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票在中國已經實行好多年了,設置它的初衷肯定是利於企業和股民的,但是,從民眾地喜歡和接受來看,不得
不是,全球股市都是散戶虧損,很正常,因為股票市場,散戶就是食物鏈最低端。你要不好好學技術,要不離開股市。希望採納。
2. 為什麼中國的股市這么重要
設立股市的初衷和指導思想一上來就不對,重點放在了如何圈錢的目的,放任助長各種不良歪風在股市上游盪A股搞不好又搞 B股搞不好再搞 H股搞不好再又搞中小版,接著後面還有。。。。股市場。。。。。
3. 中國股市的歷史使命
中國股市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股市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股市都不一樣。
它不是投資的市場,而是用來融資的市場。更確切的說,它只是政府用來變賣國有資產的交易市場。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單一的計劃經濟國有企業體制演變為如今多種經濟形式並存的市場經濟體制結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國有企業因體制及背負的歷史包袱太重等原因,不敵外資、合資、私營企業敗下陣來,只能靠政府不斷注入資金輸血維系生命。由此造成了承擔著輸血任務的國有銀行因不堪重負形成了大量的壞帳,中央政府又不得不幾次從中央財政資金中撥出資金來救濟銀行,以此來維系銀行系統的運轉。國有企業成了的巨大的經濟嬰兒,躺在政府的懷抱里,貪婪地吞噬著其它經濟體創造的社會財富,而政府卻不得不扮演一個偏心的老娘,花費大量的資金來喂養它。因為不管國有企業如何的不爭氣,但在現在這個時候,它仍然國民經濟的支柱,現在它還不能倒。
國有企業問題的解決之道在一次次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終於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改變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屬性,變國家政府經營為社會經營。然而這種轉變之路走得頗為坎坷,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和有效的監管體系,引發了國有企業的賤賣和腐敗問題,對此問題的解決也最終催生了國資委――處置國有資產的機構。
中國股市的產生最初並不是為了要解決國有企業問題,而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是以西方市場經濟模式為參照物,股市是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搞股市帶有很大的實驗性質,因此它的產生在當時也備受爭議。然而股市強大的融資功能和對上市公司的管理模式要求卻為國有企業的市場化轉型提供了一條捷徑。企業借了銀行的錢要還貸,還要支付利息,通過上市融資卻不用還一分錢,減輕了銀行的壓力;要上市就得對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優化了企業管理結構,又減少了政府的麻煩,至少可以少抱幾個只會吃奶拉屎的孩子,何樂而不為。因此一家又一家的國有企業在經過一番股份制的改造後源源不斷地掛牌上市。
但國有企業上市後只是一時解決了當時的融資問題,卻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的狀況。股市成立時出於對國有企業資產流失的擔心使管理層對上市公司的股權制度設計上做了折中的處理,上市公司的資產只有少部分進行流通,上市企業的控股權仍然掌握在國企大股東手裡。此種設計引發了二個惡果:一股獨大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制約,在股市上能夠輕易地融到幾個億的資金的誘惑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不去考慮如何改善經營業績,而是利用證券監管制度的薄弱環節在股市上大肆圈錢,利用對上市公司的絕對控制權把上市公司變成了提款機;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收購無法在股市上進行。對此弊端的糾正由此引出了全流通的股改。
中國的股市誕生於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中國的國有企業要改造,實現從政府經營向社會化經營的轉變,所有權也要經歷從公有制向私有制轉變的過程。在這一轉變的實現過程中,股市就成了國有資產的變賣或賣出的交易市場,因此它也承擔著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特殊使命。
中國的股民無疑是這場經濟變革的犧牲者。從中國股市成立至今,上千家上市公司在股市裡得到了幾萬億的資金,企業也因此煥發了活力。而中國的股民們得到的回報卻是虧損,再虧損。從密集的公司上市,不良上市公司的造假圈錢,直到大小非解禁,以及政府為了使上市公司融資的最大化在股票發行制度上的設計,造成了上市公司股價市盈率的高企,各種因素造成了中國股市長期的低迷,低迷的熊市一次次的將股民深套其中。
中國經濟經歷了近三十年的高速發展,但股市卻表現得持續低迷,這種異常現象為世界所無,中國獨有。原因紛繁復雜,從表面上看是政府在操控著股市,頻繁密集的股票發行不斷地抽取著股民的入市資金,當股市低迷到危及股市的正常運作時就暫停發行,引發一波行情,才緩過氣又再次發行,形成了中國股市的政策市現象。然而核心問題卻是因為中國經濟的組織結構正經歷著一場所有制的蛻變,這種蛻變的壓力主要由股市來承擔,由此造成了中國股市的低迷。如果換個角度跳出股市去看中國問題,不難發現另一番景象,中國的國有企業正在一場脫胎換骨的過程:從國有到私有。如果從更長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也不難認識到中國經濟只有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市場化機制才是健康的,國有企業只有經過私有化改造,才具有持續發展的活力。只有建立在一個完全市場化基礎之上的股市,才能有持續發展的動力。
而這一過程無疑是相當漫長的,也許要十年,也許要二十年,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形成的,並且至今仍然在膨脹的國有資產,至少需要一兩代股民和機構的資金投入去消化。
只有當相當規模數量的國有企業轉型為私有後,中國股市當前的歷史使命才告結束。
而在此之前,中國的股市必將經歷一個漫長的寒冬,才能迎來溫暖的春天。無數的股民和機構也必須在熬過這個寒冬後,才能在充滿了生機的股市中收獲自己的所得。
4.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成立的
中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例如比較顯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東北電氣、吉林化工,由於其總股本較大而流通股數較少,因此只動用少量的資金影響這兩只股票,就能形成對指數的部分控制。
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如今,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
5. 中國股市什麼時候成立的
中國股市是中抄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在全球市值排名前十位的證券交易所中,當前只有中國與印度的證券交易所沒有境外企業上市。建立並完善國際板,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開放、成熟的必經之路。
6. 中國為什麼要引進股票市場
股市是融資的地方,中國現在是中國特色市場經濟,不管特步特色反正市場經濟是靠資金流動來發展的。股市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和投資者投資所設立的場所。也就是說,股市可以推動市場經濟的發展,可以幫助社會資源分配
7. 國家為什麼開設股市對經濟來說意義是什麼
股市有兩個好處。首先,對需要錢的企業來說,可以讓企業在股市上拿到資金,擴大規模。對有錢需要投資的個人來說,股市是其投資的一個方向,投資股市的某一家上市公司以後,你就可以得到該上市公司的分紅,等於你就可以享有該上市公司的一部分利潤。
對整個經濟環境來說,就是搞活經濟啦!因為,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每一個單獨的企業,他們的資金畢竟是有限的,如果要從事一個大的投資,或者開發的話,一個單獨的公司是很難承受的。但是,有了股市以後,該公司有一個什麼項目就可以直接在股市上融資,投資者覺得這個項目有利可圖就會對該項目進行投資,如果覺得沒有利益或者不看好該項目就不會投資。
股票市場的二級市場,對經濟的發展本身沒有什麼直接的意義,因為二級市場的資金只是在投資者之間買賣,這種買賣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資本金規模。但是,如果沒有二級市場,一級市場也不可能活躍起來,因為投資者會考慮一個隨時套現的可能性。
從我們國家來說,由於上市公司鐵公雞太多,對中國的投資者來說是極不公平的,投資者所獲得的收入應該主要是從上市公司的分紅中得到的,而不是靠投資者之間的互博得到的。所以說我國現在的股票市場依然是一個賭場,而且是不公平的賭場。
8. 想問中國股市存在的真實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1、積聚資本
上市公司通過股票市場發行股票來為公司籌集資本。上市公司將股票委託給證券承銷商,證券承銷商再在股票市場上發行給投資者。而隨著股票的發行,資本就從投資者手中流入上市公司。
2、轉讓資本
股市為股票的流通轉讓提供了場所,使股票的發行得以延續。如果沒有股市,很難想像股票將如何流通,這是由股票的基本性質決定的。當一個投資者選擇銀行儲蓄或購買債券時,他不必為這筆錢的流動性擔心。因為無論怎麼說,只要到了約定的期限,他都可以按照約定的利率收回利息並取回本金,特別是銀行存款,即使提前去支取,除本金外也能得到少量利息,總之,將投資撤回、變為現金不存在任何問題。但股票就不同了,一旦購買了股票就成為了企業的股東,此後,你既不能要求發行股票的企業退股,也不能要求發行企業贖回。如果沒有股票的流通與轉讓場所,購買股票的投資就變成了一筆死錢,即使持股人急需現金,股票也無法兌現。這樣的話,人們對購買股票就會有後顧之憂,股票的發行就會出現困難。有了股票市場,股民就可以隨時將持有的股票在股市上轉讓,按比較公平與合理的價格將股票兌現,使死錢變為活錢。
3、轉化資本
股市使非資本的貨幣資金轉化為生產資本,它在股票買賣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為非資本的貨幣向資本的轉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股市的這一職能對資本的追加、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9. 中國股市是基於什麼建立起來的其目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股市是以國企解困為目的開設的
社保缺口不能解決之前,中國股市不達目的
10. 中國股市從哪年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抄1989年開始試行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10)中國開設股市的初衷擴展閱讀:
股市交易規則: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實行10%的漲跌幅限制。(ST股和未完成股改的S股漲跌幅限制為5%)