20倍的區間內波動,日本和印度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則在23至25倍的區間內。我國目前滬深股市平均市盈率已超過40倍,風險可想而知。而2007年前幾個月遭到爆炒的某些個股,其市盈率甚至達到了上千倍! 再次,「追漲殺跌」的不理智行為帶來的風險也不小。有不少新入市的股民,對股市行情缺乏掌握,對於股票及上市公司的情況也不了解,有時只聽從親戚朋友的所謂「經驗」,或者打聽各種「小道消息」,據此來購買股票,結果極易造成損失;有時又隨大流盲目地「追漲殺跌」,結果往往在股價最高點接手被套,或者匆忙「割肉」賠錢。這些不理智的行為可以說是自製葯廠風險、自討苦吃。 此外,市場外的不可預測因素也會造成股市動盪,引發風險。比如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變化、國家金融和產業政策調整、天災人禍等等,就極有可能導致股市的突然震盪。 所以說,股市決不是某些人想像的那樣毫無風險,能夠只賺不賠、輕松收益。風險無時不在、無處不有,這就是「財富神話」外表下股市真實的本質,我們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 什麼是市盈率 市盈率是某種股票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場價格/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該公式中的分子是當前的每股市價,分母可用最近一年盈利,也可用未來一年或幾年的預測盈利。市盈率是會計普通股票價值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標之一。一般認為,該比率保持在10至20倍之間是政黨的,過小說明股價低,風險小,值得購買;過大則說明股價高,風險大,購買時應謹慎。 為什麼說投資股市要 抱著理財而不是發財的心態? 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財富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手裡有了閑錢,該怎麼辦?怎樣能讓這些錢保值增值?」這是許多富了的老百姓經常要考慮的問題。人們常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即使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理財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有1萬元錢,如果放在家裡,1年後還是1萬塊錢,但隨著物價上漲,它的實際購買力降低了。但如果正確理財的話,不僅能夠讓錢保值,而且還能增值。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看,過去人們理財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依靠銀行儲蓄來理財。截至2007年3月底,我國城鄉居 民儲蓄存款已達17.5萬億元,人均儲蓄存款超過1.3萬元。 要看到,居民儲蓄存款的高速增長,一方面給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實的資金來源,但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國家來看,銀行儲蓄存款的高增長,將會導致間接融資比例過大,加大銀行的壓力,極易形成和加劇銀行的系統性風險。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在當前物價上漲快、銀行利率低的情況下,把錢存到銀行,利息收益很小,是一種不劃算的理財方式。 國內外經驗表明,投資股市也是理財的一個重要渠道。股市理財的特點是,風險比較高,收益也比較高。但只要樹立正常的理財心態,選取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長期持有,就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近年來隨著我國股市的持續上漲,不少股民嘗到了通過股市理財的甜頭。從2007年上半年來看,不到5個月的時間中,滬深總市值從8萬億元增長到16萬億元,增長了一倍。最近,滬深股市總市值突破20萬億元,許多股民手中持有的股票價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 應該說,老百姓投資股市應予以鼓勵。但值得注意的是,前一段時期,一些股民不是抱著正常的心態投資股市,而是抱著「撈一把」、「賺一筆」的心態,把股市當成賭城,試圖在股市上實現「一夜暴富」。在這種心態的驅使下,他們往往傾其所有,有的甚至押上房產、舉債貸款進入股市。一旦遭遇投資失利,將給這些股民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國外幾百年股市的發展歷史,以及我國十幾年的股市發展歷史,都充分證明,從長期來看,人人都想通過股市投資「一夜暴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實的。不可否認,在現實中,的確有極少數人在股市上短時間內獲得了較高收益,但是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想在股市上賺得金玉滿缽、一夜之內「發財致富」是不大可能的。比如,2007年上半年,一些投資者正是抱著這種不正常的心態,瘋狂炒作垃圾股,把一些沒有任何業績支撐、市盈率高達上百倍的垃圾股炒得翻了好幾倍,等炒作狂潮退卻之後,這些股票連續下跌,許多人被深度套牢,損失慘重。從現實來看,如果抱著這種非正常的心態購買股票,風險很高,容易造成心理扭曲,行為失去理智,把投資變成投機,最終往往不是發財了,而是賠得血本無歸。股市就像一個放大鏡,容易把人性的貪婪放大,從而做出不理性的投資行為。早在17世紀,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投資證券失敗以後,他頗有感慨地說:「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牛頓的這番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只有樹立正常的投資心態,把股市作為長期的理財方式才是正確的選擇。 投資股市的「三閑」境界 不久前,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一次針對資本市場的演講中提到,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投資股市要有點「閑錢、閑時間和閑心」。 「閑錢」指的是生活必須和必備之外多餘的錢,而不是把養家糊口、養老防病、養育子女的錢投進股市,更不用說拿住房做抵押、拿銀行貸款、拿親朋好友處借來的錢炒股了。「閑時間」指的是工作之餘,把炒股作為一樁閑事來做,不能把炒股當主業,也不能把炒股當成「再就業工程」,更加不能置本職工作於不顧,在上班時間或辦公時間炒股。「 閑心」指的是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能抱著一夜暴富的奢望。股市並不是包贏不虧的地方,投資者進入股市就要有投資失敗的心理准備,必須有風險意識,並做好防範風險的准備,以平常心對待股市的漲跌。 如何做一個理性的股民? 自2007年5月30日以來,股票市場經歷了一次大幅震盪的行情。據最新數據顯示,2007年3月以來的新股民入市熱潮有所降溫,截至7月13日,A股日新增開戶數已直線下降至62953戶,創下春節休市後的新低。6月份居民儲蓄存款向股市搬家的現象出現了「急剎車」,1678億元的資金重新迴流到銀行。這一出一進之間,表明股民們對市場風險認識的逐步加深,盲目投資的行為已逐漸減少。近年來的股市風雲變幻,給廣大股民上了生動的一課。但是,中國股市發展、成熟的路還很長,很多股民離真正的理性投資、成熟理財尚有一定的距離。那麼,我們應如何做一名理性的股市投資者呢? 首先要理性判斷自己是否具備投資股票的基本條件。實際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炒股,家庭不富裕的情況下,抗風險能力低,適合將「閑錢」存於銀行或購買債券。入市前做好投資規劃,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用於股市投資的錢最好不要超過經常收入的30%,至於那些把養老金、撫養子女等的支出用來炒股,用抵押房產、舉債借錢和下崗職工買斷工齡的錢炒股的行為就更不應該了。 要牢固樹立風險意識。「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這是人人熟知的一句話,但是未必人人都能時刻綳緊這根弦。2007年5月,中國證監會專門就加強投資者教育連續發布通知,要求相關單位警示投資者理性管理個人財富,買者自負,安全第一。然而,很多股民並不在意,結果在隨後的震盪行情中損失嚴重。因此,一定要把風險意識貫穿到投資理財的每一個環節,在決定入市或投資某種股票時,一定要客觀估價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對投資回報有合理的預期,對可能造成的損失也要有思想准備。同時,還要通過理性分析與操作,盡可能降低風險。 要有長期投資的意識。風物長宜放眼量。歷史經驗表明,長期投資可以規避風險,還能全額獲得增值收益。比如,在美國,大部分股票投資者20世紀80年代牛市以來的平均持有周期是3至4年,並且通常不會隨短期市場波動而頻繁進出,即使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面對更為激烈的市場波動,他們依然表現鎮定。與這些投資者理性的理財觀相比,我們的股民近4年來的平均持有周期是1至2年,基本上是短線投資。頻繁地買進賣出,看似不放過每一個機會,但實際上,股市風險遠大於機遇,操作越頻繁,風險也就越成倍增長,往往是盈虧相抵,到頭來落得個白辛苦。 要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投資股市是專業性很強的行為。要想在變幻莫測的股市中少跌跤,就不能打無准備之仗。要學習和掌握如證券、財務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及時了解有關信息,通過科學分析作出正確的決策,不盲目投資,不隨大流。有的人看到別人買股票賺了錢就跟風投資,或者過分注意股票交易的投機性,連上市公司業績、股票收益、行情分析等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懂或者不去關注,只憑道聽途說或者自己感覺去選擇股票,這無異於把股市當作賭桌,能否盈利全憑運氣,尤不足取。 要想成為一名理性、成熟的投資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態。古人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應該看到,股市始終處於波動之中,這是股市的風險所在,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對此應該有平和的心態。不能把投資股市當成生活的全部內容,因股市的波動而茶不思、飯不想,亦不能因股市暴漲而欣喜若狂,因暴跌而垂頭喪氣。否則,投資股市就會變成沉重的精神負擔。 「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可以想見,經過一次次股市震盪的洗禮,千千萬萬的股民必將不斷在實踐中成熟起來,我國的股市也一定會以更加健康的態勢繼續發展,股市的未來必將充滿希望。 搜狐證券聲明:本頻道資訊內容系轉引自合作媒體及合作機構,不代表搜狐證券自身觀點與立場,建議投資者對此資訊謹慎判斷,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告訴你個診斷股票的網址: http://www.legu168.com/viplegu16899867777168680 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